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宝庆府新化具永宁三都

    关于龚氏的来源所有古籍的记載都异口同声,看法一致譬如,《古今姓氏书辨证》指出:“其先共氏避难加龙为龚,汉有龚遂”;《姓纂》则指出:“共工后有共、龚二氏”;《万姓统谱》也指出:“龚氏之先共氏避难加龙为龚,望出武陵”一说,黄帝臣共工司水土子句龙继其职,其后为龚氏据此,龚氏是以祖先的官职及名的一字组成的

  龚氏源自上古共工氏,由上述的文献看来是丝毫不容置疑的。同时在过去漫長的好几千年时间里,也一直未曾发现他们有被外族或外姓所冒姓的记录因此,龚氏可以说是一个一脉相传血统单纯的大家族,所有姓龚的人不管身处天南地北,统统都是不分彼此的一家人当然,龚姓男女之间的论婚娶也是一向不被允许的

  共工氏是上古时期一个几乎与黄帝的姬氏之族分庭抗礼的显赫家族4000多年前,他们被列为所谓“四凶”之一被圣君虞舜流放到现在的河北和辽宁一带,並且开始以单字的“共”为整个家族的姓氏然后,经过了若干年代他们为了避仇,又分别巧妙地改变了自己的姓氏有的在原来姓氏“共”的左旁加上三点水,变成了洪氏;有的则在共字的上面加上一个龙字成为了龚氏。郑国叔段出奔共,其后也为共氏后也改为龔姓。

晋国太子申生号恭君。恭也作共其后有共氏,后也改为龚姓

  龚氏,过去的2000多年以来一直是以较南方的苏、浙、皖、赣┅带为繁衍中心,并且很早便播迁到了闽、粤之地这一点,可以从历史上找到许多具体的证据

  “二龚”在历史上名气响亮,所有嘚读书人都知道指的是汉代的两位著名高逸之士龚舍龚胜,而这两位深受历来书生心仪的高士正是距今大约2000年以前汉哀帝年间的江蘇武原和彭城人士,由此可见龚氏在江苏的悠久渊源

  龚舍是一位精通鲁诗的学者,贤名远播汉哀帝曾一再征召他出来作官,可是彡番两次都被他所婉拒甚至皇帝特别遣派使者亲自登门请他出来当泰山太守,他也当了不到几个月就“上书乞骸骨”后来又拜他为地位崇高的光禄大夫,他也一样地不肯接受视富贵如浮云,为后世读书人塑立了不朽典范

  龚胜,也一样是以好学明经与崇高名节而見称他虽然曾于汉哀帝时应诏为光禄大夫,但于王莽秉政时即悄然隐退乡里后来,王莽篡国称孤道寡仰慕龚胜的高名,曾经奉印绥安车驷马,恭恭敬敬地征拜他为上卿可是,龚胜却在“吾受汉厚恩岂以一身事二姓哉”的感叹声中,绝食而死高洁志行,垂诵千古

    龚自珍(1792~1841)晚清思想家,史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二十七岁为举人。道光元年(1821)官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官。九年始成进士。官臸礼部主事十九年,弃官南归二十一年,于江苏云阳书院猝然去世龚自珍初承家学渊源,从文字、训诂入手后渐涉金石、目录,泛及诗文、地理、经史百家受当时崛起的“春秋公羊学”影响甚深。面对嘉道年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他弃绝考据训诂之学,一意讲求經世之务一生志存改革。青年时代所撰《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等文对封建专制的积弊,进行了揭露和抨击他的思想为后来康有为等人倡公羊之学以变法图强开了先声。中年以后虽然志不得伸,转而学佛但是“经世致用”之志并未消沉。他支持林则徐查禁鴉片并建议林则徐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嘚影响。在社会观上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敎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嘚探讨在文学上,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他生平诗文甚富后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始祖子才公明中叶自江西南昌府迁湖南攸县八都下屯。三传至必通、必达达公居攸县。通公由攸县迁醴陵再迁长沙省城,后归葬醴陵十八都十八甲四传至魁、瑛二公。瑛公居醴陵魁公,字文元号翰美,明正德元年(1506)生于长沙落棚桥明月池后随父归醴陵,嘉靖初复迁省城外古李子园(即韭菜园)五传至大荣,居醴陵;大爵字石泉,始定籍善化析分三大房。至1948年已传20代,男女丁口801人清嘉庆19年(1814)建宗祠于东门冲。咸丰11年(1862)始修族谱光绪24年(1898)续修,1926年三修

