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中国内忧外患2016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的思维导图谁帮我发过来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总论)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中国近代史部分框架
【考点解读】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一、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
二、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主要矛盾:1.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四、分期界标:“五四”运动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领导;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前途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前途
五、中国近代化的沉浮
1.政治民主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2.经济工业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3.思想科学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4.生活西方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历史分期】
⑴按历史发展划分为两大时期
①中国近代前期:(年)
②中国近代后期:(年)
⑵按中国革命性质划分为两个时期
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
⑶按政权更替划分
①晚清时期:年
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年底
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49.)
第一部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时间范围:1840年~1919年,共近80年
二、基本线索
封建列强入侵,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近代化。
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中后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
【阶段特征】
1.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
1.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2.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
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4.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
1.开始向西方学习;
2.民主思想逐步产生。
四、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甲午战争到武昌起义前)
【阶段特征】
1.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开始强烈要求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
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华民族出现了第一次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斗争不断。
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三、思想:民主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维新思想主张君主立宪。
第三阶段:1912年~1919年(从中华民国建立到五四运动前)
【阶段特征】
1.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2.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开始北洋军阀统治,北洋军阀政府对内专制独裁,对外卖国;
3.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斗争.
二、经济: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1.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第二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时间范围:1919年~1949年,共30年
二、基本线索:中心内容是中共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9年~1927年(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失败)
【阶段特征】
1.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
2.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高潮。
二、经济:一战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
三、思想: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第二阶段:1927年~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阶段特征】
1.中共开始了独立领导革命的探索;
2.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的打击,加紧侵华步伐,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中共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之间的矛盾,但1931年后,随着日本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官僚资本主义产生;
2.民族工业有较快发展。
三、思想: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始形成。
第三阶段:1937年~1945年(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时期)
【阶段特征】
一、政治:日本全面侵华,全民族抗战开始;
二、经济:民族资本的萎缩。
三、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第四阶段:1945年~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阶段特征】
1.国共两党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斗争;
2.人民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经济:在三座大山(特别是美国资本和商品的大量涌入)的挤压下,民族工商业日超萎缩。
三、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规律认识
一、西方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
阶段特征: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为主要方式。
主要国家:英法美等工业强国和侵略成性的封建俄国。
第二阶段:甲午战争到一战结束()。
政治上:由掀起瓜分狂潮到逐渐实行“以华治华”政策;
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
主要国家:除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外,还有后起的德日意奥等国。
第三阶段:一战后到二战结束()。
阶段特征:侵华的主要方式是从“以华治华”到独占中国。
主要国家:美日两国。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到日本独霸。
第四阶段:二战后到朝鲜战争()。
阶段特征:
政治上:美国“扶蒋反共”,扶持亲美势力;
经济上:大肆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
主要国家:美国。
二、对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认识
1、从原因来看: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和攫取侵略权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决定的。
2、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来看:两次鸦片战争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反映出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
3、从发动者来看: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再由多国到一国的变化。
4、从规模来看:战争的持续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危害程度一次比一次大。
5、从结果和影响来看:除了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和美国“扶蒋反共”以失败告终外,其他历次侵略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宣告结束,失败的基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生产技术的落后和政治的腐败。同时,每一次侵华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近代中国落伍的最主要根源。
三、列强在侵华问题上的相互关系、原因和影响
1、甲午战争前以勾结为主、争夺为辅。
原因:目的相同;中国地大人多。
表现:八国联军等。
影响:中国孤立无援,加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
2、甲午战争后以争夺为主。
原因:国家多,争夺激烈,实力不平衡。
表现:三国干涉还辽等。
影响:中国割据分裂,社会动荡。
四、中外反动势力之间的关系
1、晚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关系:“闭关锁国”——对抗——暂时和好——再对抗——完全屈服,最后成为“洋人的朝廷”。
