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世人皆醒我独醉四句诗活要登

很干净的4句话-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很干净的4句话
来源:微信朋友圈 更新时间: 21:40:53 推荐微信公众号:VC说&&&笑思姐字体:
刺激的、精彩的你想不想看,关注公众号vcshuo ( 公众号搜索:VC说)
笑死不偿命,露骨美女帅哥诱惑你,关注公众号xiaosijiea ( 公众号搜索:笑思姐)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请帮忙看看这4句哪个有错误(不用给我更好的句子,只要正确就可以了)谢谢①今天早上他起床晚了,所以没有赶上火车.【he have got up so late today,that missed the train】 ②我在回家的路上,买了一本英汉词典.【i bought an English dictionary as i'm coming back his home】③我父亲在找工作,我母亲在医院照看外祖母 【my father is seeking for work,and my mother is attending my grandmother in the hospital】④他一到上海就给我打了一个长途电话.【as soon as had he arrived shanghai,he call up me by long distance】
第一个错误.he 是第三人称,不能用have要用has,第二:today用过去式,不需要用完成时.除了I bought an English dictionary 之外,后面全部乱78糟,语句不通,要全句改.跟2一样.除了my farther .& ,后面全改.整个句子跟中文意思不通,全改!需要正确句子的话,追问就好了.我都在线.不过你这个翻译,不是想打击你,只是实在太糟糕!
没什么打击不打击的,请赐教
1.He got up so late that missed the train today... ( so .... that,太.....以至于,这个是固定词组,要表达你的意思,一个词组就ok不需要分2句)
2.I bought an English dictionary on my way home.( 在....回家的路上 固定词组 on one's way home)
3.My father was seeking for a job while my mother was taking care of my grandmother in the hospital..( 照顾
take care of 又是一个词组,,还有2个时间同时发生的话要灵活运用when ,while, as 等词语。)
4.he gave me a ( toll call /
long distance call 这2个都是长途电话)
as soon as he arrived ShangHai..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第一个错误。。he 是第三人称,不能用have要用has,第二:today用过去式,不需要用完成时。除了I bought an English dictionary 之外,后面全部乱78糟,语句不通,要全句改。跟2一样。除了my farther ......& , 后面全改。<...
1.He got up so late that missed the train today... ( so .... that,太.....以至于,这个是固定词组,要表达你的意思,一个词组就ok不需要分2句)2.I bought an English dictionary on my way home.( 在....回家的路上 固定词组 on one's way home)3.My father was seeking for a job while my mother was taking care of my grandmother in the hospital..( 照顾
take care of 又是一个词组,,还有2个时间同时发生的话要灵活运用when ,while, as 等词语。)4.he gave me a ( toll call /
long distance call 这2个都是长途电话)
as soon as he arrived ShangHai..
①【he got up so late today that he missed the train】 ②【i bought an English dictionary on my way
home】③【my father is seeking for work,while my mother is attending my grandmother in the hospital】④【as soon as he arrived in shanghai,he made a long-distance call to me 】
①今天早上他起床晚了,所以没有赶上火车。【he got up so late this morning that missed the train】 ②我在回家的路上,买了一本英汉词典。 【i bought an English dictionary on my way home】③我父亲在找工作,我母亲在医院照看外祖母 【my father is looking for a ...
扫描下载二维码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
《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
副标题: 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
作者: [美] 拜伦·凯蒂 / 史蒂芬·米切尔
译者: 周玲莹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定价: 28.0
装帧: 平装
转念功课(作业)(The Work):
批評周遭 寫六道題 問四句話 反向思考
批評你周遭的人
請用簡短、簡單的句子,將你的批判寫在這張紙上。
1.誰讓你感到憤怒、挫折、迷惑,為什麼?他激怒了你什麼?
例:我對小張很失望,因為他不聽我說話,不肯定我,我說的每件事他都要反駁。
2. 你要他如何改變?怎麼做?
例:我要小張認知他所犯的錯,我要他道歉。
3. 什麼是他應該(不應該)做、想,或感覺的?你給他什麼樣的忠告?
例:小張應該好好照顧自己,他不應該、不需要跟我爭辯。
4. 他需要為你做些什麼,你才會開心?
例:我需要小張把我的話聽進去,同時,尊重我。
5. 你對他的看法是什麼?請列表。
例:小張是個偏心,傲慢,大嗓門,不誠實,脫序,無知,無意識、不長進的人。
6. 你再也不想跟這個人經歷到什麼?
例:我再也不要受他的詆毀、再也不要看他傷害自己的身體健康。
1. 这是真的嗎?
2. 你確定這是真的嗎?
3. 當你有那樣的想法時,你如何反應?
4. 當你不那樣想時,你會是怎樣的人?
任何的說法都可以反轉,反轉為對自己、反轉為對別人,或反轉為相反的說法,或反轉為「我的想法」,只要它對你而言,具有同樣真實或更真實的感受都可以。
一念之转(上)
推荐序若水--一念转乾坤
吴家芸--作真相的情人
赖佩霞--为生命喝釆
译者序周玲莹--四句问话,活出自在的人生
如何阅读本书
1 一些基本原则
3 参与对话
4 转念作业:婚姻与家庭生活
个案:我要儿子跟我说话
我先生有外遇
婴儿不该哭闹
我需要家人的肯定
5 深入「反躬自问」
6 转念作业:工作和金钱
个案:他很不称职!
雷尔夫叔叔和他的股市情报
对美国企业界愤怒
7 转念作业:自我批判
个案:害怕现实生活
8 跟小孩一起做「转念作业」
9 转念作业:潜在信念
个案:她应该使我快乐
我必须作「决定」
10 转念作业:任何想法或境遇
11 转念作业:身体和上瘾
个案:一颗生病的心?