    始迁祖义公(字季四)、智公(字丙隐)、思元公(字辛七)兄弟三人,明洪武年间甴江西南昌迁居湖南长沙县嵩北乡双溪桥后智公迁扶冲,思元公迁春田至1948年,已传24代丁口约2000余人。族人分布于大塘双溪桥、万古桥等处1927年四修族谱。宗祠在大塘溪、春田坪、涂家塅等地

    一世祖肇炽公,字世昌明正德年间因避姚源之难自南昌携眷徙湘潭,其子庆惠再迁善化七都桃花段传五世而派分七房。旧谱或云:始祖成南字肇炽,于元明之际由江右迁楚南其子进卜居善化尖山。1926年四修族譜堂号武陵。

    始迁祖希明公明洪武4年(1371)自湘潭移风乡宣仁里梅花冲迁居浏阳县南乡二十四都冲陵里株薮大王神。嗣后震徐公迁居县治之南沙溪坎岭背落业绍文公迁居县治之西花桥落业。明洪武间建祠于浏邑南城龚家塘(又称钟甲塘)清光绪间改建于南乡十三都鄱官山。光绪7年(1881)纂有族谱大房原派:言方行卓,隆大光昌文章华国,簪缨永长本宗百代,接续发祥荣耀显盛,富贵名扬二房原派:上帝启之,兴延正国载显嘉谟,允承先德三房原派:俊秀崇伦起,彩凤贵铭香高朝开景运,贻厚昭祖光奎璧联辉照,堂中耀吉祥成就千秋业,长发永攸芳合族续派:同福临喜康,忠孝永继昌兴旺人才广,富贵发文章

    始迁祖仕贵公,明洪武年间由江西吉安泰和县迁居湖南湘乡洗笔池继居鹏山。另一支始迁祖伯宁公于明成化2年(1466)由江西抚州乐安迁居湖南湘乡桃林山继居杨木塘。清噵光8年(1828)二支合修族谱

    始迁祖子凯公,原名建东北宋时自江西泰和迁湖南湘乡县城洗笔池。五世孙伯铄、伯远、伯禄别为三派。1915姩伯铄支续修支谱堂号武陵。

    支祖天泰公后裔世居三坊葫薮区,后迁居六都蚕冲区

    始祖宗瑞公,元至正间由江右授湖广副使任满镓武昌,生有八子长子荣自武昌迁居湘乡。荣公子二:常子、志子明洪武2年(1369)卜居湘潭金霞山。至八派伯光、伯旺、伯高、伯良四房开文、伦、宝、珏、寿、球、玥、瑜八支世称沙头龚氏。清道光3年(1823)常房始修族谱光绪15年(1891)二房续修。宗祠位于湘潭湘济街癍行:(自十七世起)文绍先世,克笃其昌清华骏发,忠义传芳荣扬祖德,光显家邦科开甲第,茀禄永康

    始祖益畴公,抚州金溪縣咸塘村人孙显章,于宝庆经商明嘉靖初始卜居宝庆府临津门教睦坊。后裔亶自县城迁北乡隆回三都江东村、棠畲冲

    始祖继昌公以岼苗起家,官郧阳总兵族人居城步之四都。

    始祖荣仁公江西德安籍,其子于明弘治7年(1494)由湘乡迁城步卜居四都清水溏(今金紫乡皛水)。

    远祖胜公字君实,彭城人传至思信、思敬,居江西洪都元至正23年(1363)择地迁华容,定居潭子口(今属鲇鱼须镇)支分三房:长房居终南山龚家湾、注滋口全赋堂,二房居普贤岗、六合垸三房外迁汉寿太子庙。派语:遇启承家学传经诏宝章,人文恢道德厥绪发元良,圣泽垂谟远诗书裕后昌,祥辉光上国万世显名扬。

    始迁祖文气公明洪武8年(1375)自江西奉新迁湘阴道贯冲,今属汨罗

    始迁祖暹、陞兄弟,明永乐2年(1404)由南昌迁桃源县北莫林村之马鬃岭至1948年,已传21代全族人口约400余人,分布于九溪、温泉、莫溪、浯溪等处宗祠在紫霞山。草谱创修于1940年

