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负一词怎么言语理解高频词汇?

买者自负是理财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刚性兑付|理财|买者自负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买者自负是理财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
  文/金言& 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 近日,因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不尽如人意,投资者找银行理论的情况屡有发生。诚然,“卖者有责”无疑是各类理财产品发行机构和代销机构的铁律,但是不要忘了前面还有一句话,那就是“买者自负”。理财不是存款,这个道理并不深奥,相信绝大数人都能够理解。
买者自负是理财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
  最近一段时间,频频发生客户因为在银行购买的各类投资产品出现问题后大闹银行营业场所的事件,拉横幅、喊口号,引得路人纷纷侧目。详问缘由,他们几乎众口一词地说,这些产品是在银行购买的,因为“卖者有责”,所以银行就必须为此还本付息,少一分钱都不行。
  诚然,“卖者有责”无疑是各类理财产品发行机构和代销机构的铁律,但是不要忘了前面还有一句话,那就是“买者自负”。理财不是存款,这个道理并不深奥,相信绝大数人都能够理解。
  首先,银行存款和各类理财投资产品的预期收益水平相去甚远,不太可能混淆。以一年期投资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水平为例,银行存款在3.5%左右,银行理财产品大致在5%左右,信托产品则大致在10%左右。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各类产品的预期收益水平相差好几倍,充分体现了收益和风险对等的原则。而对这些动辄投入数百万、上千万元巨额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高净值投资者来说,对此更是心知肚明。根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在高净值投资者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具有丰富的股票、期货投资以至于民间借贷的经验,对于各类投资产品的风险程度和法律关系自然一清二楚,要想忽悠他们还真不容易。
  其实,各类产品的业务属性和办理流程迥异,投资者说自己完全被蒙在鼓里是不可能的。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现在客户购买理财产品前必须先进行风险测评,还要由本人抄录一段风险提示。而购买信托产品前的风险提示要求就更加繁琐了,往往还需要投资者签署免责声明。如果说投资者仅凭工作人员的一面之词就完全无视这些白纸黑字的风险提示,难道就不应该为自己轻率的投资决策承担相应的后果吗?
  再者,从法律关系上看,银行存款、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和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之间的权利义务是很明晰的。对于存款,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应当保证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支付,不得拖延、拒绝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但对于理财业务,则明确规定是由客户授权银行代表客户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而在信托关系中,受托人为了受益人的利益而管理信托财产,信托财产所产生的利益归属于受益人,所产生的风险也由受益人承担。而对于银行来说,信托公司只是委托商业银行代为向合格投资者推介信托计划,银行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为投资损失买单兜底。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金融的核心是信用,信用的关键在于进行有效的风险分摊和确定合理的风险对价,让市场在信用形成和维系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具体到理财市场来说,如果就因为投资者一哭二闹三上吊就让信托公司或者银行人为“兜底”,表面上看是起到了“维稳”的作用,但本质上却是对信用机制的践踏。