我女儿上瘾了
12 与「最糟境遇」为友
个案:恐惧死亡
炸弹正落下来
妈妈未阻止乱伦
我很气山姆的死
纽约的恐怖攻击
14 随时活用「转念作业」
附录一--自我引导
附录二--批评邻人的转念作业单
一念转乾坤
我初次接触「转念作业」,是透过纽约举办的「奇迹课程大会」的因缘。
《奇迹课程》有意为我们指出人类问题的终极肇因,它上可推到天地之始,下能追入潜意识的幽冥世界,它常把人间事说得虚虚实实,我们一不小心便迷失在小我的思想游戏里。我发觉凯蒂的「四句反问」颇能cut
the crap,一刀划破小我以千奇百怪的借口为自己编织的天罗地网,它逼着我们去看自己是如何「一念接一念」地作茧自缚,还痛苦得理直气壮,怨天尤人。
因此,次年,我在奇迹研习「自我疗愈班」中,便搬出了凯蒂的四句反问。我先请了两天小我咎由自取的种种伎俩,然后才让学员试着具体去「转」心里对某人或某事的批判。没想到,大部分的学员都被卡住了,怎么也转不过来。那时,我们才体会到,说什么「外境是自己的投射」,说什么「冤家是你的救主」、「没有人能伤害你,只有你能伤害自己」。前两天在分享讨论中说得头头是道,一被带到自己的「受害经验」前,奇迹理念顿时显得虚而无力。于是,我们小时候的经验,邻居的一句话都变得真实无比,宁愿自己被他们气死,也要证明自己的看法或感觉正确无误;宁愿继续受此煎熬,也不肯轻易放过对方那一部分的责任。
在奇迹研习中,我只做到这儿便打住了。周玲莹不甘被「卡」,锲而不舍地探索下去,终于牵出了她与凯蒂的学生吴家芸的一段因缘,《一念之转》才得以出现于你的面前。
最初,我对「转念作业」咄咄逼人的追问方式怀着保留的心态,毕竟,《奇迹课程》再三告诫我们,修正弟兄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不必费心去解决别人的问题,而应借用自己对别人的心理反应,反观出自己从未察觉的心态而已。真正的奇迹不是帮助别人解脱,而是自己接受救恩。
然而,在协助玲莹翻译的过程里,我很惊讶地发现,凯蒂的「四句反问」与奇迹理念几乎可说是「经典配」。四句反问,刺穿了小我的自卫盔甲,把我们赤裸裸地带到自己一直想要回避的真相前,逼着我们不能不「重新选择」;而《奇迹课程》的形上真理又正好为凯蒂的四句反问所问出来的事实真相而背书,使得「转念作业」不再只是一种解除自欺的心理活动而已,更为我们开启了「实相」的大门。
根据凯蒂的自述,她在「觉醒于真相」的那一刻,终于看清了自己一直被虚妄不实的「故事」所苦,由此发明了这四句反问,追问出事实真相,彻底由自编的号言中解脱。她在工作坊作个案时,口口声声「宝贝、甜心、安琪儿」地来安抚那逐渐遁形的小我(思想体系),一丝一缕地帮当事人拆解自编的天罗地网。就在当事人的自卫开始瓦解之际,她常会轻描淡写地撂下几句让人闻之一怔的绝对真理。
这真理,不只与《奇迹课程》的理念一致,她开口闭口竟然都是《奇迹课程》的自创术语,例如:化解(Undo)、分裂(separation)、美梦(happy
dream )、神志不清(insane)。她又反复使用镜子与投影机的譬喻,提醒学员:「世界是你神志不清的投射」、「世界无须拯救,只有你的心念需要改变」。
当她帮助学员处理亲子问题时,一边追问、一边开导,直到学员明白「看到孩子的纯洁无罪,就会看到自己的纯洁无罪」为止。在论及死亡时,她不管当事人能否理解,毫不避讳地道出「害怕死亡,其实是害怕真爱的最后一道障眼法」、「你其实仍安居家中,从未离开过」这类《奇迹课程》的经典理念。
当我读到凯蒂说:「『转念作业』谈的是百分之百的宽恕」;「『转念作业』是一种化解(undo)」时,我更确定《一念之转》与《奇迹课程》有所渊源。然而,凯蒂却说,她从未读过《奇迹课程》,这至今仍是我心中的一个未解之谜。
在此,我愿提醒一下读者,正因「转念作业」有一针刺入小我心脏之效,很容易被小我利用,转为纠正别人的武器--改善别人乃是小我在人间最爱的神圣使命!因此,我觉得「转念作业」只适合个人自修或在工作坊里操练,读者万万不可把这四句反问挂在嘴边,去挖别人的隐私,这种「好心帮忙」很容易构成一种侵犯。我们都不难明白,一个人的改变,通常不是靠「知道真相」而已,我们真正的隐痛是「我们不敢知这也不忍知这」背后的疚与惧。这个深埋的痛,需要的是谅解,是宽恕,是疗愈;我们要学习尊重每个人自己的「时机」。
最后,想好好介绍一下主事翻译的周玲莹。经过几年翻译工作的历练,虽然她总是自叹并未具备专业译者的能力,奇炒的是,在有限的翻译经验下,她却能精准地把握全书的精神与要旨。这全来自她对「转念作业」的全心投入,我们可以说,她是用自己整个生命来翻译的。其实,她不论作什么,译书也好,带读书会也好,她靠的从来不是技巧与能力,她一向是投入整颗心去经营的。于是,因着她的无比愿力,许多利益众生的美事,甚至她视为「不可能的任务」,都在她的手中完成了。
自从受到「转念作业」的洗鍊,玲莹逐渐挣脱了敏感的个性,快乐而勇敢地迎向现实的挑战,喜孜孜地作一个「永远的人生学徒」,即使近年来她一直在学习「身体的课程」,周这的朋友这是能感染到她的喜悦与自在。自从《奇迹课程》中文版问世以来,周玲莹一直是奇迹信息中心的一股动力,也是这些年来伴我走上奇迹旅程的一颗福星。
2007年写于加州如客陵星尘轩
作真相的情人
拜伦.凯蒂的著作Loving what
Is终于发行中文版了,这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这本书的英文原作已在欧美地区发行多年,嘉惠了许多国家的读者。现在,
台湾和其它华语地区的读者终于有机会分享到这么棒的讯息,真是一大福音。
我跟拜伦.凯蒂之间的缘分,要追溯到十四年前。当时,我在美国的保险界非常活跃,荣登为终身百万元圆桌荣誉会员。虽在事业上享有不错的成就,然而,我总觉得人生似乎这有些缺憾,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身体上的病痛。二十九岁时,我罹患乳癌,后来又发现脑下垂体长了肿瘤。除了健康的问题之外,原生家庭以及婚姻方面的种种考验,时常得面临心灵上的惊涛骇浪,难以得到真正的平静与安宁。
因着这些身心的挑战,我很早就展开「心灵」的追寻之旅。在美国工作之余,同时也接受灵修课程训练。就在那时,我和其它几位朋友开始在好友Ruby的家庭聚会,跟随拜伦.凯蒂操练「转念作业」(The
Work)的方法。
当时,我对身体病痛抱持着「只有弱者才会生病」、「失去健康就等于失去人生的幸福」等等信念。拜伦,凯蒂带领我一步步写下「六道问题」和反问自己「四句问话」,才得以暂时放下「猴」脑里翻来覆去的老掉牙故事。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当我从那些复杂难解的故事中抽离出来,再经过「反向思考」之后,竟能自行找到解答。
透过「转念作业」的方法,我过去执着的信念松动了,因而愿意接受「身体不健康也是一种可以接受的事实」,任何表面上看似负面的人、事、物,其实都可能隐藏着一份礼物,身体上的病痛也能为生命带来成长的机会。我透过乳癌而开始学习如何更爱自己与珍惜生命。
拜伦.凯蒂不只一次跟我强调:「世界上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还有神的事(上天或大自然未知的力量)。」当时,我一直想要找到可以不必看病、吃药,靠自己就能把病治好的方法。她就问我:「妳身体的健不健康是谁的事?
