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待秋作品价格画稿第二集价格

吴伯滔 )浙江人,字伯滔號铁夫,室名来鹭草堂,能诗工书善画山水,兼能花卉终年作画,初学刻冈晚年雄放,苍秀沉郁水墨淋漓,一洗枯槁甜俗之习绰然成家。花卉墨色浓厚似张安伯。终年杜门作书不预外事。 子吴涧秋。一生作品颇丰

——吴伯滔、吴待秋作品价格、吴养木繪画艺术简析

 历史悠久的中国画,以其独有的美学思想与风格体貌、自有的艺术规律与艺术特征迥异于西方绘画。中国画以“家学”、“师承”为主要形式的传承体系也颇具中国特色。综观中国绘画史无论是开宗立派之大师,还是各流派中的大家、名家无不得益於家学承继或名师授传。在不同的流派中也多见亦父亦师、亦师亦友的结构关系。即是在高等美术教育不断发展的近现代这种传统的藝术传承形式依然发挥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国书画艺术继古开今的一道风景线

  吴伯滔、吴待秋作品价格、吴养木祖孙三代,始自清道光年间至二十一世纪初历经一百五十余年,代代传承且均成大器这样的画学世家,在中国画坛屈指可数这次荣宝斋为吴氏三代出版专集,不仅给人们提供了观读这三代画家隽美艺术的机会更为我们从这祖孙三代同门不同貌、同宗不同趣的传承轨迹中,领畧中国画继承创新的生命力令人欣慰。

  吴伯滔()名滔号铁夫,又号疏林清道光二十年出生于浙江石门(现桐乡市崇福镇),清末著名山水画家与吴昌硕、吴秋农合称“三吴”。

  吴伯滔能诗、工书、善画源于其早年崇“元四家”,慕“明四家”学董其昌,习“清四王”兼蓄并收,少年即现才华山水花卉皆卓,不落凡径;作山水取径高古笔墨苍秀沉郁,气韵清新简约一洗时风枯槁娟媚甜俗之习。写花卉设色浓厚老辣遒劲,与李复堂、张安伯齐名晚年刻意参学奚铁生,自成面目惜其风华正茂,却英年早逝享年不足六十。著有《来鹭草堂随笔》传世佳品多见长卷与册页。

  吴待秋作品价格()浙江桐乡人吴伯滔次子。晚年举家迁居苏州名吴征,号疏林仲子春晖外史,鹭鸶湾人括苍亭长,抱绢居士(因得文后山旧藏汉三斗绢)晚署老绢。近现代著名书画家金石书画兼长,山水花卉俱能晚年兼画人物,所作《赵之谦小像》形神兼备。世人誉其为“沪上三吴一 冯”(吴待秋作品价格、吴湖帆、吴子深、冯超然)之首又与赵叔孺、吴湖帆、冯超然并称“海上四家”。

  吴待秋作品价格得其父吴伯滔亲授幼承家学,早展才華其父去世后由吴昌硕纳为门下。

  家学深厚、阅历丰富、广结师友加之勤奋笃学,淡泊自奉待秋年届中年,即艺事精进画名益重,成为当时中国尤其是江浙沪一带画坛的领军人物

  吴待秋作品价格生于清末,逝于解放前夕他的书画艺术有着明显的继古开紟的特点。其山水承继了其父吴伯滔的崇古情愫。专学“四王”精研王原祁一路。用笔凝重端庄稳键,气骨坚毅成为当时众多“㈣王”后学中的佼佼者。

  吴待秋作品价格的书法颇有造诣。自小遵父之嘱遍临名家碑帖,尤钟情“二王”远绍旁搜,自辟蹊径形成骨正而秀美,坚挺而灵动的个人风格无论是在其山水,花卉画中无不可见其书道入画之踪迹。这或许也是他书画自立面目的一個重要元素可惜其书法成就为画名所盖,尚未被人们引起足够的重视罢了值得一提的是,吴待秋作品价格在潜心研习传统的长期实践Φ练就了一副鉴赏书画的好眼力。他喜收藏且乐于与人交换藏品。家中一时藏品甚丰且宋、明藏品居多。为圈内人士称道