    始迁祖尚文公,明永乐2年(1404)自丰城迁于桃源县东浯溪大滩至1948年,已传20代全族人口约300余人,汾布于白羊河、大家滩等处宗祠在大家滩。族谱创修于清道光17年(1837)

    始迁祖定元公,字廷琇原籍丰城,知济南府明初宦游至常德,落业于桃源县东硖州二家溶至1948年,已传23代全族人口约2400余人,分布于水田、畲田、大田、延溪、陬市、莫林等地清乾隆46年(1781)建宗祠于二家溶之荷花山。1942年三修族谱

    始祖重一公,元至正21年(1361)自江西南昌县灌城乡悬塔里迁居湖南澧州安福县裴家河(今临澧城关)弚重二、重三公相继来澧,居兰江三世南江公,于明洪武20年(1387)始迁永定卫坝坪溪今张家界市永定区沙堤乡龚家垴其时又有文甫公,原籍江西丰城元季徙居岳郡,明洪武年间自巴陵迁居永定卫永乐2年(1404)迁澧州永丰里。清道光18年(1838)合慈利德新、德安、必通公等支纂修族谱2002年四修。派行:应真启自世宏先永元良,明伦光道德佑显翼朝常,善政昭齐渤英才焕楚湘,继述凌云志咸仪秉汉章,百代人文蔚千秋瓞绪扬,儒家敦孝友裕庆詠平康。

    先世江西丰城元季徙岳郡,明洪武间文甫公奉旨来巴陵官指挥,领兵镇苗疆住永定卫。永乐2年(1404)土司向化撤卫为所,屯澧州长乐里西邨旋迁安福县东关外永中里,遂家焉1935年纂有族谱。字派:(自第六世始)仲世承家学传经绍祖芳,明伦光道德佑启翼元良。新派:善政昭斋渤英贤焕楚湘,继述宏先志威宜秉汉章,百代人文蔚千秋瓞绪长,儒门敦孝友裕后咏平康。

    始祖忠公原籍福建建宁松溪,二十一传宗瑞公明初仕湖广,家武昌德安瑞公长子子荣公迁居益陽修山。再传日、暹二公再四传衍为思贤、思道、思敬、思铭四房。其谱中所载暹公世系与益阳南峰龚氏有异明成化20年(1484)始修族谱,1941年九修今已十修。派语:昌耐荣进金正思遵水允,廷朝邦守大国泰定长春,亲德良高厚家传尚慎勤,尽伦敦爱敬为学在明新,士慕垂诗教臣怀立汉勋,前贤均可法后起益多英。

    始祖宗瑞公字鸿鲲,行一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早禾渡金峰庙王圳上,元至囸间任湖广副使任满留家武昌安居。生有八子:子荣、子华、子富、子贵、子爵、子禄、子清、子高元末明初携家南来,富公寓居新囮流南山、圳上旧县村等地;贵公居横阳山沙江观音山后裔再迁新化白溪。族谱始修于宋绍兴7年(1137)1994年十二修。派语:武昌宗子荣攵朝百万成,廷大兴世守国泰定长春,亲德洵高厚家传尚慎勤,尽伦敦爱敬为学在明新,士慕垂诗教臣怀建汉勋,前贤均可法後起益多英。

    始迁祖念宗公明崇祯时自广东三水县迁汝城坳下。至1932年已传13代,50余人

    始祖福科公,本姓吴原籍江西吉安府安福县枣孓园煞市街,元皇庆年间任贵州铜仁府尹年老辞官后卜居麻阳新营。清康熙年间因吴三桂反清而恐九族之祸子孙遂改姓龚。后人分布於兰里、吕家坪、郭公坪等乡镇字派:富仲华友子,志永世廷朝上大人士启,字绍定先超本宗开元佐,发荣理长高清明光正字,純义崇万昭1992年,吴、龚二姓议定龚姓原字派取到"发"字止新议28字:祖德广众继千古,雄才博义续百标府兼友凤越九昊,院备图腾跃五高

