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师长名单梁鸿恩

一九三五年国民党军中将晋(授)名录

(1) 1935年4月4日(15名):杨杰、贺耀祖、黄慕松、曹浩森、周亚卫、张华辅、钱大钧、陈诚、卫立煌、张治中、夏斗寅、孙连仲、上官云相、梁冠英、陈继承

(2) 1935年4月4日(15名):薛岳、刘建绪、刘兴、赵观涛、罗卓英、谷正伦、王树常、鲍文樾、贺国光、蒋伯诚、戢翼翘、荣臻(因投降汪伪政府,1943年11月4日被国民政府免去中将军衔)、吴光新、魏宗瀚、高维岳

(3) 1935年4月6日(15名):魏益三、门致中、王均、徐庭瑶、何柱国、王以哲、孙桐萱、郝梦龄、刘茂恩、谭道源、李云杰、李韫珩、毛炳文、萧之楚、周浑元。

(4) 1935年4月8日(15名):吴奇伟、汤恩伯、刘绍先、郭汝栋、孙楚、杨效欧、李服膺、王靖国、杨耀芳、李生达、庞炳勋、秦德纯、王俊、刘翼飞、胡毓坤

(5) 1935年4月9日(15名):胡宗南、周碞、曾万钟、陶峙岳、李延年、李默庵、万耀煌、王东原、朱耀华、李觉、冯安邦、曹福林、冯治安、张自忠、张振汉。

(6) 1935年4月10日(14名):嶽森、阮肇昌、戴岳、陶广、宋天才、罗霖、樊崧甫、高桂滋、冯占海、沈克、李振唐、黄光华、郭希鹏、马法五

(7) 1935年9月6日(海军2名):陳季良、陈训泳。

一九三六年国民党军中将晋(授)名录

(1) 1936年1月22日(20名):张之江、鹿钟麟、方本仁、张翼鹏、马占山、刘郁芬、石敬亭、馬良、孙良诚、李福林、苏炳文、赖心辉、马鸿逵、朱绶光、余汉谋、吴思豫、刘光、熊斌、张希骞、林蔚

(2) 1936年1月23日(20名):陈焯、潘竞、臧卓、姚琮、李扬敬、张钫、毛维寿、叶开鑫、金汉鼎、温寿泉、张荫梧、孔繁蔚、李品仙、夏威、廖磊、王家烈、杨毓珣、孙蔚如、馮钦哉、冯鹏翥。

(3) 1936年1月24日(20名):刘和鼎、赵承绶、周玳、邓宝珊、杨虎、荣鸿胪、秦绍观、缪培南、张任民、龚浩、周濂、雷飙、杨澄源、曹万顺、周至柔、张国元、张元祜、徐国镇、汪镐基、张修敬

(4) 1936年1月25日(20名):吴和宣、厉尔康、谢濂、张树帜、石华严、韦云淞、李汉魂、覃联芳、谷良民、黄诗岳、林振雄、李振球、梁朝玑、许克祥、邢震南、谭庆林、李松山、赵登禹、周斌、邓龙光。

(5) 1936年1月27日(20名):晏道刚、萧叔宣、唐豸、王赞斌、耿觐文、石陶钧、彭新民、李益滋、王右瑜、蒋锄欧、犹国才、张万信、傅鹏海、周维翰、姚鸿法、张會诏、李德懋、陈增智、马登瀛、吕秀文

(6) 1936年1月28日(15名):马步芳、陈耀汉、卢兴邦、戴民权、俞济时、马步青、杨言昌、何竞武、齐用宏、杨劲支、陈光祖、李实茂、张克瑶、周维寅、张春浦。

(7)1936年2月25日(14名):刘文辉、邓锡侯、杨森、唐式遵、潘文华、孙震、王瓒绪、范紹增、李家钰、陈鼎勋、黄隐、马毓智、李宏锟、喻孟群

(8)1936年3月18日(7名):刘骥、张贞、陈章甫、叶蓬、黄实、王孝缜、李竟容。

(10) 1936年4月21日(2名):刘汝明、邹作华

(11) 1936年5月18日(5名):师景云、刘邦俊、马青苑、李兴中、张允荣。

(14) 1936年6月24日(追赠10名):赵锡九、赵魏、刘懋德、李ㄖ秋、王永福、尤民、陈成功、范铭新、班麟书、孙明

(15) 1936年8月26日(2名):尹扶一、张维清。

(16)1936年9月2日(2名):张钺、闻承烈

(17)1936年9月8日(2名):郑大章、夏首勋。

(18)1936年9月12日(2名):张达、黄延桢

1936年10月5日(56名):黄杰、李玉堂、唐淮源、关麟征、池峰城、宋希濂、裴昌会、徐继武、成咣耀、韩汉英、钟光仁、武庭麟.李汉章、陈琪、展书堂、刘戡、王敬久、孙元良、欧震、甘丽初、孔令恂、夏楚中、刘翰东、缪澄流、孫德荃、莫希德、叶肇、巫剑雄、杨渠统、鲁大昌、门炳岳、檀自新、郭思演、黄显声、林柏森、李明灏、祝绍周、黄菊裳、贺衷寒、陈啟之、黄镇球、徐祖诒、李国良、田镇南、郭忏、张义纯、郜子举、邵文凯、王南、李根固、韩德勤、李家鼐、杨揆一、刘德芳、袁承武、傅常。

(21) 1936年10月22日(2名):董英斌、桂永清

(22)1936年10月28日(10名):香翰屏、徐景唐、黄任寰、张瑞贵、王铭章、陈离、廖震、陈万仞、彭诚孚、許绍宗。

(27) 1936年12月25日(5名):张维玺、赵守钰、冯基道、郭昌明、富占魁

一九三七年国民党军中将晋(授)名录

(1)1937年2月22日(1名):阿勒坦鄂齐爾。

(3)1937年4月2日(8名):廖行超、李必蕃、冯兴贤、殷绳祖、张亮基、郭寄峤、唐星、王范庭

(4) 1937年5月6日(16名):董宋珩、曾宪栋、彭毓斌、孙長胜、刘书香、黄胪初、楚溪春、傅存怀、杨士元、周士廉、刘多荃、陶柳、李涛、廉壮秋、蒋伏生、程泽润。

(5)1937年5月14日(2名):黄永安、吳克仁

(6)1937年5月21日(11名):王时、苗松培、霍揆彰、李树森、傅仲芳、彭松龄、李俊功、徐权、江煌、谢履、黄裳。

(8)1937年5月31日(2名):刘震寰、邓世增

(9)1937年6月7日(1名):高双成。

(12 )1937年8月17日(5名):陈芝馨、杨绍东、王奇峰、赵启騄、杨吉辉

(14) 1937年9月29日(2名):刘雨卿、朱传经。

(16) 1937年11月15ㄖ(7名):杜春沂、郭宗汾、陈长捷、刘奉滨、谢珂、刘忠干、张亮清

(17) 1937年11月16日(2名):郭持平、金巨堂。

(19) 1937年12月16日(3名):周斓、佘念慈、邵百昌

一九三八年国民党军中将晋(授)名录

(2)1938年3月1日(1名):李仙洲。

(3)1938年3月4日(1名):邹文华

(4)1938年3月9日(追晋1名):刘震东。

(5)1938年3月17日(2名):刘元瑭、晏勋甫

(6)1938年3月28日(追晋1名):赵锡章。

(7)1938年4月6日(2名):黄国梁、余华沐

(8)1938年5月6日(追晋1名):张培梅。

(9) 1938年5月10日(5名):彭进之、区寿年、王修身、陈永、陈铁

(10) 1938年6月2日(3名):俞星槎、华振麟、钱卓伦。

(12)1938年6月28日(4名):刘膺古、郭勋祺、段珩、赵南

(13)1938年6月30ㄖ(2名):卢本棠、方防。

(14)1938年10月8日(2名):彭位仁、唐英

一九三九年国民党军中将晋(授)名录

(3)1939年6月6日(2名):黄维、文朝籍。

(5) 1939年7月13日(9名):周福成、王仲廉、周祥初、谭邃、宋肯堂、张轸、周体仁、杨汉城、李铁军

(6)1939年8月2日(1名):施北衡。

(9)1939年11月13日(3名):王陵基、張淦、龚理明

(10) 1939年11月28日(2名):丁治磐、张銮基。

一九四零年国民党军中将晋(授)名录

(3) 1940年4月13日(3名):王懋功、刘士毅、 黄琪翔

(5)1940年6月11ㄖ(追晋1名):郑作民。

(6)1940年6月18日(追赠1名):马玉仁

(7)1940年6月28日(追晋1名):钟毅。

(8)1940年8月20日(追晋1名):钱宗泽

(9)1940年9月28日(追晋1名):罗启疆。

(10) 1940年12月2日(6名):邹洪、陈沛、吕济、范子英、莫树杰、张笃伦

一九四一年国民党军中将晋(授)名录

(1) 1941年3月21日(追晋1名):朱鸿勋。

(2)1941姩5月8日(追晋1名):邢清忠

一九四二年国民党军中将晋(授)名录

(1) 1942年1月17日(追赠2名):赖传湘、李翰卿。

(3)1942年5月12日(追晋1名):寸性奇

(4)1942姩5月19日(海军1名):陈策。

(5)1942年10月16日(追晋1名):戴安澜

(6) 1942年Il月20日(2名):孙魁元、高树勋。

(7)1942年12月23日(追晋1名):王风山

一九四三年国民黨军中将晋(授)名录

(1)1943年1月15日(追晋1名):王克敏。

(5)1943年9月4日(追晋1名):张琼

(6)1943年9月7日(1名):蒋光鼐。

(7)1943年9月10日(追晋1名):蒋宝德

(8) 1943年9朤27日(追晋2名):周复、黄维刚。

一九四四年国民党军中将晋(授)名录

(1) 1944年2月2日(追晋3名):许国璋、彭士量、孙明瑾

(2)1944年4月22日(追晋1名):王立业。

(3)1944年8月7日(追晋1名):陈劲节

(4)1944年8月15日(追晋1名):潘佐。

(5)1944年9月8日(追晋2名):吕继周、柴意新

(6)1944年11月7日(追晋1名):王甲本。

一九四五年国民党军中将晋(授)名录

(1) 1945年2月20日(5名):王耀武、萧毅肃、杜聿明、胡宗铎、郑洞国

(2)1945年3月8日(5名):陈大庆、丁德隆、范汉杰、卢佐、徐思平。

(3) 1945年4月7日(追晋1名):阚维雍

(4) 1945年4月18日(追晋1名):陈可钰。

(5) 1945年6月28日(10名):牟中珩、李文、董钊、王鸿韶、林薰喃、张鉴桂、张秉钧、袁守谦、刘泳尧、徐培根

(6) 1945年6月28日(海军1名):曾以鼎。

(7) 1945年6月28日(追晋1名):陈济桓

(8) 1945年8月15日(追晋1名):陈维沂。

一九四六年国民党军中将晋(授)名录

(1)1946年1月10日(空军1名):黄光锐

(2)1946年1月11日(海军1名):田士捷。

(4) 1946年2月21日(追赠3名):吴继光、蒋志英、李忍涛

(5)1946年3月21日(追晋1名):杜德孚。

(6)1946年4月2日(追晋1名):马浚彦

(7)1946年5月16日(晋任10名,授任2名):朱世贵、邱宗浚、金铸洲、李云龙、廖怀忠、林秉彝、钟体乾、邱世钧、吴鸿昌、殷铭、刘发良、温寿泉(根据《国民政府公报》第贰伍伍壹号钟体乾、温寿泉任为陆军中將,其他10人晋升为陆军中将温寿泉1936年1月23日被授予陆军中将衔,1946年5月16日复授陆军中将衔)

(8) 1946年6月11日(追晋1名,《国民政府公报》原文为追贈):戴笠

1946年7月31日(131名,同日退为备役):段树华、台寿民、周绍轩、郭殿丞、周武彝、蒋群、孙伯文、李纪才、张醁村、邓刚、冯象鼎、杨恩熙、吴藻华、贺维珍、高荫槐、姚以价、陈琢如、胡朝俊、刘宗僖、白砚圭、周维纲、李民欣、段云峰、黄强、宋人杰、王嗣昌、马式彬、张再、梁鸿楷、佟毅、俞作柏、温应星、田颂尧、周磐、沈靖、邵企雍、黄任、萧芹、陈风韶、吴涵、冯次淇、王泽民、方鼎渶、陈贯群、项雄霄、王兆翔、张文、袁华选、吴克润、徐为炅、王静轩、李华英、卢丰年、程守箴、方贤、沈凤威、袁绩熙、刘兆藜、黃家濂、谭家骏、史久光、陶钧、曾友仁、程长发、严敬、张砚田、陶光鼐、马湘、马炳洪、魏岳奎、李建章、谭启秀、王子修、刘俊钦、陈益公、王志远、徐廷瑗、吴朝翰、余道一、许显时、张梶葳、张乔龄、何绍南、黄雍、张樾亭、倪弼、陈道行、郑重、黄公柱、张性皛、刘运乾、侯守常、何英、王文宣、王鸿甫、李泽民、潘善斋、高仁钹、李藩侯、白濡青、李毅、谢婴白、梅铸、江中如、陶振武、虞典书、张寿桐、程汝怀、唐希扑、霍原壁、温念忠、龚浩(1936年1月24日被授予陆军中将衔日本投降后退役,此时复授陆军中将衔并退为备役)、李景骅钱伦体、石化龙、王铸民、刘自耘、张敬俊、顾家齐、张习崇、刘扔祺、张庆余、林岳生、戴嗣夏、严宽、耿伯钊(1936年1月27日被授予陆军中将衔,当时用“耿觐文”名此时复授陆军中将衔并退为备役)、杨虎(1936年1月24日被授予陆军中将衔,此时复授陆军中将衔并退为备役)、吕秀文(1936年1月27日被授予陆军中将衔此时复授陆军中将衔并退为备役)、王家烈(1936年1月23日被授予陆军中将衔,此时复授并退為备役)、周维寅(1936年1月28日被授予陆军中将衔此时复授并退为备役)、廉壮秋(1937年5月6日被授予陆军中将衔,此时复授并退为备役)

(10) 1946年7朤31日(海军1名,同日退为备役):杨宣诚

(11) 1946年7月31日(授任空军1名,同日退为备役):汪强

(12) 1946年7月31日(陆军9名,同日除役):马腾蛟、周炯伯、×××、陈渠珍、陈兴亚、应龙翔、丁锦、吴锡九、哈汉章

(13) 1946年10月10日(5名):关颖凯、张刚、萧作霖、程绍岩、邹兢。

(17) 1946年12月23日(16名):咹俊才、李伴奎、梁鸿恩、黄道崇、厉鼎璋、葛金镕、朱为钤、司可庄、梁瀚嵩、叶启杰、陆权、甘芳、余泽、张骥、程树芬、李作砺

┅九四七年国民党军中将晋(授)名录

(1)1947年1月6日(追晋1名):金崇印。

(2)1947年1月7日(8名):雷醒南、唐继麟、陈仲英、孟浩然、唐灏清、宋相成、莫德宏、孔可权

(3)1947年1月16日(追晋1名):武士敏。

(4)1947年1月29日(2名):吴冠周、李思炽

(5)1947年2月6日(6名):尹承纲、何知重、何德隅、陈林荣、軟墨林、凌兆壵。

(6) 1947年2月15日(4名):乔毅夫、刘采廷、伍毓瑞、严兆丰

(7)1947年2月22日(2名):詹忠言、李强。

(8)1947年2月25日(追晋1名):戴之奇

(9) 1947年3月5ㄖ(四员):朱其、粟廷勋、柳正欣、胡畏三。

(10) 1947年3月5日(4名):练惕生、萧赞育、石毓灵、郑坡

(11)1947年4月17日(9名):黄涛、潘虚吾、章鸿春、辜仁发、马葆珩、袁昌荣、李炘、毛侃、朱璧彩。

(14) 1947年6月13日(13名):陆瑞荣、张谓文、黄国俊、陈顼顽、王景录、陈浴新、张弥川、杨立德、刘永祚、袁德性、徐承熙、孙景贤、萧子清

(15) 1947年6月29日(2名):禄国藩、郑承典。

(16)1947年7月7日(20名):梁春溥、蔡忠笏、田载龙、盛士恒、陈骥、戴戟、周学海、黄克德、汪世鎏、黄镇国、周址、李朝芳、张与仁、廖士翘、张超、刘尚志、王德全、林赐熙、胡若愚、叶南帆

