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经典诗歌诗歌前矛原文

图书馆活动简报,信息公布,活动下发。
感谢您阅读郭沫若诗歌 ,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郭沫若与印度文化_带血杜鹃_天涯博客
发表文学作品、学术文章、教材、教案。想阅读全文,请看天涯论坛、新浪、搜狐上本人博客“带血杜鹃”、“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73866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20323
(5)(2)(16)(65)(1)(8)(4)(3)(96)(4)(41)(3)(27)(5)(11)(190)(82)(1)(38)(131)
郭沫若与印度文化
&&&&&&&&&&&&&&&&&&&&&
&& 中国和印度文化被公认为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它们对后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时,中印文化交流可谓渊源流长。印度文化研究专家季羡林先生曾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是中国向印度学习。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则是印度向中国学习。&(《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前言》1982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其实,从两国文化的交流史来看,无论何时都是一种双向交流,正如印度一位历史学家给季羡林先生的信中所说的:&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的历史是不可能的。&从中说明,印度佛教曾经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反过来又对印度产生影响。然而,这种影响是有其阶段性和其焦点的,所以,在&五四&时期,印度文化对新文学作家的影响,就主要表现在泰戈尔的宗教泛神论思想及人格对郭沫若等的影响上了,因此,郭沫若与印度文化的关系,实际上是他与泰戈尔为代表的印度文学的关系。从而,使郭沫若最早成为一个爱国的、浪漫的、青春型的诗人。
&& 除了泰戈尔外,印度还有一位诗人奈陀夫人也对中国产生过一定影响。闻一多、梁实秋在美国创办《大江》杂志时就决定介绍她的作品。后来由闻的学生费监照写成了《现代英国诗人》一书,1932年 2月,由新月书店初版时,闻一多为该书作序说:&关于正在那里为祖国争独立自由的奈陀夫人,我们应该体贴并尊重她的意见,把她请到附录里去,为的是好和英国诗人分开,使她不致有被诬为英伦的臣仆的嫌疑,虽则她所用的是她的敌人的文字&。闻一多的这篇序仍然是为了使国人对奈陀夫人的爱国精神引起重视。1925年&五卅&运动不久,郭沫若到上海美专去作讲演时,就曾竭力号召青年向奈陀夫人学习,他说:&印度有一位诗人 Sujlilrnauann 她做英文诗比泰戈尔还更有名。可是她为了甘地主义,为了印度的独立运动,诗也不做了,把从前做好的衣服及一切的饰物完全卖却,穿印度土布去做宣传主义的运动去。这种伟大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去仿效。&(《国际阶级斗争之序幕》载8 月23、24日《民国日报. 觉悟》)奈陀夫人虽经过一些人的鼓吹,毕竟没有象泰戈尔那样对中国思想文化界引起重大的反响。
&&&&&&&&&&&&&&&&&& &梵&和一的泛神论
