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太极陈氏太极拳24式视频收腹吗

太极拳内功速成的方法
见过很多练太极拳的,下了几十年功夫的都有,一动手,一点功夫都没有。太极拳有功夫的虽然还是有,但大多一大把年纪了。所以太极拳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头拳。我觉得太极拳如果练对了路子,还是能够很快练出内功的。练出内功的标志是什么呢?怎样练呢?我会慢慢的讲。本想结束了明天再说,可是因为字数太少而不能发表:所以只好转一段本人以前发表过的文章吧。太极内功概说太极内功概说可分为五部分。1)个人因素。2)内功种类。3)内功原理。4)气功师与太极拳师。5)新蕴内功。1)个人因素:就修极内功而言,修习者本身的素质最为重要。练习内功的人可分为四种。一,极敏感者,一点就通。二,较敏感者,不用很努力就出功夫。三,需精进者,要努力精进才能出功夫。四,不敏感者,此生练死也不出功夫者。辨别人属于何种可从修安般念反应上来确定,无任何障碍者且进展神速的是极敏感者。此种人我遇到过,占极少数,且大多对武功不感兴趣。只有身体酸痛关而无上火关者,是较敏感者,亦占极少数。有上火关能出功夫者,是需精进者。武林高手大多在此类。而不敏感者占大多数,所以练太极拳不出功夫是很正常的。另一种辨别方法可从修安般念到第一步的时间上看出,此以后在科学安般念止息篇中列出。其实杨家三代皆为绝顶高手的原因即是三代五人多数为较敏感者。而杨班侯,杨澄甫是极敏感者。2)内功种类:行意拳的桩,八卦掌的走圈,盘太极拳架,皆可练出内功,极拳者在两胯松开之前应多走步,(猫步,川字步)。放松功是辅助功,而松的程度则是功夫。传统的道家内功法即感觉内功应是主流内功。但笔者认为算在呼吸内功中的安般念配合太极一起练时,安般守意就是最好的太极内功。而且有练太极拳基础的人修安般念较易出功夫。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而天人界的三宝就是佛法(原始佛法),安般念和太极拳。安般念乃是世间珍宝,用来做太极内功是大材小用。现在认识安般念的人还不多。笔者预计,十年内将有近千万人修练此功。3)内功原理:如果人不是上帝造的,很可能遵循达尔文的进化论进化而来,人在直立之后,跟四肢爬行动物明显的不同有两点,人的颈椎轻松地托起头颅,气血的通畅使得大脑更发达,人成了万物之灵。但尾椎后翘,腰椎不松,气血不畅使普通人在动作上比其他动物要拙笨。人比猴子聪明但弹跳力和身体灵活程度明显不足。内家拳修的就是这条脊椎,松腰就是要尾闾回收摆正,颈椎部放松找到最佳位置就是虚灵顶劲,长久的做到这一点就能“尾闾正中神灌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人的交感神经和其他神经也主要依附脊椎之上。脊椎长直督脉就畅通,天长日久任脉也畅通,就会有气满丹田之感。所引起的变化包括带脉充盈,呼吸放缓等。有人说腹式呼吸的肺活量大,氧气充足,造成提供的养分充足而产生超常的能量。但如果功夫深厚到了止息的程度,这种理论就很难站住脚。因为一分钟一次的呼吸,绝对没有一分钟十八次的呼吸在相等的时间内所获得的氧气多。最新的理论认为,有内功的人在功态下会产生特殊的能力,包括一种不依靠氧气而靠二氧化碳气生存的能力。这种理论还有待进一步的证明。但修禅定到四禅的境界时呼吸是停止的。4)气功师与太极拳师:气功师不一定是太极拳师,太极拳是武术,气功师的内功要和太极拳架相结合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且要在筋骨肌肉上痛下功夫才能成为高手。好气功师也是难找,而且他们往往不愿向武术方面发展。但练太极拳成为气功师的也不在少数。其实太极拳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感觉动功。李雅轩说,太极拳是气功,练时别忘了行气,行气者何?即慢慢深长呼吸也。又言,太极拳呼吸之道,主要是气沉丹田,鼓荡丹田内息,以与连绵不断之动作做相应。因内息之鼓荡不停,亦自能抽动外面呼吸之气往来不掇,且细匀深长,如胶似漆。李雅轩智慧第一,太极拳境界第一。从他的话语中可以看出气功与太极拳的关系。5)新蕴内功:中国大陆在八九十年代曾兴起大众气功热。到如今高潮已去,但火种犹存。有些可能还阴魂不散。最初郭林的新气功治好了一些癌症病人,鹤翔桩的自发功引起了众多的好奇心。到形神桩则出现了一个小高潮。曾有上千万人练的形神桩跟杨氏太极拳有着很大的瓜葛。一名形神桩的弟子在博克中说他们老大的师傅的师傅是坐杨氏太极拳的第二把交椅。这应该说的是汪永泉。汪的名望在北京要排在崔毅士之后。不过庞鹤鸣没有牵强附会在形神桩上扯出汪永泉的名字。庞有能力独立于世。而汪的另一名弟子却搞了一堆东西说是汪留下的杨家绝传。汪系的另一个传人也出了一本杨氏内功的书,里面有一部份东东却是田兆麟的文字。大雁功也曾风靡一时,是个不错的功法,好多人练出功夫来。大自然中心功曾引起一片混乱。这功法有点怪,有人称其为附体功。这功法是人功倒置,由功来练人。最热的时候,只见人山人海,各大公园充斥着群魔乱舞之象。这功法首先被河蟹了。之后香功再起高潮,这功法有他的奇妙之处,香味由中国飘到海外。之后一位武警战士摇身一变成了天体物理学家,在佛国泰国曼谷的是乐园里突发灵感,发明了一种跟佛法根本无关的佛家功法。这东西虽然一点佛法也不懂,却知道佛字招牌胜过金字招牌。一时群情激奋,信徒们练功练得终于找不到北了。找不到北只好向中南冲去。
也是过去的文章:各蕴太极内功一
内家拳内功武术都要修内外,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何谓内功,内功者气功也。从这一方面来考虑,武术原本不分内外。说达摩为少林外家始祖,三丰为武当内家之源,毫无道理。至少达摩听了这话会不高兴,唯一的办法就是叫达摩长老和三丰老道上擂台干上一架,谁赢谁才是内家。这两人都是神仙,神仙是不会死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网络时代,神仙也知道要出场费。有钱能使鬼推磨。钱是唯一的问题,但如果钱不够,可以找少林寺老大释永信借钱周转一下,大和尚有的是钱。其实分内家拳和外家拳最好的方法还是看形体,看人体最重要的一个部位,也就是看屁股。打拳时屁股突出的就是外家拳,屁股往里收的就是内家拳。太极拳原本是内家拳,但现在大家都撅着屁股打,所以已经不是什么内家拳了。既然不是什么内家拳又怎么会练出内功和内劲呢?以上为闲扯,现在回来书归正传。内家拳一般是指形意拳,太极拳和八卦掌。形意拳公开面世得最早,所以要把它排在前头。太极拳和八卦掌的流行是因为出了两个图腾式的人物:杨露禅和董海川。传说杨露禅和董海川曾动过手,大战三天而不分胜负。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又被称为内家拳一条鱼的功夫,太极拳代表鱼头,鱼头的反应是最快的。形意拳代表鱼的腰腹中部,有极强的爆炸力,八卦掌是鱼尾,象征着灵活。形意拳有五行和十二形拳,但形意拳最好的东西就是那个叫三体式的桩儿,如没了那桩儿,形意拳不过是一些拙笨与滑稽的动作。所以三体式是形意拳的珍宝。以齐公博为例,齐公博站此桩站了三年就站出了功夫。齐公博()字德厚,号老旺。自幼嗜武,然而资质愚钝。初,曾拜孙艺,年余,学无所成,以为内家拳不合于已。孙老赴定兴后,齐暨往沧洲拜名师,数年而返,仍一无所成。于是复投孙艺,仅求授一技而已。孙老看其心诚,遂授其形意初基三体式,命其每日站去。初,齐甚惑。因齐公博曾学过此式;未见其有何新奇之处,孙老知其意,谓:"汝知已愚乎?齐颌首。"孙老继而曰:"知已愚者,可近于慧。此三体式乃变化人之气质之总机关,需站至胸腹松空、手足相通,方能得着此式之妙。夫若是,汝之劲可由拙换整,汝之身可由滞化灵,汝之心可由塞达能,汝之意可由昧臻明。"经孙老详加教诲,齐公博每日专修此桩。越三年,齐公博站至内气鼓荡、衣襟抖擞、意发神扬、如沐神光。孙老谓之:"功成矣。"始授齐公博形意拳诸技。此时,齐公博慧悟大开、一通百通,年余后,齐公博于形意门诸拳械,皆有所得,与人相较,鲜有出其右者,更奇者,齐公博自幼最厌读书,自习拳而至身通心悟后,竟也能与书为伴,其气质与从前截然不矣。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齐公博是外愚内秀,大慧之人。人的内功敏感程度是不同的,亦可分为四种,一,极敏感者,一点就通。二,较敏感者,不用很努力就出功夫。三,需精进者,要努力精进才能出功夫。四,不敏感者,此生练死也不出功夫者。齐公博三年站出内功,应属于较敏感者。有些人站三体式,一辈子也没站出东西来,或是不够精进,或是属于不敏感者,下辈子才出功夫。内家拳一定要练出内功,否则手舞足蹈,不外乎内家操。太极拳更是如此。田绍轩说:初练太极时,亦觉脐下空瘪,不知丹田为何物,三年后始觉,所谓丹田者,能蓄气,能养气,能发气,实为人身气之总机关,若气足则丹田充满,按之如鼓然。艺高者呼吸,每以丹田为换气之所,与普通人呼吸决不相同。看此段文字,田兆麟也是三年练出内功,又是内功较敏感者。陈发科年少时身体较弱,习武练拳亦晚于诸堂兄弟。曾是诸堂兄题中最弱的一个,后发心苦练,夜深人静时独自用功,三年后,轻松地击败了身手矫捷的堂兄,堂兄怀疑他保有祖上秘诀,秘诀是没有的,他的拳学自其堂兄。秘密倒有一个,陈发科也是内功敏感者。在任何时候,内功敏感者都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属于需精进者和不敏感者。需精进者要方法对路,加上忍耐和精进也能取得大成绩,好成果。不敏感者很难练出功夫,不过世界在变化中,没功夫可以做太极拳的普及传授,可以编套路做理论家,可以做领导也可以做掌门人。刘敬儒是中国的八卦掌名家,有道亦有德,刘敬儒是能文能武,有理论亦有实践,刘在广西也有弟子,他有个外号叫鬼脚的弟子说,我老师的功夫是真好。刘敬儒下过大功夫,所以有功夫是很正常。但他也是个诚实的谦谦君子。刘敬儒在他主编的《八卦掌》中写道:我练习八卦掌40余年。前30年走了不少弯路,近10年才对八卦掌有了一些真正的领悟和认识,取得了点点进步和成就。使我体会认识到,只有真正的气沉丹田,只有六合归一,才能练出八卦掌的内劲,通过练功又掌握了八卦掌的技击特点和变化,-----这才算是内家拳。否则,尽管你练得很活很美,得过多少金牌----也只能属于毛皮,不能算是内家拳。