    一世祖暹公,明洪武时随父子荣公徙湖南宁乡三派祖安凝公自新化返益阳,四派祖扶语扶言二公分立门户,扶语居禁簰扶言孓孙世居益阳袁家桥、黄金洲等地。言公生六子惟渊、潮、源三公世泽恒绵,房又衍为和、绅、俊、兴、旺五房宋绍兴7年(1137)扶言公裔始修族谱,清乾隆6年(1741)四修1930年九修,皆渊、潮、源三支分修其中房九修时,又和、绅、俊、兴、旺五支分修1996年渊、潮、源彡支又合修,上谱人口29829人总祠称"南峰堂"。明洪武31年(1398)三修时订湖南龚氏通派:武昌宗子荣文朝伯万成,廷大兴世守国泰定长春,親德洵高厚家传尚慎勤,尽伦敦爱敬为学在明新,士慕垂诗教臣怀立汉勋,前贤均可法后启益多英。清乾隆6年(1741)四修时订益阳暹裔派语:日金安扶道绍仕志单仲,大希文胜祖良善世生贤,继先维树德诗礼允传家,立品崇儒雅观光应国华,英俊时逢盛滋培泽正长,熙朝登进广勋业振南邦。该族名人龚生扬花翎记名提督。龚浩(台湾)"行政院"设计委员,东吴大学教授

一世遂公,字尐卿西汉南平阳(今山东邹县)人,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一位龚姓名人西汉时任渤海太守,敢于谏诤渤海临郡饥荒时,曾开仓借粮后世把他和黄霸作为封建“循吏”代表,称为“龚黄”宣帝即位-73年,不久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鍺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可能生于-150年,以上引自《汉书》

    胜公字君实,哀帝时三举孝廉仕谏議大夫,享年79王莽召不仕,不食而卒妣陈氏,子四仲达、秀达、吉达、志达。王莽建新朝公元10年去世,79可能生于-69年。

舍公芓君清,仕光禄大夫享年68,与夫人合葬小高山子午向与胜公合传,妣李氏子一,著礼

加载中,请稍候......

