春节最好的近体七律诗的押韵要求

近年七律诗作十首(——)
&&&&&&&&&&&&&&&&&&&&&&&&近年七律诗作十首
&&&&&&&(——)
&&&&&&1、春节赋诗手机短信赠北方亲人
&&&&&&&&&&&&
蛇年迎春眺星空,
&&&&&&&往事如烟入梦中。
&&&&&&&浊酒一杯家万里,
&&&&&&&清泪两行伴三更。注一
&&&&&&&难忘河畔挖野菜,
&&&&&&&尤忆江边看雾凇。注二
&&&&&&&乡思缕缕隔不断,
&&&&&&&遥寄羊城木棉红。注三
&&&&&&&注解:
&&&&&&&&&&注一:这三、四两句引用了我自己以前七绝中的诗句。
&&&&&&&&&&注二:雾凇。雾凇俗称树挂,是北方常见的冰雪美景。
&&&&&&&&&&注三:羊城。广州又名羊城,有五羊传说。木棉花是
&&&&&&&&&&&&&&&&广州的市花。
&&&&&&&&&&&&&&&&&&&&&&&除夕夜急就章于广州,
&&&&&&&&&&&&&&&&&&&&&&&正月十三略改。
2、贺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交付海军
首艘航母号辽宁,注一&
&&&&&&壮我海军长威风。
&&&&&&编入序列增战力,
&&&&&&捍卫疆域飞神鹰。注二
&&&&&&不让中华丢寸土,
&&&&&&敢与贼寇比输赢。
&&&&&&蔚蓝本来连广野,注三
&&&&&&江山一统万里情。&
注一: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25日在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
海军。胡锦涛、温家宝出席仪式。
&&&注二:“飞神鹰“,指我战机从航母甲板上起飞作战。
注三:“广野”,空旷的原野。《墨子·兼爱下》:“然即敢问今有平
&&&&&&原广野,於此被甲婴胄,将往战,死生之权未可识也。”
&&&&&《吕氏春秋·节丧》:“古之人有藏於广野深山而安者矣,非
&&&&&&珠玉国宝之谓也。”《史记·日者列传》:“兰芷芎藭弃於广
&&&&&&野,蒿萧成林,使君子退而不显众,公等是也。”&&这里指
&&&&&&中国陆地领土。蔚蓝指中国海疆。&&&&&&&
&&&&&&&&&&&&&&&&&&&&&&&&&&&&&&&&&&&&&&&&&&&&&
&&&&&&&&&&&
&&&&&&&&&&&&&&&&3、棠下十年感赋
&&&&&&&&&&驻留广州天河区棠下不觉已十年。人生没有多少十年,
&&&&&&&&&&每个十年都是一段重要的人生旅程。我在棠下的这十
&&&&&&&&&&年也有许多人生体验和难以忘怀的事情。也结识了一
&&&&&&&&&&些真挚的朋友。想写一篇回忆性的长文《棠下十年》。
&&&&&&&&&&在没写出《棠下十年》之前,先赋此诗。
&&人生转篷到棠下,注一
&&&&&&岁月倏忽已十年。
&&&&&&曾经打字试身手,注二
&&&&&&也卖彩票积善缘。
&&&&&&烟柜纯香联谊久,注三
&&&&&&报摊资讯众口传。注四
&&&&&&文章常写偶作赋,注五
&&&&&&吟诗赏花看木棉。注六
注一:我1996年8月退休,同年11月到广州黄埔区打工。2002年
&&&&&&2月初女儿彩票站开张来到棠下,至今已10年有余。
注二:为了多挣点钱,在女儿的彩票站里我“多种经营”兼做打字、
&&&&&&复印、打印、刻录、传真、代理写作。
注三:彩票站门口摆了一个烟柜,注册了许可证,兼卖烟。广州红
&&&&&&双喜10&元1包的经典纯香最好卖。卖烟,也联谊了不少朋
&&&&&&友,有道是:友谊地久天长。我虽卖烟,但我从不吸烟。
注四:从2002年2月到2009年底在彩票站门口还摆了一个报摊,
&&&&&&卖了7年报纸;卖报有少许收入,自己还落得免费看报,受
&&&&&&益良多。&&&
注五:在棠下10年期间,没放弃自己的写作爱好,忙里偷闲陆续写
&&&&&&了小说、散文、古体诗、自由诗、杂文、言论文、论文、相声、
&&&&&&词赋等各种体裁的文章数十篇。还第一次写了赋。2008年8月
&&&&&&写了《棠下赋》,2009年9月写了《侦破小说赋》。&
注六:广州棠下有三处。我驻留的棠下在天河区。广州名穗,又叫羊
&&&&&&城、花城,每年春节有花市。木棉是广州市花。
&&&&&&&&&&&&&&&&&&&&&&&&&&&&&&&&——18作于棠下
&&&4、咏中国轻量级优秀拳击运动员邹市明
& && &&&&&&&&&&遵义人杰有黑马,注一
&  &&&中国拳坛亮新星。注二
&  &&&北京伦敦两连冠,注三
&  &&&世锦争霸三留名。注四
&  &&&淑女情深来牵手,注五
&  &&&男儿拼搏上顶峰。
&  &&&填补空白创历史,注六
&  &&&荣耀家乡励众生。
&  注一:邹市明,男,日生,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人。
&&&&&&&&&&&中国优秀拳击运动员。
&  注二:邹市明实现了中国拳击世界比赛奖牌零的突破,为中国拳击队
&&&&&&&&&&&首次获得世界大赛奖牌,奥运金牌,书写了中国拳击运动新篇
&&&&&&&&&&&章,人称中国拳王。
&  注三:邹市明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获得48公斤级拳击冠军,
&&&&&&&&&&&2012年伦敦第30届奥运会蝉联冠军。
&  注四:邹市明是、2011三届世锦赛冠军,加上奥运冠军,
&&&&&&&&&&&是大满贯得主。
&  注五:2006年在遵义的一次同乡联谊会上邹市明结识了冉莹颖,
&&&&&&&&&&&日完婚。翌年生子。
&  注六:贵州属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体育项目除上个世纪60年代乒乓
&&&&&&&&&&&球国手王家声之外,罕有世界冠军,中国奥运冠军队列里一直
&&&&&&&&&&&没有贵州籍运动员,邹市明填补了这一空白,给贵州增了光,
&&&&&&&&&&&荣耀了家乡。
& &&&&&&&&&&&&&&&&&&&&&&&&&&&&&&&&&&&&& 
&&&&&&&5、咏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阿里木
&&&&&&&&感动中国阿里木,注一
&&&&&&肉串飘香毕节城。
&&&&&&捐资学子完学业,
&&&&&&赞助病童愈病疼。
&&&&&&甘居陋室怀天下,
&&&&&&勇扑山火显英雄。注二
&&&&&&听君面对一席语,注三
&&&&&&发人深省仰高峰。注四
&&&注一:阿里木,2011年度感动中国道德模范十大杰出人物之一。
&&&&&&&&&新疆维吾尔族人,1971年生,1989年在新疆石河子参军入
&&&&&&&&&伍,退伍后在当地供销社工作。1997年供销社破产后,阿里
&&&&&&&&&木离开新疆走南闯北,2002年辗转来到贵州省毕节市,卖烤
&&&&&&&&&羊肉串。10年来,阿里木将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
&&&&&&&&&万元,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上百名贫困学生。2006年起,他用烤
&&&&&&&&&羊肉串挣来的钱在毕节学院设立“阿里木奖学金”,专门资助贫
&&&&&&&&&困学生。
&&&注二:在毕节时,有一次行路遇见山火,阿里木奔上去扑救。当中央
&&&&&&&&&电视台“面对面”栏目的记者问阿里木“当时为什么要去救火?”
