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人: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赏析是谁?哪文人知道

越多越好!但一定要5个字的... 越多越好!但一定要5个字的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组无名氏的短诗,它是对乐府民歌的发展,标志着五言诗技巧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古诗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古诗十九首之二-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古诗十九首之三-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古诗十九首之四-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踞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轗轲常苦辛。

《古诗十九首之五-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敌意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古诗十九首之六-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作以终老!

《古诗十九首之七-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瞰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扼。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古诗十九首之八-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结远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古诗十九首之九-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

《古诗十九首之十-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之十一-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古诗十九首之十二-东城高且长》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古诗十九首之十三-驱车上东门》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扬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寐。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古诗十九首之十四-去者日以疏》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扬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归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古诗十九首之十六-凛凛岁云暮》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长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展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希。

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古诗十九首之十七-孟冬寒气至》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古诗十九首之十八-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古诗十九首之十九-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杜甫——五言律诗的高手: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卷216_2 「送高三十五书记」杜甫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卷216_3 「赠李白」杜甫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卷216_4 「游龙门奉先寺(龙门即伊阙一名阙口在河南府北四十里)」杜甫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卷216_5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卷216_6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杜甫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卷216_7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亭对鹊湖」杜甫

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

圆荷想自昔,遗堞感至今。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

主称寿尊客,筵秩宴北林。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

李白的五言,也很精彩: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螮蝀入紫微,大明夷朝晖。浮云隔两曜,万象昏阴霏。

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桂蠹花不实,天霜下严威。

沈叹终永夕,感我涕沾衣。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凤飞九千仞,五章备彩珍。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

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

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时登大楼山,举手望仙真。

羽驾灭去影,飙车绝回轮。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

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桃李何处开,此花非我春。

唯应清都境,长与韩众亲。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

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

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

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

虮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

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

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

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

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

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使我长叹息,冥栖岩石间。

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观变穷太易,探元化群生。

寂寞缀道论,空帘闭幽情。驺虞不虚来,鸑鷟有时鸣。

安知天汉上,白日悬高名。海客去已久,谁人测沉冥。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借问谁凌虐,天骄毒威武。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

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鹤举,千里独裴回。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

一去别金匣,飞沉失相从。风胡灭已久,所以潜其锋。

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

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

不知繁华子,扰扰何所迫。昆山采琼蕊,可以炼精魄。

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

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

鸡鸣海色动,谒帝罗公侯。月落西上阳,馀辉半城楼。

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鞍马如飞龙,黄金络马头。

行人皆辟易,志气横嵩丘。入门上高堂,列鼎错珍羞。

香风引赵舞,清管随齐讴。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

行乐争昼夜,自言度千秋。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

黄犬空叹息,绿珠成衅仇。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

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泣与亲友别,欲语再三咽。

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世路多险艰,白日欺红颜。

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时还。在世复几时,倏如飘风度。

空闻紫金经,白首愁相误。抚己忽自笑,沉吟为谁故。

名利徒煎熬,安得闲余步。终留赤玉舄,东上蓬莱路。

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雾。

郢客吟白雪,遗响飞青天。徒劳歌此曲,举世谁为传。

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吞声何足道,叹息空凄然。

秦水别陇首,幽咽多悲声。胡马顾朔雪,躞蹀长嘶鸣。

感物动我心,缅然含归情。昔视秋蛾飞,今见春蚕生。

袅袅桑柘叶,萋萋柳垂荣。急节谢流水,羁心摇悬旌。

挥涕且复去,恻怆何时平。

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

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

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世道日交丧,浇风散淳源。不采芳桂枝,反栖恶木根。

所以桃李树,吐花竟不言。大运有兴没,群动争飞奔。

归来广成子,去入无穷门。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竟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

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纤手怨玉琴,清晨起长叹。

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容颜若飞电,时景如飘风。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华鬓不耐秋,飒然成衰蓬。古来贤圣人,一一谁成功。

