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应怎样练中华养生益智气功功

益智,益智的功效与作用,益智的好处,青少年如何益智健脑_中华养生
当前位置: &
4903穴位养生标签: 350养生资讯标签: 885药膳养生标签: 老年4999健身标签: 减肥10711养生食谱标签: 补脑691养生汤粥标签: 养生粥6861养生汤粥标签: 养生汤3197保健按摩标签: 补脑内家拳秘法丹田贯气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内家拳秘法丹田贯气功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养生文章,可以参考。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庞祝如:学练气功六十年
我的图书馆
庞祝如:学练气功六十年
& & &数年来,承各地读者的信赖,纷纷来信来访,垂询有关气功的问题,与日俱增。遍及国内外,更有远道专程来访者。使我深为感愧!其中最为读者竞欲了解而带有普遍性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我与气功之间的一些情况。诸如动机和目的、方法和过程、效应和境界、认识和体会等等。今以“学练气功六十年”为题,总复如下。
我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自幼体弱多病。童年即患肺结核和肾炎,并伴原因不明的脑症状,经常昏厥。为此,亲友们都以为不能永年,很可能夭折。也因此,使我自幼即喜养生之学,并深切感到人生的迷茫、希求解脱,故对佛道二学涉猎很早。为了实践,在十四岁即开始学练气功,迄今79岁,已达65年之久。虽屡经间断,但仍循序前进。我一面研读佛、道、儒诸家经籍,一面静坐实践体验。曾先后师事许多前辈。其中气功启蒙老师是蒋维乔先生,以后受教于丁福保、周潜川、胡耀贞诸前辈及印光、谛闲、清海诸法师。此外,并曾请教儒学于马一浮,请教佛学于圆瑛,请教道学于陈撄宁,请教哲学于熊十力等诸大德。从而得到许多宝贵的开示和指点,深受教益。
我首先自学意气功,按着从蒋师(蒋维乔)学练因是子静坐法(周天功),意守下丹田,都未见显效。后从丁师按《太乙金华宗旨》改守祖窍,才迅获感应。第一天即觉祖窍处发胀、有外凸感。不久又有很冷很细的一线,由祖窍向脑内各区流窜。接着下丹田内相应发热、鼓荡,随即引起全身肢体振动、摇晃;面颊也发生痉挛抽搐。这样的功中动象持续七天才止。于是内气即由下丹田循督任二脉运行而达到小周天。在这基础上,后来又先后加学峨嵋十二桩、清静归一功、动静功、六字气、八段锦、太极拳、守门一指禅、蒲喇那等功法。这些都属于命功阶段的修练。其间还经历了“大周天”、“中脉贯顶”、“任督交”、“坎离交”、“乾坤交”、“气进中脉”等连小周天一共七次重要的气感过程。为了兼练性功,同时配合观照、持念、参究等佛家法门。其间值得一提的是1940年试行的一次短期闭关。在七昼夜中禁足、禁语、不思维、不睡眠(仅在倦极时略一合目),一心持念不断。如此一周,收获极大,竟达到直观的初步证悟,保持定境达半年之久,并曾出现潜能,经当时在沪的德森法师和陈海量居士的印可。惜因种种原因,后又退失。至于上述六种命功气感以及后来和性光显现则都是退休以后近十年来的感受。目前仍以性命双修为主,即定时练命功,经常修性功。实际上还处在命功与性功的过渡阶段。即还未完全达到我学练气功的目的——对生命的自觉自主的自我控制。
综上所述,可见我练气功是不拘门派、兼收并容、择宜而从的。但部分读者却因常见拙作提及佛学,便误以为我是专修佛家气功的。不知我之所以多谈佛法,是鉴于目前一般文献大都介绍命功,性功则往往略而不提。为使气功学在普及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以适应学练者的需要,故不自量力,率先倡导性功功法。而性功理法详在佛家,故不得不从佛学中探求。至于我的气功思想却是融贯了佛、道、儒、医诸家学说,并结合现代科学,自成体系。在实践中则是由道入佛,兼及儒家。简言之,命功多采道法而性功多遵佛法。但在道法中不涉内丹,只重练气。在佛法中则禅、净、止观综合运用,而以密宗为性命双修的主要借鉴。这一过程实受蒋师影响。因蒋师的静坐法即由道家的周天搬运开始,而后转向佛法的止观和持名,到了晚年则专修密宗的大圆满。
由于我学练过多种不同门派的功法,经过自身数十年的实践,就逐渐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功法,本来也从不加以注意考虑。1984年经许多读者函询我目前所练具体功法,才开始总结,编成一种“和合功”,写成内部资料。六年来也有不少试练者反映颇好,曾承部份同道促我公开发表。但我总觉不够成熟,还不足问世。且目前命功功法已介绍极多,足可选用,又何必标新立异。至于定名“和合”,则含有三义:一为功法的内容和结构,由多种功法综合而成,实际上包含有多种功法的特点和精华。但它们是自然和谐地综合在一起,绝非矫揉造作,生搬硬套;二为功法的要领和原则,包括性命合练、动静合练、上下合练、内外合练等,但合练方法是协调一致的,绝非勉强凑合;三为功法的目的和效应,能达到神气相合、心身相合、自身与万物相合、人体真气与宇宙元气相合、个体与宇宙相合,即天人相应的高层境界。此外也含“述而不作”之义。当然,虽说自然形成,也有一点去粗取精、弃杂存纯、删繁就简、舍难从易的用意。
对于气功,通过长期实践体验,在多方尝试探索且走过不少弯路以后,我已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概括起来有十点:
①必须贯彻清净、无为、自然三个基本原则,不赞同一切有为、着相的作法,如意守定点、以意领气、强制调息、追求气感等;
②不应以少为足,在达到治病强身、抗老延年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以获得证悟为终极目标;
③确认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不信永生不死,但生命可以自控,以尽享天年;
④反对专在肉体上用功夫,强调扩展心量、超离躯壳的重要性,以期由忘我进人无我;
⑤不重视任督循环而强调中脉贯顶,认为只有贯通中脉,才能改造心身,是性命双修的捷径;
⑥不主张追求和使用特异功能或所谓外气,更不赞成以气功作表演;
⑦认为离开思想意识的改造和道德品格的提高,就谈不上气功成就;
⑧主张性命双修,但要循序渐进,先练命功以强身防病、后修性功以转识成智,命功当以道学为主,性功则先依佛学,终归儒学;
⑨在达到证悟的高级境界后,仍应和光同尘,发挥超卓智能,为人类作无私奉献,才有现实意义而合时代精神;
⑩应从哲学和科学角度来阐发和介绍气功学,扫除神秘和迷信的成分,要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承先启后、推陈出新为指导思想。
老来体力渐衰,视力更近全盲,生活需人照料,故已早离原址。只是随遇而安、萍踪无定,致屡使读者来访徒劳往返,来信亦不易收复。殊感抱歉。最后,附录40年前旧作二谒,虽时隔已久,仍可略表我当下的心境:
饥来吃饭困来眠,整日无心整日闲。
日月自来还自去,世事于我如云烟。
湖山终古共悠悠,山自长青水长流。
识得宇宙真面目,此心常随白云游。
命功气感谈体验
气感是练命功体验到的真气活动的种种感受。因命功主要是练气,所以得气是修命功获效应的特征。但由于功法流派不同,其所得气感也不尽相同。不论是得气的时间长短迅速,产生气感的次序先后,以及它的具体内容和活动方式,都不会完全一样。更由于人的秉赋素质和年龄、性别等等的关系,即使练同一功法、属同一流派,其所得气感也不可能一致。有的甚至练功数十年都从未获得气感。所以决不能强求一律,更不能刻意追求。有些初学者由于存心渴望,往往出现幻觉假象,其实并非真的气感,只是“意感”而已。此则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务须预先防止。
笔者所体验到的大周天运行,与一般传统说法几乎完全不同(见《气功与科学》1986年第4期)。但有一读者来信,说他后来达到的大周天运行,竟与我说的完全同样。另有一位作者在其所撰文章中也说,他的大周天运行与我的体验非常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见《气功与科学》1989年第2期25页)。由此可见,我的体验并非只是我一人的单独感受。
现将我在60多年实践中所体验到的命功气感总结如下,以供参考、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这些气感都是在无意中自然而然产生的,绝不夹杂丝毫意念活动。也因此,两种气感之间,有的要隔很长时间。如由小周天到大周天,其间竟长达数十年之久。概括我体验到的气感,约有下列七种,分别略述如次。
