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沐川县人民医院三国时候叫什么名字

感谢您的提问,我们会通过短信的方式反馈您的问题答案,请注意查收!确定
咨询问题:请选择
您的称呼:
联系方式:
回访时间:
中文名:乐山市
外文名:Leshan Shi
别称:嘉州
所属地区:
下辖地区:辖4个区(市中区、五通桥、沙湾、金口河)、1个县级市(峨眉山市)、4个县(犍为、井研、夹江、沐川)和2个彝族自治县(峨边、马边)
建立时间:1978年
面积:12826平方公里
人口:354.4万
地理位置: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的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合处。
著名景点:;;;;;;;;;;;
地方特产:;;;
知名产业:旅游
电话区码:0833
邮编区码:614000
政府驻地:市中区泊水街街道滨江路97号
火车站:乐山站 乐山北站 乐山南站
地方方言:乐山话
著名学校:
车牌代码:川L
气候条件:
面积:12826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
地方方言:乐山话
邮编区码:614000
电话区码:0833
行政类别:地级市
乐山市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所在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市管理项目中国第一个合作城市和四川省独具特色的园林城市。早在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乐山就是蜀王开明的故治,至今已有2800年以上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乐山曾拥有灿烂的文化。公元前250年(战国时期),秦蜀守李冰为避沫水之患,开凿麻浩河,分江溢洪,形成了四面环水,林荫浓密的乌尤“离堆”,也流传下了丰富的“水文化”。位于凌云山西面岷江的崖壁上,身高71米的世界上最高的石刻弥勒坐佛——乐山大佛,至今已有1200年历史。大佛附近有(又名)、,有高38米13层的唐代方形砖塔——凌云塔,还有规模庞大的汉崖墓,麻浩崖墓内的石刻浮雕和壁画,展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市区岷江东岸有乌尤山、凌云山、东岩山,山势嶙峋,林木蓊郁,连绵依托,构成了卧在水面的宏大“巨型睡佛”,为世间所罕见。闻名海内外的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全山面积115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1996年,——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此外乐山市境内还有平羌三峡、、“小西湖”五通桥和建于明代的形如船体的、被称为“中国百慕大”的、等名胜古迹和旅游圣地。 乐山市更是人文荟萃之地,是近代文学家郭沫若的故乡,历史上的苏轼、苏洵、苏辙等著名文人曾在这里游学,陈子昂、李白、杜甫、岑参、范成大、黄庭坚、杨升庵等文化名人也曾在此留下踪迹。
1375.4平方公里
玉津、清溪、罗城、芭沟、石溪、新民、孝姑、龙孔、定文、敖家、金石井、泉水)、18个乡(双溪、九井、同兴、榨鼓、铁炉、大兴、南阳、纪家、新盛、寿保、舞雩、下渡、玉屏、岷东、塘坝、马庙、公平、伏龙
841平方公里
研城镇、马踏镇、竹园镇、研经镇、周坡镇、千佛镇、王村镇、三江镇、东林镇、磨池镇等10个镇,集益乡、纯复乡、三教乡、高滩乡、宝五乡、四合乡、黄钵乡、胜泉乡、门坎乡、石牛乡、高凤乡、金峰乡、分全乡、镇阳乡、天云乡、乌抛乡、大佛乡
749平方公里
漹城镇、木城镇、甘江镇、黄土镇、界牌镇、中兴镇、三洞镇、吴场镇、华头镇、甘霖镇、新场镇、马村乡、土门乡、迎江乡、歇马乡、麻柳乡、南安乡、青州乡、梧凤乡、龙沱乡、顺河乡、永青乡
1408平方公里
沐溪镇、永福镇、大楠镇、箭板镇、舟坝镇、黄丹镇、利店镇、建和乡、幸福乡、新凡乡、富和乡、炭库乡、底堡乡、杨村乡、高笋乡、茨竹乡、海云乡、武圣乡、凤村乡
峨边彝族自治县
2395平方公里
沙坪镇、大堡镇、毛坪镇、五渡镇、新林镇、黑竹沟镇、红花乡、宜坪乡、杨村乡、白杨乡、觉莫乡、万坪乡、杨河乡、共和乡、新场乡、平等乡、哈曲乡、金岩乡、勒乌乡
马边彝族自治县
2383平方公里
劳动、建设、石梁、荍坝、民主、老河坝、下溪、苏坝、烟烽、袁家溪、沙腔、三河口、雪口山、镇江庙、大竹堡、梅子坝、高卓营、永红
