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知道宾得为什么不做大光圈镜头了

更新时间:本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網

DA35 2.4虽然名字是DA打头不过却是按照DAL的标准制造的,所以往往诟病的都是他的做工DA35 2.8 MARCO的做工就扎实多了,没人说他做工咋的咋的了说DA35画质其实还是不错的,报价和不错而且最大光圈可用。相对来说其它家的廉价大光圈头就要收光圈了;说DA35不好的有些是因为自己手上有FA35想放掉,或者刚刚高价入了一个FA35当然要说DA35不好啊。DA50也是输在做工和手感上光论画质还是可以的,此外报价还有下降空间同理,说不好嘚人可能也是手上有FA50的。

这是正常的……你不换更加大光圈的镜头当然取景亮度不会有啥变化……

在取景状态下无论你上什么镜头都是默认光圈全开取景和对焦的……那时候大部分的单反也都是這样的设计不然一动光圈就变取景器亮度就太难操作了。只有早期的单反才那样子

是不是我装上胶卷开始拍的时候光圈才管用
和装不裝卷没有关系,是你按下快门按钮释放快门的时候会自动收缩到预设光圈曝光完毕又会弹回去的…………
你可以用m档设置个比较慢的快門,比如二分一秒或者一秒不装卷,看着正面的镜头光圈收到F8左右,过片按一下试试如果明显看到光圈会收缩一下说明没问题

你对這个回答的评价是?

取景器取景的时候都是按最大光圈取景的

是不是我装上胶卷开始拍的时候光圈才管用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另外我提醒大家一下这个这个问題是讨论宾得为什么没落的而不是曾经多辉煌,或者和别家怎么撕B的。。别因为我开了个不好的头,而跑题谢谢,最后我欣慰嘚看到大家至少对我关于宾得没落的这部分分析没什么反驳

这个问题一天之内收到了57个赞同,1700多浏览是超过我想象的,作为处女答肯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这么说有点轻描淡写的感觉呐~)

实际上因为收到了评论中 以及 在另一个回答中的意见我觉嘚我的回答确实存在一些过于感性的内容,导致有失偏颇甚至偏离事实,明显与知乎倡导的精神不符合因此有必要进行更正与补充完善。为了便于大家阅读原回答内容不做原地更改,在后面保留我更新的内容放在前面,希望大家自行剔除糟粕我先深深的致歉了。

1. 提到的关于反光镜瞬间复位技术那一段我确实过于想当然了,烦了主观主义错误通过一天的仔细搜索发现,确实如 所说:

你这也太狠叻根本没有使用价值,您开玩笑吧

这些相机你真的以为要把镜头拆下来掰反光板?

你真的以为设计师都是脑残

它们(绝大部分)只需要给相机上弦,反光板就自己落回来了好吗!然后照用不误没有任何影响。“根本”没有使用价值是什么概念你口中“根本没有使鼡价值”的Voigtlander Bessamatic可是为其开发了11款镜头呢,没有使用价值的相机给它做这么多镜头干啥抽风了么…

不过可以可以肯定的是反光板瞬间复位的意义,至少在拍摄完一张照片后取景器不会是黑的,如果有过片手柄的话可以直接拍摄下一张。当然大家也会说既然都有过片马达了放光镜复位肯定也能解决了。好吧就这样吧。(其实作为手癌患者原回答的“所以根本没有使用价值”是错别字应该是“所以根本沒有实用价值”,好像没什么差别-_-!!)

2.尼康部分我选择性的无视了实际上佳能也是,因为只讨论了单反领域因为宾得不做旁轴......

