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圆明园和颐和园的区别的资料

【图文】圆明园的资料
翁倩琳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圆明园的资料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大小:245.41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 著
  :10位[] 13位[0]
  出版日期:
  定价:¥20.00 元
内容提要/圆明园原貌图
  《原貌图》参照金勋1924年绘制的《圆明、长春、万春三园总平面图》而作。金勋原图是圆明园被毁后第一张全面展现盛世景观的大型复原图。金勋的祖辈曾参与圆明园、长春园营造工程,他早年曾进入被焚毁的圆明三园内实地考察过,图中所反映的内容根据他所掌握的许多第一手材料而绘制,犹显珍贵。
编辑推荐/圆明园原貌图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
  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几乎是超人类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的最高典范。……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宇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库。这就是圆明园。
  世界上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有个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尽管有人不曾见过它,但都梦想着它。它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
  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一天,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的圆明园。……这是就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在历史面前,这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
作者简介/圆明园原貌图
  金勋()出生于海淀成府村的一个营造世家。他曾绘制、整理了大量有关圆明园样式雷的文献;编辑整理出版了《圆明园四园详细名录》;所著《成府村志》是介绍圆明园及周遍各景点历史变迁的一本重要著作。他还绘制了圆明三园100多处景区及畅春园、西花园、熙春园、春熙院和周遍诸多王勒私家花园的平面图。另外,刘著《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和法国人亚乐园著《十八世纪耶稣会士所做圆明园工程考》时都得到了金勋的帮助。
创作过程/圆明园原貌图
  《圆明园原貌图》背后发生的故事
  圆明园,一个让无数国人魂牵梦绕,却在想起时又不免心中一痛的名字。它早已不仅仅是一座今人不得相见的皇家园林,而是让我们身为中国人必须铭记在心的“骄傲”和“耻辱”。
  当年圆明园的原貌到底什么样?恐怕早已无人能准确、细致的说清。从现存的各种资料中,我们依稀可以想像出那“世界园林之王”的美景,也会常常浮现出它被抢掠焚烧时的惨景。
  为了让这“万园之王”的原貌不再停留在想像中,让普通大众能够有机会拥有这一份历史记忆和文化印记,学苑出版社大海摸贝般的从8年前开始干起了一项工作量巨大的活儿,那就是通过对浩如烟海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研究,从而绘制出一幅尽量真实再现圆明园原貌的图画。
  正大光明遗址。据学苑出版社出版的《》。
   圆明园早已烧毁,绘制这幅《圆明园原貌图》的依据何在?
   电脑绘制?手工绘制??西洋画法???中国画法????效果大不相同!何取和舍?
   当《圆明园原貌图》历经寒暑绘制完成后,又突然发生了怎样的意外故事?
  历时五年的资料搜寻和研究
  与学苑出版社那时正在进行中的《城市记忆·老地图》绘图系列相比,《圆明园原貌图》的绘制难度极大。如当时已出版的《十三陵手绘图》,绘制中的《颐和园手绘图》,以及将要绘制的《故宫手绘图》、《》、《北海景山手绘图》、《什刹海手绘图》等,这些景点眼前基本完整,里边的景物也都基本还在,而圆明园的建筑、园林早已不复存在。这也恰好凸现了再现圆明园原貌的意义和价值。学苑出版社20年来已经形成了以记录与抢救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为主旨的民间文化、文史典籍、传统医药学图书出版特色。因此,当《圆明园原貌图》的几位编辑将选题报告交到社领导手中之后,很快就获得了批准。
  20世纪20年代初的之石屏风。据学苑出版社出版的《三山五园旧影》。
  绘制《圆明园原貌图》这五年时间里,几位编辑的双休日基本算是“牺牲”了,他们每天就像着了魔似的疯狂搜集有关圆明园的一切,不管是文字、绘画、版画还是诗词,也不管这些资料是单独成册、还是刊载在报纸、杂志、网页上,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所有能提供一丝参考线索的资料都要拿到,哪怕其中只有一句可用的话。这其中,给他们帮助最大的是那些描述相对准确的文字记录,他们也就以此为基准开始了这项艰巨的工作。
  这期间,他们的其他选题也在进行着,但似乎没有一个选题能让他们倾注如此之高的热情。当《圆明园原貌图》绘制完成之后,他们再次清点了一下手头收集的各种资料,包括《圆明园四十景图、乾隆四十景诗词》等清代文献、《中国古代风景园林图绘》、《清殿版画汇刊》等古籍影印件、《三山五园旧影》等数百张老照片、《长春园西洋楼铜版画》等外国人的绘图作品等等……最终数字是83册、共计96万字。
  电脑?手绘??西洋画法???中国画法????
