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了汉朝抗击匈奴奴,付出的代价到底有多大

> 代价如此巨大 汉武帝并没有真正打垮匈奴
代价如此巨大 汉武帝并没有真正打垮匈奴
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并举,两者皆号称雄才大略,特别是汉武帝东征西讨、攘夷拓土,极大拓展了中原王朝的生存空间。历史课本从小就告诉我们,汉武帝时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威胁最大的敌人&&匈奴,从此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但汉武帝真的击败了匈奴吗?西汉为此付出了多大代价?西汉时期匈奴之患最终是如何解除的?
前期战略战术颇有可取之处,但代价高昂
经过汉初几十年来的休养生息,武帝在位初期国强民富。由于行之有效的国家马政,西汉边郡已养马数十万匹,组建起训练有素的强大骑兵部队,构成了对匈奴作战的军事基础。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调集30万兵力埋伏于马邑周边,欲一举歼灭匈奴主力。但如此大规模兵力集结,很难保密,匈奴单于得知汉武帝计划后,退兵出塞。这次未实现的伏击开启了汉匈之间近百年的战争。马邑之谋固然展示出汉武帝的强烈进取心,但他毕其功于一役的好大喜功也暴露无遗。早在前138年,汉武帝的急于求成就初露端倪,他派张骞出使西域就为&欲事灭胡&。
一周热门榜
一周推荐榜汉武帝全面扩张的背后:付出多少昂贵代价?-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汉武帝全面扩张的背后:付出多少昂贵代价?
来源:互联网 更新时间: 0:04:01 责任编辑:李志喜字体:
核心提示:元狩二年是汉朝取得重大战果的一年,斩杀、俘获近十万匈奴部众,占领了整个河西走廊,但付出的代价极其高昂,仅这一年内为此就花费了一百多亿钱《史记》卷30《平准书》。
年轻的汉武帝通过独尊儒术,确立了大一统帝国的官方意识形态。他在雄厚国力的支持下发动了一系列对匈奴的反击战,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同时开展了全面的对外扩张,不仅恢复而且超越了秦朝的版图,直到两千多年后的现代,中国人仍然在享用他的遗产。
横绝大漠的决战
元狩二年秋天,因被汉军杀伤、俘获数万人,害怕被单于责杀,匈奴的浑邪王、休屠王决定投降汉朝。汉武帝担心他们诈降,命令霍去病率军迎击。休屠王反悔,被浑邪王杀掉,部下也被吞并。匈奴人见到汉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想投降,于是霍去病骑马闯入匈奴军营与浑邪王相见,并斩杀想逃跑的八千人,胁迫浑邪王所部四万余人号称十万渡河降汉。汉武帝大喜,赏赐了有功将士和匈奴降众数十亿钱,并封浑邪王为漯阴侯,食邑万户,封其部下等四人为列侯,加封霍去病食邑一千七百户;由于这两部的投降,汉武帝同时减去陇西、北地、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市附近)一半的戍卒,以减轻天下的徭役。
霍去病的两次征伐与匈奴浑邪王的投降使得汉朝占领了原属匈奴的整个河西走廊。匈奴人失去了这块水草丰美、冬温夏凉、适宜畜牧的土地,为此悲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汉书》卷94《匈奴传》。后来汉武帝在河西走廊先后设置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史称&河西四郡&,它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最重要通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只有控制了河西四郡,才能从匈奴手中夺得并控制西域,汉朝的版图借此才能一直扩张到了帕米尔高原以西;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间的丝绸之路才能得以开辟;河西走廊从游牧区变成了农业区,大量的中原移民居住此地,隔绝了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这两大游牧区,改变了中原王朝不利的战略态势,同时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此后一千多年里,这块土地将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元狩二年是汉朝取得重大战果的一年,斩杀、俘获近十万匈奴部众,占领了整个河西走廊,但付出的代价极其高昂,仅这一年内为此就花费了一百多亿钱《史记》卷30《平准书》。