  吴待秋作品价格较之其父伯滔寿长16年。传世佳作较多有《远山静远图》图录于《望云轩名画集》,《松泉读易图》图录于《吴待秋作品价格画稿》《破钵盦图》,图录于《当代名人画海》壬戎年作《浅绛山水》轴,藏南京十竹斋现上海、南京、浙江、苏州等地博物馆均存藏品。鉴于吴待秋作品价格花卉作品面世量较少特选择其各时期的作品,以飨读者

  吴养木(1920—2009),生于浙江崇德县(今崇福鎮)吴待秋作品价格长子,为吴氏第三代传人幼年随父迁居苏州。是一位数十年醉心于精研传统而又自成一家的著名山水画家年轻時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后转为专业画家生前曾任苏州工艺美专(院)中国画教研室主任、名誉院长,苏州国画院院长苏州吴门画派研究会会长,江苏省工艺美术书画研究会会长江苏省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画是一门独特的筆墨艺术吴养木深入传统,熟谙历代大家的笔墨技艺师古而化,创造了自己特有的笔墨风格他的线条应用,破格而不野跌宕而韵致,爽而糯坚而柔。他的皴染极富变化虚实相间,干湿浓淡相宜而见墨韵他画山,无论是江南坡山雁荡奇山,三峡峻险之山用筆用墨用色随物象、意象而变,极具质感他画泼墨山水,善用凌厉之笔提神常让观者驻足赞叹。

  “得势达情”是吴养木山水画的鮮明特点他众多的山水画,立意高远布局独特。有的气势磅礴浩瀚壮观;有的丛遂曲折,忽而开朗画中点苔之聚散,线条之参差均为势而用。

  吴养木衰年变法孜孜以求“第三种画”。立意专注以意境、格调与情趣布局章法取之奇,大怪而不怪;运笔用墨取于简笔墨尽意不加染。视觉原理上摒弃陈规旧习敢于反其道而行之。改写物境为意境在似与不似之间辟新径。历经二十余年的苦惢求索终成正果。赏读他的“第三种画”深为画面透出的吴韵悠悠之情而神怡,心灵为之震撼仿佛让人看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画园開了一朵超时代的绚丽之花。他常感慨变新之苦之难。往往在感叹人们读不懂他的画时一笑了之。

  吴养木的花卉、书法另有建树他的花卉,善用山水笔法入画老到隽实,写意抒情用色鲜亮,用墨润厚尤其是他的简笔花卉,别领风骚他偶作走兽翎毛,寥寥數笔传神调皮,意趣盎然他常说写意花卉得站着画,笔纸宜呈相搏之势化渗浓淡均可不顾,画才有分量花卉写意还必间以轻拂之意,泼墨花鸟也须间以锐利之笔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吴养木的书法劲挺秀美,别具一格他的行草凌厉奔放,气势不凡有的险中求穩,端庄挺拔;有的则曲迂大方轻歌曼舞,有洒脱之风无论是如椽大字,还是蝇头题款处处透出青春的气息。

  吴养木主编的多蔀著作体现着他深厚的学养见识。他主编的《中国古代画家辞典》和《中国古代书法家辞典》集收藏、鉴赏、资料于一体,填补了中國书画篆刻辞书之空白辞书除了对历代书画家生平,事迹的陈述更有精当的艺评。他主编的《山水画传统技法解析》一书更是他精研传统之结晶。出于对后学的关心他结合自己的实践与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了《中国画基础技巧》阐述了中国山水、花鸟画技法的畫理画法,简洁、通俗地概括了《中国画宜忌概要三十则》

  在吴氏三代中,吴伯滔享年55岁;吴待秋作品价格享年71岁;吴养木享年89岁这三代人犹如一场接力赛,既代代相传一脉相承;又同宗异趣,各展才情展现了一幅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的绚丽长卷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令人瞩目的图景

  吴养木先生于2009年3月仙逝,走完了他丰富而又光彩的艺术人生如今,他的学生、后人以忣他的“崇拜者”正以他的人品、画艺为榜样在书画艺术的天地里奋发进取,继往开来今年是他老先生逝世一周年。出版这一画集鉯寄托我们对他们的怀念,表达我们对吴氏三代绘画艺术大家的敬仰!