&&&&&&&&&阿里木回答说:“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站出来就是英雄。”这
&&&&&&&&&次救火,阿里木的衣服都烧烂了,政府奖励阿里木300元。阿里
&&&&&&&&&木又加上200元,凑了500元又捐了出去。“显英雄”,郭沫若词
&&&&&&&&《满江红》:“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注三:日,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播出了“感动中国2011年
&&&&&&&&&度人物”颁奖仪式,阿里木入选。日,中央电视台
&&&&&&&&&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播出了央视记者与阿里木的访谈。
&&&注四:与央视记者面对面的谈话,阿里木对人生、金钱、教育等许多问题
&&&&&&&&&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阿里木文化不高,其貌不扬,但他的许多话谈
&&&&&&&&&得深刻、高尚、富有哲理、引人深思。阿里木当之无愧是我们的道
&&&&&&&&&德楷模、学习榜样,高山仰止。
&&&&&&&&&&&&&&&&&&&&&&&&&&&&&&&&&&——29于广州
&&&&&&&6、咏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万众瞩目看春晚,
&&&&&&&精彩纷呈美画图。
&&&&&&&相声小品旺人气,
&&&&&&&乐奏歌声落玉珠。
&&&&&&&千手观音惊艺苑,注一
&&&&&&&百面锣鼓震天呼。注二
&&&&&&&五洲同祝龙腾踊,注三
&&&&&&&欢庆华夏新年俗。
&&&&注解:
&&&&&&注一:2005年春晚一群聋哑姑娘震撼演出了舞蹈《千手观音》
&&&&&&&&&&&(邰丽华领舞),获舞蹈类节目一等奖。此后在国内各地
&&&&&&&&&&&&演出和在国外访问演出均获得好评。
&&&&&&注二:1993年张艺谋导演的春晚演出了西北粗犷豪放的《威风
&&&&&&&&&&&&锣鼓》。“百面锣鼓”,喻参加《威风锣鼓》演出的锣鼓数量
&&&&&&&&&&&&之多。“百面”与上句的“千手”相对。
&&&&&&注三:腾踊。《后汉书》(六十上)《马融传·广成颂》:“乐我纯
&&&&&&&&&&&
德,腾踊相随。”又,柳宗元《丘山赋》:“楚越之郊环万山
&&&&&&&&&&&
兮,势腾踊夫波涛”。
&&&&&&&&&&&&&&&&&&&&&&&&&&&&&&&&&&&&&
&&&&&7、喜读友人张光来诗评著作《诗路花语三十束》
&&&&&&题记:
&&&&&&&2010年6月初在广西北海遇见阔别10多年的老朋友张光来。张光来把他的新作
&&《诗路花语三十束》赠给我。我和张君光来的友情,在我的拙文《友人张光来》
&&&中有记述。
&&久别重逢遇故友,注一
&&&&&&&&馈赠新作送佳篇。注二
&&&&&&&&论诗三札发微眇,注三
&&&&&&&&鉴赏一束有深研。注四
&&&&&&&&阐谈犀利留风骨,
&&&&&&&&文采斐然过当年。
&&&&&&&&此情此书吾之宝,
&&&&&&&&佐餐佐酒不胜欢。&&
&&&注一:“故友”,指老朋友张光来。张光来,1947年生,男,汉族,贵州盘县人,高
&&&&&&&&&&中语文特级教师,贵州省中语会会员,《发现》杂志社特聘高级编审,中国管
&&&&&&&&&&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特
&&&&&&&&&&约研究员,《中华诗词联年鉴》之特邀作家;1982年9月以大专同等学历考
&&&&&&&&&&入贵州教育学院中文系学习,1984年毕业获本科文凭,同年8月到&盘江高中
&&&&&&&&&&任教,担任教研组长二十年,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等;努力专研诗歌理论,笔
&&&&&&&&&&耕不辍,综合运用哲学、美学、史学、文艺学的理论成果,有学术论文《论诗
&&&&&&&&&&歌意境》等二十余篇十余万字发表于中华国际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教研究》
&&&&&&&&&&等各级刊物,得到专家、学者和高层文化机构的好评,获含国际金奖六项在内
&&&&&&&&&&的各类奖九十余项;2004年获费孝通任监制总顾问的中国纪录证书鉴证委员会
&&&&&&&&&&颁发的《中国纪录证书》牌匾;2005年出版专著《诗歌三轮》(人民日报版),
&&&&&&&&&&据日《中国教育报》载,此书被评为“百部有影响的教育著作”。
&&&&&&&&&&2007年元月,参加首届全国教师科研论著表彰暨科研成果交流会,获三等奖。
注二:“新作”,指张光来《诗路花语三十束》这部著作;该书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2008年2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佳篇”,指《诗路花语三十束》书中的文章。
注三:“论诗三札”,指2005年出版的《诗歌三轮》一书中的三篇代表性文章《论诗歌
&&&&&&&&&&情感》、《论诗歌意象》和《论诗歌意境》。“微眇”,精微深奥。《管子·水
地》:“心之所虑,非特知於麤麤也,察於微眇,故修要之精。”这里指张君光
来的文章精辟地阐释了所论论域的精妙。&
注四:“鉴赏一束”,指《诗路花语三十束》一书中卷一、卷二关于诗歌鉴赏的数十篇文
&&&&&&&&&&章。作品赏析涉及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屈原、曹操、李白、杜甫、杜牧、李煜、
李商隐、秦少游、李贺、文天祥、苏东坡、周邦彦、柳永、李清照、辛弃疾、
毛泽东等多位名家。张君光来对中国古典诗歌欣赏有深入的研究。《诗路花语三
十束》是他的一部力作。
&&&&&&&&&&&&&&&&&&&&&&&&&&&&&&&&&&&&&&&&&&&&&&&&
&&&&&&&&&8、祝贺我国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
&&星汉灿烂耀双雄,注一
&&&&&&&组合飞行傲苍穹。注二
&&&&&&&银河泛浪迎新客,注三
&&&&&&&月桂飘香有旧朋。注四
&&&&&&&龙腾九霄舞广宇,注五
&&&&&&&虎啸八极抖威风。注六
&&&&&&&他日建成空间站,注七
&&&&&&&吟诗佐酒奏古筝。注八
&&&&注解:
&&&&&&&&&注一:⑴“星汉灿烂”,曹操《观沧海》诗:“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年11月3日1时43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
&&&&&&&&&&&&&&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轨道实现自动对接。
&&&&&&&&&注二: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后成为一个组合体,继续在轨道运行。
&&&&&&&&&&&&&&&之后又进行了分离和二次对接。2012年我国将发射神舟九号、神
&&&&&&&&&&&&&&&舟十号载人飞船,由航天员手动操控与天空一号交会对接。&
&&&&&&&&&注三:银河,在地球上夜晚能见到的庞大恒星体系银河系的一部分,古
&&&&&&&&&&&&&&&亦称云汉,又名天河、天汉、星河、银汉。隋江总《内殿赋新诗》
&&&&&&&&&&&&&&&:“织女今夕渡银河,当见新秋停玉梭。”&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四:月桂,此处指月中桂树。李白诗“欲斫月中桂”。中国神话传说,
&&&&&&&&&&&&&&&月亮里有广寒宫、玉兔和桂树。中国探月工程于2007年和2010年发
&&&&&&&&&&&&&&&射了绕月飞行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月宫里的嫦娥与
&&&&&&&&&&&&&&&吴刚是我们的老朋友,现正翘首盼望中国航天员的到来。
&&&&&&&&&注五:⑴九霄。中国传说天有九霄(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
&&&&&&&&&&&&&&&霄、琅霄、紫霄、太霄)。天之极高处;高空。晋葛洪&《抱朴子·
&&&&&&&&&&&&&&&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唐武衡《同
&&&&&&&&&&&&&&&幕中诸公送李侍御归朝》诗:“&巴江暮雨连三峡,&剑壁危梁上九
&&&&&&&&&&&&&&&霄。”&徐特立《言立》诗:“丈夫落魄纵无聊,壮志依然抑九霄。
&&&&&&&&&&&&&&”⑵&广宇。广大的空间。鲁迅《无题》诗:“心事浩茫连广宇,于
&&&&&&&&&&&&&&&无声处听惊雷。”&&&
&&&&&&&&&注六:八极。八方极远之地。《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
&&&&&&&&&&&&&&&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淮南子·原道训》:“夫道
&&&&&&&&&&&&&&&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高诱注
&&&&&&&&&&&&&&&:“八极,八方之极也,言其远。”&唐李白《大鹏赋》:“余昔於
&&&&&&&&&&&&&&&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注七:中国是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此次交会
&&&&&&&&&&&&&&&对接成功,为2020年建成中国自己的空间站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注八:古筝,中国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奏古筝”,奏
&&&&&&&&&&&&&&&乐也。
&&&&&&&&&&&&&&&&&&&&&&&&&&&&&&&&&&&&&&&&&&&&——15
&&9、写作感怀兼贺在八斗文学网发表自创诗文500篇
&&&&&&&&&&&&&&&&
&魅力阅读伴晨昏,注一
&&&&&&&兴来拙笔亦为文。
&&&&&&&才吟塞北长白雪,
&&&&&&&又赋江南杏花春。
&&&&&&&矿史编纂忝在列,注二
&&&&&&&宣传写稿有墨痕。注三
&&&&&&&网络媒体辟新境。注四
&&&&&&&八斗园地送绿荫。注五
&&&注一:于谦《观书》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注二:笔者1984年4月参加《盘江矿史》的编纂,1985年2月参加编
&&&&&&&&&写《火铺矿史》。
&&&注三:笔者1985年底到火铺矿宣传科工作,负责理论教育,写理论文
&&&&&&&&&章,写文学类文章,也写新闻类文章。
&&&注四:网络媒体的出现,给文章发表除了传统媒体之外又开辟了新途径。
&&&注五:2005年6月初注册八斗文学网站,建立个人文集,至2011年8月
&&&&&&&&&16日,在八斗文学网发表自创各种体裁文章500篇。在诸多发表
&&&&&&&&&我自创文章的网站中,八斗文学网是首个达到500篇的网站。谢谢
&&&&&&&&&八斗文学网。
&&&&&&&&&&&&&&&&&&&&&&&&&&&&&&&&&&&&&&&&&&&&
&&&&&&&&&10、咏广州市萝岗区香雪公园
&&&&&&题记:
&&&&&&&&&&&日我参加了《新快报》组织的广州免费
&&&&&&&&&&&一日游活动,我们一行20人游览了萝岗区国际体育演艺
&&&&&&&&&&&中心、香雪公园、玉岩书院、萝峰寺。
&&&&&&&&&&&&&&&&&&&&&&&&&&&&&&&&&&&&&&&&&&&&
&&&&&&&&&&&
满目葱茏一望收,
&&&&&&&&高桥飞架景致幽。注一
&&&&&&&&雪香枝头游人醉,注二
&&&&&&&&绿掩山门涧水流。注三
&&&&&&&&萝峰寺度缘分客,
&&&&&&&&玉岩书藏钟氏楼。注四
&&&&&&&&羊城八景正新选,
&&&&&&&&凭君投票第几筹?