君子变猿鹤,小人为沙虫。不及广成子,乘云驾轻鸿。

三季分战国,七雄成乱麻。王风何怨怒,世道终纷拏。

至人洞玄象,高举凌紫霞。仲尼欲浮海,吾祖之流沙。

圣贤共沦没,临歧胡咄嗟。

玄风变太古,道丧无时还。扰扰季叶人,鸡鸣趋四关。

但识金马门,谁知蓬莱山。白首死罗绮,笑歌无时闲。

绿酒哂丹液,青娥凋素颜。风尘凋素颜,大儒挥金椎,

琢之诗礼间。苍苍三株树,冥目焉能攀。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蓐收肃金气,西陆弦海月。秋蝉号阶轩,感物忧不歇。

良辰竟何许,大运有沦忽。天寒悲风生,夜久众星没。

恻恻不忍言,哀歌逮明发。

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

凭陵随海运,燀赫因风起。吾观摩天飞,九万方未已。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功成无所用,楚楚且华身。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

安得郢中质,一挥成斧斤。

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

直木忌先伐,芳兰哀自焚。盈满天所损,沉冥道为群。

东海沉碧水,西关乘紫云。鲁连及柱史,可以蹑清芬。

燕臣昔恸哭,五月飞秋霜。庶女号苍天,震风击齐堂。

精诚有所感,造化为悲伤。而我竟何辜,远身金殿傍。

浮云蔽紫闼,白日难回光。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

古来共叹息,流泪空沾裳。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

朝鸣昆丘树,夕饮砥柱湍。归飞海路远,独宿天霜寒。

幸遇王子晋,结交青云端。怀恩未得报,感别空长叹。

朝弄紫沂海,夕披丹霞裳。挥手折若木,拂此西日光。

云卧游八极,玉颜已千霜。飘飘入无倪,稽首祈上皇。

呼我游太素,玉杯赐琼浆。一餐历万岁,何用还故乡。

永随长风去,天外恣飘扬。

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宜与海人狎,岂伊云鹤俦。

寄形宿沙月,沿芳戏春洲。吾亦洗心者,忘机从尔游。

周穆八荒意,汉皇万乘尊。淫乐心不极,雄豪安足论。

西海宴王母,北宫邀上元。瑶水闻遗歌,玉怀竟空言。

灵迹成蔓草,徒悲千载魂。

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草木有所托,岁寒尚不移。

奈何夭桃色,坐叹葑菲诗。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

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

八荒驰惊飙,万物尽凋落。浮云蔽颓阳,洪波振大壑。

龙凤脱罔罟,飘摇将安托。去去乘白驹,空山咏场藿。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斗鸡金宫里,蹴踘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当途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偶蒙东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

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瑟。

秦皇按宝剑,赫怒震威神。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

征卒空九宇,作桥伤万人。但求蓬岛药,岂思农鳸春。

力尽功不赡,千载为悲辛。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

宋国梧台东,野人得燕石。夸作天下珍,却哂赵王璧。

赵璧无缁磷,燕石非贞真。流俗多错误,岂知玉与珉。

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

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虎口何婉娈,女媭空婵媛。

彭咸久沦没,此意与谁论。

青春流惊湍,朱明骤回薄。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

光风灭兰蕙,白露洒葵藿。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

战国何纷纷,兵戈乱浮云。赵倚两虎斗,晋为六卿分。

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果然田成子,一旦杀齐君。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苍榛蔽层丘,琼草隐深谷。