虽然代价如此高昂,但斗志昂扬的汉武帝却决定要发动对匈奴的总攻击。匈奴骑兵机动性强,他们可以主动选择入侵的地点,出其不意;与之相应,如果不进行主动的打击,那汉军只能在长达数千公里的边境线上设置重兵,处处设防,处处挨打,非常被动,疲于奔命,而且效果很差。汉武帝选择的是主动进攻,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从而消灭匈奴入侵的能力,只有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才有可能达成这一目标。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决定出其不意,集结几十万大军与14万匹马横越大漠直扑匈奴单于主力。汉军兵分两路,分别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其余几十万步兵、后勤部队跟随其后。汉武帝将所有精锐全部调拨给了霍去病,而且想让他获得歼灭单于主力的大功。原来汉武帝想让霍去病从定襄出兵攻击单于,后又听说单于在东面,于是又将他调往代郡出兵,卫青变为从定襄出兵。
相关文章: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雄才大略还是穷兵黩武:汉武帝并没有真正打垮匈奴?|雄才大略|穷兵黩武_凤凰历史
雄才大略还是穷兵黩武:汉武帝并没有真正打垮匈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司马迁评价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西汉未亡既是汉武帝的运气,也是西汉前几十年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打下了良好基础。汉武帝虽耗尽国力却没有平定匈奴边患,匈奴人最终对西汉构不成威胁,更大程度上是因为自然灾害打击下的脆弱人口经济结构以及部分由此导致的内乱与分裂。
但西汉为此战付出的军事代价有多大呢?汉军伤亡七八万,与匈奴相当,马匹损失十多万匹,这对于战马相对较少的西汉,代价过于高昂,导致汉武帝在后期发动的战役中,再也无法调集如此多的马匹。另外,卫青和霍去病的骑兵部队分别在蒙古大漠里行军一千和两千里,由于当时落后的交通和后勤制约,交战之前,汉军的马匹、物资和人员损耗就必定相当高。 漠北决战,汉武帝放弃了有效的间接攻敌战略,与匈奴主力正面决战。汉军的策应佯攻、迂回机动和偷袭等优势战术无从发挥,再加上补给的困难和损失,结果漠北之战虽然取胜,但却是一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实际上西汉和匈奴都元气大伤,此后七年双方几无战事。 漠北决战既是武帝对匈奴作战的顶点也是关键转折点,其惨重的军事和经济代价多半要由他&好大喜功&的性格负责。在征讨驱逐匈奴的伟业中,汉武帝所谓的&雄才大略&也止于漠北决战。 后期战略和选帅一无是处,匈奴实力恢复 经过十多年的相对和平与政治谈判阶段之后,汉匈冲突再度激烈。此时武帝宠幸李夫人、宠信李延年,后两者之兄李广利将军因此受武帝重用,但李广利军事才能平庸。前103年赵破奴两万骑兵被匈奴八万人围攻,全军覆没。此后西汉三次进攻匈奴都由李广利担任主将,结果一次无功而返,两次惨败。 由于在前期尤其是漠北战役中的战马损失过大,武帝后期进攻匈奴多是步骑协同,步兵利于防守,但速度和冲击力远不及骑兵,运动战中会拖累骑兵,而如果没有骑兵保护,步兵更独力难支。前99年的俊稽山之战,李陵长期训练的强悍步兵兼弓弩手部队遭遇匈奴单于主力。在有利地形掩护下,汉军5000人与匈奴8万骑兵苦斗十余日,仍然无法摆脱追击和围攻,最后李陵兵败被俘。同一时期,李广利3万骑兵攻击匈奴右贤王,汉军死伤十之六七。 前90年,汉武帝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匈奴。西汉14万大军分三路出击,其中李广利一路7万人。是役,李广利的主力战败,在转战一千余里的情况下,体力和斗志皆失。李广利得知妻儿因&巫蛊之祸&被抓,无心恋战,遂率大军投降匈奴。除了用人失察之外,汉武帝后期的战略更加僵化,除了被动防守,就是一味寻求与匈奴主力决战。虽然后期数次战役也有多路出击,但他对匈奴兵力部署并不了解,基本上是盲目分兵,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反观漠北之战后匈奴的战略,一方面主动政治谈判、争取时间恢复实力,另一方面在战争中加强对汉军的侦察,而且充分运用熟悉地形、地势之优势&&汉军主力强盛时,匈奴隐遁军队避敌锋芒,令深入敌境的汉军找不到对手无功而返;汉军孤军深入时,匈奴则以优势兵力围歼,最典型的莫过于俊稽山之战。