  大量的资料汇集起来了,圆明园原貌也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出来。这期间,出版社专门访问了30余位建筑、历史、美术等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大量的一手信息。
  当这些海量资料终于具备了勾勒出圆明园原貌的条件时,又有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面前,那就是绘制方法的选择。
  电脑绘制,时间节省,景物的位置和比例相对更精确,但缺乏真实的美感和人文气息。
  手工绘制,时间很长,景物的位置和比例肯定不如电脑绘制精准,但有一种无法复制的艺术美感。
  大水法、远瀛观(庚子事件后拍摄)。据学苑出版社出版的《三山五园旧影》。
  大家最终达成一致——选择手工绘制此图。新的问题接踵而至,要选择什么样的画法呢?是参照画过中国园林题材的意大利人郎世宁、法国人王致诚、波希米亚人艾启蒙和意大利人安德义的西洋画法,还是中国传统工笔重彩加写意画法?
  几经讨论、试画、比较,他们决定采用中国传统画法绘制。
   《圆明园原貌图》重在“复原”,而不是揉进想像成分的艺术创作。所收集的不少绘图资料中的圆明园景色,均添加了相当多的个人艺术创作成分,比如亭台楼阁的位置、园中水系的走向、花草树木的品种、分布等等,均与文献记述不尽相符。此次《圆明园原貌图》的绘制,就要对古籍文献中有差别的、甚至相互矛盾的文字记述进行辨析、校正……竭尽所能的呈现给大众一个完整、清晰、真实的圆明园原貌。
  于是,史料中的文字、木刻版画中的线条,一点一点地勾勒、构造出了昔日圆明园中的宫殿、湖泊、山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骨架,根据史料调配出的色彩,把园林晕染活了,最终一幅栩栩如生的《圆明园原貌图》展现在我们面前。
  此为圆明园福海周围的原貌,可以看到当初的建筑规模。据《圆明园原貌图》局部。
  这期间,他们先后从几位专业研究圆明园的学者处得知,民国年间曾经有一位金勋老人在废墟的断垣残柱中苦苦摸索,搜寻当年园子盛景的痕迹,绘制过一幅《圆明、长春、万春三园总平面图》,不少资料图的注释上也都不约而同的提到曾经参考过这幅图。可是除了这几位学者,几乎没有人知道金勋老人,这幅图也早已不知所踪。据闻,金勋老人的儿女大多已经过世,他们居住的成府村改造,其他后人早已遍寻不获。难得有这样一位“非著名”的平凡老人也如此专注于圆明园原貌的研究工作,且不论此图到底样式如何,就说这位老人以个人之力做此项工作的决心,这与出版社所作的工作和理念不是正相符合吗?几位编辑不免心生相惜之感。出于让更多读者朋友知晓曾经有这么一位老者的壮举的想法,让这种发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能够传承下去,他们在《圆明园原貌图》上标上了“原图绘制金勋”。盼望着金勋老人的后人他日见到此图后能够与出版社联系,以便进一步深入介绍这位并不广为人知的老先生。
  当他们为这个项目倾尽心力的时候,却不知这其中潜藏着一座巨大的暗礁,正“准备”将他们的心血和梦想一举撞碎……
  晴天霹雳 突发的变故让人始料未及
  2005年11月,《圆明园原貌图》绘制完成,因在分析、比照了大量史料和古画素材的基础上绘制,被评论家誉为“如果说有哪幅图能让你站在废墟瓦砾上,眼前仍能浮现出昔日圆明园如梦似幻的美景,那就是这幅图了”。
  时光荏苒,适逢此图出版三年之后的2008年11月。一个让所有曾参与此图绘制工作的人颇感意外和尴尬的事情发生了:有八位自称金勋的孙辈、的后人,以“《圆明园原貌图》改动了《圆明园复旧图》中的景点名称,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为由,将学苑出版社以及销售方新华书店王府井书店告上法庭,要求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其损失共计121万多元”。
  这之后,便是让出版社哭笑不得的无穷无尽的记者访问。而记者问的问题恰恰是出版社想知道的,那就是这从未听说也未曾谋面的《圆明园复旧图》在哪儿?据金勋孙辈、曾孙辈后人的代理人讲,原来这幅图并未在任何人手中,而是存于国家图书馆。再细一问,原来此图长3米3,宽2米7,堪称一幅巨图。接着的问题自然而然就来了,这一面墙都展不开的巨图怎么就会和铺开不到一平米的《圆明园原貌图》搭上“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呢?何种超高科技的技术手段才能在如此“缩水”的情况下却还不失真?这样大的一幅图,又是怎么才能够在不公开展示的情况下从国家图书馆高清晰的复制下来,然后“修改”成《圆明园原貌图》呢?至于那不知何处而来的121万天价索赔额,则更让人一头雾水了。