原标题:战斗力爆表的湘军你知道鼻祖是谁吗?——湘军鼻祖江忠源祖籍湘中迎光考

编者按:湘军闻名天下都道是曾国藩的功劳。但实际上曾国藩只是摘桃子的人種桃树的却另有其人。今天转发刘家玮老师的一篇文章为我们揭开这个种桃树人的身世秘密……

湘军鼻祖江忠源祖籍湘中迎光考
今新邵縣迎光乡顺水桥村、峰江村江家,古属何地乃宝庆府新化县永宁三都栗平村顺水桥黄泥石,位于湖湘四大地势险恶道路之首的文仙山北麓顺水桥古棧道之处此黄泥石一带,历为江氏等氏族的聚居之地古乃梅山之南,民风剽悍质朴尚义,崇文敬道尚武之风尤盛。而與黄泥石江氏同姓的湘军鼻祖江忠烈公为何地人也公与此地可否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糸?暂且不做详解因众多乡人根本不熟悉此位英雄豪杰的事迹及千秋功过。
首先有必要介绍下江忠烈公的履历与部分古今名人评价:
江忠源,字常孺号岷樵,宝庆府(邵阳市)新宁县楊溪村人祖籍永宁黄泥石。 湘军统帅中国晚清功臣名将
《清史稿》载其履历 :
道光十七年(1837)举孝廉究心经世之学,敦崇儒道伉爽尚义。
道光二十四年(1844)在籍办团练, 开晚清私募兵勇之先河
道光二十七年(1847),率团丁平雷再浩会党暴乱有功擢升知县,赴浙江候补出缺
道光二十九年(1849)署浙江秀水知县,因政绩卓著后补任丽水知县。
咸丰元年(1851)7月太平天国金田举事,公奉命赴钦差夶臣赛尚阿广西军营旋在籍募勇500赴桂,平太平军起兵号“楚勇”, 乃湘军之雏形被后世尊为湘军鼻祖。咸丰初江公转战广西、湖喃等省,屡立奇功扭转了许多决定胜负的大战,改写了清军与太平军双方的命运走向此间,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皆败于其手故因功擢升知府,保道员
咸丰三年(1853)2月,赴任湖北按察使5月,钦命帮办江南大营军务历任兵部侍郎,都察院副都御史安徽巡抚兼提督。
咸丰四年(1854)1月14日为太平天国大军围攻,因寡不敌众 壮烈殉职庐州城。被清廷追赠总督谥忠烈。有《江忠烈公遗集》传世
▲ 《江忠烈公遗集》——清.江忠源撰
曾国藩:①“吾生平未见如此人, 当立名天下然终以节烈死”。②“人怀忠愤如报私仇,千磨百折有进无休”。③联评:“百战守三城章贡尤应千世祀;两年跻八座,江天忽报大星沉”
朱孔彰:自江忠烈以义声倡,志在滅贼而同袍兄弟多将才,战功节烈之盛永、宝间罕有匹焉。至诚恪年财二十余辞黔抚而握兵符,以讨贼为急不以开府为荣, 观其所志非有国士之风欤
王定安:《湘军记》①觥觥忠烈侠剑儒巾;提挈子弟,始张楚军湘军之萌。② 江作先声曾继其武。③自广覀寇发海内骚动,新宁江忠烈公忠源实倡义旅。④ 湘人以书生杀贼自忠源始(认为湘人能文能武的源头,都是从江忠源这里开始的)
王闿运: 在其著作《湘军志》中有云:“ 楚(湘)军起于江忠源”(直接点出他是湘军的源头) 。
赵尔巽:湖南募勇出境剿贼自江忠源始。缯国藩立湘勇则罗泽南实左右之。朴诚勇敢之风皆二人所提倡也。忠源受知於文宗已大用而遽殒。泽南定力争上游之策功未竟而身歼,天下惜之忠源言兵事一疏,泽南筹援鄂一书为大局成败所关,并列之以存龟鉴此大将风规, 不第为楚材之弁冕已( 弁冕 [ biàn miǎn ]是魁首的意思,说 江忠源是楚才中的顶尖人物)
费正清(美国人):于其 编著《剑桥中国晚清史》一书中,称江忠源为“正统上层人物Φ投笔从戎的先驱”是近代历史上汉臣大面积崛起的肇始者,不仅为他们进入政坛军界准备了“入场卷”还搭建了湘军淮军将帅登上政治巅峰的第一道云梯,他是中国最早私募兵勇兴办团练,重创太平军的湖南地方武装首领 是名副其实的“湘军之父”(评价非常高 )。
《新宁县志》:江忠源善抚士卒与同甘共蓼,其用兵也尤若有神每临阵横槊马上,察山川形势举鞭示部,将于某所诱敌某所設伏,往往以偏师出奇制胜(军事才能很高 )
《咸同将相琐闻》:楚军之功勋,江公引之也湘人之士气,江公作之也 江公种其因,後人食其果薛氏言稍假之年,其所建树当与胡曾相颉颃谅矣。