但是无论洳何这么比较确实对于尼康不公平,这我必须承认因此导致了主观偏见。

3.很高兴 提到了topcon的TTL相机确实他比宾得早但是包括Topcon以及宾得自己┅些更早的TTL实验性质机器都有缺陷。

前一年带有TTL测光的TopconRESuper曾在美国销售但由于它的TTL测光系统设计存在弊病,所以很快就停产实际上宾得朂早开始使用TTL测光的机型是1960年的Spot-Matic,但当时有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所以一直没有推出。在欧洲1963年还有Alpa9D出来过也是TTL测光,但是手动收缩光圈測光而且也因为存在设计缺陷而早早停产。

另外 说的很对Pentax SP是1964年开始销售的1960年拿出来的TTL相机是宾得的Spot-Matic,但是这台不是成熟型产品因此原回答确实时间确实有误,但我觉得SP作为最早开创TTL相机的成熟产品是没有争议的

canon”而不叫“观音”(KWANON)了,所以我说“1957年生产了第一台帶有五棱镜取景器的单反相机奠定了如今单反的标准化模型。而同时期的佳能那时候还叫观音牌(KWANON)还只能做旁轴相机”确实时空错乱叻我同样犯了主观臆造的错误。但是我实际上想说的是1957年同时期佳能还停留在仿制德国旁轴相机的老路上而宾得在紧跟当时最先进最姩轻的单反系统与德国人抢占先机。

5.关于1971年Pentax ES的描述我确实遗漏了ES只是首创光圈优先这个重要概念,因此导致偷换概念感谢 提出。不过鉯现在实际情况来说大家在大部分情况确实光圈优先用的更多(别解释了,越描越黑的感觉)

6.自动对焦相机这部分不够严谨“但是在那之前所有的相机对焦完全需要摄影师凭借个人技巧手动控制!”这句中以偏概全了,忽视了不可换镜头的一些相机其实已经实现自动对焦功能了主要是我的回答出发点都集中在单反相机了,所以逻辑不够严谨

7&8.关于 提到的PK接口系统以及尼康F口系统的意见,这部分我保留洎己的看法

①我认为PK是最长寿的接口系统是因为PK接口镜头到目前为止依然是向前兼容的,最早的K系镜头和最新的KAF3接口镜头在卡口设计上昰一样的依然可以直接使用

②佳能就不说EOS以后已经放弃早期的接口了。而且EOS截幅全幅分不同接口也挺有意思的

③尼康F口确实有一定传承性,但是我求证了尼康的资深玩家目前的尼康相机使用早期auto接口镜头需要改口只有几部已经停产的数码单反可以不改口。当然这不是峩认为最主要的原因

④我认为尼康F系统最主要的一个不称之为长寿的原因是,尼康相机的不停阉割行为我指的是尼康机身马达这事(恏吧尼康的用户可能觉得小case),但是既然你的镜头是自动镜头为啥低端相机就用不了自动对焦?谁叫你用便宜货喽但是宾得的设计思蕗是只要镜头当时支持的功能在以后一定还要保持兼容(PZ电动变焦算个例外吧),当然大家也可以认为宾得镜头马达技术不过关导致必须保留机身马达吧

8.关于“在整整20世纪后半叶记者手中最好的设备永远是印着Takumar(宾得M42口的高端镜头)”,我想这句一定是最犯众怒的一句莋死吧我就!确实进入1990s以后宾得在专业机市场渐入颓势美能达、佳能、尼康成为顶尖设备。但是在A、F、FA镜头时代宾得在运动摄影领域还是囿一定地位的还是经常出现在球场、赛场边缘,与白炮、金圈们在一起当然了我同一修改为“在整整20世纪后半叶的大部分时间中记者掱中最好的设备可能是印着Takumar(宾得M42口的高端镜头)和香槟色的PENTAX大炮”。

在二战后日本经济非常不好,由于战争导致日本的重工业基本全蔀被摧毁所以日本的经济发展只能放在轻工业,和技术含量很高的光机电产品上在那个年代相机就像如今的电子产品一样——附加值佷高,但又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国外引进生产线或者核心零件组装的话,凭借当时日本的廉价的劳动力优势是可以快速占领市场的。这一点和今天的中国在电子产品制造上面何其的相似啊!

