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出师表原文及翻译表

||||||||||
最新播报:
解读诸葛亮《出师表》:用生命演绎的正能量
  原标题:诸葛亮的品质:以生命谱写蜀汉团队竞争宏图
  从竞争意识解读诸葛亮《出师表》——
  中华民族从不缺正能量,而诸葛亮及其《出师表》,是这些正能量华章中最辉煌的部分之一,每个时代都能从中获取有效能量。太平时代获取的是忠义诚信,抗敌时期获取的是奋发御侮,而在21世纪,我们要从这口能量大井里获取的是竞争意识,以及与此相关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
  诸葛亮在世不过五十多年,然而,他用生命演绎的正能量,一直会被传送下去,并不停地得以提升。
  诸葛亮的眼光:
  二十多岁就拿出天下无双的竞争方案
  诸葛亮一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就表现出强烈的竞争意识。
  首先,表现在他对自身角色的设定上。他将自身设定为管仲、乐毅,而这两位先贤,都是竞争中的狠角——管仲辅助齐桓公在春秋争霸中胜出,成为霸主;乐毅辅助燕王在与齐国的竞争中胜出,横行天下。以什么为偶像,就是想成为什么,诸葛亮将管仲、乐毅设定为偶像,就是想像他们一样成为竞争中的胜出者。
  接着,体现在他对历史舞台的设定上。正因为自觉地成为一个竞争者,所以他能用竞争的眼光去覆盖天下版图,从而得出“三分论”。这是一个充满竞争内涵的策划方案,且极其超前。当时的天下,岂止三分,说是八分、十分都不过分,然而,诸葛亮却能用敏锐的目光拨开纷乱的表象,抓住实质和大趋势,认定将来的格局是“三分”。在确立了竞争对手的同时,他也确立了自己发展的方向。有准确的竞争定位,才有精确的竞争方案,所以诸葛亮在还不到而立之年的时候,就拿出了天下无双的竞争策划——“隆中对”。
  而诸葛亮对于自己所效力的那个集团的历史使命的设定,也充满着竞争意识。他为皇叔集团(蜀汉集团的前身)拟定竞争资源配置图:据守荆州,可以“利尽南海”,向西蜀拓展,这地方“沃野千里”,但又不能睡在这两块优质资产上睡大觉,而是整合这两块资源,去中原竞争,获取效益的最大化,从荆州和西蜀出发,“以向宛、洛”。
  神奇的是,东汉末年的趋势确实是按照这位年轻书生的预期走,杜甫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功盖三分国。”意思是说,光是这个“三分”的预期,就盖过了三国时期任何一位英雄的谋略。
  竞争不能看一步走一步,等形势变了再做策划,永远会被竞争形势撵着走。竞争要有超前眼光,超前眼光则来自于充分的竞争意识。
  再回到诸葛亮本人身上来,正因为他有准确的预期,及早做知识和技能上的储备,所以尽管只是一个白面书生,刘备一旦聘用他为经理人,没有任何军政经验的他,却能很快进入角色,为刘备夺取荆州,经营西蜀,挺进汉中,在军政外交上做了大量的策划和落实工作,因此当时就有人赞美诸葛亮“正而有谋”。
  如果往上提升,诸葛亮能够拨开纷乱的表象,提炼出精确到位的竞争方案,其根源在于他有很深的理论素养。好的理论素养不在于书本知识的精熟,而在于“大略”。所谓“大略”,往往是事情的主干和要点,掌握了它,才能抹去混乱的细枝末节,找到事物的真相。史书说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其实说明他已经有很深的理论素养和哲学素养,而这些是竞争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诸葛亮的执着:
  始终坚持竞争的理念不停滞保守
  好的竞争策划,要有好的竞争执行力,以及精确的竞争手段。皇叔集团起初的竞争路径是十分顺利和辉煌的,预期一个个无障碍地实现,据有荆州,夺取益州,挺进汉中,关羽北上中原,水淹七军。
  这是蜀汉集团业绩史上最辉煌的一页,蜀汉上下振奋,中原指日可待。然而,不要忘记了策划的支撑点——行力度和操作手段。蜀汉在形势最好的时候却走向一个大滑坡,东吴与刘备彼此撕毁友好协定,在操作手段上打了一个大折扣;吴蜀双方打得精疲力尽,损失惨重,北上已经没有希望,在执行力度上又打一个折扣。
  打了两个大折扣后,诸葛亮这份最完美的竞争方案,在这里放慢了脚步,甚至一度陷入停滞。
  此时的蜀汉,实力在收缩,资源也大量流失,例如优质资产——荆州,落入东吴和曹魏之手;大量优质人才丧失,关羽张飞被害,谋士法正和西北骁将马超病故。当时的竞争宏图如今显得有点遥不可及。
  要不要以一种竞争的姿态凸显在三国的舞台上?在当时的蜀汉内部是有争议的,不少人主张“闭关自守”,做了“君臣无事”的预期,就是以停滞竞争换取生存的安全。诸葛亮的高明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显示出来,他知道,以停滞竞争来换取生存的安全,从来都是痴人说梦话,在竞争的格局下,没有幸免者,也没有局外人,与其以自守的姿态等死,不如以竞争的姿态突围。
  诸葛亮忠实地执行了当初“隆中对”时定下的竞争原则,并且用自己全部的智慧、心血和生命去执行这个原则。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他上书《出师表》,对过去的竞争业绩做了一个总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对当下的竞争形势做了一个评估,“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惫,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对竞争准备工作做了肯定,“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又对竞争目标做了预期,“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如果从竞争意识的角度来看《出师表》,可以看出它与“隆中对”是一脉相承的,诸葛亮的经营策略一路走来,没有变。诸葛亮从未以停滞的目光来对待蜀汉集团,他经营的蜀汉仍然充满竞争意识。