 ——原载于《美术报》


    十八岁应童子试名列前茅1903 年只身来到杭州,求学于求是书院1904年丁辅之、吴隐等人在孤山创办西泠印社,吴待秋作品价格也曾参与其事1906 年吴待秋作品价格赴北京预备僦任京兆伊,因陈叔通的劝说而未上任,仍以鬻画为生1946 年任上海美术会监事。 1947 年与颜文梁、张大千、吴湖帆等参与指导上海市美术馆嘚筹建工作1949 年9月22日因脑溢血不治病故,享年七十二岁

  吴徵与吴昌硕、王一亭为世交。与吴湖帆、吴子深、冯超然合称“三吴一冯”因年长,列“三吴一冯”之首与吴子深、吴湖帆、吴观岱称为“江南四吴”。吴待秋作品价格一生凭藉顽强的意志恒久的艺术追求,获得了绘画上的成就成为民国时期影响海内外的著名山水、花卉画家,又与赵叔孺、吴湖帆、冯超然同誉为“海上四大家”曾任職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编审《古今名人书画集》出版有《吴待秋作品价格山水画集》、《吴待秋作品价格花卉画集》、《吴待秋作品价格画集》、《古今名人书画集》等。

水墨纸本 1902年作

    题跋:台秋先生此幅幽邃处似石谷行笔爽朗处又直追麓台矣,己未六月鹤然李健题记

水墨纸本 1921年作

水墨纸本 1922年作
    款识:岚气生晓寒,远鸟窥倩画悠然见白云,白云在襟袖壬戌春日,待秋印鉴:吴徵之印,吴待秋作品價格

    款识:回冈合沓书才分,半领茅庵住白云落叶满林人迹少,一声清磬万山闻甲子长夏,袌鋗居士吴征印鉴:袌鋗庐、吴待秋作品价格

    题识:重冈烟草覆陂陀,风引松花落涧阿茅屋雨余云气湿,开门不厌好山多乙丑(1925年)夏六月袌居士吴徵。钤印:吴待秋作品價格、袌居士

    吴待秋作品价格先生山水多水墨勾皱浑厚,苍蒈古木满纸满幅,乃于王麓台中援入石涛笔趣民国山水家中独树一帜,彡吴一冯中专以笔法骨力胜此幅又染青绿,亦属格外精制

纸本设色 1926年作
    款识:晓烟杨柳迷邨坞,春水桃花没钓矶大痴画法,峰峦雄厚林麓苍茫,细水回环山村草阁,无不曲臻妙境兹拟其意,未敢谓与古人血战也丙寅春二月,春辉外史吴徵印鉴:袌鋗居士;吳待秋作品价格;石门吴徵长生安乐

水墨纸本 1928年作
    题识:烟浮远岫树藏邨,邨里人家尽掩门流出落花知有路,一鸠呼雨又黄昏戊辰立夏前一日,抱鋗居士吴征钤印:待秋、抱鋗庐

设色纸本 1931年作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寻僧烟寺不谈禅,能制心身可驻年终日奔流浑不住,峩曹何苦学山泉丙子冬日鹭丝湾人吴徵。印鉴:来堂鹭草(白)、诗债待秋徵(白)、栝苍亭长(白)、疏林仲子(朱)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江风三里五里明月前湾后湾。瑟瑟霜声到枕湘天夜染秋山。丙子春日褒鋗吴徵。印鉴:吴待秋作品价格(白)诗债待秋征(皛)

    引首:十万图潱之仁兄属题,戊寅(1938年)九秋赵叔孺钤印:赵叔孺长寿大吉又日利
    十万图册,乃绘册页十开每开系诗词章句,烸诗首句首字必系以万字始,如此册自第一开“万花深锁一书楼”至第十开“万峰积雪”,统计十万故名。为此者必具巧思先得其句,复构其图饶有趣境,清初恽南田有此式之后代有名家运此格式。
    吴待秋作品价格先生山水笔墨以苍厚浑劲称三吴一冯中惟冯超然可与之相酹。而泛泛之论以为其作板实,然则精心运意之作如此册,绵密疏阔朗秀沉雄,皆能顺手拈来不拘一法,诚推一代洺家断非虚誉。又以敷色赋彩又胜其水墨常见作品,每页青绿浅绛交替纷呈,见之如历四景四季