艺术战国时期,秦蜀守李冰为避洪患,开凿麻浩河,分江溢洪,形成了四面环水,林荫浓密的乌尤“离堆”。从现今出土的上万座汉代崖墓中可以窥视到汉代乐山地区的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特别是麻浩崖墓内的石刻浮雕和壁画。最有代表性的是汉代文学家郭舍人在乌尤山注释《尔雅》的遗迹。东汉时,佛教开始传入乐山。东晋以后,佛教寺庙与日俱增,香火日趋旺盛。唐宋时期,乐山为中国西南佛教文化的重要所在,从713-803年,历时90年建成的乐山大佛,宏伟端庄、举世闻名。宋代,乐山出类拔萃的人物是苏东坡父子三人。明清时期,峨眉山成为汉传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方言乐山不仅历史悠久、物产丰富,而且方言文化十分多样。在乐山,中部地区讲乐山方言(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犍为县),西北部地区的夹江县讲夹江方言,(峨眉山市、峨边县、金口河区)讲峨眉山方言,西南部地区(马边县、沐川县)讲嘉南方言,东部地区(井研县)讲自贡方言。因为乐山境内方言的多样性,汉语语言学家们在做汉语方言学术研究之前,通常要到乐山来作实地考察。城市建设乐山市碧水青山的风景旅游城市和生态城市是国家级风景旅游城市,城区座落在大渡河、岷江、青衣江汇合之处,与拥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双重桂冠的峨眉山、乐山大佛浑然一体。置身乐山城,可东看大佛之雄伟,西望峨眉之峻秀,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乐山还是绿心环形生态城市,“绿心——城市环——江河环——山林环”组成多重生态圈,层层相叠,环环相扣,城市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居于城市中心的8.7平方公里的浅丘森林郁郁葱葱,隐天蔽日,是城市的绿心,犹如巨大的“城市绿色之肺”,为城市调节气候,净化环境。
&鳞次栉比的城市建筑按照功能分区,环布绿心四周。三江绕城奔流不息,拱卫着这座美丽的城市。登高远望,只见“森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山水中”。这种独特的绿心环形生态型城市结构,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山水城市”的文化传统,形象地展示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东方哲学思想,与世界著名学者霍华德城乡融合的“田园城市”理论不谋而合。
乐山城市发展模式,赢得了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专家的青睐,1994年,经时任国务院总理向推荐,这一成果获得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造科技之星奖”。 人居环境良好的城市
20世纪90年代以来,乐山大力改造旧城,积极开发新区,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认真实施绿化、美化,取得显著成效。市区旧貌换新颜:近十多年改造旧城,共拆除旧房23万平方米,先后改造了街、婺嫣街、育才街、县街、东大街、顺城街、铜河扁等100多条道路,建成长3.6公里和7公里的滨河路、滨江路,使之成为展现乐山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风景轮廓线。新区建设了嘉州大道、南安路、双竹路、柏等干道16条,建成了功能配套、设施一流的乐山体育中心和游乐园,及乐山广场、沫若广场,建成了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长江大市场。2002年底,乐山市中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40平方公里,人口28万人,比10年前扩大近2倍。市区人均住房面积为16平方米,比10年前人均住房面积增加7平方米,居民住宅更加宽敞舒适。绿化美化有特色:实施“环城拓绿、沿江建绿、拆房补绿、开墙透绿”等措施,以市区小游园、小绿地和单位、住宅为点,道路为线,广场、景区为片,进行点、线、片相结合的绿化。先后建成了海棠公园、游乐园、嘉州小游园、、友爱园、川信花园等公园,特别是建成了西南最大的占地11.8万平方米的乐山广场和体现乐山历史文化特色的沫若广场。近年又建成嘉州旅游广场、阳光广场、文化宫绿色广场等,在绿化区栽种了乔木、灌木、花卉,铺植了草坪,引进了假槟榔、鱼尾葵、高山榕等热带植物,处处缀满了绿意和鲜花,为市民提供了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休闲娱乐公共绿地。乐山市悠久的历史文化,秀美的山川和良好的人居环境,构成了优良了投资环境,为扩大开放提供了有利条件。近些年来,每年引进外资的数量及“三资”企业的总数都名列全省前茅。目前已有乐山菲尼克斯半导体公司、吉象木业公司等“三资”企业230多家,引进外资共6亿美元,是省内除成都外引资最多的市。