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永远想大陆江山会成为永远的在野党吗

2016年台湾大选后。中国国民党会不会分裂?
无论是总统民调还是立委民调,国民党都是一塌糊涂。此外内斗还不断。据了解,如果明年立委过半,民进党极有可能通过制定相关方案来清理国民党不当党产。各种夹击之下,中国国民党这块牌子明年还会存在吗?国民党内部的本土派会不会出走,成立台湾国民党?
按时间排序
党派斗争永远是国民党的软肋。从大陆到台湾...
早就分裂了不是么?
中国国民党已死,输得太惨,太悲伤了。感觉就像是被强奸了。
国民党本来组成就很松散。。。。这点 就很容易被人家逮住机会 安插间谍 导致核心被击破~
以个人拙见,KMT分裂是铁定的,怎么个分裂法,取决于败选后的党主席是谁1)如果是王金平,深蓝分裂,倒向新党原因:理念不同,KMT内的本土派在王金平的带领下,真的是越来越民进党化,而深蓝,作为有理念群体,肯定是待不下去,出走是肯定的2)如果是洪秀柱,地方派、本土派出走,投向浅绿原因:国民党中的地方派和很多本土派,已经退化成了纯粹的选举机器,没有一点理念可言,败选后一旦没有行政资源,深蓝执政,绿营再不断拔桩脚,这些人肯定会因为利益的因素从KMT出逃3)如果是朱立伦,....不可能,这党主席当成这熊样,而且作为败选的第一责任人,败选当天晚上肯定是辞任党主席,否则第二天就会被人逼宫交权KMT真心是猪啊,输了九合一,后面紧接着输大选,而且败选后连像样的中生代扛旗的人都找不到,这退伍迟早是要散啊
大选后,国民党应该会进一步走向本土化。王金平的路线估计会占上风。在台湾的政治氛围下,去掉党名中的“中国”二字也许更有利于国民党的发展。
国民党一直在分裂,亲民党、新党就是分裂出来的。斗胆臆测,2016大选后,国民党将进一步分裂,其中以黄复兴党部为主的数十万党员可能继续以国统纲领为旗帜,拉拢新党。而本土势力(含外省二代、三代)将组建新的政党,政见则采用中间路线。
不管2000年还是2004年,KMT都是优势较大,“总统”输掉第一次是泛蓝分裂,第二次有子弹因素,但是一直以来即便在野“国会”也占据多数。2008年马赢得气势如虹,“国会”席次拿下接近70%,各地方县市拿下近80%。8年时间废掉这所有的根基,确实是罕见的,为什么?首先,马和金对党产的处理把地方长期的优势组织毁掉了,这是一个根本的重大冲击,而朱所说的,“我们KMT要重新和人民站在一起”。和人民在不在一起,地方没有组织,利益派系都被打乱,怎么在一起?光靠说话没用的。(虽然马做的事情在公理上也许是对的,但是这有点自废武功)。第二,党内不团结,2016后,可能真的会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台湾国民党”出来了(现在有一个同名小党)。马王政争激化了这个党内矛盾,因为年轻人的舆情走向导致所谓“本土蓝”越来越像绿,变成了“绿松石”的颜色。这些“绿松石”要不要自己玩,取决于第一条里KMT的支持,党产已经没有利益和支持的情况下,那么为了迎合绿化的年轻人,和“中国国民党”的切割,也许是不可避免的。第三,两岸部分,KMT的“亲中”帽子自己摘不掉,却拼命想摘。“爱台湾”的帽子KMT有原罪感,再怎么表达也没用,反而在最容易得分的两岸部分失分,这里搬运一下旺报黄社长的话:戒嚴時期,國民黨是透過情治控制、利益扈從以及經濟發展政績,來維繫一個與台灣現實脫節的大中國論述。解嚴之後,面對標榜本土的民進黨對手,國民黨為了擺脫「外來政權」的質疑,不得不從「凝視遙遠的天空」轉為「俯瞰腳下的大地」,卻始終走不出「愛不愛台灣」的魔咒,甚至因此失掉在兩岸問題上的論述優勢。好文参考:
国民党已经分裂N次了,从新党到亲民党,哪个不是从国民党里走出来的。所以分裂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台湾的政治圈从来都是松散结构的。
回答很完整了,順手補充:以下就國民黨黨員的組成,約略分幾類:1. 統治集團 (黨內大老)2. 早期的軍公教成員 (黃復興黨部成員)3. 財團、台商 (商人,$$$利益優先)4. 利益集團 (如提到的農魚水利系統或地方樁腳,$利益考量)5. 一般黨員 (認同政治主張)6. 早期非志願加入國民黨的黨員 (為了升遷、公職、考績的思想正確、品性端正好學生,對找工作有幫助以及服兵役可以好好過,ex: 扁, 謝, 蓮, 族繁不及備載..)7. 其他括號左邊是占黨員的比例,右邊是占人民的比例,沒仔細查數字,有錯請糾正堅定派: 1, 2 (大宗,估計佔整體人民約5%)搖擺派: 3, 4 (小宗,10%)立場派: 5, 7 (少數,30%)-------------------------------------反對派: 6