2、北洋军阀政府与列强的关系:投靠帝国主义,形成割据势力,争权夺利。
3、国民政府与列强的关系:投靠英、美,反共反人民。
结论:中国要独立、富强,反帝反封建,缺一不可。
【专题网络】
&【专题导语】
本专题围绕两条主线进行讲解: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贯穿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即屈辱史和抗争史)。列强的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根本原因。
辱&& 鸦片战争
&&&&&&第二次&&&&&
中法战争&&&&&&
八国联军&&&&&&&
史&&&&&&&&&&&&&&
&鸦片战争&&&&&&&&&&&&&&&&&&
中日战争&& 侵华战争
1856&& 1860&
1894&& 1895&
1937& 1945
三元里人民&&&&&&&&&&&
&左宗棠&&&&&&&&&&&
黄海&& 反割台&
抗日&&& 全民族
抗英斗争&&&&&&&&&&&&
收复新疆&&&&&&&&&&
斗争&& 反帝运动&
【单元整合】
一、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历史线索
工业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销售商品和掠夺原料成为以英国为首的列强的迫切要求,它们相继发动了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9世纪90年代,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八国联军侵华,列强侵华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历史特征
(1)两次鸦片战争反映了列强在工业革命后对华商品输出的要求。
(2)《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新阶段。
(3)《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完全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二、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
1.历史线索
19世纪中期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1851——1864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时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签《凡尔赛和约》,取得了初步胜利。
2.历史特征
(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2)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小结 岳麓版必修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小结 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预览
试卷 教案 课件 搜索
试题搜索答案
☉禁止使用迅雷下载本站资源,如果不能下载请联系QQ: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加网站QQ群()
☉本站提供的资源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
下载内容预览: 预览不包含图片,只是文字内容 ,需要完整资源请下载.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知识互联网】【高考零距离】  命题指南: 本单元阐述的近代列强的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就是高考的重点热点,在历年高考命题中,涉及内容广、分值高、命题新、形式多,突出侵略与反抗这条主线,这是近几年高考考查双基和综合能力的热点。①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②列强侵华过程中强迫中国签订的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⑧近代中国各阶级的奋起反抗和探索,体现了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采用新课程标准以后,本部分内容有所加强,侧重点有所变化.应引起重视。从命题方式来看,注重纵横联系比较,并与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角度。
〖考题解读〗
〖体验成功〗
命题要点1: 《南京条约》的内容【例1】《南京条约》的内容1.(2006年·贵州)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A.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B.其他列强从中国攫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C.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D.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掌握,"片面最惠国待遇"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利益均沾",以此做为依据,可知答案为B。【答案】B【解后反思】对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要把握其内在的实质内容。命题要点2: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例2】(2005·天津文综)(2005辽宁)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A.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最早的方案C.太平天国实行的主要革命纲领
D.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有关重要的历史文献的记忆和理解。《资政新篇》是最早的中国人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更不是洋务运动的依据。太平天国的主要革命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而不是《资政新篇》。【答案】D【解后反思】对于重要的历史文献要区别清楚,太平天国颁布了两个文献《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者都是空想,都不是实践的产物,前者是其最主要的革命纲领。命题要点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例3】(2006 ·全国卷)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规定是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思路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它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存在着内忧外患的背景下颁布的。对外主要帝国主义的破坏,对内主要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以及袁世凯的施压。正式如此,孙中山不得不做出让步。他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从而实行责任内阁制,想通过内阁对总统的牵制来达到目的。【答案】D。【解后反思】对于历史上重要的历史文献除了要知道它的内容之外,还必须掌握其颁布的历史背景,这样有利于加深对文献的理解。命题要点4: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2005·北京)20世纪初期体现帝国主义图谋灭亡中国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思路分析】A、B、C都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的条约,但都是在19世纪中期到后期这一段时间,而题干中是问"20世纪初"所以用排除法,答案为D。【答案】D。【解后反思】"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提出来的,而袁世凯为了得到日本支持他称帝,接受了除"第五条"之外的其余条款。这个条约的实质就是要把中国变为日本的独占殖民地,彻底灭亡中国。命题要点5:《中华民国约法》(2005·辽宁)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独裁统治,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A.总统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制度【思路分析】《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为了达到称帝的目的,排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其的限制而颁布的一部法律。它规定,总统的权力无限大,为他独裁作准备。【答案】A。【解后反思】在学习教材内容时,应该注意相似知识点之间的比较和联系。
【题1】(2006· 全国文综)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D.标志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题2】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主要的是A. 民主共和思想 
B.三权分立学说C.君主立宪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题5】(2005·广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及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材料二: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之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材料三: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调查问题
调查结果
1.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国?(军阀宰制、外国共管、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725票,外国共管19票,军阀宰制10票
2.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俄国497票,美国107票
3.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几位?