」我回答说是我的事,但她却认为身体健康除了是自己的事以外,也是医生和神的事。这使我恍然大悟,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身体负责,尽全力照顾自己的健康,然而有些身体的问题也只有医生可以处理,所以我应该好好接受医生的治疗,其它就交托给神了。
拜伦.凯蒂进一步问我:「如果你没有『你的脑下垂体不应该长瘤』的想法时,你会是怎么样的人?」我回答:「我不害怕,内心很平静。」她又继续问:「如果你连『内心很平静』的信念都没有时,你会是怎么样的人呢?」这让我终于领悟到什么是「空无」的感觉,她就这样一步步带领我去挑战我既有的执念,也因此帮助我打破了旧有的生命模式。
我们的痛苦大多来自于无法接受事实以及对他人的要求与批判,于是我们的心经常「跷家」,住到别人家里,自己的家反而乏人照顾。透过「转念作业」的操练,我把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凡事只求尽力就好,我做我自己能做的、该做的,而不向外求或企求改变别人,因而终于经验到「回家」的平静与平安,这才是真正为自己负责的态度。奇妙的是,当我们不再一味地去改变别人,并且愿意面对自己、整理自己,无形之中产生正面的影响,周遭的人、事、物反而因此有了改变。
「转念作业」就这样成为我生命中的良师益友,一路陪伴我走过了十多年的岁月以及人生当中的许多风风雨雨。透过我个人实际的体验,它的确是一套既简单又威力十足的工具,只要你愿意安静地坐下来,提起笔,逐一写下拜伦.凯蒂所设计的「六道问题」,然后再反问自己「四句问话」,并做「反向思考」,就可以将那些隐藏在意识底层却一直阻碍你的负面信念摊在阳光下,从你所有的困扰、矛盾、疑惑、痛苦当中找出自己的盲点,并将这些挑战视为一个礼物与机会,
藉此找到生命的平衡点,回归内心的安宁。
由于我从「转念作业」的操练当中受益良多,因此,推广这套工具一直是我的心愿。这些年来,透过举办「转念作业」工作坊,和许多华人朋友分享这套操练方法,也让我对这套工具的应用层面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
在我接触拜伦.凯蒂的过程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从外表上看来,她是一位再平凡不过的家庭主妇,然而,她却拥有这么不凡的智慧,时时刻刻都能够提出清晰的洞见,原因不在于她与我们不同,而是因为她勇于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盲点,勇于「作真相的情人」,因此她比我们早发现了「转念作业」--这一把得以开启内心智慧与洞见的钥匙。
你我跟拜伦.凯蒂一样,都拥有内在无限智慧的泉源。这世上有许多开启智慧的法门与钥匙,就我个人以及引导个案的经验,「转念作业」是一把非常神奇的钥匙,现在,透过这本书的出版将这把钥匙交给大家,就看你愿不愿意拿起这把钥匙,借着转变信念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感谢许多好朋友一直在协助成就这件美事,尤其要感谢玲莹所付出的努力,
她一直很热心地协助办理「转念作业」的研习课程,并将这项作业在她的生活里彻底身体力行,也有了许多深刻的经验与体悟。因此我可以说,她的确是翻译拜伦.凯蒂的著作以及诠释「转念作业」精髓最佳的人选。
诚心期盼透过这本精采的译作与拜伦.凯蒂充满智能的「转念作业」,邀请大家一起来打开头脑的结,让每个人都能清除困扰着我们的信念这一阻碍,进而成就更完满与平安、喜悦的人生。
吴家芸:长年旅居海外(现定居荷兰),台湾引进阿梵达课程之先导,后跟随拜伦.凯蒂,并修练拜伦.凯蒂的「转念作业」(The
Work)长达十四年。每年固定返台推广,分享带领转念作业,嘉惠有缘人。
为生命喝釆
2002年秋,透过国际知名的心理医师Rahasya介绍,我初次体验到拜伦.凯蒂自创的「转念作业」(The
Work)的威力。Rahasya特别强调「转念作业」是现今世上最好用的自省工具之一。
那次,在短短二十分钟里,轻易地解开了与一位多年好友的误会。让我在那份关系里重新体验自由,那种轻松自在的心情,如今依然在我血液里流窜。几年下来,偶尔检视那个心结是否真的消失,而答案是肯定的--那次的洗涤,我对朋友的不满已彻底烟消云散。
在美国结束凯蒂的课程后,我暂住一位洛杉矶朋友家里,当晚梦见眼前一片漆黑,一堆黑色的身影围绕着我。霎时,「鬼」的念头立即浮现,紧接着,我看见种种恐惧与不安蜂拥而至,彷佛从童年开始,对黑暗、影子、鬼魅传说,乃至成年之后的焦虑、害怕,都围聚过来,有如黑森林般的巨大恐怖,团团而上。然而,瞬间,「转念作业」的问句乍现,同时,眼前的景象立即转换,我看到一张张未曾谋面的笑脸,来自不同种族、不同空间,身着白袍,在阳光普照的花园里,微笑地看着我。这些陌生的脸孔,带着至深的关怀,好像是我累世结交的挚友,围绕在身边,提醒我生命的无穷奥秘。
这个充满祝福的画面,以及难以形容的喜悦,至今仍烙印心底,也让我对恐惧及民间的鬼魅传说有新的领悟。
「转念作业」的珍贵,在于它能轻易地化解陈年纠葛的念头。当任何负向念头进驻时,整个生命往往被思绪掌控,因而不知不觉深陷焦虑,难以自拔。为了自己及家人的身心健康,我们有必要学习一种有效方法,检视旧有的困顿,帮助自己离开那万丈深渊,同时学会经营和谐友爱的关系。
「转念作业」已深深融入我的生命,时刻带领我检视所有阻碍身心平安的念头,给予新的思惟及生命方向。经过一段时日的练习,我的思绪已能自动离开恼人的思惟模式,移向平静健康的心灵。透过爱、支持、追求实相的勇气,「转念作业」所能带来的欢愉,只有在自己经历之后才会明白。
凯蒂的爱与洞见洗涤了有害的念头,也为各种困顿的关系松绑,更为我开拓一个清新的世界。这颗种子已经萌芽,无须多做什么,它已渐渐生根开花、结果繁衍,自然运行。我是何等幸运!
恭喜这中译本的诞生,相信它会帮助更多束缚中的心灵。谢谢凯蒂、谢谢玲莹,以及所有在这领域里贡献的人。更谢谢你的参与。透过阅读、了解、练习,
旧有不实的信念将会一一消失,取而代之的将会是有益身心的美好体验。为你喝釆!
赖佩霞:知名艺人,十余年来致力于身心灵整合及治疗之推广。目前担任「一念之转静心工作坊」指导老师。
四句问话,活出自在的人生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教导:「不可批评别人」、「当你批评别人时,一个指头指向别人,四个指头却指着自己。」所以,我们竭尽所能、克制自己不去批评别人,却止不住心里如海浪般不断涌现的评语,不但无时无刻在批评别人,连自己也不放过。
拜伦.凯蒂在一九八六年觉醒后悟出的「转念作业」(The
Work),直接指明这一事实。她邀请我们在纸上坦然写出我们对别人的评语,把它们化暗为明,然后经由简短的「四句问话」反躬自问,最后作「反向思考」,藉此透彻了解我们执着不放的信念,从中悟出事实真相,释放自己,重获心灵的自由与平安。
我能有机会翻译拜伦.凯蒂Loving What
Is这本书,可说是一连串的机缘巧合。
数年前,若水在「奇迹课程研习会」里,借用拜伦.凯蒂的这套方法,教导学员们反观自己不自觉的「投射心理」。当时,我批评的对象是邻居:「我不喜欢邻居,因为她喂养各地的流浪猫,害得我们的爱车经常留有猫爪印。我不喜欢她太有爱心。」
由于研习时间有限,当时只教「反向思考」。我那项评论,经过反向思考后变成:「我不喜欢我,因为我喂养流浪猫。我不喜欢我太有爱心。」我一脸狐疑,
因为我不认为我有喂养流浪猫的习惯,而且也不明白我怎会不喜欢太有爱心的我呢?