&& 所谓印度文化,就是泰戈尔一再强调的东方文明,而这种东方文明又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宗教色彩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所受其影响,从古印度的《奥义书》到现代的泰戈尔乃至20世纪的西方的泛神论;从中国古代的老庄王阳明到西方的斯宾诺莎,都给他的诗作留下了痕迹。但他不是一位哲学家而是一位诗人,泛神论不过是他诗化的工具而已。他的泛神论与过去任何时代的泛神论都不同,他的泛神论的核心就是体现人的主体性原则,即人格力量,并打上古印度宗教哲学的&梵&合一的思想。郭沫若在《泰戈尔来华的我见》一文中说:&他(泰戈尔)的思想我觉得是一种泛神论的,他只是把印度传统精神另外穿了一件西式的衣服。&梵&的现实,&我&的尊严,&爱&的福音,这可以说是泰戈尔的思想的全部,也便是印度人从原始以来,在婆罗门经典《优婆尼塞图》&Upanised&与吠檀陀派&Vedanta&的哲学中流贯着的全部。&(载《创造周报》第23号,日)这是他比较全面的归纳出了哲人泰戈尔的佛陀哲学思想。
&& 郭沫若是我国新诗界最早受泰戈影响的诗人。1915年,泰戈尔访问日本,他的作品也被介绍到了日本,由此而掀起泰戈尔热。因此,郭沫若&首先接近了泰戈尔的英文诗&,一下子就把他&迷着了&,&那清新和平易径直&使他&吃惊&,所以&和泰戈尔的诗结下了不解缘&。于是他把泰戈尔的《新月集》、《园丁集》、《吉檀迦梨》、《爱人的赠品》等诗集以及译诗《伽毗尔百吟》(One HundredPoems of Kabir);戏剧《暗王室》,都如饥似渴地读了,然后简直&成为了泰戈尔的崇拜者&。在选译泰戈尔的诗歌中,他自己开始用英文来做些无韵的诗。在1916年圣诞节用英文写的,献给安娜,而后来作为《辛夷集. 小引》的就是。他在《我的作诗经过》一文中有如下的说明:
&& 因为在民国五年的夏秋之交有和她(安娜)的恋爱发生,我的作诗欲望&&&&&& 才认真地发生了出来。《女神》中所收的《新月与白云》、《死的诱惑》、《别离》、《维奴司》,都是先先后后为她而作的。《辛夷集》的序也是民五的圣诞节我用英文写来献给她的一篇散文诗,后来把它改成了那样的序的形式。&&
&& 郭沫若曾经在那篇散文诗中,采用象征手法描写&一个穿白色的唐时装束的少女&用眼泪救活了&一匹小小的&&被猛烈的晚潮&抛撇在&一岩洼穴中&&的鱼儿&,鱼儿&苏活&了转来,郭沫若也就从痛苦的婚姻中挣脱了出来,去获得新生。但他面对的社会压力却使他再次发出了对人生的疑问:
&& 我时常问我自己:还是肯定我一切本能来执着这个世界呢?还是否定我一切的本能去追求那个世界呢?我得读泰戈尔的《吉檀迦梨》、《园丁集》、《暗王室》、《伽毗尔百吟》等书的时候,也就在这个时候了。
&& 我记得大约是民国五年秋天,我在冈山图书馆中突然寻出了他这几本书时,我真好象探得了我&生命的生命&,探得了我&生命的泉水&一样。每天学校一下课后,便跑到一间很幽暗的阅书室去,坐在室隅面壁捧书而默诵,时而流着感谢的眼泪而暗记,一种恬静的悲调荡漾在我的身之内外。我亨受着涅槃 的快乐。象这样的光景从午后二三时起一直要延到黄色的电灯光发光的时候,才慢慢走回我自己的岑寂的寓所去。(《泰戈尔来华的我见》;《文艺论集》光华书局1925年12月出版)抑或是泰戈尔的诗回答了他的疑问,在那&梵&的虚幻中暂时解脱了社会的压迫,由此,也触发了他自己的诗心,浮入进了PENTIMENTAL(感伤)的时代。因此,他在月夜裸足徘徊于东山的时候,竟不由自主地吟咏起来:
&&&&&& 暮鼓东皋寺&& 鸣筝何处家
&&&&&& 天涯看落日&& 乡思寄横霞(《晚眺》)
&&&&&& 新月如镰刀&& 砍上山头树
&&&&&& 倒地却无声&& 游枝亦横路(《新月》)
&& 这些小诗虽然还有中国古典诗词的痕迹,但已有了泰戈尔的清新、醇粹、冲淡的作风了。不久,他的《女神》,特别是第三辑内的诗篇,几乎都有泰戈尔&梵&合一的影响存在,如《岸上》就直接引用泰戈尔的诗句:《蝉鸣》就直接模仿泰戈尔的体裁;而《新月与白云》就是从泰戈尔的诗中获得了灵感&&还有《凤凰涅槃 》深受泰戈尔及印度的宗教泛神论思想的影响。同时,郭沫若还受古印度哲理诗人詹德迦雅《优婆尼沙昙》的影响:
&&&&&&&&&&&&&&&&&& 那就是火,那就是日。
&&&&&&&&&&&&&&&&&& 那就是风,那就是月。
&&&&&&&&&&&&&&&&&& 那就是太素,那就是梵 。
&&&&&&&&&&&&&&&&&& 那就是水,那就是创造主。
&&&&&&&&&&&&&&&&&& 你就是男人,你就是女人。
&&&&&&&&&&&&&&&&&& 你就是青年男女。......