(17) 1947年7月9ㄖ(4名):韩全朴、张汉全、张金照、蔡森。

(18) 1947年7月22日(2名):赵锦雯、赖伟英

(19) 1947年7月30日(追晋3名):张灵甫、蔡仁杰、卢醒。

(21)1947年8月9日(3名):余念初、陶汝滨、马禄

(22)1947年9月24日(追晋1名):翟紫封。

(23) 1947年Il月18日(5名):郑炳庚、黄静波、葛武棨、王天赐、钱东亮

(24) 1947年11月19日(14名):陈明仁、盧象荣、孔繁瀛、蒋如荃、孟宪吉、曾粤汉、王士俊、马为麟、朱明轩、楼寿臧、张简孙、薛炼、苏祖馨、杨澍松。

(25) 1947年11月21日(9名):简作桢、李青、周兆棠、陆福廷、孙常钧、汪之斌、陈楚雄、胡天乐、王冠

(26) 1947年11月22日(海军3名):陈恩焘、刘传授、吴仞礼。

(29)1947年11月27日(2名):蒋在珍、陶振祖

一九四八年国民党军中将晋(授)名录

(1)1948年1月1日(1名):钱振荣。

(2)1948年1月9日(海军1名):陈兆锵

(4)1948年1月26日(4名):张竭诚、陈泽霈、李清芳、章安平。

(6)1948年3月22日(4名):吴剑平、周启铎、萧文铎、梁史

(7)1948年3月26日(追晋1名):李铭鼎。

(8)1948年3月27日(追赠1名):金赞中

(9)1948年5月3ㄖ(追晋1名):谢肖良。

(11) 1948年5月6日(空军1名):黄秉衡

(14) 1948年9月9日(追晋1名):李仲辛。

)1948年9月22日(110名):刘任、徐启明、荣干、张知行、刘嘉樹、李文田、何基沣、张克侠、陈继淹、米文和、谢辅三、王凌云、孙兰峰、唐云山、李楚瀛、梁恺、杨宏光、张卓、陈武、邱清泉、施Φ诚、廖运泽、张雪中、李铣、李良荣、王泽浚、李世龙、罗列、张金廷、霍守义、何文鼎、杨干才、黄祖埙、钟彬、鲁崇义、张耀明、胡临聪、张光玮、鲁道源、刘振三、李振、伍诚仁、刘汝珍、王长海、叶成、方靖、吴绍周、石觉、袁朴、于镇河、左世允、刘效曾、王鐵汉、覃异之、阙汉骞、曾泽生刘安祺、侯镜如、高卓东、赖汝雄、石祖德、汤壵、黎行恕、方天、於达、邓文仪、杜心如、沈发藻、唐子长、李宗防、张世希、柳际明、朱鼎卿、耿幼麟、刘翼峰、张镇、万建藩、宣铁吾、何绍周、曹日晖、赵锡光、马镆、史文桂、孔庆桂、罗奇、王劲修、刘伯龙、周伟龙、胡伯翰、李及兰、成刚、韩锡侯、章培、廖行端、刘祖舜、史宏烈、林叔向、王烈、陆荫楫、傅翼、宗明、游凤池、罗广文、李弥、胡琏、郑介民、冷欣、孙立人、彭孟缉、李振清。

一九四九年国民党军中将晋(授)名录

(1) 1949年4月6日(追晋1洺):马得胜

1935年到1949年间,国民党军总计晋(授)任陆军中将893名(含复授8名)其中,晋任陆军中将的同时退为备役的131名晋任陆军中将嘚同时除役的9名。晋(授)任海军中将10名其中,晋任海军中将的同时退为备役的1名晋(授)任空军中将3名,其中授任空军中将的同時退为备役的1名。追赠、追晋陆军中将69名合计晋(授)任中将906名(含复授8名,即898人)追赠、追晋陆军中将69名。

国民党军陆军中将的晋任、授任主要有以下特征:

晋任、授任陆军中将的职务水涨船高

1935年4月起国民政府实行新的军衔制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提高军衔尤其是将官軍衔的含金量,避免出现将官尤其上将过多过滥的情况而中将恰恰是平衡掌握控制上将数量的一道主要的分水岭。

1935年12月规定中校以上軍官的职务和职阶为一职两阶即一职两衔制度。军事委员会铨(二)字第九七六号训令:“为令遵事:查现在军职以符官职相称之旨。菦年以来征调频仍,懋迁多聚任职则依据编制,叙官则应铨年资以致官职未能尽相符合,长此以往人事难入正规。兹为力求官职楿称起见特将编制内所定中校以上相当之各项军职,一律改为两阶令仰即转饬遵照。”1935年12月6日参谋本部转发了“修正编制中校以上楿当之各项军职改为两阶办法”,规定:“一、部队:军长以上原系上将者应改为上(中)将。师长原系中将,应该为中(少)将旅长,原系少将应该为少将(上校)。二、机关学校仿此办理三、原系少校以下者,均不改”但是,规定中没有明确说明军长以上職务的军衔对应关系而且,由于实行上将(包括陆军中将加二级上将衔、二级上将、一级上将、特级上将)定额60人除非退役、除役、停役等缺额情况出现,否则中将不得晋任上将。并且因中将及以下军官也是60人编为一个官组,所以随着中将的授任、晋任人数的赠加,在没有正式实施军官退役、除役、停役的情况下少将晋任中将的机会越来越少,也导致中将乃至少将的含金量逐步提高

在此,以師长和副军长、军长授(晋)任中将为例

1935年授任中将军衔任职为师长达35人,副军长3人军长17人。

1936年授任中将军衔任职师长(含教导总队總队长)69人副军长9人,军长15人

1937年授任军衔任职状况如下:师长24人,副军长6人军长1人。

1935年实行新的军衔制前方面军、集团军、军团、路军、纵队、绥靖公署等高于军或者相当于军的编制层级始终长期存在。至抗日战争前军的番号已达70多个,师的番号近200个而且,縱队、路军、军团、集团军、方面军、兵团等名义上高于军或者相当于军的编制层级也始终不同程度地存在。以后国民政府也几次试图鉯军作为最高编制。到抗战爆发前国民党军还组建了太原、广西绥靖公署等14个绥靖公署以及鄂豫皖边区,下辖若干绥靖区负责指挥某┅地区或者战略方向的作战。1938年的南岳军事会议后取消军团、旅的建制。1939年春废除“旅”一级编制,由师直辖3个步兵团一个野战补充团,师司令部增设少将步兵指挥官1名以后又在后方成立补训处,撤销师内野战补充团成为一师三团的“三角制”。此制沿用至抗日戰争结束抗战期间,国民党军数量不断膨胀相继组建40个集团军,14个战区军的建制最多达124个,有354个师、31个旅、112个独立团

但是由于战倳频繁,军队扩充、军人晋升迅速依法进行的铨叙跟不上。作为叙任正式军衔的工作程序相当复杂严格受战争的影响也特别大,加上忼日战争时期军事委员会数次迁徙使得铨叙工作一度处于半停滞状态,而且蒋介石也反复强调要降低军官尤其是将官的军衔。所以軍官尤其是军官的军衔晋升非常缓慢。其中1944年最为严重除了追赠一些去世将领外,铨叙1人为陆军少将2人任为海军少将,中将、上将一個也没有正式军衔与职务由最初的对应变得严重脱节,甚至到了非常普遍的状况如抗战中后期许多师长的实际军衔都是上校,甚至中校而军阶与职务相差太多,也不利部队指挥、人事管理和官兵士气于是,各部门在委任职务的同时往往会带上相应的级别,比如中將军长、少将军长、中将师长并允许佩带相应的阶级章,而不受实授军阶局限对委任职务时没有指名相应级别的主官,一般也默认他們按照传统的对应关系自佩军衔标志国民政府时期,新的部队或军事机构一旦成立也必制定机构编制,称为“编制表”每个职务都編定相应的军衔或军衔区间,但是职务将官编制只有上、中、少将三级上将没有正式军衔中的一级上将、二级上将、加陆军上将衔之分。

职级与军阶分离的情况很常见如戴笠生前一直佩带中将阶级章,但他实际是1945年3月8日才正式晋升为少将1946年3月17日去世后,6月11日方被追赠陸军中将王甲本1943年3月任陆军第79军军长,已经佩戴中将军衔标志但他1944年9月7日阵亡后,11月7日才被追赠陆军中将此等例子还有很多。

1938年授任中将军衔任职状况如下:师长10人;副军长1人;军长3人

1939年授任中将军衔任职状况如下:师长1人;副军长2人;军长10人。

1940年授任中将军衔任職状况如下:副军长1人;军长4人本年度无师长被晋授陆军中将的情况,最低晋衔职务为副军长

1941年没有晋、授任陆海军中将军衔的情况。

1942年授任陆军中将军衔任职情况如下:新编第8军军长1人;新编第5军军长1人没有师长、副军长晋授陆军中将。

1943年授任中将军衔任职状况如丅:无师长、副军长晋授陆军中将的情况最低职务为第51军军长周毓英。

1944年没有晋授陆海军中将的情况

1945年授任中将军衔任职状况如下:沒有师长、副军长、军长被晋授陆军中将,最低职务为3名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和1名汉中行营参谋长

在国民党军中,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謀长和汉中行营参谋长职级相当于建制内的基本部队主官即军长例如,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黄百韬后任整编第25师师长等中国驻茚军最多时下辖8个师,且全部为美式装备和训练实际为集团军规模,1944年在此基础编成新编第1军和新编第6军均跻身于国民党军五大王牌の列,军长孙立人和廖耀湘早已经佩戴中将军衔标志但直到1945年和1948年,孙立人才晋任陆军少将和陆军中将廖耀湘于1944年5月1日任新编第6军军長,1947年9月任第9兵团中将司令官而这位蒋介石极其偏爱的黄埔将领,虽然职务晋升迅速也曾留学法国,但因为黄埔六期生资历实在太浅其正式军衔仅为陆军骑兵上校,直到1948年9月22日才晋任陆军少将

这种情况大量存在,使得职务军衔过分突显为了解决这种矛盾,铨叙厅從抗日战争快结束时正式实授军衔开始越级晋任,原来任官条例中规定晋任必须要逐级晋任不得越级晋任。如由陆军步兵少尉晋任陆軍步兵上尉、陆军步兵中校晋任陆军少将但因将官军衔的名额比例限制非常严格,所以极少有将官越级晋任的情况。许多军官佩戴的昰职务军衔标志而非正式叙任的将官军衔标志

1938年到1945年的七年间,国民党军现役军队数量从200多万迅速膨胀并维持在400多万以上期间,叙任陸军中将86员海军中将2员,还没有1935年的授任数量多相当于1936年晋授数量的三分之一。1941年和1944年无晋授中将军衔的情况只有追晋陆军中将的凊况。由于正式叙任军衔不正常所以,许多单位往往自行委任将官并佩戴军衔标志“抗战中期,各机关、司令部未经铨叙厅承认又私自委任中将、少将,上将、中将也可以私自委任中将、少将造成混乱现象。为此蒋介石下令,非经铨叙厅办理任命手续的将官职级囚员不得佩戴将官领章铨叙厅办理任命手续的将官职级人员,由铨叙厅发金质(铜合金)领章背面编号。”蒋介石还说:“我在昆明Φ国陆军总司令部曾经诰戒一般将领要他们依照实授的官阶佩带领章。这一点我想全国各部队都应该一律作到即如作师长的如果实际仩是授的上校,就不必带少将的领章作团长的如果是实授中校就不可带上校领章。……我听说有的军人口袋里带上两三付领章到了不哃的场所,随时更换这种情形,就无异于蔑视国家的纪律看轻了自己军人的身分与地位。”

1946年晋任、授任、叙任陆军中将176名(含复授陸军中将)海军中将2名,空军中将2名追晋、追赠陆军中将7名。其中晋任海军中将的同时退为备役的海军中将1名,晋任陆军中将的同時退为备役的陆军中将131名(含复授陆军中将)晋任陆军中将的同时除役的陆军中将9名,授任空军中将的同时退为备役的空军中将1名无師长晋授陆军中将的情况,最低职务为副军长1名即原第7军副军长程树芬

依照国民政府1934年6月15日公布,1935年3月1日起施行的《陆海空军军官佐服役暂行条例》关于服役限龄规定上将70岁,中将65岁少将60岁,上校58岁中校55岁,少校53岁上尉50岁,中、少尉47岁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軍队为适应全面内战的需要对各级军官的服役限龄作了大幅度降低:一级上将,62岁;二级上将60岁;中将,56岁;少将52岁;上校,46岁;Φ校44岁;少校,42岁;上尉40岁;中尉,38岁;少尉36岁。这样既促进了高级军官的年轻化,也为其他人晋任高一阶军衔提供了较多的机遇

国民政府自1946年7月31日起全面施行军官退役、停役制度。同时公布退役一级上将冯玉祥、二级上将徐源泉等上将15人中将217人,少将576人正式实行官兵退役除役。

1947年授任陆军中将军衔任职状况如下:师长1人;副军长5人;军长2人最低职务为第54师师长孔繁瀛。随着战事扩大高級将领也渐趋感到缺乏,启用了一些赋闲的将领有些人后来担任了师长职务。

1948年授任中将军衔任职状况如下:整编师师长9人;军长27人;整编军副军长2人;兵团副司令5人;整编军军长3人;兵团司令官1人没有师长、副军长被晋授陆军中将。

1949年只有总统府参军处参军郭德权被授予中将军衔

军衔的晋任、授任不正常,陆军中将的职务跨度日益加大

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生史说在《国民党陆军制度述略(续)》中曾经回忆:“军人职级,军长以上军官都是上将副军长是中将,军和军以上司令部参谋长是中将;师长中将副师长少将;旅长少将、副旅长上校,旅参谋主任中校;步兵团长上校副团长中校(初期称中校团附),团附少校;步兵营长少校副营长上尉;步兵连长上尉,排长每连中尉一、少尉二;连内特务长(初称事务长)准尉文书、军需是上士或中士,副排长是上士班长是中士或下士。特种兵哃样职务的职级有时较步兵高一级。中央军事机关内部长、总长、总监是上将,次长、副监等是中将署长、厅长、各兵种兵监是中將,司长、处长是中(少)将科长是上校(抗战末期有职级是少将的)。军之上的机关或司令部的处长是少将科长是上校,师司令部各处主任是上(中)校所有的参谋,最低上尉最高上校,高级参谋少将军佐、军属的职级,以相当于军官的职级相称”

由于国民政府发布的关于职务和军衔对应关系的规定没有说明军长以上职务和军衔的对应关系,而且史说的回忆也并不准确

首先,多数军长的军銜并不是上将而是中将甚至少将在1935年授任的二级上将和1936年以后晋授的陆军中将加二级上将衔中,有少数将领担任军长职务但同时担任其他重要职务。否则仅仅凭借军长的职务几乎不可能获得晋授二级上将或者陆军中将加二级上将衔。1935年4月3日时任第32军军长的商震,时任察哈尔省主席、第29军军长的宋哲元和徐永昌(时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兼第33军军长)、于学忠(时任河北省政府主席、华北军第一军团总指揮兼第51军军长)、傅作义(时任绥远省政府主席、第35军军长)、万福麟(时任军委会北平分会副主任兼第53军军长)、杨爱源(时任山西清鄉督办、第34军军长)被授任陆军二级上将邓锡侯1937年3月11日由陆军中将晋加陆军上将衔,时任第45军军长、军委会重庆行营副主任夏威1936年1月22ㄖ任陆军中将,1937年4月14日晋加上将衔时任第15军军长。除此以外多数军长授任陆军中将。

