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蜀汉的( )和( )鲁肃,字(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名将

邓艾(三国时期魏国名将)-百科知识-词汇网
邓艾(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关键词:&&&&&& 发表时间: 3:18:34
邓艾(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汕驳奈浣镄焙Α5税谡秸心抗庠洞螅獬耍哂心训玫恼铰酝纺浴
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
治理魏国西方,与姜维屡次对峙 率兵偷渡阴平,攻灭蜀汉
兖州刺史、征西将军、太尉
邓范、邓士载
《济河论》
关内侯、方城亭侯、邓侯
邓氏曾是南阳 新野1带的大族,但邓艾的家世已不能详考。邓艾自幼丧父,邓艾生活在战争频仍、社会动荡的年代,生活在土地高度集中、豪强吞并剧烈的中原,日子的艰巨是可以想见的。不过,邓艾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这对他的1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
邓艾建安103年(208 年),曹操攻下荆州后,曾强即将当地人民北迁,邓艾及其母亲、族人便在这时候被强迁到汝南(今河南上蔡)作屯田民因年幼,邓艾最初是当放牛娃。但他从小有大志向,决心通过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102岁时,又随母至颍川,读到已故太丘长陈碑文中的两句:“文为世范,行动士则”,怅然向慕,因而自己命名为邓范,字士则。后来,宗族中有与他名字相同者,遂改今名。   在屯田民中,有才学的人很少,邓艾凭其才学被推荐为典农都尉(相当于县)学士,由此可以担负典农都尉的佐、干等下级官吏,以后如有劳绩还可能逐渐升迁,这对出身低微的人来讲,不失为1条更换门庭的进身之路。但由于口吃,典农都尉认为他不适于担负重要职务,便指派他充当作1名看守稻草的小吏。同郡1长者见其家贫,常常资助他,而邓艾其实不表示感谢。邓艾喜欢军事。每见高山东大学川,都要在那里勘察地形,指划军营地方,遭他人讥笑也不介意。   当时,出身清贫的屯田部民要出人头地谈何容易,邓艾平淡地过了近210年。后来总算当上了典农功曹,帮助管理屯田。1次,邓艾上洛阳去呈报,有机会面到洛阳太尉司马懿。司马懿很欣赏他的才能,征召他为太尉府的掾属,后升任尚书郎。
遇到司马懿,可以说是邓艾1生的重大转折。正始(240―249)初,魏国准备在东南1带进行屯田,积储军粮,对付吴国,因此就派邓艾前往视察。邓艾从陈县(今河南淮阳)、项县(今河南沈丘)1直巡查到寿春。经过考察,邓艾提出了两项重要建议:第1,开凿河渠,兴建水利,以便灌溉农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疏通漕运。第2,在淮北、淮南实行大范围的军屯。他认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3国志?魏书?邓艾传》)因而,便著《济河论》阐明了自己的观点。邓艾还认为:“昔破黄巾。由于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4方。今3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2万人,淮南3万人,102分休,常有4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3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5百万斛以为军资。67年间,可积3千万斛于淮上,此则10万之众5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3国志?魏书?邓艾传》)   司马懿看后,非常满意,采用并实行了。从正始2年(241年)起,魏国在淮南、淮北广开河道,大举屯田。北以淮水为界,自钟离以南,横石以西,至a水源头之间的4百多里范围的土地上,5里设置1个军屯营。每营610人,1面屯田,1面卫护。同时,淮阳、百尺两条河渠也拓宽了,从黄河引水注入淮水和颍水,颍南、颍北修成了许多陂田。淮水流域发掘了3百多里长的水渠,灌溉农田2万顷,从而使淮南、淮北连成1体。几年以后,从京都到寿春,沿途兵屯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出现了1派繁华富庶的景象。从此,淮水流域的水利和军屯建设得到飞速的发展,魏国在东南的防御气力也大大加强。每当东南有战事,大军即可乘船而下,直达江淮。军资食粮有储备,又没有水害。这些,都是邓艾的功劳。
邓艾脸谱可以说,曹魏政权能在3国中始终保持实力最强,特别是后期,邓艾的许多政治主张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正始4年(243年),邓艾出任参征西军事,转任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太守。嘉平元年(249年)秋,蜀卫将军姜维督军进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依傍曲山(今甘肃岷县东百里)筑两城。姜维熟习陇西风俗民情,欲诱羌胡归蜀,以控制该地区。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各郡。司马昭以安西将军、持节,为各军节度(《晋书》文帝本纪),邓艾也参加了这次战争。征西将军郭淮与雍州刺史陈泰统兵抵抗。陈泰认为:“曲城(今甘肃岷县东漳南)虽固,去蜀险远,当须运粮。羌夷患维劳役,必未肯附。今围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虽其有救,山道阻险,非行兵之地也。”(《3国志?魏书?陈泰传》)郭淮从其计,遂采取围城打援策略,命陈泰讨蜀护军徐质,邓艾进围曲城,切断交通及水源,曲城蜀军困窘不堪。姜维领兵救济,进至牛头山(甘肃岷县东南,洮河南岸),为陈泰军所阻。司马昭出骆谷向汉中,郭淮率军进逼洮水,企图切断姜维退路。姜维迅速撤回。句安、李歆等人孤立无援,献城投降。郭淮遂率军西击羌人各部,邓艾说:“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3国志?魏书?邓艾传》)郭淮就留邓艾屯白水(今甘肃白龙江)北岸,以防蜀军反攻。3天后,蜀军果然复返,姜维派廖化在白水南岸扎营,和邓艾迢遥相对,却不向魏进攻。邓艾对诸将说:“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3国志?魏书?邓艾传》)洮城(今甘肃临潭西南)在白水之北,距邓艾驻地610里。邓艾于当夜抢占洮城,不久,姜维果然率重兵奔袭洮城。姜维见魏军已抢占洮城,遂撤兵退走,魏兵得以不败[2]