(已非黨員,55%)堅定派想的是如何鞏固權力,但這些人年紀偏老,discount rate 隨時間越來越高;搖擺派因為黨產以及國家資源,可能在觀望,但在制度越來越透明情況下,他們必須被迫表態;立場派端看黨如何表現,一旦沒了信心,就像變了心的女友,再也回不來了。除了以上的分類,另外要考慮本省與外省背景,雖然個人不喜歡區分這兩類人,但在國民黨體制中,無論什麼派,始終外省掌權,本土派只是抬驕,若本土派出走,以上組成就真是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了。
泻药,我个人看法是,其可能分裂(不代表一定会分裂)。从3个角度来谈,政党机制、台湾政治环境、选后前瞻。一.政党机制国民党作为列宁式运行的政党,有两大特点,一为独裁,亦即党主席负责制;一为人才来源并不单一,来自于统治集团和非统治集团。1.党主席负责制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共两党认识到党主席负责制出现了问题,或是不能服众,开始改革原有的制度。TG采用的方法是改党主席负责制为总书记制度,实行政治局常委的集体决策,虽然一把手的职权还是很大,但比以往小了很多,政治局是实权机构。国民党采取的方法是增设副主席,曾经一度有一位正主席、八位副主席的情况,一把手的职责并未受到实际影响,中常会还是走过场。控制中常会议程则控制一切,党主席裁示最大。曾经在1996年选首届民选台湾总统时,所有的国民党副主席(2位)都反对李登辉,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马英九时代搞了两个荣誉主席、三个荣誉副主席,一个第一副主席、六个副主席(都什么鬼),然而还是马英九说了算,其他人就是花瓶。这种情况的好处,是可以集中所有资源干大事,尤其是党产和党组织人脉的充分利用。缺点是,缺乏有效制衡,党主席要是个傻×就完了。有马英九、朱立伦前后两任党主席,你党药丸啊。2.党员构成李登辉时代,国民党还号称百万党员。在2000失掉政权后,第一次党员大幅度流失,而后连战重新登记党员,国民党本土化路线开始改变,出现了纪政等党员不登记,以及对脱离李登辉路线不满党员的脱党(台联、国民党嘉义林派等)。2008年马英九执政前后,国民党旋起一波新的入党高潮,比如大名鼎鼎的无党籍立委蔡豪。一是表达对陈水扁八年执政不满,另一方面表达对马英九的期待。而后马英九执政疲态、无方尽显,人以国民党藉为耻,退党潮开始出现。马王政争后,一批不满马英九的本土派开始大规模退党以表示不满。朱立伦接任后,这种情况并未改变,仍在产生。朱立伦接任后,一系列不适当之动作,比如立委提名办法、总统初选机制、开除五寇、换柱等等加速这一过程。虽然他仍然声称有八十八万党员,但是一般估计,国民党党员最高不过30万,最低可能只有十几万。国民党党员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国民党党中央也不一定知道。正是基于这一个情况,国民党的初选要想搞掉一个人,太容易了。就是要求他连署,然后审核连署名单时,说某个人没有交党费,依法例并非可连署之党员,便可将连署名单的人数往下降,降到连署门槛,那么那个人连初选资格都没有了。国民党的党员有两种,一个是黄复兴党部,主要是退役军人组成。大概占国民党党员的三分之一,可能在8-10万之间。这批人可以不用交党费。另一种是普通党员,要么一次性交一万台币,要么每年交两百台币党费,维持党员资格。国民党有投票权的党员都需要交党费(黄复兴除外),很多人由于对国民党现行政策不满或者懒得给钱等其他原因,没有续交党费。那么后果是,国民党初选中,三分之一不需要交党费的黄复兴党部有着极其大的影响力,尤其在国民党普通党员因为不再续交党费而丧失投票权的情况下,黄复兴的影响力几乎是决定性的。2014年的国民党台北市长初选,连家三代连胜文对阵八届立委丁守中,尽管丁守中也是出自于深蓝,但毕竟敌不过连胜文的根正苗红,落选了。还应该注意到,国民党黄复兴党部的组织绵密,根基极深,大部分为外省籍的深蓝,或有军旅经历,对于中华民国和国民党有着高度的认可和炽热。