&&&&&&&&&注一:香雪公园背依萝峰山,广惠公路由山腰通过。
&&&&&&&&&注二:广州本无雪。香雪公园广种青梅,岁末时梅林飘香、梅花洁白如雪,
&&&&&&&&&&&&&&&故名。郭沫若有诗云:“岭南无雪何称雪,雪本无香也说香,十里梅
&&&&&&&&&&&&&&&花浑似雪,萝岗香雪映朝阳”。&&&&&
&&&&&&&&&注三:公园内溪水潺潺,绿树掩映。依山建有寺庙。&&&&&
&&&&&&&&&注四:南宋以来,这里为钟姓人世居,萝峰下的玉岩书院为南宋进士钟岩读
&&&&&&&&&&&&&&&书讲学遗址,并收藏有宋代以后名人的题咏和书刻。&&&&
&&&&&&&&&&&&&&&&&&&&&&&&&&&&&&&&&&&&&&&&&&&&&&&&&&
&&&&&&&&&&&&&&&&&&&&&&&&&&&&&&&&&&&&&&&&&&&&&&&&&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近体诗大全
近体诗大全
范文一:近体诗格律入门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山中王勃⊙平平仄仄, 长江悲已滞,⊙仄仄平平。(韵) 万里念将归。 ⊙仄平平仄, 况属高秋晚,平平仄仄平。(韵) 山中黄叶飞。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静夜思李白平平仄仄平,(韵) 床前明月光, ⊙仄仄平平。(韵) 疑是地上霜。 ⊙仄平平仄, 举头望明月,平平仄仄平。(韵) 低头思故乡。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南行别第韦承庆⊙仄平平仄, 万里人南去,平平仄仄平。(韵) 三春雁北飞。 ⊙平平仄仄, 不知何岁月,⊙仄仄平平。(韵) 得与尔同归。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塞下曲卢纶⊙仄仄平平,(韵) 林暗草惊风, 平平仄仄平。(韵) 将军夜引弓。 ⊙平平仄仄, 平明寻白羽,⊙仄仄平平。(韵) 没在石棱中。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南游感兴窦巩⊙平⊙仄平平仄, 伤心欲问前朝事, ⊙仄平平仄仄平。(韵)惟见江流去不回。 ⊙仄⊙平平仄仄, 日暮东风春草绿, ⊙平⊙仄仄平平。(韵)鹧鸪飞上越王台。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出塞王昌龄⊙平⊙仄仄平平,(韵)秦时明月汉时关, ⊙仄平平仄仄平。(韵)万里长征人未还。⊙仄⊙平平仄仄, 但使龙城飞将在,⊙平⊙仄仄平平。(韵)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仄⊙平平仄仄, 独在异乡为异客,⊙平⊙仄仄平平。(韵)每逢佳节倍思亲。 ⊙平⊙仄平平仄, 遥知兄弟登高处,⊙仄平平仄仄平。(韵)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从军行王昌龄⊙仄平平仄仄平,(韵)青海长云暗雪山, ⊙平⊙仄仄平平。(韵)孤城遥望玉门关。 ⊙平⊙仄平平仄, 黄沙百战穿金甲,⊙仄平平仄仄平。(韵)不破楼兰终不还!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送友人李白⊙平⊙仄仄 青山横北郭,⊙仄仄平平(韵) 白水绕孤城。 ⊙仄⊙平仄 此地一为别,平平⊙仄平(韵) 孤蓬万里征。 ⊙平⊙仄仄 浮云游子意,⊙仄仄平平(韵) 落日故人情。 ⊙仄⊙平仄 挥手自兹去,平平⊙仄平(韵) 萧萧班马鸣。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晚晴李商隐平平⊙仄平(韵) 深居俯夹城, ⊙仄仄平平(韵) 春去夏犹清。 ⊙仄⊙平仄 天意怜幽草,平平⊙仄平(韵) 人间重晚晴。 ⊙平⊙仄仄 并添高阁回,⊙仄仄平平(韵) 微注小窗明。 ⊙仄⊙平仄 越鸟巢干后,平平⊙仄平(韵) 归飞体更轻。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杜甫春望⊙仄⊙平仄 国破山河在,平平⊙仄平(韵) 城春草木深。 ⊙平⊙仄仄 感时花溅泪,⊙仄仄平平(韵) 恨别鸟惊心。 ⊙仄⊙平仄 烽火连三月,平平⊙仄平(韵) 家书抵万金。 ⊙平⊙仄仄 白头搔更短,⊙仄仄平平(韵) 浑欲不胜簪。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终南山王维⊙仄仄平平(韵) 太乙近天都, 平平⊙仄平(韵) 连山到海隅。 ⊙平⊙仄仄 白云回望合,仄仄平平(韵) 青霭入看无。 ⊙仄⊙平仄 分野中峰变,平平⊙仄平(韵) 阴晴众壑珠。 ⊙平⊙仄仄 欲投人处宿,⊙仄仄平平(韵) 隔水问樵夫。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客至杜甫⊙平⊙仄⊙平仄 舍南舍北皆春水,⊙仄平平⊙仄平(韵)但见群鸥日日来。 ⊙仄⊙平⊙仄仄 花径不曾缘客扫⊙平⊙仄仄平平(韵)蓬门今始为君开。 ⊙平⊙仄⊙平仄 盘飧市远无兼味,⊙仄平平⊙仄平(韵)樽酒家贫只旧醅。 ⊙仄⊙平⊙仄仄 肯与邻翁相对饮,⊙平⊙仄仄平平(韵)隔篱呼取尽余杯。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左迁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平⊙仄仄平平(韵)一封朝奏九重天, ⊙仄平平⊙仄平(韵)夕贬潮州路八千。 ⊙仄⊙平⊙仄仄 欲为圣明除弊事,⊙平⊙仄仄平平(韵)肯将衰朽惜残年。 ⊙平⊙仄⊙平仄 云横秦岭家何在?⊙仄平平⊙仄平(韵)雪拥蓝关马不前。 ⊙仄⊙平⊙仄仄 知汝远来应有意,⊙平⊙仄仄平平(韵)好收吾骨瘴江边。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咏怀古迹杜甫⊙仄⊙平⊙仄仄 诸葛大名垂宇宙,⊙平⊙仄仄平平(韵)宗臣遗像肃清高。 ⊙平⊙仄⊙平仄 三分割据纡筹策,⊙仄平平⊙仄平(韵)万古云霄一羽毛。 ⊙仄⊙平⊙仄仄 伯仲之间见伊吕,⊙平⊙仄仄平平(韵)指挥若定失萧曹。 ⊙平⊙仄⊙平仄 运移汉祚终难复,⊙仄平平⊙仄平(韵)志决身歼军务劳。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登高杜甫⊙仄平平⊙仄平(韵)风急天高猿啸哀, ⊙平⊙仄仄平平(韵)渚清沙白鸟飞回。 ⊙平⊙仄⊙平仄 无边落木萧萧下,⊙仄平平⊙仄平(韵)不尽长江滚滚来。 ⊙仄⊙平⊙仄仄 万里悲秋常作客,⊙平⊙仄仄平平(韵)百年多病独登台。 ⊙平⊙仄⊙平仄 艰难苦恨繁霜鬓,⊙仄平平⊙仄平(韵)潦倒新停浊酒杯。原文地址:近体诗格律入门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山中王勃⊙平平仄仄, 长江悲已滞,⊙仄仄平平。(韵) 万里念将归。 ⊙仄平平仄, 况属高秋晚,平平仄仄平。(韵) 山中黄叶飞。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静夜思李白平平仄仄平,(韵) 床前明月光, ⊙仄仄平平。(韵) 疑是地上霜。 ⊙仄平平仄, 举头望明月,平平仄仄平。(韵) 低头思故乡。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南行别第韦承庆⊙仄平平仄, 万里人南去,平平仄仄平。(韵) 三春雁北飞。 ⊙平平仄仄, 不知何岁月,⊙仄仄平平。(韵) 得与尔同归。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塞下曲卢纶⊙仄仄平平,(韵) 林暗草惊风, 平平仄仄平。(韵) 将军夜引弓。 ⊙平平仄仄, 平明寻白羽,⊙仄仄平平。(韵) 没在石棱中。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南游感兴窦巩⊙平⊙仄平平仄, 伤心欲问前朝事, ⊙仄平平仄仄平。(韵)惟见江流去不回。 ⊙仄⊙平平仄仄, 日暮东风春草绿, ⊙平⊙仄仄平平。(韵)鹧鸪飞上越王台。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出塞王昌龄⊙平⊙仄仄平平,(韵)秦时明月汉时关, ⊙仄平平仄仄平。(韵)万里长征人未还。⊙仄⊙平平仄仄, 但使龙城飞将在,⊙平⊙仄仄平平。(韵)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仄⊙平平仄仄, 独在异乡为异客,⊙平⊙仄仄平平。(韵)每逢佳节倍思亲。 ⊙平⊙仄平平仄, 遥知兄弟登高处,⊙仄平平仄仄平。(韵)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从军行王昌龄⊙仄平平仄仄平,(韵)青海长云暗雪山, ⊙平⊙仄仄平平。(韵)孤城遥望玉门关。 ⊙平⊙仄平平仄, 黄沙百战穿金甲,⊙仄平平仄仄平。(韵)不破楼兰终不还!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送友人李白⊙平⊙仄仄 青山横北郭,⊙仄仄平平(韵) 白水绕孤城。 ⊙仄⊙平仄 此地一为别,平平⊙仄平(韵) 孤蓬万里征。 ⊙平⊙仄仄 浮云游子意,⊙仄仄平平(韵) 落日故人情。 ⊙仄⊙平仄 挥手自兹去,平平⊙仄平(韵) 萧萧班马鸣。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晚晴李商隐平平⊙仄平(韵) 深居俯夹城, ⊙仄仄平平(韵) 春去夏犹清。 ⊙仄⊙平仄 天意怜幽草,平平⊙仄平(韵) 人间重晚晴。 ⊙平⊙仄仄 并添高阁回,⊙仄仄平平(韵) 微注小窗明。 ⊙仄⊙平仄 越鸟巢干后,平平⊙仄平(韵) 归飞体更轻。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杜甫春望⊙仄⊙平仄 国破山河在,平平⊙仄平(韵) 城春草木深。 ⊙平⊙仄仄 感时花溅泪,⊙仄仄平平(韵) 恨别鸟惊心。 ⊙仄⊙平仄 烽火连三月,平平⊙仄平(韵) 家书抵万金。 ⊙平⊙仄仄 白头搔更短,⊙仄仄平平(韵) 浑欲不胜簪。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终南山王维⊙仄仄平平(韵) 太乙近天都, 平平⊙仄平(韵) 连山到海隅。 ⊙平⊙仄仄 白云回望合,仄仄平平(韵) 青霭入看无。 ⊙仄⊙平仄 分野中峰变,平平⊙仄平(韵) 阴晴众壑珠。 ⊙平⊙仄仄 欲投人处宿,⊙仄仄平平(韵) 隔水问樵夫。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客至杜甫⊙平⊙仄⊙平仄 舍南舍北皆春水,⊙仄平平⊙仄平(韵)但见群鸥日日来。 ⊙仄⊙平⊙仄仄 花径不曾缘客扫⊙平⊙仄仄平平(韵)蓬门今始为君开。 ⊙平⊙仄⊙平仄 盘飧市远无兼味,⊙仄平平⊙仄平(韵)樽酒家贫只旧醅。 ⊙仄⊙平⊙仄仄 肯与邻翁相对饮,⊙平⊙仄仄平平(韵)隔篱呼取尽余杯。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左迁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平⊙仄仄平平(韵)一封朝奏九重天, ⊙仄平平⊙仄平(韵)夕贬潮州路八千。 ⊙仄⊙平⊙仄仄 欲为圣明除弊事,⊙平⊙仄仄平平(韵)肯将衰朽惜残年。 ⊙平⊙仄⊙平仄 云横秦岭家何在?⊙仄平平⊙仄平(韵)雪拥蓝关马不前。 ⊙仄⊙平⊙仄仄 知汝远来应有意,⊙平⊙仄仄平平(韵)好收吾骨瘴江边。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咏怀古迹杜甫⊙仄⊙平⊙仄仄 诸葛大名垂宇宙,⊙平⊙仄仄平平(韵)宗臣遗像肃清高。 ⊙平⊙仄⊙平仄 三分割据纡筹策,⊙仄平平⊙仄平(韵)万古云霄一羽毛。 ⊙仄⊙平⊙仄仄 伯仲之间见伊吕,⊙平⊙仄仄平平(韵)指挥若定失萧曹。 ⊙平⊙仄⊙平仄 运移汉祚终难复,⊙仄平平⊙仄平(韵)志决身歼军务劳。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登高杜甫⊙仄平平⊙仄平(韵)风急天高猿啸哀, ⊙平⊙仄仄平平(韵)渚清沙白鸟飞回。 ⊙平⊙仄⊙平仄 无边落木萧萧下,⊙仄平平⊙仄平(韵)不尽长江滚滚来。 ⊙仄⊙平⊙仄仄 万里悲秋常作客,⊙平⊙仄仄平平(韵)百年多病独登台。 ⊙平⊙仄⊙平仄 艰难苦恨繁霜鬓,⊙仄平平⊙仄平(韵)潦倒新停浊酒杯。