通过这种方式创造出一个没有违约记录的市场,让预期收益率相差好几倍的金融产品得到同样的风险保障,催生了金融产品风险错配的乱象,最终会对金融市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总体来看,任何无原则的“兜底”行为实际上都是让全社会来为那些从事高风险投资失败的人买单,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的原则。当然从“卖者有责”的角度来说,信托公司和银行如果在销售或推介的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但维权也只能通过行政或者司法的渠道去实现,实事求是地厘清过失程度和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让那些恶意欺诈投资者的人接受法律的制裁,否则市场只能在一次次稀里糊涂的“兜底”中慢慢地滑向深渊。
  今天的理财市场的状况,在某种程度上与上世纪90年代的股票市场有相似之处。当时,国内有一部著名的电影叫《股疯》,描绘了全民炒股时代的众生相:大赚特赚的差点儿家庭破裂,血本无归的要跳楼自尽,没赚着钱的立刻犯了红眼病,连老人都把养老钱交给别人去炒股。那个时候,股票市场刚刚兴起,人们不相信买股票会亏钱,所以一旦股市下跌人们就要上街,到证券公司、到交易所、到证券监管部门甚至到政府门口去抗议,要求赔偿损失。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股市的投资者越来越成熟,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买股票赔钱的人去进行所谓的维权,反而是越来越多地搞老鼠仓和内幕交易的人被绳之以法。
  由此可见,“买者自负、理性投资”是金融市场稳定的基石,也是实现金融服务“普惠于民”的先决条件。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一方面是要加强自律,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理财业务。另一方面,加强投资者教育的工作也刻不容缓。一方面是要帮助投资者正确认识金融产品收益和风险共生共存的关系,培养其谨慎决策、理性投资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是要普及基本的金融知识,帮助投资者了解各类金融产品的内在属性,找到符合自身资金实力和风险偏好的金融投资方式。最终使得“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信托风险文化深入人心,尊重契约精神成为社会经济行为的基石与主流。
  (本文作者介绍:一个不资深的金融评论人)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一个不资深的金融评论人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绿色建筑①绿色建筑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它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建筑师应该着眼大局,将其放在整体规划中进行思考。绿色建筑中出现的许多技术问题,比如建筑材料的的选用、污水的处理、太阳…一、XX年的主要工作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委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 五大战略 和 三区 带动战略,各项工作均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梁彦光,字脩芝,安定乌氏人也。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 此兒有风骨,当兴吾宗。 魏大统末,入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母忧去职,毁瘠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后为御正下大夫,…
