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表达了什么这部作品表达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共同的心声-东北大学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共同的心声
共同的心声
作者:张建民
编辑:黄天竹
来源:校友总会
更新日期:
浏览次数:次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相隔35年的今天是个令人难忘、令人高兴、令人幸福的日子。我们聚首在东北大学,在这里见到了我们尊敬的领导和恩师,见到了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无比激动。35年了,这是我们冶金机械设备76级同学的第一次大聚会。在这里,我们要由衷地感谢筹备组的同学们。炳奎、立玺同学身体欠佳,带病坚持筹划工作,搭建同学联系平台,金泰同学多年来致力于建立同学联系网,奠定基础条件,吉胜同学全力以赴奔波于联系和安排聚会的全面工作,鸿雁等同学亲自出面帮助工作,他们不辞劳苦,认真的筹划准备,为活动做出周细的安排,为我们的相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他们为我们这些身在异地工作、退休的同学牵线搭桥,才促成了今天的聚会,才圆了多少年来我们心间的企盼。在此,我们全体同学向筹备组的各位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还要感谢母校校友会、机械学院、招待所、大学公寓等部门的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我们热情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全体同学向您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亲自赶来参加这次聚会的有东大校友会的各位领导,有我们念书时期教导关怀我们的老领导(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德俊老师,有我们亲切感人的第一任老师习荣堂老师(带我们到沈阳线材厂实习、教我们液压课)还有我们和蔼可亲的班主任和英语老师张喜梅老师。在此,我们共同向尊敬的各位领导和恩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因为条件的原因,今天虽然我们没有邀请到更多的老师,但是,学生永远不会忘记您们的培养和教育之恩。在此,我们衷心的祝愿各位老师健康长寿,幸福快乐!今天的相聚,我们的同学有的因为工作的原因、身体的原因、还有的因为联系不上的原因、家里老人或孩子需要照顾等原因没有参加我们的聚会。大家虽然感到有些遗憾,但更多的是理解他们,能来,同学们是不会不来的!在此,我们向没到场的各位同学送上真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祝愿你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真的好想你们,希望下次聚会时能见到你们。&&&&&同学相见,格外亲切。35年前的今天,我们从这里依依惜别,留下了我们的牵挂和留恋。从那时起,各自踏上人生新的征程,去迎接一个个新的考验。我们虽然相距遥远,但是我们的心却是永远相连的,我们虽然平时联系较少,但同学之间的情谊却没有隔断。今天的相聚,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昨天。1980年离校至今已经35年,随着我们逐渐变老,怀旧之情与日俱增,除血脉相承的亲情之外,最让人怀念和牵挂的就是朝夕相处的大学同学。在正值青春年少的人生最美好时期,我们共同经历了文革动乱之后的大学生涯,非常历史时期许多难忘的经历成为镌刻在我们心底深处的永久回忆,也凝结出我们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浓浓友情。大学同窗学习生活的日日夜夜,非常历史时期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相聚时永不疲倦的话题,我们的内心将会被遥远的回忆填满,这些回忆是那么的弥足珍重,蕴含着现实中不存在,别人很难理解的快乐和温馨。不管我们分离了多少年,在经历了刚见面时难以辨认之后,遥远的青春影像会迅速代替现实中的苍老。尽管我们头上有了不少的白发,脸上有了许多的皱纹,但是,呈现在我们心里的依然是学生时代的你、我、他(她)。我们不再矜持、不再持重,没有任何顾虑和压抑,我们会无拘无束的开怀大笑、任由激动欢乐的泪水肆意流淌,我们体会到的是情感本真宣泄的轻松和快乐。&&&&&忆往昔,蹉跎岁月苦难多,近四年大学同窗学习与生活,我们都历历在目,同学们每一天的拼搏与努力,每一次的成功与喜悦,都是我们一生永远珍贵的记忆,都是我们成长进步不可缺少的阶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们更应该感谢的是我们的老师,是老师的谆谆教诲,是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教给了我们热爱生活的信念;是老师用心血和汗水为我们奠定了人生的基础。在这里让我们发自肺腑地对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离校之后我们都经历了为事业奋斗,为家事操劳的艰辛,曾经的磨难已成为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我们变得成熟、稳健,睿智、坚强。为了祖国的繁荣发展奉献了我们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我们无愧于东北大学对我们的培养和教育。为了老人安享晚年、为了家庭和儿女健康成长我们也竭尽全力。回顾过去,我们无怨无悔,因为这35年我们有付出、有回报,都在描绘着自己不同的人生。&&&&&光阴似箭,不经意间,我们从青年步入了老年,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不论我们目前境遇如何,都要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珍惜生命、珍爱友情。我们一定要热爱生活、热爱明天。&&&&&看今朝,沐浴夕阳喜乐多。没有了压力和负担,我们到了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夕阳之时。现在的生活条件和我们儿时、年轻时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尽享现代化科技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好,我们的夕阳充满快乐。&&&&&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豪情满怀,有这35年的积淀,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流水不因石而阻,友谊不因远而疏。进4年的同窗苦读,我们朝夕相处,结下了不是兄弟姐妹胜似兄弟姐妹的亲情,让我们一起分享欢乐和忧愁,就让我们把握和珍惜这次难得的相聚,重叙往日的友情,倾诉生活的苦乐,相互道别后的思念,尽享重逢的喜悦。相逢是短暂的,友谊是永恒的。&&&&&同学们,后天我们将带着聚会的快乐和美好的记忆就要重拾往日的平静生活,让我们多多保重,照顾好自己,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生活中难免有诸多不快,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无力改变现实,也无力改变他人,那么我们就要尝试改变自己的心态,乐观、豁达的对待一切,不断寻找让自己快乐的方式,让生活充实起来。以后我们要通过电话、网络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分享彼此的收获和快乐,温暖彼此。让我们永远记住今天的盛情相聚!我们希望下一次聚会再相见&!&&&&&最后,祝愿所有的老师和同学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全家幸福,事事如意!祝我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谊天长地久!&