范文二:为了更好地理解近体诗是怎么回事,让我们先从与它相对而言的古体诗说起吧。古体诗是指隋末唐初近体诗出现前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没有格律约束,形式相对自由,不必讲究对仗、平仄,押韵的要求也较宽,不要求一韵到底,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言是每句的字数。如《诗经》中收集的古诗以四言诗为主,汉末诗歌集《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也就是萌芽于南朝,定型于初唐,成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的格律诗。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定,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首先要明白的是,“近”或“今”的时间概念,不是针对我们当今,而是唐代人针对格律诗产生的时间晚于古体诗而言的。唐代人把远到《诗经》、近到初唐以前的非格律诗,都称为古体诗,而把诗人们按新的诗歌格律创作的诗歌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由此可见,“近”或“今”是唐代人的说法,而不是我们21世纪的当代人的说法。那是不是唐代以后创作的诗歌都叫“近体诗”了呢?也不是。虽然“近体诗”最先得名与时间概念有关,但是,“近体诗”出现后,并不是诗人全都按“近体诗”的格律创作,还有不少诗人仍然创作古体诗。初唐时的张若虚留存下来的《春江花月夜》就是古体诗;诗仙李白虽然近体诗、古体诗都写,最有成就的却是古体诗,如《蜀道难》《将进酒》等;杜甫则是近体诗、古体诗的成就都堪称卓越,而他的代表作“三吏三别”都是用古体写成;至于白居易的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也都是古体诗。这样看来,在我国诗歌最为兴盛的唐代,是一个近体诗与古体诗并驾驰骋的朝代,而近体诗与古体诗就从一个时间性的概念,演化为诗歌体裁概念了。就是在当代,也还有人用古体写诗,如2009年的一位高考生用古体写的诗《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获得满分后被破格录取。所以,如果从时间上说,近体诗在唐代盛行,它离我们有一千多年;如果从体裁上说,至今的诗人们还在用它的格律创作诗歌,它就在我们身边。
范文三:什么是近体诗[ 标签:近体诗 ] 申猴 10:26举报满意答案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必须要对仗;3、一韵到底的平声韵。[编辑本段]包括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编辑本段]平仄一、先辨汉字的四声和平仄根据字音读来的高低长短、缓急升降,古人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仄声包括上、去、入三调。古之“入声”字读音在普通话中已基本消失。现在,平声又分阴平和阳平,与上声、去声构成现在的“四声”,即“妈麻马骂”,前两为平,后两为仄。 入声字的发音都较短促,对于诗词的朗诵也有其特定的效果,不可当它完全不存在。如“的、滴、答、一、七、学、雪、绝”等字,都是入声。现代南方地区有很多方言依然保持了入声,如在上海广东等地的方言里,很容易就能把“一、滴”等入声字从“衣、低”等平声字中区分出来。不过,如果是北方的朋友,恐怕就需要逐渐地学习和掌握了。二、律诗的平仄交替特点了解了什么是平仄后,我们现在开始讲解律诗的平仄问题了,有些格律书,列出了什么“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让初学者一看就觉得头晕,以致于把格律看成为表达内容的镣铐,这其实是很不科学的。律诗的格律,本来就是根据汉语的声调总结出来的,照着格律写出来的诗读起来抑扬顿挫,能有更好的音乐效果。其实,律诗的格律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平仄交替原则,怎样交替呢?请听我慢慢说来。一般来说,在七言句当中,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然是间隔开的(如第二个字是平声,第四个字必然是仄声,第六个字则又是平声,反之亦然。)五言近体相当于七言近体除去首二字,掌握了七言,五言的平仄交替情况也了然于心。
再记住念对格律:1、对,每联的对句(即后一句)和它出句(即前一句)在平仄上必须相对。如首句的二四六字为(平仄平)譬如“孤山寺北贾亭西”,则次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为(仄平仄)譬如“水面初平云脚低” 。2、粘,我们习惯上把律诗的八句分为四联。首句与次句合成为首联,第三四句合成为颔联,五六句合成为颈联,七八句合成为尾联。联与联之间的平仄关系,即下一联出句的平仄必须和上一联对句类型相同,平粘平,仄粘仄。譬如,首联对句(第二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为(仄平仄)譬如“水面初平云脚低”,那么颔联出句(第一句)的平仄也必须为(仄平仄)譬如“几处早莺争暖树”。综上所述,掌握各种形式的近体诗的平仄格式的关键是确定第一句的平仄。而第一句的平仄又是容易确定的,故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并不神秘,很好掌握,关键是要会用近体诗平仄交替的特点和粘对格律。以前有人认为非死记硬背不可,其实是骗人的,或者自己本身不得要领。其实,只要掌握了上面说的这个规律,对近体诗的平仄就会了如指掌,而且不会忘记,也不会发生错误。至于平仄的的变格和拗救,笼统地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不对的。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另用篇幅讲它。先记住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平仄不拘的,只有七言近体诗每句第一个字。[编辑本段]孤平与拗救孤平是针对七言近体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和五言近体的“平平仄仄平”这两种入韵句子的平仄句式而言的。如果将上面七言句的第三字、五言句的第一字改用仄声,这就犯了孤平。孤平就是孤孤单单的“平声”字。因为改动之后,这两个句子中除去“韵脚”那个平声字外,其余就只剩下一个平声字了,这就叫犯孤平。可能犯孤平的句式只有这两种。五言的“仄仄仄平平”这种入韵句式,在诗律上就注定它除了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而且不是谁去“犯”的,所以这不在犯孤平之列。孤平是作近体诗的大忌,不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能违犯。为了避免孤平的出现,故上述两句中七言句的第三字、五言句的第一字都必须用平声。如果在实际作诗过程中,非用仄声字不可,为了避免孤平的发生,就需要“救”,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孤平拗救。所谓孤平拗救,是说在不得已犯了孤平的情况下,要用不合平仄格律的拗句来补救,以避免孤平。具体办法是,将上说七言句的第五字和五言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这就成了拗句,但却避免了孤平。除了孤平的拗救外,律诗的拗救还有两种常见形式,一种叫特拗句,就是在(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子中,把第五字和第六字的平仄交换,使之成为(仄仄平平仄平仄),这样的例子在古代有很多,譬如“桃李春风一杯酒”。如果是五言,只须把前面两个字去掉就行,救法和七言同。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拗救是在(平平仄仄平平仄)这样的句式中,第五字和第六字用了仄声,成为了(平平仄仄仄仄仄),如果光是第五个字用了仄声倒也无所谓,那叫小拗,可以不去管他的,可第六字也用了仄声的话,那就是大拗,问题便很严重了,其实这样的句子也可以救它,把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五个字改成平声,那就行了,即“仄仄平平平仄平”。比较有名的例子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八十在古代都是入声)。五言用法和七言同,较著名的例子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种大拗的救法有时可以和前面所说的孤平拗救一起用,因为在(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式中,第五字若改成平声,那么第三字的平仄就无所谓了。呵呵,因此,这第五个字可真是个宝贝啊,只要一用平声,则出句的五六字,本句的第三字,就可以随意了。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拗体,即三仄尾。也就是在(平平平仄仄)的句式中,把第三个字用成了仄声,成为了(平平仄仄仄),这样的拗体是不可以救的,但是在唐人的诗句中也较常能看见,如老杜的“江流石不转”。今人尽量少用为好。注意:律诗入韵的句子二四六字平仄必须要分明,前面讲的这些拗救,除孤平拗外,其出律而救起的例子全部都是不入韵的句子。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的含义是什么?[ 标签:近体诗, 含义 ]
03:16举报满意答案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指在唐初形成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近体诗是在“永明体”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国诗体的正宗。近体诗出现在唐代初期。创造近体诗的是后人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在作品中摆脱了齐梁风气的影响,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杨炯的〈从军行〉等,是人们所熟悉的大作。唐以前的诗属于古体诗范畴。无所谓格律。唐以后的诗属于近体诗范畴,要讲究格律。近体诗的绝句讲究平仄谐和,一般都押平声韵。律诗是发展的绝句。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十句以上。近体诗的律诗也讲究平仄谐和,一般也都押平声韵。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规则。而四声又是平仄的基础。所谓四声,就是把汉字的读音按音调的高低升降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声调。近体诗中的平是指平声,仄是指上,去,入三声。近体诗之所以富有音乐美,是因为平仄声的相互更替。对偶是律诗句法的重要特征。五/七言律诗中的对偶句不仅要平仄相对,还要词性对偶。即名词对名词,如花对鸟。即动词对动词,如溅对惊。这种把同类的或者对立的慨念并列,具有整齐美。