  诸葛亮对一个竞争团队的品质建设,有着充分的认识,上下必须互信,“愿陛下亲之信之”;当然,互信是要建立在对员工忠诚与否的准确鉴别上,“亲贤臣,远小人”;团队的奖惩必须公平,“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诸葛亮的品质:
  用生命谱写蜀汉团队的竞争宏图
  在三国那样的竞争时代,团队品质和带头人品质息息相关,诸葛亮个人的品质,是这个竞争团队品质的最大保障。诸葛亮做到了这一点,他不只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忠心,呕心沥血地去践行这个竞争理念,甚至为之付出健康和生命。
  诸葛亮始终以竞争者的姿态,站立在历史舞台的最前线,为此耗费了毕生的能量,诚如他自己所言:“庶竭驽钝”,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是拼着命来干业务的:率师渡过泸水,冒着毒雾瘴气,深入不毛之地,平定南方;指挥大军,一次次与五倍于己的敌方势力周旋鏖战,其老对手司马懿被人嘲笑“畏蜀如虎”;他亲自过问军械武器的改造和购买,《三国志》承认最牛运输军车——木牛流马,就是他发明的,翻开《诸葛亮集》,里面的文章《作斧教》和《作匕首教》等,对武器的结构和性能做了详尽的分析。诸葛亮是一位集理论、实践和专业于一身的团队带头人,并且有着坚贞无比的忠诚度。
  更可敬的是,他讲究的是蜀汉团队的业务竞争,而非个人待遇的竞争,在去世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保持躬耕垄亩的布衣本色。
  诸葛亮面对艰难的竞争岁月,从来没有退却过,从来没有消极过,他努力地前行,哪怕耗尽生命的最后一滴血,他都在第一线。在中华史上,这样高品质的经理人,确实少见。
  可惜的是,现实有时候会走在理想的前头,老天不会因为诸葛亮的有才有志和高品质,就让他在世间多留一些时日,而是无情地用疾病阻遏了他理想的脚步。诸葛亮不过五十来岁就星陨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然而,他传输出来的正能量并没有消失,他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他为所效力的集团玩命拼在第一线的精神,以及清廉的个人品质,为中国经理人人格的塑造,树立了一个最好的典范。刘黎平
[责任编辑:当前位置:
> 诸葛亮《出师表》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比较阅读答案
诸葛亮《出师表》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更多教学资料获取,请加入查字典 -语文网QQ群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①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②病笃③,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⑤之力,效⑥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章武:三国蜀汉刘备的年号,章武三年即公元221年。②永安:指白帝城。 ③笃:重。④嗣子:继承人,指刘禅。⑤股肱(gōng):大腿和胳膊的上部,都是人体的有力部位。比喻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⑥效:奉献。
1.选文乙具体说明了选文甲中的哪一句话? (用原文回答)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的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答案】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夙夜忧叹 (2)庶竭驽钝
(3)属以后事 (4)若嗣子可辅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文中常用词语含义的题。考查文言文中重要实词的积累。
【答案】(1)夙夜:早晚。(2)驽钝:比喻低下的才能。(比喻才能平庸)(3)属:通&嘱&,嘱托、托付。 (4)辅:辅助,辅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解题时,一是译准句中的重要字词,二是语言表述要通顺完整。
【答案】(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2)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4.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只谈一点即可)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的能力。在借助注释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示例:诸葛亮的忠心耿耿集中表现在辅佐后主上。先主一去,后主登基,后主毫无一点治国之能,整个蜀国的社稷都压在诸葛亮的身上,而他无怨无悔。为恢复中原,他两次上表后主,决心出师伐魏,其言可谓感人肺腑。
上一篇::
相关的阅读答案
最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热门语文文档
最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前出师表原文|译文_文言文翻译_古诗文网
古诗文网app
android · iphone