邓艾因功被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又迁升城阳(治所在今诸城东北)太守。当时,并州右贤王刘豹把匈奴合成1部。邓艾上表说:“蛮夷兽心,不以义亲,强则侵暴,弱则内附,故周宣有猃狁之寇,汉祖有平城之困。每匈奴1盛,为前代重患,自单于在外莫能牵制长卑。诱丽致之,使来入侍。由是羌夷失统,合散无主,以单干在内,万里顺轨。今单于之尊日疏,外士之威浸重。则胡虏不可不深备也。闻刘豹部有叛胡,可因叛割为2国,以分其势。去卑功显前朝,而子不继业,宜加其子显号,使居雁门。离国弱寇、迫录旧勋,此御边长计也”(《3国志?魏书?邓艾传》)。邓艾还说:“羌胡与民同处者,宜以渐出之,使居民表崇廉耻之教,塞奸宄之路”(《3国志?魏书?邓艾传》)。 邓艾大将军司马师新出任辅佐政事,对邓艾的建议多所采用实行。不久,邓艾改任汝南太守,到任后,访求过去厚待自己的同郡长者,惋惜长者已死,因而派官吏前去祭祀,对其家厚加赏赐。邓艾每到1地,就提倡开荒,发展生产,史书上说:“艾所在,荒野开辟,军民并丰”(《3国志?魏书?邓艾传》)。看来他在这方面是做得很有成效的。魏嘉平5年(253年)2月,吴太傅诸葛恪获得东兴之克服利后,恃功轻敌,不顾群臣劝阻,再次兴师攻魏。围合肥新城(即合肥新城,今安徽合肥西北),久攻不下,被迫退归。邓艾对司马师说:“孙权已没,大臣未附,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建命。恪新秉国政,而内无其主,不念抚恤上下以立根基,竞于外事,虐用其民,悉国之众,顿于坚城,死者万数,载祸而归,此恪获罪之日也。昔子胥、吴起、商鞅、乐毅皆见任时君,主没而败。况恪才非4贤,而不虑大患,其亡可待也。”诸葛恪回到吴国,果然被杀。
邓艾剧照不久,邓艾迁升兖州刺史,加振威将军。他看到有些地方宫不重视农业生产,专事交游请托,风格浮华不实,又上书建议说:“国之所急,惟农与战,国富则兵强,兵强则克服。然农者,胜之本也。孔子曰‘足食足兵’,食在兵前也。上无设爵之劝,则下无财畜之功。今使考绩之赏,在于积粟富民,则交游之路绝,浮华之原塞矣”(《3国志?魏书?邓艾传》)。   正元元年(254年),魏高贵乡公曹髦即位,进封邓艾为方城亭侯。这时候,司马氏代魏的局面明朗化了。司马氏世袭中外要职,集军政大权于1己,擅行废立,屠杀政敌,党附曹魏皇室的将领遂前后举兵反抗。同年,司马师诛杀夏侯玄后,魏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恐受连累,蓄谋反叛。正元2年(255年),正月,他们托辞受太后诏书,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起兵,传檄州郡,讨伐司马师。邓艾杀使者,兼程进军,抢先奔赴乐嘉城(今河南 商水境),建造浮桥,这样司马师到达后,才得以占据乐嘉。文钦因落在大军后面而战败于城下。邓艾追击文钦至丘头,文钦逃奔吴国,降于吴丞相孙峻。孙峻等魏国内乱之机率军号称10万,想要渡江。魏镇东将军诸葛诞派邓艾扼守肥阳。邓艾认为肥阳离敌太远,非要害之地,便转移到附亭驻扎,并派泰山太守诸葛绪等在黎浆拒敌作战,击退了吴军。同年,朝廷任命邓艾为长水校尉。并由于他打败文钦等1系列战功,进封为方城乡侯,代行安西将军职务。同年7月,蜀卫将军姜维乘大将军司马师病亡,督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数万人攻魏。8月,到达⒑保窀仕嗔傧亩保煜虻业溃窀仕嗔黉┙U魑鹘绿┟褐荽淌吠蹙仕拷さ业溃手髁ψ猿虏郑裆挛鞅Χ┑酱锖螅偾魇窬M蹙毁钩绿┚良瓷没魇窬昂蟀苡诠使兀窀仕嗔黉保鳎蟛可送龌蛄魍觯胁客蛉嘶贡5业馈=耸のУ业莱恰
邓艾剧照大将军司马昭命邓艾出任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遣太尉司马孚为后援。此时邓艾等人认为“王经的精兵在西边战败,贼军士气很旺盛,乘胜的军队不可抵挡,而将军带领乌合之众,跟在战败的军队后面,将士们丧失了斗志,陇右动荡不安。古人有这样的话:‘蝮蛇咬了手,勇士就砍掉自己的手段.’孙子兵法说:‘车队有时不去进攻,地方有时不用把守。’这是在小的方面有损失而在大的方面得到保全的原因。现在陇右的灾害,比毒蛇还要过分,狄道这地方,不只是不能把守的问题。姜维的军队,这是我们应当避开的锋。不如分割险要防守,视察敌人的破绽,等待敌人疲惫,然后再进军救济,这才是获胜的计谋。”陈泰却说:兵书说‘修治大盾牌和攻城的战车,要3个月才能完成,筑起土山要3个月以后才能完工’。这确切不是轻兵深入,凭姜维的诡计所能匆促办到的。姜维孤军深入,食粮供应不上,这是我们迅速进军打败敌人的时机,所谓迅雷不及掩耳,是必定的情势。最后陈泰禁止了邓艾放弃狄道的毛病建议,3路魏军合在1起,准备解围狄道。
邓艾大将军司马昭命邓艾出任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遣太尉司马孚为后援。陈泰与邓艾军会合后,分3路进至陇西,避开蜀军,出其不意地绕太高城岭(今甘肃渭源西北),进至狄道东南山上,燃火击鼓与城内联系,守军见援军至,士气大振。姜维督军沿山进攻,被魏军击退。陈泰扬言截断蜀军退路,蜀军震恐,遂于9月2105日撤兵退走钟堤(今甘肃临洮南),狄道之围遂解。 因而,朝廷任命邓艾为安西将军,假节,兼任护东羌校尉。此时,魏军多数人认为姜维已力竭,不可能再出兵北向。邓艾却不这样认为。他指出:“洮西之败,非小失也。破军杀将,仓廪空虚,百姓流离,几于危亡。今以策言之,彼有乘胜之势,我有衰弱之实,1也。彼上下相习,5兵锋利,我将易兵新,器杖未复,2也。彼以船行,吾以陆军,劳逸不同。3也。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各当有守,彼专为1,我分为4,4也。从南安、陇西,因食羌谷,若趋祁山,熟麦千顷,为之县饵,5也。贼有黠数,其来必矣。”分析了以上情况后,他断言姜维还会乘机进犯,抓紧备战。甘露元年(256年)6月,蜀大将军姜维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邦(今甘肃天水)会合。7月,姜维率先出兵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闻邓艾有备,乃改从董亭(今甘肃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邓艾则率军抢占武城山(今甘肃武山西南)据险把守,与之相持。姜维见地利已失,强攻不克,乃于当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路进取上。两军战于段谷(今甘肃天水西南)。胡济失期未至。邓艾大败蜀军,蜀军士卒溃散,死伤甚众。姜维败归,自请贬为后将军。此战,邓艾战前料敌准确,战中因机制变,始终掌握着战役主动权,为后世防御作战留下了宝贵经验。