凤鸟鸣西海,欲集无珍木。鸒斯得所居,蒿下盈万族。

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

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慷慨动颜魄,使人成荒淫。

彼美佞邪子,婉娈来相寻。一笑双白璧,再歌千黄金。

珍色不贵道,讵惜飞光沉。安识紫霞客,瑶台鸣素琴。

越客采明珠,提携出南隅。清辉照海月,美价倾皇都。

献君君按剑,怀宝空长吁。鱼目复相哂,寸心增烦纡。

羽族禀万化,小大各有依。周周亦何辜,六翮掩不挥。

愿衔众禽翼,一向黄河飞。飞者莫我顾,叹息将安归。

我到巫山渚,寻古登阳台。天空彩云灭,地远清风来。

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荒淫竟沦替,樵牧徒悲哀。

恻恻泣路歧,哀哀悲素丝。路歧有南北,素丝易变移。

万事固如此,人生无定期。田窦相倾夺,宾客互盈亏。

世途多翻覆,交道方崄巇。斗酒强然诺,寸心终自疑。

张陈竟火灭,萧朱亦星离。众鸟集荣柯,穷鱼守枯池。

嗟嗟失权客,勤问何所规。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1.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32.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7.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39.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

42.江南春绝句 (唐) 杜 牧

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45. 五言绝句 长干行之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登鹳雀楼 王之涣 春晓 孟浩然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相思 王维 鸟鸣涧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鹿寨 王维 静夜思 李白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浦歌 李白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江雪 柳宗元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上面的够不够?下面还有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望月怀远 张九龄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次北固山下 王湾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山居秋暝 王维 汉江临眺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春望 杜甫 春夜喜雨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登岳阳楼 杜甫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春思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参考资料: baidu贴吧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原标题:强半光阴被墨磨——回忆张鹏翼先生

  书法家张鹏翼先生离世已整二十年了。张鹏翼先生生于1898年,其书法从李北海出,晚年喜以鸡毫作书,名重江南,作诗学杜少陵,庄重有余而欠烂漫。旧时文人总是将书法视作诗外余事,张鹏翼先生也更喜欢别人称他为诗人,他对收集、整理与保护古籍做了很多工作。他一生从事的工作大多与诗文有关,书法只是晚年的事。

  岁月荏苒,算来自怡夫子离世已整二十年了。余生亦晚,我与先生见面认识是先生晚年的几年时间,那一年是1993年,先生94岁。

  那年,我在老家平阳县城开了一家小书店,兼营文房用具。书店面对着县政府的大门,而先生住的地方是县文化馆的底楼宿舍,在县府大院的后侧。相距不远,先生那时腿脚已不便,他虽然很爱看书,但一次也没来过我的书店。

  与先生见面是我的故友徐君玉辉牵线的。玉辉君是裱画师,聪慧而忠厚,与老先生是忘年交。先生孤身一人在老家,独子远在安徽,因此视玉辉如子。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皆托玉辉办。玉辉每月要为他到邮局领省文史馆给老先生发的津贴。平时又要将先生写字所得润资,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送银行存起来。玉辉君因病也故去好多年了,我时常怀念天国里的他们。

  那些年小县城爱好书画的不多,我常送一些书法习作去托裱,共同的审美取向使我与玉辉很快成为知交。在他的裱画店,我时常见到老城前贤如蔡笑秋、苏昧朔、杨子恺、刘绍宽等先生的书画作品,当然见得最多的是张鹏翼先生的鸡毫草书作品。这些前辈唯张先生健在,常见他在故友的作品上题个跋或写首诗。玉辉又常给我讲一些老先生的故事传说,令我无比向往。虽然张先生健在,但于我而言,却是与这些民国乡贤同样的遥远。玉辉说找机会带我去见见老先生,我心中既是期盼又有一点紧张。

  也不知玉辉给老先生看我什么习作,老人竟说:“这孩子将来有出息。”玉辉转告我先生的赞语,我受宠若惊。我知道自己习书未深,先生一定是客套的鼓励。玉辉说,先生说虽是稚嫩,但字还算写得“清”,“开口奶”吃得好。我听后,半信半疑。玉辉说难得先生印象不错,带你去见见。

  玉辉约好了见面的时间。那天,他来我书店。我与他商量初次见老先生,送什么礼物好。玉辉建议,先生喜欢欧阳询与李北海的书法,就选一册欧或李的书法集。于是我挑了一册欧阳询的大画册,还认真在扉页上用毛笔写下“自怡夫子存念”几个字。近晚,我关了书店的门,与玉辉去老先生的家,一路上心里很紧张,不断问玉辉君见面该如何鞠躬、说什么话题好等等,玉辉觉得我很好笑。