世界大人物:列宁227票,威尔逊51票国内大人物: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1)根据材料一,概述1912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什么问题。(3)概述材料三每项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单元自我评价(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扭转贸易逆差
B.毒害中国人民  C.打开中国市场
D.寻找战争借口  2.虎门销烟的主要意义在于  A.遏制了列强的鸦片走私活动  B.阻止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  C.体现了道光皇帝严禁鸦片的强硬态度  D.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3.右图是世界著名皇家园林被毁后的残破景象。想象图片所蕴涵的内容,使你感触最深的是  A.清王朝曾经辉煌
  B.外国侵略者手段极其野蛮  C.暴露出清朝政府腐败无能  D.落后挨打,思变才能崛起  4.《南京条约》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外国列强从此相继入侵           B.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C.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析    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权  5.中英《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侵略时代特征的是
  ①割香港岛
③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  A.①②③
D.①③④  6.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
D.③④  7.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有  ①扫荡清王朝的统治秩序,动摇了其统治的政治基础。②担负反封建反侵略双重任务。③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④ 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斗争有深远影响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8.太平天国的结局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农民阶级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B.农民阶级不可能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C.农民阶级的力量是有限的  D.中外反动势力强大且狡猾  9.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一场发生于近代时期的农民战争
② 有新的社会政治力量作为领导③创建了一套新的社会政治制度
④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近代先进事物  A、①②
D、 ③④  10.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列强对日本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的态度  B.美国希望日本成为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C.日本明治维新后,通过对外侵略来发展资本主义  D.英国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  11.《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其危害有
  ① 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④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这是以下哪种矛盾的结果  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外国侵略者与清政府的矛盾  C.外国侵略者争夺中国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两大侵略集团的矛盾  13."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仨月遍地红",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是
  A.山东富有革命传统
B.清朝的腐朽统治  C.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D.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14."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宣传画,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①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②这种斗争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③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
④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使它们退出了山东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①建立了革命政权②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③是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④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所联合绞杀  A.①②
D.②④  16.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对义和团,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腑......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这说明当时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基本态度是  A.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
B.支持义和团的反侵略战争  C.镇压、剿灭义和团
D.暂时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17.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目的是  A.镇压中国的反抗斗争
B.推翻慈禧的独裁统治  C.保护各国的在华使馆上
D、瓜分中国,为本国谋求利益  18.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  A.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法案  B.第一个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团体  C.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19.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没有涉及的问题是  A. 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
B.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D.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  20.(2006?北京卷文综)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
D。③④  21.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条件几乎包括不平等条约中丧失的全部主权。这反映了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华民国的政治性质  C.中国人对列强的幻想
D.中国人民的反帝需求  22.下面有四副对联关于五四运动,其中哪一副对联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  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意日不开"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23.下列对五四运动发生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②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人民痛苦不堪
③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④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A.①②③④