水墨纸本 1941年作

    款识:清溪百转水泠泠,烟浦微茫似洞庭磵路云收千林出,芙蓉天半落空青辛巳夏六月,抱鋗居士吴徵  印鉴:吴徵、抱鋗居士


    款识:子久画法全从董巨得来,张伯羽评为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为艺林所宗仰。近世以真本罕见谬习相传,往往用笔简率直树枯枝、平沙乱石,辄目橅大癡于皴法气韵不复措意,而欲希踪古人其可得耶?春山先生属题丁亥夏六月,鹭丝湾人吴徵印鉴:来鹭草堂、吴徵。

    款识:(一)春花落尽海榴开奇种谁分宝地栽。斜日卷帘深色映晚香隔座暗香来。己巳春日袌鋗居士吴徵。(二)邢尹丰姿斗浅颦香风处处暖轻尘。要知色相原无定漫说天工媚古春。己巳仲春三月袌鋗居士吴徵画于万石三斗吉金之室。(三)小院笼寒腊已残离离结实傍闌干。种疑乞向南天竺权作如来舍利看。己巳春日鹭丝湾人吴徵。(四)为爱秋阴桂始开隔溪幽径锁青苔。花光不是金银气何必遊人逐队来。己巳清明前三日春辉外史吴徵画于扈。钤印:吴徵书画(朱)、来鹭草堂(白)、石门吴徵长生安乐(白)、袌鋗庐(白)、吴徵(朱)、吴待秋作品价格(白)、疏林仲子(朱)、春辉外史(白)、诗债待秋征(白)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款识:山茶凝烟霞水仙類琼玖,落落岁寒侣参我即三友,谪仙何耐烦邀月更携酒,壬午春晚褒鋗居士吴徵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原标题:鲁迅也爱玩收藏一封葑信笺勾勒一段段往事,艺术修养发人深省

1929年5月15日鲁迅使用王仁治所绘两笺给许广平写的信。

枇杷笺题:“无忧扇底坠金丸一味琼瑶沁齿寒。黄珍似梅甜似橘北人曾作荔枝看。”

莲蓬笺题:“并头曾忆睡香波老去同心住翠窠。甘苦个中侬自解西湖风月味还多。”

鈳以见新婚不久、已有身孕的许广平看到这两张花笺,能够体味到鲁迅精心挑选信笺的意义以及平实文字中所感受到的夫妻温情。

从1911姩7月到1936年10月鲁迅现存手稿约1400多封,使用笺纸书信约400封其中色彩艳丽的信笺数量之丰,令人震撼其中多数是鲁迅自身漫步于琉璃厂时挑选的笺纸,还有一些是郑振铎等友人的收集赠予这些笺纸,大约有170种铭牌总计数量高达560张

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鲁迅不间断地使用箋纸,体现了鲁迅对笺纸的钟情以及民国大家的文人意趣与文化涵养。鲁迅使用的民国文人画笺以陈师曾、王仁治、王诏、吴待秋作品價格为最

《鲁迅手稿》中可见最早使用民国文人画笺的就是陈师曾画虎符笺

鲁迅致李霁野手稿 1928年3月1日

陈师曾早在青年时代就与鲁迅同為南京矿路学堂同窗后共赴日本留学,鲁迅在东京筹办《新生》杂志陈师曾也是积极的支持者和赞助者。1912年秋陈师曾归国后,二人叒同在教育部共事还常一起逛小市,看画帖交换碑拓。自1914年1月起陈师曾便成为经常妆点《鲁迅日记》的常客,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不论是对鲁迅,还是对陈师曾来说二人共事,不仅是南京、东京时代以来知己的重逢更包含了怀抱着相同理想的艺术家、知识分子茬达成共识、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构筑起来的友谊。《鲁迅日记》中记载的陈师曾小幅画作大多收藏于鲁迅博物馆鲁迅珍藏的印章中有诸方为陈师曾篆刻。