律诗有四联,第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近体诗分两大类:(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唐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这两类的区别,是体裁上的区别。即近体诗是讲究格律的,特别是讲究平仄和对仗,古体诗是不大讲究格律的,它不要求平仄和对仗。(当然,这样讲是一种很粗略的说法。)近体诗是在齐梁时代开始萌芽,而到初唐时期正式形成的一种格。它的特点是:(1) 字数固定。近体诗包括律诗和,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句数都是限定的。也有“三韵律诗”,但很少见。也有所谓“排律”,句数可超过八句,最多可多至一百五六十韵(三百多句),但是句数都是偶数的。近体诗每句一般是五言或七言,六言的很少见。所以,字数固定可以说是近体诗的一个共同特点。(2) 用韵严格。这指的是: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一首诗必须用同一韵的字,不许出韵;一般只用平声韵。(3) 讲究平仄。(4) 讲究对仗。第(3)(4)两点是近体诗的本质特点。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作为一种体裁,古体诗的特点是不大讲究格律。凡是诗歌,多多少少总是要讲究一些格律的,比如押韵,这就是一种格律;字句比较整齐(四言、五言或七言),这也是一种格律。这些因素,古体诗都是具备的,所以不能说古体诗完全不讲格律。但古体诗格律的要求不像近体诗那么严,即前面所说的近体诗在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四方面的要求,古体诗都没有。也就是说,古体诗不同于近体诗的地方在于:(1) 字数句数不限,可以是四、五、七言,也可以是杂言;最少可以是两句,如傅玄《杂言》;最多可以达三百多句,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共357句。(2) 押韵不严格,可以换韵,可以通押,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3) 不讲平仄。(4) 不讲对仗。古体诗也叫古诗。作为一种体裁来说,在近体诗产生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汉魏六朝五、七言诗,都可以称为古体诗或古诗。在唐代近体诗产生以后,唐代的诗人除了写近体诗外,还继续写这种不大讲究格律的诗,包括四言、五言、七言、乐府等,也都可以称为古体诗。但是在习惯上,往往把“乐府”另立一类,而把其余的称为古诗,特别是把五言的和七言的称为古诗,这是狭义的古诗。
范文四: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福高高二12班旧体诗从唐代开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都称古体诗。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不是指近代的诗。这种说法沿用到今天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古体诗除了须要用韵外,不受格律限制,因而写作时比较自由,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近体诗因受严格的格律约束,写作就不能那么自由。近体诗格律的形成,是当时从不断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创造的。有了格律依据,可使诗的形式更规范,更富于音乐性。因此,近体诗一出现,由于形式整齐规范,音律节奏和谐,就得到历代诗歌的承认,并不因为受格律约束而扬弃不用。近体诗的格律,从南朝齐、梁时期开始萌芽,形成于唐朝初年(公元七世纪中期),到盛唐(公元八世纪初、中期)已发展到完备时期。它可以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形式。四句一首的是绝句诗,八句一首的是律诗,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不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字一句的和七字一句的两种体裁。诗句的每一字称一言。五个字的绝句诗称为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个字一句的绝句诗称为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五个字一句的律诗称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个字一句的律诗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律和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五言排律(长律)或七言排律(长律)。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谈谈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①字句上的区别:古体诗一般按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为四言古诗;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句子字数不整齐的古诗,从一、二字句,三、四字句,到七字甚至于七字以上一句的,称杂言古诗。有时由于杂言古诗中有七字一句的,所以习惯上把杂言古诗也算在“七言古诗”这一类,如清人沈德潜编的《唐诗别裁》,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都把杂言诗归入“七言古诗”类。至于少数三字一句的和六字一句的古体诗,都分别称为三言诗和六言诗。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古体诗以其句子字数多少的不同,有多种形式。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形式。再就组成一首诗的句数来看:古体诗最短的,一首诗只有两句;另有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十多句到百句以上的;其中最长的有传说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五言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全诗共三百五十七句,一千七百八十五字;是流传到现在的最长的一首诗。而近体诗的绝句诗则限定为四句,律诗限定为八句,只有长律可以超过八句。
②用韵上的区别古体诗的用韵,有多种形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全首诗既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二,一首诗中每句都可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三,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用韵;四,诗中可以用邻韵。此外,诗中还允许用不要韵的散文化句子。从上述情况来看,古体诗在用韵上是比较自由的。相反,近体诗用韵的规矩却很严格: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等等。③平仄安排和对仗方面的区别近体诗在一句中和句子间的平仄声字安排上,有许多讲究;近体诗中的律诗,还要讲究对仗。对仗句中必须平仄相对(见课本中列举的几种常见定式)。可是这些规矩,在古体诗中都不存在。古体诗也没有因近体诗出现而受到影响。因为古体诗形式比较自由,又不限句数,可以包括较广泛的内容。所以在近体诗格律形成以后,也未能完全取代古体诗的地位。唐代和以后的著名诗人,除了写近体诗而外,也同时写古体诗。古体诗形式一直被保留下来,与近体诗并列。
范文五:自主招生积累篇近体诗与古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类别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特点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相关知识平仄一、先辨汉字的四声和平仄根据字音读来的高低长短、缓急升降,古人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仄声包括上、去、入三调。古之“入声”字读音在普通话中已基本消失。现在,平声又分阴平和阳平,与上声、去声构成现在的“四声”,即“妈麻马骂”,前两为平,后两为仄。 入声字的发音都较短促,对于诗词的朗诵也有其特定的效果,不可当它完全不存在。如“的、滴、答、一、七、学、雪、绝”等字,都是入声。现代南方地区有很多方言依然保持了入声,如在上海广东等地的方 言里,很容易就能把“一、滴”等入声字从“衣、低”等平声字中区分出来。不过,如果是北方的朋友,恐怕就需要逐渐地学习和掌握了。二、律诗的平仄交替特点了解了什么是平仄后,我们现在开始讲解律诗的平仄问题了,有些格律书,列出了什么“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让初学者一看就觉得头晕,以致于把格律看成为表达内容的镣铐,这其实是很不科学的。律诗的格律,本来就是根据汉语的声调总结出来的,照着格律写出来的诗读起来抑扬顿挫,能有更好的音乐效果。其实,律诗的格律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平仄交替原则,怎样交替呢?请听我慢慢说来。一般来说,在七言句当中,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然是间隔开的(如第二个字是平声,第四个字必然是仄声,第六个字则又是平声,反之亦然。)