其次随着新的军衔制的实行,陆军中将的覆盖媔越来越广门槛也逐渐提高。许多军长即使佩戴中将军衔标志实际仅是陆军少将甚至上校。例如1940年6月12日,孙兰峰任暂编第3军军长1940姩12月5日,孙兰峰晋升陆军少将但是,孙兰峰此前早就佩戴了陆军中将的职务军衔标志抗战胜利后,孙兰峰任第11兵团司令官直到1948年9月22ㄖ孙才正式晋升陆军中将军衔。罗历戎于1939年4月29日任第1军副军长1939年7月13日晋升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5日任第36军军长1945年1月9日任第3军中将军长,1947年10月22ㄖ在河北清风店被人民解放军俘虏罗历戎正式叙任军衔都是少将军衔。随着军队规模的日益扩大晋任少将、中将的门槛也逐渐水涨船高。基本上可以说1935年统一实行新的军衔制的时候,师长至少可以授任少将首批89名中将中,就有29名师长随后两年,又陆续晋任了一些師长职务的中将但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少将和中将的标准也逐渐提高。对此我们只要仔细剖析对比国民党将领的军衔升迁變化就会明了。

第三“师长中将”的说法明显是不准确的,应该说师长军衔为中(少)将1935年12月,规定中校以上军官的职务和职阶为一職两阶即一职两衔制度军事委员会铨(二)字第九七六号训令:“为令遵事:查现在军官佐叙任,既经实行凡已任官人员,自应按官任职以符官职相称之旨。近年以来征调频仍,懋迁多聚任职则依据编制,叙官则应铨年资以致官职未能尽相符合,长此以往人倳难入正规。兹为力求官职相称起见特将编制内所定中校以上相当之各项军职,一律改为两阶令仰即转饬遵照。”12月6日参谋本部转發了“修正编制中校以上相当之各项军职改为两阶办法”,规定:“一、部队:军长以上原系上将者应改为上(中)将。师长原系中将应该为中(少)将。旅长原系少将应该为少将(上校)。二、机关学校仿此办理三、原系少校以下者,均不改”但是,以后的有關编制法令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一职两衔的规定例如,1938年12月《军事委员会颁布陆军暂行编制纲领》中的《陆军师司令部编制表》为例師长——中将,参谋长——上校(少将)旅长——少将,团长——上校营长——少校,连长——上尉……

第四纵队、路军、军团、集团军、方面军、兵团等名义上高于军或者相当于军的编制层级始终不同程度地存在,并且由于名额限制高于军长的军官往往也只是中將军衔。虽然国民政府也几次试图以军作为最高编制。但到1935年实行新的军衔制前方面军、集团军、军团、路军、纵队、绥靖公署等高於军或者相当于军的编制层级始终长期存在。到抗战爆发前国民党军队还组建了太原、广西绥靖公署等14个绥靖公署以及鄂豫皖边区,下轄若干绥靖区负责指挥某一地区或者战略方向的作战。1937年7月抗战爆发8月全国部队再次开始整编,总计有49个军、182个师又80个旅前线部队汾归五个战区指挥。抗战期间先后组建了14个战区、四十个集团军、四个方面军等战略单位。下辖部队最多时期先后扩编为124个军、354个师解放战争期间 ,组建了许多绥靖区、绥靖公署、剿匪总司令部、23个整编军、24个兵团等高于军的战略单位“胡宗南、汤恩伯升到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升到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其官阶还是中将,官阶晋升都迟于职级”

1934年到1940年,国民党政府先后颁布《陆海空军任官条例》及其《施行细则》作了许多新的规定

在晋任条件上,强调“晋任必须逐级递进不得超越”。“晋任必须经过规定之实职年资”“实职年資称为停年”。

(1)陆军各级官佐平时、战时停年如下:少尉平时一年半战时缩减为一年;中尉平时二年,战时缩减为一年;上尉平时㈣年战时缩减为二年;少、中校平时各三年,战时各缩减为二年;上校平时四年战时缩减为三年;少将平时三年,中将平时五年战時均不缩减。

(2)海军各级军官佐平时停年如下:少、中尉各二年上尉四年半,少、中校各三年上校四年半,少将三年“中将晋上將以资深而于国家建有殊勋者为限”。

(3)空军各级官佐平时停年如下:少尉一年半中尉二年,上尉四年少、中校各三年,上校四年少将三年,中将四年

笔者认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其一对于海军的代将和中将衔级的停年未予以规定,海军代将不列官等近似于渶国海军的准将军衔。在陆军和空军中不设置代将衔级。其次虽然规定逐级晋任,不得超越的原则但在战时实际上,中下级官兵连升数级的情况并不罕见但将官却鲜有越级晋任的情况。当然为褒扬抗战先烈而越级追晋的情况相对较多。其三由于国民党军军衔晋任的规定相当严格甚至比较呆板,以致许多国军著名战将的正式叙任军衔往往远低于其佩戴的职务军衔固然,有军衔铨叙不正常、战时職务变化频繁等因素的作用但军衔晋任年限规定严格也是基本原因。其四造成大量的军官衔级集中在中将衔级。笔者注意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国民党军的师长、副军长、军长、兵团参谋长、整编军正副军长、兵团副司令、兵团司令、绥靖公署副主任、主任、剿匪總司令部副司令甚至司令往往都是中将军衔如此多的职级都集中在中将衔级,使得军衔的区分等级的作用有所弱化同时,确保了二级仩将包括加上将衔的含金量

黄埔系毕业生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蒋介石始终标榜黄埔建军,发扬黄埔精神1924年6月15日,黄埔军校正式建立蒋介石一直担任校长,直到1947年冬改由关麟征、张耀明相继担任。蒋介石对黄埔毕业生始终关爱有加

黄埔学生军于1924年11月和12月先后正式成立軍校教导第1、第2团,由何应钦(黄埔军校军事总教官)、王柏龄(黄埔军校副校长)分任团长1925年2月,国民党中执会决定成立党军第1旅旅长何应钦,校军变党军4月组建以钱大钧(黄埔军校教官)为团长的第3团,6月组建由黄埔军校教官刘尧宸(保定军官学校七期骑科生)、蒋鼎文分任团长的第4、第5团此为国民党党军时期。1925年8月第1旅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师师长何应钦,原第4、第5团合编组成国民革命军第2師刘峙任师长;第1、第2师组成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由蒋介石兼任此为国民革命军成立时期。1927年4月至1937年7月为“黄埔系”初步形成时期军阀混战中,蒋介石依靠“黄埔系”为核心的军事力量先后打败了唐生智、张发奎、李宗仁、石友三、阎锡山和冯玉祥等军阀。随即鈈久又挫败了“福建事变”、“两广事变”。通过五次“围剿”使工农红军几乎濒于覆灭的境地。除中央军尤其是“黄埔系”外其怹军阀部队几乎均发生过倒戈叛变,并相继投靠蒋介石蒋介石通过改编、改组这些军队,大批安插、起用了“黄埔系”毕业生到要害岗位上从而大大扩展了他的军事实力。

在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年)国民党军队指挥大权多由“保定系”与黄埔教官掌握,黄埔学生中除胡宗南等人成为军长、师长外一般只是团、旅级军团。截至抗战爆发前在各路军总司令6人中,保定军校毕业生4人其他军校及行伍出身2囚。在71名军长中保定军校毕业生25人,留学1人陆军大学2人,其他军校及行伍出身35人不详1人,黄埔军校毕业生7人占10%在177名师长中,保萣军校毕业生36人留学6人,陆军大学9人其他军校及行伍出身63人,不详43人黄埔军校毕业生20人占11%。

在抗战时期“黄埔系”全面发展,黃埔出身的二百多位将领当上了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乃至战区司令长官从而完成了军界的接班部署。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精锐部队集结于黄埔生麾下97名黄埔将领(含职务军衔将官者)为民族独立献身。仅在赴缅甸作战期间就有5700多名黄埔师生为国捐躯。

1935年首批叙任Φ将共有91名其中89名叙任陆军中将、2名叙任海军中将。1935年授任、晋任陆军中将的时任“剿匪”第二路第二纵队指挥官兼第一军第一师师长胡宗南、驻闽第四绥靖区司令官兼第二军第九师师长李延年、驻闽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兼第十四军第十师师长李默庵均为黄埔军校1期毕业姩龄最小的李延年、李默庵只有31岁。黄埔军校创办不久就有“文有贺衷寒武有李默庵,又文又武胡宗南”的说法

1936年10月5日黄埔生关麟征、刘戡、王敬久、孙元良、夏楚中、贺衷寒、宋希濂、陈琪以师长职务由少将晋任中将,至抗战爆发前黄埔生桂永清(1936年10月22日)、蒋伏苼(1937年5月2日)、霍揆彰、李树森(1937年5月21日)也先后以师级军官晋任中将。

八年抗战三百多万国民党官兵伤亡,8名上将、58名中将、145名少将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由于,战事空前扩大各部队也大幅度扩编,军官的晋升、降职、撤换、任免相当频繁许多黄埔毕业生则迅速提升,超越了许多资历超过自己的军官的晋升速度

1940年晋、授陆军中将军衔平均年龄为46.33岁。最年轻的中将为陈沛36岁任第三十七军军长,黄埔軍校1期毕业1945年,最年轻的中将为刘詠尧任军委会人事部长,黄埔军校1期毕业6名集团军司令和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均为黄埔军校毕业苼,除王耀武为黄埔军校3期其余均为黄埔军校1期。1946年晋、授中将军衔平均年龄为45.95岁不含追晋、追赠中将、退位备役、除役中将的情况。最年轻的中将为萧作霖38岁原军委会高级参谋,黄埔军校6期毕业1947年晋、授中将军衔平均年龄为53.5岁。最年轻的中将为李强41岁暂编第十伍军副军长,黄埔军校1期毕业1948年晋授陆军中将军衔平均年龄49.4岁,年纪最轻者为毕业于黄埔军校5期炮科时任台湾省警备司令的彭孟缉,時年40岁

在大陆期间,黄埔军校(含中央军校1人)107人晋授陆军中将而且,这些人除战死者外没有退役、除役的情况。但是如果不属於嫡系的黄埔毕业生则可能获得职务军衔而非正式叙任军衔,退役后也不享受相应的待遇

1944年12月底,国民党军员额约600万人全国正规部队巳发展到124个军、354个师、31个旅、112个独立团,还先后组建了40个集团军达到国民党军历史上番号规模最大的时期。1945年国民政府又决定整军方針,使各部队裁并三分之一到1945年底,精简陆军到89个军、242个师2个骑兵军,共约400万人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整合全国各派系的武装组建了㈣十个集团军经过八年抗战,多数集团军逐渐地被黄埔系师生所掌控原先对蒋介石桀骜不驯的各大实力派经过抗战的拼杀,多数元气夶伤黄埔系的实力渐入佳境,逼近巅峰时期直接隶属黄埔系师生指挥的主要有以下集团军:

第2集团军,总司令刘峙(黄埔教官);第3集团军总司令李铁军(黄埔一期);第4集团军,总司令蒋鼎文(黄埔教官);第5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黄埔教官);第9集团军,总司囹张治中(黄埔教官);第10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黄埔一期);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黄埔一期);第15集团军总司令陈诚(黄埔敎官);第19集团军,总司令陈大庆(黄埔一期);第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章(黄埔一期);第24集团军,总司令王耀武(黄埔三期);第25集團军总司令李觉(黄埔一期);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李玉堂(黄埔一期);第28集团军总司令为李仙洲(黄埔一期);第29集团军,总司令李铁军(黄埔一期);第31集团军总司令王仲廉(黄埔一期);第32集团军,总司令李默庵(黄埔一期);第34集团军总司令为第十战区司囹长官蒋鼎文(黄埔教官)兼任,1939年8月胡宗南(黄埔一期)接任总司令;第36集团军总司令刘戡(黄埔一期);第37集团军,总司令丁德隆(黄埔一期);第38集团军总司令范汉杰(黄埔一期)。

除第1、第6、第7、第8、第16、第17、第18、第39、第40集团军等少数集团军保持相对较大的独竝性其他集团军基本属于蒋介石的嫡系或者半嫡系部队,黄埔系师生成为其中的骨干核心即使集团军总司令不是黄埔系师生,但黄埔系师生指挥的部队成为所属许多集团军的王牌主力

全面内战时期“黄埔系”势力达到了顶峰。三年内国民党军队的第一线指挥官如地區“剿总”、绥靖区、警备区、兵团、军、师管区的司令官以及军、师长,大部分来自“黄埔系”甚至中央军事部门的指挥大权也部分掌握在他们手中。

1946年2月南京召开军队整编会议决定设立国防部,战区机构改为绥靖公署集团军机构改为绥靖区或整编军,军改整编师师改整编旅。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陆续组建了一些整编军,整编军已知的共23个占了20个番号(12军、19军、96军有重复),其中4个未编成有13个整编军的军长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生,逐步改变了以往战略兵团主官多数是黄埔军校教官为主的状况

1948年9月,国民党军取消整编军、師、旅的番号许多整编军改编为兵团。统计解放战争期间组建的24个兵团主官情况我们同样可以发现黄埔军校毕业生成为许多兵团的主官。

兵团司令(共24个兵团包括继任及重建共48个兵团司令)毕业学校:黄埔一期有郑洞国、陈明仁、黄杰、杜聿明、李文、李铁军、李延姩、霍揆彰、黄维、宋希濂、钟彬、孙元良、侯镜如、刘嘉树、何绍周、李良荣等16人;黄埔二期有邱清泉、沈发藻等2人;黄埔三期有刘安琪、石觉等2人;黄埔四期有顾葆裕、胡琏、李弥、罗广文等4人;黄埔五期有陈克非、郭汝槐等2人;黄埔六期有廖耀湘1人;保定军校有裴昌會、周福成、王靖国、夏威、徐启明、孙楚、张轸等7人;云南讲武堂有朱鼎卿、孙渡、卢浚泉、鲁道源等4人;其他有张淦、区寿年、黄百韜、刘汝明、汤尧、孙兰峰、郭宗汾、李振、马继援、马敦静等10人。

48个兵团司令中27名毕业于黄埔军校,至于兵团副司令、参谋长、军长、副军长、军参谋长、师长中的黄埔毕业生就更多此外,其他许多重要职务也逐渐被黄埔毕业生所把持

1948年9月22日国民党军在大陆最后一佽大范围也是规模最大的授衔,其中叙任中将的黄埔生有国防部参谋次长李及兰、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冷欣、台湾警备司令彭孟缉、参谋夲部宪兵司令张镇、南京卫戍司令张耀明、淞沪警备司令宣铁吾、云南警备总司令何绍周、西安警备司令曹日晖、第9兵团司令石觉、第13兵團司令李弥、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第21兵团司令刘安琪、福建省保安司令李良荣、国防部第五厅厅长沈发藻、国防部政工局局长邓文仪、国防部测量局局长杜心如、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方天、第七绥靖区司令张雪中、第八绥靖区副司令廖云泽、南京卫戍副司令覃异之、北京警備总司令部副总司令罗奇、第1兵团副司令史宏烈、第2兵团副司令邱清泉、第7兵团副司令唐云山、第12兵团副司令胡琏、第16兵团副司令梁恺、〣陕甘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兼参谋长罗列、湘鄂川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方靖、郑州指挥所副主任张世希、整编第26师师长钟彬、第16军军长袁樸、整编第70师师长高吉人、长沙绥靖公署参谋长刘嘉树、福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伍诚仁、整编第29军参谋长陈武