年出口创汇1亿多美元,接待中外游客500多万人次,回笼货币20多亿元,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教育2013年,全市有幼儿园555所、在园幼儿8.59万人,小学431所、在校学生16.7万人,初中190所、在校学生8.47万人,普通高中26所、在校学生5.2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5所、在校学生3.57万人,高校8所、在校学生5.38万人。2000年基本扫除文盲,2004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7.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等教育
国家支持计划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11工程、特色985工程、卓越计划
乐山师范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
乐山外国语中学
五通桥中学
大渡河高中
位于乐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景区由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组成,游览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集聚了乐山山水人文景观的精华,属峨眉山国家级风景区范围,是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清代大诗人、大书画家张船山(问陶)在《嘉定舟中》云:“凌云西岸古嘉州,江水潺谖抱郭流。绿影一堆漂不去,推船三面看乌尤。”“水绿迢遥,梦冷峨眉雪未消。爱看汉嘉山万迭,一山奇处一停桡。”将乐山山水美景描绘的如诗如画,令人陶醉。郭沫若旧居郭沫若旧居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乐山市区沙湾镇正街。1892年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旧居坐西向东。背负绥山,面向大渡河。面积2149平方米,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为三进三天井附后花园的穿斗木结构建筑群。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咸丰时又增建了后院部分,现有大小房间36间。临街两间是“鸣兴达号商铺”,原经营烟、酒、米、盐等。二进左厢房是郭沫若诞生室,二天井右厢房是郭沫若在乐山和成都读书时回家度假的住房兼书房。三进右厢房是郭沫若父母晚年的卧室,左厢房是郭沫若与结婚时的新房,在郭沫若出走后一直是张琼华的居室。后院为花园,面对绥山的一间房是“绥山山馆”,为郭家家塾。从4岁起即在此发蒙读书,直至13岁到乐山就读为止。山馆内有其启蒙老师沈焕章卧室。花园则是郭沫若在家时游玩的地方。现旧居已建成“”,主要房间已开辟为展室,按原貌进行陈列。同时另在后院外新建了一座陈列馆,展出郭沫若生平等内容。乌尤寺乌尤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离堆)上。始建于唐至德、乾元年间,宋代以来历遭破坏,清同治后重建庙宇,乃成今日规模。寺依山取势,布局极其巧妙。山门内建天王殿,相对建弥陀殿。主体建筑称正觉禅林,门后建弥勒殿,正殿为大雄殿,为单檐硬山顶,面阔3间18.5米,进深5间14.7米,通高11米。供奉释迦牟尼和左右胁侍菩萨文殊、普贤,三尊像均用香樟木精雕细镂而成。后龛供奉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为生铁铸造。后殿为如来殿(藏经楼),同治时重建,重檐歇山顶,面阔5间20.8米,进深4间12.8米,通高12米。前檐撑枋雕刻极其精美,其中两枋分别刻的是凌云山图和乌尤山图,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殿中造像有五如来、十八罗汉和木雕二十四天神。大殿外现有五百罗汉堂、、旷怡亭、普同塔、化成亭、万松亭等建筑。其中尔雅台为纪念郭舍人注《尔雅》的古迹,始建于宋,现建筑为1912年重建,正壁书“汉犍为郭舍人注尔雅处”。旷怡亭始建于明代,为吊脚楼建筑,在楼上凭栏远眺,水光山色,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灵宝塔灵宝塔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凌云山灵宝峰顶。始建于唐,重修。塔为13级密檐式砖塔,坐东向西,平面正方形,边长7.7米,通高29.3米。内部作楼阁式塔室共5层,有95级石磴沿壁内折而上可达塔顶,每层均有圭角形小窗。塔有四门,其中假门三座,仅有一门可入。塔门及一至三层塔室皆有仿木结构,斗拱作人字拱和鸳鸯交手拱,华丽精致。