  张先生的家是个不足30平方米的简陋木结构平房,分隔成内外两间,里间是保姆的卧室兼厨房,外间是张先生的卧室兼工作室,很简朴,但干净,墙上用图钉钉着一件福建书法名家潘主兰的作品和新加坡潘受先生给先生写的一首诗。张先生留了我与玉辉一起吃晚饭。老先生话不多,总是笑着听人说。我无话找话,说着说着,便慢慢孟浪起来,斗胆谈一些我对书法审美浅薄的观点。我说得是蹩脚普通话夹杂着本地话,也不知他是否听得明白。老人总是以充满着鼓励与爱意的目光看着我,不打断我。先生烟抽得猛,喉咙浑浊,几乎每句话都由玉辉重述给我听。他劝我们喝一杯酒,酒杯很小,大约一两。他说每餐要喝一二杯白酒。曾闻书法家汪廷汉先生问先生高寿之秘诀,张先生诙谐地说:“两餐白眼烧(土酒),两包烂上游(香烟),坐得冷板凳,躺得硬板床。”他家里没有其他人,只有一个保姆,名叫赖秀莲。对张先生很尊重,听人说过,大冬天时保姆会给先生暖被窝。日子久了,保姆也写得一手好小楷,还参加县的书法展览。我们的晚餐中,先生一直很温和,但偶而会冲着隔壁的保姆大声使唤“老赖”,那威严的声音让我吓了一跳。

  张鹏翼先生生于1898年,属于清代生人。13岁时,张鹏翼随当地文人王鼎铭先生学诗,与王鼎铭儿子王建之年纪相仿。王建之亦以诗名,然与张鹏翼性格迥异。至“文革”结束,斗大山城旧式的文人惟留张鹏翼、王建之两老,都担任县文联顾问,备受乡人尊重。张老号自怡,性格温和,家里常是高朋满座。王老号散翁,天生狂狷,口无遮拦,易得罪人,去看他的人就少一些,显得有些孤怜。二老常有往来,但却是貌合神离。张先生书从李北海出,晚年喜以鸡毫作书,名重江南,作诗学杜少陵,庄重有余而欠烂漫。建之先生书专二王,儒雅从容,诗名重于书名,颇为自负。不知是对鹏翼先生心存妒嫉,还是不屑张先生的字和诗,建之先生有时会在公共场合与鹏翼先生过不去。某次县书协开会,张鹏翼先生与王建之先生面对而落座。王先生说:“鹏老,你号自怡,你天天自己快乐,而不知别人不乐也。”张先生气得面色发青。张老语拙,往往争不过王老,有气往肚里咽。王老脾气大,吵架要立马见胜负。有一次,两老争嘴不下,王老竟将藤椅摔向张老,大叫绝交。两日后,王老像无此事发生一样照样串张老的门。

  对张鹏翼先生影响最大的是刘绍宽先生,21岁始随刘先生游,对厚庄先生的道德文章一生膺拜。他曾呈诗刘先生,云:“牙签玉轴日相亲,著述千秋富等身,瓯海文章崇此老,桐城宗派更谁伦。”刘绍宽先生,字厚庄,清光绪廿三年举拔贡,师承马相伯。青年时曾赴日本考察教育,归国后协助孙诒让筹划温州与处州的新式教育,后任温州府中学监督,历任平阳、永嘉、乐清三县教育科长、温州中学校长。可谓是浙南现代教育的开山者,被誉为“浙南学界之爝火”。他又历十年主持编纂《平阳县志》,著述甚丰。晚年寓居平阳,张鹏翼先生始终追随左右。