一、小周天——又名子午周天,即河车运转、任督循环。这是真气升降运动的表现形式。当真气从下丹田激活发动后,经过鼓荡、窜动。即从会阴内转至尾闾,循督脉由背而上升头顶,在泥丸内盘旋数匝,然后由面部循任脉向胸腹下降,直达下丹田。这过程也并非一次完成的。先是到达大椎后即分散满背,然后成雨丝样纷纷下落。第二次到玉枕后,耳内咚咚鸣响,撞冲数次,终仍下落,为此头胀数天,但一经转至面部,除两唇外再无十分明显感觉。不过第一次面部也曾感觉雨滴样分散下落。当循督脉上升时,我妻子曾见在我脊中有一鸡蛋大小的凸出一块缓缓广行,但这现象只有一次(当时我穿的是汗衫)。
二、大周天——即五行攒簇、五气朝元。这是真气开合运动的表现形式。真气从中丹田发动,由夹脊出发,分五路,同步循阳面向外展开:一路循背项至头顶;二路循上肢外侧至指尖;二路循下肢外侧至趾尖。然后五路再同步循阴面向内收合:一路从头顶转面部,循颈胸而入膻中;二路循上肢内侧,从指尖经胸部而入膻中;二路循下肢内侧从趾尖经腹胸而入膻中。于是五路同步回归中丹田。出现这步功夫主要在中丹田有气感以后。其详情已另文专论,此处不赘述了。
三、中脉贯顶——即中宫直透、三田合一。这是在出现大周天运行后不久即产生的。当时下丹田内有一明显气团缓缓上行,如拳头大小,循中脉上冲胸窝,宛如祖国医学中所描述的奔豚气那样,但并无胀满痞塞等感觉。一直循喉冲到头顶。这时囟门和会阴同时跳动,会阴到百会就一线贯通,三田连成一气了。
四、任督交——即气分阴阳、二脉合流。据传练功者阴阳二气要经过五次相交,但我的体验却只有三交。任督交便是第一交。这时任脉阴气由神阙而出,上行至头顶百会;督脉阳气则从命门而出,同步上行至头顶百会;然后合流一起,循任脉下降进入下丹田中。
五、坎离交——即心肾相交、性命会合。这是阴阳二气的第二交,也称水火既济。其时阳气从祖窍发射,从体外直注神阙;如有一线拉住,渐渐接近,与神阙内的阴气交合;祖窍与神阙也仿佛合而为一。于是全身实体感逐渐消失,成为一团气体。
六、乾坤交——即天地交会、玄关窍开。这是阴阳二气的第三交。其时肚皮内抽,脐眼内吸,似已与背紧贴。接着下丹田内不停地旋转。继而百会与会阴也自动强烈内吸,上收天阳,下吸地阴,交会于下丹田。只觉脑中放光、耳内鸣响。
七、气进中脉——即神气合一、元神出现。真气全部收进中脉,全身气感消失,只在中脉内上下升降。继而入住中脉,顿觉通体化光而透明,入于恍惚杳冥的气功态。并同时出现“念住”和“息住”的定境,不但一念不生,且口鼻呼吸也完全自然停止。开始可能尚有胎息,即脐眼呼吸,继则丹田呼吸也停住,便转入体呼吸或内呼吸的“混元息”了。
健身自发动功选介
原创作者:张立鸿 陈应龙 张天戈
自发动功,由传统“灵子术”演变而来。是在静功静极生动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由静生动的动功锻炼方法。其特点着重意念的锻炼,方法是由静到动、动中求静、静极生动。在动起来后,动作与呼吸会很自然地、有机地相互配合。本功是由静而引起外动,由外动帮助内动,再由由内动推动外动,(亦有由静引起内动,由内动推动外动)达到欲动则动、欲止便止、动静自如的境界。
该功法的起动全凭自然,动作千姿百态。开始杂乱无章,到了一定程度,可归纳出套路动作如自发太极拳、五禽戏等,并能做出平素难以作到的动作。其临床疗效比较显著,并能诱发人体潜能。但该类功法较易出偏,有严格的禁忌症,应引起高度注意。练功时严格禁止任意诱发大动,应顺其自然,循序渐进。
第一节 灵气显动功
气动功是一个独特派别,过去流传于民间,由张天戈氐整理(杨世华传灵子动功)并用于临床。该功是通过特定的姿式、意守、调息的锻炼达到息调心定、在真气内生基础上,而发生“静极生动”。这种基于灵气启动的肢体自发运动,不同于一般的外动功和体操。它的特点是:静中生动,动中求静,静动相兼,动静统一。
气动功的操练形式分五种,现介绍三种:
(一)操作
(1)基础功:
采取平坐式,坐于椅上,头有悬空之意。闭目内视下丹田,口微开,自然呼吸,气沉丹田,不可故意憋气。
一般基础功可练一周左右,每日4~6次,每次30~60分钟。当练功有了一定基础后,则可接着选练以下三个姿式。
①环抱大极式:
采取自然站桩式(见第四章“姿式锻炼”一节)舌抵上腭,双眼头半睁半闭,向前凝视不动。以意领气,双手缓慢地由里向上向外划圈(如体操中的呼吸运动),做3次后,再由外向里划圈3次,最后双手停于胸前,虎口相对,呈抱球状不动。肩肘要放松,不用拙劲。双腿微弯曲,意守中丹田膻中穴。
采用自呼吸法,气沉丹田。每次站15~30分钟,每日4~6次。如不能达到入静状态,也可轻闭双眼。
②站桩式:
姿式要求同前,唯在双手做完划圈动作后停于小腹前不动,意守下丹田气海穴。采用自然呼吸法,待有基础可用逆呼吸法。
姿式、动作同上,唯在做完双臂轮环动作后,双手停于头顶上,手心朝天,两手中指相接,手距头顶(百会穴)约7~10厘米。两腿微弯曲,意守上丹田印堂穴(两眉之间)。这步功的意守法在无人指志下不可盲目练习,以防意外。
此外,尚有双手合掌式及随意式等,不适合病人练习,故不予介绍。
(2)收功:
气动功的收功很简单,不论动与否,不想练即可放弃意守,慢慢睁开双眼。如肢体已经发动了,可任其自然停止,在动的过程中想停止时,可把意和气引到下肢(或放到足),使气下行散开,然后静息1~3分钟后,开始散步活动。
(二)注意事项
①通过以上姿式、意守和呼吸的锻炼,在一心清静的基础上,体内可慢慢产生一种内气,在灵气作用下产生一种肢体的外显性动象,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又是本功法的要求,与练功不得法或指导失误而产生乱动偏差有本质的区别。故不要惊慌、安心练功。
②动象产生的时间、强度、频率、持续晨间等,因与练功者的体质、病情、方法掌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的动象产生的时间快,有的则慢,也有的根本动不起来。每次所动的表面形式不完全一样,整个动象都是在内气启动下产生的,都是在气的支配下活动的。但需讲明,无论否动象产生,都具有一定疗效。所以,不要刻意追求动象,听任自然,以免出偏。
③气动功发动后,肢体运动有的很剧烈火,要有人在旁监护。功中不要突然停功,要令其处然停止。一般动30~60分钟可自然停止。在功中如有事想停止练功时,可暗示自己停功,同时把气引到双足,最后放弃意守,动自然停止。经过锻炼后,练功者会掌握功的特点和规律,想练就动,不练就停,不会有任何副作用。
④本功法采用自然呼吸法,当动象产生后,可配合丹田呼吸(即在练功过程中以腹式呼吸为主)。
⑤应在有经验的气功师指导下习练,不可盲目自学。孕妇或有精神病史者禁忌练此功。
第二节 灵子术
灵子术源远流长,是我国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灵气显动功,古代巫师所专用。近代日本、美国等对此功亦有兴趣研究。
灵子术的理论认为,每人体内都散布着一种能出能量的“灵子”,它是生命的原动力。灵子术就是专于将流散的“灵子”积聚和运行的一种功法。其法重在研究呼吸变化,提高气体代谢功能,使全身精气下凝丹田,蓄积脐下,腹力壮紧,元气弥满,消化迅速,血液循环调适,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发挥人体机能潜力。故灵子术有防病、益智、延年的功效。其练功效应分显动与潜动两种。潜动时手上发出的气可使“百板走动”,并用一塌胡涂发气治病。显动则是身体自发动,功后使人达到轻松、愉快。坚持练可以锻炼集中意念和驾驭自己的能力。安徽大学物理系张立鸿教授、厦门市陈应龙先生等对该功进行了整理,现将其练功方法与经验简介如下:
(一)基本功锻炼
灵子术的基本功是一种不拘泥于形式的在意念控制下的胸腹式呼吸法(又称逆呼吸)。对身心的要求是意念集中,松静自然,对呼吸的要求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其姿势分坐、站、卧三式。坐式分跪坐、盘坐、平坐。体力好的可采用站式,体弱者也中采用卧式。但一般大都以平坐式为主。
(1)操作方法:
①平坐式:具体要求见第四章“调身锻炼”一节。全身放松,身体重心置于下丹田,上虚下实,以利于集中精神。
②站式:同自然站桩(见第四章“调身锻炼”一节)。先轻微活动一下关节,将肢体放松,然后排除杂念,平息凝神,两脚开立同肩宽,腿微屈,项正腰直,沉肘虚腋,两手置于身前,十指分开、微曲,成弧形,掌心相对,似抱球。姿势的大注、高低可根据自身的体力,病情及其他因素灵活掌握。站稳后,再用意念来体察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感有不适之处,用意念进行调整,尽量使其放松。注意丹田和会阴部的自然。
在摆好姿势的同时,两目半睁,目观鼻,鼻观心,心照丹田。舌自然舐上腭。总的要领是:“形松意紧、气沉丹田”。
灵子显动术基本功锻炼,重在控制自己的呼吸变化,提高气体的代高考功能。其呼吸方法,分基本功阶段和提高阶段:
基本功呼吸法:鼻吸口呼。吸气时,应尽量扩胸,小腹自然微内收;呼气时,小腹凸出,而胸部是虚的,要求边呼吸把气慢慢往下压,用力的强度要逐渐加大,同时向脐下推进,使下腹充实饱满,这叫“入力丹田”。但在初学阶段呼气向腹部的下压力只能达到上腹。其要领是,呼吸要慢细匀长,鼻息不可出声。初练以每人的肺活量为准,吸满则呼,咱尽则吸,量力而行。
提高功呼吸法:要领同基本功呼吸法。在呼吸匀调的基础上,当呼气不能再呼时,接着做一个短促的顺腹式吸气,反呼为吸,将原有达到上腹的气,持续引入下腹,使下腹充实饱满,术语称之为“呼气时的漏气法”;吸气时,先吸至胸满,但自觉仍未吸满时,可保持原来既吸之气,胸腔不缩小,造句二一小口气,然后再将气吸满,使胸部充分扩张,术语称之为“吸气时的漏气法”。在开始进,光注意呼吸均匀,思想随呼吸之自然,呼吸等量,等呼吸均匀后,即呵采用上述呼吸漏气法。注意:在行“呼气时的漏气法”反响产为吸之后,要在把气呼尽,然后再续行下一个吸气。经过反复练习,应会感到丹田充实有力,用力力益宏而胸益柔缓。
(2)收功:
每次功法练毕,全身放松,两手握成“手抱金刚印”(即两手虎口相交,以右手握左手背,左手握右手拇指,悬置于小腹部),静坐调息片刻,心中默念“手抱金刚印,练成金刚不坏身”,几分钟后,再做些简易的头面按摩,;如食中两指擦鼻梁,抹眼睑,挟耳根,摩面,拨天柱等。
(3)功进按排:
每日早晚各练功一次。一般第一个月每闪练12个呼吸(一呼一吸为一个呼吸),练习基本功呼吸法。第二个月每次练24个呼吸,在第一个月的练功基础上,当感到丹田充实有力就开始提高功呼吸法的练习。第三个月练36个呼吸。三个月后再练功,时间长短不拘,一般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即可。
(4)灵动效应:
灵子术的基本功灵动效应,基本上是遵循“静~动~静”的锻炼过程。即通过身心息三调,丹田真气育盈,鼓舞血运,疏通经络,升开气机,冲击筋骨,产生显动效应;继续锻炼,又会慢慢恢复平静,使体内“灵子”的聚散功能和自控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显动是身体自发动,一般当丹田气满,气机调畅,身体便自然地动摇动来。但因人而异,也有丝毫不动的,切不可主观上去追求自动。不动,同样能达到养生保健效果。
(灵子潜动术请参阅张立鸿教授灵子术专著)
意守祖窍是性命双修的入手功
  千峰老人在《性命法诀明指》中答覆弟子提问时讲:“二目的中心内即是祖窍”。在行功之时“两眼归中守一,养于祖窍之内,勿勤勿怠,谓之安神祖窍”。“昔我师了然曰:不炼祖窍,则真息不住,而神化无基,药物不全,金丹亦不结”。所以在行功开始就要意守祖窍,但不要死守,要在有意无意之间似守非守。因此,窍为万法之都,总持之门,不可以有心守,不可以无心求。有心守之则着相,无心守之又落空。然则要怎样才对呢?“垂帘明心守祖窍,见着性光是功夫”。这是从炼性的角度讲的,同时也与修命紧密相联。所谓“安神祖窍”的目的,就是“翕聚先天”。所以此窍既是炼性之所,也是立命之根(注:鼻子这一位置在易学中站位为艮——伤寒论鼻干往往对应阳明胃之热邪,而口为兑,兑为泽,内有太阴脾土之开窍,则上鹊桥对应山泽通气。另外鼻子一带上有山根,下有上鹊桥,其位面部正中,有其非常特殊的地位。此外,坎为耳,目为离,眼耳脑共用法坎离交,坎离共处对应左右一线。因此可以看出,人体头面部七窍分布,实际上分布形成一大十字结构,大十字结构的交点在于山根。因此山根乃为头面太极之关键处之一)。
  《皇极阖仙经》对这一个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欲通天心气穴,就必须“先要穷想山根”(山根即祖窍穴)。穷想是想到无可想之时,即一直把意念放在山根穴位而不离。久之,则呼吸之气方渐次而通夹脊、透泥凡,以达于丹田气穴。行之既久,一呼一吸入于气穴,乃自然而然之妙也。了真子曰:“欲点长明灯,须用添油法”。然若非此窍,则必不能添油,也不能接命。因为在“穷想山根”的过程中,当真气行至夹脊双关之时,就要以神入于夹脊之中。而“此窍之气,上通天谷,下达尾闾,周流百节之处。以天地无涯之元气,续我有限之形躯(注:天地无涯之元气者,乃真空零点能也),自是容易”。如是“诚能凝神夹脊之窍,守而不离。久久纯熟则里面皎皎明明,如月在水相似。自然散其邪火,消其杂虑,降其动心,止其妄念。妄念止则真息自现。真息现而真念无念,真息无息。息无则命根永固,念无则性体常存。性存命固,息念俱消,即性命双修之第一步也”。这一步走好了,今后就会循正途而进了。
心、神、意守祖竅。祖竅在人二目中間,是經書不載,歷代祖師秘不輕傳的一竅。余師千峰老人曰:“天下地上安祖竅,日西月東緊先天。玄關之後穀神前,正中有個空不空”。此竅是玄關出人、明心見性的門戶,是鎖心猿拴意馬的樁柱,是延年益壽的階梯。初步煉性先守此竅。含眼光兩眼觀此竅,凝耳韻兩耳聽此竅。心想此竅,意念此竅,神住此竅,最後達到忘掉此竅(注:类似化心中之珠为无珠之珠心法)。古人謂:“常有欲觀其竅,常無欲以觀其妙”。守竅爲了忘竅,故有“知而不守是正功”之說。一意歸中,萬籟俱寂,身心兩忘,恍恍惚惚,感到一股電流在身上運行,尤如觸電,其舒服妙不可言,正是神清氣爽,精神振奮。如能得到5分鐘的真靜,足以消除一天疲勞。如能每日堅持坐功,即使得不到真靜,也會感到丹田發曖、手腳出汗、臉似蟻爬、頭頂氣旋。這些現象都是坐功的收穫,日積月累,祖氣修足,自然玄關出現。
祖窍,在二目中心只有守定祖窍,才能使瞬息万变的活动思想安静下来。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做到心静念止,身如槁木,心若止水,意似寒灰,一念不起,一意归中,万籁俱寂,身心两忘,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此时感到一股电流在身上奔腾咆哮,犹如触电,全身酥麻,其舒服感妙不可言。这正是形神俱妙,了在其中。此景过后,但觉眼明心亮,神清气爽,精神振奋。如能得到五分钟的真静,足能消除一天的疲劳。如能每日坚持坐功,即使得不到真静,有时也会感到手脚出汗、丹田发暧、脸似蚁爬、头顶气旋。这些现象,都是坐功的收获,日积月累,祖炁修足自然玄关出现。三花聚顶秋月圆:三花即精花、炁花、神花。只有精炁神修足,才有三花聚顶秋月圆的现象。秋月即玄关。玄关与祖窍同样都是过去道家三口不说、六耳不传之秘。玄关与祖窍往往连在一起,实际玄关是玄关,祖窍是祖窍。可以说:祖窍是玄关出人的门户。玄关不在身上,祖窍不在身外。玄关者乃玄妙之机关也,不在身上,离身难寻。
黄氏一般只强调在下手兴功时,运用两眼神光汇合性光观照下丹田。但性光的发越,实际上与观照祖窍或存想山根有关,黄氏却不言明,也不强调。但他认为,人身有离宫、坎户和玄门、牝户之分,实际上离宫、玄门均可代表两眼之间的祖窍,坎户和牝户则可代表下田(注:人一身属阴,唯双目属阳,则玄关乃两阳夹阴之所,恰为离中真阴,象己为月,所谓离纳己;而人之两肾皆水,为阴,唯中间黄庭一穴为火,两阴夹阳象坎中满,为坎中真阳,为日,所谓坎纳戊,一点落黄庭即成。世谓两肾一水一火,双目一日一月,乃进一步划分阴阳故也。另双目、双肾、玄关、黄庭上下各品物流光,黄金三角为构,以象日月星精,三角正中,乃藏神育胎之所,恰为中宫。日月落于山根,日月合朔于肾堂,都是日月归所,也是意所系处,意之所系,必有映象,由元精炼化为三昧真火元气,乃有黄庭玄关之日月,有意有映,方全太极之体)。他说:“自涌泉以至气海(指下田)皆属阳,则为坎;自泥丸以至玄关皆属阴,阴则为离。黄氏在《乐育堂语录》一书中对山根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说:山根是人身“紧要之处”,“是通精气往来要道,人能存想山根则真气自然复归黄庭旧处。”又说:“古云:‘山根是人初生命蒂’。吾人开督闭任,通气往来,即是此窍。苟能存神于兹,自可长生不老,却病延年。”由此可见,黄氏也是赞成存想山根、存神山根的。
世传丹经道书中不乏下手兴功时,存想山根的例子。《吕祖师先天虚无太一金华宗旨》一书功法下手时,就先着念于鼻端,然后存想山根。认为山根为人身之性户,上达泥丸,下通下丹田,故须凝聚光于此处,由此而下注(注:意于山根或意于下丹气穴可启动真阴真阳)。《尹真人东华正脉皇极阖辟证道仙经》一书功法下手之初,更主张“穷想山根”,以与元始祖气相通。清代史从龙撰《道乡集》一书认为,山根“乃下手收念之处,此窍乃后三关之门户,坐时二目先守此窍,少时念止,即可由门户而轻轻下沉海底,二目既至,神已随之,片时不起妄念,自然心定调息。”(以上均引自拙编《中国古代气功选注》一书)。
回光返照两眼之间的祖窍或存想山根,对阴虚阳亢或患有高血压症的学者不宜,因阳气会因此而上升,使病情加重。因有此弊端,黄氏着作中所言靠凝神用两眼神光汇合性光下照丹田,不失为一稳妥之法。盖此法亦可微微或适当地牵动祖窍,起一定程度的观照作用,且并非意守祖窍,则对有高血压及阴虚阳亢者无碍.