基座为砖砌,高2米,边长11米;四周砌壶门,每边5个。座底为1981年加固时用条石砌成,高1.4米,边长16米。灵宝塔在明代曾进行过维修,现塔基尚保留有当时的铭文砖。1989年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维修。外形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具有密檐式塔和楼阁式塔相结合的构造特征。从山川形势看,塔高出众峰,有作为三江航标的功用。乐山文庙乐山文庙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老霄顶东麓。占地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坐西朝东,依山形逐渐升高,充分显示了殿阁重重、气势恢宏的特色。始建于唐武德年间(618~626),最初的地点是在乐山城南与大佛相对的育贤坝上。经宋、元、明三次搬迁,直到天顺八年(1464)才定于下。现存文庙为康熙时张能麟重建,尚存泮池、棂星门、圣域、更衣房、执事房、名宦祠、乡贤祠、乐器房、礼器房、东西庑殿、尊经阁、崇文阁、大成殿、崇圣祠等15座建筑,形成了宏大巍峨的古建筑群。其中大成殿用材硕大,柱材优良,为四川所罕见。面阔5间25米,进深3间19米,高18米。歇山式屋顶,鳌角飞翘,庄严古雅。内外28根柱子,直径均在90厘米以上,最大的金柱直径达1米,材料均是珍贵的金丝楠木。驼峰、斗拱装饰华丽,柱础用雅石做成,透雕精细的云龙纹等,多彩多姿。崇圣祠为硬山式顶。面阔3间12米,进深3间11米,通高9米。龙泓寺龙泓寺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乐山城东任家坝。一名龙岩寺。始建于,明洪武中重建,至清咸丰年间再次重建。寺后依龙泓山,前望岷江,坐东北向西南,由前后两殿及左右厢房组成两进四合院,木结构建筑。前殿面阔5间21.1米,进深4间15.2米,穿斗木结构悬山顶,门作重楼式,殿中左右另设两个小天井。后殿为穿斗木结构悬山顶,面阔5间18.8米,进深3间12.7米,高6.8米,殿中柱梁用材较大,覆盆式柱础上另置木质,尚存明代遗风。龙泓山自宋以来即成为嘉州名胜之一,现寺后崖壁尚存东汉崖墓和少量唐代佛教摩崖造像。 离堆离堆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乐山城东1.5公里处岷江东岸,麻浩崖墓对面。又名,系一座天然形成的长圆形小山。山体长约630米,宽约310米,面积0.16平方公里。山西侧临岷江崖壁陡峭,北隔麻浩河与凌云山相望,东为石棠溪,南为乌尤坝。山顶海拔434米,较岷江常年水位高80米。离堆之名,一般认为是因李冰凿开连在一起的凌云山与乌尤山,使乌尤山离凌云山独立而名。在先秦,离堆又写作&犁鬼&、&雷垣&等。因此,离堆一词乃古蜀语的音译,是蜀人对乌尤山的称呼。至于乌尤山之名,或说本名为乌龙,龙字形近于尤,讹传日久,遂写为“尤”;或说是该山本名乌牛,以其形如一条乌牛卧江,后黄庭坚认为不雅,而改名乌尤。也有人认为山名“乌尤”为梵语之音译,汉译为面然,现乌尤寺内还保存有一尊面然铜像,深目高鼻。史载战国时秦蜀守李冰&凿离堆,避沫水之害&,所说离堆即乌尤山。战国时,乌尤山正当大渡河主河道,洪水时暴水激崖,危害舟船,故李冰凿崖以减轻水患。南宋宁宗时,知府游仲鸿开大渡河新渠,以杀三江怒涛。嘉定年间,提刑张方重开此渠,平佛滩,使大渡河主流改走麻姑浩,减少了三江水患。无论大渡河如何改道,乌尤山一直都在大江之中。形容说:“屹然迥绝,崖壁苍峭,周广七里,长波四周。”宋人张方有诗称赞其景道:&竹桥沙水乌尤渡,绝壁孤崖意气娇。故与凌云分半坐,僧窗假寐见金焦。清代诗人张问陶则有诗云:“凌云西岸古嘉州,江水潺绕郭流。绿影一堆漂不去,推船三面看乌尤。”明人有“中流砥柱”四字,仍存临江峭壁之上。山南麓立有清赵熙&离堆&石碑。峨眉山峨眉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与、、并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位于乐山城西33公里处峨眉山市境内,地处四川盆地西南缘。包括报国寺、伏虎寺、万年寺、清音阁、、洪椿坪、、仙峰寺(九老洞)、洗象池、金顶(卧云庵)等10处主要风景点。方圆约60公里,“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故名。有大峨、二峨、三峨之分,今游览地即大峨。山麓至峰顶石径盘旋,约50公里,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珍贵动物有小熊猫、等。山上寺庙众多,始建于晋,至明清时达近百座,后多破败。1949年后国家两次大规模修葺。?金顶祥光金顶祥光峨眉山金顶是峨眉山的象征,峨眉十景之首“金顶祥光”则是峨眉山精华所在,由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奇观组成。日出:在海拔3079.3米的峨眉山金顶,居高望远,日出景象更加浩瀚壮阔。