同年,魏帝下诏嘉奖邓艾,诏曰:“逆贼姜继连年滑头,民夷骚动,西士不宁。艾筹划有方,忠勇奋发,斩将10数,馘首千计;国威震于巴、蜀,武声扬于江、岷。今以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邓侯,分5百户封子忠为亭侯”(《3国志?魏书?邓艾传》)。   甘露2年(257年)5月,魏将诸葛诞联合东吴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昭。司马昭调关中兵力东下讨伐诸葛诞。蜀大将姜维伺机攻魏秦川(渭水流域)。102月,姜维率兵数万出骆谷(今陕西周至西南),到达沈岭(今陕西周至南)。当时,魏在长城(今陕西周至南)积存大量军粮,且防守薄弱。邓艾(时为安西将军)和征西将军司马望恐姜维袭夺长城,立即合军扼守。姜维军进至芒水,依山为营。邓艾、司马望率军近水筑寨。蜀军屡次挑战,邓艾、司马望坚守不出,两军长时间对峙。次年3、4月间,姜维闻诸葛诞败亡,只得引军而还。邓艾因功升任征西将军,前后共增食邑6千6百户。   景元3年(262年)10月,蜀大将军姜维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阳境。邓艾率兵迎战。邓艾分析,姜维悬师远征,阵线长,给养困难,难以持久。因而,抢占有益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今卓尼东北)设阵,以逸待劳,阻击蜀军,双方激战后,魏军发起反击,蜀军败逃,姜维退往沓中(今甘肃 舟曲西北)。   同年,总揽朝政的大将军司马昭制定先灭蜀再顺江灭吴的战略,任命 司隶校尉钟会为镇西将军前往关中整军备战。景元4年(263年)8月,魏军兵分3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3万余人,由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3万余人,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以切断姜维退路;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欲乘虚取汉中,然后直趋成都。以廷尉卫权为镇西军司马,持节监邓艾、钟会军事。由大将军司马昭统1调度指挥。   蜀军派右车骑将军廖化率军往沓中增援姜维;左车骑将军张翼等前往阳安关口把守。令汉中诸将放弃汉中外围据点,收缩兵力退保汉城(今陕西勉县东)、乐城。由于蜀军未对咽喉险道斜谷、骆谷、子午谷严加防守,被魏魏兴太守刘钦占据。钟会遂几路并进,直入汉中,留2万人围汉、乐2城,自率主力直下阳安关口,斩蜀将傅佥,收降蒋舒,继克关城(今陕西阳平关),长驱南下。
邓艾命天水太守王颀直攻姜维营地,命令陇西太守牵弘等人邀击姜维的前部,而命令金城太守杨欣进击甘松。姜维闻钟会等部已入汉中,知汉中难保,急摆脱邓艾,退往阴平。杨欣等人追击,直到疆川口,双方大战,姜维溃退,为抢先占桥头(阴平东南)的诸葛绪所阻。姜维从孔函谷佯作向北欲绕道而东,作出出兵攻击诸葛绪后部的模样,诱使诸葛绪离开桥头310里向北堵击时,姜维伺机迅速通过桥头,与廖化、张翼等合兵,扼守剑阁。诸葛绪赶去阻截,差了1天,没有遇上。   邓艾进至阴平,欲与诸葛绪合兵南下。诸葛绪不从,领军东向靠拢钟会。钟会欲专军权,诬陷诸葛绪畏敌不前,将其押回治罪,随即统领大军南下,被姜维阻于剑阁。剑阁素有“1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姜维凭险扼守,钟会攻剑阁不下,无计可施。时魏军因军粮不继,钟会准备退兵。   邓艾上书说:“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3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3国志?魏书?邓艾传》)。10月,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 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钟会也派部将田章等跟进。邓艾率军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鱼贯而进,超出7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山高谷深,至为艰险。途中,粮运不继,曾屡次堕入窘境。部队走到马阁山,道路断绝,1时进退不得,邓艾一马当先,用毛毡裹身滚下山坡。邓艾率军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守将马邈。蜀国卫将军诸葛瞻(诸葛亮子)从涪城回到绵竹,列阵等待邓艾。   邓艾派其子邓忠攻打诸葛瞻的右翼,司马师纂攻其左翼。邓忠、师纂失利,退回,对邓艾说:“贼未可击。”邓艾大怒,说:“存亡之分,在此1举,何不可之有”(《3国志?魏书?邓艾传》)?大声叱责2将,并要将其斩首。2将策马奔回,挥军再战,邓艾也亲临督战,终大破蜀军,遂克绵竹,斩蜀将诸葛瞻及尚书张遵等人。   
绵竹陷落后,蜀军全线崩溃。邓艾乘胜进击,1鼓作气攻陷雒县(今4川广汉北),逼近成都。蜀后主刘禅惊骇失据,感到大势已去,在主降派劝导下,派人送上皇帝的印绶,并写信到邓艾那里请降。邓艾率军入成都,蜀汉灭亡。刘禅又派人去前线命令姜维等投降,姜维等得到命令,便到钟会军中投降。   此战,邓艾趁两军主力相持之际,率偏师出奇兵,进行大纵深迂回穿插,绕过蜀军的正面防御,直捣蜀都成都,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邓艾入成都,刘禅带领太子、诸王、群臣610多人绑住自己、抬棺至军营拜见。邓艾手执符节,解开绑缚,燃烧棺材,接受投降,并宽恕了他们。邓艾束缚部众,进城后,没有产生抢掠。他抚慰投降的人员,使他们复任旧业,遭到蜀人的拥戴。   魏灭蜀之战,是结束自东汉末年以来分裂局面,重新实现中国统1的重要步骤。灭蜀之役,邓艾之功不可没。
