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感受沈阳残疾人表演后感受的痛苦游戏

高密市恒涛双语学校倡导学生关爱残疾人_高密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78,121贴子:
高密市恒涛双语学校倡导学生关爱残疾人收藏
蒙眼“探路”,感受盲人世界高密市恒涛双语学校倡导学生关爱残疾人日期: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同学们体验盲人日常生活。
12月3日是世界残疾人日,为了让更多的小朋友从小懂得尊敬、关爱残疾人,12月2日下午,在高密市恒涛双语学校四年级一班,进行着一场“伸出你的手,让感动常在”的世界残疾人日主题班会,主要通过体验残疾人日常生活活动,真正了解残疾人日常生活的不便,从而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残疾人。
体验残疾人日常生活
12月2日下午,在高密市恒涛双语学校一教室内,气氛融洽,学生们安静地听老师安排,逐个体验盲人的日常生活和出行活动。现场,老师选取了几名同学,让他们用红领巾蒙住眼睛,在教师内空出一块场地,让他们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走出教室。除此之外,还进行了不说话用手势表达意思、假扮肢残者、单手系鞋带、穿衣服或不用手吃饭等活动。
学生畅谈感受心声
通过体验活动增强了学生扶残助残、团结互助的意识,形成了处处尊重残疾人,热情关心残疾人,倾力帮助残疾人的浓厚氛围。参与体验的李晓彤谈了自己的感受,她表示,“我觉得蒙着眼睛走路的时候,就仿佛失去了光明,让我知道了看不见的那些人走路真的特别困难,以后看到盲人过马路 ,我会扶着他过去。”
同样参与体验的周洪康同学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告诉记者,“我感觉世界突然一片黑暗,很痛苦。通过这个活动,我知道了我们对残疾人要平等。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以后,我遇到残疾人会热情地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他们要过马路,我会扶着他们。”
多种形式教育学生
该班的班主任告诉记者,“通过一些具体的游戏活动,模拟残疾人的生活,深切感受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感受残疾人的痛苦,让孩子们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意识地帮助残疾人,让残疾人感受到生活中的温暖,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让每一个残疾人得到更多的关爱。”
据了解,学校还通过广播站、手抄报、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帮助残疾人的公益活动、聆听残疾名人励志故事、学习残奥冠军拼搏精神等形式,宣讲世界残疾人日的由来和意义、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教育学生要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学习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文/图 记者 李奇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南京市爱达花园小学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日&星期五&农历丁酉【鸡】年三月初四
请您登录:&&
■■■当前位置:浏览正文
品生《他们需要关爱》同课异构教研课发布时间: 17:44:32&&作者:邱清文&&点击:325810、他们需要关爱
邱清文执教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残疾人并切身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遇到的种种困难;了解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教育学生尊敬而不是歧视残疾人;使学生同情与关爱残疾人,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培养学生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游戏一:
  1、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一个和书和铅笔盒有关的游戏,想不想玩?
  1)将右手握成拳头放在胸前,不能拿开。
  2)只能用左手把品德书、铅笔盒拿出来,拿出铅笔、橡皮、尺子,放在桌上。
  3)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游戏二:
  1)每组横排的同学想好一句话,并用动作告诉其他两位同学,其他两位同学猜猜意思,都猜对了请举手。
  2)刚才不能说话的同学是什么心情呢?
  游戏小结:
  刚刚我们只用左手做了一件事,就感到十分的不便。她仅仅是几句话想说而说不出,我们大家就都感到那么着急。
  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周围,有的人,他们一辈子都听不见一句话,一辈子都看不见美丽的景色,一辈子都不能使用双手做事。有的人,没有健康的双脚,永远不能走路,奔跑。还有的人,他们在智力上、心理上存在着障碍,我们一年级同学一学就会的知识,他们长到很大很大的时候,还是学不会。他们就是我们周围的残疾人。(板书:他们)
  二、视频欣赏
  在你们的生活中,在你们的亲戚、朋友、邻居中,有哪些小朋友见过残疾人呢?请举举手。
  1、看来,他们对于我们小朋友来说,并不陌生。
  老师今天也向大家介绍一位残疾人,他是2010年中国达人秀的冠军,刘伟哥哥。出示刘伟的照片。介绍:
  刘伟哥哥,原本和我们一样,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可是十岁那一年,他不幸被高压电击中。为了生命安全,医生不得不截掉了他的双臂。从此,他就再也不能像我们一样使用自己的双手。
  2、对于他来说,困难可不会仅仅只出现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家和学校,是同学们最熟悉的地方,在这里,刘伟哥哥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板书:家庭、小学)
  3、当走出家门,离开学校,走上马路、进入超市、来到银行时,他又会遇到什么呢?(板书:社会)
  别忘记,还有失去光明的盲人,失去双脚,只能使用轮椅残疾人,等等等等,他们在这些地方又会有哪些困难呢?