&&&&&&&&&&&&&&&&&& 你就是青灰色的鸟儿,红眼的绿鹦哥。
&&&&&&&&&&&&&&&&&& 你象你的小孩一般有光,你是海水,是四时的季候,
&&&&&& &&&&&&&&&&&无始之始而无乎不入,万皆从此而生。
&& 诗中体现出来的&阿德摩即是全世界&,指的就是泛神论。郭沫若的《凤凰涅槃 》中的&凤凰更生歌&与《优婆尼沙昙》一脉相承,诗中写道:
&&&&&&&&&&&&&&&&&& 我们更生了。
&&&&&&&&&&&&&&&&&& 我们更生了。
&&&&&&&&&&&&&&&&&& 一切的一,更生了。
&&&&&&&&&&&&&&&&&& 一的一切,更生了。
&&&&&&&&&&&&&&&&&& 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
&&&&&& &&&&&&&&&&&&&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
&&&&&&&&&&&&&&&&&& 我便是你。
&&&&&&&&&&&&&&&&&& 你便是我。
&&&&&&&&&&&&&&&&&& 火便是凰。
&&&&&&&&&&&&&&&&&& 凤便是火。
&&&&&&&&&&&&&&&&&& 翱翔!翱翔!
&&&&&&&&&&&&&&&&&& 欢唱!欢唱!
&& 印度泛神论中的万有本质论的性质,与佛教密切相关,从诗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这是显著是&梵&合&一&的泛神论思想,郭沫若把老庄的道家思想与印度的佛陀思想容铸期间。后来他在《我的作诗的经过》中说:&既嗜好了泰戈尔,便不免要受他的影响。在那个时候我在思想上是倾向着泛神论(Pantheism)的,在少年时所爱读的《庄子》里面发现出了洞辟一切的光辉,更进而开始了对于王阳明的礼赞,学习静坐。有一次自己用古语来集过一副对联,叫着&内圣外王一体,上天下地同流&,自己非常得意。那时候的倾向,差一步便可以跨过疯狂的门阀。&&内圣外王&,这也是儒家哲学的最高成就,即内以成圣,外以治天下。
&& 郭沫若毕竟是诗人而不是哲学家,他自己曾说:&我想诗人与哲学家的共通点是在同以宇宙全体为对象,以透视万事万物的核心为天职;只是诗人的利器只有纯粹的直观,哲学家的利器更多一种精密的推理。诗人是感情的宠儿,哲学家是理智的干家子。......可是我想哲学中的PANTHEISM确是以理智为父以感情为母的宁馨儿。&(郭沫若《论诗》)这样,泛神论自然就成了诗人早期的思想基础,直到郭沫若思想转变,才与泛神论告别!
&&&&&&&&&&&&&&&&&&&&&& 死亡的追求而解脱
&& 郭沫若追求死亡,以死亡为欢乐的解脱之道,这一观点来自于印度古代哲学《奥义书》。《奥义书》中认为&梵&是唯一的,它是最大的,无所不包;它又是最小的,无处不在。它&无老,无死,永生,无畏&,(《大林奥义书》P627)&是圆满者,是无转变者&。(《唱赞奥义书》P135)它就是&我&。&梵&&我&一如是《奥义书》的主旨,并同时指出了人们如何才能体验到&梵&,因而把人的精神由从外由内分为四位:醒位、梦位、熟眠位和死位。前三位是一个&入定&过程,便能达到&梵&,但人总要醒的,入定受时间限制难已长久,因此,永恒体验&梵&还需要死位,人死了,便能复归于&梵&,与&梵&合一,就获得了永恒的&梵&的体验。正如《奥义书》中写道的:&微妙古路长,寻我自我得,大梵明者登,天界更解脱。&(《大林奥义书》P622)
&& 郭沫若留日初期,由于国事日非,家境日艰,个人前途渺茫,他便从人生的痛苦里重睹泰戈尔的&死&的欢乐解脱之道。泰氏在《吉檀迦利》里,以全部热情来歌颂&梵&,和&梵&合一的幸福,诗中写道:
&& 啊,你这生命的最后完成──死亡,我的死亡,来同我说悄悄话吧。
&& 我日复一日地守候你;我为你忍受了生活中的乐和苦。
&& 我的一切存在,一切所有,一切希望,以及一切爱情,总是在隐秘地向你奔流。你的眼睛朝我看上最后一眼,我的生命就永远是你的了。
&& 花朵已经编好,花环已经为新郎准备好了。行过婚礼,新娘便将离开她的家,在寂寞的长夜里和她的天君单独相见。
&& 诗人把死亡写得如此美丽动人,死亡就是人们和&梵&合一的婚礼。郭沫若读了这首诗感动得流下了泪水,此后,他经由泰戈尔去接受具有宗教味很浓的《奥义书》的影响。正是在这一影响下,郭沫若又写了《死》诗一首:
&&&&&&&&&&&&&&&&&&&& 嗳!