  也许,是因为金勋老人绘制的《圆明园复旧图》恰巧也采用了中国传统画法?也许,是因为金勋老人当时能够掌握的绘画技艺和他以个人之力搜集资料的条件,很难接触到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更别提用西洋画法了,加上圆明园毕竟是作为“实景”实打实的存在过,园区轮廓、形状、景点名称不是天马行空想像得出来的创作,于是两图不可避免的巧合,让人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联系”和“联想”。
  如今,这一事情已经进入了法律程序,其中的纠葛自有公断。不知这《圆明园原貌图》还能否为大众所见?而对于学苑出版社来说,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弘扬工作,则是一刻不能停止的,只要有一颗为中华文化而跳动的“勇敢的心”,无论遇到怎样的干扰和障碍,最终都能解决。
《圆明园原貌图》部分参考资料/圆明园原貌图
  1.《清殿版画汇刊》,共16册,为清代殿版画结集。清代内府刻书,由武英殿提调,所刊即为殿版,其所刊版画代表了中国古版画的最高成就。包括《圆明园四十景诗图》、《避暑山庄诗图》、《》、《耕织图》、《棉花图》等。学苑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2.《中国古典风景园林图绘》,本书辑录古典园林图像资料为一编,举凡皇家园囿,城市宅园、私家园林,以及寺观陵寝,殿阁亭台等名踪胜迹,皆一一披图可览。所录资料采自中国古代园林著述、方志、名胜、图记,以及记游等类书,共录入图版1000余幅,其中颇有分藏于各大收藏机构的珍本、善本、孤本,故资料价值更显珍贵,对考察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风貌、园林建筑与设计,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苑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3.《》,作者用多年来收集的资料整理汇编成这本系统介绍圆明三园各景点的图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
  4.《三山五园旧影》,这是一部系统反映五园历史情况的专题图像文献资料集,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和阅读价值,精选了20世纪50年代以前关于北京三山五园的老照片450多幅。作者对这些照片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了初步的考证和研究,并对一些重要景点撰写了通俗的文字介绍。本书中许多照片特别是清漪园被毁前的照片,均是第一次在国内面世。
  5.《皇家园林》,本书特请数位著名专家、艺术家,从海内外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和民间,搜求到反映当时胜景的历史图像——珍贵的古绘画和老照片,并经寒历暑,实地拍摄了大量现景照片,精选450余幅,再现昔日皇家园林恢宏的气势和典雅的景致。
  6.《中国宫苑园林史考》,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历代有关宫苑园林的史籍文献,分析了各时期的园林建筑设计特点和风格,各时期论述皆自都城宫苑园林及于全国各地,还列专门章节介绍了有关中国园林建筑的诸家观点,特别是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园林的研究著作。
  7.《圆明园遗址的现状》,载《圆明园学术论文集》(第1集),编。
  8.《圆明园遗址公园总体规划(提纲)》,载《圆明园学术论文集》(第5集),中国圆明园学会编。
  9.《圆明园四十景图、乾隆四十景诗词》,载《圆明园学术论文集》(第5集),中国圆明园学会编。
  10.《圆明园与北京西郊园林水系》,载《圆明园学术论文集》(第1集),中国圆明园学会编。
  11.《北京长春园西洋建筑》,载《圆明园学术论文集》(第1集),中国圆明园学会编。
  12.,载《圆明园学术论文集》(第4集),中国圆明园学会编。
  13.《长春园西洋楼铜版画二十图》(乾隆时期郎世宁绘制),载《圆明园学术论文集》(第3集),中国圆明园学会编。