在巨大成功眼前,邓艾头脑有些不冷静。他擅自循东汉将军邓禹之前作法,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大批官吏。他拜刘禅行骠骑将军、蜀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对蜀国群臣,则根 邓艾像据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们为朝廷官员,或让他们领受自己属下的职务。   邓艾任命师纂兼领益州刺史,任命陇西太守牵弘等人兼领蜀中各郡郡守。派人在绵竹把作战中死亡的战士跟蜀兵死者1起埋葬,修筑高台作为京观,用以宣扬自己的武功。 邓艾建此大功,深感自豪,并且常常显示夸耀,引以为荣。他曾对蜀国士大夫们说:“诸君赖遭某,故得有本日耳。如遇吴汉之徒,己殄灭矣。”他还说:“姜维自1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3国志?魏书?邓艾传》)有识之士见他如此矜夸,背地里常常嘲笑他。这些,成了野心家钟会置他于死地的口实。姜维等人降于钟会后,钟会大喜,迫不及待地上表向司马昭表功,表上说:“贼姜维、张翼、廖化、董厥等逃死遁走,欲趣成都。臣辄遣司马夏侯咸、护军胡烈等,径从剑阁,出新都、大渡截其前,从军爱青彡、将军句安等蹑其后,从军皇甫]、将军王买等从涪南出冲其腹。臣据涪县为东西势援,维等所统步骑45万人,擐甲厉兵,塞川填谷,数百里中首尾相继,凭恃其众,方轨而西。臣敕咸、]等令分兵据势。广张罗网,南杜走吴之道,西塞成都之路,北绝越逸之径,4面云集,首尾并进,蹊路断绝,走伏无地。臣又手书申喻,开示生路,群寇困逼,知命穷数尽,解甲投戈,面缚委质,印绶万数,资器山积。昔舜舞干戚,有苗自服;牧野之师,商旅倒戈。有征无战,帝王之盛业。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用兵之令典。陛下圣德,侔踪前代,翼辅忠明,齐轨公旦,仁育群生,义征不M,殊俗向化,无思不服,师不逾时,兵不血刃,万里同风,9州共贯。臣辄奉宣诏命,导扬思化,复其社稷,安其闾伍,舍其赋调,弛其征役,训之德礼以移其风,示之轨仪以易其俗,百姓欣欣,人怀逸豫,后来其苏,义无以过。”(《3国志?魏书?钟会传》)102月,司马昭上表让魏帝下诏书,嘉奖邓艾的功绩,书曰:“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枭其鲸鲵,使僭号之主,稽首系颈,历世逋诛,1朝而平。兵不逾时,战不整天,云彻席卷,荡定巴蜀。虽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吴汉擒子阳(子阳为公孙述),亚夫灭7国,计功论美,不足比勋也。其以艾为大尉,增邑2万户,封子2人亭侯,各食邑千户”(《3国志?魏书?邓艾传》)。统帅钟会也进位司徒,封县侯,增邑万户,其子2人也都封为亭侯,当邓艾灭蜀以后,便向司马昭提出了自己对局势的看法和准备采取的措施:“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吴人震恐,席卷之时也。然大举以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且徐缓之;留陇右兵2万人,蜀兵2万人,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并作舟船,豫顺流之事,然后发使告以利害,吴必归化,可不征而定也。今宜厚刘禅以致孙休,安士民以来远人,若便送禅于京都,吴以为流徙,则于向化之心不劝。宜权停留,须来年秋冬,比尔吴亦足平。以为可封禅为扶风王,锡其资财,供其左右。郡有董卓坞,为之宫舍。爵其子为公侯,食郡内县,以显归命之宠。开广陵、城阳以待吴人,则畏威怀德,望风而从矣”(《3国志?魏书?邓艾传》)。邓艾1心筹划灭吴之策,他的种种建议实具远见卓识。但是他擅自承制拜官,钟会修改他和司马昭之间的通讯,把邓艾的上表改成狂妄无礼。因而司马昭让监军卫娼氲税骸笆碌毙氡ā2灰碎小保ā3国志?魏书?邓艾传》)。 邓艾的再次上言,说:“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谓合权宜。今蜀举众归命,地尽南海,东接吴会,宜早镇定。若待国命,往复道途,延引日月。《年龄》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今吴未宾,势与蜀连,不可拘常以失事机,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3国志?魏书?邓艾传》)。而钟会面邓艾居功自恃,乘隙向司马昭诬陷其谋反,说他作的事情悖逆不道,已露出叛乱的苗头。因而,朝廷下诏书派监军卫兜税缸樱眉鞒到渌偷骄┒祭础>霸5年(264年)正月105,钟会抵达成都,将邓艾押往洛阳。这时候,钟会麾下有魏、蜀军队210余万。钟会排除有灭蜀大功的邓艾,又掌握庞大的远征军,遂密谋反叛。司马昭对钟会怀有野心早有戒备,遣中护军贾充率1万步骑入蜀进占乐城,随即亲率10万大军进驻长安,使钟会措手不及。钟会遂扣押魏军所有将领,并出示废黜司马昭的所谓太后遗诏,蜀降将姜维鼓动钟会诛杀被扣将领,预谋趁机杀掉钟会,恢复蜀汉。因钟会迟疑而消息泄漏,108日中午,护军胡烈之子胡渊率烈部众擂鼓呐喊而出,各营官兵为救援本部将领也1起响应,蜂拥杀入蜀宫,被拘宫内的将领们冲出与其部众会合。双方在宫城内外展开激战,斩姜维、钟会及部众数百人,杀蜀太子刘璇和姜维妻子。魏军大肆掠劫,后由监军卫砦榷质疲蚱洳斡胛苴频税炫苫ぞ镄飞钡税缸佑诿嘀瘢4川德阳)西。邓艾在洛阳的余子也被诛杀,邓艾妻和孙子被发配到西域。[3]当初,邓艾要伐蜀时,梦见坐在山上,旁有流水,便去向殄虏护军爱邵请教。爱邵说:“依照《易》卦,山上有水叫蹇卦。蹇利西南,不利东北。您这次去1定能攻克蜀国,但或许回不来了呢!”邓艾茫然若失。   邓艾的死,实在冤枉。泰始元年(265年),晋王朝取代了魏。下诏书说:“昔太尉王凌谋废齐王,而土竟不足以守位。征西将军邓艾,矜功失节,实应大辟。然被书之日,罢遣人众,束手受罪,比干求生遂为恶者,诚复不同。今天赦得还,若无子孙者听使立后,令祭祀不绝”(《3国志?魏书?邓艾传》)。   泰始3年(267年),议郎段灼上书,替邓艾不平,书曰:“艾心怀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灭之诛,臣窃悼之。借哉,言艾之反也!艾性刚急,轻犯雅俗。不能协同朋类,故莫肯理之。臣敢言艾不反之状。昔姜维有断陇右之志,艾修治备守,积谷强兵。值岁凶旱,艾为区种,身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上下相感,莫不尽力。艾持节守边,所统万数,而不难仆虏之劳,士民之役,非执节忠勤,孰能若此?故落门、段谷之战,以少击多,摧破强贼。先帝知其可任,委艾庙胜,授以长策。艾受命忘身,束马悬车,自投死地,勇气陵云,士众乘势,使刘禅君臣面缚,叉手屈膝。艾功名以成,当书之竹帛,传祚万世。710老公,反欲何求。艾诚恃养育之恩,心不自疑,矫命承制,权安社稷;虽背常科,有合古义,原心定罪,本在可论。钟会忌艾威名,构成其事。忠而受诛,信而见疑,头悬马市,诸子并斩,见之者垂泣,闻之者叹息。陛下龙兴,阐弘大度,释诸嫌忌,受诛之家,不拘叙用。昔秦民怜白起之无罪,吴人伤子胥之冤酷,皆为立祠。今天下民人为艾悼心痛恨,亦犹是也。臣以为艾身首分离,捐弃草土,宜收尸丧,还其田宅。以平蜀之功,绍封其孙,使阖棺定谥,死无余恨。赦冤魂于黄泉,收信义于后世,葬1人而天下慕其行,埋1魂而天下归其义,所为者寡而悦者众矣”(《3国志?魏书?邓艾传》)。   泰始9年(273年),皇帝下诏书说:“艾有功劳,受罪不逃刑,而子孙为民隶,朕常愍之。其以嫡孙朗为郎中”(《3国志?魏书?邓艾传》)。算是为邓艾平了反。   邓艾在西部时,修筑界墙关塞,建立城堡。泰始年间,羌人发动大叛乱,屡次杀害刺史,凉州道路断绝。官吏百姓之所以能够保全,全靠邓艾当年修筑的城堡。