论塞兑垂帘
  塞兑者,口开神气散,故塞之也。垂帘者,眼全开神漏,全闭神昏,惟垂帘微启耳。两眼之中即天根,即所谓性命关也。其根生于眼,眼属心,心生造化,自属玄之又玄者,仙家谓之玄牝之门。心肾内日月,交接于内,两眼外日月,交接于外,攒簇水火而不散,气自调矣。
  论 回 光 调 息
  欲明回光调息,须知观音堂之妙用。观音堂者何?观属眼,音属耳,眼属心,耳属肾,心肾相接处,为观音堂,主持一身神气者也。
  其法自两眼角收心一处,收到两眼中间,以一身心神,尽收此处,所谓“乾坤大地一起收来”是也。心定之后,自此用眼下看鼻尖,直下看到脐下。眼常在此处,寂然不动,任鼻呼吸,调息绵绵,若存若亡。不假工夫,则真息自调,“息不由于鼻外,思维止于身中”。正谓此耳。又曰“蟾光终日照西川,即此便是药之根。”蟾光即眼光也,西川即脐下坤地也。如此回光于脐下,以调真息,是神入气穴。回光日久,肾中一点真阳,上与心神相合,则心息相依
( 内息者气也 ) ,心息相依则水火既济。
  回光调息工夫,遇静即行,不拘子午,十二时中皆可为。即行功时,意失便收来,所谓“放去收来总是伊”。
  是工用久,心内自悟,五贼先去,五贼乃眼耳鼻口意。眼不外视而内照,则魂在肝而不从眼漏;耳不闻声而返听,则精在肾而不从耳漏;鼻不嗅味而调息,则魄在肺而不从鼻漏;口不开言而塞兑,则念在脾而不从口漏;意不妄想而默守,则神在心而不从意漏。如此精神魂魄意,攒簇在坤位,则独修无漏矣。
人身的两眼瞳神,是人人本具的发光体。都可从这里体现出来。所以在观时,不但身体能获得平衡,各方面的光热,也凝聚在聚光镜的焦点上,发显焦点透视的能量。两瞳交光,内外交光,在心境进入高度平静时,两耳也自然依息,心息两定,息念双消,外而眼耳鼻舌虚空,包括山河大地日月万物,四时八节,百骸九窍;内而心肝肺肾脾等一切骨骼脏腑,精神气血精液,内外五行同归虚无,一起消融;以致上呼下应,头顶目前,以致四周,便大放光明;下面的水府海轮,也成光的海洋。以至上下交光,连在一起,同向光点结集,整个宇宙,通天彻地,无处不光明。你的凡胎肉体,也就不知不觉的全都融化在光的海洋里,发生微妙的变化,成为真空实体。把双眼瞳神重叠在两眉中间,是谓对合同,它的原句叫“无影山前对合同。”全句都是双关两意,隐含在两眉中间对合瞳之意。同与瞳同音,合同是将两张契约放在一起,在中间盖上一个印章,两人各执一纸,作为今后相认的凭证,所以叫对合同。对合瞳,就是上述两眼瞳神对合起来做功夫。能知两眼瞳神对合做工夫,也就是无影山前对合同的印章两半对上了。岂非双关两意的妙秘。所以他们这个功法,又称“双瞳抱一”。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认为脑藏髓而不泻,主藏元气,为阳气之所聚处,故为奇恒之腑。脑不仅藏髓,而且藏神。《灵枢·本神》云:“两精相搏,谓之神”。精成于肾,肾气通于脑。《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阐明了肾与脑的关系,脑髓源于肾精,精盈而神旺肾气通于脑,而为脑神之用。就用而言“神即气也”,《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并且视觉、听觉、运动器官等正常与否,都直接关系于脑髓,《髓海》说:“髓海有余,则轻劲有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颈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清·王学权《重庆堂随笔》卷上健忘条云:“盖脑为髓海,又名元神之府,水足髓充,则元神清湛而强记不忘矣。若火炎髓竭,元神渐昏,未老健忘,将成老损也”,认为脑主宰觉悟动作之司,一身之灵在脑,将脑与记忆联系起来。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脑海说》也说:“灵机记性在脑”。
关于脑的微观系统,道家认为主要有脑部九宫及脑神两个要素。脑部九宫为脑神所居之处,而脑神为九宫之主。《黄庭内景经》说:“脑神精根字泥丸”,又曰:“凡一头中有九宫:两眉间上,却入一寸明堂;却入二寸为洞房宫;却入三寸为丹田宫;却四寸为流珠宫;却入五寸为五帝宫;明堂上一寸为天庭宫;洞房上一寸为极真宫;丹田上一寸为玄丹宫;流珠上一寸为太皇宫”(梁丘子注)。《酉阳杂俎·广知》说“脑神曰觉云”。中央泥丸处为百神总会。泥丸者,为形而上神也(指超越形体之上的支配之神,对人体的意识活动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泥丸是修炼家及释道儒共修之课。因取其形象天地初开时之混沌状态中阴阳二气相合相抱之形,故称“泥丸”。
两眼之间和两眉之间向内一寸的区域,是明堂宫所在之处,是显发光明最重要的部位。两目神光内注明堂宫,促使日、月、星(天罡,在两眉之间)三光在额前汇聚,形成圆光明镜,光的颜色有红、黄、白、篮等,因各人禀赋不同而显不同光色。由于泥丸宫(又叫性宫或上丹田)正好是人体松果体的所在部位,即是从天目穴至玉枕画一条直线,两耳尖对穿画一条直线,再从百会至会阴画一条直线,这三条直线交叉的地方。人体的神经系统很像一棵倒长的竹子,其枝叶分布在四肢,主枝在脊椎里,而它的根扎在脑内,是神经中枢的总根,为全身百脉所朝,万窍所归之宗。所以性宫被历代修炼家视为通玄入妙之门。《太乙金华宗旨》说:“道在一身,其机在目”。“人身精华,皆上注于空窍是也。得此一节,长生者在兹,超生者亦在兹也。此贯彻三教功夫也”。《灵枢》说:“十二经,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这个空窍就在两眼之间的鼻梁内,正是祖窍的位置。祖窍,又叫天心、缘中。《太乙金华宗旨》曰:“天心居日月中,黄庭经云,寸田尺宅可治生,尺宅面也,面上寸田,非天心而何”?又曰:“天心者,三才同禀之心。丹书谓之玄窍是也,人人俱有。贤则启之,遇迷闭之。启则长生,闭则短折”。“缘中二字极妙,中无不在。遍大千皆在里许。聊指造化之机,缘此入门耳”。祖窍还是三光出入之总户,故历来被修养家视为秘不外传的玄窍。如《参同契》所言:“一者以掩蔽,世人莫得之,一窍通万窍,一以贯全身”。内视法即内观法,它是修养的重要标志。李时珍说:“内景邃道,唯返观者照察之”。《太乙金华宗旨》曰:“圣圣相传,不离返照。孔曰之止,释号观心,老云内观,皆此法也”。所以内视法又叫内观法,回光法、返照法等。《宗旨》又曰:“回光,则天地阴阳之气无不凝”。“回光之功,全用逆法,注想天心”。“须先目光聚于乾宫”,“初学者但于两目中间齐平处系念便了。光是活泼泼的东西,系念于眼之齐平外,光自然透入。专一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回之既久,此光凝结,即成自然法身”。《宗旨》进一步指出:“宗旨妙用,亦惟在置心一处也。内观即置心一处之诀,即心传秘旨”。《太极图》曰:“太乙含真气,精神魂魄意。静极见天心,自然神明至”。元性虽居于真窍,而光华寄于两目,故圣人教人回光,以求真性。然而只系念于两目,不凝神于缘中,则为升堂未入于室。
注:意于山根,映于玄关,头部上赤下黑,左白右青,下田上赤下黑,左青右白,恰好互为镜象,这实际上同时隐含了左右以颈部为界互相交错的规律,此一现象类似脑神经系统的交错控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颈部的太极锁相结果有关,两位太极各以其外壳为镜面,则互锁状态下形成场效应凸透镜,则其上下镜像效应类似凸透镜成像,所有光线过光心而互相交错,乃成倒像,今有学人研究头脑和腹脑功能的对应实际上也是同样效应造成的。同样,对于男女的内太极色气分布方位差异也是同样类似的镜像效应。总体说来,男女都是上赤下黑,都暗合天地定位,但男子左青右白,女子左白右青,而有左右之差,也即左右、内外确定男女之别,上下确定动物和人的分别。左右色气分布完全同于上下之别,故一身之中,自具男女,信夫!看手相男左女右的原因,乃各取其肝木青区。基复盘、意守祖窍或者脐下三寸都是类似于踏右鱼眼(意于脐下,映象日轮;意于山根,映象月轮;两者全息,都为火位;意的位置都是右鱼眼;艮其背也是走水位,退火洗心,退火步。日月落于山根,日月合朔于肾堂,都是日月归处,这可能与抱定罩之眼目实现静心安神是同样的道理.而且,起手注重下盘下丹,也类似从整体能量上启动右鱼眼),同时起到退火和启动太极流转的作用,因此不能用意太重,否则就不能保证太极的灵动流转,一定要在似有似无之间,勿忘勿助最妙.