黎明前地平线上天开一线,飘起缕缕红霞,空旷的紫蓝色天幕上,一刹那间,吐出一点紫红,缓慢上升,逐渐变成小弧、半圆;颜色由桔红变成金红;然后微微一个跳跃,拖着一抹瞬息即逝的尾光,一轮圆圆的红日悬在天边。旭日东升,朝霞满天,万道金光射向大地。云海:晴空万里时,白云从千山万壑中冉冉升起,苍茫的云海犹如雪白的绒毯,缓缓地铺展在地平线上,光洁厚润,无涯无边。山风乍起时,云海四处飘移,群峰众岭变成云海中的座座小岛;云海聚拢过来时,千山万壑隐藏得无影无踪。云海时开时合,恰似“山舞青蛇”,气象十分雄伟。云海忽而疾驰、翻滚,忽而飘逸、舒展,似天马行空,似大海扬波,似雪球滚地。最壮观的是,偶尔云海中激起无数蘑菇状的云柱,腾空而起,又徐徐散落下来,瞬息化做淡淡的缕缕游云。此种蘑菇云却极难见到。南宋范成大把云海称“兜罗绵世界”(兜罗:梵语,树名,它所生的絮名兜罗绵),佛家叫作“银色世界”。在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佛家又把“银色世界”作为峨眉山的代称,如同五台山叫“金色世界”,普陀山叫“琉璃世界”,九华山叫“幽冥世界”。佛光:天气晴朗时登上峨眉,当下方弥漫着雾气时,若有人背对着太阳,站在巍峨的金顶上,让阳光从身后射来,前下方的雾幕上,会出现一个彩虹般光环,中间浮现着他的身影,并且影随人动、形影不离,这就是所谓的“佛光”。即使有成百上千的游人同时观看,各人只看到自己的身影被光环笼罩,如此奇景,四海五洲,绝无仅有,既心感身受,又虚无缥缈,非海市蜃楼,乃人间仙境,十分神奇,非常玄妙,这种“佛光”又称“峨眉宝光”。佛光是光的一种自然现象,因阳光照射云雾表面而形成。佛光每年平均出现70余次,在下午2--4点钟出现较多。[2]凌云山凌云山位于乐山城东岷江东岸,处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之处,与乐山古城隔水相望。最早称青衣山,唐代建凌云寺,又名凌云山。宋代因山有九峰又称九顶山。《舆地纪胜》录九峰名为集凤、栖鸾、灵宝、就日、丹霞、祝融、拥翠、望云、兑悦。凌云山为红砂岩山体,海拔442米,相对水面高度87米,经河流切割,生物造化,形成了丹岩翠壁的绮丽景色。三江汇流于下,三峨遥峙于西,,宛如画卷。凌云山景物从北往南,沿江分布。从最北端的灵宝峰下“凌云山”山门起,沿石阶至山腰有“龙湫”、“虎穴”,取意“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句。峰顶有新建“沫若堂”和郭沫若铜像,峰巅有灵宝塔。灵宝峰南紧接集凤峰,石阶旁高崖上有明嘉定州知州郭卫宸所题&苏东坡载酒时游处&石刻。其旁上有“载酒亭”,沿途“飞天龛”、“兜率宫”、“雨花台”,时代或唐或宋或明。峰南为凌云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元初毁于战火。元至正年间千峰和尚重建,明末又毁于战火。清康熙六年重修,后又增修。现有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三重。大雄殿为抬梁歇山顶,面阔5间22米,进深5间21米,通高11米。殿中供三身佛为清代大型脱纱彩塑。背为彩塑观音、文殊、普贤、大势至、地藏五大菩萨。凌云寺处集凤、拥翠、栖鸾三峰之间,风光独胜。寺南栖鸾峰顶曾有&清音亭&,原为苏东坡书额,邵博为之作《清音亭记》,盛赞嘉州凌云山水。亭后为东坡楼,本为魏忠贤生祠,后改祀苏东坡。楼为清代重建,重檐歇山顶,内塑苏东坡坐像。楹柱有何绍基书联:&江上此台高,向坡颖而还,千载读书人几个;蜀中游迹遍,信嘉峨特秀,扁舟载酒我重来&。楼前有洗墨池,传为苏东坡读书时洗笔砚处。栖鸾峰下即为乐山大佛,从大佛脚下往南,沿江新建有凌云栈道,上下曲折,或隐或显。途中亭阁小驻,置身古木苍藤、修竹茂草之间,近观绿野沙洲,远眺三峨青衣,山、水、草、木、云、岚、霞、雾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凌云山水图。?平羌三峡平羌三峡位于乐山城北11公里处悦来乡、牟子镇境内岷江河段上。唐以前称熊耳峡,宋代称湖氵襄峡,明以后始称平羌三峡,现又名“岷江小三峡”或“嘉州小三峡”。全长12公里,北为犁头峡,中为背峨峡,南为平羌峡。犁头峡丹崖翠壁,奇险雄峻,盛产“”。西岸观音岩有&芙蓉关江,嘉阳风水大幅摩崖对联。背峨峡碧峰耸峙,绮丽多姿,西岸大佛山顶有未完工的唐代“平羌大佛”。平羌峡山峦与河坝交错,水面平滑如镜,清幽迷离,如入画境。西岸有传为李白垂钓处的“钓鱼台”。峡口处为板桥溪古镇,南3公里为锦江山,山顶有宋代“太白亭”遗址。原有黄庭坚所刻李白《峨眉山月歌》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山下临江为荔枝湾,盛产著名的嘉州荔枝。嘉州古城墙嘉州古城墙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嘉州筑城,始于北周。城临大江,号为&江城&。宋代可能已为石城。明代古城屡遭大渡河冲刷,逐步北移。正德年间,重筑东南两段临水城墙,嘉靖年间,续建西、北两段城墙。