  14.《长春园园林建筑》,载《圆明园学术论文集》(第3集),中国圆明园学会编。
  15.《一张卅年代初期的圆明园图》,载《圆明园学术论文集》(第1集),中国圆明园学会编。
  16.《逝去的仙境——圆明园》,蓝天出版社。
  17.《重现圆明园》,载《中国国家地理》(2002.11)。
  18.《圆明园》,载《圆明园学术论文集》(第1集),中国圆明园学会编。
  19.《圆明园的兴建及其造园艺术浅谈》,载《圆明园学术论文集》(第1集),中国圆明园学会编。
  20.《圆明园兴衰始末》,北京燕山出版社。
   因篇幅所限,不能一一罗列。全部参考资料合计83册,96万字。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0:23:00
认领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圆明园里的文物:它们现在何处(组图)
我的图书馆
圆明园里的文物:它们现在何处(组图)
七个石刻构件分别是:左一为养雀笼,左二为谐奇趣,左三为海晏堂,左四为养雀笼,右一为方外观,右二为养雀笼,右三为海晏堂
近日,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资助挪威博物馆160万美元换回7根圆明园石柱的事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有关圆明园的那些珍贵文物都收藏在哪儿,又一次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告诉我们,仅法国最大的王宫(博客,微博)之一枫丹白露宫收藏的来自中国圆明园的金银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就有3万多件。这次将“回家”的圆明园石刻如何流入挪威博物馆,其中有着一小段故事。
  袁世凯下属收集了石刻
  目前圆明园流散的文物存于哪儿?一部分在国内收藏,一部分在国外收藏,此外,还有一部分存在于私人收藏领域和拍卖市场。
  提到我们所说的圆明园石刻,它们收藏在挪威伯尔根城实用艺术博物馆,而捐献这些石刻的是挪威人蒙茨。
  蒙茨曾于1887年来到中国,在中国海关任职,后又担任袁世凯骑兵团长、参谋长等多种职务。在中国生活了五十余年,收集了二千五百多件中国文物,包括石雕、玉器、青铜器、陶瓷、绘画、丝绣等,其中最不寻常的是圆明园的石雕。
  在挪威这家博物馆一层的整个陈列室中,几乎全是雕刻精美的圆明园建筑石构件,有残断的柱础、栏杆、石像……在大厅的墙壁上还挂着一幅印在白布上的圆明园远瀛观铜版画。这座展厅被命名为“圆明园展厅”。
  皇帝元旦专用酒杯在伦敦
  华莱士博物馆藏“金瓯永固”金杯
  华莱士典藏博物馆(Wala c eCol lection),位于伦敦查林十字街。该馆的艺术品主要是第四代赫福特侯爵和他的私生子理查·华莱士爵士的收藏。五代华莱士爵士于1890年去世后,他的遗孀将这座收藏馆捐赠给了国家。
  在华莱士典藏博物馆武备厅内收藏有一对“金瓯永固”杯,一铜一金。铜杯高12.8厘米,口径7.44厘米,最宽8.06厘米。金杯高12.6厘米,口径7.71厘米,最宽8.18厘米。
  “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金瓯永固杯”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杯口边铸有“金瓯永固”、“乾隆年制”篆书,根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对“金瓯永固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要领用内库的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在制作过程中的每道工序之前都要先精细地画图样呈览,直至皇帝十分满意方可。
  根据档案记载,乾隆年间共制作了四件“金瓯永固”杯,分别是乾隆四年一件,乾隆五年二件,乾隆六十二年(嘉庆二年)一件。华莱士典藏博物馆武备厅内收藏的铜杯应为乾隆四年所制,此杯夔龙头顶未镶珍珠。乾隆五年下旨在夔龙头顶镶嵌珍珠,华莱士典藏博物馆武备厅内收藏的金杯有珍珠,应为乾隆五年所制。另外一件制于乾隆五年的“金瓯永固”杯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制造于乾隆六十二年的“金瓯永固”杯则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根据华莱士典藏博物馆馆方资料显示:这对“金瓯永固”杯为法军上校杜潘(Du Pin)于1860 年从圆明园获得(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就是此人从圆明园掠夺走的)。华莱士爵士在1872年伦敦拍卖会上购得。