闭目垂心勿散神:闭上双目,神取山根之处,似凝非凝。玉堂一带略有一物松垂,似有非有。窍阴似紧非紧,或感有物入而达于玉堂,似连非连。人体的内外经络是互为镜象的,内机强到一定时候,可能出现傅立叶光学现象(也出现常规几何光学现象,比如玄光吞吐即生物场太极剖分造成的类似牛顿环的现象,包括各种分形鉴景鉴象的产生实际上就是实物有界目标的光学傅立叶变换,如百千亿万化身基本上就是因为傅立叶变换原理形成的,参考本文后面附图,光象的形成与某种物质的运动必然有密切关系,比如释佛内证之日月星辰向自己坠落和各色人等之象向自己走来,这一方面是对于宇宙大全信息的兼容,另一方面也对应频谱的变化,能造成频谱的平移则对应实域里整体复杂非线性变换),身外出现五彩轮(根据现代光学实验,以一定能量激光束照射一维光栅投影屏上显象为直线等波长距排列光点,二维光栅为十字光点,三维光栅为矩阵光点,旋转光栅为佛轮光圈无晕,光栅换为等序排列石墨晶体片显象为有晕彩光轮,进一步不成熟推测,量子能级再高,则可能出螺旋弹簧状光象)映射外无穷大频率空间——每一正负频率与互反旋向的两个圆周运动一一对应,而圆周上运动点的位置则反映了相位信息,实际上与二维平面的极坐标表示关系密切——内外太极互映,意识潜意识镜相取反——对应Z变换中以单位圆互为镜像的极点——互为傅立叶变换,加上顺逆流转,冲和至极可能就是双s太极构象,根据信息光学原理,凸透镜成象的物与象互为傅立叶变换(凸透镜可以看成两球相交而成),顶多相差一个二次相位因子,若物在前焦平面上,则在后焦平面上互为准确傅立叶变换(实际上傅立叶变换在光学中广泛应用,夫琅和费衍射与傅立叶变换也有关联,又如点扩展函数的概念),只相差一个常数相位因子,推广到三维球面镜成象也是如此。人体功能与傅立叶变换关系非常密切,比如人的眼睛晶状体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双目合瞳或者说双目交光乃是小孔成象或者类似凸透镜聚焦效应,如果恰好在焦点上则不成象,乃一无所见,但恰好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不在焦点上,则可能呈现各种各样物象,包括动植物,神佛等,容易摇根动性.同时在从无限远到目前进行调零的过程中,凸透镜形状同时其焦距也在发生变化,这主要原因在于神光所成气旋的状态导致的,对应不同层次法眼之说,理想状态为天目一带恰好为两球相交所成之凸面镜,上边界为天庭,下边界为山根,中央地带在天目,互锁互扣,互成镜象,初始前焦点在玄关,后焦点在窍阴,最后至于泥丸,则前出玄紫小球),人的泥丸宫(也就是松果体)有退化的视网膜(天目穴位附近,古代丹道称为祖窍的部位,也是一个场效应凸透镜乃至球镜,类似电子显微镜和天文学中引力透镜一样.人体的印堂穴部位确有一面神秘的天目镜(脑屏)。它的外形就像一面巨大的圆镜,从内往外看为凹透镜,从外往里看为凸透镜,只要修到内气光源充足,天目镜就会自动打开,闭上眼睛就能看到。天目穴位于人的印堂向内约半寸处,“乃为三光会归出入之总户。”为内视之要处。在常态中它是关闭的,而一旦打开以后,它的外在特征有三种形态:一为绿豆型,直径大约2毫米左右;二为枣核型,长5~10毫米;三为圆凹型,其外凹最大为20毫米左右。而其额内的天目,就像一面弧型的镜子,佛教的最高智慧为大圆镜智,大概与内视为天目镜的形象有一定的关系。内视中天目镜跟自然天空一模一样。我称它为内空,根据其可以显像的特征,亦可称作脑屏。
),甚至人体一切信息处理功能的实现都是自动进行空间全息傅立叶计算的结果(光学感应神经和经络等系统立体感知网络而自动进行快速分布并行计算,这是信息光学和人体神经网络研究给出的某种启发,而且各种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与数论关系密切——快速傅立叶变换与倍周期可以建立联系,则必然与黄金分割关系密切,对开解生物信息可能有帮助——可能与古代阵法原理研究相关,也许,人体生物场能实时完成正反傅立叶变换计算而进行相关生理、心理功能信息处理,人透视功能的实现可能直接与傅立叶变换物理效应有关),如果那样的话,拓展人体功能,当注重全频谱体智(无量光智慧)。
古人说:修行三交,心肾交,生大药,龙虎交产丹婴,海底梵天,造法身,八识相合化真身
上图中未平移前中心对应高频成分而外周对应低频成分,平移后对应交叉对易,中心对应低频成分,外周对应高频成分,恰对应频谱反转的过程,其换位移动方向恰向中间对称轴走行,含义非常深刻。
双目下意识注视点不自觉从无限远处至于目前玄关的过程,实际上也对应太极球临界区从无限远处至于尺许乃至数尺的过程,同时也对应着某种场效应从微观(另一种形式的无穷远)传递到宏观的过程,这里类似磁铁宏观有序磁场的产生机理一样是整体有序性提高的直接产物,到了这种状态已经可以从宏观尺度上观察真空零点能场脉动,因为已经把真空渺观尺度本然脉动通过临界区的调整传递到宏观.临界区的调整是通过息法来实现的,息法可以使得生物能量场的脉动频率同时向低频和高频段延展,从而拓展整个能量场的带宽,最后至于全频谱覆盖.
古文化中的两肾兼论六气生成
钟曰:“道本无形,太原示朴,上清下浊,含而为一。太极既分,混沌初判而为天地,天地之内,东西南北而列五方。每方各有一帝,每帝各有二子:一为阳而一为阴。乃曰二气相生相成而分五行,五行相生相成而定六气,乃曰三阴三阳。以此推之,如人之受胎之初,精气为一,及精气既分,而先生二肾。一肾在左,左为玄,玄以升气而上传于肝。一肾在右,右为牝,牝以纳液而下传于膀胱(古说三火君臣民,心为君火,肾为臣火,膀胱为民火,实际上也可能左肾玄为臣火,主升,传肝应胆,水生木,上传下达,循环动转,与少阳关系密切,其中肝为将军之官,胆为中正之官,与臣火意吻合;右肾牝为民火,主降,传膀胱应三焦,水克火,应蒸腾作用,也与少阳关系密切,二者作用的总和体现于肾间动气为相火,两肾夹杂中间动气的肾阳,应坎中满之象,对应一眼,心为君火,对应另一眼,眼象动转为化,心眼化明,肾眼化热,一个对应负熵,一个对应熵增。也可能因肾脏为偶,独应太极两眼,螺旋动转提取真空零点能,交互作用容易形成电偶极子,肾间动气之热潜藏左肾对应臣火对应磁感应涡流火——相关于河图式极化,膀胱只有一个,藏纳津液,与水气调节密切相关,大大影响生物等离子体和非涡流的生物电流分布——相关于洛书式极化,肾间动气之热潜藏右肾对应民火,膀胱为州都之官也是应民之义,臣火民火合而为相火,共同辅佐电磁波光君火,因此少阳胆三焦的相火本质上都来源于肾间动气之火---三焦,决渎之官,在地为民,胆,中正之官,雷天大壮,在天为臣---离不开少阳等离子体和肾膀胱水的作用。实际上肾和膀胱对应水气者,乃肾对应有序的水流,为阴,膀胱对应有序的蒸腾水气,为阳,其火乃是与少阳生物等离子体协同作用的产物,涡流循环之热对应左肾之臣火,生物电流热主要与体内表外表蒸腾之热相关的乃对应右肾膀胱民火)。玄牝本乎无中来,以无为有。乃父母之真气。纳于纯阴之地,故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之门,可比天地之根。玄牝,二肾也,自肾而生,五脏六腑全焉。其中肝为木,曰甲乙,可比于东方青帝。心为火,曰丙丁,可比于南方赤帝。肺为金,曰庚辛,可比于西方白帝。脾为土,曰戊已,可比于中央黄帝。肾为水,曰壬癸,可比于北方黑帝。人之初生,故无形象,止于一阴一阳。及其胎完,而有肠胃,乃分六气,三男三女而已。一气运五行,五行运六气。先识阴与阳,阳有阴中阳,阴有阳中阴。次识金木水火土,而有水中火,火中水,水中金,金中木,木中火,火中土(注:此段"水中火,火中水,水中金,金中木,木中火,火中土"最后一个字分别为火水金木火土恰好对应六气之所属,其中木中火为少阳相火;火中土为太阴湿土;水中火为少阴君火;火中水为太阳寒水;水中金为阳明燥金;金中木为厥阴风木)。五者互相交合,所以二气分而为六气,大道散而为五行。如冬至之后,一阳生五方之地,而阳皆生也。一帝行令,而四帝助之。若以春令既行,黑帝不收其令,则寒不能变温。赤帝不备其令,则温不能变热。及夫夏至之后,一阴生五方之天,而阴皆降也。一帝行今,而四帝助之。若以秋令既行,赤帝不收其令,则热不能变凉。黑帝不备其令,则凉不能变寒。冬至阳生于地,以朝气于天地。夏至阳生于天,以朝气于地也。奉道之士,当深究此理。日月之间,一阳始生,而五脏之气朝于中元,一阴始生,而五脏之液,朝于下元(注:坤为腹,包藏万物)。阴中之阳,阳中之阳,阴阳中之阳,三阳上朝内院,心神以返天宫(注:首为乾,诸阳之会)。是皆朝元者也。”
《道枢黄庭篇》云:“肾者,其左少阴,其右太阳,上通诸气,常随呼吸而出焉,内灌于生门,上入于泥丸,上下流通,如日月之运行。心之动静、呼吸、心宫常存诸也。气者出入于下丹田,流注于身。”
肾何以为先天之本?盖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一茎透起,形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连蕊即两肾也,而命寓焉。水生木而后肝成,木生火而后心成,火生土而后脾成,土生金而后肺成。五脏既成,六腑随之,四肢乃具,百骸乃全。仙经曰:借问如何是玄牝,婴儿初生先两肾。未有此身,先有两肾。故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资之以为始者也。故曰,先天之本在肾。
天人一致之理,不外乎阴阳五行。盖人以气化而成形者,即阴阳而言之。夫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男女未判,而先生此二肾,如豆子果实,出土时两瓣分开,而中间所生之根蒂,内含一点真气,以为生生不息之机,命曰动气,又曰原气,禀于有生之初,从无而有。此原气者,即太极之本体也。名动气者,盖动则生,亦阳之动也,此太极之用所以行也。
&性命圭旨&云;“人初结胎时,天一生水生黑睛而有瞳仁通肾,地二生火而有两眦通心,天三生木而有黑珠通肝,地四生金而有白珠通肺,天五生土而有上下眼胞通脾,故五脏之精华皆聚于二目,而人之灵神在脑,亦发之于目。”(精(水)炁(火)神(木)虚(金)道(土))
人出生经历生、长、壮、老、已(停止)五个阶段分别对应春,夏,长夏,秋,冬季节.