直到有一天,我蹲在巷口轻声安慰一只全身发抖的流浪猫,这才想起了那句反向思考。没想到,反向思考所说的竟然是真的。虽然我不像邻居用食物喂猫,
却用言行在喂。更有一晚,一位朋友来电诉苦,他聊到三更半夜仍不肯罢休。等他谈完后,我立即疲累得瘫倒在床动弹不得,便忍不住怨怪自己太有爱心了。此话一出,内心不由得一震,没想到反向思考竟能揭露我一向没觉察到的自己。
兴奋之余,我开始在生活里广泛运用反向思考,企求多多认识自己。然而,
相对地内疚感也愈来愈深,因为对他人的每一项批评,经过反转之后,都成了对自己的严厉指控,这种滋味确实不好受。详看研习讲义之后,我才知这「反向思考」是最后的步骤,在这之前还有一些步骤当时未教,我猜想那一定是很重要的部分。于是,我虔诚地向上天祈求,请求衪让我有机会学到拜伦.凯蒂一整套的方法。
没想到,才过了几天,上天竟然应允我了。好友小零打来电话,热情地说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我。就这样,操练「转念作业」长达十二年的吴家芸女士出现了。经过她的解说,我才明白反向思考之前,最好先以「四句问话」探问那些批评的真假虚实。通常,经过这番反问的自我教育之后,就会发现那些评论全是虚妄不实的想法,因而能顺理成章地接受反向思考,并在一念之间逆转自己的人生。
接下来,我们举办一场又一场的「转念作业」研习课程,连续两年下来,很多人都能当场认清自己执着的信念,同时也让我清楚见识到「四句问话」带来的威力。
四句问话虽简短,却能很快戳破每个痛苦的想法。每当罪咎感升起,我反问自己:「这是真的吗?」霎时减轻了不少罪咎。当我身体不适,呼吸不顺畅,面临死亡恐惧的威胁时,「这是真的吗?」这句无言的反问会自动冒上来,使我一时忘了恐惧,转而专注于觉察身体当时的状况,并质问自己的想法。
遇到被人不友善对待时,我反问自己:「若没有『他对我不友善』的想法时,我是怎样的人?」顿时心里感到很平安,因而甘心放下那些想法,转而以无条件的爱接纳对方。所以,我很喜欢第四句反问,它常能让小我或自我死亡,死于无条件的大爱里,无怨无悔。
诚如拜伦.凯蒂所说的:
「没有人伤害过任何人,也没有人做过任何可怕的事。再也没有比你对那事件的想法--未经审查的想法,更可怕的事了。所以,一旦感到受苦,便用四句问话反躬自问,观看那些蠢动的念头,然后释放自己。回归童心,从一片空白的心灵开始起步。」「如果不审查它们,这些概念会跟着我们到死为止。概念常是我们埋葬自己的坟墓。」
在本书中,随处可见到拜伦.凯蒂展现深奥且非凡的智慧。最让我折服的是,虽然她带领个案做「转念作业」,所谈的不外乎是现实生活问题,比如投资股市、工作、金钱、上瘾、疾病、死亡、自我批判、潜在信念&#8229;&#8229;等等,但她都能进入案主内心深处的噩梦,提出她的质问,因而让案主自行悟出事实真相,当场破涕为笑。而且,她所醒悟到的洞见,把现实生活与深奥的灵修真理结合得天衣无缝,使得灵修真理不再是高挂天上,不识人间滋味,并使我们体验到现实生活里处处都是玄妙的真理。
「转念作业」适用于全世界各地的人,不分男女老少,不论受过教育与否,
只要真心渴求自由与平安,必能从痛苦中得到解脱,活出自在的人生。但是,对某些人而言,可能会觉得它「障碍重重」,比如:宁可坚信自己是对的,而不愿去看「当下真相」的人;宁可受苦,并相信自己苦得有理的人。这些人除非在生活里处处碰壁,吃足了苦头,才有可能动念质疑自己珍惜不放的价值观。
若是我们一直执着于「我对他错」,就会陷入内心的交战。此时,最好是尊重自己当时的选择,宽恕自己宁苦也不肯转念。直到受够了苦,动念想我另一条出路时,「转念作业」是最棒又最快的转念工具,因为它简单又威力十足。
这本书,历经两年终于翻译出来了。这段期间,我曾一度重病,每天只能在计算机桌前勉强敲打寥寥几个字,当时很担心是否能顺利完成。幸好「四句问话」总能实时冒出来提醒我:但求尽力就好,其余是上天的事。
感谢家人及很多熟识或不熟识朋友们都伸出援手,不断支持与鼓励我。首先,感谢家芸,她协助我深入了解「转念作业」,并默默地陪伴我整理初稿。当然,凭我有限的语文能力,若要把这本书译到一定的水平,非得仰赖好友若水及李安生的大力帮忙不可。若水在百忙之余,义不容辞地协助我大刀阔斧,全面修改译文;李安生则帮忙把这本书的内容润饰得流利晓畅。经过他的细腻推敲,句句都精准又优美地传达出原书的意涵,让整本书的旨趣跃然纸上。在此,由衷地表达我对这两位好友的深深谢意。
最重要的,我要感谢一直在旁陪伴,默默支持并付出一切的外子,尤其在我生病期间,他总是不断提醒我:「交托」、「你是衪最爱的圣子」。虽然他绝不碰心灵书籍,却不知打从哪里偷听到这些心灵词句,总能适时地慰藉我。
最后,感谢奇迹课程读书会的所有伙伴们,不时打电话关心,并为我加油打气。还有一些朋友们,每回偶遇,总是热情地追问我:「拜伦.凯蒂的书何时出来啊?我们很迫不及待哩!」
《一念之转》这本书,终于在大家的声声关心与祝福中问世了。感谢大家!
感谢上苍!