同时,匈奴也使用&间接&战略手段,利用西域诸国的反复无常,令西汉军力长期消耗于西域地区,从而减轻汉军对匈奴的正面压力。匈奴人也吸取以往畜产损失过大的教训,在交战之前将非战斗人员和牲畜转移至安全地带。 总体上,武帝后期对匈奴之战无论在战略规划、选帅用人,还是战术运用、战斗表现方面,都没有可取之处,而匈奴人借此得以恢复实力,与西汉继续抗衡数十载。那么,匈奴的威胁最终是怎样解决的呢?这还要经历昭帝、宣帝和元帝三朝。 战争的代价:&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汉武帝对匈奴作战在前期取得不少重要胜利,但后期连遭挫败,三十多年的战争付出了极高的代价。仅仅在前期14年的战争中,西汉军民伤亡十多万,损失几十万匹战马,并耗尽了&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 按照学者邓宏图的考证,武帝时期平均一年的国家财政盈余为40亿钱,再加上皇室财政盈余43亿,一共约83亿钱。然而只要出征获胜,武帝给卫青和霍去病的封赏动辄数十亿钱,就会超过国家财政盈余,这还不算其他将士的奖赏以及征集民夫的费用等等。再加上几次天灾后的赈灾费用,即使武帝将自己的皇室盈余全部投入,也未必能弥补财政亏空。
于是武帝任用桑弘羊等大商人为财政官员,动用各种手段筹措经费,包括买官卖爵,官营盐铁、征收酒水专卖税,以及对商人征收财产税等等,这些举措令国家财税攫取能力大增,但严重抑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后世朝代重农抑商的手段可以说都源自汉武帝。 为巩固被占领区,汉武帝向漠南强迁上百万人口。以当时的科技和工业水平,大量人口开垦西北干旱地区,打破了当地脆弱的生态平衡,&拉开了西北荒漠化的序幕,造成无可挽回的环境损失&。更有甚者,汉武帝为加固北部边防,兴师动众,不仅修缮秦朝留下的长城,还建筑新的城墙。西汉长城总长度达到约2,工程规模之大远超秦始皇长城。无论是屯田戍边,还是修筑长城,都是劳民损民之举,对社会经济的破坏亦可想而知。 当时西汉人口最多四千余万,汉武帝几十年穷兵黩武(不只是对匈奴,也用兵于西域,朝鲜和岭南等地)最严重的一个后果就是&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在武帝末年,由于常年征战,民不聊生,起义暴动此起彼伏。朱熹对后期武帝的评价就是&去秦始皇无几&。 西汉一代匈奴到底是怎么败亡的 武帝晚期颁布了一个&罪己悔过&的轮台诏,然而这个诏书并不像当代历史学者宣称的那样表示武帝要改变治国路线,停止征战和征敛。学者辛德勇认为,轮台诏仅是武帝&一种调整对外作战策略的权宜之计&。武帝之后的昭、宣二帝,尤其是后者,更是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武帝的治国方略。汉宣帝的名言&汉家制度,霸王道杂之&可为佐证。
[责任编辑:马钟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播放数:545347
播放数:1086582
播放数:5578282
播放数:247075
48小时点击排行雄才大略还是穷兵黩武:汉武帝并没有真正打垮匈奴?--平顶山新闻网
雄才大略还是穷兵黩武:汉武帝并没有真正打垮匈奴? 12:06:37&&&&&&&&&&&&来源:澎湃新闻网 分享到:
但西汉为此战付出的军事代价有多大呢?汉军伤亡七八万,与匈奴相当,马匹损失十多万匹,这对于战马相对较少的西汉,代价过于高昂,导致汉武帝在后期发动的战役中,再也无法调集如此多的马匹。另外,卫青和霍去病的骑兵部队分别在蒙古大漠里行军一千和两千里,由于当时落后的交通和后勤制约,交战之前,汉军的马匹、物资和人员损耗就必定相当高。
漠北决战,汉武帝放弃了有效的间接攻敌战略,与匈奴主力正面决战。汉军的策应佯攻、迂回机动和偷袭等优势战术无从发挥,再加上补给的困难和损失,结果漠北之战虽然取胜,但却是一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实际上西汉和匈奴都元气大伤,此后七年双方几无战事。
漠北决战既是武帝对匈奴作战的顶点也是关键转折点,其惨重的军事和经济代价多半要由他“好大喜功”的性格负责。在征讨驱逐匈奴的伟业中,汉武帝所谓的“雄才大略”也止于漠北决战。
后期战略和选帅一无是处,匈奴实力恢复
经过十多年的相对和平与政治谈判阶段之后,汉匈冲突再度激烈。此时武帝宠幸李夫人、宠信李延年,后两者之兄李广利将军因此受武帝重用,但李广利军事才能平庸。前103年赵破奴两万骑兵被匈奴八万人围攻,全军覆没。此后西汉三次进攻匈奴都由李广利担任主将,结果一次无功而返,两次惨败。
