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不为凯撒,不为恺撒 宁为虚无无”这句话

不为凯撒,宁为虚无
Caesar, aut nihil. Be Caesar, or null.
不为凯撒,宁为虚无。
Cesare Borgia &
他生下来就不是天之骄子,他只一个连出生年月都有争议的私生子(1475年9月13日或者1476年4月13日)。好在他的父亲是臭名昭著的亚历山大6世,史上第一位恬不知耻空开承认自己有情妇及其子女的教皇。身为权二代的西泽尔,15岁就当上了潘普洛约的主教。他先后在佩鲁贾和比萨学习法律。18岁成为红衣主教。
但是当时,他的父亲Rodrigo
Borgia把希望押在哥哥Giovanni身上,并委任以教皇军将军的要职。Giovanni在1497被暗杀,多数人认为是Cesare所为。原因嘛,一是权力斗争,Giovanni的死成功的打开了Cesare的事业大门,毕竟,之后Cesare取代了他成为新的教皇军将军,攻城略池征服了意大利的很多地区。二是据说为了女人而争风吃醋,他们同时爱上了阿拉贡的Sancha公主,令人咋舌的是,这位公主同时也是他们的弟弟Gioffve的妻子。
关于Sancha公主,美国作家Jeane Kalogridis写过一本小说《the Borgia Bride》(波吉亚新娘)。小说从Sancha公主的角度,描写整个Borgia家族的兴衰。很遗憾,小说没有找到免费的版本,也就不轻薄的评论些什么了。
反而是他和妹妹Lucrezia乱伦的传闻在《风俗论》里得到了证实,而且就连教皇本人也对美丽的女儿有不正常的欲望。
教皇被自己的这个儿子吓得要死。实际上,亚历山大教皇历来是以疯狂敛财和溺爱其私生子女闻名于世,怎会独独冷淡最能帮助他实现其宏大目标的Cesare。或许只是在Cesare害死哥哥Giovanni公爵以后,教皇对他的爱就搀杂了迷信的恐惧和骄傲。为了给儿子一顶王冠,教皇可没少出力。教皇父亲让他成为瓦伦蒂诺公爵并设法使他获取罗马尼亚。奇怪的是,罗马尼亚的当地民众很拥护Cesare。原因是当地的教会和牧师贪婪、残酷,在当地豪取抢夺多年,Cesare一来就废除这些教会和牧师,成功的变成了罗马尼亚公爵。1498年8月17日,Cesare辞去红衣教主职位,也成为了史上第一个辞去该职位的人。并在当天,接受法兰西国王路易12的加冕,成为瓦伦蒂诺公爵。然而Cesare并未天真到以为他所得到的一切,是出于亚历山大六世的亲子之情。教廷在握有庞大宗教权力的同时要求更大的世俗权力,但当时意大利各公国(特别是佛罗伦萨人)满足于小心翼翼的平衡,他们都想强大却没有能力,于是他们就不允许他人强大,宁愿让政变、流血冲突、派别间的倾轧充满互相之间。教皇如果要获得更大的利益,就不得不打乱这种秩序并假手一股新的力量扩张势力范围,他选择了Cesare Borgia。因为他有能力,有野心,两人之间可能还有温情脉脉的血缘关系。可教皇纵容他不断扩张绝非是要给他地位和权力,马基雅维里说亚历山大无意间造成了教廷力量的强大,其实教皇的本意即是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两父子相辅相成,教会的权势与世俗的力量没有哪次像这次一样结合的如此紧密。
若只看《风俗论》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这两本书的话,铁定会得出Cesare乃一禽兽的结论。当然,这个禽兽是极其迷人的。他为了侵占十个、八个小城市、摆脱几个小领主,背信弃义、玩弄诡计、恃勇斗强、暗害毒杀,各种卑鄙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他察觉针对自己的阴谋,就巧言令色,用甜蜜的谎言将敌人诱进圈套,随即毫不留情地予以杀害;他是名副其实的花花公子,寻花问柳的老手,私生活放纵不羁……
Cesare的第一个牺牲者就是Caterina Sforza。这位女伯爵在当时意大利也算得上巾帼。结果Cesare挥军横扫了她的领地Imola和Forli。之后Caterina被带到罗马过着被监禁凌辱的生活。之后他又设计杀了妹妹Lucrezia的丈夫并局的了他的领地。之后Rimini,Faeza相继沦陷。Faenza的领主Astorre三世在投降之后,被Cesare下令溺死在台伯河。接着,他率领300法国骑兵和4000瑞士步兵进攻那不勒斯( Naples)和卡普亚(Capua),并直接导致了阿拉贡人在南意大利的统治……
“保罗·奥尔西尼是奥尔西尼家族的头头之一,拥有军事力量,于1502年被Cesare Borgia杀害于西尼加利亚。”
“雷米罗·德·奥尔科原为Cesare Borgia的军官,1501年被派往罗马尼阿代理博尔贾统治。1502年12月22日被投狱,26日被处决。”
“……其后在1502年12月31日,奥利韦罗托在西尼加利亚被Cesare Borgia杀害。”
“维泰洛佐·维泰利,1502年在西尼加利亚被Cesare Borgia杀害。”
&虽然残暴至极,但是可以看出Cesare为了保有他的国家花了多大努力。醒握天下权,醉卧美人边。哪个男儿不向往呢?