事实上确实很相似,研究日本战后的民用光学产业的崛起总能看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身影。

当时日本的一个非常有眼光的企业——旭日光学(ASAHI opt.)率先引进德国的技术并且设立了pentax(即宾得)生产当时相机里技术含量最高的单镜头相机,据说pentax这个名字正是五棱镜与反光板这两个单词组合而成的而旭日光学和宾得也正是日本第一家生产出35mm底片单镜頭相机(SLR)的本土企业(),1957年生产了第一台带有五棱镜取景器的单反相机奠定了如今单反的标准化模型。而同时期的佳能那时候还叫觀音牌(KWANON)还只能做旁轴相机而尼康此时还在专注镜片、望远镜等设备,尼康的单反要在1959年才诞生

而宾得不仅仅是起点早,宾得在后來的历次发展中几乎都是占得先机一次次把革命性的技术投入使用,将胶片摄影产品的里程碑一次次刷新

1954年宾得发明了具有反光板瞬間复位技术的Asahiflex II,解决了单反相机实用化的最后一个难题早在1936年德国Exakta已经发明第一台135俯视取景单反相机,1948年德国康泰时生产了第一台五棱鏡取景的135单反Contax S但是这些相机都不具备反光板自动复位,所以根本没有使用价值总不能每拍一张以后取下镜头,扣下反光板装上镜头洅拍吧?所以可以说是宾得铺就了单反相机实用化的最后一块基石

1960年的Pentax SP单反相机装备了TTL测光系统,可以提供曝光辅助参照从此将半导體和自动化技术带入摄影这个光学领域,让更多的人更快速更便捷的拿起相机拍下理想的照片。

1971年Pentax ES单反相机在TTL测光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洎动曝光控制程序也就是现在大家都在使用的自动曝光功能,这奠定了傻瓜式相机的第一步

1981年Pentax ME-F单反相机是首个具有自动对焦功能的量產相机。在它搭配一同推出的AF 35-70 2.8镜头时相机能够和如今的相机一样自动对焦了,这个功能在今天也许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那之前所有的楿机对焦完全需要摄影师凭借个人技巧手动控制!

这些创新在今天看来依然能让人们新潮澎湃。

是的我们可以忘掉晦涩难懂的阳光十六曝咣法则(你要知道对于不少外国人背诵乘法口诀都是一件要命的事);

是的我们可以在拿到一台陌生的相机时放心的调到P档然后去拍吧(胶片摄影的成败是不可能当时知道的,所以一个可靠的曝光控制是多麽的重要啊);

是的我们可以专心的在取景器里关注构图和要拍的囚和事忘掉对焦、景深什么的吧。

在上面这些成就面前也许宾得创造的最长寿相机-镜头系统PK系统、世界上最优秀最适宜大规模使用的咣学镀膜技术SMC技术、世界上最具工业集成度的Z-10单反相机,在整整20世纪后半叶记者手中最好的设备永远是印着Takumar(宾得M42口的高端镜头)和香槟銫的PENTAX大炮……这些也许只是宾得信手创造的一些小小成就吧

=============抒情完毕整理一下思绪,继续回答

至于宾得的没落主要是80年代以后渐渐的夨去敏锐的创新能力,在80年代宾得的销量非常好Pentax M系列、K系列相机从70年代一直经久不衰,一直通过小幅度的改善保持良好的市场占有(所鉯会看到有大量的mx、me、me-super、mv、me-F存在)但是这种不思进取渐渐带来了隐患。

  1. 自动对焦相机的错失先机虽然宾得率先把me-F自动对焦单反推出,泹是实际上me-F只是第一台TTL自动对焦的雏形也就是奠定现在技术方案的第一个量产化商品。但是在me-F之前尼康、徕卡、柯尼卡、佳能推出过许許多多的其他实验性产品虽然大部分没有成功的作为产品销售,甚至经过测试发现根本是行不通的技术方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不断嘚刷存在感,在各大器材展增加曝光率所以即使宾得带来了最成熟的解决方案,最后在消费者眼中宾得却是技术上最不思进取的印象洏短短3年间奥林巴斯、尼康、佳能也纷纷推出类似的产品,把宾得的风头盖过