到台湾后,黄埔生最终晋升一级上将的有桂永清、王叔铭、彭孟缉、黄杰、刘安琪、刘玉章、胡琏、高魁元等8人

在黄埔学生中,兵团司令以上的将领有百余人其中3人当上国防部长:一期生黄杰、陈大庆,四期生高魁元;任过参谋总长的有:一期生桂永清、王叔铭五期生彭孟缉。而各军兵种司囹也多由黄埔毕业生担任如桂永清任过海军总司令,王叔铭任过空军总司令关麟征任过陆军总司令,装甲兵司令由二期生沈发藻担任宪兵司令由七期生罗友伦担任,军统局长由六期生戴笠担任保密局长由四期生毛人凤担任,安全局长由二期生郑介民担任还有许多所军校校长均为“黄埔系”学生。

当然如此偏爱穿“天子门生”服,也是解放战争中许多杂牌军部队起义倒戈、投诚、溃散的重要原因

地域特点比较突出(籍贯不详者及追赠、追晋中将者未统计)

1935年籍贯分布:福建2人(均为海军将领);云南5人;湖南14人;广东4人;江西2囚;浙江8人;湖北6人;江苏4人;安徽5人;直隶12人;山东6人;河南3人;贵州1人;辽宁8人;陕西1人;吉林1人;广西1人;黑龙江1人;四川1人;海喃1人;山西5人。

1936年籍贯分布:四川28人;广东23人;直隶(含河北5人)23人;湖南21人;浙江17人;山西16人;山东15人;湖北14人;广西12人;奉天9人;江蘇9人;安徽9人;河南8人;福建7人;甘肃7人;陕西4人;云南3人;贵州2人;吉林2人;江西2人

1937年籍贯分布:湖南11人;山东5人;四川6人;湖北6人;直隶(含河北1人)6人;安徽5人;山西3人;江苏3人;辽宁2人;吉林2人;江西2人;广西2人;福建2人;云南1人;陕西1人;内蒙古1人;绥远1人。

1938姩籍贯分布:湖南3人;山东2人;江苏2人;四川3人;湖北4人;广东3人;河南1人;贵州1人;浙江4人;陕西1人;江西1人

1939年籍贯分布:广东5人;河北3人;江西2人;江苏2人;四川2人;浙江2人;广西1人;安徽1人;云南1人;河南1人;奉天1人;甘肃1人。

1940年籍贯分布:广东3人;四川2人;山东1囚;吉林1人;江苏1人;湖南1人;江西1人;湖北1人;广西1人

1941年,没有晋授陆海军中将

1942年籍贯分布:福建1人;海南1人(海军中将);河南1囚;河北1人。

1943年籍贯分布:广东1人;山东1人;河北1人;云南1人

1944年追晋陆军中将9名,无晋授中将的情况

1945年籍贯分布:湖南5人;河北2人;鍸北2人;陕西2人;四川2人;山东2人;江西2人;浙江1人;(海军中将曾以鼎)福建1人;云南1人;广东1人。

1946年籍贯分布:江苏7人(海军中将1人);云南4人;浙江3人;广西3人;河北(含北京、直隶)3人;广东2人;湖北2人;湖南2人;山西2人;四川1人;贵州1人;陕西1人;吉林1人;辽宁1囚;福建1人

1947年籍贯分布:广东14人;浙江13人;广西11人;安徽11人(海军1人);四川9人;湖南10人;云南9人;湖北7人;福建6人(海军2人);江西6囚;河北5人;直隶1人;贵州4人;江苏4人;河南2人;山东2人;山西2人;黑龙江2人。

1948年籍贯分布:湖南13人;四川11人;浙江11人;广东10人;河北9人;安徽9人;贵州8人;广西7人;山东6人;云南6人;江西6人;江苏5人;福建5人(海军1人);陕西4人;河南4人;直隶3人;湖北3人;山西3人;辽宁2囚

1949年籍贯分布:黑龙江1人。

按照人数多少排列依次如下:湖南80人;河北(含直隶、北京)69人;广东66人;四川65人;浙江59人;湖北45人;山东40囚;安徽39人;广西38人;江苏36人;山西31人;云南31人;贵州17人;福建25人(海军6人);江西24人;辽宁(奉天)23人;河南20人;陕西14人;黑龙江4人;吉林7人;海南2人;内蒙古1人;绥远1人总计统计736人,不含追晋、追赠、退为备役、除役的情况由于当时的国民政府是中央政府,其所辖軍队至少在形式上包括全国各地区各派系因此,将领的籍贯分布比较广泛但是,整体上看南方人的比例明显高于北方人。

晋任、授任海军中将9员中福建籍6人,安徽籍1人海南籍1人,江苏籍1人福建人占据了绝对优势,这一状况沿袭了清末以来的传统

呈现出明显地姩轻化特点(个别出生年份不详者不列入统计范围,追赠、追晋中将者也不予统计)

1935年授任的中将平均年龄43.69岁陆军中将平均年龄43.54岁,海軍中将平均年龄50.5岁年龄最小的李延年、李默庵只有31岁,均为黄埔军校1期毕业

1936年晋、授任的陆军中将平均年龄44.88岁,年龄最小的宋希濂、劉戡只有29岁均为黄埔军校1期毕业。

1937年晋、授任的陆军中将平均年龄45岁年龄最小的冯兴贤、郭寄峤35岁。

1938年晋、授任中将军衔平均年龄43.92岁最年轻的王修身34岁。

1939年晋、授任陆军中将军衔平均年龄43.33岁最年轻的杨汉域32岁。

1940年晋、授陆军中将军衔平均年龄46.33岁最年轻的陈沛36岁,黃埔军校1期毕业

1941年没有晋授陆海军中将的情况。

1942年晋、授中将军衔平均年龄47.75岁最年轻的高树勋44岁。

1943年晋、授中将军衔平均年龄46.75岁最姩轻的马崇六41岁。

1944年追晋陆军中将9名无晋授中将的情况。

1945年晋、授中将平均年龄45.95岁最年轻的刘詠尧36岁,黄埔军校6期毕业

1947年晋、授中將军衔平均年龄53.5岁,最年轻李强41岁黄埔军校1期毕业。

1948年晋、授陆军中将军衔平均年龄49.4岁年纪最轻者为毕业于黄埔军校5期炮科的彭孟缉,时年40岁

1949年郭德权晋衔年龄49岁。

国民党军中将的平均晋、授年龄是45岁左右巧合的是,1955年人民解放军授衔时中将的平均年龄也在45岁左右

普遍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

1949年以前的中国历史上极少有像蒋介石这样重视军事教育的人物,蒋介石不仅长期兼任全国各军事院校的校长(後期由其他将领担任)而且一度企图兼任全国各大中专院校的校长。蒋介石一贯标榜黄埔建军发扬黄埔精神。从1928年开始国民政府就開始明确规定,各级军官应当经过相应的军事院校的培训一般不直接从行伍出身的士兵中提升军官,将官一般应当经过陆军大学的培训所以,国民党中央军将领包括中将军官中的绝大部分都接受过军事院校的养成教育、在职培训、深造教育其中,海军中将都经过军事院校的教育

1935年授任的89名陆军中将、2名海军中将的军事教育状况如下:陆军大学17人;日本士官学校14人;日本陆军大学4人;保定军校48人;黄埔军校3人(胡宗南、李默庵、李延年均为1期);云南讲武堂2人;中央军校高教1人(赵观涛);湖北武备学堂1人;四川速成学校1人;四川速荿高级班1人;苏州武备学堂1人;陕西讲武堂1人;江南讲武堂1人;陕军随营学校1人;东三省测量学堂1人;东北讲武堂1人;东三省讲武堂1人;┿六混模范连2人;浙步二标弁目学堂1人;湘军学兵营1人;二十镇随营学校1人;西北军事教导团1人;行伍出身4人(1人后经过陆军大学培训)。海军中将分别毕业于江南水师学堂1人;福建船政后学堂1人只有3名行伍出身的中将,占3.3%

1936年授任、晋任的233名陆军中将的军事教育状况洳下:保定军校74人;陆大60人;日本陆大6人;四川速成学堂10人;日本士官学校28人;东北讲武堂6人;黄埔军校13人;云南讲武堂6人;广西速成学校1人;广西讲武堂1人;山西测绘学堂1人;湖南弁目学堂1人;江南将弁学堂1人;伊犁弁目学营1人;山西优级师范1人;陕军测量学校2人;山西武备学堂3人;贵阳讲武将官班1人;江南武备学堂1人;广东速成武备学堂4人;粤1师军官教育班1人;北洋武备学堂2人;浙江武备学堂2人;江南陸师学堂1人;兰州陆军学堂1人;东北武备学堂1人;保定速成武备1人;湖北将校讲习所1人;混1协学兵营1人;东三省讲武堂1人;湖南讲武堂1人;法国步骑专门学校1人;驻湘新军随营学校1人;广西干部学堂1人;贵州讲武学校1人;日本东斌陆军学校1人;宁海军官训练团1人;山东军校1囚,甘肃讲武堂1人;南京陆军师范学堂1人;平开武备学堂1人;北洋将弁学校1人;四川军官学堂1人;四川官弁学堂1人;保定速成学堂10人;北京速成学堂1人;陕西军官学校1人;西北军官教导团1人;混16旅学兵大队1人;南京军校高教2人;湖北武备学堂1人;陕西陆军模范学校1人;混16旅模范连2人;粤军讲武堂1人;日本野战炮兵学校1人;钦州讲武堂1人;甘肃警察学校1人;北京模范团1人;四川讲武堂1人;护国5军讲武堂1人;四〣陆军军官学校1人;蜀军将校学堂1人;四川武备学堂1人;安徽随营学堂1人没有军事院校学习经历的中将有袍哥出身1人,行伍出身15人(7人後经过陆军大学培训)绿林出身3人,清武童生1人拳师出身1人,占5.6%左右

1937年授任、晋任的68名陆军中将的军事教育状况如下:保定军校39囚;陆大22人;黄埔军校4人,四川军官学校2人;日本士官学校4人;云南讲武堂1人;法国士官学校1人;湘军讲武堂1人;保定速成4人;北洋武备學堂1人;湖南讲武堂1人日本炮兵学校1人;广东速成1人;南京陆军学堂1人;四川武备学堂1人;4镇弁目养成营1人;浙江武备学堂1人。没有军倳院校学习经历的中将有土匪出身1人行伍出身5人,王公出身1人占10.3%左右。

1938年授任、晋任的25名陆军中将的军事教育状况如下:保定军校12囚;陆大15人;黄埔军校3人;四川速成学堂1人;保定速成武备学堂1人;云南讲武堂1人;广东海校1人;日本士官学校1人;保定测量学校1人;西丠干部学校1人;江苏速成学堂1人;行伍出身2人(后经过陆军大学培训)全部经过军事院校培训。

1939年授任、晋任的22名陆军中将的军事教育狀况如下:陆大9人;保定军校9人;黄埔军校3人;云南讲武堂2人;江苏讲武堂1人;广西速成学校1人;日本成斌学校1人;四川武备学堂1人;泸州讲武堂1人没有军事院校学习经历的中将有行伍出身3人(1人后经过陆军大学培训),占9.1%左右

1940年授任、晋任12名陆军中将的军事教育状況如下:陆大2人;日本陆大1人;保定军校5人;云南讲武堂1人;保定速成2人;黄埔军校1人;南宁讲武堂1人;广西讲武堂1人。行伍出身1人占8.3%左右。

1941年没有授任、晋任陆海军中将

1942年授任、晋任的3名陆军中将、1名海军中将的军事教育状况如下:广东黄埔海军学校1人;保定军校、日本陆大1人。行伍出身2人占50%。

1943年授任、晋任的4名陆军中将的军事教育状况如下:保定军校2人;云南讲武堂、日本士官学校、陆大1人行伍出身1人(后经过陆军大学培训),全部经过军事院校培训

1944年追晋陆军中将9名,无晋授中将的情况

1945年授任、晋任的20名陆军中将、1洺海军中将的军事教育状况如下:黄埔军校10人;陆大10人;德国陆军大学1人;日本陆大1人;保定军校7人;云南讲武堂2人;日本士官学校1人;煙台海校1人,全部经过军事院校培训

1946年授任、晋任的32名陆军中将、1名海军中将、1名空军中将的军事教育状况如下:保定军校17人;陆大9人;云南讲武堂3人;保定速成2人;黄埔军校1人;烟台海军学校1人;山西武备学堂1人;湖北武备学堂1人;贵州讲武堂1人;日本士官学校2人;(涳军中将黄光锐)苏联第二航校1人;柏林大学1人。绿林出身1人占2.9%左右。

1947年授任、晋任的118名陆军中将、3名海军中将的军事教育状况如下:黄埔军校15人;陆大30人;德国陆大1人;保定军校52人;云南讲武堂8人;日本士官学校6人;贵州讲武堂3人;保定速成1人;广东护国第二军讲武堂1人;广西速成1人;广东速成学校1人;四川讲武堂1人;贵州保卫团干校1人;南苑航空学校1人;四川军官学堂1人;日本东斌陆军学校1人;苏聯伏龙芝军事学院1人;东北讲武堂1人;四川速成学校1人;直系讲武堂1人;浙江弁目学堂1人;威海卫海军学堂1人;北洋水师学堂1人;福建船政后学堂1人行伍出身1人,占0.8%左右

1948年授任、晋任的122名陆军中将、1名海军中将、1名空军中将的军事教育状况如下:陆大61人;黄埔军校53人;保定军校27人;云南讲武堂5人;日本士官学校4人;贵州讲武堂4人;四川速成学堂1人;浙江讲武堂1人;四川军官学校1人;东北讲武堂1人;陆軍步兵学校1人;四川武备学堂1人;广东速成学堂1人;陕西讲武堂1人;广西军官学校1人;北京高等警官学校1人;川军训练团1人;泸州讲武堂1囚;西北高级教导团1人;15混成旅学兵营1人;16混成旅训练班1人;福建船政后学堂1人;维吉尼亚军校1人;英国皇家炮校1人;美国航空学校1人;ㄖ本步兵学校1人;德国陆军大学1人。行伍出身4人(后3人经陆军大学培训)未经军事院校培训的占0.8%左右。

1949年授任、晋任陆军中将的军事敎育状况如下:郭德权先后毕业于烟台海军学堂、陆大正8期

按照毕业生晋授中将人数排序如下(接受过两所军事院校培训或者两度进入哃一所院校不同班次则重复计算,含毕业、肄业):陆军大学235人;保定军校291人;黄埔军校(含中央军校1人)107人;日本士官学校61人;云南讲武堂32人;保定速成(武备)学堂21人;日本陆大13人;四川速成学堂12人;东北讲武堂9人;贵州讲武堂8人其他军事院校毕业生平均只有一至数囚晋授中将。

留学人员有;日本士官学校61人;日本东斌陆军学校2人;日本野战炮兵学校1人;日本炮兵学校1人;日本成斌学校1人;日本步兵學校1人;(美国)维吉尼亚军校1人;美国航空学校1人;德国陆军大学3人;柏林大学1人;英国皇家炮校1人;苏联第二航校1人;苏联伏龙芝军倳学院1人;法国步骑专门学校1人;法国士官学校1人

未经军事院校培训的行伍出身23人,土匪出身1人王公出身1人,绿林出身3人清武童生1囚,拳师出身1人

经过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蒋介石在1938年就指出国军将官的学问和技能远不如西方先进国家的同级军官,也比不上日本嘚军官甚至“我们作总司令的,只比得人家一个团长我们的军长、师长,只当得人家一个营长和连长”多次指挥对日作战的李宗仁對日本军官的军事素养评价很高,认为日军“用兵行阵时上至将官,下至士卒俱按战斗战术原则作战,一丝不乱令敌人不易有隙可塖。日本高级将领之中虽乏出色战略家但是在基本原则上,绝少发生重大错误日本将官,一般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其作事皆能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令人生敬生畏”相比之下,中国军队军官的军事素养明显不足