  4、交流:了解残疾人在家庭中、学校里、社会上遇到的种种困难
  5、合作思考:看来,无论做什么事,残疾人要面对的困难都要比我们多得多。那么这些困难得到解决了吗?又是怎样解决的?打开书第37页,看看书上给了我们什么提示。三人小组交流讨论,每人选一幅图说说。讨论完全班交流。
  1)随着学生的诉说,师利用课件介绍盲道、盲文、无障碍通道、残疾人专座、鸟鸣信号灯,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正面的点评,赞赏他们对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
  2)师补充:其实,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出行的不方便,还不是他们最大的困难。你们猜猜,他们害怕的是什么?出示录音。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吗?(正是我们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关心和尊重)
  6、你们看,刘伟哥哥自己都能做哪些事情了?播放第二段刘伟的视频
  1)师:他能用脚做这么多事了,你们看,他的脚还能……
  2)出示第三段弹钢琴的视频
  3)鼓掌。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你最想说什么?
  师补充:我想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伟哥哥的微笑。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什么事情,他都面带笑容。这一点让我钦佩。
  三、集体动脑
  师小结:尽管生活中困难重重,但幸运的是:在家中,亲人无私地伸出双手;来到学校,老师和同学都真诚地递上自己的关心。当他们走入社会时,有种种便利的设施和周围许多的人发自内心的关爱。他们自己都在坚强乐观的生活着(结合孩子对刘伟的印象说)。
  1、可是,尽管我们已经想了不少点子,也为他们做了许多,但在他们的生活中,实在有太多的困难,也有太多我们不曾考虑的地方。出示课件:马路边,什么地方改一改,变一变,就能让残疾人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呢?(以三人小组为单位讨论)
  生自由发言。
  2、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两幅照片,观察马路路牙的不同。
  3、点评:难怪人们都说小朋友们是最富有爱心的人呢,马路的变化,就是一位小朋友在一年级时一手促成的,他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了马路设计的不足。不仅发现,他还去行动了。他写的信发往市长信箱后没有多久,马路就变了,你们看,现在的设计是不是让残疾人过马路时更方便了?
  所以呀,别看我们年纪小,在帮助残疾人的事情上,咱们虽然人小, 可是也非常有力量哦。
  4、为了号召更多的人来关心和爱护残疾人,我国还专门设立了助残日,你们知道是哪一天吗?把这个小知识填在37页中间的空格里。
  5、课后就让我们到周围再去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是可以加以改进的。让我们把自己的金点子都搜集起来,请大人们把我们的金点子变成现实,把我们的关爱真正带给周围每一位残疾人,你们说,好不好呀?