  藏在美国的《归去来辞图卷》
  钱选(),字舜举,号玉潭,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景定三年乡贡进士。工诗,善书画。钱选与赵孟頫同乡并同享盛名。与赵孟頫、王子中、牟应龙、肖子中、陈天逸、陈仲信、姚式并称“吴兴八俊”。
  在改朝换代的无奈中,钱选效法陶渊明隐居不仕。因此在他聊以自娱的绘画中自然会表现出对陶渊明的追崇,进而描绘出他的形象。
  此图卷盖有“淳化轩”和“淳化轩图书珍秘宝”,《石渠宝笈-续编》淳化轩上有此图卷的著录,说明此图卷为圆明园淳化轩旧藏。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抢夺圆明园时,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并不认书画作品,所以很少有联军军官或士兵抢夺书画作品。但此画仍然没有逃脱被盗抢的命运。英法联军退兵后,清政府从咸丰十年(1860)十月初五开始,由胜保等人率军队在圆明园、三山附近地区挨家挨户搜寻圆明园文物,其中十月初五这天在昌平一个土匪窝中查到土匪趁英法联军抢夺时混乱而进入园中抢到的《归去来辞图卷》、《道光帝喜溢秋庭图》轴、《浮玉山居图卷》等书画作品六幅。《归去来辞图卷》重新被收入大内。
  此画卷后又被汇文书院学长(南京大学前身)美国人福开森(John Calvin Ferguson,)得到,福开森做过刘坤一和张之洞幕僚,清政府邮传部顾问的秘书,二品顶戴,还是民国政府的总统外籍顾问。此图估计就是清宫所赏。福开森对中国文化特别是文物,兴趣渐浓,辛亥革命以后,开始专心研究中国文化,特别热衷鉴别与收藏中国古董字画。福开森于1945年去世,终年79岁。1913年福开森将《归去来辞图卷》捐赠给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虞山林壑图》
  元 倪瓒 94.6×34.9cm 1973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倪瓒与黄公望、王蒙、吴镇被誉为“元四家”。《虞山林壑图》盖有“淳化轩”和“淳化轩图书珍秘宝”两方印章,并被收录于《石渠宝笈续编》淳化轩,证明其为圆明园淳化轩旧藏。
  咸丰十年(1860年)圆明园遭劫掠,流散民间。此画一度被浙江宁绍道台顾文彬的过云楼收藏,后又被上海大收藏家谭敬()得到。上海解放前夕,谭敬带着书画去了香港,任香港华商总会理事。因驾车出了事故,吃了一场人命官司,因此入狱服刑。释保后预备出走澳门,为筹备资金,把手边的真品、精品都卖了,得款合当时金价600两。
  《虞山林壑图》可能就是这时被另一位大收藏家王季迁得到的。1973年由时任大都会亚洲艺术中心主任方闻(Wen C. Fong )居中介绍,美国迪隆Dillon 基金会购得王季迁25幅宋元作品,其中就有这张《虞山林壑图》。方闻最终说服了迪隆Dillon 基金会将这批画卷捐赠给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还有漂洋过海到日本的
  《骏骨图》是宋亡之后常见的遗民题材,但它以其动人的画笔得以保留至今。画面上一匹憔悴的骏马缓慢前行,稀疏的鬃毛和马尾被风吹向前方。作者是龚开(?),南宋末诗人、画家,淮阴(今属江苏)人。南宋理宗景定()间任两淮制置司监职。南宋灭亡后隐居不仕。入元后不仕,以遗老身份往来于杭州、平江等地,靠卖画为生。
  图右上角钤有“淳化轩图书珍秘宝”印和“淳化轩”朱文长方印,说明此轴原藏于圆明园淳化轩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此画被人从圆明园掠出。后辗转到了日本,被阿部房次郎()家族收藏。阿部房次郎是20世纪初日本的纺织业巨子,他深受当时关西著名汉学家内藤湖南() 及长尾雨山()的影响,从日本和中国搜购书画。1937年5月,阿部房次郎因病去世,临终嘱托家人其收藏来于社会,当归之社会。1943年,其长子阿部孝次郎将一百六十余件中国古代书画,捐赠给大阪市立美术馆,成为该馆早期的支柱馆藏。此画至今还保存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圆明园四十景图》一套