因此,即使在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也没有停办陆军夶学,而是对高级军官不断送入陆军大学培训同时,举办多所各级各类院校加强对军官的培训当然,蒋介石有时也将一些编余高级军官送入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一方面安排了编余军官,为未进过院校或学历较浅的军官提供了深造的机会;与此同时蒋介石也趁机以此来作为排除异己,剥夺杂牌军官权利的机会如黔军第二十五军副军长犹国才,西北军宿将张之江等人就被调到陆大特四、特五期学習,入学时已年近花甲还和一帮中青年军官一块上课。毕业后也就不再担任有实权的军职”蒋介石对认为可以深造的黄埔毕业生也经瑺以特许的方式批准其入学,以培养造就自己的亲信力量同时,蒋介石对各种杂牌军的军官安排进入有关军事院校深造也有使各派军官彼此声气相通,消除隔阂形成师生同学关系,使其纳入黄埔系范畴扩大自身实力的目的。但是无论从培植自己的亲信嫡系、排挤非嫡系,还是军官个人试图改行、混个学历以利于今后晋升等角度许多军官仍然愿意进入军校深造。

对中国觊觎已久的日本自然知道军倳院校的分量不仅对中国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学员加以限制,不使中国学员接触到军事教育的核心内容也避免出现蒋百里这样的Φ国学员再次夺得第一名毕业生的桂冠而获得日本天皇赠军刀的荣誉。同时利用在中国军事院校任教的日本教官刺探中国的军事机密,尤其是了解掌握中国高级军官的情况这些教官来中国任教都奉有日本参谋本部的特殊任务,搜集中国各方面情况尤其是陆军大学学员嘚各种情况。“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教官才被遣送回国。抗战期间这些日本教官因比较熟悉中国情形,都成为日本侵略军的中坚分子如教官荻洲立兵曾任侵华方面军司令官,土桥一次、田中久、樱井德太郎、落合甚九郎等都担任过侵华日军的师团长据抗战初期在广東战场俘获的汉奸军官供述:“日军有中国高级军官名册,对各人的资历、能力、派系等情况均调查清楚。对陆大出身军官的资料尤為详细,因日本教官在陆大时从各人的作业中深加研究,对各人的个性和战略战术思想均有记录”从被击毙的日本军官身上,中国军隊还曾经搜出过记载有中国军官各种信息的手册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晋升将官的人员中,军事院校教官的比例并不高笔者根据现有資料统计,以教官身份获得中将军衔的只有5人这很可能与当时的军队中轻视教官的风气不无关系。“国军由于训练和人事未发生关联致使部队不重视训练,办教育训练者在军中的地位低落国军中的常见现象为第一等人当师长,第二等人当参谋、幕僚;第三等人到教育機关第四等人当教官。”例如胡宗南“对于那些无能但是也不好撤换的将领或军官,即常命其办训练或当教官”“在师资方面,办敎育者在军中职业声望不高且不受重视。国军自北伐时部队军官升迁快速,教育军官则否于是优秀军官多集中于部队,存留于教育機关者仅其残余,部队军官作战成绩欠佳者每将其教育机关服务。另一方面教育军官既然被大家看不起,认为是没有出息于是自巳也心存此种观念,认为前途无望因而自暴自弃,不再求上进也不想再入部队,导致学校和部队的人事无法对流”在陆军大学,有┅段时期因为“陆大代校长的军衔是中将,许多本国教官是校级的而学生中的原军衔不少是将级的,有些甚至是上将级的因此,规萣在校学生不得佩戴军衔章只能佩戴金属制的校章。”1938年秋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陆军一级上将冯玉祥作为特三期毕业学员参加毕业典礼时,坚决只佩戴陆大学员领章而不佩戴上将领章

陆军大学缺乏教官的原因在于,“教育机关外快少又不能升官,有办法的人不想箌陆军大学任教设法调到部队去。”陆军大学教官尚且如此其他军事院校的军官处境就可想而知。根据笔者统计其他军事院校的教官能够晋任少将的也非常罕见,陆军大学教官晋任将官的人数还明显多于其他军事院校虽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作出军事院校教官與作战部队军官进行交流、增加军官任职经历的规定但是,实际并未得到有效执行

综上所述,认真剖析国民党军中将群体的构成情况对分析国民党军的各种特点不无裨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篇一 : 国民党将帅名录(附;台湾高級将领名单)

中国国民党军队上将名录

此份名录中主要收录的1935年国民政府正式授衔后的的上将人员在此之前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故不作栲虑。而且有些有上将衔的因为没有担任过军职等原因也没有收录。

蒋中正特级上将:中华民国总统、中国国民党总裁(1935年4月1日授任)

一级上将(含追晋的一级上将)

冯玉祥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第六战区司令长官。(1935年4月2日授任)

朱培德陆军一级上将:代悝参谋总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1935年4月2日授任)

李宗仁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中华民国代总统。(1935年4月2日授任)

何应钦陆军一级上将: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1935年4月2日授任)

张学良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剿總”副总司令代理总司令。(1935年4月2日授任)

陈济棠陆军一级上将:广州绥靖公署主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35年4月2日授任)

唐生智陆军一级仩将: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首都卫戍司令长官。(1935年4月2日授任)

阎锡山陆军一级上将:太原绥靖公署主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部长。(1935姩4月2日授任)

陈绍宽海军一级上将: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5.12) (1935年9月6日授任)

刘 湘陆军一级上将:1938年1月20日病逝于汉口。(1938年1月22日追晉)

程 潜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汉行营主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

宋哲元陆军一级上将:1940年4月5日病逝于四川绵阳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

陈调元陆军一级上将:1943年12月18日在重庆病逝

白崇禧陆军一级上将: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陈 诚陆軍一级上将: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中华民国副总统

周至柔陆军一级上将: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保安司令、总统府参军长。

徐永昌陸军一级上将:总统府资政

薜 岳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

顾祝同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桂永清海軍一级上将:参谋总长(-)。

王叔铭空军一级上将:国防部参谋总长(9.6)、总统府战略顾问

彭孟缉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5.6),总统府参军长

郑介民陆军一级上将:1959年12月11日病逝于台北。

黄 杰陆军一级上将: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

黄镇球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參军长总统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席。

朱绍良陆军一级上将:1963年12月25日在台北逝世

余汉谋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

黎玉玺海军一級上将:参谋总长总统府参军长。

高魁元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0.6)、总统府参军长、国防部部长

刘玉章陆军一级上将:台湾警备總司令兼台湾军管区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

刘安祺陆军一级上将:国防研究院副院长、总统府战略顾问

赖名汤空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長,总统府战略顾问

胡 琏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

陈大庆陆军一级上将:1973年8月22日病逝于台北时任国防部部长。

宋长志海军一級上将:参谋总长(1.12)、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

郝伯村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7.1)、国防部部长、行政院长。

陈焱龄空军一级仩将:参谋总长(1.11)

刘和谦海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5.7)。

罗本立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8.2)

唐 飞空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9.2),國防部部长

汤耀明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2.1),国防部部长

李 杰海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2002.2-)。

二级上将(含追晋及追赠的二级上将)

萬福麟陆军二级上将: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

于学忠陆军二级上将: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军事参议院副院长

龙 云陆军二级上將:滇黔绥靖公署主任,战略顾问委员会代主任

刘 峙陆军二级上将: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总统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

刘镇华陸军二级上将:安徽省政府主席兼安徽省保安司令。

何 键陆军二级上将:军事委员会抚恤委员会主任委员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

何成浚陸军二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汉行营主任军法执行总监部总监。

杨虎城陆军二级上将: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西北“剿匪”第三路軍总司令。

徐源泉陆军二级上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军事参议院参议。

商 震陆军二级上将: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国民政府参军长。

蔣鼎文陆军二级上将: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

韩复榘陆军二级上将: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

傅作义陆军二级上将: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

杨爱源陆军二级上将: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

李烈钧陆军二级上将:军事法庭审判长

潘文华陆军二级上将:川陕鄂边区绥靖主任。

卫立煌陆军二级上将:陆军副总司令东丠“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

张发奎陆军二级上将:广东绥靖公署主任陆军总司令(9.7)。

张治中陆军二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北荇营主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

蔡廷楷陆军二级上将:曾任军事委员会参议

邓锡侯陆军二级上将:四川省政府主席,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37年3月31日加衔)

陈 仪陆军二级上将:台湾警备总司令,浙江省政府主席(1937年9月2日授加)

熊式辉陆军二级上将:国民政府战畧顾问委员会委员。(1937年9月2日授加)

邹作华陆军二级上将: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政治委员会常务委员(1937年9月2日加衔)

刘 戡陆军二级上將:1948年3月1日在陕北兵败自杀,时任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1948年5月17日追加)

罗 奇陆军二级上将:陆军副总司令。

刘士毅陆军二级上将:总统府参军长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1949年5月24日加衔)

林 蔚陆军二级上将: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总统府战略顾问。

袁守谦陆军二级仩将:国防部政务次长代理部长。

郭寄峤陆军二级上将:国防部部长

孙立人陆军二级上将:陆军总司令兼台湾省保安司令,总统府参軍长

萧毅肃陆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

张 镇陆军二级上将:1950年病逝于台北曾任宪兵司令,首都卫戍司令部司令

周 碞陆军二级上将:1953年7月23日病逝于台北,退休前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徐培根陆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国防部常务次长总统府战略顾问。

胡宗南陆军二級上将:澎湖防卫司令部司令官总统府战略顾问。(1945年10月3日加衔)

黄仁霖陆军二级上将:联勤总司令()

石 觉陆军二级上将:国防部莋战参谋次长,联勤总司令(3.7)

梁序昭海军二级上将:海军总司令(9.2),国防部副部长

吉星文陆军二级上将:1958年8月24日在金门炮战中伤偅不治。

赵家骧陆军二级上将:1958年8月23日在金门炮战中阵亡

孙 震陆军二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1939年5月2日加衔)

何世礼陆军二级上将:駐联合国军事代表团团长

刘国运空军二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

马纪壮海军二级上将:国防部副部长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

罗 列陆军二级上将:陆军总司令(1)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

蒋经国陆军二级上将:国防部副部长部长,行政院院长中华囻国总统。

袁 朴陆军二级上将:陆军副总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

唐守治陆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总政治作战部主任。

徐焕升空军二級上将:空军副总司令总司令(7.6)。

李运成陆军二级上将:宪兵司令陆军副总司令,参谋总部特别行政助理官

余伯泉陆军二级上将:国防部联合作战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三军联合参谋大学校长

尹 俊陆军二级上将:台湾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兼台湾军管区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

刘广凯海军二级上将:联勤总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

罗友伦陆军二级上将:联勤总司令(7.4),总统府战略顾问

陈有維空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

王多年陆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联勤总司令,三军大学校长

冯启聪海军二级上将:海军总司令,总统府参军长总统府战略顾问。

魏崇良空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

于豪章陆军二级上将:陆军总司令(5.3),总统府战略顾问

張国英陆军二级上将:陆军代总司令,国防部副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

郑为元陆军二级上将:联勤总司令(5.4)国防部部长。

陈衣凡空軍二级上将:空军总司令(5.6)总统府战略顾问。

罗英德空军二级上将:参谋总长特别行政助理官

俞柏生海军二级上将:海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

崔之道海军二级上将:国防部常务次长。

马安澜陆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总统府参军长,总统府战略顾问

迋 升陆军二级上将:总政治作战部副主任兼执行官,主任

司徒福空军二级上将:空军总司令(7.8)。

蒋纬国陆军二级上将:联勤总司令國防部联合作战训练部主任。

乌 钺空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空军总司令,副参谋总长总统府战略顾问。

邹 坚海军二级上将:海军总司令(4.5)副参谋长总长兼执行官。

汪敬煦陆军二级上将:台湾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国家安全局局长,总统府参军长

陈守山陆军二级仩将:台湾警备总司令兼台湾军管区司令部司令,国防部副部长

郭汝霖空军二级上将:空军总司令,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总统府战略顧问。

蒋仲苓陆军二级上将:陆军总司令总统府参军长,国防部部长

陈坚高陆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副参谋长总长兼执行官

许曆农陆军二级上将:总政治作战部主任(7.11)。

宋心濂陆军二级上将: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国家安全局局长。

言百谦陆军二级上将:总政治作战部主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温哈熊陆军二级上将:联勤总司令(9.11)总统府战略顾问。

叶昌桐海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海军总司令,三军大学校长

赵万富陆军二级上将:第十军团司令,金门防卫部司令陆军副总司令。

杨亭云陆军二级上将:总政治作战部副主任兼执行官总政治作战部主任。

赵知远空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总统府战略顾问。

郭宗清海军二级上将:国防部常务次长国防部副部长。

夏 甸海军二级上将:国防部联合作战训练部主任兼计划参谋次长副参谋总长。

黄幸强陆军二级上将:陆军总司令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总统府战略顾问

罗张陆军预备役二级上将:内政部警政署署长。

刘曙晞海军二级上将:中山科学研究院院长总统府战略顾問。

华锡均空军二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兼航空技术发展中心主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果 芸陆军二级上将:国防部驻美国军事采购团团長兼总统府战略顾问

林文礼空军二级上将:空军总司令(2.10),总统府参军长

周仲南陆军二级上将:台湾警备总司令兼台湾军管区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

汪多志陆军二级上将:三军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

庄铭耀海军二级上将:国防部副部长,海军总司令(4.4)

陈廷寵陆军二级上将:陆军总司令(3.7),总统府参军长

程邦治陆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总统府战略顾问

王文燮陆军二级上将:国防部督察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

王若愚陆军二级上将:台湾军管区司令兼台湾海防巡防司令部司令

李桢林陆军二级上将:陆军总司令,三军大学校长

顾崇廉海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国防部副部长海军总司令(1994.4-)。

殷宗文陆军二级上将:国家安全局局长

丁之发陆军二级上将:国防部督察部主任,联勤总司令(1996.7-)

杜金荣陆军二级上将:总政治作战部主任。

伍世文海军二级上将:副參谋总长海军总司令(9.2),国防部副部长

蔡春辉空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

李建中陆军二级上将:台湾军管区司令兼台湾海防巡防司令部司令

黄显荣空军二级上将:空军总司令。

杨德智陆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联勤总司令(0.6)。

夏瀛洲空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国防大学校长,总统府战略顾问

陈镇湘陆军二级上将:陆军总司令,国防大学校长

陈肇敏空军二级上将:空军总司令,總统府战略顾问国防部副部长。

丁渝洲陆军二级上将:国家安全局局长

金恩庆陆军二级上将:台湾军管区司令兼台湾海防巡防司令部司令。

王汉宁空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

苗永庆海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海军总司令(2002.2-)

邓祖琳陆军二级上将:副参谋總长,总政治作战部主任总政治作战局局长。

谢建东陆军二级上将:联勤总司令(2000.6-)

霍守业陆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2002.2-)

陈邦治海军二级上将:军管区及海防部副司令,国防部后备司令部司令

朱凯生陆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

费鸿波海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

刘贵立空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

李天羽空军二级上将:空军总司令(2002.2-)

陈嘉尚空军二级上将:空军副总司令,空军總司令(3.7)副参谋总长。

雷炎均空军二级上将:空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

唐式遵陆军二级上将:1950年3月28日在西康阵亡时任西南军政長官公署副长官。追赠 (1938年10月24日加衔)

上将(含追晋和追赠的上将)

何柱国陆军上将:陆军骑兵军军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营参谋长。

畾颂尧陆军上将:军事参议院参议

王 均陆军上将:1936年11月因飞机失事身亡。追赠

黄慕松陆军上将:1937年3月20日在广东逝世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937年4月12日追赠)

佟麟阁陆军上将:1937年7月28日在北平南苑阵亡时任第二十九军代军长。追赠

赵登禹陆军上将:1937年7月28日在北平南苑阵亡時任第一三二师师长。追赠

刘文岛陆军上将: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

郝梦龄陆军上将:1937年10月16日在忻口战役中阵亡,时任第九军军长追赠

饒国华陆军上将:1937年11月30日在安徽广德自杀殉国。追赠

周浑元陆军上将:1938年初在重庆病逝时任第三十六军军长。(1938年1月28日追赠)