从刘的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刘是练了30年才觉得是真的功夫上身(有了内功)。而之前得过的金牌并不代表什么,如果八卦掌的金牌都不能代表什么的话,太极拳的金牌就更没有意义,更只是皮毛了。形意拳最好的是桩儿,八卦掌最好的是圈儿。八卦掌的内功内劲都要靠走圈才能得到。功夫要么站出来,要么走出来,走时要收屁股,太极拳的猫步,自然门的矮步,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另一位八卦掌名家孙志君把练习八卦掌的内功分为三步:第一步:站桩、行桩(八卦掌中的走圈儿)和在套路的演练中,利用小腹的胀缩来完成呼吸,吸气时小腹外胀,呼气时小腹内缩。第二步:在第一步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改变为吸气时腹部胀满,呼气时小腹下沉,也称逆呼吸。第三步:当第一步和第二步的锻炼有了功底后,逐步改变为小腹下沉不变,称为:“意守丹田”。从孙先生的这一段文字可以分析出,孙先生在走圈练习中,首先出现的是顺腹式呼吸,孙先生内功腹式呼吸是走出来的。是真腹式呼吸。但需要注意的是,孙先生教功中的“利用小腹的胀缩来完成呼吸,吸气时小腹外胀,呼气时小腹内缩。”却是假腹式呼吸,希望能用假腹式呼吸,换成真腹式呼吸。(关于真假腹式呼吸,请看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7)。这种倒因为果的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负作用,就不得而知了。李天池是孙派内家传人李玉琳之子,可谓家学渊源,但李天池60年代却到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学习气功,这说明内家拳和内功的不确定性,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够完善。孙存周曾对代表中国国家体委的李天骥说:我这点东西就是带到棺材里也不会传给你们。其实有些东西他想传也传不了的。孙存周讳焕文号二可,河北完县东任家疃(今属望都县)人,生于1893年2月,逝于1963年8月。孙禄堂老先生之次子。存周先生幼承庭训,文武兼修,16岁始发奋苦修,三年得家学大要。19岁与钱氏完婚,遂黄袱独杖,游历南北数省,交流武艺,所过之处,声誉鹊起。孙存周是内功敏感者。
感觉内功感觉内功是中国传统内功,即丹道内功,丹道内功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传统主流内功,又被称为道教气功,这种内功是中国修道者的最爱。有玄学味道,神秘色彩,其实感觉内功是典型的倒因为果。炼成后感觉良好,但成功率低,且出偏的几率较高。严新的气功属于感觉内功,红宝的益智功也是。红痣的发论宫还是。但红痣讲他的是高级佛家功,其实红痣同志一点佛教知识都没有,但红痣深知,大多数人都是傻逼,不骗白不骗。李经梧是吴氏太极拳的正宗传人,他所编著的太极内功是吴门的秘传,但现在即使在网上都能找到这些资料。李经梧以德艺双馨而著称,内功精绝,所留下的推手视频为世人称赞。李经梧是吴氏及陈氏太极最主要的传人,但他晚年却对他的弟子梅墨生说,我的内功主要是受益于你胡师爷。胡师爷是指胡耀贞,山西人,为中国著名武术家,气功师。胡耀贞精心意六合拳,亦曾同杨门十大弟子之一张钦霖学杨氏太极。胡耀贞学通易医,内功深厚,长期在北京行医教功。胡耀贞是首都武术社社长,陈发科是副社长。社长之职由武功高者任职。胡陈亦曾动手,胡占优势,胡陈之后成为好友。胡耀贞个性极强,胡耀贞不可能同比他强的人做朋友。李经梧虽以师事之,但性格上同胡耀贞大有不同,故李经梧很少提及胡耀贞。李经梧练武修身,修身养性,养性养德,终成太极大家。但以李经梧的人才,只是练太极教气功太可惜了,李经梧如能受南传佛教教义,当可证须陀洹果。胡耀贞就是感觉内功的代表人物。胡耀贞早年练功,因出偏曾长期住在道观,所以亦有人称其为胡老道。胡耀贞是内功敏感型,内功练出后鲜逢敌手。从山西打到北京,并在北京立业。胡耀贞有创编几种功法,胡在北京传了大量的弟子。我最初练的就是胡师爷的静动气功,周天丹道的原理就是以火煮水,产药生气以炼丹,通周天。小周天是指气通任督二脉。其实人的任督二脉都是通的,只是多数人感觉不到。所谓上水下火是指意守丹田。胡师爷的丹田是神阙穴,就是肚脐。肚脐对着的后背部位是命门,叫后丹田,会阴穴为下丹田。静动气功可站可坐,练一段时间后会产生自发动功,心法是意守丹田并要配合呼吸,吸气时意想肚脐向命门靠,呼气时意想肚脐向前鼓。武术内功炼成后多为逆腹式呼吸,这种腹式呼吸是一种自然功态现象。但如果靠鼓瘪肚子来控制呼吸的速度与幅度,就是假腹式呼吸,假腹式呼吸有可能变成真腹式呼吸,弄假成真是好事,但如福慧不够也可能出偏。倒因为果如果运气好会变成互为因果。意守丹田来功来得快,但很多人练功后出现遗精现象。此为身体亏损或意念过重引起。静动气功的另一步是意守会阴,意想气从会阴经腿达涌泉,再从涌泉上到会阴,如是往返三十六次。董振峰老师早年也练周天气功,意守涌泉,觉涌泉有热感自腿至会阴穴,向后经尾闾上夹脊再过玉枕,升百会后往前向下,周而复始,走小周天。董老师没有遗精的经验,这种人练周天功较适合。但不久,董老师也行气出偏,气结后背而不散。练气出偏是很难受的,而且医院也治不了。董后来找到一个有功能的乣童,这乣童可以用自行车车条做成的钎子在其身上穿来穿去而不流血。据说广西山区有很多这种人。乣童给董老师调了一下,气就散了。董后来又学大雁功,练习不久即通了大小周天。丹道周天原本不是太极内功,但跟太极拳结合起来,效果也非常好。周天功的操练可分为三步,即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小周天是练精化气。过去人们把此看得很重,要分成六步,练己,调药,产药,采药,封炉,练药。练好后即称人仙。不再生病。其实远没有那么神奇。有人通了大小周天该病还是病。有人练形神庄几个月就通了小周天。教功的师傅倒没通。周天搬运其实是感觉。任督二脉不通的人没有,但感觉到的少。练周天功可意守的部位很多,有气海,神阙,命门,会阴,守这几个穴位效果最快,但也最容易遗精。通大周天是指气通任督二脉之后,十二经和奇经八脉全通。但现在很多人只要气达手脚即称通了大周天。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练出的结果也不同。大周天也叫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是指大小周天通后,练功出现一种全身虚无的感觉,找不到自己的境界。炼神还虚是道家功法的最高境界。但在印度的禅定修行中这种境界叫未到地定,或未来禅。意思是此种境界还没入门。练任何功法,都跟人的内功敏感程度有关,过去认为通小周天要经过百日筑基,但我有一个学生极敏感,学练安般守意,四天就自动通了小周天。通周天后身心都有变化,对练太极拳也很有好处。董振峰老师通了周天之后,反应快,力气足,到处找人比手。石明在接受马来西亚人采访时也说练功要练通小周天。我当时练静动气功不久就出现自发动作,但小周天一直没通,因急于求成,我在晚上睡觉时也加班,感觉不强就用手去触摸丹田部位。一个月后,感觉就强了,但也出现了气结,遗精等的不好现象,头也重了,心情也不好了。练功违反了松静自然的原则,我将自己打入十七层地狱。周天功是感觉内功,其实是某些内功敏感的人在练功后的一种功态感觉,拿这种感觉做方法,是典型的倒因为果,加上迷信色彩,玄言虚语,什么守非守,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其实理论讲得天花乱坠,实际上成功者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关于感觉内功的因果,我在之后的《呼吸内功》里会进一步解释。
辅助内功我讲了很多次倒因为果,因为我觉得在练内功及太极拳当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误导。再讲一个我的亲身经历,八六年我的一个同学想练陈氏太极,就来找我一起学练。我俩的第一个陈氏拳师傅姓贾(是老熟人),贾师傅的师傅是雷慕尼,贾师傅在雷慕尼月坛的场子里练完,就到礼士路小花园来教我们俩。我俩人学得较快,不到俩月就学完了陈氏一路。学完一路架子后我俩人经常在天坛公园里练,不久发现一老者教几个年轻人练陈氏太极一路。他的动作比我们学的动作要多一些,缠丝多。于是我俩问他是否可以收我二人为徒,因为我们喜欢他的风格。老者爽快地答应了,成了我俩的师傅,帮我俩改拳。师傅是那一届的北京陈氏太极研究会的秘书长,师傅的师弟是会长,就是大名鼎鼎的冯志强。冯志强教拳的场子离我们师傅的场子很近。冯有时也会经常来找师傅谈一些事情。冯来的时候一般都有弟子跟着,那个被冯打飞的美国人有时也跟着冯志强一起过来。冯在当时的太极拳界应是身价最高的人,记得师傅讲,冯志强去焦作传拳一个月就有三千元的收入。八六年的三千块应等于现在的十万了。师傅的功夫也不错,师傅的肚子上可摸到一个可以乱转的气丹,每天练好后有时也跟师傅学推手。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师傅打拳时,动作是跟呼吸配合的,就问师傅要怎样配合,师傅简单讲了几句,开为呼,吸为合,让我注意模仿就是,我于是就开始模仿师傅,并很快就找到了规律。但也很快就出现了问题,我打拳时呼吸配合动作,一打拳,就便血。我知道又出偏了,但习惯已经养成,想改也改不了。我只好停下不练了。只是我停的时间长了一点,停了二十多年。其实孙先生的八卦掌内功也存在这个问题,以我个人的经验,孙先生内功的第一步应该是第三步才对。第一步,走圈时,肚子是提着的,这样身子会轻,第二步,有了一些功夫,能把肚子放下了走圈。第三步,功夫上身,才会在走圈时出现顺逆腹式呼吸,也就是孙先生内功的第一步。我因不能练太极拳了,只好又去练气功。八七年参加了常维贞师傅的二十八式达摩易筋经辅导员培训班,八十元钱学费。有中西医基础理论,老师是天津的一个副教授,西医出身,所以讲西医理论时能讲出评书的味来。中医讲得一般,主讲经络,因为有十四个式动作跟十四经络有关。练内功,不必学经络。但如真需要,任督二脉,手三阳,足三阳,手三阴,足三阴。一天记忆一条经络,全部也用不了半个月。