动员能力强、向心力也很强。黄复兴的主张是保守派中的保守,铁杆的中华民国捍卫者,也是军公教福利的既得利益者。黄复兴掌握了近百万眷村票,属于国民党铁票,但是在1300万选民中影响还是相对较小,又因选举必投国民党(或者不投票),所以不是影响选战结果的关键因子最影响选票的,大概是既认同台湾,又认同中华民国的新台湾人,以及以经济选民为代表的中间选民。每次决定选战结果的,大概也是这部分人。国民两党的政策主张只有靠近这一批人,才可能成功。很明显,黄复兴和中间选民的政策主张、利益要求方面完全不一致。目前的国民党在普通党员流失、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有越来越明显的保守趋向。党主席朱立伦也一直在打中华民国牌,希望激化蓝营选民的危机感出来投票(大概是因为九合一选举泛蓝窝票严重吧),便是明证。如果再追溯到连胜文、胡志强的中华民国牌,不得不说。国民党越来越保守化,离着中间选民有很大距离,离着台湾民众的希望也有很大距离。这对于选举型政党而言,不是件好事。3.党员来源。以往国民党党员来源有两种,一个是从统治集团来,一个是从非统治集团来。蒋经国时代,国民党本土化策略,就是在扩展从非统治集团的名额。他也意识到,如果国民党只是从外省人这个统治集团遴选,那么这个统治是不稳定的。如果国民党的人才没有流动,或者说没有新鲜人才加入,那很危险。可惜,他的接任者没有认识到。历史的轨迹发展到如今,统治集团可以理解为国民党固有的领导层,非统治集团是国民党现有领导层以外,甚至是完全没有渊源的人的加入。简言之,扩大党员来源的广泛性,以及党员的年轻度。理想的状况是,形成梯度的人才、老中青三代都有,同时有广泛的社会代表性、广纳社会各界。国民党党员来源,看看中常会就好。中常会的中常委基本上三种,台商、黄复兴、地方派系和行业系统。台商票大概有30万、黄复兴有100万。地方派系和行业系统则存在不同。一些基础扎实的系统,比如农渔水利、宗教工商界等比较稳定,比如农会,全台湾大概也有近百万票。中南部的派系,比如云林张家班、台中红黑派,因为民进党的收编或者长期不得掌握资源而式微。其他还有吗?不造,眼拙没有看出来。律师、医生本来不是国民党支持者的也就算了。如今农渔水利、工商宗教系统开始动摇时,国民党的广泛代表性开始不稳定了。马英九对待国民党地方派系的态度与方式,也在自拔根基。国民党的党员来源,开始集中于既得利益者和原有的领导层。那么党员的梯度建设呢?换另一种表示就是,国民党党员的年轻化程度呢?呵呵。以台北市议会为例,年轻的大部分是民进党人,老气横秋的多是国民党人。正如前国民党籍的台北市议员李庆元批评的,国民党的青年只是一代一代的当里长,而没有其他的机会。在如今这个国民党存亡之秋,另一位国民党台北市议员钟小平曾经建议党中央,在各个立委选区大力拉拔年轻人,让他们去参选。让立委战场变成国民党训练新人的场所,这次立委失败不要紧,未来还可以夺回来。似乎国民党中央也是这么做的。这次国民党选举的年轻化确实比较多。台北市第三选区,提名人蒋万安,是国民党副主席之子。高雄市第二选区,提名人黄啥来着忘了,国民党高雄市议员之女。嘉义县第一选区,提名人林江钏,国民党前东石乡长之子。台中市第二选区,提名人颜宽恒,前立法委员之子。基隆市选区,提名人郝龙斌,前行政院长之子。......尤其是高雄选区,蓝二代蓝三代太多了,比如高雄市第一选区提名人他爹是原任立委、第四选区他爹是原任议员、第八选区他爹是地方大佬,等等。一方面,对于这部分愿意在国民党危难时刻上场救援的年轻人点个赞。另一方面,那些没有背景的青年人呢,那部分人怎么不出来?国民党并没有专门培养选举新人的机制。或者说,曾经有,如今没有了。相对而言,民进党在青年政策上比较好。派青年人选里长、选议员,经过历练再选立委,乃至县市长。选票是第一考量。国民党呢?新党的王炳忠说,他不入国民党的原因是没有好爹。看来,没有个好爹,在国民党混比较困难。再来看看2014年国民党的县市长提名人。别的不说,就说六都好了。台北市连胜文,国民党前主席之子。桃园市吴志扬,国民党前主席之子。新北市朱立伦,倒不是谁的儿子,可是他老丈人是前台湾省议长。高雄、台南反正选不上,给两个与党渊源不深的人。在国民党,没有个好爹真的混不下去。大部分青年是没有好爹的,加入国民党为啥?早年国民党的文宣还可以的,比如解放**啥的,对青年有吸引力。那时候台湾的国际风波不断,也促进了青年为台奉献的决心。国民党还执政,加入国民党也意味着在政治方面前途很大。