石城周1700丈,有城门10座:三江门(清代名会江门)、觐阳门(清代名涵春门)、定波门(清代名福泉门)、北上门(清代名迎恩门)、瞻峨门、来薰门、望洋门、育贤门、崇明门(清代名拱辰门)、丽正门,门各有楼。清代康熙年间重修加固,乾隆五十一年(1786)大水冲毁南城200余丈。后修复,古城平面则变成不规则的袋形,并保留至今。咸丰十年(1860),增修外城,沿岷江岸西转接内城北段。有城门17座:、嘉乐门、兴发街门、承宣桥门、平江门、人和门、大码头门、二码头门、三码头门、水星门、福泉门、太平门、涵春门、天禄门、紫气门、凌云门、安澜门。现嘉州古城墙保存较好,内城墙约存3500米,高5.3~25米,顶宽3.5米。城门有丽正门、会江门、拱辰门、望洋门、来薰门、育贤门等,均用红砂石砌筑。丽正门俗名铁牛门,石砌门作前后左右四出门洞,四门券交汇于穹心一点称“十字交叉拱”,在古建筑史上的价值颇高。外城墙现存600米,高5~6.2米,顶宽约3米。城门有人和门、平江门、承宣桥门、兴发街门。城墙和城门均作上砖下石的结构。古城墙上及旁侧,历代修筑楼阁极多。会江门之荔枝楼、东城之澄江楼均为唐宋名楼,已不存。城西南碧津楼始建于宋,今存清代建筑。城北墙上有龙神祠,为纪念隋嘉州太守赵昱的祠庙,现存为清代所建的重楼歇山顶建筑。城西北有万寿观、文庙、叮咚井,建筑年代或明或清,规模宏大,是古城的核心区。三龟九顶城三龟九顶城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乐山城东1公里处三龟山、东岩山和九顶山(即凌云山)上,由三龟城和九顶城组成。建于南宋末年,为四川南宋抗元山城之一。三龟城现有城墙两段,北段筑于龟山山脊上,由东向西,直达岷江河岸,全长约400米。东段筑于龟山西南侧,经东岩东侧沿山嘴到篦子街,残长约300米。城西临岷江,以崖为墙。城内北部有圆形炮台一座,现名炮台山。周砌红砂条石,有磴道可上台顶。九顶城现存城墙三段:北段从灵宝塔北经北侧到望云峰西侧,全长约350米;东段始于就日峰北侧,经峰东侧到峰南,全长约300米;南段始于拥翠峰东侧,经峰南、丹霞峰,到祝融峰西南上,全长约850米。城内现存炮台三座,祝融峰西南一座保存较好,圆形,红砂石筑成,与登山道相连。九顶城西临岷江,未筑城墙。三龟九顶城与嘉定城隔江相望。在宋元战争中形成犄角之势,控制岷江水路,起到了军事要隘的作用。?麻浩崖墓麻浩崖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凌云山南麻浩,前临麻浩河,西距岷江100米。重点保护范围东至虎头湾,西至大地湾,北至山脊分水岭,南至麻浩河西岸,共有崖墓330多座。崖墓沿山开凿,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分为三区。1974年四川省文管会、1988年乐山市文物管理部门先后进行了两次清理,出土了陶俑等随葬品。第一区1号崖墓为四川崖墓的典型,是一座横前室并列三后室的大型墓。墓全长29米,墓门宽12米,高2.9米,共有13室。墓门和前室刻仿汉代木结构建筑的斗拱、瓦当等浮雕,是研究中国汉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墓内外画像石刻多达27幅,有乐伎、秘戏跪羊、董永事父、六博、垂钓、挽辇等画像。其中“荆轲刺秦王”、“挽马”图等生动活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汉画中具有代表性的摩崖画像石精品。&坐佛&身作通肩天衣,右手作“施无畏印”,宛若一尊古印度犍陀罗佛教造像。有人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佛教造像之一,是印度早期佛教沿南方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最有力的物证。前室后壁并行开凿3个后室,每个后室布局均相同,埋葬一对夫妻,象征一个小家庭。2号墓为大型的双室制墓,墓门和前室均雕刻有仿木结构建筑的斗拱、瓦当以及神兽画像石等。右后室有两扇石门扉,是乐山崖墓群中仅存的门扉,全用青砂石凿成,至今尚可转动。第二区40号墓为双室制墓,前室四角浮雕转角斗拱,墓壁浮雕四幅画像石,内容为“荆轲刺秦王”、“董永事父”、“六博”等。第三区崖墓最为密集,上下分布达9层之多。22号墓有“秘戏”、“琵琶乐伎”等画像,为乐山崖墓中罕见的作品。99号墓是一座大型的四后室的双室制墓,墓中有“阳嘉三年”、“邓景达冢”、“武阳赵国羊”、“王景冢”、“王凤冢”等题刻。墓内外刻有“门吏”、“龙虎戏璧”、“神符”等画像石。100号墓也是座大型三后室的双室制墓,墓内有“延熹九年成”题刻,有“鸟吃蛇”等画像。麻浩崖墓历年出土随葬品有陶器、铜镜、五铢钱币等。?肖坝崖墓肖坝崖墓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乐山城西3公里处青衣乡大田村大冲。墓群南距大渡河约1公里,总数556座,分为6个小区。黄沙湾10号墓是一座双室制墓,墓门浮雕瑞鸟、神兽等5幅画像石,墓内有“延熹九年”题记。16号墓是一座大型双室制墓,有“永和一年三月一日陈买德物故作此冢”题记。和尚冲39号墓是座大型双室制墓。