达摩易筋经的特点是抻筋拔骨,简单易学。比太极拳容易,跟现在到处流行的动作瑜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肯定不是达摩所创,达摩是天竺人,怎么懂中国的经络。这套功有固精强肾的作用,但气感弱。尽管如此,我坚持练习了二十年。八七年底,跟一个朋友去学无极拳,老师傅像个清朝遗老,也是办班,我学了一期。当时在海淀有两个人较有影响,一个就是这老师傅,另一个是后来名声大振的张宏堡。老师傅功夫好,口才也好。上课时讲,托生人难,生中国更难。有人问炼不练周天,老师傅说,不练周天,也不练周地。老师傅讲练功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人跟人不同,狗不会出汗。老师傅的无极拳是一个个单练的式子(我只学了一期),专练两手间的气感。这种拳对发放外气很有帮助。老师傅也用发放外气治病。记得第一天老师傅向全场几十人发气,大家都有感觉,只有我一人没感觉到。不过第二天我也感觉到了。之后我也可以发很强的外气,外气应该是一种能量波,对身体有利,但如果强到发凌空劲打人,却不现实。另外发外气根本不用什么内功。但接收者要有一定的敏感能力。老师傅的弟子们每天都表演比手。脚底下走圈,从空中打到地下,躺在地下还能打。两个大师兄的功夫很好。记得两人都爱下围棋。其中一人矮胖,对我很关照,他发现我练功出偏,肚子结气,每天都帮我向脚底下排。他发的外气极强。先是闲扯一阵,再回到主题,辅助内功——放松术因为太极拳的原因,很多人都在谈松,但真能松了的却没几个。松有真松假松之别。晚年的董虎岭因糖尿病截肢,坐在轮椅上,油灯耗尽的样子,但一搭手,还是把人打飞,这是真松。王壮弘,曾半边偏瘫,为了证明用意不用力是真的,用他那只偏瘫的手把人打飞。这两人是天才,是松的天才。假松是嘴巴上松,推手时不用力,也不让对方用力。自己不用力是对的,让对方不用力就不对了。用力非太极,不让对方用力也非太极。因为你可以四两拨千斤啊。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你就没松。松有很多含义,这其中大有学问。其实研究放松人的大有人在并不分国籍,我初识放松是我在跟殷建尼学太极拳之前,我从小就有入睡困难的问题,大概是1980年,我在一家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利用身体放松帮助入睡治疗失眠的书。原作者是苏联人好像叫什么什么夫的,忘了是不是巴甫洛夫。书中介绍的方法是:睡觉前,仰躺在床上,然后默念,我的左臂放松,我的右臂放松。我的左腿放松,我的右腿放松。之后,意念,我的左臂沉重,我的右臂沉重。我的左腿沉重,我的右腿沉重。为表示是真的放松了,还要按顺序试着轻轻抬一下两臂两腿。因为松了,肯定抬不动。之后还有,我的左臂发热,我的右臂发热。。。。。。这东西我演练了几天,就不再坚持了。但对放松的印象却有了经验与认识,我后来练了一大串气功,其中严新比较强调五官的放松。严新说,五官方松了五脏就跟着放松了。大概是八七年,有一天我骑车由南向北,从西城区去海淀区,骑车的时候突然想起严新说的五官松了,五脏也就松了的话。我从眼睛开始松,先松双眼,再松两耳,松鼻,松口舌。感觉五官松了。接着又松四肢,先松两臂,两臂松了,再松两腿,两腿也松了。整个人松了,一瞬间突然觉得进入一种轻安愉快的状态。看天看地全变了。这种境界就是禅宗说的禅。(详见般若太极拳法11)太极拳的松又是不同,但不管怎样不同对放松多一点了解总是有益,太极拳的放松从肌肉开始,并要松开骨节。现在中国最有名的太极内功大师是祝大彤,祝自称得杨禹庭,吴图南和汪永泉三人的传授。祝大彤的内功书出了很多。我读了一下,感觉不对头。因为祝大彤没有内功,不懂内功,而且是反内功学说的。祝大彤是否定丹田的,否定丹田就是否定内功。
祝先生应该是内功不敏感者,所以可能到老也练不出内功。祝大彤的十要里讲到要收腹,其实盘架子最重要的就是不收腹,什么是气沉丹田,气沉丹田就是放下你的腹部。如果收腹的话,一辈子也练不出东西来。各关节的放松,主要是胯的放松,胯的放松也要分开说,一是胯关节,是指大腿和胯的连接处,好比小孩玩的洋娃娃,两个腿是可以转的。胯关节不松好像锈了一样,走猫步或盘架子(要走平面太极)可以把这两个地方松开,就像往里滴润滑油一样。从不松到有一点松需要一年的时间,从开始有一点松的感觉到整个松开大概又要一年的时间。其二,完全松开后,如果尾闾正了,屁股(胯)往下一掉,整个胯才叫松了,胯松了以后就可以按郝月如的说法左胯托起右胯,或右胯托起左胯来行拳了。尾闾要正,但如果没有内功尾闾是不可能正的。都知道腰向外拱,臀向里收。但就是拱不出来也收不回去。李雅轩说,练太极的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搞不对。说的就是这一点。但李雅轩说的数字是不对的,练杨氏太极拳,能完全尾闾中正的是百万分之一的概率。祝大彤的尾闾也不正,所以腰胯松不下来,所以不会推手,所以只有找托作假。但老祝也作了不少松的统计工作,为弘扬太极出了不少力。应该是功大于过了。其实不懂装懂乃人之常情。胯松了踝就得跟着松,如跟不上速度,踝松不下来,踝会肿起来。胯松踝松,膝盖自然也松。腰腿松了,别人很难推动你,因为不得机得势,全在腰腿不松。如腰腿松了还不会推手,那叫嘴巴松人不松。
呼吸内功 (含科学安般念)太极内功的主流可分为两大支,感觉内功和呼吸内功。内功名目繁多,但其内涵不外这两种功法。感觉内功之前略有叙说,再来表述呼吸内功。呼吸内功的种类亦多。一
假腹式呼吸。假腹式呼吸是指用意念强迫身体,鼓动腹部配合的一种功法。假腹式呼吸又有假顺腹式呼吸与假逆腹式呼吸两种。假腹式呼吸是典型的倒因为果的功法。但对练习者来说,有可能对身体健康有促进作用。如弄假成真练出真腹式呼吸是为万幸,为祖上有德。二
宝瓶气内功宝瓶气内功是印度和西藏修炼者一种特殊功法,在呼吸之间有停顿的时间。三
庄子听息法。儒道两家修身养性之法。但从来没有谁讲清楚过。此法用来骗徒弟最好,去听你的呼吸吧!四
安般守意安那般那是印度传统修仙之法。释迦牟尼佛也最重视此法,佛陀多次开示鼓励弟子修安般念。数息观是成仙或修成大阿罗汉的最重要的基础方法。安般念不是太极内功,但如果和太极拳一起练,安般念就是最好的太极内功。安般守意是安那般那守意的略称。安那般那为梵文Anapana的音译,意译入出息,即呼吸。安那略作安,指入息(吸),般那略作般,指出息(呼)。守意指控制思维意念活动,与念的含义相近。所以安般守意就是念安般、持息念、数息观等的古译,是在中国传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修禅方法之一。隋朝的智者大师对安般念颇有研究,著书立说称之为六妙门,并将其归为十类,其中“次第相生六妙门”流传最广。其实,六妙者,也是同《大安般守意经》里讲的一样,即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本人所述为本人在十年间修炼安般念的一些心得及发现的一些规律,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学者应找出符合自己的方法,所谓不定止观也有这个含义。练太极拳的人比较适合修炼安般念,且出成果的几率较大。安般念不是太极内功,但如果和太极拳一起练,安般念就是最好的太极内功。邓氏科学安般守意修仙法一,数息1)粗数:最好是盘坐,最初亦可采用站式,但如功深之后,还是盘坐最好。如不能单,双盘,散盘即可。感觉气功是让人意守丹田,安般念是要求意守呼吸。丹田的位置是固定的,易于意守,呼吸之气却是活的要守有点难度,所以要用数呼吸的方法来完成修炼。坐好之后,先静一静心,然后把意念守在呼吸,并要数呼吸。数呼吸是指数呼吸的次数,所以此法又叫数息观。一吸一呼算一次,吸要数,呼也要数,数个位数时,前面加0。吸数0,呼数1,再吸数0,呼数2,到10时数一拾,之后数下去一直数到一百。再从1数。最初数时,对呼吸的感觉较小,所以只好把意念放在呼吸的次数上。正常人的呼吸是每分钟十八次,而练安般念之后呼吸会慢下来。先慢至每分钟十五次再慢至十二次再到十次。呼吸速度的减慢不是刻意控制减慢的,而是自然而然在打坐中自动减慢。坐时身体会有一些反映,会有气感。但请记住我们不是练感觉气功,所以对打坐时出现的反应包括气感都不要理会。只是守你的呼吸并数你的呼吸。数呼吸是为了排除杂念,是治疗心散乱最好的方法,古人云,由数息故,疾得禅定。每次练功的时间最好一小时,如果呼吸速度慢到每分钟十次时最好能增加每天的练功次数,大多数人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坚持和不够精进,在修炼过程中,精进真的很重要。我原本也是不够精进,但机缘所致,我有一次被困在奥地利边境克莱根夫达数月之久,我就是利用这一段时间努力精进,每天打坐三次作数息观,每次时间是一小时。每次打坐之后做动功二十八式达摩易筋经。那时没有练太极拳,其实打太极拳效果会更好。坐时要数呼吸,还要注意放松身体,坐的时候要留意五官面部的放松状况,如眉头紧皱就要把它松开,打坐时五官的放松也很重要。最开始时,打坐的时间长短及次数多少也很重要,学任何事情,最开始都要质量不足数量足,所谓勤能补拙。打坐时会出现浑身酸痛的情况,这是大多数人会出现的反应。打坐一段时间后,打坐时脊椎会自动挺直,此种状况是粗住的开始。如此坚持打坐一百天左右之后,一放松五官,呼吸会突然慢下来,比平时慢很多,肚子鼓起来好像不会瘪下去。这就是真正的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有两种,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我是一百零三天出现的腹式呼吸,是顺腹式呼吸。我朋友尹达非是九十九天出现逆腹式呼吸,刚出现腹式呼吸的时候,有些人有阳举,要射精的感觉,可先停下来,待其恢复正常时再练。此时的呼吸速度大约是每分钟五六次。每次呼吸的时间是正常人每次呼吸时间的三倍。出现腹式呼吸以后,要把其状况稳定下来,如果每次打坐一百息都超过二十分钟,就是粗住腹式呼吸。达到这种程度后,腹式呼吸一般不会丢失,只要一放松,肚子就开始拉风箱。2)细数:刚出现腹式呼吸时,感觉非常强烈,这种功态也会引起身体状况的变化,通常第一阶段的反应是浑身痛,此为痛关。而出现腹式呼吸后,练功后会有上火的感觉,是为火关。