愈透澈了解你自己和你的情绪,
你就愈能成为真相的情人。
--斯宾諾莎
初次目睹「转念作业」活动时,我觉察到我正在体验一个非比寻常的东西。我看到一群人,不分男女老少,不论教育水平,都很用心地学习「转念作业」-
-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探究自己固有的想法--因为那些想法带给他们极大的痛苦。
在拜伦.凯蒂(大家都叫她「凯蒂」)仁慈又犀利的带领之下,这些人不仅化解了迫在眉睫的各类难题,而且连内心最深处的无明症结也因之迎刃而解。我一生致力于研究和翻译心灵方面的传统经典,不难体认出这些经典跟转念过程有着若合符节的深刻相通之处。例如《圣经》的〈乔布记〉、老子《道德经》,和印度的《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等传统典籍的精髓,都对生死提出强烈的质疑,同时又以深奥而风趣的智慧展现内心深处的答案。对我而言,那种智慧正是凯蒂的立足之处,也正是她的「转念作业」所要带给人们的标鹄之所在。
我在拥挤的小区活动中心里,看到五位男女,轮番上阵演练「作业」,透过探问那些造成他们痛苦的想法,如:「我先生背叛我」,或「我母亲不够爱我」等等,学会找回自己的自由。仅仅问四句话,并聆听自己内在的答案,这些人就能敞开心胸,获得深奥、宽广且足以转变一生的慧见。我亲眼见到一位男士对他酗酒的父亲既厌又恨,长达数十年,却在短短四十五分钟内变得容光焕发。我还看到一位女士开始时惊慌得说不出话来,因为她刚刚得悉了她的癌细胞正在扩散,
但会谈结束时,她全身散发着了解与接纳之后的喜悦。
这五个人当中,有三个人从未做过「转念作业」,但整个演练过程并不会显得比其它两位吃力,而且他们的领悟也绝不逊色于其它人。他们全都领悟到那个最基本并且也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真相--正如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
Epictetus)所说的:「真正困扰我们的,并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而是我们对那件事的想法。」一旦掌握到那个真相,他们对事情的理解就全面改观了。
人们在练习拜伦.凯蒂的「转念作业」之前,常会认为它过于简单,故而不免质疑它的成效。但是我确信:正因它的简单,更加凸显出它惊人的效果。自从两年前遇见凯蒂,并第一次接触「转念作业」后,我做了多次的「转念作业」,
主要是针对自己下意识执着的观念。我也亲眼看到好几千人在公开场合中一起做「转念作业」,他们来自欧美各地,所涉及的几乎囊括了全人类共有的问题,从各种重大疾病、至亲的死亡、性和精神虐待、上瘾、财务危机,事业困顿、社会问题,乃至于日常生活的各种挫折沮丧。(凯蒂在所有的工作坊里,始终为我保留一个座位,这是跟她结婚最大的好处之一)我一次又一次地目睹「转念作业」快速又彻底地转变人们思考自身问题的方式。的确如此,只要想法一改变,问题便会随之化解。
凯蒂常说:「痛苦是一种选择。」每当感受到压力时--从轻微的不舒服,到强烈的悲伤、忿怒,或绝望--我们很肯定这种反应必是某一特定想法引起的,
不管我们觉察到它与否。消除压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审视压力背后的那些想法,这是任何人都做得到的事,只要他愿意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转念作业」的四句问话(见后),将逐一揭露我们不真实的想法。透过这整个过程--凯蒂称它为「反躬自问」(inquiry)--你便会发现,所有我们信以为真或视为天经地义的想法全都扭曲了事件的真相。当我们宁可相信自己的想法,而不愿去看真相时,就会承受各种情绪性的压力,那就是我们统称的「痛苦」。痛苦是一种自然警讯,警告我们:你正执着于某个想法。如果我们仍是充耳不闻,不肯正视这个警讯,这时,就只好接受这个痛苦,并把痛苦当成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其实,绝非如此。
「转念作业」跟禅宗的公案及苏格拉底的对话,在启迪心性的作用上,有极为显着的相似之处,但它不是来自东西方的任何道统,而是一位美国平凡妇女无意之间创造出来的转念功夫。
欲知事实本然,惟待契当时机、契当因缘,
时刻一到,彷如大梦初醒。
你明白你找到的是你本有的,不是来自任何外境。
「转念作业」(The
Work)「诞生」于一九八六年二月的一个清晨,拜伦.凯蒂从「中途之家」(halfway
house)的地板上蓦地清醒过来,当时她四十三岁,是来自南加州高地沙漠小镇的一位平凡妇女。
凯蒂的日子与一般美国人无異,结了两次婚,有三个小孩,一个成功的事业,但是十年来她一直处在精神低迷状态,不但暴躁易怒、偏执妄想,到后来愈陷愈深,变得彻底绝望。她曾意志消沉了两年,几乎足不出户;有一段时期,她好几个礼拜都待在床上,只能透过卧室的电话与外界聯络生意,有时甚至严重到无法下床盥洗梳理。她的孩子经过她的房门,必须踮起脚尖走路,以免惊扰了她。最后,她被送到专门收容「厌食症」妇女的中途之家,那是她的保险公司唯一肯付费的机构。那里的人都很怕她,所以她被单独安置在阁楼的房间里。
大约一星期后的某天早晨,凯蒂躺在地板上(她觉得自己不配睡在床上),醒来的霎时之间,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谁,或自己怎么了。她事后说:「那时,根本没有『我』的存在!」我所有的愤怒、所有曾经困扰我的想法,以及我的整个世界,甚至全世界,全都消失不见了。就在此时,内心深处突如泉涌般迸出无法遏止的笑声。而且,周遭的一景一物变得如此陌生,好像内在某个东西突然清醒过来,它张开双眼,透过凯蒂的眼睛往外看着四周的一切:一切美妙极了&#8229;&#8229;&#8229;她浸润在喜悦之中,一切万物都融在一起,没有分裂,也无所不容,每一物都活出它自己。
当凯蒂回到家后,她的家人和朋友都觉得她彷佛变成另一个人。她当时十六岁的女儿罗珊说:
我们知道历经多年的狂风暴雨终于过去了。她以前有事没事老爱数落我和弟弟,而且还经常对我们大吼大叫,我怕到不敢跟她待在同一个屋子里。现在,她似乎完全宁静下来了,她能静静地安坐在窗边或是外面的沙漠里,而且一坐就是好几小时。她像小孩般地既开心又纯真,而且内心似乎充满着无限的慈爱。苦恼的人们开始来敲我们家的门,请求她给予协助。她会跟他们坐在一起,询问他们一些问题,大都是问:「那是真的吗?」当我面临像「男朋友不再爱我」之类的问题而痛苦地回到家时,妈妈总是以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我,然后问我:「亲爱的,那怎么可能是真的?」那种语气,好像我刚才跟她说「我们住在金字塔」那般荒谬。
当人们确信昔日的凯蒂已然一去不返时,便开始猜测她发生了什么事,是否碰上什么奇迹吗?她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来,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之后,她才逐渐描述出自己的离奇经历。她谈的不外乎内在苏醒的自由。她也常说,「反躬自问」帮她领悟出,她过去所有的想法都是不真实的。