另一方面,那时候的领导人也重视青年政策,比如成立青年辅助委员会,征召优秀高中生、大学生入党等。如上文提到的台北市议员李庆元等一大批国民党的中坚力量就是在高中入党的,甚至如媒体人王瑞德、台中市林佳龙也分别在高中和大学加入国民党。现在呢?马英九新成立了一个国民党青年团,与以往的国民党青年部相区别。青年团和青年部的分治,使得青年部原本的职能渐乎于瘫痪,青年团成为新的国民党青年系统。青年团是马家军的组成分子,每届青年团总团长都是党主席钦定。总团长在国民党内的位阶不低,属于固定中常委席次。但是,国民党青年团脱离群众很严重。首先是,国民党失去了固定的执政权,以及形象日渐不佳,对青年的吸引力减弱。其次,国民党遴选的青年干部,名额少,而一旦获得高层信任,就成为了坐在办公室的干部。国民党本来希望青年干部们能发挥年龄优势,深入青年群众,拉来青年人才。可惜,事与愿违。不过想想也是,国民党用的青年干部都是根正苗红,这些人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即使没有青年团也是可能参加国民党的,但对于那些中产阶层,非军公教系统,青年们不喜欢国民党还是不喜欢。甚至可能因为国民党用了一些类似于蓝二代蓝三代而非基层出身,而更不喜欢国民党。国民党的政策,也远离青年。这个问题很复杂。比如,政策取向偏重工商阶层,青年长期不受重视,又有不公平、相对剥夺感。以及国民党执政能力不佳。党产、司法公正和立法院议事争议,以及在野党的反对和抹黑。等等。说完了青年,我们还可以看看中层的国民党们。去年九合一选举,国民党基隆市第一替补是谢国樑,老马让他代打,可是谢不上。为啥呢?有评论说,国民党的立委转战县市长的道路并没有扩出来,这是影响因素之一。如果当了两届市长,不能去党中央,不能去行政院,还得回来当立委。何必去选市长呢?同时,党中央和行政院的行政资源,马英九并不给本党同志。重用的那些人,学者、社会人士,没有几个是地方选举上来的。国民党在戒严时期,党中央和行政院的优秀人才很多来自于选举,从地方派系上来。老马乱用人,直接导致这条路搁浅。民进党方面,县市长和立委转换跑道很频繁。比如,许添财参选台南市长落败,就去选台南区域立委;陈明文两届县长任满,就去选立委。但是国民党不行。国民党人一旦离开原有的立委选区,后面马上有人替补上来(老马空降个人马啥的)。再加上国民党中生代执政能力或后期声望真不咋地,比如卓伯源,前彰化县长,能力不错的,因为弟弟贪钱声望大跌,转任立委没选上。否则他可是朱立伦以后最耀眼的中生代,说不定可以选台中市长呢。国民党以前的马立强,基本上都是李连时期的人马,后来的李朝卿、卓伯源栽在了贪腐上。县市长还剩下黄建庭、邱镜淳,但是形象不佳,执政人口不多,执政地方又不是关键战区。整个中生代,基本上就剩了朱立伦和吴志扬,后面那个还没选上桃园市长。假若没有朱立伦,这个场景不敢想。至于国民党高层。故事更多。国民党的大佬本来是一个党缓冲阀,有啥大事有他们来协调,国民党出不了大乱。正如国民党立委吴育升所言,每次有党难的时候,就有大佬的声音。马英九呢?干了啥(这个部分就直接复制粘贴以前的答案了)马连之间:连战当行政院长的时候,马英九是法务部长,后来出了岔子,马英九宣布辞职,还说不知为何而战,为谁而战,直接打了老板连战的脸。连战后来跟宋楚瑜选2004年总统,因为两颗子弹而输了,连宋不干,占领街道要闹事。同党的台北市长马英九本来应该和他们站在一边,但是他故意不批许可,还撵这批人走。他的幕僚兼基友金小刀给出的理由是,如果连宋当选了,一个要干八年,两个十六年,就没有马英九选总统了。连战来大陆访问后,马英九为了上位逼退连战,自己选党主席。连战因此支持了马英九的对手王金平,从此二人梁子就结下了。最严重的问题是,马英九上台后瓦解连系人马,比如台中县长、黑派大佬陈庚金和连家关系好,马英九就专门用台中红派,打压连家的势力。2010年,连胜文辅选时遭到枪击,差点丧命。马英九指示有关部门查的差不多就行了。连家认为太轻率,要求查到底,马英九不从,这下彻底僵了。2013年,马英九斗当时的立法院长王金平,连胜文立即炮轰马英九是大明王朝,暗讽他用情报机关。2014年,连胜文选台北市长,马英九被人抓到在党内投票中支持连胜文的对手丁守中,后来连胜文出线,马英九也不好好辅选。每场扫街,随扈比选民都多,真的是拉开了连胜文和选民的距离啊。马王之间:2005年两人参选党主席,杀得你死我活。2008年马英九选总统,时任党主席吴伯雄希望两人搭配。一个本省人,一个外省人。一个南部大佬,一个前台北市长,绝佳搭配。王金平拒绝。