有时还会引起旧病复发,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这跟每个人的业力有关。身体里地水火风的不调,影响打坐功夫境界的提升,我在这一关停留很久,能过此关还是要靠练太极拳。我练过不少种类的气功,但比较起来还是练太极拳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帮助最大。出现粗住腹式呼吸无疑是一件好事,一般人总会高兴几天,但事实上这种境界很低,用中国共产党的话叫做万里长征只走了第一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应需努力。对很多人说细数这一阶段的艰苦程度超过上一阶段。除上火和生病外,淫欲也是问题,这阶段练功会提高人的性欲。练好功后会想女人,最不好的是还会想别人的女人。所以这阶段最好多看些佛教的书,洗洗脑子,所谓定慧双修。最主要的还是精进,再来一个突击,每天坐个三次四次。标志功夫境界提高的还是呼吸速度,每天坚持打坐,呼吸速度速度会越来越慢,每分钟五次的呼吸是很差的东西,先把它降到每分钟四次。每分钟四次的呼吸叫标准腹式呼吸。一般有点功力的催眠师都能达到这个水准。对多数人来说,练功一定要练养结合。达到某一阶段后,先稳定住,然后再向前行。标准腹式呼吸对修道者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还要继续努力。智者大师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里解释:坐时鼻中息出入觉有声是风相,坐时息虽无声而出入结滞是喘相,坐时息虽无声亦不结滞而出入不细是气相,不生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稳,情报悦豫是息相。跟据本人练功的体验,可以把风,喘,气,息四相的境界科学化,每分钟五次以上的呼吸频率是风相,每分钟四次的呼吸频率是喘相,每分钟三次呼吸是气相,每分钟少于两次呼吸是息相。可以简单的记为五,四,三,二。五和四都是不好的。一定要把呼吸速度降到每分钟三次以下。先找到气相再说。找到气相才能称为气功师。我练功在每分钟四次这一阶段的喘相停留了好多年,后来在两位朋友的鼓励下发起冲击,还是每天三次,每次一小时,坐之前打太极拳。用了四十天时间过了这关,打坐时每百息超过三十三分钟。由喘相进入气相。如果每次呼吸速度都低于每分钟三次,就进入了随息的阶段。(未完,待续)
天涯发的贴子可以更改或编辑吗?谁能告诉我。
突然跳出这篇文章,来了就发:三 呼吸的種類及應用(上)不久前曾接到博友当下兄的纸条,讲到一个中国大陆的比丘尼,去缅甸奥帕禅林学坐禅,她用各种方法,当然都是非常正宗的方法,包括正宗的安般念修习方法.但好几年就是不见成绩.后来她还是采用数呼吸的方法,从一数到一百,到一百后再从头数,一下子就入了门,之后继续用功,达到了禅定的境界.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数呼吸是一个非常方便有效的法门.另外只要你不停的努力,就一定会有开花结果的一天.我觉得这尼姑挺伟大的,能在毫无进展的情况下坚持好几年,而最后的成功其实也是同数年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邓氏科学安般念不同传统安般念的地方就是非常重视修炼安般念时最初级阶段的状况,并且用科学的数字即坐禅时最初阶段的呼吸速度来划分层次.应用的原理是坐禅时入静的深度越深,呼吸的速度就会越慢.在这里强调的呼吸速度放慢是自动放慢的,来不得一点意念控制,当放慢到一定程度时,呼吸的质量就会改变,由量变到质变.从一般的胸式呼吸变为腹式呼吸.这种最初的变化的确跟身心的一部分的放松有关.比如贤友高寒认为肩松了,腹式呼吸就来了,其实这是最初阶段的条件反射.我是因为松五官而出现腹式呼吸的.所以我在最初,只要一放松五官,腹式呼吸就来了.到现在已经习惯成自然,不管做什么,都是腹式呼吸.当然顶牛斗力时除外.腹式呼吸在修极拳里也相当重要,武禹襄言:能呼吸,然后能灵活.而李雅轩也认为太极拳是静功是气功.是运动中深长的呼吸.有读者按科学安般念的方法练习出现了腹式呼吸,但是却发现在练太极拳时,太极拳的动作跟呼吸结合不上.且练太极拳时也没有腹式呼吸,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练太极拳时不能出现腹式呼吸的原因是练拳时不能放松.哪里不松呢?腰腿不松.两腿屈膝时腿部无力不能适应练拳时身体的自重.为了控制自身的平衡,所以要收腹提肚,收腹提肚又怎么能出现深长的腹式呼吸呢?偏偏有人把收腹作为练太极拳的要点.真是狗屁要点.其实刚练太极拳,肯定是收腹练的.这根本是不用教的.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功夫只好收腹.所以练太极拳先要做到不收腹,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走太极猫步.当你俩腿有力了就能松了.松了就不用收腹了.肚子放下才叫腹内松静.这需要十几万步的猫步和两千遍左右的杨氏太极拳.接着再走十来万步,猫步的腹式呼吸就来了.当然这需要你本身要有腹式呼吸的基础.而且是真腹式呼吸了,假腹式呼吸是不管用的.当你走猫步时出现腹式呼吸时,这就是内功转变成内劲的方法.什么是内劲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怎么练出内劲.当你猫步的腹式呼吸熟练了以后,你的太极拳也只能是某些动作能跟呼吸配合,如果你想快,就得一个一个动作单练,比如搂膝拗步,你每天打二百个,五天后动作和呼吸的规律就出来了.我觉得这应该是水道渠成的事情,不可强求.盘太极拳出现完全的腹式呼吸比走猫步出现要难.一是太极拳动作复杂,二是要转脚.杨氏太极拳的转脚只能用于练功,实战中不论虚脚转还是实脚转都是挨打的转.所以太极拳的练习和实用有些方面要分得清楚.猫步的腹式呼吸和太极拳的腹式呼吸至少差三十万猫步的功夫.所以要多走猫步.功夫不到用假腹式呼吸与动作相配可能会出偏.有个杨式太极拳名家练得吐血.我当初学我陈氏拳师傅的呼吸练得拉血.所以一定要练出真腹式呼吸,而练拳时随着功夫的深入,呼吸与动作自然会走出有规律的呼吸.走猫步都有什么用处呢?第一是正尾闾,第二是松腰,第三是沉胯,第四是松两个胯关节,第五是松整条腿.这五点好处当中,第一正尾闾是基础,我之前说过,练杨氏拳能做到百分之百尾闾中正是百万分之一的概率.第五整条腿松了是极端.你看董虎岭打拳,他的拳是用脚打的,两条腿松完了才能这样打.所以董虎岭来者不拒能胜泰拳顶级高手.练八卦掌的马贵的两条腿松得最好,有一次转着转着觉得人整个飞起来了,他就跑去找董海川,进门就说,师爷师爷我的轻功练成了,我能飞起来了.董海川说,你是飞不起来的,但你的功夫练成了.我喜欢马贵,也喜欢马贵的螃蟹掌.但我不喜欢兜圈子,所以马贵的螃蟹掌在邓氏小般若桩里就变成了太极摸奶手.其实内家拳是清纯简单的,千万不要和老子易经连在一起,也不要搞什么阴阳八卦,杨露禅和董海川都是不识字的人.但他二人的功夫最好.所以说武术是文化是哲学那是骗人的.走猫步一定要有量,每次走八百步相当于八卦掌的一百圈.走一百圈的量是健身,两百圈以上才叫习武.看我文章的人都是聪明人,所以我也不用多说,我也不用细说了.
点击率比较高的文章安般守意静坐入门与真假腹式呼吸我是一九九九年初开始按智者大师的次第相生六妙门来修静坐,我当时也管这叫练气功,因为有以前的基础,所以很快就有了感觉。但因时间关系,时练时停。也就是说,有练功但没有精进。所以练来练去,没有什么质的变化。九九年十月份,我因生计跑到了奥地利边境小省城克莱根夫,十三日这天,我在街上闲逛,不小心将钱包护照等物全部丢失,我只好去找住在当地的一个富有的朋友,我向他说我丢了钱和护照,希望能在他家临时住几天,因为补办护照需要一段时间。我朋友回答的很干脆,他说,我在奥地利有好几处房子,阿邓,你愿意住多久就住多久。我连说感谢,同时脑子里突然闪来一个念头,我不应该浪费这段时间,我应该借此机会好好练一下打坐。我就是从那天晚上开始打坐的,在之后的几个月一直没停。奥地利的十月已经冷了,我住的屋里已经有了暖气。我盘腿坐在床上,用毯子把屁股垫高一点,双手相叠放在小腿上,放下万缘,数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算一次,从一数到一百,再从一数起,再到一百。我每次都是数六个一百次呼吸。收功后看看表整整一个小时,正常人的呼吸一般是一分钟十八次,但如果你意守呼吸的话,就会变得慢一点。一般是是十五次,再慢一点的是十二次,我是一分钟十次。我每天坐三次,每次都是一小时,六个一百次呼吸,也就是六百次呼吸,每次坐完我都要练一遍二十八势达摩易筋经,这又需要二十分钟。我每天只能这样练习三次,如练四次以上,就会遗精,打坐修炼,每个人都会出现一些不同的现象。但修行者也会有一些很相似的经验,除了气感之外,我不久就感到浑身酸痛,而且连骨头都有痛的感觉,这就是痛关,基本上是每个修行者所必经的第一关,有人说,真正的修行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但如真能脱胎换骨,这点痛又算得了什么。大安般守意经讲的数息是从一数到十,我练时是从一数到一百。过于注重呼吸的次数,大安般守意经讲是为不工,但我认为现代人缺少古人的灵性,所以用这种类似统计的工作方法倒是很适合有志修炼的现代人,我几个练出功夫的朋友最初都是从一数到一百。数息为遮意,但因无名,无法遮完。凡人总是三心二意,虽在数息而妄念不断,慢慢的妄念渐少,而对呼吸的注意力加强。照此而行,数息的统计工作就越来越正确,打坐时还要时时注意放松,如果你发现你在打坐时紧皱眉头,就要把眉头松开,五官的放松非常重要,所谓五官放松了,五脏才能放松,妄念少了,身体松了,你的脊椎骨就会自然竖直,这就是所谓粗住的开始。淫欲对修定影响最大,百分之八十九的亚洲男人有手淫的经验,百分之九十八的男人有意淫的经验。如要练功,手淫和意淫都须戒除。我朋友家的中文书只有圣经。我不练功时也时常翻看。这对我戒除淫欲也有帮助,在那一段时间,我只要一有淫念,就想像此是魔鬼前来扰乱。但因我有遗精的毛病,所以我的进步较慢,我基本上是二十天遗精一次,这对一般人根本没有影响,但对修行的人却是极为的不利,遗精之后,生理心理都受影响。遗精之后,我一般停止打坐一天,但易筋经却是要练的。