五言近体相当于七言近体除去首二字,掌握了七言,五言的平仄交替情况也了然于心。 再记住粘对格律:1、对,每联的对句(即后一句)和它出句(即前一句)在平仄上必须相对。如首句的二四六字为(平仄平)譬如“孤山寺北贾亭西”,则次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为(仄平仄)譬如“水面初平云脚低” 。2、粘,我们习惯上把律诗的八句分为四联。首句与次句合成为首联,第三四句合成为颔联,五六句合成为颈联,七八句合成为尾联。联与联之间的平仄关系,即下一联出句的平仄必须和上一联对句类型相同,平粘平,仄粘仄。譬如,首联对句(第二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为(仄平仄)譬如“水面初平云脚低”,那么颔联出句(第一句)的平仄也必须为(仄平仄)譬如“几处早莺争暖树”。综上所述,掌握各种形式的近体诗的平仄格式的关键是确定第一句的平仄。而第一句的平仄又是容易确定的,故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并不神秘,很好掌握,关键是要会用近体诗平仄交替的特点和粘对格律。以前有人认为非死记硬背不可,其实是骗人的,或者自己本身不得要领。其实,只要掌握了上面说的这个规律,对近体诗的平仄就会了如指掌,而且不会忘记,也不会发生错误。至于平仄的的变格和拗救,笼统地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不对的。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另用篇幅讲它。先记住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平仄不拘的,只有七言近体诗每句第一个字。用韵隋代陆法言《切韵》把同韵同调的字归并成类,同类的字可以互相押韵,即是一个韵部,共206个韵部,唐人规定近韵可“同用”,南宋平水人刘渊把“同用”韵合起来,减为107韵,后人又减一韵,成106韵,这就是所谓的“平水韵”近体诗押韵的位置(韵脚)是固定的,律诗二四六八 句、绝句二四句必须押韵(不管律诗绝句,首句既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必须一韵到底,且一般是押平声韵(仄韵诗因其太少,故从略)。这就是用韵上的基本格律。近体诗用韵要求很严,除首句可用邻韵外,一般不允许邻韵通押,就是字数少的窄韵也不能出韵。当代人有愿意用新韵的,按照普通话入韵就可以了。对于某些把“情、同”放在一起的新韵书,还是不看为好。对仗简述通俗一点说,对仗是指近体诗中一联的出句和对句要成对联的形式(其实,对联是从近体诗的对仗发展而来的)。对仗有工对宽对之分,工对比较严格,必须家花对野草,山川对河岳,三千对八百,宽对则比较松一些,只要句子结构成分相对应就行了,如体词(即现代汉语中的主语和宾语成分,名词性词语,包括名词、代词)对体词,谓词(即现代汉语中的谓语成分,包括动词、形容词)对谓词就行了,譬如,“他们”对“小鸟”,“楼高”对“心跳”,都算是宽对。绝对的工对和宽对一般不太多,律诗的对仗多数都是些半工半宽的句子,譬如“脸红”对“心跳”。“脸”与“心”都是身体部位,算是工的,可“红”与“跳”一为形容词,一为动词,充其量也就是个宽对,所以这样的对子就是半工对。古代汉语是没有词性的,因此,对仗主要得从意义和结构上来看,有些初学者,老喜欢瞄着对仗的词性,发现一个词性不对,马上喊失对,这是很可笑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死”是什么词性?“灰”又是什么词性呢?对仗细分对仗细分的话,有工对、借对、扇面对、流水对等。工对,词性词类和句型都相对的对仗。是律诗对仗最基本的形,上面已经介绍了!借对,就是借音、借义相对。如杜甫七律《野望》中首联“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1]”,“白”和“清”本不算工对,但“清”和“青”同音,因同音关系借“清”为“青”,这样“白”就和“青”相对了。这里的“借”是只借“音”不借“义”,使人因同音关系而联想到另一个字,并不涉改变诗意的问题。又如杜甫的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和“七十”本来不相对,但“寻”和“常”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二寻为常,在这个意义上,“寻常”包括着数字概念,故这里借来和“七十”相对。当然,这也不涉及改变诗意的问题。前者借“音”,后者借“义”,这两 种情况都是借对。流水对,是说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并不对立,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就象流水不能分开一样,但它们在词类和结构上仍然要相对。如我在《上海楼市》中所写的“一苑千般弄,三年两倍升”就是流水对。上面介绍了近体诗的基本格律,对待诗律应取的态度是:承认格律,掌握格律,为了思想内容的需要,在必要时可以突破格律。只有这样,才能让诗律为我服务而成为诗律的主人。律诗的颌联、颈联一般来说,必须对仗,排律除首尾两联外均需对仗。在律诗中,特别是在五律中,有时会出现颔联不对仗的情况,这属于律诗的别体,不宜提倡。但也有首联对仗的,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有尾联对仗的,如前举杜甫诗;也有全首用对仗的,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绝句本来不要求对仗,但也有对仗的,如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还有全首对仗的,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诗最工,所以建议学诗者最好从杜诗入手。近体诗的对仗用得好,可以使诗生色。但过分追求对仗工整必然束缚思想,这应该正确对待,不能舍本逐末。孤平与拗救孤平是针对七言近体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和五言近体的“平 平仄仄平”这两种入韵句子的平仄句式而言的。如果将上面七言句的第三字、五言句的第一字改用仄声,这就犯了孤平。孤平就是孤孤单单的“平声”字。因为改动之后,这两个句子中除去“韵脚”那个平声字外,其余就只剩下一个平声字了,这就叫犯孤平。可能犯孤平的句式只有这两种。
五言的“仄仄仄平平”这种入韵句式,在诗律上就注定它除了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而且不是谁去“犯”的,所以这不在犯孤平之列。
孤平是作近体诗的大忌,不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能违犯。为了避免孤平的出现,故上述两句中七言句的第三字、五言句的第一字都必须用平声。如果在实际作诗过程中,非用仄声字不可, 为了避免孤平的发生,就需要“救”,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孤平拗救。所谓孤平拗救,是说在不得已犯了孤平的情况下,要用不合平仄格律的拗句来补救,以避免孤平。具体办法是,将上说七言句的第五字和五言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这就成了拗句,但却避免了孤平。除了孤平的拗救外,律诗的拗救还有两种常见形式,一种叫特拗句,就是在(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子中,把第五字和第六字的平仄交换,使之成为(仄仄平平仄平仄),这样的例子在古代有很多,譬如“桃李春风一杯酒”。如果是五言,只须把前面两个字去掉就行,救法和七言同。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拗救是在(平平仄仄平平仄)这样的句式中,第五字和第六字用了仄声,成为了(平平仄仄仄仄仄),如果光是第五个字用了仄声倒也无所谓,那叫小拗,可以不去管他的,可第六字也用了仄声的话,那就是大拗,问题便很严重了,其实这样的句子也可以救它,把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五个字改成平声,那就行了,即“仄仄平平平仄平”。比较有名的例子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八十在古代都是入声)。五言用法和七言同,较著名的例子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种大拗的救法有时可以和前面所说的孤平拗救一起用,因为 在(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式中,第五字若改成平声,那么第三字的平仄就无所谓了。呵呵,因此,这第五个字可真是个宝贝啊,只要一用平声,则出句的五六字,本句的第三字,就可以随意了。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拗体,即三仄尾。也就是在(平平平仄仄)的句式中,把第三个字用成了仄声,成为了(平平仄仄仄),这样的拗体是不可以救的,但是在唐人的诗句中也较常能看见,如老杜的“江流石不转”。
今人尽量少用为好。注意:律诗入韵的句子二四六字平仄必须要分明,前面讲的这些拗救,除孤平拗外,其出律而救起的例子全部都是不入韵的句子。相关辨析近体诗这是与“古体”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今体诗。它是指唐代形成并定格的格律诗体。由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求四声、八病等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发展而来,至唐初沈佺期、宋之问时始定型,为唐以后人常用的诗体,因与古体诗相对而言,故称。其字数、句数、平仄、对仗和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别(六言较少见)。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偶有六句三韵的律诗,称为三韵小律诗。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 、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 ,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来避律。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分方法
范文六:一
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排律师句以上,另作别论。二
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三 古体诗用韵不严,它的韵脚可平可仄,中间可换韵;近体诗有严格的韵律,一般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四 古体诗对韵的平仄,要求极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五 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绝句外,则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注]
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出韵(又称“落韵”)是近体诗的大忌。2
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用仄韵的绝句与律诗非常罕见。仄云律诗很象古风,往往也可认为“入律的古风”,因为近体诗毕竟是以平韵为主的。3
五律和七律之外,偶然又有些六言律诗,同五七言三韵小律一样,都是很罕见的形式。199| 评论其他答案 共10条 12:26 sTarT_BX| 四级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方法一、 以格律分类: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二、 以字数分类: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三、 以句数分类: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四、 以用韵分类:(一) 古体诗: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5. 允许散文化的句子。(二) 近体诗: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3. 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4.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5. 都用平声韵。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参考资料:/question/.html?si=1[提问者认可] |15| 评论 20:30 米奇隆| 三级一
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排律师句以上,另作别论。二