  乾隆时代 1862年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01.正大光明
02.勤政亲贤
03.九洲清晏
04.镂月开云
05.天然图画
06.碧桐书院
07.慈云普护
08.上下天光
09.杏花春馆
10.坦坦荡荡
11.茹古涵今
12.长春仙馆
13.万方安和
14.武陵春色
15.山高水长
16.月地云居
17.鸿慈永祜
18.汇芳书院
19.日天琳宇
20.澹泊宁静
21.映水兰香
22.水木明瑟
23.濂溪乐处
24.多稼如云
25.鱼跃鸢飞
26.北远山村
27.西峰秀色
28.四宜书屋
29.方壶胜境
30.澡身浴德
31.平湖秋月
32.蓬岛瑶台
33.接秀山房
34.别有洞天
35.夹镜鸣琴
36.涵虚朗鑑
37.廓然大公
38.坐石临流
39.曲院风荷
40.洞天深处
&&& 盛期的圆明园有长春园、绮春园、圆明园共计一百多处园林风景群,四十景是指园内独成格局的40处景群。一个景就是座“园中园”或园林建筑群。&&& 四十景图是根据清朝乾隆皇帝旨意,由当时最知名的宫廷画师唐岱、沈源、冷枚等历经十一年绘制而成,可见成画之不易。图画绘工精美,直观效果极佳,所绘建筑、泉石等景观都为写实风格。这是我国成就最高的工笔彩画,是我国绘画艺苑里的一束奇葩。
  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弘历即传旨如意馆画师冷枚:按康熙朝绘制的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为圆明园各“殿宇处所”起稿分景画样。其后不久又改令唐岱、沈源二人绘画。由沈源画房舍,唐岱画土山树石。后来周鲲等人也参与了这套“圆明园大册”的绘制。起初这套图仅绘了33景,乾隆六年增入方壶胜境、蓬岛瑶台和慈云普护3图,乾隆九年九月又增入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洞天深处和月地云居4图,从而最终成为《圆明园四十景图》。
  因为圆明园所有建筑均已无存,《圆明园四十景图》便成为后人领略圆明园盛期风貌的最直观最形象的珍贵史料,也可以称之为国宝。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圆明三园,《圆明园四十景图》被法军上校杜潘(Du Pin)所得。杜潘在回到法国后分别于日、27日、28日和3月1日在杜鲁欧拍卖行举行专场拍卖,其中就有这套《圆明园四十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保留价被定为三万法郎,但叫价没有超过一万法郎,拍品被收回。5月2日再次拍卖,仍然没有达到预期价格。不过还是以4000法郎的价格卖给了一位巴黎的书商。几天以后,帝国图书馆版画部主任获准以4200法郎的价格购得,这件孤品就这样进入了法国国家图书馆,编号为2500。这是版画部当年最昂贵的入藏品。
  河北也有圆明园的文物
&&&&&& 保定市动物园内(原曹锟巡阅使署内)圆明园文源阁的假山石
  保定动物园的前身“城南公园”始建于1921年,系时任直隶督军曹锟创建,故有“曹锟花园”之称,占地600余亩。
  据史料记载,曹锟命人于1921年从圆明园文源阁运走数十车假山石,由西直门火车站运至保定,用于其保定府私家宅园建假山。1922年公园峻工;曹锟立碑定名“保定城南公园”;1928年,商震任国民党河北省主席期间,将“城南公园”更名为“中山公园”;1936年,宋哲元任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主席,看到直鲁两军为争夺保定连年战争,公园屡遭毁坏,说:“曹公移即以去,继吕变乱兵,隳不转期而沦为废园(宋哲元《重修保定人民公园记》)。”于是,捐款维修公园,增设戏院、茶馆、咖啡馆、餐厅、饭庄、打球房、赛跑场等设施,改名“人民公园”;1937年9月,日军占领保定,在公园驻兵、做种马场,一度将公园更名为“新民公园”。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同年9月,国民党军第十一战区长官司令孙连仲率部进驻保定,在公园驻兵。在日本投降和国民党军队撤离保定时,都一度发生了哄抢现象,看园者也自盗,能搬能烧的都损失殆尽了。保定解放时,公园已经面目全非。
  1952年,保定市政府将府河北岸部分重建为人民公园,定名为“保定市人民公园”。现在保定动物园占地250余亩,还不到原来曹锟花园的一半大。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圆明园以前的辉煌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