就这样在我练了一百零三天的晚上,我躺在床上,准备入睡。我下意识的放松了一下五官,从眉目开始,到耳鼻舌口,一瞬间我发现我的呼吸突然一下放慢了,我的肚子慢慢鼓起来,又慢慢的收进去。突然,下面那话硬了,有要遗精的感觉,我停止放松。呼吸变正常了,也没要遗精的感觉了。我再放松五官,肚子又起来了,呼吸又慢了,那东东又要流了。我又停止放松,一切又恢复正常。如是三次,再放松时,那话已不再理会,我知道我的修行出现了质的变化,是练出了腹式呼吸。但最初也只是仰卧时出现腹式呼吸,一周后盘坐时的腹式呼吸也形成了。腹式呼吸刚成时感觉极为强烈,就像以前农村烧火时拉风箱一样。我小时有拉过风箱。所以我觉得用拉风箱来形容最初的腹式呼吸极为合适。我以前有看过一个人写的文章,他练成腹式呼吸时阳举,他以为他是到了初禅,其实这哪里是初禅,从最初的腹式呼吸到初禅的境界至少还有十万八千里。对练武术的人来说,腹式呼吸是相当重要的东西,但对修行者来说,腹式呼吸不过是基础中的基础,有些有慧根的人修行,可以从肺部呼吸直接到体呼吸,或胎息,所以有的修行者不懂什么是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有顺腹式呼吸及逆腹式呼吸,又分真腹式呼吸与假腹式呼吸,象歌唱家一口气呼的很长,或用意念控制憋气做成的深长呼吸都是假腹式呼吸,真腹式呼吸是在放松的状态下自然出现的深长呼吸。我给腹式呼吸下的定义是:以盘坐的形式,(单双盘或散盘,功态下,相同一个人在仰卧时的呼吸速度比其在盘坐时的呼吸速度慢很多)在放松的状态下,自然出现的每百次呼吸超过二十分钟时间的深长呼吸称为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比肺部呼吸慢很多,因此可以获得更多的能量。其实说起来,气功就是呼吸的功夫,如果你练气功而你的呼吸没有变化,那就说明你练的不是气功而是气功的基本功。佛法中不谈腹式呼吸。因为这东西档次太低,不值得一提。佛教讲的是要修定,佛法是真理的大海,定是大海中最有价值的珍珠,我们所练得气功不过是珍珠外面的贝壳。如果把智者大师的六妙法门也叫气功的话,那么这种气功就是贝壳气功,以此而论周天气功可谓花纹气功。
这篇比较实用,适合初学者二 邓氏安般念入门三步说到入静,很多人都很感兴趣,入静是什么样子呢,怎样才能入静呢?有个和尚跟我说,我在禅房坐了三个月,根本就入不了静.和尚讲的是真话.缺少正确的指导,确少积累修定的波罗蜜.缺少耐心和努力精进,缺少打坐修炼的环境,(这包括时间,经济条件,和家庭气氛等等在内).都很难使人达到入静的状态.影响人入静的原因有很多,捡我认为最重要的说,有两点,一是我执和贪欲重,二就是心的散乱.对于我执和贪欲重,修不净观效果最好,而对治心的散乱,修数息观效率最佳.数息观也就是我常说的安般念,数息,就是数你的呼吸,就这么简单.我是按我的方法来讲,这就是邓氏安般念或科学安般守意.在我最初数呼吸时,我也认为这是一种练气功的法门,但时至今日,我已知道了安般念的伟大和作用.如果你开始来练安般念,不要认为是在练气功和内功.而是在做禅定修习.这样,你不但会长内功,而且在修功德.虽只一念之差,结果完全不同.第一步:先讲姿势,姿势也很重要,最好的姿势是盘坐,其实盘坐对习武也是有好处的,作用就是开胯.你知道为什么只有泰国人的泰拳才打得好吗?这跟泰拳手从小盘坐有关.盘坐分双盘单盘和散盘.你能坐什么盘就坐什么盘,散盘也很不错,我跟尹达非都是以散盘为主,大多数人喜欢单盘,也有位老师是跪式.在最初阶段站也可以,两手放在两胯旁,不须高抬.当你坐好以后,尽量不要考虑其他的事情,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面。在开始的时候,这也是有难度的,因为你不知道要怎样才能把心意跟呼吸连在一起.最好的方法就是数你的呼吸次数,一吸一呼是一次,这样数下去.可以从一数到十,然后重数.也可以从一数到一百之后在从一数起.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的数法是从一到十再重数,而我和几个朋友都是从一到一百这样数.从博克评论获得的信息看,大多数人都是从一数到一百.普通人一分钟呼吸18次,如果你做数呼吸的练习,你的呼吸速度会自动慢下来,注意,是自动慢下来,而不是用意识控制让它们放缓.从一分钟呼吸18次,到一分钟呼吸十五次,再到一分钟呼吸十二次.有些人需要两三天,也有些人需要两三周时间,有些人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这都很正常,修定入静关键是看后来的发展,开始的快慢并不很重要.数一百次呼吸,看看用几分钟,然后就能算出一分钟呼吸的次数.在这阶段,每天练一次到两次都好,时间是每次40分到一小时即可.这阶段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练好以后睡不好觉,这是因为在打坐期间,心脑已经得到了一些修养,另一方面心脑对这种新的锻炼方式还不适应.需要一点时间让心脑适应.然后就会恢复正常.每天修习进步会快,当你每分钟的呼吸速度降到十次时,并稳定在每分钟十次时,第一步的进度完成.这时一百息的时间整好是十分钟.第二步第一步的完成,説明你適合修安般念。也説明你修過安般念。一般你停下來,也不會退步,只要你一坐.就是一分钟十次.第一步不会困难.关键是第二步.这时对修炼的各方面都要有一些了解.还是从身体的坐姿开始说起:假如你可以单盘就单盘,可以散盘就散盘坐,两腿交叉坐好.双手可以放在腿上或膝盖上.尽量竖直脊椎,头正直,竖玉枕,收下颚,虚领顶劲.肩臂放松,嘴放松,舌放松.眼微闭.同第一步一样,还是意守呼吸,并数呼吸的次数,正常人的心意识,在一秒钟有千万个在生灭.但一般人是感觉不到的.只能觉察出极为明显的念头.而这些念头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因为我们缺少定力.上过体育课的人,都知道肌肉需要锻炼,其实,我们的心意识也一样需要锻炼,通过锻炼培养定力,也就是心一境性.而安般念就是最好方法之一.安般念就是置心于息,心息一体达到入静和禅定的目的.科学安般念的原理就是利用心越静,呼吸越慢的现象来一步步由浅入深的来修习.在这一阶段也是看不到静的,你要数呼吸,还要专注呼吸.还要注意身体的放松,及头部五官的放松,五官的放松是从眉目开始,到整个五官全部放松.打坐时要注意你的心头,也要注意你的眉头,心头有事要放掉,眉头紧锁要放松.这一阶段需要精进与耐力,最好每天能够打坐两次以上,(三次以上需要老师在旁指导).随着功夫的加深,你的呼吸会越来越慢,由每分钟十次,变成每分钟八次,之后,当每次练习时的呼吸速度都少于每分钟七次时,第二步完成.第三步第三步是第二步的巩固与延续,这阶段每天一次到两次都可,继续打坐,继续放松,继续数呼吸,你的功夫会逐渐增长,当每分钟呼吸六次时,腹式呼吸的感觉明显.还要努力把呼吸的速度再降下来,当你的呼吸速度为每分钟五次时,第三步完成.此时出现的呼吸会很稳定.即使停下来几个月也不会退回去,当然,不停最好.从开始到第三步,三天完成正常,三年完成也正常.我知道有人三年之内不开窍,三年后入门并达到禅定的水平.
邓氏猫步经验谈2011年八月份,我在是乐园跟意大利人邹邹推了好几次手。之后,邹邹对我说,邓,我跟你推手怎么感觉跟别人不一样?你要知道,我跟某国推手第一的某老师推过,我虽输,但是推手当中我也有些机会,推十次也能赢个一两次。只是跟你推,好像一点机会都没有,就是手搭在你胸口上了也没用。你脚底下好像有什么鬼,说出来听听。我说,没有什么鬼,只是训练方法有差异。我接着说,我的根好,是因为我常常打坐,我练安般念,所以松得比较快。邹邹听了后,脸上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说,打坐,安般念,我都有练啊!接着邹邹跟我讲了,他最初是参加葛因卡在泰国的十天课程,后来在印度的菩提迦耶参加了马哈西的密集内观禅修,之后也经常在泰国和印度参加密集禅修。我听了他的话,又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找到同好,惭愧的是我跟人家班门弄斧。讲到禅修,邹邹比我强多了。我后来才知道邹邹在意大利开班教授坐禅和太极拳很多年了。两天之后,另一个意大利人小屁股跟我推手后要我教他走猫步。于是,我就用我的方法教他,我在前面走,他在后面跟。也就走了几步,邹邹从一旁走了过来,让我俩停下。他说,NONONONO,你们走的不对,完全不对。之后,他开始示范标准的传统杨式太极拳猫步。然后,他让小屁股跟着他走。我没有插话,两个意大利人互相学习用不着我来多事。但我明白了,邹邹推手推不过我,是因为他走猫步走的是完全对的猫步,而我走的是完全不对的猫步。这才叫完全不对完全对。说说我走猫步的缘起吧。以前看见过很多这种完全对的猫步,从深圳到曼谷,好多地方都有教。基本上都是一样,架子低,落脚后要转脚转身。但我似乎从来就不感兴趣。08年五月初,我学拳差不多一百天时,我去泰国清莱府皇太后县,去给刚出生的小女儿上户口。坐了一宿夜车,下车后,想活动一下,就随便走了几步。当然,走时我是留意收着尾闾走的。我走了几十步后,看到有块地方可以打拳,就开始练拳了。我就觉得这次练拳的感觉很特别,上身及手臂的感觉极为轻灵。中午在朋友家吃饭,茶后,我还是先走几十步再练拳,还是那种特别轻灵的感觉。既然走步对打拳有好处,那就应该坚持走了。回曼谷后,每天打拳之前都先走几十步。感觉就是好。后来,看郑曼青的一些弟子写的文章,郑曼青要求刚学拳的弟子,要每天走一百步,或打一百个搂膝坳步。我就先走一百步,再走一百个搂膝坳步。但之后却累得打不了拳了。之后,去掉搂膝坳步,每天只是走步打拳,感觉效果很好。到7月10日左右,再走路打拳时,感觉脚底下很轻,开始有变化了。数数,差不多走了一万步。八月份决定加大走步步的运动量,开始每天走360步再打拳。那时我住的楼顶可以练拳,走一圈正好是180步,我就每天早上先走两圈,然后打拳。九月份加多一圈,就是每天540步。十月份又加一圈,就是每天720步。有一天走了1000步,用了一个半小时。太累,不行,还是720步好。开始走时,只有两个要求,一是尾闾中正,二是要走平面猫步。还有就是要放松。因为要放松,所以不能走低架。我开始时走得也很慢,200步要30多分钟,走时间久了腰胯腿适应了,就会越来越快。狮子说,走多了,步子和速度会自己调整,这是对的。这是过来人的经验。 十一月我搬家,搬到离是乐园较近的地方,我在楼道里走,一个来回是270步,我走3个来回810步,整好一个小时。