阅读《胡杨之地》完成问候题目(22分)&胡杨之地&& 鲍尔吉&原野  人类赋予自己的最为自负的词叫灵魂。  人用灵魂这个词把自己跟动物拉开了距离。因有灵魂,人才有喜悦和悲伤,有良知与禁忌。人在灵魂的引导下,会哭泣和欢笑。人并没有把&灵魂&这个词送给动物,更不觉得植物有灵魂。一株草,由青到黄,从春到秋,怎么会有灵魂呢?  但如果你见到胡杨林,这种看法也许会发生转变。我在四子王旗的速亥看到的,与其说是胡杨林,不如说是一个又一个悲泣的灵魂。  胡杨是树。但它跟其他树最不一样的地方是姿态如人。A它们似互相搀扶、涉江而来的妇孺,像仰天太息的壮士,像为自己包扎伤口的士兵。  我来到速亥的时候,夕阳正好,落日把一腔英雄的块垒吐在这片寸草不生的荒沙上。胡杨树虬曲纠结,坐地视天,身子骨披一层滚烫的金红,让我想起罗丹的那尊雕塑《拉奥孔》&&一个壮硕的男子,与身上缠绕的蟒蛇搏斗,其痛莫可名状。我想到了一个词&&灵魂。胡杨树一定因为有灵魂,或者说因有记忆而痛苦过,方有此态。  速亥,蒙古语意为&红柳&,如今是白茫茫的沙地,谁也想不出它60年前的样子。这里的人告诉我,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速亥人的主要工作是打黄羊。上级给牧民们发冲锋枪,让人们用冲锋枪扫射黄羊;给县里和公社干部没人定指标,打不到规定数目的黄羊就扣工资。  速亥当年是怎样的植被?风吹草摆,不见牛羊,植被太茂密了。当年打过黄羊的老人说,速亥这地方黄羊多,它们集群飞跑,不少于几百只。不光有黄羊,还有蒙古野驴,有藏羚羊。这个地方鸟啊、花啊多的是。当年这里是湿地。  这个老牧人指着白茫茫的沙砾说&当年这里是湿地&时,真的像是在痴人说梦。如今除了天上的云朵和地上的胡杨属于有形状的东西,其他皆为空荡荡的虚无。  &打死的黄羊呢?&我问老师。  &都让上级拉走了,&老人说,&我们自己养牛养羊,从来不打黄羊。打黄羊变成了政治任务,肉和皮子都出口换汇了。我们整整打了20年黄羊,现在什么野生动物都没有了。那些年,每天都有枪声。枪声停了,黄羊、鹤、野鸭子、兔子、狐狸&&什么都没了。&  我抬眼四望,速亥这地方在一个盆地里,是二连盆地的一部分,依靠的山叫大红山。可是,打光了黄羊,植物也不能都灭绝啊。  老人说,从80年代开始,我们这儿又遭一劫&&采发菜。&你想象不到有多少人到我们这里采发菜,可以叫成千上万。从宁夏来的人,整列火车上全是采发菜的。有人采,有人收,有人运。运到东南亚一带。发菜这东西怪,这片地上午采没了,落点雨,下午又长出来了。采的人越来越多,最后这里变成了这个样子。&  老人说&这个样子&的时候,特别不情愿,声音迅速被脚下的沙子吸收了。如果土地和天空也会死亡的话,就会是&这个样子&。这里的天空虽然高远,却毫无生气,与绿洲之上湿润的天空绝不一样。没有飞鸟,没有层层叠叠的雨云,这是一片失去了肌肤的天空。土地上只有沙子,连蜥蜴爬过的痕迹都看不到。见不到土,地已经死去很多年。今天的速亥,不要以为它默默无闻,它名声大得很,早就传到了北京和天津等地,出现在专家们的文案里。速亥,现在成了京津风沙最主要的源头。这片土地,每年不知向北京输送了多少沙尘。可谁还记得当年它堪比肯尼亚野生动物园的情景?谁还相信此前这里竟然是一块湿地呢?  假如黄羊、灰羽鹤有灵魂,野兔、芦苇有灵魂的话,如今它们一定一起附体在胡杨树上。胡杨死去后为什么不倒?倒了为什么不烂?它实在是有话要说,是无数野生动物与植物的灵魂请它们保持痛苦控诉的姿态而留在人间。有胡杨的地方,都是动植物们的受难地。可令人欣慰的是,速亥至今还保持着一&怪&&&下点雨,马上就长出绿茸茸的草。B人们盼着这里多长草、快长草,一直长出黄羊来。(选自《读者》2011年第6期)12.联系全文内容,简要说说文中加点词语&60年前的样子&和&这个样子&分别是指什么样子?造成前后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60年前的样子:&&&&&&&&&&&&&&&&&&&&&&&&&&&&&&&&&&&&&&&&&&&&&&&&&&&& 这个样子:&&&&&&&&&&&&&&&&&&& &&&&&&&&&&&&&&&&&&&&&&&&&&&&&&&&&&&造成变化的原因:&&&&&&&&&&&&&&&&&&&&&&&&&&&&&&&&&&&&&&&&&&&&&&&&&&& 13.&自负&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自许;自以为了不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人类&自负&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14.文中说胡杨&它实在是有话要说&,请联系以下链接内容,试用第一人称把胡杨要说的话拟写出来。(不少于30字)(5分)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 15.文中不少语言生动并饱含情感,从文中A、B处任选一句进行赏析。(4分)&&&&&&&&&&&&&&&&&&&&&&&&&&&&&&&&&&&&&&&&&&&&&&&&&&&&&&&&&&& &&&&&&&&&&&&&&&&&&&&&&&&&&&&&&&&&&&&&&&&&&&&&&&&&&&&&&&&&& &16、请你说说人类如何与动植物和谐共处。(3分)&&&&&&&&&&&&&&&&&&&&&&&&&&&&&&&&&&&&&&&&&&&&&&&&&&&& &参考答案:12.60年前的样子:湿地,风吹草摆,植被茂密,动物繁多。这个样子:寸草不生的荒沙,空荡荡的虚无,什么野生动物都没有,土地和天空已经死亡,是京津风沙最主要的源头。造成变化的原因:①打黄羊;②采发菜。13.①人并没有把&灵魂&这个词送给动物,更不觉得植物有灵魂。②人类大肆&征服&、破坏大自然,掠夺大自然有限的资源。14.示例:人类啊,我用哭泣的语言向你们控诉:我们大自然的每一个生命都是有灵魂的,请你们尊重我们,也请你们保护好我们,毁灭了我们也就毁灭了你们生存所必需的环境啊!15.示例:A,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胡杨悲泣死亡的姿态,表达出作者对胡杨无奈枯死的无比心痛的情感。B,句中连续用三个&长&字,尤其是&长出黄羊来&中的&长&字,这一动词运用得生动贴切,充分表达出作者希望改变速亥环境现状,逐步恢复速亥环境原貌的情怀。16、略