&&&&&&&&&&&&&&&&&&&&&& 要得真正的解脱吓,
&&&&&&&&&&&&&&&&&&&&&& 还是除非死!
&&&&&&&&&&&&&&&&&&&& 死!
&&&&&&&&&&&&&&&&&&&&&& 我要几时才能见你?
&&&&&&&&&&&&&&&&&&&&&& 你譬比是我的情郎,
&&&&&&&&&&&&&&&&&&&&&& 我譬比是个年轻的处子。
&&&&&&&&&&&&&&&&&&&&&& 我心儿很想见你,
&&&&&&&&&&&&&&&&&&&&&& 我心儿又有些怕你。
&&&&&&&&&&&&&&&&&&&& 我心爱的死!
&&&&&&&&&&&&&&&&&&&&&& 我到底要几时才能见你?
&& 诗人借用了泰戈尔《吉檀迦利》的意境,把死看成真正的解脱,也就是人生旅程最高的、最终的、最圆满的境界。所以诗人要以全部的的生命、全部的热情去追求,恰如年轻的女郎大胆地去追求她的情郎!郭沫若的&生死观&与佛教的涅槃 虽有本质的不同,但仍有某种联系。因为,它的哲理来源于古印度的《奥义书》;而&新郎&、&处子&的意象正是泰戈尔的《吉檀迦利》的点化!
&& 《凤凰涅槃》是郭沫若直接用佛典故事来写的一首长诗。诗中写凤凰集香木而自焚,最后死而复生。&涅槃&,梵文为&园寂&,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而后获得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佛教全部修持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佛教提倡以&无住为本&,即于生于死都无所住心,它不看重生,也不看重死;不轻生,也不轻死,总之,生死对它是无意义的。佛教所追求的不是什么对于生死的超越,因为超越本身也是荒廖无意义的。郭沫若对&死&的认识显然与佛教的生死观大相径庭。对此,郭沫若曾在《少年时代》中进行了反思:&我自己在这样感觉着,只有真心地了解得深切的慈悲的人,才能有真正的救世的情绪。但在救世的方法和悲苦的认识上有所不同。像佛教的以有生为苦谛,导人归于寂灭的那种消极的办法,两千年来已经证明是不合实用的&。佛教从最初意义讲它是人的宗教,而非神的宗教。释迦牟尼的初衷就在于把人生从苦海茫茫中解脱出来,据说佛陀做太子时,偶尔出游南北东西各门遇着生老病死苦种种现象,他的佛法从此说起。经过六年的苦行深思,终于悟出佛法而创立了以&苦&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始佛教的基础理论。&苦&在佛教中被列为&四谛&之首,称为&苦谛&,是佛教的精义所在。郭沫若曾就勇敢地宣布:&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以这种无所为畏惧的精神来&为大众请命&,(郭沫若《革命春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P312--313;P344)正是他具有这种精神,他才敢与蒋介石公开决裂,写出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揭露了其反共反革命的嘴脸。
&& 在&五四&初期,郭沫若以死亡为生命的解脱,可以说是保持了《奥义书》、泰戈尔的思想内容。但是在抗战时期,他以为死亡是悲壮的献身;死亡是失落人格理想的重现,因此,在他的笔下不仅出现杀身取义的历史人物,而且还直接著文畅扬了为保卫祖国而英勇献身的国民党师长王铭章将军。这已经超越了泰戈尔的死亡观,而达到了爱国主义的人格高度。
&&&& &&&&&&&&&&&&&&&&&人格的发现与再现
&& 郭若沫是一个青春型的爱国诗人,这主要体现在他对人格的发现和再现。他这种青春活力一方面来源于泰戈尔的人格,另一方面来源于泰戈尔的诗歌中的宗教思想,而获得了灵感形诸文字。
  徐志摩在《泰戈尔来华》一文中说:&他这次来华,我个人最大的盼望,不在他更推广他诗艺的影响,不在他传播他宗教的哲学乃至玄学的思想,而在他可亲近的人格,给我们见得到他的青年,一个伟大深入的神感,他一生所走的路,正是我们现代努力于文艺的青年不可免的方向。&(1924年2 月《小说月报》第14卷9 期)