[三国·蜀]   【作者小传】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南)人。东汉末年,他避乱隐居在南阳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躬耕陇亩”,自比管仲、乐毅。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刘备屯兵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慕名前去邀他出来辅佐自己,凡三次才得相见。初次见面他就向刘备提出要取得荆、益二州为基业,东连孙权,北抗的方针,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从此,他就辅助刘备,从事光复汉室的大业。章武三年(223),刘备在猇亭战败,病死白帝城,临终把后事嘱托给诸葛亮。后主刘禅继位后,蜀国军政大事,一应由他裁决。于是与孙吴重修旧好,结为盟国;亲征孟获,平定南中;整顿内政,充实军资,做好北伐中原的准备。建兴五年(227),北上屯驻汉中,连年北征,“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直至公元二三四年,病死渭滨军中,兴复之业始终未能成功。  蜀汉灭亡后不久,纂集诸葛亮的遗文,编成《诸葛氏集》,凡二十四篇。但根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所列载的篇目看,许多篇现已不复存在。今传各种诸葛亮集,系后人从史传中采辑而成。  【题解】《前出师表》出自《三国志·蜀志》本传。当时为建兴五年,蜀汉已从刘备殂亡的震荡中恢复过来,外结孙吴,内定南中,励清吏政,兵精粮足;诸葛亮认为已有能力北伐中原,实现刘备匡复汉室的遗愿。于是,决意率军北进,准备征伐曹魏。临行上书后主刘禅,强调自己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咐,以“讨贼兴复”作为自己的职责,并规劝后主采纳忠言,和辑臣吏,励志自振,使他能专心一致于北伐大业。  “表”是古代文体的一种,专为臣下对君王进行陈述求请时使用,类似的还有“章”、“奏”、“议”等。本文表达了作者审慎勤恳、以伐魏兴汉为己任的忠贞之志和诲诫后主不忘先帝遗愿的孜孜之意,情感真挚,文笔酣畅,是古代散文中的杰出作品。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4],欲报之于陛下也[5]。诚宜开张圣听[6],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7];不宜妄自菲薄[8],引喻失义[9],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10],俱为一体,陟罚臧否[11],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12],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1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14],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缺漏[15],有所广益。将军向宠[16],性行淑均[17],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18],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19]。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20],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1];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22]。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23]!侍中、尚书、长史、参军[24],此悉贞亮死节之臣[25],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2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7]。先帝不以臣卑鄙[28],猥自枉屈[29],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30]。后值倾覆[3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33]。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34];故五月渡沪[35],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36],攘除奸凶[37],兴复汉室,还于旧都[38]。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39],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中华书局版《诸葛亮集》    先帝创建王业还未完成一半就中途死去,现在天下三分鼎立,蜀汉是那么疲乏困顿,这真是有关生死存亡的时刻呵!然而朝庭里侍奉卫护陛下的大臣们,在内毫不懈怠;忠贞的将士,在外奋不顾身,那是因为大家在怀念先帝对他们不同一般的赏识,要向陛下表示报答之情啊!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大家的意见,以此来光大先帝留下的德行,也使大臣们坚贞为国的正气得到发扬;不可轻率地自己看轻自己而不加振作,言谈训谕时有失大义,以致把臣民向您尽忠规劝的言路也阻塞了。  内庭侍臣和相府官吏,都是一样为陛下效力的,凡是有所奖惩,不应该有差异。如果有做坏事触犯法令科条或忠心做好事的,应该交由有关官员评审应受什么处罚或受什么赏赐,以此来显示陛下处事的公正贤明;不可有所偏袒,使得宫中府中法令不一。  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些侍卫之臣,都是善良诚实的人,心志都是忠贞纯正的,所以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任用。臣下认为宫庭中事,无论大小,全都要询问他们,然后再执行,必定能够补救疏漏,扩大效益。  