D.②③  24.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C.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25.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根本目标的共同特点是  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C.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6分)  材料一 :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引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  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
--引自《资政新篇》  材料三: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义和团前期揭贴  材料四: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义和团后期揭贴  (1)分析材料一、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关经济方面的规定,各自体现了什么思想?从时代的要求看,这两种经济思想各具有什么鲜明的进步性?(8分)
        (2)分析材料三、四,概括指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和前、后时期的斗争主张。这种主张具有什么鲜明的进步性(6分)        (3)为挽救民族危亡和争取社会进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斗争,但为什么他们的努力和斗争都失败了? (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保皇派否认清政府的民族压迫政策,反对实行民族革命,认为革命将破坏社会秩序,造成内乱,必将引起外国干涉,招致亡国灭种的危险。革命派认为,革命是以建立民主政治为目的,不是争权夺位,不会引起内乱。革命不以排外为目的,不会招致外国的干涉。  材料二
保皇派认为中国"民智未开",中国人"既缺乏政治习惯","又不识团体公益",没有当共和国民的资格。革命派根据天赋人权的学说,认为"民权"的兴起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中国人并不比欧美人低劣,有能力实行民主政治。  材料三
保皇派反对土地制度改革,攻击革命派的"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危及国本,煽动"下等社会"革命。革命派指出,天下田应为天下人同耕。地主垄断土地,徒手坐食,不利生产和社会发展。只有"平均地权",实行"土地国有"政策,才能使社会生产事业迅速得到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中学课本)  回答:  (1)概括保皇派的基本主张和理由。(4分)    (2)概括革命派的基本主张和理由(4分)。    (3)分析双方论战的实质。(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
我以最忠诚的心情建议陛下政府,立刻用武力占领舟山岛,严密封锁广州、宁波两港,以及从海口直到运河口的扬子江江面。陛下将从此获得最最适意的满足......我建议,应该经过白河口向朝廷致送通牒,提出要求:林、邓两人撤职查办......对于暴行所造成的沉重损失,给予一定的金钱补偿。
--义律致英国外相巴麦尊机密信(日发)  材料二
陛下政府意将派遣海军到中国海去,可能还有少量陆军......立刻封锁广州与白河或北京诸河......我希望你用心研究实现这样一个计划。                    
--《巴麦尊致义律机密件》  回答:  (1)材料一中的"林"是指谁?(1分)所谓"暴行"是指什么?(4分)      (2)巴麦尊希望义律研究怎样的计划?(1分)      (3)英国于何时发动这场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其结果怎样?中国为什么会失败?(4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9.根据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概括指出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对中国的重大危害和影响。(9分)        30.1862年马克思评述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外,他们没有给历史提供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统治者的惊惶还要厉害......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抗清朝腐朽,没有一点建设的苗头。太平天国是魔鬼的化身,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孙中山评价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毛泽东评价太平天国:"洪秀全是中国近代向西方探求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  请你就三位领袖对太平天国的不同评价,结合《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以及神权政治及其失败的必然性,谈谈个人对太平天国政权的具体评价。(20分)。        31.关于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1)进步是主要的,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2)局限性是主要的,但也有明显的进步性。请按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11分)        单元小结  〖体验成功〗  1.D【思路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2.D【思路分析】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的政治方面的主张是建立君主立宪国,所以选D。  3.(1)【思路分析】由材料限定的时间为"1912年"、提到的主要内容人民对共和态度可知,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不够深入。  (2)【思路分析】由材料中"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之恶因"可知他们已经认识到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根本原因。  (3)B【思路分析】仔细分析材料内容,结合教材内容可答。  (1)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不够深入。  (2)认识到帝制复辟的根本原因。  (3)主流民意:认为国民革命是最重要的救国方案;苏联对中国的积极影响已经超过美国;列宁和孙中山在人民心中占有重要地位。  原因:南方革命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军阀的反动统治。                            单元自我评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75分)  1.A【思路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商人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2.D【思路分析】鸦片走私,使中国烟毒泛滥,给中国带了深重灾难。清政府意识到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所以令林则徐禁烟,而虎门销烟则是高潮,在列强表明了中国人民的决心,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争。  3.D【思路分析】由图可知是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被焚毁的。题中所给四个选项都正确,但注意题中关键词  "感触最深"可知,两次鸦片战争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落  后就要挨打,思变才能崛起。所以选D。  4.D【思路分析】题中四个选项都是《南京条约》的影响,但最主要的影响应该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从独立主权国家变为开始丧失独立自主权,即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C【思路分析】19世纪四十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开  始对外扩张,扩张的主要手段是商品输出,而"五口通商"   和"协定关税"则有利于它们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所以选C。   6. C【思路分析】太平天国发生鸦片战争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担负起反帝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同时西方的主要国家发生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所以选 C 。  7.B【思路分析】①②③由教材可知是正确的,④则是对以后的一系列革命运动产生了影响,比如对以后的辛亥革命,所以选B。  8.A【思路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农民阶级由于受到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不可能领导中国取得胜利。  9.C【思路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所以在近代。