作为一个英雄崇拜者,徐志摩不是学习泰戈尔的诗歌,而是倾慕他的人格。简又文先生在以《泰戈尔思想之背景》的报告中曾说:&有一件可以直接得诸泰戈尔的,就是徐志摩先生所谓,我们欢迎的是泰戈尔的人格,我们深愿他仁爱,服务,和爱国救国的精神,流入在我们四万万同胞的血里。&在对于泰戈尔的人格上,当时所有的人包括郭沫若并无疑异。因为泰戈尔的人格,使郭沫若重新发现了&爱心&,因为泰戈尔的人格集中体现了他的佛陀的仁爱和爱国心,换句话说,泰戈尔的人格就等于泰戈尔的爱心;泰戈尔的爱心就等于他的佛陀爱国心。泰戈尔的诗歌中的宗教思想使郭沫若终于悟透了人生的真谛,所以,在一片拥护和反对泰戈尔的宗教思想、政治思想的声浪中,郭沫若在《泰戈尔来华的我见》一文中谈到泰戈尔的宗教思想使他有了&诗的觉醒&期时说:&&&&&&&&&&&&&&&&&&&&&&
&& 宗教意识我觉得是从人的孤寂和痛苦生出来的。寄居异乡,同时又蕴含着失意的结婚之悲苦的我,把少年人活泼的心机无形中倾向在玄之又玄的探讨上去了。民国五六年的时候,正是我彷徨不定而且最危险的时候。有时候想去自杀,有时候又想去当和尚。每天只把庄子和王阳明和新旧约全书当做日课诵读,清早和晚上又要静坐。
&& 这是郭沫若讲他宗教思想的直接来源,但与泰戈尔佛陀哲学思想又有间接的关联,因为,宗教思想是泰戈尔人格的核心,没有泰戈尔就没有诗人郭沫若。1915年 9月中旬,郭沫若在东京一旧书店买到一部《王文成公全集》,由于他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这样他便坚持每日读王阳明全集十页,因此通过王阳明的&心学&而间接受到了佛教禅宗的影响,为此,他又买了一本《冈田式静座法》,由此而开始了静座。郭沫若在《序〈杜国庠文集〉》中说他与杜一起去听过&当时有一位佛学大师桂馨谷先生在东京本乡讲《大乘起信论》。&不久,他不但身体健康恢复了,而且在精神上,还&彻悟了一个奇异的世界&:那就是&从前在我眼前的世界只是死的平面画,到这时才活了起来,才成了立体,我能看到它如象水晶石一样彻底玲珑。&&我知道&道&是甚么,&化&是甚么了&。这是郭沫若在《王阳明礼赞》一文中写他当时发现了人格的思想状态。郭沫若一生的最初转折,佛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使他的身体尽快地恢复了健康,重现了人格;二是使他从中获得了灵感,初次领略到了&西方净土&。&人格&成为郭沫若青春型诗人的浪漫主义重要标志。而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的灵感又直接来源于泰戈尔的佛陀慈爱,因此,郭沫若主张&本着我们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的活动。&&诗是一切艺术的精华,做到至工处是能除去一切的繁翳,表现出内心中一点灵明的情髓&;(《郭沫若佚文集》上册,P95;P121--125。)而&最高的艺术便是这&美的灵魂&的纯真的表现&。所以,他就主张艺术应该是&由内而外的创造,不是由外而内的摄录&。(《郭沫若佚文集》上册,P95;P121--125。)郭沫若崇尚灵感,必然要与佛教的顿悟的思维方法不谋而合。因此,他运用这一直观的顿悟方法,写出了灵光四溢的诗章。就此,郭沫若与浪漫主义大诗人泰戈尔写诗过程是相一致的。他说:&在民八、民九之交,那种发作时时来袭击我。一来袭击,我就和扶着乩笔的人一样,写起诗来。有时连写也写不赢&。(《郭沫若全集》文学编16,P 217;P10;P216--217。)后来,郭沫若与田汉、宗伯华讨论文学创作问题时,针对闻一多的诗歌理论指出:&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郭沫若全集》文学编16,P 217;P10;P216--217。)他在致成仿吾的信中继续论证了他的理论的正确性:&《凤凰涅槃 》那首长诗是在一天之中分成两个时候写出来的。上半天在学校的课堂上听讲的时候,突然有诗意袭来,便在抄本上东鳞西爪地写出了诗的前半。在晚上行将就寝的时候,诗的后半的意趣又袭来了,伏在枕上用铅笔只是火速地写,全身都有点作寒作冷,连牙关都在打战&。他在写作《地球,我的母亲》时,受到&诗兴的袭击&,于是他&率性倒在路上睡着&,&和&地球母亲&亲昵&,&在那样的状态中受着诗的推荡鼓舞,终于见到了她的完成,便连忙跑回寓所来写在纸上,自己觉得就好象真是新生了的一样&。