所以,在《君王论》里,这样一个禽兽却摇身一变,成为马基雅维里所推崇的所有新君王的典范、样板,成为他所憧憬的、唯一能将意大利从分裂与战乱中拯救出来的英雄。马基雅维里不惜笔墨,用了几乎一章来回顾Cesare Borgia的生平,又在其他五章中分别阐述、分析这位素有残暴之名的君王高人一等的头脑与手段。在他眼中,Cesare是真正具有“狮子的勇猛、狐狸的狡猾”的君王。他对不可靠的雇佣军的断然处置,设立自己的军队的高瞻远瞩;对敌人甜言蜜语的欺诈,转眼即进行屠杀的凶狠;派遣酷吏整顿秩序,待到功成又为安抚民心将之残杀的铁腕,没有一样不令这位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外交官为之震惊,继而激赏,最终奉为君王之楷模。在《诸神的复活》这本达·芬奇传记中,作者从达·芬奇的角度描写了马基雅维里对Cesare Borgia在“西尼加利亚陷阱”前后态度的180度大转弯。前面还将逼死圣徒的公爵称为“恶棍”,转瞬就情绪激动地宣称“Cesare是意大利未来的统一者和独裁者……如今的意大利半死不活,无声无息,等待着有人能够治愈其创伤——结束伦巴弟的暴力,消除托斯卡纳和那不勒斯的劫掠与盘剥,治愈这些由于多年溃烂而发臭的恶疮。不分白天黑夜地向上帝呼吁,祈求着救世主的降临……”这些虽然是传记作者的发挥,但在马氏在《君王论》最后一章,向当时佛罗伦萨的最高权力者呼吁将意大利从蛮族手中解救出来时,是这么写的:曾经有一个人给了我那样的希望,但当那人的事业处于顶峰时,命运女神却无情地抛弃了他。马氏心目中的“他”,显然是指Cesare Borgia。马氏将Cesare最后的失败归咎于命运最不寻常之恶意作弄,加上自身性格的缺陷,最终导致功败垂成。但这位罗曼那公爵在马氏心目中的地位绝对是极高的,他的一生是极其不凡、应被所有籍佳运与他人的武力成为君王的人当做榜样的。即使通篇都对公爵的所做所为加以贬斥的《风俗论》,在叙述到公爵死前的行为时,也要称一句“勇敢”,哪怕那是一种为恶人和伟人所共有的品质。那上面还说,公爵手执武器在战场上死去,他的死是光荣的。就如《诸神的复活》中所描写的那样:死者朝天的面孔仍然是美丽的,他死了和活着一样,从不畏惧,也从不后悔。这一年是1507年,1527年,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五世的军队将罗马洗劫一空。劫后三年,博洛尼亚条约签订,意大利全境,除威尼斯外,均落入西班牙控制之中。
最后的最后,还是以这位罗曼那大公刻在剑上的名言来结尾吧——不为恺撒,宁为虚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不为凯撒,宁为虚无
很专业,很给力!Aut
Caesar, aut nihil. Be Caesar, or null.