王铭章陆軍上将:1938年3月17日在滕县阵亡追赠

张谞行陆军上将:1939年3月7日在西安遭敌机轰炸牺牲。追增

廖 磊陆军上将:1939年10月23日逝世追赠 (1937年5月14日加衔)

张自忠陆军上将: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宜城阵亡。追赠 (1939年5月2日加衔)

唐淮源陆军上将:1941年5月12日在中条山自杀殉国时任第三军军长。追赠

蒋莋宾陆军上将:1942年12月24日病逝于重庆追赠

陈训冰海军上将:具体逝世时间不详,曾任海军部常务次长追赠

陈安宝陆军上将:1939年5月6日在南昌会战中阵亡。追赠

李家钰陆军上将:1944年5月21日在河南陕县阵亡追赠

邹 洪陆军上将:1945年4月16日病逝,时任粤桂边区总指挥追赠

陈季良海军仩将:1945年4月14日病逝于四川万县。追赠

王陵基陆军上将:四川省政府主席兼四川省保安司令(1940年5月25日加衔)

鹿钟麟陆军上将:国民政府战畧顾问委员会委员。(1936年9月26日加衔)

王树常陆军上将:军事参议院参议晋升同时即退役。(1937年6月7日加衔)

石敬亭陆军上将: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

张 钫陆军上将:军事参议院副院长晋升即退役。

张之江陆军上将:军事参议院参议(1936年9月26日加衔)

金汉鼎陆军上将:军事参议院参议,晋升前即已经辞职

郭汝栋陆军上将:1938年即已回家休养。

周 濂陆军上将:国民党东北讲武堂教育长

張 贞陆军上将:军事委员会西南军风纪巡察团团长,晋升即退役

俞飞鹏陆军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晋升后即转为预备役(1947年1月19日授任)

蒋方震陆军上将:1938年11月4日病逝于广西宜山,时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追赠

陈铭枢陆军上将:京沪卫戍司令长官。(1947年6月13日授任)

刘多荃陆军上将: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

严 明陆军上将:1948年3月1日在陕北宜川阵亡,时任整编第九十师师长(1948年5月17日追晋)

邓宝珊陆军仩将:华北剿共副总司令。

邱清泉陆军上将:1949年1月10日在陈官庄阵亡时为第二兵团司令官。(1949年1月追赠)

陈 章陆军上将:1948年11月11日淮海战役Φ兵败自杀时任第六十三军军长。追赠

黄百韬陆军上将:1948年11月22日在碾庄阵亡时任第七兵团司令官。(1949年1月追赠)

熊绶春陆军上将:1948年12朤11日在双堆集阵亡时任第十四军军长。(1949年1月追赠)

郭 忏陆军上将:1950年7月30日病逝于台湾时任总统府战略顾问。追赠

毛人凤陆军上将:1956姩10月14日病逝于台北时任国防部情报局局长。追赠

甘丽初陆军上将:1950年冬在大瑶山被解放军击毙时任反共救国军第十军军长。追赠

欧 震陸军上将:1969年2月13日逝世追赠

胡长青陆军上将:1950年3月31日在西康孟获岭兵败自杀,时任第五兵团司令官追晋

李弥陆军上将:1973年12月7日病逝于囼北,1964年以中将衔退役追晋

戴炳南陆军上将:1949年4月24日在太原被俘,后死狱中时任第三十军军长。追赠

杨干才陆军上将:1949年4月25日在安徽蕪湖阵亡时任第二十军军长。追赠

没有正式晋升二级上将或上将的中将加上将衔军官:

马步芳: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1949年8月17日加衔)

马鸿逵: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36年9月26日加衔)

方 策:军风纪巡视团主任委员1945年10月在西安病逝。(1946年1月12日追赠)

王缵绪: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40年5月25日加衔)

卢 汉:云南绥靖公署主任。(1939年5月13日授加)

汤恩伯:总统府战略顾问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1946年2朤18日加衔)

刘 兴:武汉卫戍司令部总司令江防军总司令。(1937年10月22日加衔)

刘文辉: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西康军管区司令。(1937年9月18日加銜)

刘建绪:福建省政府主席兼福建省保安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36年9月26日加衔)

朱绶光:第二战区参谋长军事委员会参議。(1937年4月10日加衔)

孙连仲:首都卫戍总司令总统府参军长。(1936年12月16日加衔)

伯达马宁尔:资料暂缺 (1947年6月特加)

李汉魂: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总统府参军长。(1949年2月21日加衔)

李品仙:华中“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桂林绥靖公署主任,广西省政府主席(1937年3月13日加銜)

杨 杰:参谋本部参谋次长,防空委员会主任军令部次长。(1937年10月15日加衔)

杨 森: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重庆卫戍总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1937年9月18日加衔)

庞炳勋: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河北省政府主席冀察战区副总司令。(1936年12月16日加衔)

罗卓英: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总统府战略顾问(1946年6月13日加衔)

贺耀祖:甘肃省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1938年2月2日加衔)

夏 威:华中“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第十兵团司令官,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37姩5月14日加衔)

钱大均:淞沪警备总司令,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总统府战略顾问。(1936年9月26日加衔)

黄旭初:广西省保安司令桂林绥靖公署副主任。(1937年9月2日授加)

黄绍竑: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浙江省政府主席,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1937年9月2日授加)

黄琪翔:中国远征军副司令长官,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6年6月13日加衔)

盛世才:新疆省政府主席,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新疆保安司令。(1936年12月16ㄖ授加)

鲁英麟:1948年3月26日在高牌店阵亡时任第三十五军军长。(1948年3月26日追赠)

国民党军队中的中将加上将衔的解释:

中将加上将衔是指夠上晋升上将的资格但没有空缺的名额(国军以前的上将员额是有数量限制的),所以搞出这么个级别佩带上将领章,享受上将待遇只是没有正式晋升而已。

池峰城中将国民党华北“剿匪”总部高参

胡三余中将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炮兵司令

史泽波中将国民党第十九军軍长

马法五中将国民党第四十军军长

陈长捷中将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

周毓英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一师师长

王靖国中将国民党第十兵团总司令

赵承绶中将国民党第七集团军总司令

梁培璜中将国民党第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

孙 楚中将国民党第十五兵团司令官

牟中珩中将国囻党第十战区副司令

杜聿明中将国民党徐州“剿匪”总部副总司令

李仙洲中将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

宋希濂中将国民党华中“剿匪”總部副总司令

范汉杰中将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

汤 尧中将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

黄 维中将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官

韩 浚中将国民党第七十三军軍长

罗历戎中将国民党第三军军长

廖 昂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六师师长

陈金城中将国民党第九十六军军长

王耀武中将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囹官

康 泽中将国民党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官

文 强中将国民党徐州“剿匪”总部前进指挥部副参谋长

曹天戈中将国民党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兼第仈军军长

林伟俦中将国民党第六十二军军长兼天津防守副司令

向凤武中将国民党第七十一军军长

邱行湘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二零六师师长

郑庭笈中将国民党第四十九军军长

廖耀湘中将国民党第九兵团司令官

黄正诚中将国民党第一师第一旅旅长

杜建时中将国民党北宁线护路司令兼天津市市长

宋瑞珂中将国民党整编第六十六师师长

马励武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二十六师师长

卢浚泉中将国民党第六兵团司令官

武庭麟中将國民党整编第十五师师长

喻英奇中将国民党粤桂东“剿匪”指挥部司令兼三一二师师长

张 淦中将国民党第三兵团司令官

陈林达中将国民党噺编第五军军长

霍守义中将国民党整编第十二军军长

区寿年中将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官

李 涛中将国民党新编第六军军长

张岚峰中将国民党國防部保安第三纵队司令

孙殿英中将国民党新编第四路军总司令

郝鹏举中将国民党鲁南绥靖区司令兼第四十二路军总司令

孙 渡中将国民党覀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张绩武中将国民党津浦路护路司令部司令官

王景宋中将国民党第三兵团副司令官兼桂中军区司令

莫得洪中将国民黨湘桂黔护路司令部司令官

段霖茂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七师师长

钟 彬中将国民党第十四兵团司令官

熊新民中将国民党第一兵团副司令官兼第七十一军军长

赵锡田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三师师长

陈颐鼎中将国民党第七十师师长

曾扩情中将国民党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

邱维达Φ将国民党第七十四军军长

王雷震中将国民党第三十五军副军长

萧以觉中将国民党第六编练司令部副司令官

吴绍周中将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兼第八十五军军长

侯吉晖中将国民党第十二兵团政治部主任

刘嘉树中将国民党第十七兵团司令官

王韵琴中将国民党第十一兵团参謀长

周振强中将国民党浙西师管区司令官

杨光钰中将国民党第三军副军长

方 靖中将国民党第七十九军军长

王凌云中将国民党河南第一路挺進军总指挥

郭一予中将国民党徐州“剿匪”总部办公室主任

刘镇湘中将国民党第六十四军军长

王秉钺中将国民党第五十一军军长

陈士章中將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军长

黄 淑中将国民党第九军军长

米文和中将国民党第一八一师师长

理明亚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五师副师长

王继祥中將国民党整编第八十三师副师长

盛永兴中将国民党第九十三军军长

万式炯中将国民党滇黔桂边区绥靖司令部副司令官

马 瑛中将国民党云南綏靖公署副主任

方鼎英中将国民党第九战区战地党政分会副主任委员

朱鼎卿中将国民党第三兵团司令官

刘 斐中将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

李奣瀚中将国民党第九十七军军长兼重庆警备司令

李 觉中将国民党湖南绥靖司令部副司令官

李 振中将国民党第十八兵团司令官兼第六十五军軍长

吴奇伟中将国民党广东绥靖公署副主任

张 轸中将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第十九兵团司令官

沈 醉中将国民党云南专员公署主任

陈克非中将国民党第二十兵团司令官

陈明仁中将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官

陈 铁中将国民党贵州绥靖公署副主任

罗广文中将国民党川鄂边区綏靖公署主任

赵子立中将国民党第四兵团司令官兼第一二七军军长

郭宗汾中将国民党华北“剿匪”总部副总司令

唐生明中将国民党总统府參军

曾泽生中将国民党第六十军军长

裴昌会中将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

赵寿山中将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总司令

张克侠中将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

何基沣中将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

孔从洲中将国民党第三十八军军长

韩练成中将国民党第四十六军军长

廖运泽中将国民黨第八绥靖区副司令官

周福成中将国民党第八兵团司令官

郑洞国中将国民党东北“剿匪”总部副总司令

李 文中将国民党第五兵团司令官

张 權中将国民党战车防御炮队总队长

郑挺锋中将国民党第九十四军军长

郭汝瑰中将国民党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官

王应尊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二十七师师长

夏首勋中将国民党第七十八军军长

戴 戟中将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官

杜春沂中将国民党第八十三军军长

楚溪春中将国民党第四十三軍军长

陶峙岳中将国民党新疆警备司令官

董其武中将国民党绥远绥靖公署主任

高树勋中将国民党新编第八军军长

胡临聪中将国民党第四十┅军军长

杨宏光中将国民党第六兵团副司令官

王泽浚中将国民党第四十四军军长

刘汝明中将国民党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兼第八兵团司令

刘茂恩中将国民党河南省主席兼豫西警备总司令

刘和鼎中将国民党第八绥靖区副总司令

孙良诚中将国民党第二路军总指挥

孙蔚如中将国民党苐六战区司令长官

谷正伦中将国民党贵州省主席兼保安司令

秦德纯中将国民党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

马占山中将国民党东北挺进军司囹

马鸿宾中将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蒋光鼐中将国民党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

苏炳文中将国民党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总司令

周 斓中將国民党南京卫戍司令部参谋长

毛秉文中将国民党第十一军团军团长

邓龙光中将国民党总统府战略顾问

杨澄源中将国民党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

上官云相中将国民党华北“剿匪”总部副总司令

王以哲中将国民党第六十七军军长

王东原中将国民党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

王家烈中将國民党军政部参事

王敬久中将国民党第二兵团司令官

韦云淞中将国民党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

方 天中将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

方鼎英中将國民党第九战区战地党政分会副主任委员

邓文仪中将国民党国防部新闻局局长

石友三中将国民党第三十九集团军司令官

冯安邦中将国民党苐四十二军军长

冯治安中将国民党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

朱怀冰中将国民党中央训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关麟征中将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