老子曾经在五千言中极其形象化地指出"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注:此中有玄机,其中机作为正物质和负反物质相互作用的通道,恰应牝之形,因此玄机就是玄牝,内容无穷能量——真空零点能。古代“易”字和“明”字的字形乃是上日下月和左日右月,这隐含着阴阳所属的不同,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恰与中医的说法一致)"。无形有质的左右肾,以有质有形的双肾为载体,同时全息地承载着左玄肾门、右牝命门的结构形态信息。因为在慧观之中,修身者可以明确地内观到这个"门"的客观存在性。而且可以"望"到这两个门前各有一位体元,一侧往门内加煤炭状物质以添火而旺,另一侧则加水状物质入门中以气化升腾。这两个门中的水火既济平衡,也就是人体生命这个内天地的根蒂。肾中的火,同样是从德一生水中所产生。因此这一对水火就构成人体内最大的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一方面它们自己直接调用库储的德一能量所化生的真水,分解成水与火作为肾自身运转的动力能量源,同时负责产生"电力"源源不绝向全身输送最根本性的动力能量,以支撑全身其它各种器官组织的正常活动,故又称之为"肾为先天之本"。
能慧观到这一对玄牝之门者,必定肾中精气能够保持相对旺盛。右牝之门,称之为命门。左玄之门,称之为肾门。前人又将这两个门共称之为内肾之门。内肾的这两个门,与体表的穴位门窗,存在着表里物元交通,质元能量交换的关系,所以各自在体表经络中又存在着浅表的能量交换窗口,口径较大,流量明显,作用较关键的则称之为门。为了形象地表达内右牝命门中门中之火,故直接名之为命门。这一命名,类同于灶门、炉门的命名方式。左玄肾门的体表门户是肾俞,"俞"字的本义是以木凿空为舟,水上运行。这也就极其形象地表述了肾俞穴与内肾门之水,在体表中的表里关系和能量传输关系。道医针灸术之中,对于扎命门和肾俞穴调节内肾的水火,主张使用"无为而治"的手法,而不提倡有为施针的各种方法。这是因为内肾命门和肾门在体表的这个命门、肾俞的眼睛,所反应的是内在的、高度的无为而运,针刺手法很难正确地把握其中的水火既济平衡的"火候"调节。所以只需要扎上针,连接上天地能量场以后,留针不动。这个"眼睛"它就自己会通过针体针柄的传导性,掌握调节排出多少浊气病气,而不影响一对水火的动态平衡,纳入多少天德地气,进行补充稀释浊气病而自我调节。如果盲目过度地运用手法,由于人的后天意识很难准确把握先天规律,施用过度的手法,很容易明显地打破这一对水火的动态平衡,以及抑制其中的自我调节功能。
吕曰:“天得乾道,所用者阳也。阳主升,何以交于地?地得坤道,所用者阴也。阴主降,何以交于天?天地不交,阴阳如何得合?阴阳不合,乾坤如何作用?乾坤既无作用,虽有起首之时、见功之日,大道如何可得也?”
钟曰:“天道以乾为体,阳为用,积气在上;地道以坤为体,阴为用,积水在下。天以行道,以乾索于坤。一索之而为长男,长男曰震。再索之而为中男,中男曰坎。三索之而为少男,少男曰艮。是此天交于地,以乾道索坤道而生三阳。及乎地以行道,以坤索于乾。一索之而为长女,长女曰巽。再索之为中女,中女曰离。三索之为少女,少女曰兑。是此地交于天,以坤道索乾道而生三阴。三阳交合于三阴而万物生,三阴交合于三阳而万物成。天地交合,本于乾坤相索而运行于道。乾坤相索而生六气,六气交合而分五行,五行交合而生成万物。方其乾道下行,三索既终,其阳复升,阳中藏阴,上还于天;坤道上行,三索既终,其阴复降,阴中藏阳,下还于地。阳中藏阴,其阴不消,乃曰真阴。真阴到天,因阳而生,所以阴自天降,阴中能无阳乎?阴中藏阳,其阳不灭,乃曰真阳。真阳到地,因阴而发,所以阳自地升,阳中能无阴乎?阳中藏阴,其阴不消,复到于地;阴中藏阳,其阳不灭,复到于天。周而复始运行不已。交合不失于道,所以长久坚固者如此。”
吕曰:“天地之机,运行于道而得长久,乃天地作用之功也。惟人也,虽有聪明之性,留心于清净。欲以奉行大道,小则安乐延年,中则长生不死,大则脱质升仙。如何作用,运行大道,法动天机,而亦得长久坚固,浩劫常存?”
钟曰:“大道无形,因彼之所得而为形。大道无名,因彼之所有而为名。天地得之,而曰乾坤之道。日月得之,而曰阴道阳道。人若得之,朝廷则曰君臣之道,闺门则曰夫妇之道;乡党则曰长幼之道;庠序则曰朋友之道,家室则曰父子之道。是此见于外者,莫不有道也。至如父母交会,其父则阳先进而阴后行,以真气接真水,心火与肾水相交,炼而为精华。精华既出,逢母之阴先进,以水涤荡于无用之处。逢母之阳先进,以血承受手于宫之前。精血为胞胎,包含真气而入母子宫。积日累月,真气造化成人,如天地行道,乾坤相索,而生三明三阳。真气为阳,真水为阴。阳藏水中,阴藏气中。气主于升,气中有真水。水主于降,水中有真气。真水乃真阴也,真气乃真阳也。真阳随水下行,如乾索于坤;上曰震,中曰坎,下曰艮。以人比之,以中为度,自上而下,震为肝,坎为肾,艮为膀胱。真阴随气上行,如坤索于乾;下曰巽,中曰离,上曰兑。以人比之,以中为度,自下而上,巽为胆,离为心,兑为肺(注:乃基盘先天卦震巽两卦互换位置,事实上乃为复盘二八易位。如下图,将其与纳甲对应,则五阴干五阳干分别集中分布在两个区域,中间可对应双s,先天卦基复盘2-8易位对应洛书生成,易位后结合纳甲有五阳干和五阴干的闭环分立,应该很有道理。
日月锁象合明,乾坤两卦象日月,准确来说乾统三男纳五阳干成闭环象日,坤统三女纳五阴干成闭环象月,两者阴阳双s太极锁象合明,红线应天干化合节点分布暗合弦图,所化合之五行按相克走向暗合洛书,其阴阳五行闭环按相生走向暗合河图,其结构暗合地球倾斜位置,当也可与天文历法结合起来。京房八宫卦是按“乾、震、坎、艮、坤、巽、离、兑”顺序排列,这样的排列次序与《帛书》属一个体系。前四卦是阳卦,后四卦是阴卦。乾为父,震长男、坎中男、艮少男;坤为母,巽长女、离中女、兑少女,体现了《说卦传》“乾坤为父母,统帅三男三女”之说。
《太上长文大洞灵宝幽玄上品妙经》:“八卦既成象,各配方位,可应人之五脏。乾天为大肠,坎为肾,艮为膀胱,震为肝,巽为胆,离为心,坤为腹,兑为肺,此八门皆有气之法,若修炼之气,通于五脏六腑,同于神气,可以延生。”艮对应戌,辰戌太阳寒水,兑对应未羊,坤对应丑牛,丑未为太阴湿土,与艮相对,实际上人口为兑,肛门为魄门也对应兑,海底,上颚都可对应山泽通气。在中医里认为足太阳膀胱经在后背,足阳明胃经在体前,太阳主开主升,阳明主合主降,则丹道初进阳退阴,乃是后升前降,包括退火步,与此暗合,而易经:艮其背,上文以艮为膀胱,另植物的跟属于水,包括人的涌泉在肾经上——意指涌泉之数根,也在勾连会阴的阴蹻脉上,以及艮山为龙与风水关系密切,恰恰也说的是同样的道理。鼻子象山,山根为止,儒家止于至善,包括“正”之造字:正=止+
一,佛家有“止观”之说,止为艮为山,对应神摄上丹,对应昆仑山,须弥山,金字塔,过断魂关大死关必须要止,所谓定力如山,则有更深刻的含义。在此之前“坤”卦则对应归藏球,玲珑心,或者说圣人心有七窍等云云乃是玄珠显象,故禅家以止念为要,懦教以克已为功,道门以炼己为最也,己者,艮也,反观内照炼己则可以形成反馈,对应不动点。唐代内丹家崔希范在《入药镜》一书中,根据传统医学理论,以五行配五脏,以八卦配脏腑,建立了一个天人一体的内丹养炼体系。他说:“五行者何谓也?五脏之真义也。心之神,肝之魂,肺之魄,脾之意,肾之志,聚而为丹之用者也。”又说:“乾六,大肠也;坎一,肾也;艮八,膀胱也;震三,肝也;巽四,胆也;离九,心也;坤二,小肠也;兑七,肺脾也。”,其如图,这样分布乃按照器官五行所属脏腑两两成对,暗隐含五行相生走向,实际上也是联系河图。)。
形象既备,数足离母。既生之后,元阳在肾,因元阳而生真气。真气朝心,因真气而生真液.真液还元。上下往复,若无亏损,自可延年。如知时候无差,抽添有度,自可长生。若以造作无倦,修持不已,阴尽阳纯,自可超凡入圣。此乃天机深造之理,古今不传之事。公若信心而无犹豫,以利名若枷纽,恩爱如寇仇,避疾病若怕死亡之难。防失身于别壳,虑透灵于异类。委有清净之志,当且杜其根源,无使走失元阳,耗散真气。气盛而魂中无阴,阳壮而魄中有气。一升一降,取法无出乎天地。一盛一衰,其往来亦似乎日月。”
吕曰:“采药必赖气中之水,进火须借铅中之气,到底抽铅成大药。若以添汞,上可以补丹田。所谓抽添之理,何也?”