阅读《胡杨之地》完成问候题目(22分) 胡杨之地 鲍尔吉 原野 人类赋予自己的最为自负的词叫灵魂。 人用灵魂这个词把自己跟动物拉开了距离。因有灵魂,人才有喜悦和悲伤,有良知与禁忌。人在灵魂的引导下,会哭泣和欢笑。人并没有把 灵魂 这个词送给动物,更… 【书村网整合-2013年12月入党思想汇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这篇关于《2013年12月入党思想汇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是书村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敬爱的党组织: 从成为预备党员的那一天起,我就感到了一种荣誉,一种责任。这些…一年来,我局在上级部门及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范运输行业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各项中心工作有序推进,为实现全年交通工作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XX年主要工作(一)重点工程按时完成。1、全面推进亚… 语言经济学与中国的语言产业战略①语言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从经济学视角诠释语言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著名经济学家马尔沙克。他于1965年在致力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时揭示了语言的经济学性质,认为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就爱阅读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转载:
推荐:    《致命的自负》读后感;(一)启蒙运动一直被看作是人类文明的骄傲;然而,同样是出于理性,我们需要一个对这种方式的存;哈耶克不能完全证伪这个命题,不论是存在性还是唯一;《致命的自负》是哈耶克生前最后一本书;用来论证“扩展秩序”思想的是生物学和经济学理论;书中未明确指明的事实,就是他显然更大受惠于阿尔钦;如果说写作《通往奴役之路》时的哈耶克必须对极权主;那么理性是
《致命的自负》读后感
(一)启蒙运动一直被看作是人类文明的骄傲。康德赞美道,“启蒙运动就是把人们从自己造成的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在启蒙运动中,理性作为蒙昧的对立面受到了对 待教皇般的爱戴。狄德罗在《百科全书》的卷首插图让拟人化的“理性”试图揭开“真理”的面纱,但理性的目标不仅仅是找到真理,它还要更进一步。“哲学家只 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只不过重复了自卢梭开始就有的浪漫主义思想。而这种从启蒙运动中产生的唯科学和唯理性的浪漫主义一 直存活到今天。在中国,“革命”一词已成了一个绝对正当的概念,与此相对的“反革命”就是绝对的恶。我们明白,革命总要付出代价,它的正当性和意义并不是 建立在摧毁旧的制度上,而是建立在对新的建设的许诺上。革命中包含的浪漫主义思想必须被理解为建构一个更好的社会的浪漫主义。革命者或将来的建设者所用来 建构更好的社会的工具往往就是理性和科学。在理性看来,传统中腐朽的,不道德的部分必须被改变,而改变的最好办法就是彻底摧毁传统,并按理性的道德观重建 一个新的世界。在这个新的世界中,真、善、美将得到更大的体现。我们于是记起了社会主义的许诺,它自称是建设这种新的世界的一种目前看来是唯一的方式。
然而,同样是出于理性,我们需要一个对这种方式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的证明。从启蒙运动开始,一大批打着理性旗号的有着良心的知识分子已经在这条证明的路上走得很远,也似乎找到了不少论证和论据。而且在很多人眼中,这个命题的存在性部分已被认定为真。
哈耶克不能完全证伪这个命题,不论是存在性还是唯一性。但他却给了试图证明这个命题的存在性论证的一个沉重的打击。他称这些论证的基础是“致命的自负”(fatal conceit)。