(《郭沫若全集》文学编16,P217;P10;P216--217。)在这里郭沫若实际上是对他获得灵感行诸文字获取新的人格的叙说。那么,灵感来自何方呢?无疑来源于&静座&。当然,灵感来源又离不开长期的艺术实践。宋人魏庆之所辑录的《诗人玉屑》卷一中引吴可《学诗诗》云:&学诗浑似学参禅,竹榻蒲团不许年。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参禅入定可以达至艺术创造所必须的心醉神迷的内心体验。唯有在这种内心体验中,才能做到万象化一,物我混同,才能思绪万千,自由驰骋,充分抒发自我情感和意志,达到一个高度综合,即观照对象、内心情感、哲理及审美情趣完美融合的程度,人与物相融,塑造出新的人格。郭沫若仅受佛教思想侵润,而不是佛教徒,与佛教徒的泰戈尔又是不同的。
&& 最有说服力的还是郭沫若1925年在上海大夏大学讲《文学概论》时就说他&起了一种野心,很想独树一个文艺论的基础&,其思维方法就是&顿悟&,先&悟&出&情绪&是文艺的细胞,即根据情绪的再现、感染与进化&构成文艺总论,再就诗歌、小说、戏剧等以作分论,以构成所悬想着的&文艺的科学&&。(《学生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P 203。)&顿悟&,成为郭沫若把灵感转化为人格的重要方法,在&入定&中&顿悟&便可以达到&梵&和一。
&& 郭沫若在思想转变上,也曾受到佛教的&顿悟&说的启示。1924年,他在日本翻译了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便完成了思想的飞跃,他说:&这书的译出在我一生中形成了一个转换时期,把我从半睡眠状态唤醒了的是它,把我从岐路的彷徨里引出了的是它,把我从死的暗影里救出了的是它&。(《郭沫若全集》文学编16,P10。)从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奥义书》中的&四位说&的现代版本。就是从那以后,&一切行动的背境除了实现社会主义为目的外一切都是过去的,文学也是这样&&。我把我昨日的思想也完全行了葬礼&。(《郭沫若佚文集》上册,P 127)他为什么要进行思想转变?就是要埋葬旧思想、旧人格,去找回失落的人格,再现新人格,在涅槃 中获得新生。从中也可看到泰戈尔的人格的影响。&五四&高潮之后,郭沫若的革命诗集《恢复》、《前矛》,在那激烈的词句下却掩藏着人格的力量。
&& 同时,郭沫若把佛教的&顿悟&的思维方法也用到了历史和甲古文的研究中。毫无疑问,在学术研究中同样需要灵感,郭沫若的这一灵感来自于他在日本&开头几个月&&广泛地涉猎&&一般的意识形态&,直到&写作欲望动了&,&感受着一种迫切的冲动&时,他便去东京买回《易经》,只&费了六天工夫&,一鼓作气写成了四万字的论文《周易的时代背景与精神生产》。(郭沫若《革命春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P312--313;P344。)在甲古文研究中,郭沫若之所以能成为&甲古四堂&并后来居上,应得力于佛教的&顿悟&。他曾说:&在当初,我第一次接触甲古文时,那样一片墨黑的东西,但一找到门径,差不多只有两天工夫,便完全解除了它的秘密&。(郭沫若《革命春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P312--313;P344。)郭沫若在甲古文中解除的秘密,指的就是隐藏其中的人格力量,他正是要通过&顿悟&在人类已经失落的东西中去找回和再现原有的人格。
&& 任何一个诗人笔下表现的&人格&力量,不仅与诗人的人格密切相联,而且还是爱国主义的最直接表露,因此,郭沫若与泰戈尔都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奥鹏17春16秋福师《中国现代文学》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25道试题,共50分;1.曹禺创作的剧本中,象征成分较重的是();A.《雷雨》;B.《日出》;C.《原野》;D.《北京人》;正确答案:;2.郭沫若开了一代诗风的诗集是();A.《女神》;B.《星空》;C.《前矛》;D.《恢复》;正确答案:;3.茅盾的长篇小说《腐蚀》的主人公是();A.章秋柳;B.