  本文共 2 页 [][] 分类:教学频道&>&其它学科来源:本站原创编辑: &&
上一篇:  下一篇:最近10位访客:游客,游客,游客,游客,游客,游客,游客,游客,游客,游客 网友评论【第1/4楼】朱明菊
[192.168.16.1] <font color="#12/5/4 11:39:04:&&&&&& 邱清文老师执教的本节课能够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游戏和小组活动的形式,将有关残疾人的有关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给了孩子,也激起了孩子那份爱心。
&&&&&&&&&&&
&&&&&& 老师利用小组活动,让孩子从生活中找到残疾人的种种困难,并找到解决方法,自主学习,老师适时做引导。
&&&&&&&建议:
&&&&&&& 老师上课要注意节奏,做到张弛有度。
&&&&& 【第2/4楼】江霞
[192.168.16.1] <font color="#12/6/14 12:55:03:【第3/4楼】江霞
[192.168.16.1] <font color="#12/6/14 13:11:54:【第4/4楼】游客
[192.168.16.1] <font color="#12/6/14 13:28:10:&&&
&注重实践,贴近生活是两节课的共同特点特点。两位老师都安排了角色体验的环节,这一环节的设计很有必要。分别扮演盲人、聋哑人、手臂有残缺的残疾人等,体验不同感受,通过鲜明的对比和教师的描述,在情感上使小朋友们体会残疾人朋友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使学生对残疾人生活的不易有了进一步的体会。此活动旨在人人参与,使学生在换位体验中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时时面临的困难和痛苦,引起学生共鸣,唤起学生内心对残疾人的同情。&& 接着两位老师接着,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了解,交流社会生活中各种为帮助残疾人设置的设施,以及帮助残疾人的做法,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要尊重、帮助残疾人。& 《他们需要关爱》这一课,目的在于让儿童了解残疾人是最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他们在身有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情况下,仍能战胜病残,顽强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并获得成功。那么老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明确的残疾人的范畴。两位老师都有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个人认为朱老师设计更为巧妙。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您的姓名:游客
来自:49.76.154.139
家长如何登录手机版SSF一站通">
[]五(1)班召开“寻找身边的雷锋”主题班会">
[]三(2)班开展校园童话节活动">
[]三2班爱心募捐">
[]四(1)班“爱心募捐”主题班会">
[]四(1)班“三好学生”评选活动">
[]四(1)班“优秀少先队员”评选活动">
[]教研课《5、苹果里的五角星》">
[]学年第二学期区三好学生名单">
[]建实小分校参加江苏凤凰智库教师发展联盟活动">
英语教研组教研活动">
[]学年第二学期区三好学生名单">
[]今天我是升旗手">
[]三(1)开展“童话节”主题班会">
[]建实小分校参加江苏凤凰智库教师发展联盟活动">
[]三(2)班开展校园童话节活动">
[]四(1)班“优秀少先队员”评选活动">
[]四(1)班“三好学生”评选活动">
[]教研课《5、苹果里的五角星》">
[]三2班爱心募捐">
收不到学校老师发送的手机短信怎么办?">
[]申报南京市数字化校园评估验收自我总体评价">
[]家长如何登录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为身边的教师点赞――邱清文老师的一天">
[]美的花园,爱的校园">
[]走、走、走走走,一起去秋游">
[]关于开展学校发展大讨论活动通知">
[]怎样给班级主页添加班主任寄语">
[]提升教师发展学生影响家长">
[]周氏惹众怒 流氓是祸兮">
POWERED BY &V5.17.0319&md74&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南京市爱达花园小学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长虹路389号()
电话:7(总机:8000 校长室8008 书记室:8017 信息中心:8018) 传真:7-8011
访问计数: 语文反思_《伸出爱的手》教学反思—小学名师教学网提供人教版、冀教版、苏教版等教学资源
小学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教案、期中期末试卷、教学计划总结、课件、背景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伸出爱的手》教学反思
本文所属专题栏目是【】
本文《伸出爱的手》教学反思由小学名师教学网收集整理,感谢原作者。更新时间: 17:51:24