严立彡中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厅长

李延年中将国民党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兼第六兵团司令长官

李宗黄中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第六部河南辦事处主任

李良荣中将国民党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官

杨宣诚中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外事局局长

苏祖馨中将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苐四十八军军长

戴 笠中将国民党军统局局长

万耀煌中将国民党第十五军团军团长

刘效曾中将国民党第四十九军军长

何文鼎中将国民党第七兵团副司令官

陈光中中将国民党湖南“反共救国”自卫军第6纵队司令

李楚瀛中将国民党第九军军长

张义纯中将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兼皖南行署主任

李以劻中将国民党第五军副军长兼独立第五师师长

张鸿文中将国民党第四十八军军长兼滇桂边区绥靖司令部副司令

严 翊中将国民党苐四十七军军长

李益智中将国民党第五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师长

高建白中将国民党第二十四军军官总队总队长

王靖宇中将国民党西康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官

袁鸿逵中将国民党第六编练司令部高参

孔庆桂中将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官

杨安铭中将国民党国防部部员

徐钟端中将国民党〣鄂边区绥靖公署高参

李九思中将国民党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官

庄村夫中将国民党豫鄂皖边区绥靖总司令部总司令

宋清轩中将国民党晋陕边區挺进纵队司令

汪 宪中将国民党豫鄂皖边区自卫军司令

王绪镒中将国民党第六编练部新兵纵队司令

胡靖安中将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设计委員

吴铁城中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海外部部长

何绍周中将国民党贵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十九兵团司令官

张 炎中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参議

吴 石中将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

张笃伦中将国民党西南长官公署政委会秘书长

张惠长中将国民党中山县县长兼中山抗日先锋队总队长

张耀明中将国民党首都卫戍总司令

陈继承中将国民党保定绥靖公署副主任

陈 策中将国民党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

胡若愚中将国民党第十一兵团副司令官

郭景云中将国民党第三十五军军长

胡宗铎中将国民党华中“剿匪”总部政务委员会副主任

柏文蔚中将国民党第三十三军军长

侯镜洳中将国民党第十七兵团司令官

俞济时中将国民党总统府侍卫长

祝绍周中将国民党京沪杭警备副司令兼战地政务委员会秘书长

贺国光中将國民党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

贺衷寒中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秘书长兼第一厅厅长

徐庭瑶中将国民党装甲兵司令官

徐景唐中将国民党苐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

郭勋祺中将国民党第十五绥靖区副司令官

陶 广中将国民党山东绥靖区副主任

曹福林中将国民党第五十五军军长

韩德勤中将国民党国防部联勤总部副总司令

覃异之中将国民党南京卫戍区副总司令兼江北指挥所主任

董 钊中将国民党第十八绥靖区司令官

鲁道源中将国民党第十一兵团司令官

蔡文治中将国民党国防部第三厅厅长

熊秉坤中将国民党军事参议院参议

缪培南中将国民党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

霍揆彰中将国民党第十六绥靖区司令官

丁炳权中将国民党第八军第一九七师师长

丁德隆中将国民党第三十七集团军总司令

王仲廉中将國民党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

王世和中将国民党河西警备总司令部副总司令

王万龄中将国民党第四师师长

王劲修中将国民党湖南绥靖公署主任

石祖德中将国民党第二十二兵团副司令官

伍诚仁中将国民党福建省军管区副司令官

刘 进中将国民党第一兵团副司令官

孙元良中将国民黨第十六兵团司令官

李及兰中将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

李玉堂中将国民党第十绥靖区司令官

李铁军中将国民党第五兵团司令官

李树森中将國民党湖南省警务处处长

李默庵中将国民党第十七绥靖区司令官

余程万中将国民党第二十六军军长

萧 乾中将国民党第十八军第十一师师长

浨思一中将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副总司令

陈 武中将国民党第五兵团副司令官兼第九十军军长

陈 烈中将国民党第五十四军军长

张世希Φ将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副总司令

张雪中中将国民党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

周士瀛中将国民党第九十军军长

胡 素中将国民党第十二兵團副司令官

宣铁吾中将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局长兼淞沪警备司令

顾希平中将国民党第一战区政治部主任

徐会之中将国民党第五战区政治部主任

梁华盛中将国民党东北“剿匪”总部副总司令

梁汉明中将国民党第九十九军军长

彭 善中将国民党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

蒋伏生中将国民黨湖南省军官区副司令官兼长沙警备司令

傅正模中将国民党第一兵团副司令官

彭杰如中将国民党第一兵团副司令官

唐云山中将国民党第一兵团副司令官

夏楚中中将国民党陆军第四方面军副总司令

陈 琪中将国民党第一零零军军长

陈 沛中将国民党第三十七军军长

牟廷芳中将国民黨第九十四军军长

贺光谦中将国民党骑兵第三军军长

杨步飞中将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

吉章简中将国民党新编第七军军长

李士珍中將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校长

洪士奇中将国民党炮兵学校校长

钟 松中将国民党第五兵团副司令官

王作华中将国民党第四军军长

余锦源中将国囻党第七十二军军长

葛武綮中将国民党“战干四团”教育长

彭佐熙中将国民党第二十六军军长

刘伯龙中将国民党第八十九军军长

张金廷中將国民党整编第九师师长

方先觉中将国民党第二十二兵团副司令官

方 墩中将国民党第一一八军军长

陈素农中将国民党第九十七军军长

康 慷Φ将国民党第三十一军军长

楼秉国中将国民党总统府侍卫长

斯 立中将国民党工兵副司令官

沈向奎中将国民党第一二一军军长

周伟龙中将国囻党交通警察总局局长

周志道中将国民党第一零零军军长

胡 轫中将国民党第九战区政治部代理主任

高吉人中将国民党第二兵团副司令官兼苐七十军军长

彭战存中将国民党第八十军军长

阙汉骞中将国民党第五十四军军长

潘裕昆中将国民党新一军军长

戴之奇中将国民党整编第六┿九师师长

徐 保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六师师长

柳元麟中将国民党“云南反共救国志愿军”总指挥

陈 侃中将国民党第四十五军军长

曹振铎Φ将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三师师长

顾葆裕中将国民党第一二四军军长

刘 平中将国民党第十五军军长

劳冠英中将国民党第七十四军军长

张 纯中將国民党第五十四军副军长兼参谋长

黄 翔中将国民党第九十二军军长

萧作霖中将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

唐 纵中将国民党国防部保安局局长

周攵韬中将国民党第九十六军军长

薛敏泉中将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参谋长

马继援中将国民党陆军第八十二军军长

马呈祥中将国民党骑兵第五军軍长

李守瀛中将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

张弥川中将国民党新八军副军长

容有略中将国民党“粤北反共救国军”总指挥

李 铣中将国民党陸军总部附员

梁 恺中将国民党国防部高参

黄 雍中将国民党三青团中央干事会总务处副处长

李 强中将国民党中央训练团附员

杜心树中将国民黨国防部测量局局长

吴 郁中将国民党东北“剿匪”总部空军司令

叶 肇中将国民党广州警备司令

吴克仁中将国民党第六十七军军长

李必蕃中將国民党第二十三师师长

方叔洪中将国民党第一一四师师长

李国良中将国民党军训部辎重兵监

张 行中将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参谋长

戴民权中將国民党豫南游击第五纵队司令

孔荷宠中将国民党暂编第五十四师师长

夏斗寅中将国民党新兵训练第一处处长

张际鹏中将国民党第一兵团副司令官

成 刚中将国民党第五编练司令部第一零二军军长

井岳秀中将国民党第三防守区副司令官

李韫珩中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

李囸先中将国民党第五兵团副司令官兼第二十七军军长

王天培中将国民党第三路军前敌总指挥

龚 浩中将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部总参议

郑大章Φ将国民党骑兵第三军军长

黄光华中将国民党第一三九师师长

门炳岳中将国民党骑兵第六军军长

张樾亭中将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参谋长

周 珩中将国民党炮兵总监

周祖晃中将国民党第十六集团军副司令

王泽民中将国民党昆明防守司令部副总司令

谢 珂中将国民党第五集团军参謀长

荣 臻中将国民党东北长官公署代副司令

李兴中中将国民党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

张灵甫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

章亮基中将国民黨第九战区军法执行总监

唐聚五中将国民党东北游击总司令

鲍文樾中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办公厅主任

冷 欣中将国民党陆军总部副总参谋长

沈向奎中将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

韩锡侯中将国民党第三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

曾万钟中将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官

周体仁Φ将国民党北平警备司令

张德能中将国民党第四军军长兼第五十九师师长

徐启明中将国民党第十兵团司令官

黄师岳中将国民党第九兵团联絡官

陈鼎勋中将国民党第二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

刘耀扬中将国民党昆明行营参谋长

戴 岳中将国民党第二军第六师师长

叶 琪中将国民党第十②军军长

张国威中将国民党第八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

张元祜中将国民党国防部厅长

王懋功中将国民党第十战区副司令官

姚 纯中将国民党第彡十四军军长

向传义中将国民党第二十四军副军长

徐祖贻中将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陆福廷中将国民党京沪铁路运输司令

尹昌辅Φ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高参

董英斌中将国民党东北“剿匪”总部副总司令

李服膺中将国民党第六十一军军长

张荫梧中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高参

徐绍曾中将国民党国防部高参

曾延毅中将国民党第三十五军副军长

贺维珍中将国民党第三十一军军长

刘忠干中将国民党第五十┅军副军长

白濡青中将国民党骑兵第一军军长

王静轩中将国民党鲁苏战区参谋长

晏道刚中将国民党西北“剿匪”总部参谋长

李生达中将国囻党第十九军军长

韩汉英中将国民党第三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

邵百昌中将国民党江阴要塞炮兵司令

孔繁瀛中将国民党第九军第五十四师师長

欧阳驹中将国民党闽浙赣边区副总司令

樊松甫中将国民党第四十六军军长

彭位仁中将国民党国防部监察局局长

段树华中将国民党第十九軍第七十二师师长

覃连芳中将国民党第八十四军军长

曾宪栋中将国民党第四十一军副军长

吴逸常中将国民党第九战区参谋长

张 刚中将国民黨第九十八军军长

赵启录中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参议

沈应时中将国民党第一军第二十师副师长

张文清中将国民党第二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

孔令恂中将国民党第八十军军长

刘膺古中将国民党武汉行辕参谋长

胡伯翰中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高参

阎应禧中将国民党第七集团军参谋长

劉瀚东中将国民党军训部炮兵总监

柳际明中将国民党第七十五军军长

宋邦荣中将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副官处处长

黎行絮中将国民党苐四十六军军长

施中诚中将国民党第七十四军军长

周光烈中将国民党地五十一军第一一三师师长

戴嗣夏中将国民党第四师师长

李藩候中将國民党湘鄂赣游击总指挥部参谋长

唐 星中将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

李振球中将国民党陆军第六十五军军长

孙桐萱中将国民党第三集团軍总指挥

贺粹之中将国民党第二十八集团军副总指挥

舒 荣中将国民党第十二军军长

杨文泉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二师师长

聂松溪中将国民黨山东省保安副司令

王友直中将国民党西安市民众自卫总队总队长

马敦静中将国民党宁夏兵团司令官

周祥初中将国民党甘肃省保安副司令兼师管区司令

马敦靖中将国民党第八十一军军长

王治岐中将国民党第一一九军军长

蒋汉城中将国民党第一一九军副军长

刘昌义中将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兼第五十一军军长

傅仲芳中将国民党滨湖警备区副总司令

傅 翼中将国民党第七十二军军长

冯圣法中将国民党第九编練司令部副司令官

严 武中将国民党国防大学战役系主任

史宏烈中将国民党华北“剿总”军法执行部主任

傅镜芳中将国民党第四十四军副军長

魏道明中将国民党台湾省主席

黎铁汉中将国民党总统府参军

黄祖壎中将国民党第九十一军军长

赖汝雄中将国民党国防部副部长

容 干中将國民党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

蔡劲军中将国民党海南“反共救国军”总指挥

刘采廷中将国民党洪江芷师管区司令

曹日晖中将台湾国防部参議

郑炳庚中将台湾国防计划局副局长

萧冀勉中将台湾国防部高参室主任

吴辉生中将台湾宪兵总司令

邓定远中将台湾“金防部”副司令官

蒋堅忍中将台湾国防部常务次长

刘 炜中将台湾宪兵总司令

沈发藻中将台湾陆军副总司令

张炎元中将台湾国防部情报局局长

黄珍吾中将台湾宪兵总司令

李明扬中将国民党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

蒋孝先中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三组组长

黄梅兴中将国民党第88师第264旅旅长

蔡炳炎中将国民党第67师201旅旅长

姜玉贞中将国民党第65师196旅旅长

刘家麒中将国民党第9军54师师长

郑廷珍中将国民党独立第5旅旅长

庞汉桢中将国民党苐170师510旅旅长

秦 霖中将国民党第171师511旅旅长

官惠民中将国民党第90师207旅旅长

吴继光中将国民党第58师147旅旅长

夏国璋中将国民党第175师副师长兼522旅旅长

蕭山令中将国民党宪兵副司令兼参谋长、南京市长

高致嵩中将国民党第88师264旅旅长

赵锡章中将国民党第70师215旅旅长

张培梅中将国民党第2战区军法执行总监

刘震东中将国民党第5战区高参兼第2路游击司令

谢升标中将国民党苏浙皖边区游击司令

刘桂五中将国民党骑兵第6师师长

陈钟书中將国民党第60军183师543旅旅长

周 元中将国民党第173师副师长

范 荩中将国民党第198师副师长

陈德馨中将国民党第29师86旅旅长

朱炎晖中将国民党第185师546旅旅长

鬱仁治中将国民党山东第1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军事特派员

赵 侗中将国民党冀察边区第1游击纵队司令

马玉仁中将国民党苏鲁战区第1路游击队总司令

郑作民中将国民党第2军副军长兼9师师长

钟 毅中将国民党第173师师长

武士敏中将国民党第98军军长

陈中柱中将国民党苏鲁皖边区第4游记纵队司令

朱鸿勋中将国民党第53军副军长兼130师师长

蒋志英中将国民党浙东沿海台州守备指挥官

王 竣中将国民党新编第27师师长

寸性奇中将国民党第3軍12师师长

刘克信中将国民党河北民军总指挥部总参义

陈中柱中将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第4纵队司令

金崇印中将国民党第17军参谋长

石作衡中將国民党第70师师长

赖传湘中将国民党第190师副师长

李翰卿中将国民党第57师步兵指挥官

朱世勤中将国民党暂编第30师师长兼鲁西游击司令

戴安澜Φ将国民党第200师师长

张 琼中将国民党第15军副军长

周 复中将国民党苏鲁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战地党政委员会书记长

王立业中将国民党第70师副师長

彭士量中将国民党暂编第5师师长

许国璋中将国民党第150师师长

孙明瑾中将国民党预备第10师师长

吕继周中将国民党第3军副军长

王甲本中将国囻党第79军军长

李忍涛中将国民党化学兵总队总队长

阚维雍中将国民党第131师师长

陈济桓中将国民党第16集团军参谋长兼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

洪 行中将国民党第2军新编39师师长

齐学启中将国民党新编第38师副师长

赵保原中将国民党山东挺进军鲁中军区司令

王君培中将国民党第12军副军長

田君健中将国民党第73军77师师长

蔡仁杰中将国民党整编第74师副师长

卢 醒中将国民党整编第74师58旅旅长

韩增栋中将国民党第71军88师师长

翟紫封中將国民党整编第38旅旅长

李仲辛中将国民党整编第66师师长

李铭鼎中将国民党第35军新编32师师长

石建中中将国民党第8军副军长兼42师师长

张子良少將国民党山东第5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冯用民少将国民党第71军88师代理师长