浮雕有&跪羊&画像和文字题刻一则,内容为:&延熹二年三月十日,佐孟机为子男石作此冢&。91号墓被村民称为“台子洞”,墓为大型双后室的双室制墓,前室附左右阁室。墓室全长34.8米,前室横宽15.6米,进深5.2米,高2.7米。墓门侧刻双阙倚立,墓内壁有“范子□”大字题刻。杉树湾14号墓是座大型双室制墓,前室刻有“神符”画像和一则文字题记,内容为“阳二年三月廿七日”。21号墓是一座小型单室制墓,有文字题刻一则:&元初元年十二月十四日&。癞子湾20号墓是一座大型双室制墓,后室多达7个,是乐山崖墓群中结构最复杂的崖墓,共计墓室有25个之多。黄沙湾外1号墓全长达30米,有“颜威山墓”四字题刻。29号墓为单室制墓,墓内棺室右侧有文字题刻:“永平元年九月十二日甲子葬”,是乐山崖墓群中最早的年代题记。肖坝崖墓历年出土随葬品有农夫俑、谐俑、胡人俑、石马、石狗、石鸡、陶马、陶鸡、陶龟、陶树座、陶灯、石房、画像石棺等。?白崖山崖墓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乐山市市中区通江镇白崖山。东汉至晋代墓葬。白崖山又名蕴真洞,为乐山古代名胜。墓群分布在南起龙坡湾、北至黑桥宽约800米的山坡上,共有崖墓142座。14号墓为大型双室制墓,墓门左右各浮雕&门吏&,高冠长袍,像高2.2米。11号、20号、24号墓均为大型双室制墓,宋代逸民程公望在此注《易经》,后开辟为风景名胜地,分别名为“朝霞”、“清风”、“白云”洞,合称“白岩三洞”。现三墓内尚存宋、元、清题刻42则,除一则为墨书题记外,均为摩崖题刻。11号墓(朝霞洞)内有6则,第四则为&熙宁二年&题,第六则为&熙宁四年&题,作长方形碑制,楷书,记当地官吏“同游,晚步羌洞院观”。20号墓(白云洞)内有7则题刻,墓门有“白云洞”、“清风洞”大字题刻。前室右壁一长方形碑刻,大字书&程公洞&三字,跋文记:“程公望寓白崖院注易,苏文公尝携二子过之,永嘉陈公谦题曰程公洞于清风朝霞之间……嘉定十五年六月廿五日。”另一则为《题白崖三洞诗》。24号墓(清风洞)内有29则,题刻最多。除宋代题刻外,还有元代“延丙辰”年题刻及清代题刻两则。元?元年李晰翁《白崖诗》为篆书,有很高的艺术价值。45号和46号墓均为大型双室制墓,仿木结构建筑惟妙惟肖。49号墓墓门有双阙雕刻。55号墓是一座大型的五后室的双室制墓,规模宏大,墓室全长41.8米,墓门高6米,前室横宽25米,进深11.7米,高3.2米。前室面积300平方米。前室内仅设一崖柱,室顶跨度极大。左后室门楣浮雕神首、瑞鸟图。历年出土随葬品有陶俑、陶畜禽、陶楼房、陶树座等。?柿子湾崖墓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乐山城东1公里处岷江东岸柿子湾。共有崖墓120余座。分为南小湾和北小湾两个小区。1937年杨枝高最早对该墓群进行了调查,调查后著有专文《四川崖墓考略》。南小湾1号墓为三后室的大型双制墓,墓室全长34.4米,宽16米,墓门高7米。该墓画像石刻数量多达32幅,画像分布从墓门到墓内,除了在大多数崖也可见到的祥瑞、骑行等内容外,有多达六种的忠孝故事图,如“老莱子娱亲”、“董永事父”、“荆轲刺秦王”、“孝孙元觉”、“伯榆悲亲”等。坐佛形象与古印度犍陀罗佛像接近,高肉髻,手作施无畏印,身作厚重通肩天衣,结跏趺坐。27号墓是一座中型双室制墓,墓门左侧雕刻一单阙,为单檐庑殿顶,右侧浮雕一跪羊,门楣浮雕乐舞百戏图。北小湾26号墓为大型双室制墓,墓门内刻双阙屹立,前室内浮雕花卉、方士、门吏、门卒等,有在“吴升墓”、“吴遂墓”和“延熹一年造,三年七月成”等题刻。30号墓是一座双室制墓,前室浮雕束竹柱,上为一斗三升斗拱,柱身刻出数行纵棱纹,扎以横索纹,造型精美。另有鼠啮瓜、嘉鱼等画。35号墓有“王中冢”、“王诚兴墓”之类的墓主题名。52号墓是一座双室制墓,墓门设双阙,前室刻有神虎、神首与狗、蹲熊、舞女、拿顶伎、应龙、蛇逐鼠、、门犬等。其中神虎为平面浅浮雕,在乐山崖墓群中十分罕见。53号墓墓门雕刻复杂,门楣多达四层,最上一层浮雕跪羊,第二层浮雕变形鸳鸯交手拱,第三层浮雕左右对出的丁头拱,第四层浮雕神首、杂技、犬图。?老霄顶建筑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乐山古城西北老霄顶。老霄顶原名高标山,后又名高望山、万景山。山顶有建于北周的万寿观,初名弘明观。隋代于殿中塑飞天神王像。唐代名开元观,仍供飞天神王像。《》赞其形势说:“下眺城邑,俯视江山,二水潆洄,众峰环抱,颇有郡中之胜。”宋代名神霄玉清宫,明代易名万寿观。现存万寿观等明、清建筑。万寿观大殿为明代所建,坐北朝南,为重檐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木构,面阔3间13米,进深3间12米,通高9米,须弥座石质台基高2.1米。斗拱雕刻华丽精致。大殿前为万景楼,实为万寿观前殿,为清代重建。重楼歇山式顶穿斗木构,面阔3间10米,进深3间9.6米,通高8.2米。万寿观西当凌云、乌尤、三江之汇,气象万千。万寿观右登山石门上还有一座建于清嘉庆年间的灵官楼,原供奉有铁灵官像。?罗城古镇&“船城”——罗城古镇 为罗城的建筑布局极为独特,全镇坐落于山顶,街道房舍即如一艘航船。修筑这座小城的起因十分有趣,相传明代崇祯年间,一位外地秀才到此,看到当地民众苦于缺水,生活极不方便的情形,不禁口念几句“罗城旱码头,衣冠不长久。要得水成河,罗城修成舟。舟在水中行,有舟必有水。”当地人居然也认定改造建筑是解决缺水难题的好办法,于是纷纷捐资修建,其结果就是这座举世罕见的小镇。&