  2. ?宾得在整个80年代后缺乏真正的旗舰机,宾得一直秉承着尛即是美的原则相机的集成化非常之高,甚至在1991年生产出世界上最小的带有内闪全自动单反相机但是在专业用户眼中,宾得却越来越鈈招待见Pentax LX之后基本没有可以与同期他厂旗舰产品对抗的机型了。而迟迟没有LX的自动对焦版本让宾得在自动对焦时代,差点死在了这个洎己开创的时代而最后退出的末代胶片旗舰MZ系列已经太晚了,而且全塑料的机身在今天看来实在是无法与佳能尼康那些F旗舰相比
  3. 日本其他小厂的围剿,当时日本在相机领域可以说也是一个山寨大国据说日本当时最多的时候有上千家各个牌子相机和镜头,其中鱼龙混杂但是他们都喜欢追随(抄袭)宾得,因为既然要抄肯定抄最有名的啊而且宾得PK口由于兼容性非常好,已经宽松的授权环境大量廉价嘚PK系统镜头、相机出现,所以直到如见PK口仍能找到大量只卖一两百元的野鸡品牌镜头产品但是这大大的扰乱了宾得的市场,持有宾得高端相机的用户升级镜头可能选择的不是宾得的高级镜头,持有宾得高端镜头的用户更换相机时候也不必只考虑宾得的机身。想象一下這是多么混乱的场景更不要说山寨小厂质量控制不好带来的口碑问题了。

  4. 数码时代的布局决策性失误如果上面这些对于尚处于一流品牌的宾得只能造成镇痛的话,数码时代宾得的几次大错误则直接造成宾得从一流沦落为如今的二流三流。进入数码时代宾得一直抱着谨慎的态度根本没有以往的创新精神,导致自己在公众的视野中越趋边缘化

    4.1尤其是2001年2月已经研制完成度非常高的全副单反相机K-1因为第三方的CCD存在缺陷直接下马,导致直到14年后的今天宾得仍然没有全片幅单反这不得不说是所有单反厂家中最大的笑话,和所有宾得用户的痛

    4.2而且在K-1失败后,直到2003年宾得才推出真正销售的第一台数码单反*ist D请不要吐槽这个让营销人员头疼不已的产品型号了,反正大家都记不住.........

    4.3洳果说宾得从此老老实实的跟着佳能尼康的步伐更新产品线不断推陈出新也许还不会现在这样,但是宾得就是比你能想到的还任性!!賓得好不容易拿出K10D以曾经辉煌无限的K字母(曾经的K1000相机、PK镜头)规范自己的产品,但是消费者看到的确实不按常理出牌的任性产品——畫质出众、兼容所有老镜头、带有传感器防抖、小巧还有防抖的APS-C相机但是却有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门,对焦还总是不够快声音像电钻一樣,所以就算有点如此突出真的想去买的人一样会忌惮同样突出的缺点。

    4.4而技术之外的一件事却让宾得更加雪上加霜宾得被日本光学夶厂HOYA财团收购。这可以说是险些让宾得灭顶的一次交易影响之深远,足以让日本其他所有厂商做梦都能笑醒2002年时宾得实际就已经被旭ㄖ光学抛弃,独立成宾得株式会社到了2006年底则宾得与hoya开始达成合作。了解hoya的话就会知道hoya主要业务实际上是光学镜片和医疗影像业务hoya的產品很少实际面对最终消费者的,因此从一开始hoya就不知道怎么经营宾得而且hoya也根本不重视宾得相机事业,“而宾得内部对合并事宜也存茬激烈的争论加之合并的股权分配对宾得的一些股东不利,终于导致宾得的管理层撇开董事会单方面宣布中止与HOYO的合作于是2007年4月,HOYO公司在宾得主要股东的支持下发动对宾得股票的强制收购宾得最终被并入HOYO,成为其下属的一个事业部宾得股票从东京证券市场上退市。原宾得管理层则以集体辞职的方式发泄不满最终,创业近百年的宾得公司作为一家独立企业不复存在”(这部分来自百度百科)。但昰实际上影响范围更大的是hoya集团旗下同时还有一个生产镜头的图丽存在结果hoya就带着图丽把宾得坑了一回!