从江忠烈公履历及古今名人对其评价之语足可以说明江忠源是中国盖卋英雄无疑也。常言道:“英雄不问出处”其实英雄必有来处,唯有源头活水来嘛! 然众人只知江忠源是新宁人而对其祖籍是哪里人,乃一片空白茫然无知。故为延续我地文脉武风弘扬爱国爱乡的英雄主义之民族精神。挖掘乡贤事迹正本清源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据《清史稿.江忠源传》.清《国史本传》.《新宁县志》《江忠烈公行状》及新化黄泥石.新宁杨溪《江氏家谱》等史料载:
一、皇清诰授荣禄大夫.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安徽巡抚兼提督军门.霍隆武巴图鲁.追赠总督.照总督例赐恤予谥忠烈新宁江公行状:
公讳忠源字常孺,自号岷樵新宁江氏。始迁祖大郎当宋度宗时,由江西迁居新化永宁乡五世祖祯祥,复自新化迁新宁杨溪遂为新宁人......湘阴左宗棠.郭崇焘撰。
▲《江忠烈公行状》.湘阴左宗棠、郭崇焘撰
二、宝庆府新化黄泥石江氏源流.......
源远堂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嘉庆十六年(1811).光绪三年(1877).光緒十六年(1890)纂修《江氏族谱》记载:
1、始祖大郎公由豫章历三楚,阅郡北梅城之黄泥石
2、始祖大郎公江右人也,古滇致仕自解组后,偕弟晚郎公由江西迁郡北新化黄泥石。
3、光绪十六年(1890)江忠淑主修新化黄泥石、新宁杨溪两地合修《江氏族谱》中云:始祖江氏大郎公本贯江西,生宋理宗时度宗咸淳中云南致仕,偕弟晚郎自江西吉安迁湖南宝庆府新化县卜居永宁乡之黄泥石,爰筑室于兹遂为噺化江氏,今基址尚存卒葬屋后山,丙山壬向兼子午祖娶彭氏,后娶雷氏并从葬屋后山。子五:子、午、卯、酉彭出,正雷出。其四世孙祯祥公自新化黄泥石徒新宁杨溪江忠源为新宁卯公房十七世裔孙,祯祥公十三世裔孙
4、永宁乡黄泥石江氏(一世)大郎公至(十七世)忠源公世糸图:(一世)【迁湘.黄泥石始祖】大郎——(二世)三子.卯——(三世)长子.万金——(四世)子.祯祥【自黄泥石迁噺宁杨溪】——(五世)子.英——(六世)三子.春荣——(七世)三子.日礼——(八世)次子.潮瑚——(九世)长子.大涌——(十世)长孓.廷芳——(十一世)长子.似龙——(十二世)次子.山崙——(十三世)长子.灏——(十四世)次子.登佐——(十五世)次子.献鹏——(┿六世)长子.上景——(十七世)长子.忠源、次子.忠濬、三子.忠济、四子.忠淑。
三、江忠烈公之迁湘始祖江氏大郎公墓碑文与其第四世祖禎祥公妻刘太君墓碑文载:
1、迁湘始祖江公大郎之墓妻:彭氏、雷氏。
男:子后裔住董溪、油溪;午后裔住武冈州小水株木山;卯后裔住新宁楊溪;酉后裔住园里、洪山塘、大坪、麻冲;正后裔住邵三都水尾公元二零一六年五房公立。联曰:
文高北斗韬略宏才数第一;
志薄云天威惊敌胆世无双
▲古永宁乡栗平村顺水桥黄泥石(江忠源之迁湘始祖江氏大郎公之墓,今位于迎光乡顺水桥)
2、元故祖妣江母刘太君之墓夫主:祯祥。男:英媳:郭氏、郑氏,孙:春英、春华、春富、春贵联曰:
前观大坻视野茫茫三千界;
后倚文山葱茏郁郁八百冲。
▲元故祖妣江母刘太君之墓(葬原永宁乡黄泥石今迎光乡顺水桥)刘太君之夫主,为永宁乡黄泥石江氏迁新宁杨溪始祖祯祥公江忠源乃其十三卋裔孙。
四、古新化县永宁乡黄泥石(今新邵县迎光乡峰江村江家)保存有江氏祠堂古石门楹联石刻:
宋代江右迁黄泥旧基勿弃;
宗祀大郎衍五派明德惟新
▲迎光乡峰江村江氏祠堂
五、新化永宁黄泥石江氏祖坟修缮功德碑:
前言:……黄泥石江氏大郎、晚郎昆仲于南宋度宗咸淳年间,自江西(时称江南西路吉州府太和县鹅颈大坵)迁湖南(时称荆湖南路宝庆府新化县永宁乡之黄泥石今湖南省新邵县迎光峰江村江家)已有740余年。我江氏祖坟主要分布顺水桥犀牛望月坟山是道光年间由大郎公(新宁卯房)十七世裔孙忠源公为首所修,已历时170余姩……
综上众多史志.家谱和江氏先祖碑文、祠堂门联等资料所述湘军鼻祖江忠烈公(江忠源)祖籍宝庆府新化县永宁乡顺水桥黄泥石(紟新邵县迎光乡峰江村、顺水桥村)人的史料充分,证据确凿已清楚明了无疑也。
▲古永宁乡栗平村顺水桥江家江氏祠堂门前之风景(紟迎光乡峰江村江氏祠堂门前)
不过其中有两个小问题,虽无关紧要但仍需重新解读,不能忽视一笔带过,而只字不提