钟曰:“昔者上圣传道于人间,以太古之民淳而复朴,冥然不知,不可得闻大道。天地指喻阴阳升降之宜,交换于温、凉、寒、暑之气,而节侯有期。一年数定,周而复始,不失于道,天地所以长久。不虑人之不知而阐于大理,蔽在一隅。比说于日、月精华往来之理,进退在旦望弦朔之时,而出没无差。一月数足,运行不已,不失于道,日月所以长久。奈何寒往暑来,暑往寒来,世人不悟天地升降之宜,月圆复缺,月缺复圆,世人不悟日月往来之理,恣纵无穷之意,消磨有限之时。富贵奢华,算来装点浮生之梦,恩爱悉烦,到底做下来生之债。歌声未绝而苦恼早来,名利正浓而红颜已去。贪财贪货,将谓万劫长存。爱子家孙,显望永世同聚,贪痴不息,妄想长生,而耗散元阳,走失真气。直价恶病缠身,方是歇心之日。大限临头,才为了手之时。真仙止圣,悯其如此轮回,已而仍归堕落,深欲世人明悟大道,比于天地、日月之长久。始也备说天地、阴阳升降之理,次以比喻日月精华往来之理。彼以不达天机,罔测玄妙。以内药比外药,以无情说有情。无情者,金石。金石者,外药也。有情者,气液。气液者,内药也。大之天地,明之日月,外之金石,内之气液。既采须添,即添须抽。抽添之理,乃造化之本也。且冬至之后,阳升于地,地抽其阴。太阴抽而为厥阴,少阳添为阳明。厥阴抽而为少阴,阳明添而为太阳。不然,无寒而变温温而变热者也。夏至之后,阴降于天,天抽其阳。太阳抽而为阳明,少阴添而为厥阴。阳明抽而为少阳,厥阴添而太阴。不然,无热而变凉,凉而变寒也。是以天地阴阳升降而变六气,其抽添之验也。若以月受日魂,日变月魄,前十五日,月抽其魄而日添其魂,精华已满,光照上下。不然,无初生而变上弦,上弦而变月望者也。若以月还阴魄,日收阳精,后十五日,日抽其魂而月添其魄,光照已谢,阴魄已足。不然,无月望而变下弦,下弦而变晦朔者也。是此日月往复而变九六,其抽添之验也。世人不达天机,罔测玄理。真仙上圣以人心所爱者无病长生,将金石炼大丹。以人心所好者,黄金白银,将铅汞成至宝。本欲世人悟其大理。无情之金石,火侯无差,抽添有数,尚可延年益寿。若以已身有情之正阳之气,真一之水,知交合之时,明采取之法,积日累月,气中有气,炼气成神,以得超脱,莫不为古今难得之事。人间天上少得解悟,当以志心行持而弃绝外事,效天地日月长久,诱劝迷途,留心于道,故有外药之说。今古圣贤,或而陈说,得闻于世。世人又且不悟,欺已罔人,以失先师之本意。将砂取汞,以汞点铅,即铅干汞。用汞变铜。不顾身命,狂求财货。互相推举,以好道为名,其实好利,而志在黄白之术。先圣上仙不得以而随缘设化,对物教人而有铅汞之说,比喻于内事。且铅汞自出金石,金石无情之物,尚有造化而成宝。若以有情自己所出之物,如铅汞之作用,莫不亦有造化,既有造化,莫不胜彼黄白之物也。奉道之士,当以深究之而勿执在外丹与丹灶之术。且夫人之铅也,乃天地之始,因太始而有太质,为万物之母。因太质而有太素。其体也,为水中之金;其用也,为火中之水。五行之祖而大道之本也。既以采药为添汞,添汞须抽铅,所以抽添非在外也。自下田入上田,名曰肘后飞金晶,又曰起河车而走龙虎,又曰还精补脑而长生不死。铅既后抽,汞自中降,以中田还下田。始以龙虎交媾而变黄芽,是五行颠倒,此以抽铅添汞而养胎仙,是三田返复。五行不颠倒,龙虎不交媾。三田不返复,胎仙不气足。抽铅添汞,一百日药力全,一百日圣胎坚,三百日胎仙完而真气生。真气既生,炼气成神。功满忘形而胎仙自化,乃曰神仙。”
注:两肾如同双子叶植物的两个子叶,具有储藏营养的作用,而其中的胚芽则类似肾间动气之处,其胚芽的生长离不开两子叶所提供的营养,且胚芽叶子的轮生按照黄金分割原则,类似中脉的节节贯通。《丹道养生功》内景能见。
五心分为三层关乎三丹,百会与上丹关系密切采天阳之气,两劳宫与中丹关系密切,两涌泉通过肾经、阴跷联络会阴(肾主二阴,会阴在其中间),与两肾关系密切(左肾门为玄主升右命门为牝主降),采地阴之气,关乎下丹。两肾贯于两足,两足形状象肾,且与两手不用其运动局限于一前一后交替偶极振荡,跟两肾左右偶极正好互根,同属于一位立体太极的不同侧面。
真人呼吸处
《性命圭旨》云:然则真人呼吸处果何处耶?吾昔闻之经曰:藏元精之窅冥府(注:肾间动气),结胎息之丹元宫(注:脐上动气),上赤下黑,左青右白,中央黄晕之间,乃真人呼吸之处。正当脐轮之后,肾堂之前,黄庭之下,关元之上,即黄庭经所谓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是也。廖蟾晖云: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真金鼎是也。即识此处,即将向来所凝之神而安于窍中之窍(注:内太极之中宫),如龟之藏,如蛇之蛰,如蚌之含光,如蟾之纳息,绵绵续续,勿忘勿助,若存而非存,若无而非无,引而收之。于无何乡,运而藏之,于阖辟处少焉。呼吸相含,神气相抱(注:风为百信之长,巽风鼓动,呼吸相含必不可少,再加神气相抱,真真为真空零点能之援引,拳术类初也要巽风鼓动,如无极体必须要待飘手劲起,即候“肾间动气”也),结为丹母,镇在下田。外则感召天地灵阳之正气,内则擒制一身铅汞之英华。如北辰所居,众星皆拱。久则神气归根,性命合一,而大药孕于其中也(注:初以肾间动气,炼化元精为日,启动坎戊正气,下丹太极初成;以山根动气,洗化元精为月,启动离己正气,上丹太极初成(注:类似可能意守部位为寸关尺的尺部,也自成一位太极)。调息弥深——呼出心肺、吸入肝肾,回风混合,凝神调息听息,可致坎离交媾,终至止息,中丹太极初成——其坎离交媾子时太阳在北方人身气到尾闾关,则可从下,意于气穴,活子时现乃癸生;午时太阳在南方人身气至上鹊桥,则可从上,意于山根,起火洗心,可盗天地之机,活午时现金津玉液乃交合,子从尾闾起火,午从泥丸退火。及至玄珠现象,内太极坎宫育成,则肘后飞金精,后升前将,一点落黄庭,内太极离宫有成;经卯酉周天而稳其位,则进一步蕴成内太极震兑二宫,大定七日,乾坤交媾大周天内太极成形而后可蕴仙胎。由此可见,不论大小周天,都以无为全归太极为总要。首以肾间动气,天一生水,既以一点落黄庭,地二生火;后卯上安宫,天三生木,既由内透外,金光盈空,地四生金,终入玄玄寂寂,天五生土,恰应洪范五行生序)。初时洗心涤虑闭目垂心以阴水生,凝神聚意以阳火发,因洗心未净,炼意未纯,导致坎离交媾间或发生,发生时或口中生津——生水之象,应上鹊桥,或无欲阳举——火发之象,应下鹊桥。当此之时,生水宜咽,可退火补亏,发火宜升,自还精补脑,皆坎离交媾之象,应抽坎填离之法。风为百信之长,凝神听息兼回风混合,和风至而万化生,则随着调和程度逐步加深,则坎离交合渐趋频繁,36宫都是春而真息渐起,随后精满化气,玄珠成象,遂因玄关月海底日相互感召,阳光三现为侯即进入大丹服食或曰拙火发动过程而有龙虎大交汇(注:其初交汇时,人体整体实体结构并未变化多少,但能量效应甚巨,乃类似原子弹之质量亏损,所对应的乃是为超微粒状态的正反物质,所以真阴为正物质超微粒态,真阳为负物质超微粒态,经络中流通的乃此易呈现波动状态的超微粒态,也容易湮灭和裂象),继者日月合璧,内太极现而消息,故有脉住息停,随后通神而心死神活,混沌大定,七日禅寂光明,遂有胎息。十月怀胎,一朝出神,可超三界而越轮回,象亿万而归自然。即由初定而通息,次而通神,再而通灵,自然成真证道。以非丹心法论,全身无处不太极,则如六兽心法演练其交媾呈象无处不在,故适有王气成璇,遍体珠玑,不独局限于特定方位。
初始调息谛听,以应金水,神光内照,以应木火,身心调和,以应土气,则以神火为君,双目听息为佐使,自然可以全五行之精而自调和,火逼金行。元精既满,当须止火,则坎中真阳上升过三关进入乾鼎,玄珠现象(实际根据心法不同,现象可在任何时候),后不断退阴符,及至下入黄庭,必然阴阳两均,成真阴阳,恰应土气,故定于黄庭,止火沐浴温养。同时出大明,恰应离宫,故脐上动气,对应离宫——此后之修恰为吞火丹,与吞水丹正好相反。此谓元气,后呼吸停止,一心寂定,自炼气还神。故知大药者,乃真阴阳也,元气也,谓之大丹——真阴阳,而炼气还神后,对应神丹——神婴,炼神还虚,对应虚丹——法婴。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人一身属阴,唯双目属阳,则玄关乃两阳夹阴之所,恰为离中真阴,象己为月,所谓离纳己;而人之两肾皆水,为阴,唯中间黄庭一穴为火,两阴夹阳象坎中满,为坎中真阳,为日,所谓坎纳戊,一点落黄庭即成。世谓两肾一水一火,双目一日一月,乃进一步划分阴阳故也。另双目、双肾、玄关、黄庭上下各品物流光,黄金三角为构,以象日月星精,三角正中,乃藏神育胎之所,恰为中宫。日月落于山根,日月合朔于肾堂,都是日月归所,也是意所系处,意之所系,必有映象,由元精炼化为三昧真火元气,乃有黄庭玄关之日月,有意有映,方全太极之体。人之初生,内太极全,脐下为坎宫,藏真阳,脐上为离宫,藏真阴,后天元气耗丧,真阳真阴有损,故锻炼首意于脐下、山根,以元神元精回风洗心炼化,映象日月补充真阴真阳之虚损,补全之始,玄珠现象。
人心所系,乃为中丹绛宫,亦谓赤县神州,因心藏神故,其中宫中位应神。意之所在,乃脾之所属,则脐下、山根日月所归之处,都应坤土之包藏,也应西南戊土,坎纳戊之理存,其下位应精。象之所映,乃虚位所待,乃精之所化,则玄关、黄庭所映,为先天元气,应胃之土釜,也为东北艮土,其上位应气。常人一身太极所属,皆属此类,即上元气下元精中元神也(还精补脑即炼精化气——现代科学发现脑脊液和精液成分同,故脑为奇恒之府,藏一身元气,供识神之耗)。故人三丹之合,上丹为己,下丹为戊,中丹为中宫,综成三五。上丹识神,中丹元神,下丹不神神。本质而言,上中下三关乃至五脏六腑都有识神,乃就各自所对应太极而论