由于在前期尤其是漠北战役中的战马损失过大,武帝后期进攻匈奴多是步骑协同,步兵利于防守,但速度和冲击力远不及骑兵,运动战中会拖累骑兵,而如果没有骑兵保护,步兵更独力难支。前99年的俊稽山之战,李陵长期训练的强悍步兵兼弓弩手部队遭遇匈奴单于主力。在有利地形掩护下,汉军5000人与匈奴8万骑兵苦斗十余日,仍然无法摆脱追击和围攻,最后李陵兵败被俘。同一时期,李广利3万骑兵攻击匈奴右贤王,汉军死伤十之六七。
前90年,汉武帝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匈奴。西汉14万大军分三路出击,其中李广利一路7万人。是役,李广利的主力战败,在转战一千余里的情况下,体力和斗志皆失。李广利得知妻儿因“巫蛊之祸”被抓,无心恋战,遂率大军投降匈奴。除了用人失察之外,汉武帝后期的战略更加僵化,除了被动防守,就是一味寻求与匈奴主力决战。虽然后期数次战役也有多路出击,但他对匈奴兵力部署并不了解,基本上是盲目分兵,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反观漠北之战后匈奴的战略,一方面主动政治谈判、争取时间恢复实力,另一方面在战争中加强对汉军的侦察,而且充分运用熟悉地形、地势之优势——汉军主力强盛时,匈奴隐遁军队避敌锋芒,令深入敌境的汉军找不到对手无功而返;汉军孤军深入时,匈奴则以优势兵力围歼,最典型的莫过于俊稽山之战。同时,匈奴也使用“间接”战略手段,利用西域诸国的反复无常,令西汉军力长期消耗于西域地区,从而减轻汉军对匈奴的正面压力。匈奴人也吸取以往畜产损失过大的教训,在交战之前将非战斗人员和牲畜转移至安全地带。
总体上,武帝后期对匈奴之战无论在战略规划、选帅用人,还是战术运用、战斗表现方面,都没有可取之处,而匈奴人借此得以恢复实力,与西汉继续抗衡数十载。那么,匈奴的威胁最终是怎样解决的呢?这还要经历昭帝、宣帝和元帝三朝。
战争的代价:“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汉武帝对匈奴作战在前期取得不少重要胜利,但后期连遭挫败,三十多年的战争付出了极高的代价。仅仅在前期14年的战争中,西汉军民伤亡十多万,损失几十万匹战马,并耗尽了“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
按照学者邓宏图的考证,武帝时期平均一年的国家财政盈余为40亿钱,再加上皇室财政盈余43亿,一共约83亿钱。然而只要出征获胜,武帝给卫青和霍去病的封赏动辄数十亿钱,就会超过国家财政盈余,这还不算其他将士的奖赏以及征集民夫的费用等等。再加上几次天灾后的赈灾费用,即使武帝将自己的皇室盈余全部投入,也未必能弥补财政亏空。
于是武帝任用桑弘羊等大商人为财政官员,动用各种手段筹措经费,包括买官卖爵,官营盐铁、征收酒水专卖税,以及对商人征收财产税等等,这些举措令国家财税攫取能力大增,但严重抑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后世朝代重农抑商的手段可以说都源自汉武帝。
为巩固被占领区,汉武帝向漠南强迁上百万人口。以当时的科技和工业水平,大量人口开垦西北干旱地区,打破了当地脆弱的生态平衡,“拉开了西北荒漠化的序幕,造成无可挽回的环境损失”。更有甚者,汉武帝为加固北部边防,兴师动众,不仅修缮秦朝留下的长城,还建筑新的城墙。西汉长城总长度达到约2万里,工程规模之大远超秦始皇长城。无论是屯田戍边,还是修筑长城,都是劳民损民之举,对社会经济的破坏亦可想而知。
当时西汉人口最多四千余万,汉武帝几十年穷兵黩武(不只是对匈奴,也用兵于西域,朝鲜和岭南等地)最严重的一个后果就是“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在武帝末年,由于常年征战,民不聊生,起义暴动此起彼伏。朱熹对后期武帝的评价就是“去秦始皇无几”。
西汉一代匈奴到底是怎么败亡的
武帝晚期颁布了一个“罪己悔过”的轮台诏,然而这个诏书并不像当代历史学者宣称的那样表示武帝要改变治国路线,停止征战和征敛。学者辛德勇认为,轮台诏仅是武帝“一种调整对外作战策略的权宜之计”。武帝之后的昭、宣二帝,尤其是后者,更是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武帝的治国方略。汉宣帝的名言“汉家制度,霸王道杂之”可为佐证。
责任编辑:祁凯琳
 相关新闻