《致命的自负》是哈耶克生前最后一本书。在进入这本书之前,我们需要知道两点:一、和米塞斯的《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一样,本书是论战性的,而非《自由宪 章》和《法律、立法和自由》那样纯学术性的著作。这使得我们可以宽容他某些超越了实证态度的话语暴力式的论证方式。二、哈耶克首先是个思想家,其次才是个 经济学家,本书的价值体现在他的卓越的思想,特别是将经济学和生物学的成就融合在一起,对扩展秩序思想的集中阐发。我们应该看到,哈耶克虽然是对以社会主 义为代表的“建构理性主义”进行破坏性的批判,但他批判的武器本身是建设性的,原创性的。同时,正因为其原创性,必然是不完美的。
哈耶克在本书导论中提出了他的核心概念“扩展秩序”。在不精确的意义上,这种扩展秩序常常被人们称为资本主义。这是他早年“自发秩序”思想的延伸。他指出 “为了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必须明白,这种扩展秩序并不是人类的设计或意图造成的结果,而是一个自发的产物。”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享受的文明的恩泽,并不 是在启蒙之后由某些智者和道德家通过理性和良心建构文明的结果,而是自发的,甚至可以说是盲目的扩展秩序的结果。哈耶克喜欢维科的深刻见解“人变成了这个 样子,但他并不理解这一过程”。
用来论证“扩展秩序”思想的是生物学和经济学理论。哈耶克最大的论证武器就是进化论。在这方面由哈耶克本人说是继承斯密古典传统,他甚至认为达尔文的进化 论是在他读了斯密的《国富论》之后得到启发而形成的,但我想指出他在本
书中未明确指明的事实,就是他显然更大受惠于阿尔钦安1950年那篇石破天惊之作 “不确定性、进化和经济理论”。哈耶克把它放在了本书长达25页的文献目录的第一位,这当然是个巧合(Alchian首字母排在第一位)。不是巧合的是, 阿尔钦安已经在20年前的这篇文章中提出了理性和最大化假设不能从人类行为的原因上去理解,而是要从人类社会进化的结果上去理解,同时也是他首先把经济学 和生物进化论联系在了一起,而这正是论证哈耶克核心概念的关键。
如果说写作《通往奴役之路》时的哈耶克必须对极权主义进行直接的异常艰苦的阵地战式的反驳的话,写作本书时的哈耶克在论证时显得兵不血刃,因为他此时已掌 握了“进化论”这一对方无法招架的“核武器”。对“社会主义”的某种理性设计的道德体系,哈耶克并不直接反驳,而是以进化论为视角,试图从发生学角度回答 “什么是道德?”,从而抽去对方论证的基石。他的第一章的标题“在本能和理性之间”就已经做出了极为简练的回答:人类从动物进化而来,最先具有的是人的本 能,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形成了本能所不具备的某些抽象原则,这被称作习俗或道德,而同样由进化产生的是理性。道德介于本能和理性之间,是维系扩展秩序的纽 带。哈耶克区分了两个概念,道德和自然道德。他认为,道德是进化产生的,它限制了自然道德,即让小群体聚集在一起并保证该群体内部进行合作的本能。古老的 本能反应,如休戚与共和利他主义等,属于自然道德,它构成了次级秩序,即原始部落的秩序,而道德构成了扩展秩序。和通过基因遗传和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论不 同,文化的进化是通过模仿式的学习传递在自然选择中产生。道德是习得的,模仿而来的,不仅如此,人类的很多行为规则,特别是有关私有财产、诚信、契约、交 换、贸易、竞争、收获和私生活的规则也是因模仿而代代相传。可见,道德既不是人类的天性,又不是理性构建的产物,它纯粹是进化的产物。冲突不像通常所认为 的存在于感情和理性之间,而是在内在本能和通过学习的规则如道德之间。所谓把人从道德枷锁中“解放”出来,实际上是把人带回他的本能。
那么理性是什么?哈耶克秉承经验主义传统,对此进行了几乎是令理性主义者绝望的描述“我们的理性就像我们的道德观念一样,是一个自然选择过程的产物”。看 来理性的出身绝非像笛卡儿所想象得那么神圣,理性不仅是经验的一种形式,而且还是逐步进化得来的。哈耶克不会反对理性本身,而是主张正确地使用理性,即指 那种承认自我局限性的理性,进行自我教育的理性。理性是有限的,这个科学哲学问题他的师友波普尔早就给出了答案:“指导我们做得较我们过去的认识更为成功 的观念,虽然可视为伟大的进步,但是从本质上说,它和它的先驱一样是错误的”。哈耶克借助进化论和波普尔,轻而易举地论证了建构理性主义的谬误,临了他还 不忘了给他那些无法反驳的可怜的对手贴上一个沉重的标签,即那些认为理性站在更高的检验者的位置来掌握各种技巧,安排人类生活的看法是“致命的自负”。
进化是一种自然过程,我们不能对自然提公正的要求。如果理性对进化的结果不满,试图用新的道德来代替旧道德,那么,他在摧毁旧的道德、文化、习俗的同时也 就摧毁了作为进化结果的扩展秩序。而后者之所以存活下来,是因为遵守其基本规则的群体,相对其他群体而言人财两旺。哈耶克在这里祭出了经济学家的法宝,不 谈扩展秩序的善恶,只是冷静地指出,扩展秩序是有效率的,正是它维持了人类的人口,让人类的文明延续。哈耶克似乎在轻蔑地对那些多愁善感