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三 古体诗用韵不严,它的韵脚可平可仄,中间可换韵;近体诗有严格的韵律,一般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四 古体诗对韵的平仄,要求极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五 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绝句外,则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注]
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出韵(又称“落韵”)是近体诗的大忌。2
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用仄韵的绝句与律诗非常罕见。仄云律诗很象古风,往往也可认为“入律的古风”,因为近体诗毕竟是以平韵为主的。3
五律和七律之外,偶然又有些六言律诗,同五七言三韵小律一样,都是很罕见的形式。[提问者认可] |10| 评论 19:32 drdlncqyq| 二级文件格式:DOC/MicrosoftWord-HTML版字言:每句字言:每句字:每句七字:每句五字:每句七字:每句五字不限每句字数句数平仄近体诗和古体诗区别:[提问者认可] |7| 评论 19:28 【那天】| 七级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方法一、 以格律分类: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二、 以字数分类: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三、 以句数分类: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四、 以用韵分类:(一) 古体诗: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5. 允许散文化的句子。(二) 近体诗: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3. 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4.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5. 都用平声韵。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1| 评论 11:31 hjl2400660| 一级古体诗讲究整齐压韵,有五言律诗和绝句,近体诗就没那么都要求,近体比古体诗要长!| 评论 19:56 晨xd| 二级简单的来说古诗有太多太多的限制例如字数的限制 体裁的限制而现在的诗 近乎随笔的形式随心所欲冰心的繁星春水就是点例| 评论 14:41 友谊族宝贝| 二级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但绝不是古风,古风只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散曲分为小令和 套曲两种形式。
(2)每首散曲都有曲牌 ,且属于一定的宫调。
(3)各自曲牌在字数 、句数 、平仄 和用韵 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因此,每首元曲的前面都冠有 类别名、 宫调名、 曲牌名和 曲题名。 1| 评论 14:41 Riraclous| 一级押韵不同。| 评论 22:00 xkxywb| 一级古诗以唐诗为最常见~一般分律诗和绝句,每一句字数是相同的~比如说5个字或7个字,押韵是必须的~现代诗格式比较自由~不过肯定押韵 虽然没古诗那么严格~| 评论(2) 14:14 南天_| 三级古体不受格律限制,形式较自由。4、5、7言都有,现在5、7言较常见。押韵可以用邻韵,句数没有特别的限制。另外,杂言诗也是古体诗的一个小分支。杂言诗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 评论一
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排律师句以上,另作别论。二
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三 古体诗用韵不严,它的韵脚可平可仄,中间可换韵;近体诗有严格的韵律,一般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四 古体诗对韵的平仄,要求极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五 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绝句外,则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注]
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出韵(又称“落韵”)是近体诗的大忌。2
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用仄韵的绝句与律诗非常罕见。仄云律诗很象古风,往往也可认为“入律的古风”,因为近体诗毕竟是以平韵为主的。3
五律和七律之外,偶然又有些六言律诗,同五七言三韵小律一样,都是很罕见的形式。199| 评论其他答案 共10条 12:26 sTarT_BX| 四级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方法一、 以格律分类: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二、 以字数分类: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三、 以句数分类: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四、 以用韵分类:(一) 古体诗: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5. 允许散文化的句子。(二) 近体诗: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3. 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4.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5. 都用平声韵。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参考资料:/question/.html?si=1[提问者认可] |15| 评论 20:30 米奇隆| 三级一
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排律师句以上,另作别论。二
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三 古体诗用韵不严,它的韵脚可平可仄,中间可换韵;近体诗有严格的韵律,一般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四 古体诗对韵的平仄,要求极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五 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绝句外,则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注]
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出韵(又称“落韵”)是近体诗的大忌。2
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用仄韵的绝句与律诗非常罕见。仄云律诗很象古风,往往也可认为“入律的古风”,因为近体诗毕竟是以平韵为主的。3
五律和七律之外,偶然又有些六言律诗,同五七言三韵小律一样,都是很罕见的形式。[提问者认可] |10| 评论 19:32 drdlncqyq| 二级文件格式:DOC/MicrosoftWord-HTML版字言:每句字言:每句字:每句七字:每句五字:每句七字:每句五字不限每句字数句数平仄近体诗和古体诗区别:[提问者认可] |7| 评论 19:28 【那天】| 七级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方法一、 以格律分类: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二、 以字数分类: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三、 以句数分类: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四、 以用韵分类:(一) 古体诗: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5. 允许散文化的句子。(二) 近体诗: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3. 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4.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5. 都用平声韵。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1| 评论 11:31 hjl2400660| 一级古体诗讲究整齐压韵,有五言律诗和绝句,近体诗就没那么都要求,近体比古体诗要长!| 评论 19:56 晨xd| 二级简单的来说古诗有太多太多的限制例如字数的限制 体裁的限制而现在的诗 近乎随笔的形式随心所欲冰心的繁星春水就是点例| 评论 14:41 友谊族宝贝| 二级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但绝不是古风,古风只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散曲分为小令和 套曲两种形式。
(2)每首散曲都有曲牌 ,且属于一定的宫调。
(3)各自曲牌在字数 、句数 、平仄 和用韵 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因此,每首元曲的前面都冠有 类别名、 宫调名、 曲牌名和 曲题名。 1| 评论 14:41 Riraclous| 一级押韵不同。| 评论 22:00 xkxywb| 一级古诗以唐诗为最常见~一般分律诗和绝句,每一句字数是相同的~比如说5个字或7个字,押韵是必须的~现代诗格式比较自由~不过肯定押韵 虽然没古诗那么严格~| 评论(2) 14:14 南天_| 三级古体不受格律限制,形式较自由。4、5、7言都有,现在5、7言较常见。押韵可以用邻韵,句数没有特别的限制。另外,杂言诗也是古体诗的一个小分支。杂言诗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 评论
范文七:古体诗与近体诗江苏省赣榆县厉庄高级中学