2008年马英九为了连任还做做样子。2012年,王金平连任两届不分区立委,按党章不得连任,马英九要选总统连任,为了安抚王金平。就改党章,让他连任不分区立委。这之后,马英九就越来越不干人事了。还记得当年某法案,国民党和民进党平手。十几年不投票的立法院长王金平跑下去投票,支持马英九。后来,王金平出国嫁女儿,马英九以其关说民进党总召为由开除他党籍。如果党籍被开除,王金平就做不了分区立委了。王金平向法院申请假处分,就是暂时冻结。台湾法院真争气,一二审都判马英九败诉。王金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口不出恶言,感动了很多台湾人。与此同时,二人的矛盾天下人都知道。而且大多支持王金平,我也是。后来国民党在地方选举中大败,马英九被迫辞去党主席。但是仍然垂帘听政。党主席扁嘴伦支持王金平选总统,马英九不干。马英九的幕僚打电话警告王金平,如果他参选就反辅选。王金平虽然没问题,但是王金平的老友和部下可不一定。这时候马英九的铁杆部队,大概全台湾有百分之十的样子。全部跳出来反对王金平。马吴(伯雄)之间相对好一点。当年吴伯雄当行政院秘书长的时候,把马英九当自己的亲儿子来看。伯公一直有个心愿,想培养自己的儿子进入政坛,当然,主要是长子吴志扬。小吴很早前就想选桃园县长了,老马不让。伯公只好厚起脸皮去找老马,志扬四十多了,给他选县长好不好。次数多了,老马说,好啦,给他选。马英九承诺过不选党主席,那时的党主席是吴伯公,老马先是公开表示他要竞选下届主席。伯公得知后,为了国民党团结,开记者会说,他和马之间会协调,只有一个人会参选。后来,伯公就退了下来(连吴都有被逼下来的感觉,虽然伯公未必掌握了党权)所有的国民党大佬中,大概和马英九关系好的只有吴敦义。其他,从郝伯村到连战、王金平、吴敦义,都有矛盾。国民党团结,是个不可企及的梦......(社会环境、2016大选预期以后再补了,内容好多好累,好歹把国民党本身介绍清楚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感悟生活:中国国民党将成为永远的在野党
此文作者认识角度太局部,只是从台湾本岛的角度去分析国民党和两岸发展未来,得出的结论自然经受不起历史的考验!
一、引 言  我最早系统地提出台湾未来政治走向的看法,是大约2003年在联合早报论坛发了一篇长文章,明确提出台湾蓝绿政治版图此消彼长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并明确建议“中国国民党”更名为“国民党”,大力培养本土精英来改变黄复兴系在党内一言九鼎的局面,小心翼翼地与大陆保持必要的距离,在大陆民主转型之前切勿与大陆走得过近、过快,总之国民党要千方百计加速本土化进程,彻底根植于台湾这块土地,待大陆民主转型成功后徐图再起。此后我也多次在本人博客和凯迪论坛上发文坚持之前的见解,警示中国国民党即将面临的灭顶之灾,可惜作为一名大陆普通网友,我的建议人微言轻,而中国国民党10多年来的所作所为,与我一直以来的建议背道而驰,终于招致2014年“九合一”选举和本次大选万劫不复的溃败。
  许多网友应该记得,2014年台湾“九合一”选举前两月,我在凯迪论坛和本人博客上发文,对选举结果做了非常惊人的精确预测。这在当时两岸三地公开发表的文章中,事先做出那样准确预测的可说寥寥无几。选举结果出来后,至少有3家国内知名媒体的编辑记者朋友们联系采访我,都被我婉言谢绝,主要因为作为职业经理人的身份,我从来都是把网上业余时间的发帖与职务严格区分的,不想因自己的抛头露面而影响任职的企业。当时我答应这些媒体朋友的要求写篇文章,对国民党选举惨败的原因做一个分析,并对两岸政策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后来我就写了《正视台湾主流民意
大陆才能未雨绸缪》这篇文章。
  刚刚结束的这次台湾大选的结果,国民党的溃败虽然在我原先的预想之中,但败得如此悲惨、难看,立委席次降到只剩下35席,则是受周子瑜事件的很大影响。在周子瑜道歉视频出来后第一时间,我即在自己在凯迪论坛开的那个专题帖子《一帖阅尽天下事:国内外时政热点解读》中做了点评,认为黄安挟大陆民粹绑架了大陆官方和官方媒体,对台湾大选的国民党选情和两岸关系将造成巨大的杀伤力。1月16日早上,台湾各界开始公开声讨黄安和大陆对周子瑜的打压,并成为台湾各电视台直播节目的头条新闻滚动播放后,我又专门发文对该事件做了评论和预测,并与网友们做了大量的即时交流,晚上的开票结果完全印证了我的分析。