的诗人,义愤填膺 的道学家,野心勃勃的计划者说着简单的,在他们看来似乎有些庸俗然而却真实的话:首先要生存,而扩展秩序养活了你们。
扩展秩序奇妙地将分散于各人的知识集中起来的魔力是哈耶克数十年来一直研究的对象,他在本书中的考察因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正如前所言,进化论的威力太强 大,哈耶克在用了一章引入了进化论,用了两章从经济史角度考察了扩展秩序的产生后,接下来的六章都是用第一章的结论对社会主义的反驳。重要的是思想,在理 解了哈耶克扩展秩序的进化论思想后,只要愿意,读者也能对作者的论敌做出同样的反驳,小孩子都能用原子弹毁灭一座城市。让我们从巨人的肩膀上跳下来,暂时 不去看他是如何反驳对贸易的偏见,对语词的滥用,对宗教的敌视吧,而是再次进入他的大脑,看看还能领悟到什么。
哈耶克没有说明一个没有产生出扩展秩序的社会该如何行动。我在阅读时曾忍不住要追问早已长眠的作者,中国的封建传统养育了全世界最多的人口,从进化论角度 来看从未失败,那我们是该保持这种进化的产物呢,还是继续和传统道德作战,直到建构起一个美国式的扩展秩序?但后来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怎么高明,因为哈耶克 这本书有其针对的论战对象,他要回应的仅仅是来自资本主义内部的声音。如要解决中国问题,也许该引入新的概念,而非扩展秩序。我立刻意识这个问题的普遍 性。不仅是哈耶克,所有西学研究的问题多是从西方社会内部产生,其论敌也是来自内部,这就使西学很少考虑到东方的传统社会的性质,其结论就很难说有普适 性。解决东方问题的西方理论必须重新从东方生成。
哈耶克没有彻底地击败理性主义者。他只是封锁了对方的一些论证而非全部,理性主义者如果依然自信的话,还是可以建立起一个安排一切的社会主义社会。也许未 来可以做到这一点也未可知。本书的意义是指出了危险所在,虽然危险不等于实际的死亡。哈耶克指出要用抽象的规则代替具体的目标,他以此作为扩展秩序和社会 主义的界限。但抽象和具体的并不总是泾渭分明,比如在普通法体系中抽象的法律总是在判例中体现,如何划分,哈耶克也没有告诉我们。不用纠缠太多,哈耶克本 来想传递的就是一些抽象的原则,我们祝愿它在未来会被人模仿而通过进化幸存下来,成为扩展秩序的一部分。
哈耶克不同于大多数公共知识分子之处在于他是一个经济学家。在论证有关意识形态的问题时,哈耶克的经济学视角常使他避重就轻,用简洁的利益分析代替繁琐的 形而上学论证。正如他本书中所证明,道德是进化的产物。用他最喜欢的休谟的话来说“道德准则并不是我们理性得出的结论”。当大多数知识分子在用良心来论证 牵涉道德的问题时,哈耶克想得只是如何消除道德问题。
《致命的自负》是我在继詹姆士的《实用主义》之后读到得对理性主义批判最严厉的书,然而在其中我读到了最多的理性。哈耶克批判理性主义,恰恰是因为他比理性主义者更为理性。
正面论述:延续的秩序(The Extended Order)是人类群体生长出的奇迹般的极复杂结构,它介乎本能和理性之间,对人类文明的保存和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这种延续的秩序是由一些中心价值和制度成规支撑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规范。
反面论述:现代最有影响的政治运动之一――社会主义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上,是人类理智的歧途,它不仅走不通,而且已经并将继续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尽管它出自善意,尽管当代一些最聪明的人物作它的先锋,社会主义仍然必定危害到现有人口中绝大多数的生活水准,甚至生命本身。
人类文明的进化发展一直是一个神秘却又极具吸引力的命题。哈耶克对此做出了自己的解释――“扩展秩序”。这是一个创新的概念,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扩展秩序是什么?它的发展动力又是什么?这都是很陌生的。
哈耶克在《致命的自负》一书中对之做了详细的阐述,解释了扩展秩序的推动力、性质以及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些关系,本文将就作者自己的一些看法,来谈谈对“扩展秩序”的性质、含义等的一些理解。
什么是扩展秩序
哈耶克的定义:“在人类合作中不断扩展的秩序” 。“这种扩展秩序并不是人类的设计或意图造成的结果,而是一个自发的产物”。