  厚庄先生对这位学生也钟爱有加,在其《厚庄日记》中有八十多处提及张鹏翼的诗文才能。成立于1928年,结束于抗战结束的“戊社”,是平阳老一辈文人学者所结成的定期举行诗词酬唱活动的诗社,基本成员有刘绍宽、王理孚、姜会明、鲍铭书、夏绍俅、毛树青、黄光、周锡光、陈箴、苏达夫十人,皆一时名士。他们“月一聚会,迭为宾主,一岁而遍”。 经常参与的还有陈天孩、谢侠逊、吴醒玉、苏昧朔、马翊翀等,张鹏翼、梅冷生、王建之作为晚辈亦偶尔参加。张鹏翼虽为晚辈,但所对诗联常被评为“冠场”之作。在刘绍宽的日记中记录下张鹏翼参加戊社雅集的佳句,如:“六代古城荒雉堞,五湖烟水冷鸥乡。”“残梦江湖成久客,馀生筋鼓入新诗。”“小炉火暖围儿女,大被眠安共弟兄。”“西东万里客中路,花絮三生湖上春。”“佳句喜从人日得,破鞋若自贼中来。”“夜雨高台僧说法,珠还合浦吏称廉。”“世间角逐纷蛮触,方外云游只钵瓶。”

  旧时文人总是将书法视作诗外余事,张鹏翼先生也更喜欢别人称他为诗人。他早年曾任小学校长,又在县农会、工会、商会等处任职。1940年在平阳紫霞山馆创办书院授徒,后又任浙南中学、平阳中学国文教师,他教的都是古诗文。解放后,任平阳图书馆管理员,对收集、整理与保护古籍做了很多工作。他一生从事的工作大多与诗文有关,书法只是晚年的事。我的恩师萧耘春先生是他在平阳中学任教时的学生,萧先生在回忆随张先生学习时总会提及老先生当年反复要对他说的一句话,“你要先把诗和古文学习好,至于书法可以慢慢来。”随后,给萧先生一本《艺舟双楫》说:“慢慢读,不懂再读,总有一天会读懂的。”这些话影响萧先生一生,规规矩矩按张先生说的去做,先读书,多读书,在时间安排上,读书的比例多于练书法,几十年来如此。

  我向张老先生讨字,他很认真为我写了一副对联“架藏二酉图书润,室积三都翰墨香。”这副联我常年挂在书房,很喜欢,鞭策着我多读书,以文养书。写这副对子时,我不在场,是玉辉君帮他拉的纸。玉辉告诉我,老先生目力已很不济了,基本是摸索着按玉辉的指处落笔,盖章自然便由玉辉代劳了。老先生是用鸡毫写的,实处见空,无中寓有,绵里藏刚,暗贮玄机。老先生上款落“陈纬同志”,我年少不懂事,对先生说称“同志”不妥当,借此要先生再为我写一件。“哪称什么好呢,再写什么内容?”先生很和蔼宽厚。我要先生为我抄一卷他写的诗,老人很高兴。那一卷字写得很小,有的字几乎肆漫成了墨团,然而整卷气息醇美,一派天真。这次老先生落上款称“陈纬道友”。

  用鸡毫笔写字笔势奇宕,字迹丰满,但掌握不好字迹臃肿象“墨猪”。古今善用鸡毫笔并有著录的,恐怕只有苏东坡一人。史载“东坡先生中年爱用宣城诸葛丰鸡毛笔,故字画稍加肥壮。”苏轼得此笔后,曾“惊叹此笔乃尔蕴藉”。鸡毛笔较难掌握,非有特别娴熟的运用软笔的功夫不可。苏渊雷先生每以“东坡再生”自况,写字喜用鸡毫。“文革”中,苏先生贬回老家,住平阳县城,与张鹏翼先生认识。显然,张先生很欣赏苏先生的豪放个性与超人的才华,两人惺惺相惜,互有得益。我不知张先生晚年以鸡毫作书是否受了苏先生的影响。张老以鸡毫书来,常略参章草,出孙过庭《书谱》笔意,多飞白,骨力内敛,使转中笔锋偶会回弹,线条呈现斑驳断续笔致,生涩老辣,率意任真,从而达到柔中有刚的效果,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受两老的影响,平阳斗大的山城,以鸡毫作书蔚然成风。以至当地制笔厂还专门有人研制鸡毫笔,供不应求。我曾也请玉辉君为我做了一支。制鸡毫笔颇不易,要等他家杀好几次鸡,积足能用的鸡毛方成。笔做成后,我试过一次,毫颖极软,又难贮墨,根本无法控制,从此悬于笔架当作装饰与纪念。随着张先生仙逝,平阳制鸡毫笔的工艺也就慢慢失传了。