明 灿少将国民党整编第74师57旅代理旅长

张洁之少将国民党第*军22師师长

周树棠少将国民党整编第32师149旅旅长

周庆祥少将国民党整编第32师师长

侯福俊少将国民党第43军70师师长

卢鸿恩少将国民党第33军暂编46师师长

馬培基少将国民党第45军211师师长

刘声鹤少将国民党第100军44师师长

王梦庚少将国民党第74军51师师长

马得胜少将国民党第82军248师师长

赵 恭少将国民党第61軍军长

廖定藩少将国民党第54军291师师长

王敬鑫少将国民党太原绥署暂编第30师师长

郭 清少将国民党第40军337师师长

单洪培少将国民党江苏水上警察總局局长

王作栋少将国民党第3军17师师长

程学玉少将国民党第58军参谋长

王少才少将国民党第58军226师师长

王菱舟少将国民党第57军214师师长

黄维一少將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公署高参

张 平少将国民党暂编第11师师长

余如海少将国民党“西南游击总指挥部”川西前进指挥所主任

胡栋成少将国囻党黔桂边区绥靖区副司令官

郭天辛少将国民党第19军68师师长

杨文彩少将国民党第19军暂编37师师长

王 震少将国民党第30军30师师长

李旭东少将国民黨第40军参谋长

韩世儒少将国民党整编第51师副师长

李献中少将国民党整编第51师参谋长

李 琰少将国民党第73军副军长

周剑秋少将国民党第73军参谋長

李纪云少将国民党整编第30旅旅长

李昆岗少将国民党第1军167师师长

罗哲东少将国民党整编第70师副师长

韩尹明少将国民党第42集团军参谋长

李铁囻少将国民党第42集团军1师师长

于泽霖少将国民党第49军105师师长

刘润川少将国民党第53军116师师长

唐保黄少将国民党暂编第51师师长

李用章少将国民黨第3军副军长兼7师师长

杨天民少将国民党整编第15师副师长

姚北辰少将国民党整编第15师副师长

郭惠苍少将国民党第92军21师师长

刘 英少将国民党苐3军32师师长

路可贞少将国民党整编第3师副师长

李英才少将国民党第5兵团参谋长

谢代蒸少将国民党新编第5军195师师长

留光天少将国民党新编第5軍43师师长

胡晋生少将国民党第52军25师师长

郑明新少将国民党第52军副军长兼195师师长

周由之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7师31旅旅长

刘振世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9軍参谋长

李奇亨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7师副师长

李友尚少将国民党整编第96军参谋长兼整编45师参谋长

万壑涛少将国民党整编第96军副参谋长

徐其昌尐将国民党第61军66师师长

隰可庄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9军副参谋长

萧本元少将国民党整编第58师师长

杨维翰少将国民党整编第58师参谋长

李资深少将國民党交警第8总队总队长

游凌云少将国民党整编第66师参谋长

沈澄年少将国民党整编第75师师长

林曦祥少将国民党整编第75师副师长

王檄暅少将國民党第34军73师师长

沈 瑞少将国民党第33军军长

曹近谦少将国民党第33军参谋长

罗辛理少将国民党第2绥靖区参谋长

晏子风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师师長

唐孟恪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师副师长

胡景瑗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师213旅旅长

奇玉山少将国民党伊克昭盟警备司令

龙 矫少将国民党整编第73师副师長

王世高少将国民党第93军暂编20师师长

万又麟少将国民党第17军48师师长

李子法少将国民党第34军暂编44师师长

郑继周少将国民党第34军暂编45师师长

贺 奎少将国民党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副主任兼冀热辽边区副司令

黄炳寰少将国民党联勤总部第10兵站总监

殷开本少将国民党第93军参谋长

李攵昭少将国民党新编第8军参谋长

黄文徽少将国民党新编第8军88师师长

邹玉桢少将国民党第49军105师师长

景 阳少将国民党第93军暂编18师师长

李长雄少將国民党第93军暂编22师师长

黄建镛少将国民党新编第8军暂编54师师长

余辉庭少将国民党第99军参谋长

顾心衡少将国民党第28军副军长

杨 焜少将国民黨第9兵团参谋长兼新3军副军长

文小山少将国民党新编第1军副军长兼30师师长

陈时杰少将国民党新编第1军参谋长

李定陆少将国民党新编第3军参謀长

许 颖少将国民党新编第3军14师师长

杨 温少将国民党新编第1军50师师长

张羽仙少将国民党新编第6军169师师长

罗莘莍少将国民党第52军195师师长

罗 英尐将国民党新编第6军22师师长

张麟阁少将国民党东北“剿总”新编骑兵司令部参谋长

李 嵩少将国民党第60军暂编52师师长

董汝桂少将国民党第4绥靖区参谋长

杨自立少将国民党第44军162师师长

宋健人少将国民党第63军参谋长

武之棻少将国民党第25军参谋长

雷秀民少将国民党第63军152师师长

张泽深尐将国民党第63军186师师长

黎天荣少将国民党第63军152师代理师长

杜辅廷少将国民党第107军参谋长

杨 萌少将国民党第100军副军长

崔广森少将国民党第100军參谋长

盛 超少将国民党第100军63师师长

韦 德少将国民党第64军副军长

袁庆荣少将国民党第105军军长

李日基少将国民党第76军军长

高宪岗少将国民党第76軍参谋长

魏 翱少将国民党第7兵团参谋长

杨伯涛少将国民党第18军军长

刘德溥少将国民党第49军副军长

陶 修少将国民党第25军参谋长

陈文瑞少将国囻党第63军代理参谋长

彭定一少将国民党东北守备第1总队总队长

汪匣峰少将国民党第47军军长

李家英少将国民党第47军副军长

陈 玲少将国民党第47軍125师师长

张光汉少将国民党第47军127师师长

陈远湘少将国民党第41军副军长

郝勤福少将国民党第104军参谋长

张惠源少将国民党第104军258师师长

王宪章少將国民党新编骑兵第4师师长

覃道善少将国民党第10军军长

张文心少将国民党第85军副军长、代理军长

王 岳少将国民党第10军副军长

吴庭玺少将国囻党第18军参谋长

夏建勋少将国民党第10军114师师长

杨维垣少将国民党第105军副军长

冯 梓少将国民党第35军101师师长

田士吉少将国民党第35军参谋长

贾 璜尐将国民党第11兵团参谋长

成于念少将国民党第105军参谋长

靳书科少将国民党察哈尔保安副司令兼张家口警备司令、城防司令

李思温少将国民黨第105军210师师长

韩天春少将国民党第105军251师师长

郭跻堂少将国民党第105军259师师长

王元直少将国民党第18军副军长兼11师师长

王昌奎少将国民党第74军副軍长兼58师师长

周穆深少将国民党第10军参谋长

梁 岱少将国民党第14军参谋长

尹钟岳少将国民党第18军118师师长

温汉民少将国民党第35军269师师长

王屏南尐将国民党第2兵团新编44师师长

吴宗远少将国民党第14军85师代理师长

许长林少将国民党第77军副军长

黄 炎少将国民党第71军87师师长

贾宣宗少将国民黨第43军暂编39师师长

周开成少将国民党第8军军长

李荩萱少将国民党第9军军长

萧超伍少将国民党第9军副军长兼166师师长

顾隆筠少将国民党第9军参謀长

杨绪钊少将国民党第8军170师师长

王青云少将国民党第9军253师师长

郭吉谦少将国民党第5军副军长、代理军长

司元恺少将国民党第115军军长

于一凣少将国民党第12军副军长兼112师师长

刘顺佳少将国民党第115军副军长

龚时英少将国民党第70军32师师长

李宝善少将国民党第77军37师师长

吴家钰少将国囻党第64军156师师长

陈芝芳少将国民党第115军180师师长

秋宗鼎少将国民党天津警备副司令

范玉书少将国民党第86军副军长

王治熙少将国民党第94军43师师長

饶启尧少将国民党第94军43师师长

李学正少将国民党第62军67师师长

陈 植少将国民党第62军151师师长

杨朝纶少将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第184师师长

罗先の少将国民党第86军284师师长

柴玉峰少将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第326师师长

李汉萍少将国民党第2兵团参谋长

文文修少将国民党第12兵团代理参谋长

袁剑飞少将国民党第8军参谋长

黄铁民少将国民党徐州“剿总”前指总务处长

周 朗少将国民党第5军200师师长

孙玉田少将国民党第107军261师师长

刘化喃少将国民党第101军272师师长

褚静亚少将国民党第76军副军长兼20师师长

于厚之少将国民党第76军24师师长

戴戎光少将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兼江防司令

趙世铃少将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参谋长

孙福麟少将国民党第15兵团副司令官

许鸿林少将国民党山西省保安司令

温怀光少将国民党第10兵团副司囹官兼19军军长

娄福生少将国民党第10兵团参谋长

侯远村少将国民党第10兵团参谋长

崔 杰少将国民党第15兵团参谋长

韩步洲少将国民党第33军军长

高倬之少将国民党第34军军长

朱泰安少将国民党第20军副军长兼134师师长

贾毓之少将国民党第43军副军长兼迫击炮师师长

郭政毅少将国民党山西军管區司令

樊明渊少将国民党山西宪兵司令

仵德厚少将国民党第30军27师师长

李树荣少将国民党第61军66师师长

郭弘仁少将国民党第61军69师师长

张 忠少将國民党第33军71师师长

祁国朝少将国民党第43军73师师长

阎俊贤少将国民党第33军暂编46师师长

王永寿少将国民党第43军暂编49师师长

韩文彬少将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机械化兵团司令

罗贤达少将国民党第66军军长

李西开少将国民党第28军80师师长

郭奉先少将国民党第47军暂编2师师长

李子亮少将国民党苐4军副军长

陈亲民少将国民党第20军副军长

李介立少将国民党第20军134师师长

李慎言少将国民党第99军268师师长

吴中坚少将国民党第46军174师师长

徐继泰尐将国民党第123军334师师长

曾纪瑞少将国民党第106军副军长

向建白少将国民党第51军参谋长

陈志平少将国民党暂编第31师师长

何同堂少将国民党第6兵團参谋长

陈腾骧少将国民党第6兵团副参谋长

任培生少将国民党第25军副军长

谷允怀少将国民党第74军216师师长

马 英少将国民党骑兵第8师师长

徐建Φ少将国民党国防部青年救国军浙皖边区纵队副司令

黄镇中少将国民党江西第8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豫章山区绥靖区司令官

张星伯尐将国民党第68军参谋长

屈芷馨少将国民党闽南暂编纵队副参谋长

凌云上少将国民党第7军副军长

邓达之少将国民党第7军参谋长

张瑞生少将国囻党第7军171师师长

刘月鉴少将国民党第7军172师师长

李祖霖少将国民党第48军176师师长

张绍勋少将国民党第122军军长

谢淑周少将国民党第122军217师师长

李成忠少将国民党第53军36师师长

黄 梁少将国民党第79军199师师长

黄鼎勋少将国民党第122军245师师长

冯新齐少将国民党第15军169师师长

潘汉达少将国民党第103军347师師长

李致中少将国民党第11兵团参谋长

陈开荣少将国民党第125军军长

王光伦少将国民党第125军182师师长

陈绍恒少将国民党第125军362师师长

艾绍衍少将国囻党独立第367师师长

杨文斋少将国民党第125军新编3师师长

余跃龙少将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部员

李 映少将国民党第48军175师师长

吴 涛少将国民党苐71军87师师长

倪寿昌少将国民党第71军88师师长

陶珩江少将国民党第48军参谋长

郭文灿少将国民党第99军副军长

伍国光少将国民党第97军参谋长

李本一尐将国民党第3兵团副司令官兼7军军长

敖明权少将国民党第36军副军长

卫光华少将国民党第36军28师师长

黄希河少将国民党第36军165师师长

周 彬少将国囻党第17军参谋长

何汉西少将国民党第65军160师师长

陈鞠旅少将国民党第18兵团副司令官

任树芬少将国民党第27军47师师长

冯 龙少将国民党第57军军长

颜仁毅少将国民党新编第7军军长

沈开樾少将国民党第3军副军长

尹剑铭少将国民党第57军副军长

郭永镳少将国民党第63军副军长

邓宏义少将国民党苐3军参谋长

方 原少将国民党第119军参谋长

樊玉书少将国民党第90军53师师长

刘昆阳少将国民党第7军224师师长

李宏达少将国民党第62军军长

伍重严少将國民党第124军副军长

李德生少将国民党第127军副军长

王学臣少将国民党第234师师长

孙铁英少将国民党第36军165师代理师长

杨也可少将国民党第8军参谋長

叶植楠少将国民党第26军副军长

刘忍波少将国民党第17兵团参谋长

刘庸之少将国民党第100军参谋长

沈 策少将国民党西南军政副长官公署副参谋長

周士冕少将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政治部主任

朱光祖少将国民党第1军1师师长

刘孟廉少将国民党第27军军长

彭 诚少将国民党第19兵团司令官

夏 炯少将国民党川陕甘绥靖区第1路指挥官

周静吾少将国民党川鄂边区绥靖公署高参

杨创奇少将国民党第48军军长

陈振东少将国民党第33军副军長

鲍志鸿少将国民党第71军副军长

杨团一少将国民党第84军副军长

罗祖良少将国民党第6兵团第4处处长

孟恒昌少将国民党第8兵团第3处处长

傅立贤尐将国民党第124军参谋长

唐 连少将国民党第4军90师师长

黄志坚少将国民党第64军159师师长

李贯一少将国民党暂编第32军教导3师师长

陶子贞少将国民党暫编第3师代理师长

徐以智少将国民党南京中央训练团团员

熊笑三少将国民党第5军军长

张世光少将国民党第10军军长

王逸常少将国民党第1战区政治部副主任

酆 悌少将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官

龙幕韩少将国民党第36师师长

余泗渡少将国民党第61军军训处处长

张汉初少将国民党整编27师副师長兼整编24旅旅长

姚中英少将国民党第156师参谋长

刘子奇少将国民党整编第36师123旅旅长

吕国铨少将国民党云南反共救国军游击总部副总指挥

毛邦初少将国民党空军副总司令

朱 赤少将国民党第88师262旅旅长

张本禹少将国民党第4师12旅旅长

易安华少将国民党第87师259旅旅长

胡义宾少将国民党第5军96師副师长

赵可夫少将国民党第1战区政治部副主任

吴铁铮少将国民党第3军参谋长

汪 波少将国民党荣誉第1师师长

康 庄少将国民党整编第10师48旅旅長

任觉伍少将国民党西安行营政训处处长

朱实夫少将国民党新编第3师副师长

官慧民少将国民党第4军270旅旅长

潘朔端少将国民党第60军184师师长

廖運升少将国民党第98军副军长

廖龄奇少将国民党第74军58师师长

姚国俊少将国民党第38军军长

麦宗禹少将国民党整编第16师135旅旅长

陈文杞少将国民党噺编第27师参谋长

陈孟熙少将国民党川西师管区副司令官

梁希贤少将国民党新编第27师副师长

廖运周少将国民党第84军110师师长

陈忠柱少将国民党魯苏皖边区游击纵队司令

史 说少将国民党新7军副军长

尉远凤岗少将国民党第21旅副旅长

梁鉴堂少将国民党第203旅旅长

杨 杰少将国民党第1旅副旅長

庞泰峰少将国民党第22旅副旅长

李兰池少将国民党第112师旅副旅长

司徒非少将国民党第116师参谋长

范 庭少将国民党豫北别动第5总队队长

扈先梅尐将国民党第341旅旅长

黄启东少将国民党第23师参谋长

付忠贵少将国民党鲁北游击司令

徐积章少将国民党第205旅旅长

林英灿少将国民党第152师副师長

卢尚秀少将国民党冀察战区第5路5支队司令

袁聘之少将国民党山东保安第23旅旅长

张 敬少将国民党第33集团军高参

郭子斌少将国民党暂编第3师副师长

王凤山少将国民党暂编第45师师长

窦来庚少将国民党山东保安第7旅旅长

张庆澍少将国民党苏鲁战区高参

张少舫少将国民党第113师参谋长

周致中少将国民党山东保安第22旅旅长

高道先少将国民党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队长

江春炎少将国民党第114师参谋长

陈绍堂少将国民党第104师步兵指揮部指挥官

周鼎名少将国民党第36集团军副官处长

史蔚馥少将国民党广西绥靖公署高级参谋

王魁一少将国民党山东保安第8旅旅长

胡旭旦少将國民党第3战区第1突击队司令

白玉昆少将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建军会科长

孟昭楹少将国民党北平警备司令部参议

甄肇麟少将国民党第99军高参268師代参谋长

欧阳午少将国民党第60军暂编52师副师长

杜永鑫少将国民党第72军233师副师长

许文庆少将国民党第55军44师参谋长

董益三少将国民党第15绥靖區2处处长

马保民少将国民党第55军44师参谋长

郭 旭少将国民党保密局经理处处长

公秉藩少将国民党湖北保安司令部参谋长

娄渊泉少将国民党河喃第1路绥靖总指挥部高参

彭 斌少将国民党第52师副师长

裴先章少将国民党第86军参谋长

霍冠南少将国民党华中区桂北军政区副司令

谢士炎少将國民党保定绥靖公署军务处处长

丘士深少将国民党国防部工兵署副署长

李寓春少将国民党吉林师管区司令

杨 斌少将国民党后勤部2兵站总监蔀副总监

陈中和少将国民党国防部第7视察组视察官

徐中平少将国民党国防部青年救国团沪浦义勇总队总队长

王御之少将国民党国防部部员

馬润昌少将国民党第3绥靖区参议

董绍周少将国民党第85军第110师副师长

邓军林少将国民党第70军代军长

蔡 钲少将国民党第41军第124师师长

杨唤彩少将國民党中央军官训练团少将团员

刘庄如少将国民党湖北绥靖总司令部2处处长

姚轻耘少将国民党第64军第159师副师长

余耀龙少将国民党华中长官公署部员

周上凡少将国民党川湘鄂绥靖公署第7绥靖区司令

谷文化少将国民党山西青年军官教导团教务处长

陈维忠少将国民党国防部军需署儲备司令部专员

石玉湘少将国民党湘鄂川黔绥靖公署暂2军第7师师长

孙宗玖少将国民党江苏省保安1旅旅长

刘耀寰少将国民党暂6军第16师师长

宋尐华少将国民党暂9军第25师师长

倚和普少将国民党新民团管区副司令

李祥麟少将国民党江宁要塞第1总台2大台副大台长

李国齐少将国民党暂9军高参

张整军少将国民党国防部部员暂8军第24师师长

欧阳秉炎少将国民党第88军副师长

徐稚兰少将国民党陕西省保安司令部参议

郭树人少将国囻党国防部2厅部员

贺钺芳少将国民党国防部第2视察组组长

傅锡章少将国民党湖南绥靖第1师师长

濮云龙少将国民党第9绥靖区总务处长

叶芳华尐将国民党后勤部独立第3补给分区副司令

孙继周少将国民党第2兵团独立旅副旅长

刘佩玺少将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处长

柯 竹少将国民党湖北綏靖总队处长

徐云台少将国民党国防部部员

曹锡武少将国民党第76军新闻处处长

曹 鼎少将国民党甘肃师管区副司令

覃戈鸣少将国民党第56军第329師师长

蔡省三少将国民党青年救国团赣东青年服务总队总队长

刘剑石少将国民党第37军参谋长

陈燕茂少将国民党第63军参谋长

骆周能少将国民黨第21军第230师师长

陈旭东少将国民党军统局东北区副区长

周养浩少将国民党军统局西南特区副区长

鲍志鸿少将国民党军统局1处处长

段克文少將国民党军统局专员

江克毅少将国民党军统局专员

沈蕴存少将国民党国防部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师长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