很明显,扩展秩序首先是一种秩序,一种规则。是“逐渐演化出来的人类行为规则,特别是有关私有财产、诚信、契约、交换、贸易、竞争、收获和私生活的规则。”而且,这不是一种在某个特殊领域发生作用的规则,而是决定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维持、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反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架构中,“扩展秩序”处于一个根基的地位。
作为一种秩序,首先,它是“自发”的,不是人类的设计或意图造成的结果;其次,它是不断“扩展”的。这两种性质就决定了在扩展秩序的产生、发生作用过程中,与本能和理性这两种人类的基本行为动力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能
在哈耶克看来,人类从最初的原始社会起,就有一种把小团体结合在一起的本能直觉,即一种让小群体聚集在一起并保证该群体内部进行合作的本能。 显然,这同扩展秩序的发展是相悖的,因为扩展秩序必须是不断扩展的,从家庭内部的分工,扩展到部落之间的分工,再扩展到国际分工……直到全人类都被纳入这个合作的秩序内。本能会导致对外人的进攻性,从而阻碍不同小群体之间的相互交往,也就阻碍了扩展秩序的扩展,使之局限在一个小范围的群体内,从而影响整个文明的发展。这种本能同使他们得以扩展的通过学习得到的行为规则之间的冲突,完全有可能导致整个人类文明的毁灭。所以,扩展秩序在横向的扩展上同本能是相矛盾的。
通过生物进化和文明进化的区别,哈耶克也谈到了本能和扩展秩序的发展是很不相同的。生物进化只继承生理双亲在先天上的遗传特征,而作为文明进化的动因,扩展秩序的进化则是对上一代的整个人类社会在后天习得特征上的继承和遗传。因此,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哈耶克认为扩展秩序从一开始在小团体中产生就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是非人为设计的。理性是扩展秩序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人的理性有着极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它不可能完全认识到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些传统习惯和规则;另一方面,即使它可以认识到,也不可能去限制甚至改变它。相反的,如果理性强行去对扩展秩序进行干涉的话只可能破坏扩展秩序的自然进化,从而使扩展秩序失去效用,进而破坏人类文明的正常发展,甚至造成文明的倒退。 本能和理性之间
在《致命的自负》的补论A中,哈耶克首先批判了严格的二分法,那种非此即彼的看法。他认为在理性和本能之间是没有严格分明的界限的,它们之间有一个缓冲的状态――那就是可以决定和推动扩展秩序的――处于本能和理性之间的智慧,他把它具体化为习俗和传统道德。
对于道德的理解有两种:一是内在道德,即我们本能的道德(包括休戚与共、利他主义、集体决策,等等);二是维持着扩展秩序的、演化出来的道德(节俭、分立的财产、诚信等等)。很显然,第二种才是处于本能和理性之间的智慧。 o
传统道德和习俗超越了本能,并且往往与之对立,同时又完全不同于理性。所以,它所决定和产生的扩展秩序,自然的,就同本能和理性是相对立的。 理性社会主义
本书的副标题是“社会主义的谬误”。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理解哈耶克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在当今的时代是要付出政治代价的。
哈耶克的极权社会主义是指20世纪上半期出现在欧洲的社会主义,与20世纪下半期出现在第三世界的民族独立运动中崛起的社会主义本质的不同。(但是,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不幸也出现了很多社会主义的通病,比如专制统治、计划导致的经济崩溃等,这也包括中国。)
极权社会主义的合法性,建立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现状的彼岸的向往基础上。韦伯将其称为理性社会主义,它和与之相对的理性资本主义构成一对政治范畴。 o
书中对社会主义的批判,其实是对理性社会主义及其思想渊源建构理性的批判。
致命的自负
启蒙时代以来,科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鼓舞了人们对“理性”的崇拜。科学在每一个领域取得的成果,尽管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也隐藏着一个不能忽视的陷阱:人类对自身拥有完全理性能力的幻觉。这就是哈耶克意义上的致命的自负。