不为凯撒,宁为虚无。
Cesare Borgia &
他生下来就不是天之骄子,他只一个连出生年月都有争议的私生子(1475年9月13日或者1476年4月13日)。好在他的父亲是臭名昭著的亚历山大6世,史上第一位恬不知耻空开承认自己有情妇及其子女的教皇。身为权二代的西泽尔,15岁就当上了潘普洛约的主教。他先后在佩鲁贾和比萨学习法律。18岁成为红衣主教。
但是当时,他的父亲Rodrigo
Borgia把希望押在哥哥Giovanni身上,并委任以教皇军将军的要职。Giovanni在1497被暗杀,多数人认为是Cesare所为。原因嘛,一是权力斗争,Giovanni的死成功的打开了Cesare的事业大门,毕竟,之后Cesare取代了他成为新的教皇军将军,攻城略池征服了意大利的很多地区。二是据说为了女人而争风吃醋,他们同时爱上了阿拉贡的Sancha公主,令人咋舌的是,这位公主同时也是他们的弟弟Gioffve的妻子。
关于Sancha公主,美国作家Jeane Kalogridis写过一本小说《the Borgia Bride》(波吉亚新娘)。小说从Sancha公主的角度,描写整个Borgia家族的兴衰。很遗憾,小说没有找到免费的版本,也就不轻薄的评论些什么了。
反而是他和妹妹Lucrezia乱伦的传闻在《风俗论》里得到了证实,而且就连教皇本人也对美丽的女儿有不正常的欲望。
教皇被自己的这个儿子吓得要死。实际上,亚历山大教皇历来是以疯狂敛财和溺爱其私生子女闻名于世,怎会独独冷淡最能帮助他实现其宏大目标的Cesare。或许只是在Cesare害死哥哥Giovanni公爵以后,教皇对他的爱就搀杂了迷信的恐惧和骄傲。为了给儿子一顶王冠,教皇可没少出力。教皇父亲让他成为瓦伦蒂诺公爵并设法使他获取罗马尼亚。奇怪的是,罗马尼亚的当地民众很拥护Cesare。原因是当地的教会和牧师贪婪、残酷,在当地豪取抢夺多年,Cesare一来就废除这些教会和牧师,成功的变成了罗马尼亚公爵。1498年8月17日,Cesare辞去红衣教主职位,也成为了史上第一个辞去该职位的人。并在当天,接受法兰西国王路易12的加冕,成为瓦伦蒂诺公爵。然而Cesare并未天真到以为他所得到的一切,是出于亚历山大六世的亲子之情。教廷在握有庞大宗教权力的同时要求更大的世俗权力,但当时意大利各公国(特别是佛罗伦萨人)满足于小心翼翼的平衡,他们都想强大却没有能力,于是他们就不允许他人强大,宁愿让政变、流血冲突、派别间的倾轧充满互相之间。教皇如果要获得更大的利益,就不得不打乱这种秩序并假手一股新的力量扩张势力范围,他选择了Cesare Borgia。因为他有能力,有野心,两人之间可能还有温情脉脉的血缘关系。可教皇纵容他不断扩张绝非是要给他地位和权力,马基雅维里说亚历山大无意间造成了教廷力量的强大,其实教皇的本意即是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两父子相辅相成,教会的权势与世俗的力量没有哪次像这次一样结合的如此紧密。
若只看《风俗论》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这两本书的话,铁定会得出Cesare乃一禽兽的结论。当然,这个禽兽是极其迷人的。他为了侵占十个、八个小城市、摆脱几个小领主,背信弃义、玩弄诡计、恃勇斗强、暗害毒杀,各种卑鄙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他察觉针对自己的阴谋,就巧言令色,用甜蜜的谎言将敌人诱进圈套,随即毫不留情地予以杀害;他是名副其实的花花公子,寻花问柳的老手,私生活放纵不羁……
Cesare的第一个牺牲者就是Caterina Sforza。这位女伯爵在当时意大利也算得上巾帼。结果Cesare挥军横扫了她的领地Imola和Forli。之后Caterina被带到罗马过着被监禁凌辱的生活。之后他又设计杀了妹妹Lucrezia的丈夫并局的了他的领地。之后Rimini,Faeza相继沦陷。Faenza的领主Astorre三世在投降之后,被Cesare下令溺死在台伯河。接着,他率领300法国骑兵和4000瑞士步兵进攻那不勒斯( Naples)和卡普亚(Capua),并直接导致了阿拉贡人在南意大利的统治……
“保罗·奥尔西尼是奥尔西尼家族的头头之一,拥有军事力量,于1502年被Cesare Borgia杀害于西尼加利亚。”
“雷米罗·德·奥尔科原为Cesare Borgia的军官,1501年被派往罗马尼阿代理博尔贾统治。1502年12月22日被投狱,26日被处决。”
“……其后在1502年12月31日,奥利韦罗托在西尼加利亚被Cesare Borgia杀害。”
“维泰洛佐·维泰利,1502年在西尼加利亚被Cesare Borgia杀害。”
&虽然残暴至极,但是可以看出Cesare为了保有他的国家花了多大努力。醒握天下权,醉卧美人边。哪个男儿不向往呢?