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政治力量,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接受了新事物,但是只是一种空想,不没有实施。故选C。  10. C【思路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后,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开始了对外扩张,并制定了"大陆政策",故选C。  11.D【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影响,由教材可知,四个选项全是,故选D。  12.C【思路分析】帝国主义在争夺中国的过程中,既有矛盾斗争也有互相勾结,三国干涉还辽,是它们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的矛盾的表现。  13.C【思路分析】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的直接导致的,特别是洋教势力的发展。  14.C【思路分析】本题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这一历史事件。①②③都正确,只有④错,这次运动并没有使洋教势力退出山东。  15.D【思路分析】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并没有建立政权,所以选D。  16.D【思路分析】本题最主要的是要仔细审题,抓住关键词"只可因而用之",所以选D。  17.D【思路分析】军事是为政治经济服务的,所以八国联军侵华是为了瓜分中国,为本国谋求利益。  18.C【思路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而这正是从孙中山建立中国兴中会开始的,所以选C。  19.D【思路分析】同盟会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所以选D。  20.A【思路分析】③④带有狭隘的民族性,所以错误。选A。  21.C【思路分析】一战中国是战胜国,所以在巴黎和会上  提出了以上的要求,但是列强并不予理睬,之所以提出来,说明对当时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够,对其抱有幻想。  22.D【思路分析】A、B、C明显不对,D表明当时三个卖国贼已经被罢免职务,被捕学生已经被释放,所以选D。  23.A【思路分析】五四运动是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诸种矛盾交织和激化的形势下发生的。由题目可知①②③④都是的故选A。  24.D【思路分析】资产阶级改良派由于自身的阶级软弱和妥协性,使得他们在具体的行动中与口号有了出入。  25.B 【思路分析】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是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他们的主张虽然不同,但是做为资产阶级来说,其根本的目的都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所以选B。  二、材料解析题  26.(1)①思想:A.《田亩》:主张平分土地,建立均富的理想社会。(2分)B.《新篇》: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经济。(2分)②进步性:A.《田亩》: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意义。(2分)B.《新篇》:中国最早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成为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2分)
(2)①原因: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西方教会势力猖獗,民族危机严重。(2分)②主张:A.前期:武装反抗帝国主义侵略。(1分)B.后期:消灭了外国侵略者,再反抗清王朝。(1分) ③进步性:反对帝国主义,怀着朴素的爱国激情 (2分)(3)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不代表新的生产力,不能提出科学的理论来指导革命斗争,因而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2分)   27.(1)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因为清政府没有实行民族压迫政策,革命会引起社会动乱,外国干涉,会导致亡国;反对实行民主共和政治,因为中国人素质太低;反对土地革命,因为会招致人民起义,社会动乱。  (2)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统治。因为清政府大搞民族压迫,是个反动政府。革命不会引起内乱,也不会引起外国干涉;主张民权和民主共和,因为民权是天赋于人民的,是历史的发展潮流,中国人素质并不低,有能力实行民主政治;实行土地革命,"平均地权",因为地主垄断土地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实质是实行何种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影响:通过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28.(1)林则徐(1分)。在广州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等活动(3分)。  (2)武力侵略中国的计划(1分)。  (3)1840年(1分),中国战败(1分)。原因是落后的封建主义根本无法抵御先进资本主义的进攻(2分)。    三、问答题:  29.(1)割地(2分) 赔款(2分) 主权受损(2分)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2分) 利于近代化(1分)  (评分说明:"割地"、"赔款"、"社会性质变化"、 利于近代化(1分)四项必答;如考生在"主权受损"方面作出其它表述,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9分。)    30. 观点一,同意马克思和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从阶级属性看,太平天国与清政府都是封建专制政权。(3分)。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这种空想共产主义的构想,以原始平均主义为理想,美化小农经济,取消竞争与进取,违背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是一种鼓吹倒退的反动思潮。(4分)。而且太平天国以神权政治起义,摈弃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伦理哲学,本身就丧失了生存发展的基础与条件。(3分)。太平天国又满足于偏安割据一方,不利于中华统一,长期与清王朝对峙内战又为英法联军乘虚而入制造了机会。(3分)。加上太平军首领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生活腐败,惨杀成性,与其让它执政,还不如清政府接纳汉族地主集团保持一统天下。(4分)。所以,不能把任何造反起义都看作是促进与解放生产力,太平军对生产力是一场客观的破坏。(3分)。  观点二,同意孙中山与毛泽东的看法,对太平天国应一分为二评价。(2分)。  洪秀全利用神权政治仅是为了发动农民起义的一种工具,在建立政权的前期是有积极作用的。(3分)。《天朝田亩制度》固然是不可能实现的小农经济、空想共产主义幻想,但它否认了大地主土地所有制,表达了农民渴望平等获取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小私有者反对封建制的纲领,有一定积极意义。(4分)。洪秀全能赞同《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纲领,这在中国农民领袖中有先知灼见,只是条件所限无法实现,但不可否认他确实是"向西方探求真理的先进中国人"。(4分)。太平天国能尊重中国主权,反对外国侵略,迎头痛击满清政府与洋枪队,体现了民族革命的内涵,应当看作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一个组成部分,是一场有限的历史进步。(4分)。由于其阶级属性所限,政权仍然是改朝换代的封建政权,最终势必失败。(3分)。    31.(11分)(两种观点任选一种给1分,其余的写出五点即可给满分,但要突出观点主旨)  进步性:  ⑴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革除了一些封建的旧俗恶习,促进了中国思想解放与生活近代化的发展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4)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5)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  局限性:   (1)没有一个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  (2)未能广泛的发动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下层劳动群众  (3)没有形成一个能够领导这场革命进行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4)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  (5)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永久免费在线测试
可圈可点教案下载
免费观看教学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朴槿惠内忧外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