  我去看张先生的次数不多,现在想来很后悔。当时去看望老人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值得珍惜的,平平常常。每次,我仗着先生对我的喜爱,都口无遮拦。现在想来,我是把慈爱当作放纵的理由,扮演小孩的角色,先生与我都受用这种交流的方式,很和谐。以至于为数不多的几次见面都给我留下无比深刻的印记,过了二十年还记忆如昨。

  一次我写了一篇介绍张先生豆腐干大的短文,发表在《书法报》上,内容很空泛,却是我第一次写的所谓书法评论文章。我喜出望外,拿着报纸去先生处,读给他听。先生一定是根本听不懂我读些什么,因为先生不会讲普通话,我也读得南腔北调的。我边读边指刊于报纸一角的小文,字如蚁大,老人将眼镜推开,很努力去辨认写的内容,我急死了,我知道他看不清楚,也听不明白。

  一次是大冬天,先生畏寒,抱被于床,读一本薄薄的唐诗选读。正读得入迷,忽大叫:“好也,好也!”回首对我说:“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这韩渥写怀素句多好。”我问先生好在何处,先生想想,复笑笑,却又道不出。记得萧耘春先生回忆,当年随张先生学诗文,也经常是问妙在何处,先生也往往无法道出,只让他多读,日后自知。数年后,我曾听金鉴才先生回忆乃师朱家济先生,朱先生的回答是,古人的妙处,好就好在不能道也。

  我最后见先生是与平阳“墨社”的道友去向先生祝贺生日,那时时兴电视点歌。我们几个围着老先生,一起观看平阳电视台播放的点歌节目,大家一起高唱《好人一生平安》。微微的烛光中,老人满脸泛着红光,在那个寒冷的冬夜,无比温暖。

  再后来,我远离县城到一个偏远乡镇任职,一去数年,家也从县城搬到鳌江镇,因而再也没有去看老先生。玉辉君告诉我,老人时常会问他:“那后生囡怎不来了?”每次我都很自责,但最终还是没有往见老人,一直到老人谢世。

  先生是虚龄98岁时无疾而去的,按旧的风俗,去世前做了百岁寿诞的活动,是县政府为老先生举办的。老人那时的腿脚已不能行动了。活动那天,县领导亲自陪同,抬着先生在县城走了一圈,看看老县城改造后的变化,场面很风光。从青砖黛瓦的旧街变成水泥高楼的新城,不知老人会有什么的感喟。不久老人便去世了。我是几年后调到县文联任职,一次在一堆零乱的待处理的材料中无意见到老人做寿活动的数张照片,从照片中见到了当时热闹的场境和先生的音容笑貌。我将这些照片留了下来做永久的怀想。

  我时常想着该为先生做点什么。1999年10月,文化部主办国庆50周年书法系列大展中,先生作为近五十年来书法名家参加展出,参展的作品正是给我写的那副对子。我还写了一篇关于张鹏翼先生书法艺术的介绍评论文章,参加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的学术交流会。我努力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张先生。前年,温州文化局举办过一次张鹏翼先生的书法大展,功德无量。随着时光的流逝,张鹏翼先生不应淡出人们的视野,需要重新发现与定位。在我看来,先生是一个时代的名家,是值得研究与弘扬的一个真正书法大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赏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