更多资讯请关注小学六年级寒假语文练习
小学六年级寒假语文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二、 辨别形近字再组词(8分)   三、填空,再根据意思选填成语。(7分)  ( )牙( )嘴 披( )斩( ) ( )目相看 大 义( )( )( )扬顿( ) ( )炙人口 如雷( )( ) 心潮( )( )悬崖( )
壁  1、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 )  2、像雷声穿透耳朵。 ( )  3、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人们所喜爱和传诵。( )  4、声音高的起伏和停顿转折。( )  四、在下面括号里选填关联词语。(5分)  之所以……是因为…… 不是……就是…… 无论……都……不但……而且…… 宁可……也不……  1、( )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 )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2、否则,( )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 )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心。  3、南宋的许多文官武将贪生怕死,( )弃城逃跑,( )不战而降。  4、文天祥( )慷慨殉国,( )妥协、投降。  5、台下( )立即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这部作品表达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五、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文天祥说:“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改为转述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改成反问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间宽敞的窑洞里,光未然正在为大家朗诵他刚写完的《黄河大合唱》的歌词。(缩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每日都要读它。(改成双重否定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下面一段话中的错误,用修改符号修改,v共八处,其中一处标点,四处语病,两处错别字w。(4分)  在《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中,学校展现了一批助人为乐的好同学。小明每天认真完成了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后,总是奈心地帮助应病缺课的王少立同学。见小明这么热烈帮助自己,感动极了王少立。更多相关文章:1.2.3.4.5.6.7.8.9.
本文已影响2603人
精彩抢先看New&&Top
最热文章榜Hot&&Top
Copyright ©【图文】课件怒吼吧_黄河(1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课件怒吼吧_黄河(11)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3.7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黄河大合唱》9月29日唱响天津
  新华网天津9月26日电(记者周润健) 9月29日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两首传世经典《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黄河大合唱》将唱响天津大剧院,向历史致敬,祈愿和平。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央音乐学院举办“黄河大合唱——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音乐会”,再唱中国经典抗战作品《黄河大合唱》,以此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表达全体师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共同心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包围列宁格勒城,43万人死于饥饿,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为鼓舞苏联士兵士气,肖斯塔科维奇于1941年创作出《列宁格勒》交响曲,极大地激发了苏联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意志和决心,他表示:“此曲是战斗的诗篇,是坚强的民族精神之赞歌。”全曲的气势极其宏伟壮大,终乐章的音响更是震耳欲聋。美国音乐评论家包里斯·施瓦茨这样评价道:“这首交响曲已成为向伟大人民争取生存而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致敬的颂歌。”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他们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一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在此诗作的基础上冼星海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抱病连续创作了六天,最终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其首演是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之后,1941年冼星海在苏联又重新整理加工《黄河大合唱》,其作品分为《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八个部分。1939年5月11日,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在陕西延安首演,并成为世界华人音乐的经典曲目,其中《保卫黄河》无疑是传唱度最高的歌曲之一。
  92岁的严良堃,88岁的郭淑珍,两位年龄相加近200岁的老艺术家同台是本场演出最大的亮点。在此之前,本场演出也曾亮相国家大剧院,引起强烈反响。一曲《黄河怨》唱尽战争的残酷,也诉说着妻离子散的哀苦。严良堃说:“在战争年代,《黄河大合唱》是鼓舞士气的号角,今天它是对抗日战争的铭记,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气节,可以凝聚全世界的华人。”(完)
[责任编辑: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河大合唱表达了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