奥鹏17春16秋福师《中国现代文学》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曹禺创作的剧本中,象征成分较重的是( )。
A. 《雷雨》
B. 《日出》
C. 《原野》
D. 《北京人》
正确答案:
郭沫若开了一代诗风的诗集是( )。
A. 《女神》
B. 《星空》
C. 《前矛》
D. 《恢复》
正确答案:
茅盾的长篇小说《腐蚀》的主人公是( )。
正确答案:
被老舍看作“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是我的重头戏”的作品是( )。
A. 《赵子曰》
B. 《小铃儿》
C. 《骆驼祥子》
D. 《黑白李》
正确答案:
阿Q性格的核心是 ( )。
A. 勤劳善良
B. 敢于反抗斗争
C. 精神胜利法
D. 向往和追求革命
正确答案:
巴金以“小人小事”反映社会重大问题的优秀之作是( )。
A. 《憩园》
B. 《田世蕙》
C. 《还魂草》
D. 《寒夜》
正确答案:
抗战期间较早出现揭露国统区黑暗的多幕剧是( )
A. 郭沫若的《屈原》
B. 阳翰笙的《天国春秋》
C. 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
D. 宋之地的《雾重庆》
正确答案:
《日出》所采取的结构是( )。
A. 封闭式的结构
B. 多线并进结构
C. 横断面的描写
D. 纵向结构
正确答案:
丁玲早期反映都市女青年时苦闷的小说是( )。
A. 《字杀日记》
B. 《围护》
C. 《莎菲女士的日记》
D. 《梦珂》
正确答案:
《女神》的代表作是( )。
A. 《女神之再生》
B. 《匪徒颂》
C. 《凤凰涅磐》
D. 《炉中煤》
正确答案:
把田间称为“时代鼓手”的人是( )。
正确答案:
标志着艾芜长篇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作品是( )。
A. 《丰饶的原野》
B. 《故乡》
C. 《山野》
D. 《黄昏》
正确答案:
最初显示出老舍幽默讽刺才能的作品是( )。
A. 《猫城记》
B. 《月牙儿》
C. 《老张的哲学》
D. 《四世同堂》
正确答案:
《这也是一个人?》提出了妇女的人格和社会地位问题。它的作者是( )。
正确答案:
曾被评论家与《子夜》并提的30年代的长篇小说是( )。
A. 叶绍钧的《倪焕之》
B. 王统照的《山雨》
C. 丁玲的《田家冲》
D. 蒋光慈的《田野的风》
正确答案:
在“左联“成立大会上,以《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为题发表重要演说的是( )。
正确答案:
文学革命初期在《新青年》杂志上演出“双簧戏“的是( )。
A. 胡适和陈独秀
B. 鲁迅和周作人
C. 钱玄同和刘半农
D. 沈尹默和叶绍钧
正确答案:
40年代康濯反映解放区农民新的思想新的道德成长的小说是( )。
A. 《我的两家房东》
B. 《春种秋收》
C. 《光荣》
D. 《村歌》
正确答案:
茅盾反映自己在延安生活感受的散文是( )。
A. 《叩门》
B. 《白杨礼赞》
C. 《雷雨前》
D. 《乡村杂景》
正确答案:
鲁迅的散文诗《野草》是 ( )。
A. 战斗间歇的休闲之作
B. 战斗、探索、苦闷、彷徨等内心感受之作
C. 激烈凌厉的战斗呐喊
D. 怀旧的抚今的消沉思想的反映
正确答案:
1921年10月结集出版的郁达夫的(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A. 《沉沦》
B. 《寄小读者》
C. 《落花生》
D. 《幻灭》
正确答案:
提倡新格律诗的文学社团是( )。
正确答案:
既是一首旧社会旧秩序必然灭亡的葬歌,又是一曲投奔光明,向往社会生活的礼赞的剧本是( )。
A. 《雷雨》
B. 《日出》
C. 《北京人》
D. 《原野》
正确答案:
胡适的(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
A. 《华盖集》
B. 《尝试集》
C. 《三闲集》
D. 《南腔北调集》
正确答案:
郭沫若在创作方法上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在诗歌方面的表现是( )。
B. 《星空》
C. 《前矛》