上丹识神,所动之处,牵涉坎宫正气——真水、离宫正气——真火,真水化为浊精,真火化为欲火,如人体射精与思虑导致血液氧气之消耗。人两眼以及两肾都是容易流失元精之处,则补充也首先从此补起,则上下鹊桥都是与此有关,都为丹修初始下手处。下鹊桥处有类似金字塔的三角地,而鼻尖和上颚处也组成了一金字塔构型,对应于上鹊桥。站庄时两足和炁穴成黄金三角,与两肩井也成如此角度,则对顶圆锥成矣。
无论是初始时刻的炼精化炁还是后边的锻炼,在心法调控上都注重四两拨千斤的“蝴蝶效应”非线性调控条件,这是通过元神似有似无寂照护持来实现的,舍此无他途。无论是佛家的观照,还是道家的回光,都是创造这种临界条件的直接方法。临界条件既成,则可以提取真空零点能,可将微观的零点脉动流转递传到宏观,因此,千门万派,欲有进阶离不开心法操守所实现的阴阳两均互旋互绕的太极临界条件,其真阳发动的动力和源泉均根于虚空——物理真空的零点脉动。初始必须调柔静观,伺活子时到来,活子时一到则暗示临界条件已成,微阳扰动可撬动周身运化,但此状态很不稳定初始易受干扰,呈间歇混沌状态,故需不断等待同样过程的重复发生约数300次积精累炁增加此临界条件稳定性,最后玄珠成形之时,则需主动“采而后得”,此时调控方法已发生微妙变化,及至于大周天动,周身处处都陷入稳定混沌,粒度都达到超微粒状态,一上圈即可飘手劲起,则全部炼精化炁,可渐渐随心所欲而不愈矩。
大丹上升动力也可能来源于人躯干所存在之电势差,这甚至可能是全身气机循环的总动力源泉。
《脉望》:“呼吸有数作用,有时使二气左右交冲,元海窍脉忽尔洞开,气精俱入,谓之气归元海,便觉脐下跃跃然,如火烫汤淋,正如子在胞胎时动跃之状,是其验也。二气俱入元海,药物既满炉鼎(注:黄庭为鼎,气穴为炉),后玄方用固济。炉鼎既立,是谓胞胎,此言男子身中元有受气之处,亦犹妊娠系胞之所耳”
道藏神景內經云:丹田者上赤下黑左青右白中黃,運中方圓四寸。女子上黑下赤左白右青中黃,運中方圓四寸。
陈飞霞曰∶脐为百风总窍,五脏寒门,道家谓之下丹田,为人身之命蒂(注:人体最阳处玄关,故有闪光出现,最不怕冷,最阴处脐,最容易受寒,故包藏最深,从肚脐眼的深度可以判断坤藏之厚薄,也为所谓“五脏寒门”,其中星光体出游会对应脐所连光带,乃所谓“神阙”,也有所谓“横出三界”的说法,如《生命的螺旋》一书所说,人的脐带是左旋的)。儿在胎时,口鼻未通呼吸,惟脐间真息,随母之呼吸为呼吸。其下地囫底一声,气通口鼻,而胎元之一息,不复为用矣。遂寄于脐内一寸三分——注意乃脐内,中虚一穴,左青右白,上赤下黑,中央黄色,八脉九窍,经纬联系,为真息往来之路,坎离交会之乡。凡修炼仙胎,皆从此处立基,所以谓之命蒂。故小儿初生,惟脐之关系最重。断脐之时,亦不可不慎。或剪脐带太短,或结束不紧,致外风侵入脐中,或浴儿时,牵动脐带,水入生疮,客风乘虚而入,内伤于肾,肾传肝,肝传心,心传脾,脾传肺,蕴蓄其毒,发为脐风。其症面赤啼叫者心病,手足微搐者肝病,唇青口撮,痰涎壅塞者脾病,牙关紧急者肾病,啼哭不止者肺病。五脏之症略见一二者,犹可治,悉见者不治。又曰∶小儿初生,惟脐风病为恶候。其症有三,曰脐风、曰襟口、曰锁肚,虽皆脐症,而寒热自别,治则宜详。
经云:气入脐为息(心息相依,小周天通,子午周天,坎离交媾得小药),神入气为胎(大周天动,卯酉周天,龙虎交媾而有胎),胎息相合,名曰太乙含真(脉住息停),此谓龙虎交媾,便是药物。一才有药,如母有胎,便觉中宫有物所谓圆陀陀,活泼泼,当用火符炼煮,方得药物不散。此时乾鼎之中,玄珠成现,矿去金存,外借太阳神火,内聚三昧真火,内外夹攻,而一点金液复落黄庭旧处——离中真阴,坎水逆流,还精补脑,坎中真阳驱策离中真阴下行。见此实效,当行卯酉周天以收之。收讫,即凝神入定,而为胎息凝胞之始也。
假息(呼吸之气)---〉真息----〉胎息
《难经》十六难曰:脉有三部九候,有阴阳,有轻重,有六十首,一脉变为四时,离圣久远,各自是其法,何以别之?然:是其病,有内外证。其病为之奈何?然: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淋(癃),溲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喜笑;其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啘。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肺脉,其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洒淅寒热。有是者肺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肾脉,其外证:面黑,善恐欠;其内证: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气,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
看看这段话中内证之方位和内脏以及五行所属关系
当是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中黄土
经临床统计发现,超重组及肥胖组脐孔多位于腹主动脉分叉处下方[ 65% ( 13 /20), 75% ( 6
/8) ], 标准体重组脐孔多位于腹主动脉分叉水平[ 47.6%( 20/42)
],这暗示人体脐周动气的根源在于腹部动脉特别是腹主动脉及其分叉的搏动,该搏动对于腹部太极的形成与运化关系密切——此处对应风水学中的“吉地”——龙穴,聚集生气,正常人其腹主动脉分叉恰好在肚脐平齐位置,而不容易形成结气,而其相对于脐位置发生变化时,则预示了病理性变化,比如肥胖组主动脉分叉在上方,则相应动气容易在上方发现,则恰好对应心脏不健康,这和传统中医的认识相一致。腹主动脉的左右分支乃恰好对应左右腿供血的左右髂总动脉(股动脉作为下肢动脉的主干,由髂外动脉延续而来,而髂总动脉分为左右两支,每支又各分为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则脐左有动气,则对应左腿,应肝,若脐右有动气,则对应右腿,应肺,可以有良好的临床解释,唯有脐下乃三叉包围之地,则在正常状态下乃聚热最多的地方,故脐下热气乃是三个动脉功能都非常正常的体现。
髂动脉硬化症,这个医学上并不少见的疾病,好发于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是引起髂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的常见因素。位于盆腔的髂动脉一旦狭窄或闭塞,会造成同侧下肢的缺血症状,临床上表现为臀性间歇性跛行、下肢冰凉等。如果髂内动脉也累及的话,可以在早期表现为阳痿(ED,勃起功能障碍)。血管性阳痿是中老年人ED的主要原因。如果病情演变成严重的髂动脉闭塞,可以导致肢体缺血性疼痛,甚至足坏疽。
星命之学不论从西方还是东方的传承来看,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性,但是星命学绝对不是宿命论,这首先得从其基本原理进行解释,首先世面上流传的星命之学多属于后天演化过程的推断,其有一定的合理性,它们都很注重生日时辰乃至出生地点,这实际上就是现代科学所谓的初始条件,但初始条件的改变则对应先天,丹道只要过了玄珠境界,就开始入于先天,所谓:始知我命不由天,今后就再也不用算命了.玄珠作为内太极其色气方位按照河图分布,而其流转所诱发气机流动则按洛书顺序分布,这从传统丹道理论和祝华英内证结果可以推断出来。另人体营气周流规律也是按照洛书顺序来的,其中也必然相关于本丹按照河图规律的流转。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得出结论,人体气机流动与月亮关系密切,其中有洛书和先天八卦,而本丹则相关于太阳,其中有河图和后天八卦。立位于地球,观察月之运化,有洛书存在,故古云“月象洛书”;立位地球,观太阳运化,有河图存焉,故古云“日象河图”。二者又并行不异,可通过七九易数互变.中宫四六分劲,各加三而为七九。震为雷,属木主生,故现今生命化学进化过程要基于雷电,且物理学体认雷电提取真空零点能而放出高能粒子。巽为风,也主生发,故风为百信之长,现今科学也体认植物以风为媒。雷风相薄者,主生命生发。雷可以动物,除阴气凝蔽之机而大畅生气,故惊蛰春雷,生命萌动可发生机。丹修一阳来复,地雷复呈无际雷音。
人少腹乃对应太阳小肠腑所在位置,其应坤土,应常有暖信,故医家说脐为五脏寒门,且少腹为炉,可以腐熟五谷,有暖信则类似地心有地暖,可以不断的沧海桑田般新陈代谢变化,若少腹寒凉,则容易出阴积,百病丛生。故丹修和密宗拙火,首保此处常温。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养生益智气功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