关于邓艾之家世已不可考,《3国志》只记载邓艾早年丧父,家境清贫,长时间居于今河南省境内。邓艾自小已有口吃毛病;曾于汝南(今河南上蔡)牧牛1时。12岁随母迁居颍川时,见到已故太丘长陈碑文上写着“文为世范、行动士则”,便自行取名为邓范,字士则。后来有1个族人跟他同名,遂改成邓艾。   邓艾早年凭其才学获推荐为典农都尉(相当于县)学士,但是由于口吃未能迁升,因此就任与农业相干的稻田守丛吏草1职。邓艾酷爱军事,每到高山东大学泽,定必丈量绘制地形,计划扎营设防。时人常取笑邓艾,然邓艾其实不在乎。
邓艾在地方度过10数年,偶然下遇上太尉司马懿。司马懿欣赏邓艾之才华,决定提拔邓艾,任他为太尉府之掾属;后升任尚书郎。   由正始元年(240年)起,魏国准备在淮河两岸展开大范围屯田,以积备军粮。邓艾获派往视察,及后还著《济河论》以阐明具体方案。他认为:“昔破黄巾,由于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4方。今3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2万人,淮南3万人,102分休,常有4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3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5百万斛以为军资。67年间,可积3千万斛于淮上,此则10万之众5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   司马懿对此非常满意,决定采用实施,由黄河引水注入两淮,并在两淮每5里设1军屯营,每营610人,为稳定东南情势,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249年秋,蜀国 姜维出师进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欲拉拢羌胡归蜀。司马昭派郭淮、陈泰统兵抵抗,邓艾也参与其中。邓艾进围曲城(今甘肃岷县东百里),切断交通及水源,曲城蜀军困窘不堪。姜维迅速撤回。魏国把邓艾留守白水(今甘肃白龙江)北岸屯兵,以防蜀军反攻。不久姜维派廖化率兵复返,在白水南岸扎营,与邓艾对峙。邓艾分析姜维在派廖化驻守白水南岸时,欲从北面洮城(今甘肃临潭西南)偷袭。邓艾乃即时抢占洮城。后姜维果然率兵攻洮城,见邓艾抢先1步,只好撒军,魏兵得以不败。邓艾因此功被赐爵关内侯。
251年司马懿去世,由长子司马师继承父职。邓艾先任汝南太守,后又任兖州刺史,加振威将军。邓艾每到1处就屯田开荒,“艾所在,荒野开辟,军民并丰”
255年司马师病危,蜀国姜维伺机派数万人伐魏,进攻陇西,向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魏将陈泰死命抵抗,仍被姜维成功包围狄道。司马昭命邓艾出任安西将军,跟陈泰等并力抗蜀。陈泰与邓艾军会合后,分3路进至陇西,避开蜀军,出其不意地绕太高城岭(今甘肃渭源西北),进至狄道东南山上,燃火击鼓与城内联系,守军见援军至,士气大振。姜维即督军沿山进攻,被魏军击退。这时候陈泰扬言截断蜀军退路,姜维遂撤兵退走钟堤(今甘肃临洮南)。
255年姜维伐魏失败,退守钟提。邓艾认为姜维会再次来犯,所以抓紧防备。256年,6月,姜维与蜀将胡济约定在上(今甘肃 天水)会合。姜维率先出兵祁山,邓艾有备,乃改从董亭(今甘肃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邓艾军抢占武城山(今甘肃武山西南)据险把守。姜维见地利已失,强攻难克,因而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进取上。两军战于段谷(今甘肃天水西南)。胡济失期未至,蜀军交兵不利,死伤甚众。魏国因此封邓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邓侯,分5百户,封子邓忠为亭侯。[4]
257年魏将诸葛诞联合东吴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昭。司马昭调关中兵力东下讨伐诸葛诞。姜维伺机攻魏秦川(渭水流域)。当时魏在长城(今陕西周至南)积存大量军粮,但防守薄弱。邓艾与魏将司马望恐姜维袭夺长城,立即合军扼守。姜维军进至芒水(今陕西周至黑水),依山为营。司马望、邓艾军近水筑寨。蜀军屡次挑战,魏军坚守不出,两军长时间对峙。次年(258年)诸葛诞败亡,姜维闻讯,只得引军而还。邓艾不战而胜,因此再升任征西将军,前后共增食邑6千6百户。262年姜维再起兵伐魏,攻入洮阳境。邓艾捉住姜维悬师远征,阵线长,给养困难,难以持久的弱点,抢占有益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今卓尼东北)设阵,以逸待劳,阻击蜀军。双方激战后,邓艾发起反击,蜀军大败,损失严重。
263年秋,大将军司马昭策划大举伐汉,命邓艾率3万余人纠缠屯田沓中的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3万余人断其归路,钟会统10余万众进攻汉中,廷尉卫嗑V踊峁テ坪褐校耸亟8螅喑植幌隆10月,邓艾挑选精锐,从阴平小路无人之地隐蔽前进。山高谷深,食粮将尽,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邓艾用毛毡裹住自己,翻滚着下山,因而将士们也都攀缘山崖树木,鱼贯而进。奇兵出现在江油,蜀汉守将马邈投降。邓艾率军迅速攻破涪陵及绵竹,蜀汉卫将军诸葛瞻战死。不久,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5]。