  在两岸问题上,我非常清楚大陆的主流民意和官方立场,我对两岸问题的看法在大陆绝对是少数派,甚至不被台湾大部分泛蓝民众和中国国民党所接受。但我仍然愿意在这次至关重要的台湾大选结果出来后,对台湾未来政治走向和两岸关系再做一次粗浅的梳理。
  二、什么是台湾的主流民意
   台湾的主流民意,套用大陆官方语言,就是台湾民众当家作主的主体意识。这包括他们前赴后继、流血牺牲争取到的自由民主制度,也包括他们已经拥有的免受恐惧的言论自由和生活方式。这种主体意识、这样的生活方式,不容外人强迫改变,哪怕你“祖国统一高于一切”的口号喊得再漂亮、再大义凛然,台湾民众也绝不接受不怀好意者的暴力强奸和金钱诱惑,相反,你越是威逼利诱,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越是反感与厌恶。
  在分析台湾主流民意问题上,绝大多数大陆同胞或亲大陆人士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认为每个人都像大陆人这样认同大一统的中国是他们所追求的。其实生活在自由世界的人们,绝大多数人天生喜欢自由、民主,而极其反感和恐惧专制制度,并认为国家的存在目的在于保障人民的幸福,国家并非越大越好、越大越自豪。这就像绝大多数国人同胞反感和厌恶被官方媒体妖魔化的美国、日本一样。只是人家对我们的看法,不像我们是受了官方媒体的误导,他们完全是发自各人内心的真实感受。
  我们常常看到大陆媒体或亲大陆的海外媒体说,台湾主流民意走到今天,是民进党大力推行去中国化的结果。这个逻辑狗屁不通呀!要知道,台湾民主转型之前,是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宣传台独思想是要坐牢,甚至处死的。民主转型后,一开始也是国民党执政,后来民进党台上8年,国民党仍是立法院和地方政府中的老大,更说不通的是过去8年是国民党执政呀。民进党从来就没有国民党那么大规模的党产做支持,背后也没有那么多大财团撑腰,党员人数也远不及国民党多,如果不是民众发自内心的要求,民进党凭什么去中国化,在一个言论自由、开放的社会,民众为何这么容易被民进党的邪恶主张所蛊惑?!
  更简单地说,台湾的主流民意是绝大多数人不愿意过只有温饱、苟且偷生的日子,而坚持选择有做人尊严的体面生活。做人就必然会捍卫做人的尊严,做人就必然追求自由的生活。任何可能威胁到他们做人尊严、自由生活的政党和政治势力,必然被大多数人所抛弃。这就是台湾年代一代所谓“天然独”的由来,即人性使然,这里面既没有美国的邪恶阴谋,也不是民进党多么神通广大,除非你能以暴力手段将人性压抑。这也是我为何在台湾民主转型后,一再建议中国国民党尽快实现本土化转型,与大陆打交道尤其是签订两岸协议必须非常透明,勿与大陆走得过近、过快,勿让台湾人民产生疑虑的原因。
  三、台湾是否必须依赖大陆才能生存
  对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大陆涉台高层官员如何回答,但据我所知,绝大多数大陆智囊机构、专家学者的公开言论,以及绝大多数大陆同胞的看法是,台湾绝对离不开大陆,没有大陆这么多的经济支持,台湾立马就完蛋。这种错误认知,导致了我们一系列的错误决策,并且助长了大陆民粹主义情绪的漫延。
  我不想罗列一系列的经济数据,或者讲一通复杂的经济理论,我只说三个事实:第一,台湾早就是国际公认的经济发达地区,人均GDP远超过大陆;第二,衡量贫富悬殊的基尼系数,台湾远低于大陆,而且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远小于大陆,即同样的财富台湾民众能享受到更有质量的生活;第三,台湾经济起飞于与大陆完全隔绝、敌对之时,相反,与大陆改善关系之后,经济成长速度才开始慢慢下降。
  大陆的民粹主义者说台湾人离不开大陆,离开大陆就活不下去,这跟他们说日本人离不开大陆市场,没有了大陆市场小日本立马就会完蛋一样的无知。殊不知日本早在跟大陆建交之前就已经是国际公认的经济发达国家,相反,与大陆建交后经济即停滞不前30余年,直至近年来中日交恶,出了一个能干的强硬首相安倍,日本经济重新开始发力。