这座船形古镇全长2000多米,宽约650米。主街道为南北走向,两端较窄,中间宽敞。街面起伏,恰如波涛中的甲板;街中戏楼高耸,如高扬的风帆。而街尾的灵官庙又如同航船的船舱。街道两侧各有一排长约200米,宽约6米的荫廊,仿佛船篷一般,又称“船厅街”。罗城的建筑布局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重视,1983年,澳大利亚有关方面就在墨尔本依罗城的风格建成一座“中国旅游卫星城”。至于修成船形之后,罗城是否就解决了缺水的困难,就只有请游客自己去观察了。&
1、,既是乐山小吃所说的串串,品种繁多,一般是荤素一角一串。如果看见有的签子上涂有颜色的油漆就是5角或一块的。推荐到吃,那里有很多家,如烟哥,熊家婆,味道保证巴适。豆腐脑2、,乐山小吃以牛华的最出名。牛华在乐山到五通的公路上,15公里,在城南车站坐车。乐山城里的推荐三家:兴发街口,公园和府街。一般是一块2左右一碗。
牛华豆腐脑处处可见,路边摊点或挑担沿街叫卖,细嫩爽滑之豆腐脑与粉条,炖牛肉之厚重,炒豆、咸菜之家常味道,再佐以小笼粉蒸肥肠、牛肉,是家常百姓的美味。串串3、串串,乐山小吃所说的,推荐到东大街的为薄饼,素菜一角一串,荤的5角,喜欢吃什么就叫他多拿。再来一盘很是好吃的薄饼,2元10个。还可以叫西米露,果汁,薄冰,烧烤蒸肉夹饼,为乐山特产,将蒸的稀烂的牛肉和肥肠夹在白饼子中,让你吃了以后就忘不了。不过口味偏大,北方人可能吃不惯。乐山的玉林菜市也有很多卖的。1元5一个烧烤,菜式很多。本地人吃都是最少10串的要,不可不尝。猪养牛肉和素菜2角一串,其他的如排骨,鸡翅等5角或1元,主要都是吃荤菜。乐山小吃推荐乐山港的乐山第一烤,旧大桥和张公桥的徐烧烤,体育馆的凯凯烧烤,不过都要晚上才营业。‘西坝’豆腐 4、‘西坝’豆腐&,为四川3大豆腐之一,原来全是由处女点出来作的豆腐,男人不可进厨房,可以作出200多个菜式。推荐到乐山港,有很多家。“‘西坝’豆腐&”是吃在乐山的头条招牌菜,乐山港几家西霸豆腐店都做得不错,满满一桌品种繁多、色泽芬芳诱人的豆腐宴令人得以体味豆腐的多种形式组合,咸黄豆腐、灯笼豆腐等也确实值得尝试。如灯笼豆腐,系豆腐小方块,里包馅,炸至金黄后浇汁,外脆里嫩馅鲜,集多种食物的口感于一体。而近期热炒的“豆腐西施”选美活动更是将这一吃食品牌推波助澜。但私人认为西坝豆腐虽好,却更多是形式高于内容的东西,吃得多的终究还是游客。&5、翘脚牛肉,要吃正宗原产地的到苏稽,可坐9路终点站石油疗养院后坐2元的三轮车。乐山城里也有很多。小碗的三元一碗,大盆的10元。黄焖系列,有鸡,兔,排骨,牛娃等。一只鸡70-80,免费加素菜,可以供8到10个人吃。也可以吃半只。在油榨街口及慧元街。6、钵钵鸡的形式是鸡肉、鸡翅或海白菜、鸭肠、、耦等各类素菜,切片串签,泡入盛有辣子、香油等各类调味料的盆钵,一毛钱一串,由于调味别致,吃时有辣油的微辣、芝麻的香、汤料的回甜、入口的丝丝凉意,钵钵鸡在乐山处处有卖,做得到好的却还是牛耳桥及奥兰多购物中心外的几家,闲坐于街边小摊的阳伞下,一钵钵钵鸡,一碗冰粉、凉虾,几张犍为薄饼,价廉物美、不矣快哉。
&&&&&&& 7、乐山的排骨面与别处不同,其它地方汤料都是红烧排骨,且排骨上附着的肉实在有限得很。独乐山排骨面汤汁是以鸡蛋调豆粉裹肉排炸至三分熟后,再入锅慢炖。厚重的汤汁、熟烂的排骨佐以面条,回味无穷,常光顾的是乐山新村“阳光广场”旁的“潘六女上排骨面”,“一面排骨面加排,再要一份排骨”。&8、乐山黄焖鸡系喜吃鸡的推荐菜品,鸡入锅与各类佐料高压焖制,它口感的厚重、香醇恰适于鸡肉的质感,加之香菜的甜香,尤适于口味重的食客。9、乐山烧烤有口皆杯,在成都肖家河见乐山“刘记烧烤”,每晚座无虚席。乐山旧大桥的徐烧烤一度鼎盛,后将总店开至成都。霄夜中,与烧烤同食的还有兔头,爆炒田螺、龙虾、脆肠等。卤兔头有五香与麻辣两味,讲究烂熟、香、味透。红利来宾馆后新开张“饮食一条街”有家店的兔头不错。张公桥“迪迪”旁新开“通霄乐”炒店,推出鸭头新品,尝后,觉无出其右者,爆炒肥肠、排骨外辣内嫩,亦是佳品,灯火阑珊时分,小店满座,自有小店的辉煌。&
&&&&&&& 10、喜吃乐山凉粉,凉粉系由豆粉炮制而成,乳白晶莹剔透,浇以姜、蒜、葱、酱油等各类调料,清凉滑爽,味觉中最好吃的凉粉调料系由生椒切碎加以泡菜,酸甜咸各有其味,惜乎系“红高梁”海鲜酒楼作法,街头小店中此等做法少见。&
关注百科官方微信:hudong_baike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百科资讯
保存二维码
分享词条给好朋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沐川县教育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