伐蜀成功以后,邓艾擅自拜刘禅为骠骑将军,恢复其它蜀国官员的职位,重操旧职。他曾对蜀国的官员说:“诸位由于有我,所以才有今天。如果是吴汉的人,你们早已灭亡。”又说:“姜维只不过1时的英雄而已,与我相遇,所以穷途末路。”向来与钟会不睦,钟会借此向司马昭诬称邓艾谋反,而邓艾在处置投降的蜀汉君臣时没有遵从司马昭的唆使,也加深了司马昭的疑忌,遂命钟会收捕邓艾送长安。钟会谋反失败被诛后,邓艾部将欲追还邓艾,卫吮旧戆参#汕蔡镄彼赖税⒌酥腋缸印L┦9年(273年),朝廷才恢复邓艾的名节,并拔擢其孙邓朗为郎中。 [6]
邓艾是3国末期最为杰出的军事家之1,其才能可比诸葛亮与司马懿。邓艾在战争中眼光远大,见解超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作战中料敌先机,始终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与姜维的数次交兵中何尝败绩。其偷度阴平1役,可谓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1次,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
邓艾在生活中能与将士同甘共苦,在作战中又能一马当先,种田时手执末耜,阴平道上,他以毡自裹,推转而下。正由于他能处处作出榜样,部队才上下相感,莫不尽力,获得1系列的成功。
邓艾但邓艾虽善于作战,却不善自保。史学家陈寿在《3国志?魏书?邓艾传》中对此作了客观的评论:“邓艾矫然强健,立功立事,然暗于防患,咎败旋至,岂远知乎诸葛恪而不能近自见,此盖古人所谓自论者也。”   邓艾在公元243年左右任征西将军从军事,不久担负南安太守(4千户)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直到他平定蜀国时,用时210年,其中前10年都是太守,前5年曹爽执政,他是司马氏团体的,没期望升迁,嘉平元年开始崭露头角,说话开始受重视,有战功封关内侯。从司马师辅政开始邓艾迅速高升,他从司马懿辅政时的讨寇将军、城阳太守(万户),转任汝南太守(两万户),向司马师谈论诸葛恪,建议多被司马师采用,提升为兖州刺史,以后追随司马氏兄弟东征西讨屡立战功在10年中从太守升迁长水校尉、安西将军、镇西将军、征西将军直至太尉,可以说是升迁速度惊人,对他这样没有豪强背景的“素微”之士,能有这样的成绩,同司马氏的信任、提拔重用是密不可分的,他主要是靠战功,为人公正,治军严厉,是司马氏团体的重要成员。
段灼:“艾心怀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灭之诛,臣窃悼之。惜哉,言艾之反也!艾性刚急,轻犯雅俗,不能协同朋类,故莫肯理之。臣敢言艾不反之状。昔姜维有断陇右之志,艾治备守,积谷强兵。值岁凶旱,艾为区种,身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上下相感,莫不尽力。艾持节守边,所统万数,而不难仆虏之劳,士民之役,非执节忠勤,孰能若此?故落门、段谷之战,以少击多,摧破强贼。先帝知其可任,委艾庙胜,授以长策。艾受命忘身,束马县车,自投死地,勇气陵云,士众乘势,使刘禅君臣面缚,叉手屈膝。艾功名以成,当书之竹帛,传祚万世。710老公,反欲何求!艾诚恃养育之恩,心不自疑,矫命承制,权安社稷;虽背常科,有合古义,原心定罪,本在可论。锺会忌艾威名,构成其事。忠而受诛,信而见疑,头县马,诸子并斩,见之者垂泣,闻之者叹息。陛下龙兴,阐弘大度,释诸嫌忌,受诛之家,不拘叙用。昔秦民怜白起之无罪,吴人伤子胥之冤酷,皆为立祠。今天下民人为艾悼心痛恨,亦犹是也。臣以为艾身首分离,捐弃草土,宜收尸丧,还其田宅。以平蜀之功,绍封其孙,使阖棺定谥,死无馀恨。赦冤魂于黄泉,收信义于后世,葬1人而天下慕其行,埋1魂而天下归其义,所为者寡而悦者众矣。” (《3国志?王鹬罡鸬酥哟罚   司马炎:“征西将军邓艾,矜功失节,实应大辟”、“艾有功劳,受罪不逃刑,而子孙为民隶,朕常愍之。”(《3国志?王鹬罡鸬酥哟罚   陈寿:“邓艾矫然强健,立功立事,然于防患,咎败旋至,岂远知乎诸葛恪而不能近自见,此盖古人所谓目论者也。”、“艾所在,荒野开辟,军民并丰。”(《3国志?王鹬罡鸬酥哟罚袁准:“今国家1举而灭蜀,自征伐之功,未有如此之速者也。方邓艾以万人入江由之危险,钟会以210万众留剑阁而不得进,3军之士已饥,艾虽克服克将,使刘禅很多天不降,则2将之军难以反矣。故功业如此之难也。国家前有寿春之役,后有灭蜀之劳,百姓贫而仓禀虚,故小国之虑,在于时立功以自存,大国之虑,在于既胜而力竭,成功以后,戒惧之时也。”   唐彬:“邓艾忌克诡狭,矜能负才,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虽长史司马,参佐牙门,答对失指,辄见骂辱。处身无礼,大失人心。又好实施事役,数劳众力。陇右甚患苦之,喜闻其祸,不肯为用。今诸军已至,足以弹压内外,愿无以为虑。” “昔邓艾不赖蔡河漕运,故能并水东下,大兴水田。”(《宋史?河渠志》)“亚夫则死于狱吏,邓艾则追于槛车……凡此名将,悉皆人雄,苟欲指瑕,谁当无累,或从澄汰,尽可弃捐。”(《宋史?梁周瀚传》)   尉元:“进无邓艾1举之功,退无羊祜保境之略。”(《魏书?尉元传》)   成淹:“至如邓艾怀忠,矫命宁国,赤心皎然,幽显同见,而横受屠杀,良可悲痛。”(《魏书?慕容白曜传》)  魏靖:“傥使平反者数人,众共详覆来俊臣等所推大狱,庶邓艾获申于本日,孝妇不滥于昔时,恩涣1流,天下幸甚。”(《旧唐书?刑法志》)   李士谦:“邓艾为牛。”(《北史?李士谦传》)   孟知祥:“奈何躁愤,自毁功庸,入此槛车,还为邓艾,深可痛惜,谁肯愍之!”(《旧5代史?唐书?康延孝传》)宋朝 欧阳修、宋祁等撰写的《新唐书?卷105?志第5?礼乐5?吉礼5》中提到,唐朝时礼仪使颜真卿曾向皇室建议,追封古代名将6104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魏太尉邓艾”。同时期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张辽、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陆逊、陆抗、羊祜、王F而已。   项忠:“昔马援薏苡蒙谤,邓艾槛车被征。功不见录,身更不保。”(《明史?项忠传》)   陈亮:“又2百余年,遂为3国交据之地,诸葛亮由此起辅先主,荆楚之士从之如云,而汉氏赖以复存于蜀;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陆抗、邓艾、羊祜皆以其地显名。”(《宋史?陈亮传》)