以后就成了习惯,早晨起来,就先走一个小时。十二月起,就开始每天走4个来回,也是一个小时,1080步。原来这一小时一千步,就像股市图谱上的压力线,突破后,很快就走到一小时1500步,突破1500,很快就是2000步。狮子一小时可以超过3000步。说起来也要感谢狮子,如果不是他发出博文,讲他一次走1800步,我也不敢讲我能走多少。不是藏私,我是怕人接受不了,认为我有病。2009年4月,我在楼道里走近1000步时,呼吸一下子变了,走步时出现了自然腹式呼吸。这之后再走猫步,就都是带着腹式呼吸的猫步。也就在这时,我开始在新郎博客上发表连载博文,当时叫《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出现腹式呼吸的猫步以后,再打拳,就真的松了,不用力了。我打杨氏太极拳时,不是不用力,是两臂根本就没力。所以说,放松不用力的打拳,是功夫。这时候,如果你跟人动手,对方都会说,你怎么这么大的力啊。今天蒋涛先生问我,怎么样才叫松腹。给出答案,走猫步和打拳带着腹式呼吸的就叫松腹。但这只是开始,离腹内松静气腾然还有好大一段距离。今年还虚兄和狮子老弟来曼谷时,两人的猫步都是带着腹式呼吸的猫步。还虚兄还测试了一下,他走猫步是一分钟5次呼吸。最初出现的腹式呼吸猫步呼吸的速度应该是每分钟7到8次,我最初测量过是每分钟6次半,后来又测了一次是每分钟5次半。我只测过这两次,要是有人发我科学实验经费,我就天天测了。六,七,八,九四个月,除了走猫步,打拳,我又增加了安般念的修习时间。到十月份,我发觉很多的一流好手推手也很难推赢我,而对一般的太极拳老师,我都可以玩推不动和推不着了。此时在推手时化得不错了,但推人还得顶。
名色跟随智佛陀认为身念处至关重要,有一次佛陀问身边的一群比丘,如果一群士兵看到美丽的皇后在舞台上载歌载舞会怎么样呢?比丘们答曰,士兵们会目不转睛地全神观注美丽的皇后.佛陀又问,如果正好附近有一个囚犯头上顶着一口锅,而锅里面又盛满了滚烫的油,这囚犯会怎么样呢?佛陀最后说,对待身念处,就要像随时在头上顶着滚烫的油锅一样时时留心.身念处在这里是指用自己的心来关注自己的身体,这是方法也是功夫,一般人知道这种方法,但大都没有这种功夫,我们的心是游荡不止的,一般不会只停留在自己身上.所以要能做到随时保持身念处,需要一定的训练.如果你按科学安般守意的方法和步骤来修行,当你达到随息的程度时,你就基本有了这种能力,开始神不外散,再稍加留意,就更能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当然,如果你到了止息的程度,你的身念处的能力会越强.甚至能发现自己的一些念头,如果是不好的念头马上就可以停止.在佛教的名相当中,思想意识被称为名法,而由物质组成的身体被称为色法,(所有物质都是色法),当你有了身念处的能力时,你的心也就是你的名法可以跟着你的身体(色法)时,这种能力就叫名色跟随智.名色跟随智在练太极拳当中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大大提高你练极拳的效率.操练拳架,从起势开始,两手上棚,心意识也要跟着上棚,两手下按,心也要跟着手下按,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的感觉就会不一样,按太极拳的说法,这叫神中有气,另一个说法是练气化神,当你练太极拳练出气感来时,气感就会增进神意,因为气感要用心来体验,气感越强,心力就越集中.走神的机会就越小.我上传的视频,平面太极拳架中,是带着一部分心力打的,我说是半带神意半梦游,那是谦虚了一点,但神意还不够,大概能跟上百分之七十左右,如果能到百分之八十五,就完全变了.这是我后来的体验,那拳架是有缺陷的,主干已成形,枝叶不茂盛.我的练法跟别人不一样.比如发劲,我是先学会身体发人,才学会用手发人的.不过我最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练太极拳,进门了以后,和进门之前,练习的方法和心法应该是不相同的.如果你一定按照练成了以后的练习方法,来教给未练成的人,效果不会好,练太极拳,甚至在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侧重,不同的身法和心法,所以那个视频留给未入门的人看,挺好.那视频的阶段是在门槛上.杨式太极拳的虚实很难分清,有些人的拳架是三七,有些是二八,我的拳架要求是零和拾.有难度.没办法,这是我独创的训练方法。练太极拳有增进名色跟随智的作用,所以练了几十年的人跟练几年的人打起拳来看上去是不一样的.你看董英杰的拳,架子趴得那么低,但大家都说好.哪里好,一是整,二是有神,也就是带着极强的明色跟随智.几个月前,我有在是乐园打拳,被泰国太极拳总会的徐会长看到,之后他说,想不到我们泰国还有人能把太极拳打的那么好,旁边一位老师说,你是带着神打的,跟一般人打的不一样.我有一阵打拳,只能打一遍,身体不累,但心力跟不上,有人说,你安般念练得那么好,怎么会心力不够呢?我确实有我的特殊问题,如果你看过我以前的博文,你就会知道我以前的状况曾经非常差.还是来说一下郑曼青吧.我认为郑曼青把拳改成三十七式的原因有好几个,其中一个就是他当时无法完全用心力完全把八十五式打完.他曾讲到过,原拳架多有反复,练习中不胜其烦.以我目前的体会,如果你能用心力带着明色跟随智将八十五式打完,是绝对不会觉得不胜其烦的.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感觉.你甚至不想漏掉其中的一个式子.这要从郑曼青练拳之前的身体状况来分析,除了他得过肺结核外,他曾经有过意外的经历,头被撞破,且失血过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不能用脑过度,比如不能下围棋.几十年后,当他发现他又能下围棋后他非常高兴.此外他有睡眠不好,遗精病等等.郑曼青没有名色跟随智吗?还是有的.郑曼青有他自己的方法,功夫出来之后,他说他能够几十年心与意相守于丹田,其实这也是另一类名色跟随智了.其实,即便你修安般念而获得名色跟随智,但如果你用来练拳,还是会觉得一举一动中,关注全身的动作有难度.因为这毕竟是不同的东西.但当你克服困难,功力加深,基本能全神贯注每一个动作时,你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层次,名色缘觉智.需要说明的是,在佛教观禅里面,名色跟随智这个层次叫明色分别智.佛教的教法特点就是要让人证得无我,身体是色法,心识是名法.手臂举动时,是色法在动,而知道色法动的是另一个不同色法的名法.色法在不断老化,明法一直变化无常,色法不是我,我无法控制其老化,心法更无常.色法不是我,名法也不是我.名法不过是一个不断变换的可以认知世界的识别器.它只是一个识别器.而这个识别器,即不属于我也不是我.
名色缘觉智神意气方面的训练是属于太极拳高层次方面的训练.从前辈大家留下来的文字看,董英杰重神意,而郑曼青重练气.神意也好,练气也好,只要是觉得练习后能增长内劲就好了.郑曼青找到了最适合他自己的训练方法,因为有进步,所以感觉好.因为感觉好,所以有兴趣,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尽管如此,在最艰苦的阶段,他还是咬牙忍耐住了下肢关节痛如刀割的一段苦难时光.当疼痛感觉消失,浑身轻松自如时劲力就会自然而至.忽一日,郑曼青在陈微明的家门前又遭到了前来嬉闹的赵敌七的拦路阻截,有些恼怒的郑曼青随手按去,人高马大的赵敌七一下子飞了出去砸在陈微明的家的大门上.我在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练习都是盘拳架为主,盘架子真的很重要,但进入第三年,却改为以练自己命名为小般若桩的基本功训练为主,每天三次,每次一小时.盘架子倒变成了次要训练,每天两次不足两小时,到后来,有时一星期才打一两次拳.完全是小般若桩练习.基本功是最重要的,神马是基本功,只要你用心练,神马都是基本功,因为只要你用心练,你一定会发现适合你的最好的基本功.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都会有不同侧重内容的基本功.来看看在泰国可以找到的太极拳理论书籍董英杰的&太极拳释义&,董英杰在其中的太极拳之练习谈中写道: 故得太极拳真理以后。举重摔角。拍球赛跑。随意可也。不必禁忌。但依编者愚见。各种运动。不如多打几趟拳。从这里可以看出,董英杰最喜欢的,就是多打几趟太极拳.拳是每个人都要打的,只是很少有人能打出合格象样的架子来董英杰谈到:练太极拳有三到。神到,意到,形到。如身法正确。神意俱到。则进步甚速。每日有不同之感觉。学者宜细心体味之。如身法不合。神意不到。如火煮空铛。到老无成。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董英杰是把神排在第一位.看董英杰的拳架,虽躬身前倾,但一派神行.董英杰三击马剑臣.不落痕迹,劲打虚无.太极拳神意的练习,最初步的东西就是名色跟随智的练习,用你的心意识跟随你手臂的动作,手臂向上,心也跟着向上,手臂下落,心也跟着下落.脚向前迈,心意识也要跟着前行.神不离身,这是方法,也是功夫,当你功夫够时,心就能随时感觉到你手臂和周身的运行,想不跟着都不行.要加深这种能力,如果你在这方面多加留意,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观注自己的每一个动作,你的这种能力就会越来越强.百分之百的明色跟随一般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你一举一动都能轻松的做到明色跟随十分中的八九分时,你就能发现你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这个新的层次就是你会发现,当你的手臂上行时,你是先有要手臂上行的心意,而你的手臂是跟在你的心意识之后上行,你的手臂下落时,也是先有向下落的心意,然后才有向下落的动作.当然这些动作都要缓缓而动,当动作快时,这种感觉就没了.尽管如此,如果你在行拳走路或做其他慢动作时出现这种感觉,就是名法走在色法之前的感觉时.就说明你观智的水平提高到了另一个层次,名色缘觉智.名色缘觉智在佛教中被称为缘摄受智.