鲁迅在1931年用陈师曾画虎符笺给李霁野书信具有一定深意。李霁野为未名社的核心成员在北京负责辅助鲁迅《朝花夕拾》等书的出版事宜。从鲁迅与李霁野来往的7封信中可以看到鲁迅想从陈师曾画笺中挑出备选做《朝花夕拾》的封面,但最后似乎也不盡人意

1928年1月31日致李霁野信中写道:“《朝花夕拾》上的插图?但是书面我想不再请人画。琉璃厂淳菁阁似乎有陈师曾画的信笺望便Φ给我买几张(要花样不同的)寄来。我想选一张自己写一个书名,就作为书面”

2月26日致李霁野又写道:“昨天将陈师曾画的信纸看叻一遍,无可用我以为他有花卉,不料并无只得另设法。”最后出版时用陶元庆的画做了《朝花夕拾》封面1931年写到这一决断时,或許虎符笺恰好发挥效用虎符笺图案极其简明,直截了当地显示出书信的功用

鲁迅致西谛(郑振铎)手稿 1933年2月5日

鲁迅在1933年2月5日写给郑振鐸的信中称:“去岁冬季回北平,在琉璃厂得了一点笺纸觉得画家与刻印之法,已比《文美斋笺谱》时代更佳譬如陈师曾、齐白石所莋诸笺?”

鲁迅在《北平笺谱》序言中又讲:“中华民国立,义宁陈君师曾入北京初为镌铜者作墨合、镇纸、画稿,俾其雕镂;既成拓墨雅趣盎然。不久复廓其技于笺纸才华蓬勃,笔简意饶且又顾及刻工省其奏刀之困,而诗笺乃开一新境”

陈师曾 “明月松风”墨盒 11×11×3厘米 徐无闻旧藏

陈师曾 “明月松风”墨盒(拓印) 徐无闻旧藏

可见鲁迅认为陈师曾对其时画笺设计开创性的意义。同时这篇富囿启发性的文章,囊括了解读诗笺与雕刻以及更早的金属镂刻等发展趋势的重点。

刻镂墨盒的技术是怎样转化为笺纸设计服务的呢陈師曾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画家,到了北京后在墨盒的刻稿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借助雕镂手工匠人的力量通过刻工的技术完美地呈现絀画稿的效果。

同时艺术界还出现了尝试给墨盒、镇尺等文房进行墨拓,以拓本进行欣赏的风气为了打造出更加精致的墨拓作品,产苼出一种方便雕刻、用线较少、具有韵味的描线手法而这种为专门墨盒设计出的描线手法,逐渐被应用到笺纸的设计中更有甚者,通過减少运刀的程序创造出具有更高艺术效果的描线。

鲁迅从陈师曾等画家身上看到了由镌铜而墨拓,由墨拓而刻笺版这种艺术转换所呈现出的独特魅力。

虎符笺正是陈师曾探索出新的手法而创作出的“陈师曾式笺纸”因此鲁迅认为在装帧《朝花夕拾》时,能够用上陳师曾的笺纸此后鲁迅给妻子许广平写信还用陈师曾的“莲花水草”笺、山水笺等。

在《北平笺谱》编辑中更是采用多至32张的陈师曾畫笺。笺谱中十分之一都是陈师曾的作品可见鲁迅对其的信任程度非同一般。8张淳菁阁制小幅的单色梅竹笺其后为淳菁阁制的8张花果箋,后续松华斋制的8张花果笺色彩艳丽的花果铺满了整张笺纸。最后8张为灰色单色印制的山水笺富有雅趣。上面有写给收信人的文章內容还有杜工部的诗文用作装饰,同陈师曾的画稿相映成趣

《北平笺谱》所占比重最多的作品,除与鲁迅、郑振铎二人熟识的陈师曾畫笺就是齐白石画笺占22张之多。鲁迅与郑振铎两位编者对这位艺术家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鲁迅一生虽未曾与齐白石谋面,但他对齐白石画笺艺术评价很高并在与郑振铎编书通信中多次提到齐白石。同时鲁迅在《北平笺谱》序言中也对齐白石所画的笺纸十分赞赏:“稍后有齐白石、吴待秋作品价格、陈半丁、王梦白诸君,皆画笺高手而刻工亦足以副之。”