  有《邓V碑》,考其业绩终始,即魏邓艾碑也。艾尝为兖州刺史,据碑云 “晋初尝发兖州兵讨叛羌,艾降巫者传言,授以用兵之法,因以破羌。兖人神之,遂为艾立庙建碑纪其事”。艾于3国时为名将,尝有大功,其姓名闻于世甚显,史与兖人皆不应误。而“艾”、“V”2名不同如此,此君子所以慎于传疑也。余谓古人“艾”、“V”常通用,《汉书》曰“黎民艾安”,与“惩艾”、“创艾”,注皆读为“V”。岂非邓侯名“艾”音“V”,而书碑者从省欤?后人读史无音注,乃直以为蒿艾之艾,而流俗转失,久而讹缪,遂不复正。此理或然,览者详之。熙宁壬子正月晦日61堂书。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102,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碑文,言“文为世范,行动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每见高山东大学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地方,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世语曰:邓艾少为襄城典农部民,与石苞皆年1023。谒者阳翟郭玄信,武帝监军郭诞元奕之子。建安中,少府吉本起兵许都,玄信坐被刑在家,从典农司马求人御,以艾、苞与御,行10馀里,与语,悦之,谓2人皆当远至为佐相。艾后为典农功曹,奉使诣宣王,由此见知,遂被拔擢。迁尚书郎。   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已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又以为“昔破黄巾,由于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4方。今3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2万人,淮南3万人,102分休,常有4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3倍於西,计除众费,岁完5百万斛以为军资。67年间,可积3千万斛於淮上,此则10万之众5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宣王善之,事皆实施。正始2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   出参征西军事,迁南安太守。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於是留艾屯白水北。3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610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迁城阳太守。   是时并州右贤王刘豹并为1部,艾上言曰:“蛮夷兽心,不以义亲,强则侵暴,弱则内附,故周宣有N狁之寇,汉祖有平城之围。每匈奴1盛,为前代重患。自单于在外,莫能牵制长卑。诱而致之,使来入侍。由是羌夷失统,合散无主。以单于在内,万里顺轨。今单于之尊日疏,外土之威浸重,则胡虏不可不深备也。闻刘豹部有叛胡,可因叛割为2国,以分其势。去卑功显前朝,而子不继业,宜加其子显号,使居雁门。离国弱寇,追录旧勋,此御边长计也。”又陈:“羌胡与民同处者,宜以渐出之,使居民表崇廉耻之教,塞奸宄之路。”大将军司马景王新辅政,多纳用焉。迁汝南太守,至则寻求昔所厚己吏父,久已死,遣吏祭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吏。艾所在,荒野开辟,军民并丰。   诸葛恪围合肥新城,不克,退归。艾言景王曰:“孙权已没,大臣未附,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建命。恪新秉国政,而内无其主,不念抚恤上下以立根基,竞於外事,虐用其民,悉国之众,顿於坚城,死者万数,载祸而归,此恪获罪之日也。昔子胥、吴起、商鞅、乐毅皆见任时君,主没而败。况恪才非4贤,而不虑大患,其亡可待也。”恪归,果见诛。迁兖州刺史,加振威将军。上言曰:“国之所急,惟农与战,国富则兵强,兵强则克服。然农者,胜之本也。孔子曰'足食足兵',食在兵前也。上无设爵之劝,则下无财畜之功。今使考绩之赏,在於积粟富民,则交游之路绝,浮华之原塞矣。” 高贵乡公即尊位,进封方城亭侯。鸺笞髀遥步〔疥迨椋苫蟠笾冢吨娴澜热だ旨纬牵鞲∏拧K韭砭巴踔粒炀葜N那找院蟠缶瓢莒冻窍拢分燎鹜贰G毡嘉狻N獯蠼锞群10万众,将渡江,镇东将军诸葛诞遣艾据肥阳,艾以与贼势相远,非要害之地,辄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诸葛绪等于黎浆拒战,遂走之。其年徵拜长水校尉。以破钦等功,进封方城乡侯,行安西将军。解雍州刺史王经围於狄道,姜维退驻锺提,乃以艾为安西将军,假节、领护东羌校尉。议者多以为维力已竭,未能更出。艾曰:“洮西之败,非小失也;破军杀将,仓廪空虚,百姓流离,几於危亡。今以策言之,彼有乘胜之势,我有衰弱之实,1也。彼上下相习,5兵锋利,我将易兵新,器杖未复,2也。彼以船行,吾以陆军,劳逸不同,3也。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各当有守,彼专为1,我分为4,4也。从南安、陇西,因食羌谷,若趣祁山,熟麦千顷,为之县饵,5也。贼有黠数,其来必矣。”顷之,维果向祁山,闻艾已有备,乃回从董亭趣南安,艾据武城山以相持。维与艾争险,不克,其夜,渡渭东行,缘山趣上,艾与战於段谷,大破之。甘露元年诏曰:“逆贼姜维连年滑头,民夷骚动,西土不宁。艾筹划有方,忠勇奋发,斩将10数,馘首千计;国威震於巴、蜀,武声扬於江、岷。今以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邓侯。分5百户封子忠为亭侯。”2年,拒姜维于长城,维退还。迁征西将军,前后增邑凡6千6百户。景元3年,又破维于侯和,维却保沓中。4年秋,诏诸军征蜀,大将军司马文王皆指授节度,使艾与维相缀连;雍州刺史诸葛绪要维,令不得归。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维营,陇西太守牵弘等邀其前,金城太守杨欣等诣甘松。维闻锺会诸军已入汉中,引退还。欣等追蹑於强川口,大战,维败走。闻雍州已塞道屯桥头,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后。诸葛绪闻之,却还310里。维入北道310馀里,闻绪军却,寻还,从桥头过,绪趣截维,较1日不及。维遂东引,还守剑阁。