平顶山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平顶山新闻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平顶山新闻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平顶山新闻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平顶山新闻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平顶山新闻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平顶山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平顶山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C)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 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 电子信箱:
联系电话:&& 邮编:467002&& 传真: 豫ICP备号 豫平公网安10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万学海文
  从公元前133年马邑之围至前119年,汉武帝派兵和匈奴进行了多次作战。其中决定性的战役有三次。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将领卫青率军出云中收复河套地区,扫除匈奴进犯的军事据点。卫青采取迂回进攻的方法,从后路包抄,一举赶走匈奴,解除了长安的威胁。于是,汉武帝在那里设朔方郡、五原郡,并移民10万在此开发防守,又重新修了秦代的旧长城,派兵驻守。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出陇西,越过焉支山西进,汉军入匈奴境千余里,攻克焉支、祁连二山,杀掠匈奴4万余人。同年,匈奴贵族内部分&裂,浑邪王率四万人降汉。这次战役后,汉在这里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历史上称“河西四郡”,从此自河西走廊至罗布泊一带无匈奴,匈奴与西羌的联&系断绝,从而打通了汉通西域的道路。
  汉武帝为了彻底歼灭匈奴主力,从根本上解决这一边患问题,在经过充分准备后,决定对匈奴采取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汉武帝集中了精锐骑兵10万人,组成两个大的战略集团,分别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统率。另率步兵合计数十万,马匹十余万配合骑兵主力行动。卫青、霍去病受命后,各率精骑5万及步兵、辎重数十万人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沿东西两路北进,决心在漠北与匈奴进行会战。
  卫青出塞后,得知匈奴单于的战略意图,即率主力直扑单于所在,&横渡大沙漠,北进几百公里,率军与匈奴单于大战于单于龙庭附近,单于战败仅率数百骑兵突围,汉军斩伏匈奴两万余人,并挺进到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端)的赵信城,尽烧其城和匈奴积粟而还。
  在另一个方向,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北进1000余公里,渡过大漠,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尽歼其精锐,斩俘7万余人。霍去病乘胜追杀,直抵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东),然后凯旋班师。
  漠北之役是汉匈间规模最大,战场距中原最远,也是最艰巨的一次战役。是役,汉军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但共歼匈奴九万余人,严重地削弱了匈奴的势力,使得其从此无力大举南下,造成了“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的局面。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至此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自此匈奴放弃漠南地区,向西北边远地区迁徙,从而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整个西汉北部的威胁。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万学教育是中国极具传奇色彩的教育机构, 创立于2006年,...
1349文章数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霍去病抗击匈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