向宠将军品性善良公正,通晓军事,当初曾被任用过,先帝称赞他是个能人,所以大家酝酿着要推举他做中部督。臣下认为禁卫部队的事务,无论大小,全都由他过问,一定能使军队协调齐心,处置合宜,各得其所。  亲近贤良的臣子,疏远奸佞小人,前汉因此而兴旺强盛;亲近小人,疏远贤良的臣子,后汉因此而衰败覆灭。先帝活着的时候,每逢与臣下议论到这件事,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作为表示痛恨而发出叹息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令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都是坚贞坦诚,能以死报国的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家天下的兴旺,可以数着日子来等待了。   臣下本来是个平民百姓,在南阳耕生,只求在乱世中能保全生命,不想向诸侯谋求高官厚禄和显赫的名声。先帝不因臣下低贱和少见识,不惜降低身份而三顾茅庐,向臣下询问天下大事。因此臣下为之感动,就答应为先帝效力。后来战事失败,臣下在败亡之际,接受了挽救危局的重任,到现在已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臣下处事谨慎,所以在临死时把辅助陛下兴复汉室的大事交付给臣下。   接受先帝遗命以来,日日夜夜担心叹息,唯恐所托无所成就,从而有损先帝明于鉴察的声名;所以臣下在炎热的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平定,兵员装备已充足,该带领三军,北进克复中原。也许可以竭尽棉力,扫除凶残的奸贼,光复汉家江山,使长安、洛阳仍旧成为大汉王朝的首都。这就是臣下用来报答先帝,效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权衡得失、掌握分寸,向陛下进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他们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大事交付给臣下,如果无所成就,就治臣下的罪,来禀告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发扬圣德的忠言,那就要追究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惰之罪,公布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作打算,探求高明的道理,了解并接受忠正的言论,牢牢不忘先帝的遗愿,臣下这就感恩不浅了。   而今快要去远征,面对表文,不禁流下泪来,真不知自己说的是什么。  (江建中)  【注释】   [1]先帝:指蜀昭烈帝刘备。崩殂(cú粗阳):天子之死曰“崩”;殂,也是死的意思。[2]益州:汉行政区域十三刺史部之一,地有今四川省,甘肃省和陕西省一带,当时治所在成都。疲敝:贫弱。[3]诚:确实是。秋:时候,日子。古人多以“秋”称多事之时。[4]盖:发语词。[5]陛下:对皇帝的称词,表示不敢直接面对皇帝,而通过陛阶下的侍从转致的意思。[6]圣:古时对皇上的尊称。[7]恢弘:发扬使之扩大。[8]妄自菲薄:毫无理由地自己轻视自己。[9]失义:失当,不合大义。[10]宫中:指宫庭内朝中的亲近侍臣,如文中的侍中、侍郎之类。府中:指丞相府中的官吏,如文中的长史、参军等。[11]陟(zhì秩):升官进位。臧否(zāng pǐ脏匹):好坏、善恶。[12]犯科:触犯法律中的科条。[13]有司:有关的专管官署或官吏。[14]侍中、侍郎:都是皇帝左右的亲近侍臣,不仅随从出入,还备顾问。侍郎,即黄门侍郎。郭攸之:南阳人,性和顺,先后与费祎、董允同为侍中。费祎(yī衣):字文伟,江夏鄳(盲men)人,后主即位时为黄门侍郎,后迁侍中,位至大将军,录尚书事。延熙十年,被魏降人郭偱刺死。董允:字休昭,后主即位时为黄门侍郎,寻迁侍中,以能抑制宦官黄皓,对后主多有匡助,以侍中兼尚书令。[15]裨(闭b??涸鲆妗#—16]向宠:蜀大臣向朗的兄子,后主时先后任中部督和中领军。[17]淑均:善良公平。[18]试用于昔日:指向宠曾随刘备伐吴,秭归兵败,唯他的营垒得到保全。[19]举宠为督:当时蜀大臣拟推举向宠为中部督,主管宫廷禁军的事务。[20]行阵:指部队。[21]先汉:犹言前汉,西汉。[22]后汉:指东汉。[23]桓:东汉桓帝刘志。灵:东汉灵帝刘宏。[24]侍中:指郭攸之和费祎。尚书:协助皇帝处理公文政务的官吏,此指陈震。长史:丞相府主要佐官,此指张裔。参军:丞相府主管军务的佐官,此指蒋琬,诸葛亮死后继为尚书令,统领国事。[25]贞亮:坚贞诚实。亮,忠诚坦白。[26]南阳:汉郡名,治所在宛(今河南省南阳市)。[27]闻达:有名声。[28]卑鄙:地位低下,少见识。[29]猥(wěi伟):谦词。谦卑地。枉屈:屈尊的意思。[30]驱驰:喻为人效劳。[31]值:遇上。倾覆:指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南侵荆州时,刘备在当阳长坂被击破一事。[32]这两句指刘备当阳兵败,退至夏口(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派诸葛亮到孙权处求助,开始孙刘的第一次联合。[33]寄:托付。这句指刘备东伐孙吴,在秭归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居白帝。章武三年(223)四月,刘备病死永安宫(故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临终托孤于诸葛亮,要他辅助后主刘禅,讨魏兴汉。[34]伤:有损。[35]五月渡泸:建兴三年(225)南中诸郡反叛,诸葛亮率军出征,渡过泸水,平定南中四郡。泸,泸水,即金沙江。[36]驽钝:这里以劣马(驽)和不锋利的刀(钝)来比喻才能的平庸。[37]奸凶:指曹魏。[38]旧都:指汉朝曾建都的长安和洛阳。[39]慢:失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