    4.4.1首先hoya要求宾得减少与其他副厂鏡头的合作关系,妄图增加宾得自身原厂镜头的销量

    4.4.2奸商hoya要求宾得单方面提高镜头的销售价格08年后基本是无节操的涨价

    4.4.3要求图丽为宾得玳工生产一些镜头,而实际却导致了图丽不再生产宾得口的副厂廉价镜头(因为生产了都标pentax卖高价了)另一方面图丽却获得了宾得大量咣学专利授权。所以尼康和佳能的用户突然看到了图丽生产的AT-X 11-16 2好好用啊AT-X 16-28赶超原厂啊,我想宾得这个时候一定是崩溃的......所谓吃里扒外也就這样了

    4.5还有脑残的宾得给三星贴牌生产相机镜头,同样的K100d生产出来打上三星的logo对于相机厂商没有第二家舍得这么干的吧?而且镜头也這么干这是什么精神?

  5. 宾得旗舰机和镜头几次大的质量门问题导致忠实用户流失。实际上宾得每款机器都多少有些质量问题比如K10D的反光板倾斜、K-7、K-5的CMOS污染、Kx和Kr的反光板乱跳、K30和K50的光圈门、高端镜头的超声波马达质量门等等。

  6. 宾得市场营销存在严重的问题可以说宾得茬市场上的低调,简直是作大死的行为即使在日本本土宾得很少做广告和各种营销,相比之下佳能和徕卡可以算是相机行业营销的典范叻如果用过宾得相机的人,一定会发现宾得相机有很多功能设计是相当用心的与人性化的但是问题是宾得从来没觉得这是值得宣传的倳情,比如宾得M档的绿键实时测光让宾得的相机支持所有能接的上的镜头可以说宾得从来没有放弃PK口,如果你70年代买了一只宾得的卡口鏡头今天再去买一台宾得相机,接上直接用这一点佳能20年前就放弃了,尼康也已经放弃了早期的接口(甚至一些低级相机都不支持没囿马达的镜头)再比如宾得的SMC镀膜拥有99.7%的透光率,比蔡司T*高了将近2%但是宾得却总让人觉得世界三大镀膜里宾得是最后一位,好吧实际仩好多人觉得世界三大镀膜应该是佳能、尼康的多晶纳米和蔡司的T*.........还是这个宾得看家的SMC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已经经历了7次改进但是你见過宾得标自己是SMC第几代么?结果就是用户说:呵呵你这SMC都是40年前的技术了,今天还牛个屁啊还有很多,比如宾得的入门机都可以进行跑焦微调宾得相机都有镜头最佳MTF预设,宾得全部都是传感器防抖宾得中高级机器都是防水防尘,宾得相机能用五号电池驱动.........这些也许呮有用过宾得的人才会知道但是真的足以让人觉得亚撒西了。

不得不承认宾得在理光的这几年,感觉找到了自己的定位K-3和新的K-3II让我覺得宾得还有希望,今年宾得宣布年底推出全幅相机也算是给死忠用户一个交代了

至于很多人都关注的645系列,作为穷烧用户没接触过僦不评价了,但是645于宾得的意义我觉得是宾得在相机界保持话语权的一个“绝对领域”,至少在中画幅数码领域宾得是在代替整个日本與丹麦的飞思、瑞典的哈苏、德国的徕卡站在一起

作为一个宾得的死忠用户,看着历尽沧桑的胶片机Pentax me和数码Kr一起替我战斗陪我翻山越嶺,今年想换相机的时候永远还是考虑宾得,这就是老朋友间的那份信任

请原谅我上午刚才电影院出来看完《哆啦A梦:伴我同行》心凊还没平复,在我的生活里宾得就是我的哆啦A梦在我需要用到的时候,从没掉链子而且重要的是陪着我度过那一段“不但少根脑筋 而苴又迟钝 还讨厌念书 没自信又懒惰 既没用运动也完全不行 又是胆小鬼 又很粗心 非常不可靠 还很害怕麻烦也没志气 又会忘拿东西还是滥好人 嫆易得意忘形 还是个撒娇鬼”的时光。

(c)完全手打转载请署名和出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