凯蒂从中途之家回来后不久,家里开始挤满了人,很多人闻风而至,特地前来跟她学习。她已经把那套反躬自问拟为具体的问题,任何想要解脱束缚的人们,都能应用在自己身上,而无需一直仰赖她。很快地,她开始受到一些小团体之邀,在客厅里会晤形形色色的人。主办人经常问她:「你开悟了吗?」她的回答是:「我只是懂得分辨什么会伤你,什么不会伤你而已。」
一九九二年,她受邀到北加州,「转念作业」便从那里开始快速向外扩展,各种邀约如雪片纷飞而至。从一九九三年开始,她几乎马不停蹄地到处巡回讲解,不论在教堂地下室、小区活动中心、旅馆会议厅,也不管与会人士有多少,她都能一一示范解说。很快地,「转念作业」开始以它特有的风貌进入社会每一阶层,从公司行号、法律事务所、诊疗室,到医院、监狱、教堂和学校。凯蒂遍游世界各国推展「转念作业」,所到之处,大受欢迎。如今,在欧美各地,已有不计其数的团体定期聚会,共同操练「转念作业」。
凯蒂常说:「了解『转念作业』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去经验一下。」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反躬自问」(inquiry)的作业,正好与研究心智的生物学最新实验结果不谋而合。当代神经科学证实脑内的某一特殊部位,有人称它为「自动翻译机」,能把一切外在讯息转译成我们耳熟能详的内在故事,形成我们的「自我感」。两位著名的神经科学家最近指出,这个爱说故事的「自动翻译机」具有诡诈多变的不可靠特质。安东尼奥.达马西欧(Antonio
Damasio)对它的形容是:「或许最重要的启示正是:人类的左大脑喜欢捏造与事实不符的故事情节。」麦克.葛詹尼加(Michael
Gazzaniga)接着说:「左脑惯常编织故事,而且乐此不疲,那是为了说服它自己和你:一切在掌控中&#8229;&#8229;。左脑那种扭曲事实的本领,哪能称得上什么能耐呢?『自动翻译机』的目的不过是帮你把自己的故事自圆其说而已。就这样,我们才学会了自我欺骗。」这些从精密实验得到的睿见,显示出我们都有相信自己所发布的新闻稿的倾向。当我们自认为「颇具理智」时,通常正是我们用自己的想法在编织故事。这种特性,道尽了我们如何亲手把自己推入痛苦的深渊里,而凯蒂本身就是十足的过来人。她这套自我质问的方法,发掘了一种独特且鲜为人知的心智能力,使人们跳脱自制的陷阱。
很多人做完「转念作业」后,都能从他们的痛苦念头里,当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解脱与自由。但是,「转念作业」若只给人这种短暂的体悟,就无法发挥它真正的功效,它其实是一种持续不断深入的自我了悟过程,而不是一帖救急的止痛药。凯蒂说:「它不单单是一种技巧而已,它能从我们内心深处,唤醒生命的本然真相。」
你愈深入「转念作业」,就愈能体会到它的效力。练习「反躬自问」一段时间以后,人们常说:「不再是我操练『转念作业』,而是它在操练我。」根据他们的描述,练习之时,无须刻意使力,心灵便能自行察觉负面的念头,且在它造成痛苦之前就把它化解了,他们内在与现实真相的争辩也随之消散,存留下来的只有爱--爱自己,爱别人,爱一切有情生命。准此而言,本书的书名与他们的体验,可谓相互呼应:「一念之转」,就像你我的呼吸吐纳,是那般自然又轻松自在。
想想看,今后所有的仇恨,
心灵都能回复它原有的纯真,
最后终于明白--
那就是自我愉悦、自我抚慰、自我惊吓,
以及,它自己甜美的意愿就是天堂的意愿。
直到现在我才介绍「四句问话」,是因为如果省略了前文的铺述,就彰显不出它们的深意;而要认识它们最好的方法,就是亲睹「转念作业」的示范。在这些示范中,你也会领略到凯蒂的「反向思考」,它确实能帮你从相反的角度,去审视你一向信以为真的想法。
下面是凯蒂在大约两百位观众面前,与一位女士的对谈。讲台上,坐在凯蒂对面的玛莉女士已经填好「转念作业单」,在单子上,她按照提示,一一写下对于恨怨有加的某人的想法。那个提示是:「允许你自己以真实的感受大肆批判一番,不必故做清高或仁慈状。」填写之时,愈是挑剔,便愈能从中获益。你可以看到,玛莉真的毫无保留。她是一位敢作敢当的妇女,大约四十岁,身材苗条动人,身著名贵的运动服。打从对话一开始,她的愤怒和缺乏耐性便暴露无遗。
不论是读者或旁观者,第一次参与「转念作业」的临场经验,可能会感到不舒服,但我们最好记住:所有参与者,包括玛莉、凯蒂和观众,都是站在同一阵线,都正在寻找真相。如果凯蒂的追问好似咄咄逼人,你只要往深处去看,将明白她所取笑或嘲弄的,只是针对构成玛莉痛苦的那些想法,而不是冲着玛莉本人。
在对话当中,每当凯蒂问:「你真的想知道真相吗?」她的意思不是指她认为的真相,或任何预设的抽象真相,而是指玛莉自己的真相,这真相隐身在使她烦恼的那些想法背后。玛莉之所以出现于此,正因为她相信凯蒂能帮她找出她的自我欺瞒之处,因之她也乐意接受句句紧迫盯人的追问。
你不难发现,凯蒂在对话时经常使用亲密的称呼。有一位首席执行长(CEO),觉得有必要提醒参加凯蒂工作坊的朋友们:「如果她握着你的手,亲密地称呼你『甜心』或『亲爱的』,请不必兴奋,她对每个人都这么称呼的。」
玛莉:(念她写的「转念作业单」)我恨我先生,他的一举一动,甚至连他呼吸的方式,都令我抓狂。最使我失望的是,我不再爱他,我们的关系像在打哑谜。我要他更成功、不要和我有性关系、我要他身材健美、我要他有自己的社交生活,不要老是黏着我和小孩、我不要他再碰我、我要他坚强。我的先生不应该自我吹嘘说他擅于经营我们的事业,他应该更成功才对。我先生是个依赖成性、予取予求的人,他既软弱又懶惰,他始终在自欺。我拒绝活在谎言中,也拒绝为了维持婚姻而继续跟他虚与委蛇。
凯蒂:他的毛病都被你说尽了吧?(观众大笑不已,玛莉也跟着笑出来)这些笑声似乎透露出你说出了屋内这一群人的心声。现在,让我们从头开始,看看是否能找出事情的真相。
玛莉:我恨我先生,他的一举一动,甚至连他呼吸的方式,都令我抓狂。
凯蒂:「你的先生令你抓狂」,那是真的吗?【四句问话的第一句是:那是真的吗?】
玛莉:是的。
凯蒂:很好,亲爱的,你能举个例子吗?他呼吸吗?
玛莉:他可会呼吸呢。当我们为了商务而反复通话时,我能清清楚楚听到他在电话另一头重重的呼吸声,让我忍不住想吼他。
凯蒂:所以,他的呼吸声令你抓狂,那是真的吗?
玛莉:是真的。
凯蒂:你能百分之百肯定那是真的吗?【第二句问话是:你能肯定那是真的吗?】
玛莉:是的!
凯蒂:我们都有类似的经验。我知道,对你而言,它确实是真的,但从我的经验来看,使你抓狂的,并非你先生的呼吸声,而是你对他呼吸声的那此想法。所以,让我们进一步仔细看那是不是真的。你对于他在电话里的呼吸声,有何想法呢?
玛莉:他应该意识得到他在商务电话中呼吸得太大声了。
凯蒂: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第三句问话: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
玛莉:我很想一刀杀死他。
凯蒂:那么,让你觉得痛苦的,是你对他呼吸声所执着的那个想法,或是他的呼吸声本身呢?