本节课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我》的第二个主题的第一课时。具有活动性、开放性、趣味性、教育性等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心灵的震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达到润物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特点如下; &&&1、教材的开发、教学的符合学生的特点。 教师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了这节活动课,内 容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贴近学生,真实而又亲切。学生在熟悉而又被忽视的事情中唤起了他们应该重视的问题——关心残疾人,学生兴趣高涨。体现了课本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载体;学生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等新课改的理念。 &&&&2、以活动为主线,注重让学生参与和体验。 &&&&新课改以来,活动性教学成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活动性是本 课的主要方式,本课的活动注重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体现童真、童趣。活动让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讲求体验的深度和效果,力求体现课堂教学是学生的生命的历程。如杨丽莉老师让学生用一只手来穿衣服这一情节,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真切的体会到残疾人的痛苦,感受到他们生活很不方便。表演完后,老师及时点拨“你们刚才,穿不上衣服,心里怎么想?”学生说:“很着急,很难过。”老师乘机说:“可是你们穿衣服时,我看有些学生在笑,你们心里什么感受?”学生说:“很生气。想去教训他们一下。”老师继续点拨:“那以后遇到残疾人会怎么做呀?”学生毫不犹豫的回答:“我会帮助他而不是嘲笑他们。”而王春宇老师在这一方面处理的更具特色。在上课伊始王老师先让学生做了三次次体验:体验一用一只手收拾好书包,拉好拉链;然后再把品德书拿出来桌子上。体验二把笔放在地上,然后闭上眼睛把笔捡起来。体验三老师告诉一位同学一句话,但是要他不用语言,而用手势表达,大家猜猜这句话的意思。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王老师及时点拨,与学生们互相沟通把体验和感受溶为一体,让学生们真时的感受到残疾人的生活的多么的痛苦。我们作为肢体健全的人应给予他们的是关爱而不是嘲笑。学生就是通过活动,亲身参与,亲自感受,才更深刻的感受到残疾人的疾苦。激发孩子的同情心让他们小小的心灵产生爱的共鸣。 &&&&3、育人性体现强烈 在继承思想品德课激情、明理、导行的特点上,在内容、活动 等方面都具有创新而且强烈的体现了育人性。如王春宇老师在学生感受到应该尊重帮助残疾人后,出示课件让学生们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为残疾人所提供的方便。让学生感受到当残疾人遇到困难,很痛苦、很无助的时候,人们向他们伸出了有爱之手,他们心里非常的温暖!从而使学生从心里产生人人都能关心帮助残疾人,我们就更应该关心爱护残疾人的思想感情。而且,王老师和杨老师在课件内容的选择、活动的设计、问题的提出和课后的实际都能较好的为教学服务。如王春雨老师在学生同过课件了解了残奥会的一些资料,是学生懂得残疾人身残志坚的品质后及时有出示《千手观音》的录像及具震撼力,那唯美的画面,悠扬音乐,让学生的心灵受的美的熏陶,爱的教育。杨丽莉老师也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出示《爱的奉献》这首歌和学生们一起一边唱一边做手语,让学生们在欣赏优美的歌曲的过程中感受到我们人人都要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感情。尤其是杨丽莉老师的板书设计&&&&&一颗心,心里写着“伸出爱的手”“尊重”“帮助”让学生们从心里体会到关爱残疾人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而不是说说而已。这样的教学正确的引导了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心他人。为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充分体现了思品课的宗旨。 &&&4、课堂给了学生发展的空间 学生的活动、活动之后的感悟和体验的表达给予了学生创造和发 展的空间。学生在用心体验、真情表白之中,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在这一方面两位老师做的都非常到位,在每次体验之后老师们都会问学生&“你的心情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给予了学生更多人文的关怀。学生在思考、交流、体验中得到了感情的升华,也学到了学习方法。 感悟: &&&&课程的开发不一定是教育专家的专利,教学一线的教师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实践者。思想品德教学,课本不是唯一的载体,课堂不是全部的场所,学生生活的每一事件都是教育的素材。品德教学应从重书本转到重学生,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社会经验,关注学生的积极发展,健康成长。只要是利于学生成长的活动和教学形式及学生感兴趣的事情都是好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都是可以成为课程开发的一个方面。只要我们用心去发掘、去努力,课程的开放就会更具生动性、趣味性,课程改革将会更加绚丽多彩,学生将会得到更全面、健康、快乐的发展。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
小学名师教学网文章评论
【】【】【】【】【】【】【】【】 |
| 【】【】【】【】【】【】
&&(761)&&(508)&&(749)&&(1079)&&(552)&&(511)&&(529)&&(697)&&(2407)&&(573)
&[]&[]&[]&[]&[]&[]&[]&[]&[]&[]
&[]&[]&[]&[]&[]&[]&[]&[]&[]&[]
&[]&[]&[]&[]&[]&[]&[]&[]&[]&[]
&[]&[]&[]&[]&[]&[]&[]&[]&[]&[]
&[]&[]&[]&[]&[]&[]&[]&[]&[]&[]
本站部份图文由网上收集,所有资源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侵犯您的权益,请即时通知,本站将立即删除!