锺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3百馀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冬10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7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1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 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610馀人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古业,蜀人称焉。辄依邓禹故事,承制拜禅行骠骑将军,太子奉车、诸王驸马都尉。蜀群司各随高低拜为王官,或领艾官属。以师纂领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等领蜀中诸郡。使於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藏。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曰:“诸君赖遭某,故得有本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又曰:“姜维自1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有识者笑之。   102月,诏曰:“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枭其鲸鲵,使僭号之主,稽首系颈,历世逋诛,1朝而平。兵不逾时,战不整天,云彻席卷,荡定巴蜀。虽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吴汉禽子阳,亚夫灭7国,计功论美,不足比勋也。其以艾为太尉,增邑2万户,封子2人亭侯,各食邑千户。”袁子曰:诸葛亮,重人也,而骤用蜀兵,此知小国弱民难以久存也。今国家1举而灭蜀,自征伐之功,未有如此之速者也。方邓艾以万人入江由之危险,锺会以210万众留剑阁而不得进,3军之士已饥,艾虽克服克将,使刘禅很多天不降,则2将之军难以反矣。故功业如此之难也。国家前有寿春之役,后有灭蜀之劳,百姓贫而仓禀虚,故小国之虑,在於时立功以自存,大国之虑,在於既胜而力竭,成功以后,戒惧之时也。艾言司马文王曰:“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吴人震恐,席卷之时也。然大举以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且徐缓之;留陇右兵2万人,蜀兵2万人,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并作舟船,豫顺流之事,然后发使告以利害,吴必归化,可不征而定也。今宜厚刘禅以致孙休,安士民以来远人,若便送禅於京都,吴以为流徙,则於向化之心不劝。宜权停留,须来年秋冬,比尔吴亦足平。以为可封禅为扶风王,锡其资财,供其左右。郡有董卓坞,为之宫舍。爵其子为公侯,食郡内县,以显归命之宠。开广陵、城阳以待吴人,则畏威怀德,望风而从矣。”文王使监军卫靼骸笆碌毙氡ǎ灰碎小!卑匮栽唬骸跋蚊餍校钪甘谥撸窦确恢劣诔兄瓢菁伲园渤醺剑胶先ㄒ恕=袷窬僦诠槊鼐∧虾#游饣幔嗽缯蚨āH舸吹劳荆右赵隆D炅渲澹蠓虺鼋锌梢园采琊遥ㄖ梢病=裎馕幢觯皇朴胧窳豢删谐R允禄1ǎ磺竺瞬槐茏铮湮薰湃酥冢詹蛔韵右运鹩诠病!憋窕帷⒑摇⑹ψ氲冉园装縻D妫湫埔越帷Z榧鞒滇绨N菏夏炅湓唬喊鎏焯驹唬骸鞍页家玻1至此乎!白起之酷,复见於本日矣。”   艾父子既囚,锺会至成都,先送艾,然后作乱。会已死,艾本营将士追出艾槛车,迎还。蔡镄忍职鲮睹嘀裎鳎吨W又矣氚闼溃抛釉诼逖粽呦ぶ铮惆拮蛹八镬段饔颉:航炅湓唬撼醢陆梢玻孕唤叮榷嶂<碍残皆唬骸翱梢员芍枰印!倍旁ぱ造吨谠唬骸安衿洳幻夂酰∩砦浚煌迅撸任薜乱簦植挥乱哉切∪硕司又鳎我钥捌湓鸷酰俊杯胖毁辜荻弧J烙镌唬菏ψ胍嘤氚闼馈W胄约鄙俣鳎乐仗逦尥昶ぁ
蜀庸无与守,魏吃浪成名。血已凑杌暧眺揖粕   柏溪融雪泻,玉案倚云横。潴剃莫留迹,山川方气平。------ 洪咨夔   高鸟无余弓自除,由来名盛不堪居。易挥道左降王缚,难弭朝端谤箧书。   更欲平吴功未就,可怜出蜀智何疏。凤台山月知冤魄,夜夜停光照故墟。-----李新   刘葛元非百世雠,缘崖攀木作猿猴。瞻崇艾会谁芳臭,死国沉身各2头。   灭吴不解诛宰海菁俸涡氡悴蛔伞J苋瘟轿薏苡肼恚鞒灯屏擞沃--------陈普   休说纷纭往梦,任阴平邓艾,骆谷姜维。向棋边聊且,官事了痴儿。----------李曾伯   醉唤骊驹,催上天梯去。君知否。半边铜虎。邓艾经行路。------洪咨夔   堂堂8阵竟作甚,长安不见汉官仪。邓艾老翁夸至计,谯周鼠子辨兴衰。----张耒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豪鹰毛蓿吐砥ニ邸-----李商隐   10里稀逢寸地平,且无木影荫入行。凫飞难学王乔舄,鱼贯全如邓艾兵。-----刘克庄   天低荒草誓师坛,邓艾心知战地宽。鼓角迥临霜野曙,旌旗高对雪峰寒。-----杨巨源   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如何千载留遗庙,血食巴山伴武侯。   阴平峻岭与天齐,玄鹤徘徊尚怯飞。邓艾裹毡从此下,谁知诸葛有先机。------唐彦谦   自幼能筹划,多谋善用兵。凝眸知地理,仰面识天文。 [7]   马到山根断,兵来石径分。功成身被害,魂绕汉江云。--------《3国演义》赞诗歌   当年邓艾袭西川,曾把阴平石径穿。 越岭雄兵齐贯索,临岩大将自披毡。 [8]5丁破路应难及,3国论功合让先。汉祚将终须换主,直饶山向上摩天!--------《3国志通俗演义》赞诗
蜀汉 江油关位于今天平武县南坝镇的3国历史遗址江油关,原名江油戍,系刘备入川以后,为防备曹操权势越摩天岭南下,于东汉献帝建安2104年( 219年)建立的军事要塞。蜀汉后主炎兴元年(263年),曹魏征西大将军邓艾兵出阴平邪径,奇袭江油戍,蜀汉守将马邈不战而降,魏军长驱直入,攻陷成都,蜀汉灭亡,江油戍因此而天下闻名。尔后历朝历代,多在此设关戍守,或称江油关,或称涪水关,成为蜀北名关之1。   剑门关,位于4川省剑阁县城南15千米处,地处4川盆地北部边沿断褶带,大、小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是我国最著名的天然关隘之1,享有“剑门天下险” 、“天下第1关”、“蜀之门户”之美誉。
上一集:没有了 下一集: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附近好友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蜀汉十大名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