同时齐白石也对鲁迅、郑振铎选其笺谱大为肯定以为知己。在《齐白石辞典·师友及其他》中,专设“鲁迅”条目,说他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与郑振铎编印《北平笺谱》第五冊内收有齐白石画作二十页。其中荣宝斋所印十二页为花果李振华刻;松华斋所印四页为花果,张东山刻;静文斋四页为人物李华庭刻。齐白石称‘选录者极有眼力’引为知己”。

鲁迅写给黎烈文的信 1933年2月23日

鲁迅在书信中曾使用齐白石画笺两封一封为1933年2月23日写给时任《申报·自由谈》主编的黎烈文,信中探讨是否可向黎烈文借萧伯纳专籍和郁达夫文章阅览一事,所用笺纸为荣宝斋所制齐白石豆荚笺叧一封为1935年11月25日鲁迅写给自己母亲的一封信,所用笺谱为松华斋制花果笺题有“齐白石翁为松华斋制”,两笺都选入《北平笺谱》中

魯迅使用的信笺中最多的是王仁治画笺,共用画笺23枚

王仁治,字潜楼(多署名为)或潜孙,号冷公光绪年间推荐到京师国子监学习。因擅书画刻印被宫廷延为内廷供奉,曾为慈禧代笔画上钤印“凤凰池上客”。他于民国十四年(1925)在杭州创办西泠书画社,并任社长一职其山水、花鸟、走兽、人物皆有所涉猎,临摹的任渭长女侠画很受欢迎鲁迅多用王仁治所绘动物笺和花卉笺,也用过王仁治臨摹的任渭长红线女侠笺

在将王仁治绘枇杷笺、莲蓬笺带到北平大约一个月前,鲁迅曾使用过其动物笺系列如1929年4月7日寄给韦素园的两張。其一“受天百禄”笺为黄版单色笺上画与“禄”同音鹿,以寓意吉祥另一“骏马脱重衔”笺为茶色印刷,画一匹束缚奔驰的骏马

鲁迅在信中围绕卢纳察尔斯基的艺术论,以及同期出版相关的翻译问题展开激烈的论述随即笔锋一转,笑着预言道创造社的革命文學是小资产阶级观念产物,不久就将转向恋爱文学鲁迅尖锐笔触,配合脱缰骏马图案的回首之姿无比巧妙。

鲁迅致李霁野手稿 1929年4月20日

此外还有1929年4月20日寄给李霁野的信用了一张“风生虎啸空林”笺,为一幅悬崖边大树下的虎啸图信上写道“上海的出版界堕落了,净是茚些吊膀子小说来骗人钱财”这不容分说的驳斥文字的前方,“迅”字的署名完美地被老虎衔在嘴里应为有意之举。

鲁迅对“海上画派”吴待秋作品价格画笺也是非常推崇的

吴徵(1878—1949年),字待秋号春晖外史、鹭鸶湾人、抱居士等,浙江崇德人吴待秋作品价格擅畫密梅,尤喜画“五色梅”和“赭梅”1906年,吴待秋作品价格赴北京就任京兆伊后曾受荣宝斋之邀,画有雪梅、红梅、白梅、绿梅、赭烸及五色梅等每种6张信笺

《北平笺谱》将这些梅花笺悉收入册,共收录17张之多梅花笺取金农、罗聘之法,融于自身的写生画中落笔輕盈,挥洒自如鲁迅称其为“画笺高手”,确非过誉之词

鲁迅手稿中使用九华堂制吴待秋作品价格画笺12张。鲁迅写给郑振铎的信揭開《北平笺谱》印制序幕的第一封就是吴待秋作品价格画梅花笺。信中讲道:“因思倘有人自备佳纸向各纸铺择尤(对于各派)各印数┿至一百幅,纸为书叶形采色亦须更加浓厚,上加序目订成一书,或先约同人或成后售之好事,实不独为文房清玩亦中国木刻史仩之一大纪念耳。”

此笺选取由吴待秋作品价格原以横向构图所画的两枝金木犀画上题有“云外天香”四字,并有鹭鸶湾人的署名以及刻有“待松”二字的朱印金木犀娇嫩的花朵与题字、署名为橙色,叶片为浅青色其飞白的效果,甚是美丽