小学名师教学网提供人教版、冀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教科版等各科教学资源。网站ICP备案:冀ICP备号用手机扫描以上二维码直接访问此文。
品社课上的学生体验活动
  在近几年的小学品社课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尝试开展多种体验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   一、用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得到情感体验   《品德与社会》课标指出,品德课学习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众所周知,多媒体能够有效地创设情境,辅助教师达到这一目标。   在教学《我们和诚信在一起》这一课时,上课伊始,我先播放动丽《凡卡的故事》,让学生形成对诚信的认识。我再利用媒体播放“三鹿奶粉事件”中一系列被害儿童和这些儿童家人的痛苦情景的图片,让学生认识社会上不讲诚信的人的危害。在媒体音乐和画面的渲染下,学生的感情得到了激活,此时,我让学生说一说不讲诚信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发言如潮水般滔滔不绝。接着告诉学生,这些不诚信的人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并及时播放“三鹿奶粉事件”中被告人受审的视频,告诫大家不能失去诚信。当孩子们通过媒体看到这庄严的一幕,心灵得到了警醒,情感得到了升华,懂得了做人不能失去诚信。在导行部分,我义用媒体播放了情景剧《小明的生日,我该不该去》,在故事的结尾留了一个悬念:星期天,爸爸要带小东去看电影,可小小东已经答应要去庆祝小明的生日,小东到底该怎么办?让学生讨论。整个教学过程利用媒体把活生生的例子引人课堂,使学生从认识到深化到导行,一步步得到体验,最后强化了诚信的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架在认识和行为之间的桥梁。在教学中,我们要按照小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感受――体验――共鸣,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可控性,组合运用音乐、图片、投影等多种媒体,创没具体、生动并与教材内容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心人其情,从而激发其深刻的内心情感体验。   二、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得到模拟体验   游戏是小学生最能接受和最喜欢的活动。好玩的游戏不仅能让学生玩得开心,还能学到知识,更能得到体验。因此,在品社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实际,努力为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儿童在特定的游戏氛围中去感受、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学《想想他们的难处》这一课时,我以“小羊找家”的游戏导人,先让四个学生绕过用凳子设置的“石头”、“小桥”、“水沟”,找到自己的家。接着让另外四个同学蒙上眼睛做同样的游戏,然后淡感受。学生从游戏活动的对比中得到两种不同的答案,初步体会到了残疾人的艰难,从而产生同情心。在第二个环节中,我义让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游戏体验残疾人的生活。第一组学生蒙上眼睛写字;第二组学生单手系红领巾,单手扣纽扣;第三组学生单脚拄拐杖走路。游戏结束后让学生淡体验感受,交流小学生该如何去帮助身边的残疾人。此时的学生在课堂上绝对不是听众或观众,每个学生都成为了活动的主体。通过模拟情景的体验,学生从不关注残疾人的生活,到理解他们的难处,设身处地凭自己所能帮助残疾人。我想这是千言万语的说教难以达到的效果。因此,离开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就不会有《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三、指导观察调查,让学生得到实践体验   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里有一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其重要。   在教《在公共汽车上》一课前,我鼓励孩子亲自去乘坐公交车或到一些公共场所去,仔细观察哪些人的行为是文明的,哪些人的行为不文明。学生的兴致极高,有的特意乘坐公交车来上学;有的星期天去公园、超市注意观察并做好记录。课堂上我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明确r在公共场所应该遵守的公共规则和应有的行为准则,找到了行为的方向。教师要善于把思想品德的观点化为社会实践的内容,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宣传、社会服务等方式,让学生在现实社会中进行锻炼,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在小学品社课教学中,大力实施多种形式的体验式学习,能使学生感悟真、辨别活、体验实,为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情创造条件,使思品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使每一个学生的品德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中心小学)
用手机扫描以上二维码直接访问此文。
系统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受痛苦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