  这不是说谁跟大陆改善关系,开展相互贸易往来,谁就跟着倒霉。我绝对没有这个意思。事实上,台湾、日本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或停滞不前,主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这个话题与本文关系不大,在此不展开分析。
  一句话,台湾有很好的工业和农业基础,有很强的自给自足能力,过去跟大陆隔绝、敌对情况下实现了经济腾飞,今天也绝对没有离开大陆市场就活不下去的道理。
四、中国国民党将成为永远的在野党
  台湾的中国国民党转型很难,主要受制于党内民意被人数占优的黄复兴系和深蓝党员所左右,连去掉名称中的票房毒药“中国”两字都做不到,更不必说其他实质性的本土化转型措施。这样就越来越难吸引到年轻的本土精英加入,未来党内分裂和泡沫化就在所难免。
  可以讲,中国国民党能否去掉名称里面的“中国”二字,是他们在本土化上能否有实质性突破的一个最重要观察指标。目前他们仍是台湾第二大政党,仍然拥有大量的党产资源和严密的基层组织,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国民党惟有深切反省,彻底改革,才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不过,我个人对“中国国民党”成功转型为“国民党”非常不乐观,原因在于我前面说过的中国国民党的党员结构使得她难以脱胎换骨,在失去中央政权和大部分地方政权之后,吸引本土精英人才和自身转型都更加困难。如果中国国民党不能成功转型,则从此永远沦为在野党。
  台湾政治极可能出现日本战后自民党长期一党独大的情形,当然,未来台湾政坛也会像日本政坛一样,经历民进党的长期执政之后,必然产生另一个强大的在野党或在野党联盟,从而实现民主制度下政权的常态化交替。最可能的是刚刚崛起的时代力量党逐步壮大,并整合其他本土化政党,成为民进党最有力的挑战者和制衡力量。
  我的结论是,在爱国贼黄安先生和大陆媒体联手导演的周子瑜事件之后,与我党纠缠了近一个世纪的国民党反动派,这回真可能被彻底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五、台湾独立是一个伪命题
  大体而言,台湾独立是个伪话题。台湾本身的国号叫“中华民国”,她有自己的政府和军队,领导人由台湾民众选举产生,并且不需要经过任何人的任命;即使全部邦交国均与台湾断交,台湾的普通护照仍享有140多个国家的免签待遇——相比而言,大陆普通护照享有免签待遇的国家屈指可数,以至我都不好意思说出具体的数字来。因此,台湾实际上是一个独立于大陆的政治实体。
  在两岸关系上,台湾的主流民意确如大陆媒体宣称的是主张维持两岸现状;主张台湾抛弃“中华民国”国号,实现台湾独立建国的,确实只是极少数深绿人士。但台湾主流民意的“维持现状”又与大陆宣传的内涵完全不同。大陆对外的公开主张是台湾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出于统战需要的模糊说法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台湾主流民意则认同台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她的国名叫“中华民国”,台湾无意于统一大陆,在大陆目前体制下也别想统一台湾,将来大陆民主转型之后台湾是否与大陆统一,由2300万台湾人民决定。
  按大陆对“台独”的定义,我认为“台独”既不是台湾的主流民意,也并非可预见的未来会发生的危险,因此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不信,按大陆官方目前对“台独”的定义,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1、台湾推动加入联合国。大陆本身就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且目前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台湾邦交国随时可以被大陆搞成个位数,台湾如何加入联合国?!
  2、台湾修改宪法中的国号。台湾主流民意是不主动挑衅大陆,避免战争的发生,哪个负责任的政党会推动台湾修宪变更国号?而且,从技术上讲,台湾修改宪法要有四分之三的立委同意,这个门槛民进党或台湾其他任何政党可能永远达不到!