玛莉:他的呼吸声让我感到痛苦。对于想要杀死他的这个想法,反而让我比较舒服些。(玛莉忍不住笑出来,观众也随之大笑)
凯蒂:你可以继续特有那个想法。「转念作业」最美的地方,就是你可以保有你所有的想法。
玛莉:我从未做过「转念作业」,所以不知该如何回答才算「正确」。
凯蒂:甜心,你怎么回答都是完美的,不必事先排练。所以,他在电话里大声地呼吸,而你认为他应该意识到,他却没做到时。接下来你会怎么想呢?
玛莉:我对他的所有最坏想法全都倾巢而出了。
凯蒂:很好,而他这是大声地呼吸。「他不该在商务电话中呼吸得那么大声」--然而,事实是什么呢?他意识到了吗?
玛莉:没有,我告诉过他不要这样。
凯蒂:他仍是依然故我,那是事实。事实永远指「正在发生的事」,而不是「应该怎样发生的故事」。所以说,「他不该在商务电话中呼吸得那么大声」,那是真的吗?
玛莉:(停顿一下之后)不,那不是真的。但他这是呼吸得很大声,那是事实,也是真相。
凯蒂:那么,当你持有「他不该在商务电话中呼吸得那么大声」的想法,而他没做到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玛莉:我会如何反应?我很想逃掉,而明知自己很想离开,却脱身不了时,我觉得很不舒服。
凯蒂:亲爱的,让我们回到「反躬自问」,不要陷入自己诠释出来的那一套故事里。你真的想要知这真相吗?
玛莉:是的。
凯蒂:很好,如果我们一次只针对你已写的一句答复,会更有帮助。你能我到一个理由让你放下「他不该在商务电话中呼吸得那么大声」的想法吗?【这是凯帝有时附带问的问句】若你们是「转念作业」的初学者,听到我要求玛莉放下她的故事时,请特别注意:我没有要她这样做。这不是为了除掉想法,或是克服、改善,甚至屈服于它们,全都不是。这只是为了让你领悟到自己内在的因果关系而已。所以,这个提问其实很简单:「你能否找到一个理由让你放下这个想法?」
玛莉:是的,我能。没有这个想法的干扰,打商务电话时会比较愉快。
凯蒂:那是一个好理由。好的,我再请问,你能找到一个理由让你毫不焦虑地保有「他不该在商务电话中呼吸得那么大声」的不真实想法或谎言吗?【第二个附带问句】
玛莉:不能,我没办法。
凯蒂: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呢?【第四句问话:没有那个想法,你会是怎样的人呢?】如果你从来未曾涌现那个想法,你跟你先生讲商务电话时,你会变得怎样呢?
玛莉:我将会更快乐、更有能力,而不会这么容易心烦气躁。
凯蒂:是的,甜心,就是这样。所以,不是他的呼吸造成你的问题,而是你对他呼吸的那些想法,因为你从未审查它们,才看不出这想法根本不符合眼前的事实真相。让我们来看你写的下一句答复。
玛莉:我不再爱他。
凯蒂:那是真的吗?
玛莉:是的。
凯蒂:好,很好,我听到了,但你真的想知道真相吗?
玛莉:是的。
凯蒂:很好,请先静下心来,没有所谓对错的标准答案。「你不爱他」,那是真的吗?(玛莉沉默不语)如果你现在必须诚实回答「是」或「不是」,而且必须永远活在你的答案里--不论它是真相或谎言--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呢?「你不爱他」,那是真的吗?(沉寂很久之后,玛莉开始哭起来)
玛莉:不,那不是真的。
凯蒂:这个回答,真是勇气十足。如果用最真实的答案来回答,也许我们会惟恐断了后路。但是,「那是真的吗?」只是一句问话而已呀!我们很怕诚实回答最简单的问题,因为我们把它可能的后果投射到想象的未来里,因而感到有必要事先防范。当你相信「你不爱他」这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玛莉:它使我的整个人生成为一则可笑的哑谜。
凯蒂:你是否能找出任何理由让你放下「你不爱他」这个想法呢?请明白,我并没有要求你现在就放下这个想法。
玛莉:是的,我能找到放下它的理由。
凯蒂:你能找到一个让你轻松自在地持有这想法的理由吗?
玛莉:(停顿很久后)我想,如果我继续这套说词,他就不会老是要跟我行房了。
凯蒂:那个理由真的会让你心安吗?听起来,它只会加深人的焦虑。
玛莉:我想你说的没错。
凯蒂:所以,你能找到一个理由让你完全轻松自在地持有这一想法吗?
玛莉:喔!我懂你的意思了。不,持续这样的老把戏,是不可能让我轻松自在的。
凯蒂:真有趣!你跟先生在一起,却没有「你不爱他」的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
玛莉:那将会很棒,将会美好无比,那是我要的。
凯蒂:我听到你说,若是有这个想法,你不会轻松,若是没有这个想法时,就会过得美好无比。那么,你的不快乐跟你先生这有任何瓜葛吗?我们只需注意一下这一点就够了。所以,「我不爱我先生」,请将它反向思考。【结束四句问话后,接下去做反向思考】
玛莉:我爱我的先生。
凯蒂:好好感受一下。那与他无关,是吗?
玛莉:是的,真的无关,我的确爱我先生,你说的对,那与他完全无关。
凯蒂:有时候你认为你憎恨他,而那也与他完全无关。这个男人只不过呼他的吸而已,你却说出一套你爱他或是你恨他的故事。一桩美满幸福的婚姻,不需靠两个人,只需一个人即可--那个人就是你!还有另一种反向思考的方式。
玛莉:我不爱我自己。我的确如此。
凯蒂:你可能认为,倘若与他离婚,你会觉得好过些。但是,若不仔细审查你的想法,你会把同一观念贴在下一个进入你生命的人身上。我们执着的不是某一人或某一物,而是执着我们当时未经审查就信以为真的那些概念。让我们来看你「转念作业单」的下一个答复。
玛莉:我想要我的先生不要予取予求,老是依赖我,我要他更有成就,不要老想跟我行房,应注意身材,有自己的社交生活,不要老是黏着我和小孩,而且要坚强一点。这些只能算是我对他的期待的一小都分而已。
凯蒂:请把你整套说词「反向思考」一下。
玛莉:我想要我不软弱,不依赖他,要当更成功的人。我要我常跟他行房,我要保持身材,我要有自己的社交生活,不要老是黏着他和小孩,我要自己更坚强。
凯蒂:所以,「他不应该予取予求」,那是真的吗?事实是什么呢?他真的这样吗?
玛莉:他确实予取予求的。
凯蒂:那么「他不应该予取予求」就成了一个谎言,因为根据你的描述,这家伙确实是予取予求的。所以,当你持有「他不应该予取予求」的想法,而你眼前的事实,他明明是予取予求的,那么,你会如何反应呢?