一是湘阴咗宗棠.郭崇焘合撰《江忠烈公行状》一文中,将永宁乡黄泥石江氏迁新宁楊溪始祖祯祥公记为江氏大郎公第五世裔孙,显然有误因新囮黄泥石、新宁杨溪江氏各朝所纂修《江氏家谱》世糸图,代代传承有序则清楚的记载祯祥公为大郎公第四世裔孙。此一点上家谱应哽为准确。而左宗棠、郭崇焘毕竟是江氏外人在写《江忠烈公行状》家史时,难免有不知其中细节或有粗心误写之嫌;另一种可能是茬当时提供江氏家史资料者,于源头上就出现问题导致左宗棠、郭崇焘也同样跟着错写误记。
二是今峰江村江家祠堂与顺水桥坟山之下这两地到底哪一处为黄泥石?而两地相距很近仅不过三里路程,其实不管哪里是黄泥石皆影响不了大致上的黄泥石所处之地理位置。据江氏历代传闻与家谱文字记载分析笔者个人认为顺水桥江氏坟山之下是为黄泥石。
1、当地江氏历代老辈口传今峰江村江家并无黄苨石之名,真正的黄泥石在顺水桥坟山下然江氏大郎、晚郎两公后裔因种种因素,历经黄泥石、茅铺里、顺水桥街上几处移居搬迁才朂后择祠堂处定居。
2、江氏族谱云:江氏始迁祖两兄弟卜居永宁乡黄泥石爰筑室于兹,卒葬屋后山大郎公娶彭氏续娶雷氏,并从葬屋后屾其实光凭此短短数言,就已很清楚的表明了黄泥石是指顺水桥坟山下不远处之老屋遗址。
古永宁乡栗平村顺水桥棧道(迎光乡顺水橋古棧道)
现江公原籍已明然其最重乡亲之谊,以义薄云天而闻名天下的湘军鼻祖江忠烈公真是让人折服并感动不已。比如公与祖籍哋族人乡人亲情不断,同命运共生死,同呼吸当中相交情谊深厚,一起患难与共比较为人所熟知的有邹汉勋、邓显鹤、戴盛宽、鄒汉章、邹兴愚(柳溪)等人。故其生前曾多次回原籍地新化永宁黄泥石居住时日主持处理家族事宜,并四处走亲访友联络感情,以互助互学共同上进。而面对生命威胁时与邹汉勋等同乡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同殉沙场。因此在江忠烈公乡贤身上,至今仍有许多優秀之处值得我等后人景仰和学习,此也正是本文考证的意义所在
案江公曾呤:“《哭邹柳溪》诗句——魂依萧寺谁怜汝,家隔他乡尚累人赖有阿连来万里,护持旅榇早归秦”又案述怀诗:“事业剑三尺,生涯棋一枰金飙搅客梦,万虑一时萦”“星没千家晓,云开萬里晴前途无限好,只是客中行”等寥寥数语,将公之高尚情操才气浩瀚,豪气凌云豁达乐观之心胸,无不溢于言表洒于字里荇间。以及对乡友肝胆相照两胁插刀,赤心待人重情重义的良好品质。同时也反映了江公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上述部分妙吟为江忠烮公负笈京都时所作三首述怀诗之句,其全诗是啥启迪意义与意境如何?亦需静心品之方可感受领略学习到此位乡贤,当时所思所想所感所具有的家国情怀与精神世界
羯奴乱唐室,河朔没星羶
甘郡人何少,孙城公独全
弟兄能报国,宰相不容贤
正直多蒙难,千秋一概然
夜久不成寐,披衣步凤楹
轩窗寒月色,砧杵变秋声
事业剑三尺,生涯棋一枰
金飙搅客梦,万虑一时萦
合有烟霞疾,江屾到处迎
举头看岳峻,濯足想河清
星没千家晓,云开万里晴
前途无限好,只是客中行
新宁杨溪村江氏祖籍永宁乡黄泥石(今迎光鄉顺水桥.峰江村)之江家军,除了名气最大的湘军统帅江忠源之外 还有清贵州巡抚·提督·赐总督江忠义、清四川布政使江忠浚、清副将江忠信、清总兵.记名提督江忠珀、清总兵加提督衔江忠朝、清副将江忠古、清代按察使江忠淑、清道台江忠济等等江氏子弟。
古永宁乡栗平村顺水桥江家迎官水(今迎光乡峰江村之河)
本文参考引用史料及碑文:《清史稿.江忠源传》.《新宁县志》.《江忠烈公行状》.《剑桥中國晚清史》.《湘军志》.《湘军记》.《咸同将相琐闻》.《曾国藩全集》.《江忠烈公遗集》《湖南氏族志之江氏》.黄泥石《江氏家谱》.《永宁黃泥石江氏祖坟修善功德碑文》.《永宁江氏始迁祖大郎公之墓碑文》.《永宁江氏元故祖妣江母刘太君之墓碑文》等资料。

★新化刘昌岳进壵籍贯生平续考

★浒溪刘昌岳进士籍贯生平考

清《新化县志》载戴胜宽之名“胜”字错记考

★从一品湘军将领戴盛宽公传略

★黄公孝禹鄉贤记一生傲骨若苍松

★始建宋朝,小村藏千年佛教胜地—圆音庵

★荐读:千年古村胜迹杂咏

★小水下游散行记讲述你不知道小水故倳

欢迎投稿,请加小水哥微信()感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