  3、台湾领导人宣布台湾独立。台湾领导人是民主选举产生的,其职权是由宪法授予的,这跟朝鲜那样的政权完全不同。台湾宪法没有这样的授权,台湾领导人根本就无权宣布台湾独立。
  按上述法理台独的标准来衡量,说民进党是台独党,实在有些冤枉。其实民进党关于台湾前途的决议文写得清清楚楚,也是蔡英文和民进党头面人物一再宣示的,台湾现在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她现在的名称叫中华民国,未来两岸统一或台湾独立,要由全体台湾人民来决定,民进党的主张就是维持两岸现状。大陆媒体常常因为台湾某个政治人物的台独言论大做文章,这都是情绪式的发泄或担心,并不能上升为法律上“台独”认定。否则,我们无法解释民进党在台湾中央和地方全面执政后,为何大陆还没有启动《反国家分裂法》的非和平手段统一台湾,也没有采取最低限度的文攻武吓等敌对措施。这说明,大陆高层对这个问题是有清楚判断的。
  至于大陆媒体经常对台湾个人“台独”言论的炒作和讨伐,大多数时候是通过煽动民族和民粹主义来增强内部凝集力,目的在于缓解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需要,有点头脑的人对此大可不必当真的。
  六、大陆不可能武力统一台湾
  这里所说的武力统一台湾,就是指以非和平手段实现两岸统一,或者叫以军事或战争手段统一台湾。我认为,两岸武力统一的惟一时间窗口在国共内战刚刚结束,美国彻底抛弃了台湾当局的50年代初那几年。到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重新调整对台政策之后,我们就永远失去了武力统一台湾的机会。
  大陆媒体上有一些退休的军官、类似杨恒均先生这样情报系统出来的网络名人,以及无数大陆军事论坛的网友都认为,以大陆目前的军事实力或者再过几年,大陆几小时内就可以攻下台湾。这样的自信,我认为已经违背了一般人的常识,与事实严重不符。
  首先,两岸隔着一个台湾海峡,且台湾具有装备先进、训练有素的海空军和导弹防御系统,大陆军事进攻台湾必须做大规模的军事调动,集结强大的海空军和导弹作战力量。这样规模的军事集结,在今天分分钟可被台湾和美日的军事情报部门所掌握。即使台湾毫无防备,大陆也不可能通过几小时的导弹攻击摧毁台湾的防御力量。如果不摧毁台湾的海空军和导弹系统,大陆如何横渡几百海里的台湾海峡?!至于杨恒均先生昨天的大作,断言台军以蓝营支持者为多,届时会配合大陆的军事进攻,则完全是痴人说梦,信口雌黄。蓝营支持者虽然不主张台湾没事找事闹独立,但有几个不愿拥有做人的尊严、富裕的生活,而宁愿战战兢兢地苟且偷生?!
  其次,美国绝不会坐视台湾被大陆武力统一。二战后,美国不管哪个党执政,三大外交政策基石从未动摇,即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捍卫世界自由民主制度、避免和制止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三者又互为依靠。最主要的是,根据《美国与台湾关系法》,美国对台湾有明确的防务承诺。千万不要认为美国的法律跟某些国家一样只是废纸,千万别低估了美国履行国际义务的决心,也千万不要低估了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如果中国真的武力进攻台湾,美国会迅速从本土出兵,而且会立即以远东军事部署对大陆沿海机场、导弹基地和情报、指挥系统进行第一波打击,估计在大陆发起对台作战后的两小时内,大陆上述军事目标就会被美军彻底摧毁。不仅如此,北约、日本都会加入制裁中国的阵营,不说别的,市场依赖度超过60%的石油进口通道就立马被切断!
  至于爱国贼们天天鼓噪的核武器,这东西我们比美国更多、更先进么?核武器能随便用么?用了我们的领导还能活么?我们政府公开向全世界承诺,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绝对是最英明的决策,因为以中国之大,只要我们不欺负别人,世界上绝对没有任何国家敢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原因是没有任何国家愿意承担养活一个14亿人口大国的责任。
  七、结 语
  台湾已经渐行渐远,统一仍将遥遥无期。不过,鼓噪武力攻台的言论可以休矣,不为别的,就是一不要给自己丢脸,二不要给领导添堵。
  我认为,民进党在台湾全面执政后,两岸关系将逐步走向理性和冷淡,但丝毫不必担心有任何突发意外的发生。正如我在《美台大选预测及对我国内政外交的影响》中分析的,民进党一再声称台湾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绝对不会推动多此一举的法理台独,而会继续与大陆做生意,但民进党推行切香肠式的去中国化政策是必然的,这也是台湾的主流民意所在。对此,大陆必定做出强烈的政治反应,结果定会导致两岸经贸往来日益萎缩,对大陆和台湾经济都带来负面影响。军事上,除了针对台湾搞些规模有限的演习出出气,大陆实在没有更多的选择。
  两岸关系的出路何在?我还是引用《正视台湾主流民意
大陆才能未雨绸缪》一文的最后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在大陆没有实现民主转型之前,两岸只能承认目前分离分治的现实,彼此尊重,维持现状,和平共处。长远而言,则是两岸在民主的旗帜下,求同存异,以和平手段解决主权争议,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国民党 在野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