所以,在《君王论》里,这样一个禽兽却摇身一变,成为马基雅维里所推崇的所有新君王的典范、样板,成为他所憧憬的、唯一能将意大利从分裂与战乱中拯救出来的英雄。马基雅维里不惜笔墨,用了几乎一章来回顾Cesare Borgia的生平,又在其他五章中分别阐述、分析这位素有残暴之名的君王高人一等的头脑与手段。在他眼中,Cesare是真正具有“狮子的勇猛、狐狸的狡猾”的君王。他对不可靠的雇佣军的断然处置,设立自己的军队的高瞻远瞩;对敌人甜言蜜语的欺诈,转眼即进行屠杀的凶狠;派遣酷吏整顿秩序,待到功成又为安抚民心将之残杀的铁腕,没有一样不令这位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外交官为之震惊,继而激赏,最终奉为君王之楷模。在《诸神的复活》这本达·芬奇传记中,作者从达·芬奇的角度描写了马基雅维里对Cesare Borgia在“西尼加利亚陷阱”前后态度的180度大转弯。前面还将逼死圣徒的公爵称为“恶棍”,转瞬就情绪激动地宣称“Cesare是意大利未来的统一者和独裁者……如今的意大利半死不活,无声无息,等待着有人能够治愈其创伤——结束伦巴弟的暴力,消除托斯卡纳和那不勒斯的劫掠与盘剥,治愈这些由于多年溃烂而发臭的恶疮。不分白天黑夜地向上帝呼吁,祈求着救世主的降临……”这些虽然是传记作者的发挥,但在马氏在《君王论》最后一章,向当时佛罗伦萨的最高权力者呼吁将意大利从蛮族手中解救出来时,是这么写的:曾经有一个人给了我那样的希望,但当那人的事业处于顶峰时,命运女神却无情地抛弃了他。马氏心目中的“他”,显然是指Cesare Borgia。马氏将Cesare最后的失败归咎于命运最不寻常之恶意作弄,加上自身性格的缺陷,最终导致功败垂成。但这位罗曼那公爵在马氏心目中的地位绝对是极高的,他的一生是极其不凡、应被所有籍佳运与他人的武力成为君王的人当做榜样的。即使通篇都对公爵的所做所为加以贬斥的《风俗论》,在叙述到公爵死前的行为时,也要称一句“勇敢”,哪怕那是一种为恶人和伟人所共有的品质。那上面还说,公爵手执武器在战场上死去,他的死是光荣的。就如《诸神的复活》中所描写的那样:死者朝天的面孔仍然是美丽的,他死了和活着一样,从不畏惧,也从不后悔。这一年是1507年,1527年,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五世的军队将罗马洗劫一空。劫后三年,博洛尼亚条约签订,意大利全境,除威尼斯外,均落入西班牙控制之中。
最后的最后,还是以这位罗曼那大公刻在剑上的名言来结尾吧——不为恺撒,宁为虚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为恺撒 宁为虚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