D. 《恢复》
正确答案:
福师《中国现代文学》在线作业二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民众戏剧社1921年3月成立,主要发起人有( )。
D. 欧阳予倩
正确答案:
属于徐志摩的诗集( )。
A. 《志摩的诗》
B. 《翡冷翠的一夜》
C. 《猛虎集》
D. 《云游》
正确答案:
老舍旅居英国时写的三部长篇小说是( )。
A. 《老张的哲学》
B. 《赵子曰》
C. 《二马》
D. 《小铃儿》
正确答案:
新月社的主要成员有( )。
正确答案:
“皖南事变”后,郭沫若创作了( )等大型历史剧,借历史题材,讽谕现实,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A. 《屈原》
B. 《虎符》
C. 《高渐离》
D. 《孔雀胆》
正确答案:
抗日战争时期,曹禺创作了《 》、《 》、《 》等积极配合当时政治任务的作品。
A. 《黑字二十八》
B. 《蜕变》
C. 《正在想》
D. 《雷雨》
正确答案: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包括( )三个短篇,是反映30年代“丰收成灾”的不合理社会现实和农民反抗的过程。
B. 《春蚕》
C. 《秋收》
D. 《残冬》
正确答案:
沙汀在1941年―1946年间他创作了《 》这几部长篇小说。
A. 《在其香居茶馆里》
B. 《淘金记》
C. 《困兽记》
D. 《还乡记》
正确答案: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16秋福师《中国现代文学》在线作业二98等内容。 
 16秋福师《中国当代文学》在线作业二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奥鹏 17 春 16 秋福师《中国当代文学》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 ...  16春季福师《中国现代文学》在线作业二_远程、网络教育_成人教育_教育专区。谋学网
福师《中国现代文学》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  16秋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在线作业二_远程、网络教育_成人教育_教育专区。谋学网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 1. 曹禺...  15秋福师《中国现代文学》在线作业二 答案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谋学网 ...《升官图》 . 《乱世男女》 . 《石达开的末路》 正确答案: 16. 使巴金跳出...  免费在线作业答案福师《中国现代文学》在线作业二15秋100分答案_其它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福师《中国现代文学》在线作业二 15 秋 100 分答案 一、单选题(共 25...  16秋福师《中国当代文学》在线作业一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奥鹏 17 春 16 秋福师《中国当代文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 ...  福师《中国现代文学》在线作业二15秋答案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福师《中国...《升官图》 C. 《乱世男女》 D. 《石达开的末路》 正确答案:B 16. 使巴金...  福师《中国现代文学》在线作业二15秋满分答案_远程、网络教育_成人教育_教育专区...《乱世男女》 D. 《石达开的末路》 ―――选择:B 16. 使巴金跳出主观情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郭沫若诗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