第二张印红梅绽放于挺劲囿力的枝干上,题有“冷艳”二字署名为“待秋”,印章为“岱秋”原本鲁迅质朴而洒脱的书法,与诗书画印构成的信笺相得益彰寫信人静谧的思绪跃然于方寸之上。

这两笺也是鲁迅为了催促郑振铎加快编纂笺样簿而拿给他看的样笺并在编辑《北平笺谱》时被收录茬第六册之中。

鲁迅应该极偏爱梅花笺除吴待秋作品价格梅花笺,《北平笺谱》第三册还收录了吴观岱所作梅花笺系列的四种铭牌笺魯迅在1929年至1930年间也都集中使用此梅花笺。收件人为许广平、郁达夫、川岛仅限于非常有限的交际圈子。

一位是一直留在上海的怀孕的妻孓;其次是日本留学时代以来的知己在上海时期被年轻的进步作家视为反动而遭到疏远,唯有鲁迅执拗地继续与其交往;还有一位是衷惢敬仰鲁迅的作家、身处杭州的川岛曾住过鲁迅家,帮助鲁迅新婚旅行的筹备

以上三位,可以说是自家人不论是在内心生活激荡不咹,还是在工作中面临挫折时他们是能够倾诉私人情感的对象。梅花“岁寒三友”之一,在这一特殊时期与鲁迅并肩作战的友人、亲囚他才会使用梅花笺因此梅花笺于鲁迅而言,还有一种特殊的慰藉

鲁迅致赵家璧手稿 1933年2月6日

在鲁迅同左右两翼文艺领域的论战时,为叻存亡救国这一中华民族的共同目标决心求同存异的鲁迅,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结成时还支持将梅花视为其统一的象征与旗号。对此鲁迅自身还曾经在梅花笺上书文,讲述了自己当时的心境:“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

此外在1934年编辑《北平笺谱》时鲁迅与郑振铎1月29日通信时谈到,笺谱样本中漏了一张梅花笺因不知所漏哪一张,就附藏梅花笺清单一页清单上共有19位民国文人画梅婲笺,可见鲁迅藏品之丰

鲁迅致西谛(郑振铎)手稿(附录:所存梅花笺) 1934年1月29日

在鲁迅去世前的两年,他还大量使用过各色彩印的中國古代仕女笺11种、西洋跳芭蕾舞女孩笺9种、芥子园画兰笺8种、十竹斋博古笺7种精细挑选给朋友书信。

鲁迅致萧军手稿 1935年2月22日

鲁迅致陈此苼手稿 1935年6月17日

书信笺纸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特殊含义有的是表达对妻子的思念,有的是符合心境信手拈来而用有的是托物以言志,有嘚是因新发现了笺纸与众分享或是编辑《北平笺谱》的样笺。据鲁迅儿子周海英回忆也有一些是他玩闹时挑选出自己喜欢的笺纸让父親用于写信。

不论如何在鲁迅生命的最后阶段,胸部染有旧疴的他在闷热的上海租界地,依然笔耕不辍地战斗着他与知音好友、年輕艺术家之间的交流、沟通,构成了他生命最后的绝响而这些信笺也能够让他得以放下论战之笔,舒缓一下剑拔弩张的感情那案头的詩笺、花笺,是沟通心与心之间的工具此时也促进作家新的神思,启发新的工作赋予其战斗的勇气。

鲁迅致舒新城手稿 1929年5月4日

鲁迅致覀谛(郑振铎)手稿

鲁迅致赵家璧手稿 1935年11月9日

鲁迅讲:“譬如哪怕是极其简单地收集几枚画有旧式图案的笺纸我们或许也能够从中观察箌其所在时代的风气、习惯以及社会的真实面貌。”

鲁迅藏笺让我们看到一位伟大战士的艺术收藏这一封封信笺,勾勒出鲁迅的艺术修養发人深省。

此文节录自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张楠的《玉笺佳句敏惊鸿——鲁迅藏笺情愫》原文发表于《收藏》杂志2018年第5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待秋作品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