玛莉:我会一直想逃开。
凯蒂:若他出现在你面前,而你没有「他不应该予取予求」的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
玛莉:依我刚才的了解,我可能会对他怀着爱意,而不会处处防着他。但事实上,我只要看到他有一丁点需求倾向,就受不了,非得逃离不可,我一生都在
干这种事。
凯蒂:根据你的说法,当你看到他予取予求时,你并没有诚实地说「不」,你反而走开或是想要逃跑,这对你和他都不诚实。
玛莉:一点都没错。
凯蒂:嗯,势必如此的。在你能与自己进行清晰又诚实的沟通之前,你必然认定他是予取予求的。所以,让我们来看清楚一点。请你扮演予取予求的他,我来当那个清明的你。
玛莉:予取予求先生走进来,说:「我刚接到最棒的电话,你一定要听听看,这家伙对我们的公司一定很有用。我还接到另一通电话&#8229;&#8229;。」你知这吗,他可以这样一直说个不停。这时,我正忙个半死,正在赶着某个限期交差的事情。
凯蒂:「甜心,我听到你接了一通很棒的电话,并为此感到很开心。同时,
我希望你现在能离开房间,因为我正在赶工。」
玛莉:「我们必须谈谈我们的计划。我们何时去夏威夷呢?我们必须搞清楚要搭哪家航空公司&#8229;&#8229;。」
凯蒂:「我听到你想谈我们去夏威夷的计划,我们可以在晚餐时谈。我真的需要你现在离开房间,我必须赶在最后期限内完工。」
玛莉:「如果你的女友打电话给你,你会和她聊上一个小时,现在你却不肯听我讲两分钟?」
凯蒂:「你可能是对的,我要你现在离开房间,听起来好似很绝情,但其实不是,因为我现在必须赶在期限内做完。」
玛莉:我不会那样做,通常我会很凶,大发雷霆。
凯蒂:你当然会发脾气,因为你害怕说出实情,也害怕说不。你绝不会说:「亲爱的,我要你离开,我正在赶工。」因为你想从他那里要一些东西。你暗中在跟你自己和他玩什么把戏呢?你究竟想从他那儿得到什么?
玛莉:我从来不曾跟任何人直截了当地说话。
凯蒂:因为你想从我们身上得到某个东西,那是什么?
玛莉:我无法忍受有人不喜欢我。我不想要不融洽的场面。
凯蒂:所以,你要我们的肯定。
玛莉:是的,我想要保持和谐气氛。
凯蒂:甜心,如果你先生肯定你说的话和你做的事,你们全家就会融洽和谐,那是真的吗?有用吗?你们家融洽和谐了吗?
玛莉:没有。
凯蒂:你在家里,想用融洽和谐来换取你的诚实正直,却反而搞得焦头烂额。别再从别人身上寻求爱、肯定和赞赏了,不妨正视一下眼前的真相,就当成一场游戏吧。请再念一次你写的答复。
玛莉:我要我的先生不予取予求。
凯蒂:很好。请作反向思考。
玛莉:我要我不予取予求。
凯蒂:是的,你一直要和谐融洽,要他的肯定,要他的呼吸改变,还要他为你改变性欲。请看看,谁才是予取予求的那一位呢?究竟谁在依赖谁呢?所以,请你把整张单子反向思考。
玛莉:我要我自己不予取予求,不依赖&#8229;&#8229;
凯蒂:不依赖你先生,是吗?
玛莉:我要我自己更成功,我要自己不再有房事了。
凯蒂:如果你好好沉思这句话,可能会发现它真的很有道理。试想一下,你说过多少次你很厌恶跟他行房这件事?
玛莉:经常说。
凯蒂:是的,你在心里跟他行房,而且认为它多么可怕。你一次又一次地跟自己重复和先生做爱的可怕故事,所以,令你厌恶的是那个故事,而不是你的先生。没有故事时,性根本不会引起任何人的反感。性就是性。你若非有性关系,便是没有性关系,令我们厌烦的是我们对于性的各种想法。亲爱的,你若针对这个主题来做练习,大概整张作业单都不够你写关于你先生以及你们的性事。
玛莉:我懂了。
凯蒂:很好,请把下一句也作反向思考。
玛莉:我要我身材健美,但是,我的身材不错呀!
凯蒂:喔,真的?在心念层面呢?
玛莉:噢,那方面我还需要下点功夫。
凯蒂:你已经尽力了吗?
玛莉:是的。
凯蒂:嗯,或许他也尽力了。「他应该身材健美」,那是真的吗?
玛莉:不,他身材称不上健美。
凯蒂:当你相信「他应该身材健美」的想法,而他没有做到时,你的反应如何呢?你会对他说什么,或做什么呢?
玛莉:我的一切反应都是另有他意,我故意向他展露我的肌肉,我不再用肯定的眼光看他,也不再赞美他,不再对他有任何友善的举动。
凯蒂:很好,请闭上眼睛,想象你正用那种方式看他。现在,注意看他的脸。(暂停几秒钟。玛莉叹了一口气)请继续闭上眼睛,再看着他。你正和他在一起,而你没有「他应该身材健美」的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
玛莉:我会看出他还蛮英俊的。
凯蒂:是的,安琪儿,你己经看到你多么爱他。不是很奇妙吗?这是很令人兴奋的事。所以,请多体会它片刻,看看你一向怎样对待他,而他仍执意要跟你到夏威夷,多么不可思议呀!
玛莉:这家伙最不可思议的地方是,我是如此可恶又自私,而他仍是无条件地爱我。真让我受不了。
凯蒂:「真让我受不了」,这是真的吗?
玛莉:不,到目前为止,一直是我的想法让我受不了。
凯蒂:所以,让我们回到正题。「他应该保持身材健美」,请把它反向思考。
玛莉:我应该保持身材健美,我应该让我的想法「健美」。
凯蒂:是的,每当你看着他,并对他感到厌烦时,就提醒自己让你的想法保持「健美」,也就是:「批评你先生,把它写下来,反问四句话,然后反向思考。」但是,唯有当你对痛苦感到厌倦时,才会踏实地做这些练习。好了,亲爱的,我想你已懂得怎么做了。请你继续用同样的方式做「转念作业单」上的其它答复。我很喜欢跟你坐在一起,迎接「反躬自问」,欢迎你随时回到「转念作业」来。
从所有想法后退一步,你便能海阔天空。
--僧璨(禅宗三祖)
在《一念之转》这本书里,凯蒂提供你做「转念作业」所需的一切,帮你自行操练或与别人对练。本书透过整个操练过程,一步步引导你进行「转念作业」,你还会看到很多人与凯蒂直接练习「转念作业」的现场记实。这些一对一的对话都是实际案例,有些案例甚至充满戏剧性,凯蒂都能把她的清明带入最复杂的人事问题里,帮助人们透过「反躬自问」而自行化解痛苦和束缚。
——史蒂芬.米切尔(Stephen
Mitchell)
「转念作业」只有四句问话,它甚至什么也不是,既无动机,也无附带条件。
毋宁说,缺了你的回答,它百无一用。
这四句问话,能配合你学过的任何课程,让你更上一层楼。如果你有任何宗教信仰,你的信仰将会更形深化;如果没有宗教信仰,你也会因而获得无比喜乐。它们将焚化所有对你而言的不真实之物,而且焚烧净尽,只剩下那久候着你的事实真相。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众人皆醒我独醉四句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