在哈耶克所处的时代,社会改革的时尚是社会主义的取向,而哈耶克身边的知识分子中的“好人”,也一般都是社会主义者。对于这种思想气氛,哈耶克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卷入其中,但是基于他所继承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知识,难免又会产生深刻的怀疑:既然人们的需要有着高度的主观性、个体性和易变性,那么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而从事的经济活动是可以进行“合理计划”的吗?实行这种计划的政治后果会是什么呢?斯大林和希特勒政权的建立,为他提供了计划经济的理想在实践中的可怕样板,这更加重了他对西方文明前途的担心。
在他看来,一切打算对整个社会实行计划的企图,不管它们的动机有多么高尚,都是建立在这种危险的自负上。因此,哈耶克在本书中首先便声明,他同社会主义者的分歧,并不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出于意识形态或价值选择的对立,而是由于事实判断上的不同――问题不在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所设定的目标在道德上是否可取,而是用它所主张的办法是否能够达到这些目标。 社会主义的谬误
1、理性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反对私有财产。
在哈耶克看来,私有财产是扩展秩序形成的基础,因为只有在财产私有的情况下,不同的个体或小团体才可能拥有各种生产工具的支配权和目标选择的自由权,这样才可能形成扩展秩序。如果按理性社会主义所构想的,不允许私有财产的存在,那么,扩展秩序就会不复存在,从而导致社会文明的倒退甚至毁灭。 o
2、理性社会主义提倡平均主义,反对人与人之间有财产上的差异。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专业论文、76致命的自负等内容。 
 致命的自负读后感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本能和理性的反叛--《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摘要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T 豆商城 ? | ? ? ? ...  致命的自负读书报告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致命的自负读书报告 《致命的自负》读书报告 我喜欢了解与自己有关的事物,觉得身边的事与自己息息相关,会受到自己影响...  介于本能和理性之间:对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的思考 【摘要】哈耶克以坚持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凯恩斯主义和集 体主义而著称, 《致命的自负》是哈耶克生前...   读书笔记: 《致命的自负》《致命的自负》作者:哈耶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哈耶克作为伟大古典自由主义学者, 其自由主义思想深深影响西方学术...  哈耶克有很多的有 趣的观点,相比最有名的《通往奴役之路》,我个人更喜欢《致命的自负》。 15.维克赛尔,《利息与价格》 3 维克赛尔的很多思想,给人的感觉如同...  人哈耶克, 在 《通 往奴役之路》中公开指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为“通往奴役之路” ,在《致命 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中批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为“致命的自负”...  ) 这样,哈 耶克在斯密、门格尔等基础上为自发秩序思想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认识论背景,并明确提出了 “自生自发秩序”的概念,而这一概念在《致命的自负》(1988)一...  哈耶克在中国学界影响很大, 他写过 《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 。 在这本书里,哈耶克说资本主义就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就是计划经济,泾渭分 明。一直以来,...  然而当他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每天都以征服大自然、创造 新社会、拯救苦难苍生的大救星自诩时,致命的自负就使他们的思想 和言行背离了客观的自然法则和运动规律;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言语理解高频词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