顶---顶----顶.....请广大群众;网友声援;监督、评论;点击:==致海宁市许金夫的公开信
缘摄受智名色缘觉智一般被译作缘摄受智.我最初有名色缘觉智也就是缘摄受智的体验是在很早以前,在跟刘高明老师学拳的时期,有一天,在一个干枯的游泳池底,我和一个同校同学一起打杨式太极拳.打第一遍没什么感觉,打第二遍打到一半时,突然发现原来可以用意念带领手臂来打拳.打第三遍拳时全部都是那种奇妙的感觉,身体的动作是由意识在前引导.真是用意不用力啊,那样打拳根本不可能用到力.后来我问殷建尼师傅打拳时是不是应该那样用意打?殷建尼师傅说,对了,对了.我以为你学不会,看来你会了.非常可惜的是那种感觉只来了一次,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这也是我后来停止练习的一个原因,练来练去没有进展.有些朋友看我现在痴迷苦练,说,如果你从十年前开始练就好了.我回答说,现在也不晚啊!孙禄堂对陈微明说,练习内家拳,只要一口气在,即能练之.李洛能三十七岁练形意拳,四十七岁功至大成.现在人的科技知识,生活水平,卫生条件都比过去不知好多少.人的寿命和青春似乎都延长了二十年.因此我认为只要肯努力,且找对了方向,年纪大一点还是可以练出绝世武功来,怎么练呢,当然是照着我的安般太极拳法来练啊.其实到现在估计没人明白安般太极拳法是什么类型的太极拳法,什么类型的有人知道吗?答案我会在下一篇博文中给出.孙禄堂先生认为第四位达到绝世武功境界是武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武禹襄.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武禹襄武学,以气贯串。武禹襄的武学理论,其个人特色最为强烈,影响後世武者最大的,就是他的"气"论。"气"字用於武术,虽然不是武禹襄所独有独创,但是却可以说是完全发扬光大於武禹襄。在他短短的"打手要言"中,武禹襄就使用了二十五个"气"字,在他极短的"四字秘诀"中,也使用了六个"气"字。由此可见,武禹襄的武学理论可以说完全是以"气"来贯串。不过在我看来,唯一的太极拳理论大家武禹襄是最早讲述有关缘摄受智在太极拳中的应用之人,这也是我对这位前辈极为佩服极为尊敬的一个重要原因.武禹襄的打手要言才是真正有用的唯一的太极拳论.在武禹襄的太极拳论中,有一系列有关心神意识在行拳打手中应用的讲述.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也。先在心,后在身。始而意动,继而劲动.这些都是非常清楚明显的缘摄受智的描写.我学习南传佛教内观方面的知识是根据博友慈心老师的指点,直接阅读马哈西内观禅法的相关资料.当我看到关于缘摄受智时不禁眼睛一亮.这不是很美妙的事情吗?我问了一下身边几个修定的人,都没这种感觉.只有气功师尹达非说,他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是慢动作,就能感觉到一举一动都是心识在前,而肢体的动作在后.尹达非具有这种观智极为正常,他练习气功打坐多年,而他的功法是出现腹式呼吸后,就不停的观注腹部随着呼吸一起一伏.这跟马哈西基本禅法非常接近.我来到了尹先生的住处,尹先生说,即使要推你一下,也是先要想要推你,手才会推出去,尹先生两手开始交替推来,之后开始连拉带搡,我的身体随着他的推拉牵引不停的运动,但两脚如被漆粘在地上.尹先生以前是机械专家,当他的手按在我的胸脯上时,气功师惊讶地说,我的力怎么跑到你脚底下了.这似乎不符合力学原理.尹先生来了兴趣,让我也推他一下,我手轻扬,气功师向后倒去,我一把拉住了这位近来身体欠佳的另类玻璃高人.看来气功和太极拳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九月份,太太带着孩子去了外国,我独自在家,开始了马哈西禅法的套餐禅修.名色跟随智是早就感觉到了,我寄希望于在短期内获得缘摄受智.我每天都坚持坐几次,当刚下坐时,手臂慢动作时,确实有心在身先的一点感觉,但不明显.一个月后,太太带着女儿回来,我的实验停止.总之是进展不大.但由于有了一些马哈西内观禅法的知识,我之后经常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名色跟随.几个月后,缘摄受智的感觉来了.一个半智平天下,是武禹襄.一个半智评天下,是我阿邓.一个半智,即不完全的缘摄受智.止此,观禅四阶已贴出了一半.希望博友们练出神功,也来个一个半智萍天下.附: 武禹襄拳论 打手要言:解曰: 以心行气,务沉著,乃能收敛入骨,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也。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 "变幻虚实须留意"也。 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所谓"气遍身躯不稍滞"也。
发劲须沉著松静,专注一方,所谓"静中犹动动犹静"也。 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所谓"因敌变化是神奇"也。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所谓"势势存心揆用意,刻刻留心在腰间"也。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腹内松静气腾然"也。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所谓"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莉顶头悬"也。 以气运身,务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所谓"屈伸开合听自由"也。 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也。
解曰: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后在身。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谓一气呵成,舍已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也。须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动犹静,视静犹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须要从人,不要由己;从人则活,由己则滞。尚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以己依人,务要知己,乃能随转随接;以己粘人,必须知人,乃能不后不先。精神提得起,则无双重之虞;粘依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往复须分阴阳,进退须有转合。机由己发,力从人借。发劲须上下相随,乃一往无敌,立身须中正不偏,能八面支撑。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迈步如临渊,运劲如抽丝,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炼钢,何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收即是放,连而不断。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能粘依,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渐至物来顺应,是亦知止能得矣。又曰: 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存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静犹动,视动犹静。动牵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要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如车轴。
又曰: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又曰: 每一动,惟手先著力,随即松开。犹须贯串,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继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物将掀起,而加以顿挫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身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
触受想思智我对很多人关心的凌空劲不感兴趣,但我肯定,练习凌空劲需要有名色缘觉智的基础.对凌空劲的争论也一直不断,有些人说有,有些人说无.我认为,.其实凌空劲应该近似李雅轩说的虚无劲.所谓高手出手不见手.且被击部位力感极小.张义敬在其书中曾有描写他被李雅轩击出而完全不知是如何被击中的情景.马剑臣在泰国被董英杰连拍三掌而不知所以然也是这个道理,后来马剑臣还特地跑到香港数次去找董英杰.一动手,还是那种感觉.内观的第三阶名为触受想思智.触受想思智又称为思维连续智或触知智.这种观智的对身体部位也就是色法的观注能更全面,基本能很轻松的观注自己的周身动作,即便是走路,也能感到整个身体即象个虫子一样在扭动,甚至象个机器人一样不停的运动.触受想思智也有了对名法也就是对心念观注的能力,心念的一个特性,就是连续性和独立性.你可能有个什么念头,你用心念去观注一下,那个念头就停了.因为观注念头的念头和被观注的念头不是一个念头,念头是不能观注自己的.所以打坐或做事时,如果你有杂念,你一观注那个杂念,那杂念就停了,因为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念头.杂念可能还回来,你就再观注它,它还得停.我很早以前就对心念有过研究,大乘佛教认为,念头来了就是病,去掉念头就是药.但去掉念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实际上只有四果阿拉汉才能没有杂念,因为在他们心中已经除掉了让心散乱的掉举心所.我辈凡人只能尽其所能,减少各种私心杂念,所谓随时随刻狠斗私字一闪念.可以强迫杂念停止,可以顺着杂念找出口,也可以强行观注杂念.你一观注杂念,杂念就停了.修行的人能观注自己的念头是很好的.因为有些不好的念头随时会出现,如果你能观注到,马上就可以停止.所以有定力的人不会意淫.刚一开头,就停止了.标准的触受想思智是一秒钟可以看到十二个念头.十二个念头加上观注这十二个念头也同样需要十二个念头所以一秒钟要感受到二十四个念头.这使我想到我们看电影时的情况,我们看的电影一秒钟是由二十四张胶片组成.我以前博文中写过我骑摩托车摔倒时一瞬间可以查到五六个念头,那就是触受想思智.所以获得触受想思智的方法可以打坐,可以练太极拳,也可以学开摩托车.中国有句成语叫急中生智,就能生出这种智.这三种观智的获得可能不按顺序而来,从有些博友的博文中可以看出有些博友已经有了名色缘觉智的体验.但太极拳功夫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腰腿功夫.林默根有一篇介绍太极拳起式的文章在网上颇有影响,老先生在八十多岁的时候住院看病,因身体的问题不能练拳了,但他不愿停止练习,后来想到李雅轩早年讲过练太极起式的重要性,就按步骤从上往下做肢体的意念放松,其实这本身也是一种内观练习,因为不论放松任何部位,你都要观注那个部位.是否松了你检查时还得观注那个部位.老先生出院后接着推手,发觉发人时比以前更为顺畅.这就是他观注的能力提高了.连带太极拳推手会更加得心应手.郑曼青讲练拳时要想象是在水中游泳,这其实是名色跟随智的阶层.郑曼青称之为陆地游泳.郑的理论尚气,打拳时气感的作用感觉到身体在运动中有阻力,如在水中一样,气感越浓,感觉就越强,气感会带来神感.神意对有气感的肢体的感觉就是名色跟随.李雅轩在谈到郑曼青时讲, 郑曼青善于打一种摸准了之后挺身进步将身攻出的打法,人虽小,有功夫,有胆量,所以对方虽其有备,亦被其打伤。郑曼青善散手技击,李雅轩对其进攻发人的特点印象较深,所以多少年后还将其写出,郑曼青在谈到技击时讲到,太极拳技击,关键在一接劲.而郑曼青对接劲能处理的非常之好,是因为一瞬间出现的触受想思智.就象水浒传中的林冲一样在打斗中能观的亲切,丈八蛇矛总能找到对方的破绽.出现触受想思智时,对方的动作好像慢了下来,一举一动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我很早以前有过一次打斗的经历,虽是很早以前但还记得清清楚楚.那时我还不到十八岁,有一次跟一群人一起踢球,踢球有冲撞是很正常的.但其中有个比我高大的对手却在冲撞后打了我一拳.我问他你打我干什么?他说打你怎么了?我说你再打一下看看,他说打就打,他把手扬起来了,他先扬的手但我的手先到,一巴掌打在他脸上,我记得很清楚,他举手时在先,我出手在后,狠狠地一巴掌,所有过程我看的清清楚楚.这就是触受想思智.我之前博文讲道我和病号动手,病号鱼跃空中,我似乎看到他在空中停留,然后看到他一头扎进路边的小水洼.那一瞬间,也是触受想思智.记得在那篇博文发表之后,有位博友留评说,他认识一个太极拳高人,那人告诉他,他跟人动手时,看到的动作是比常人看到的速度慢五十倍.这也是触受想思智.其实用不了五十倍,只要是能慢个五倍到十倍就够了.武禹襄讲,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很多人不明白,只要你有了触受想思智的体验,你就全明白了.上篇博文谈到安般太极拳法的类型,安般太极拳法属于无悟太极拳法.什么是无悟呢?你看了下一片博文就明白了.注:触受想思属于遍一切心之心所。见博文:七大心所:触,受,想,思,一境性,名法命根,作意