邮编:222121诗歌,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大体有如下几种分法:根据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根据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根据作品产生的年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即古体诗),和现代诗歌(即新体诗)。中国的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近体诗和词、曲。下面谈谈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说白了,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限定。如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有三百五十七句;有的诗只有二、三句,如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只有三句。为了便于大家掌握,我们以唐代为界来说。唐代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这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的诗歌等。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它包括绝句、律诗。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举例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杜甫的《客至》、《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都是十分典型的律诗。那么,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在哪里呢?区别:一 、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二、
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三、 古体诗用韵不严,它的韵脚可平可仄,中间可换韵;近体诗有严格的韵律,一般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四 、古体诗对韵的平仄,要求极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五、 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绝句外,则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在学习中,我们不能认为凡八句的诗都是律诗,四句的诗都是绝句,因为句数固定不是近体诗的最本质特点,近体诗最本质的特点是讲究平仄,基本要求是平仄相间,因为平仄是形成近体诗的最重要的因素。在押韵方面,近体诗除首句入韵外,都是隔句押韵,一般只用平声韵,而且不能“出韵”,即韵脚必须只用同一个韵中的字。近体诗中,绝句不要求对仗,而律诗讲究对仗《有时对仗又称对偶》,就是要求想对的两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的词性要求相同,语法结构想类。
范文八: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说白了,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规定。为了便于大家掌握,我们以唐代为界来说。唐代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这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的诗歌等。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它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排律十句以上,像律诗一样,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举例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杜甫的《客至》《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都是十分典型的律诗。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方法一、 以格律分类: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二、 以字数分类: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三、 以句数分类: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四、 以用韵分类:(一) 古体诗: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5. 允许散文化的句子。(二) 近体诗: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3. 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4.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5. 都用平声韵。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范文九: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绝的意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4,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联、也可以少到一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起承转合式结构,是作品的一种基本结构方法。我国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文概》说:“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起承转合之间的关系,起中有合,合中有起,这是首尾呼应,而承与转皆兼顾起合,这是上下勾连,一脉相承。所以四者之间互相依存,互为作用,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体现着很强的辩证关系。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引人注目,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承接或正起反接,或正接反起,以顺畅为妙,承后之转折,或一转,或两转,或三转,或四转……迂回曲折,愈转愈厅,才是上乘;合即结尾,或明揭题旨,或耐人寻味,或启人遐想,以有力取胜。我国古律诗常运用起、承转、合。律诗“首联”也叫“起联”“颔联”承笔衔接。承笔是承接开头、或写景、或抒情、语气和缓,与上联自然衔接,不可松泛。起笔一联只概括大概,承笔应点明题意,以开启下文转笔一联。我国元人杨戬《诗法家数》说:“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颈联”起笔呼应,上承“颔联”,转折突起,陡生波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杨戬《诗法家数》又说:“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转笔有三:进一层转,推开一层转和反转。
范文十:古体诗与近体诗东华中学 张强诗歌,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大体有如下几种分法:根据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根据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根据作品产生的年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即古体诗),和现代诗歌(即新体诗)。中国的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近体诗和词、曲。下面谈谈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说白了,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限定。如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有三百五十七句;有的诗只有二、三句,如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只有三句。为了便于大家掌握,我们以唐代为界来说。唐代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这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的诗歌等。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它包括绝句、律诗。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举例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杜甫的《客至》、《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都是十分典型的律诗。那么,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在哪里呢?区别:一 、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二、
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三、 古体诗用韵不严,它的韵脚可平可仄,中间可换韵;近体诗有严格的韵律,一般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四 、古体诗对韵的平仄,要求极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五、 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绝句外,则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在学习中,我们不能认为凡八句的诗都是律诗,四句的诗都是绝句,因为句数固定不是近体诗的最本质特点,近体诗最本质的特点是讲究平仄,基本要求是平仄相间,因为平仄是形成近体诗的最重要的因素。在押韵方面,近体诗除首句入韵外,都是隔句押韵,一般只用平声韵,而且不能“出韵”,即韵脚必须只用同一个韵中的字。近体诗中,绝句不要求对仗,而律诗讲究对仗《有时对仗又称对偶》,就是要求想对的两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的词性要求相同,语法结构想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律诗大全作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