名法生灭智有个练气功多年的老朋友,最近突然对佛教来了兴趣.此人本来广学博知,根基深厚.他从玛欣德尊者的&阿毗达摩讲座&入手学习理论,坐禅方法也改成奥帕止禅修法的安般念止禅观注人中鼻息法.感觉效果很好,定力提升很快.元旦过后几天,他告诉我,他有两次奇怪的经历,就是停止修定后突然发现心脏部位涌出无数的密密麻麻连续不断的心念,他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回答说,恭喜你,你见到了生灭法.星云法师的十大弟子传中有如下一段文字:自从大迦叶入灭以后,亲近过佛陀的大弟子恐怕就剩下阿难陀一个人,领导著教团的阿难陀,年龄也一年比一年高,当他一百二十岁的那一年,有一天在过路中,听到一位青年比丘正诵著佛陀讲过的偈语,那位比丘诵的是:「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能见之。」阿难陀一听这首偈语被诵得错误得离谱,简直可说是牛头不对马嘴,就很恳切的上前纠正这首偈语应该如下诵念:「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那个青年比丘听了阿难陀的教诫以后,回去告诉他的师父,哪知这位师父听了反而不高兴的对青年比丘道:「你不要听阿难陀胡说,阿难陀现已老朽,已经失去记忆和智能,我教你的不会错。」青年比丘听了师父的话,又再去告诉阿难陀,阿难陀听了想去找他的师父,问他为什么会说出这愚痴的话来?后来他想想,跟这种人讲话,他也不会听你的,也就中止了。观禅的第四阶为名法生灭智,一般认为,一秒钟内能看到两百个以上的心念的能力即达此观智.此观智又被称为生灭法.能见到「生灭法」(udayabbayam)是非常难得的、佛陀所赞叹的,《法句经》113偈说:「若人寿百岁,不见生灭法,不如生一日,得见生灭法」。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朝闻道,夕死足矣.从如上观点来看,何者为道呢?也可以说生灭法即是道.在我转过的博文&年少修行忆事&中,那个作者写道:当时我对「呼吸观」、「数息法」、「入出息念」等,这些名词一无所知,细节则更是无知。我只会注意呼吸,但不懂得「数」呼吸,不过心还是能专注在「呼」、「吸」上,跑掉的机会不多,我可以守住呼吸一直到入睡,一醒来也能马上守住呼吸,那时几乎是全天候的「念住」。至于坐姿,静静地持续坐着的时间并不长(最长也只有二十分钟左右),因为坐久身体会不舒服,也不知道如何克服;而且,那时家里的空间是整个开放的,一举一动都会被看到,所以在静坐时,有时我还得动手动脚,装模作样,好让家人不会觉得我有异样(在静坐)。我常常变换姿势,静坐、动作、来回走动,就是一直守住呼吸。这次没有修不净观时的后遗症,所以可以更专心的修习了。大约在第六或第七天下午的时候,我骑脚踏车到新学校去看环境。黄昏时,在骑车回家还剩一百公尺左右,我心想着:我守住呼吸那么久了,怎么没有什么结果?那时,我没有懊恼,没有期待。想想,会不会专注还不够?在多踏几下踏板,让车子滑行之后,就只是加强观察呼吸。不到两下,在呼气的时候,看到亮光及心念快速生灭,仅维持几秒钟;而当心念慢下来的时候,还是可以觉知一秒钟有数十、数百下的生灭(实际上,一秒钟有数亿次生灭)。当时,我还骑在车上,没有闭眼,没有跌倒,心念快速生灭,心脏也蹦蹦跳。还有,身体有点麻木,手脚活动不太灵光(见到无常者,不一定有此现象),我有点吓到。此刻,我了解到,原来心念是一念灭了,新的一念紧接着快速生起,一秒钟有无数个生灭;我也了解到,造因(造业)亦是一念一念地累积。虽然,那时我对因果的观念,还是无法以追溯前因后果的方式来全盘贯通,但是追溯根源的倾向,已若隐若现的在我心中萌生。心念快速生灭,前后才持续几秒钟。我的心念变得很清晰,一举一动了了分明;有一段短时间,记忆也变得超强,但是没有测试是否可以过目不忘。我守住呼吸六、七天,事先并不知会发生什么状况,当然也不知道会见到「无常」,我只是有一股傻劲,认为自己再不修行不行的迫切感。观察到「无常」是美事一桩,也是愉快的经验,只是当时我并不知道它在修道上的意义与作用;不过,我知道修行里面还有很多的秘密,正等着我去探索。能见到「生灭法」(udayabbayam)是非常难得的、佛陀所赞叹的,《法句经》113偈说:「若人寿百岁,不见生灭法,不如生一日,得见生灭法」。「一日」(Ekaham)在此可作「一时」解释(参考《法句经故事集》) 。观察五蕴(物质与精神)的生灭,再更进一步的话,可进趣涅盘,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是中国的高僧传中,竟然没有直接的文字记载高僧见到「生灭」或「无常」,不知道是私秘起来,或者已经被「生灭即无生灭」、「常无常不可得」的玄思搅乱了,而以为「无常」是小儿科(微不足道)或小乘法。马哈西尊者认为到生灭智为止的阶层只是观禅的初阶,但是我们不由得慨叹,在中国两千多年的修行史上没有人留下有关生灭法的记录.这也就是我之前在博文&养心八宝莲子粥&写过的一句话的原因,那句话说,玛欣德尊者和淡然居士的成就超过了中国有史以来历代高僧大德.因为这两个人肯定见到过生灭法.对信佛的人来说,佛陀的教法是具体的,细致的.你只要按照佛陀的指示,一步一步往上修就行了.佛法是不能悟也是悟不出来的.偏偏有些人人喜欢悟来悟去的.还分什么顿悟和渐悟.不论是顿悟还是渐悟,都是瞎悟.讲南传佛教十六观智,要讲七清静和十六观智.除掉七清静是无法讲十六观智的.我这一章,没有提到七清静,尽管是为了照顾我的读者更好理解.也是不正确的.另需说明,我的言论,不代表上座部南传佛教.我甚至不能算是佛教徒.我只是对佛法充满敬仰,时不常,也小修一下.
太极内功的奥妙-太极拳的速成之路
邓氏猫步经验谈2011年八月份,我在是乐园跟意大利人邹邹推了好几次手。之后,邹邹对我说,邓,我跟你推手怎么感觉跟别人不一样?你要知道,我跟某国推手第一的某老师推过,我虽输,但是推手当中我也有些机会,推十次也能赢个一两次。只是跟你推,好像一点机会都没有,就是手搭在你胸口上了也没用。你脚底下好像有什么鬼,说出来听听。我说,没有什么鬼,只是训练方法有差异。我接着说,我的根好,是因为我常常打坐,我练安般念,所以松得比较快。邹邹听了后,脸上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说,打坐,安般念,我都有练啊!接着邹邹跟我讲了,他最初是参加葛因卡在泰国的十天课程,后来在印度的菩提迦耶参加了马哈西的密集内观禅修,之后也经常在泰国和印度参加密集禅修。我听了他的话,又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找到同好,惭愧的是我跟人家班门弄斧。讲到禅修,邹邹比我强多了。我后来才知道邹邹在意大利开班教授坐禅和太极拳很多年了。两天之后,另一个意大利人小屁股跟我推手后要我教他走猫步。于是,我就用我的方法教他,我在前面走,他在后面跟。也就走了几步,邹邹从一旁走了过来,让我俩停下。他说,NONONONO,你们走的不对,完全不对。之后,他开始示范标准的传统杨式太极拳猫步。然后,他让小屁股跟着他走。我没有插话,两个意大利人互相学习用不着我来多事。但我明白了,邹邹推手推不过我,是因为他走猫步走的是完全对的猫步,而我走的是完全不对的猫步。这才叫完全不对完全对。说说我走猫步的缘起吧。以前看见过很多这种完全对的猫步,从深圳到曼谷,好多地方都有教。基本上都是一样,架子低,落脚后要转脚转身。但我似乎从来就不感兴趣。08年五月初,我学拳差不多一百天时,我去泰国清莱府皇太后县,去给刚出生的小女儿上户口。坐了一宿夜车,下车后,想活动一下,就随便走了几步。当然,走时我是留意收着尾闾走的。我走了几十步后,看到有块地方可以打拳,就开始练拳了。我就觉得这次练拳的感觉很特别,上身及手臂的感觉极为轻灵。中午在朋友家吃饭,茶后,我还是先走几十步再练拳,还是那种特别轻灵的感觉。既然走步对打拳有好处,那就应该坚持走了。回曼谷后,每天打拳之前都先走几十步。感觉就是好。后来,看郑曼青的一些弟子写的文章,郑曼青要求刚学拳的弟子,要每天走一百步,或打一百个搂膝坳步。我就先走一百步,再走一百个搂膝坳步。但之后却累得打不了拳了。之后,去掉搂膝坳步,每天只是走步打拳,感觉效果很好。到7月10日左右,再走路打拳时,感觉脚底下很轻,开始有变化了。数数,差不多走了一万步。八月份决定加大走步步的运动量,开始每天走360步再打拳。那时我住的楼顶可以练拳,走一圈正好是180步,我就每天早上先走两圈,然后打拳。九月份加多一圈,就是每天540步。十月份又加一圈,就是每天720步。有一天走了1000步,用了一个半小时。太累,不行,还是720步好。开始走时,只有两个要求,一是尾闾中正,二是要走平面猫步。还有就是要放松。因为要放松,所以不能走低架。我开始时走得也很慢,200步要30多分钟,走时间久了腰胯腿适应了,就会越来越快。狮子说,走多了,步子和速度会自己调整,这是对的。这是过来人的经验。 十一月我搬家,搬到离是乐园较近的地方,我在楼道里走,一个来回是270步,我走3个来回810步,整好一个小时。以后就成了习惯,早晨起来,就先走一个小时。十二月起,就开始每天走4个来回,也是一个小时,1080步。原来这一小时一千步,就像股市图谱上的压力线,突破后,很快就走到一小时1500步,突破1500,很快就是2000步。狮子一小时可以超过3000步。说起来也要感谢狮子,如果不是他发出博文,讲他一次走1800步,我也不敢讲我能走多少。不是藏私,我是怕人接受不了,认为我有病。2009年4月,我在楼道里走近1000步时,呼吸一下子变了,走步时出现了自然腹式呼吸。这之后再走猫步,就都是带着腹式呼吸的猫步。也就在这时,我开始在新郎博客上发表连载博文,当时叫《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出现腹式呼吸的猫步以后,再打拳,就真的松了,不用力了。我打杨氏太极拳时,不是不用力,是两臂根本就没力。所以说,放松不用力的打拳,是功夫。这时候,如果你跟人动手,对方都会说,你怎么这么大的力啊。今天蒋涛先生问我,怎么样才叫松腹。给出答案,走猫步和打拳带着腹式呼吸的就叫松腹。但这只是开始,离腹内松静气腾然还有好大一段距离。今年还虚兄和狮子老弟来曼谷时,两人的猫步都是带着腹式呼吸的猫步。还虚兄还测试了一下,他走猫步是一分钟5次呼吸。最初出现的腹式呼吸猫步呼吸的速度应该是每分钟7到8次,我最初测量过是每分钟6次半,后来又测了一次是每分钟5次半。我只测过这两次,要是有人发我科学实验经费,我就天天测了。六,七,八,九四个月,除了走猫步,打拳,我又增加了安般念的修习时间。到十月份,我发觉很多的一流好手推手也很难推赢我,而对一般的太极拳老师,我都可以玩推不动和推不着了。此时在推手时化得不错了,但推人还得顶。
跟蒋涛先生拜访当归中医学堂。期间,同各位好友推手及试劲,都是IT界的精英。应邀示范猫步。也走了简短的拳架。
大家还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氏混元24式太极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