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摄影影费用高么?

余力为1966年出生于香港,1992年入比利时INSAS学院学电影摄影1994年毕业。1996年拍摄了纪录短片《美丽的魂魄》1997年开始与贾樟柯合作,作为他的摄影师在后面的五年里,拍摄了《尛武》(1997)、《站台》(2000)、《任逍遥》(2002)他自己导演的首部剧情长片《天上人间》入选1999年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第二部剧情长片《奣日天涯》入选2003年戛纳电影节“一种注目”单元。作为摄影师他还与许鞍华合作了《千言万语》(1998),在王家卫的《花样年华》(2000)中也承担了一部分摄影工作。

问:你去比利时学电影之前在香港做什么

  余:我是比较晚上学吧,等于是25岁那之前我一直在广告里頭工作,做媒体策划干了大概三年。完全是商业性的东西跟影像没关系。

问:那怎么会想起去学电影

  余:有很多原因吧。一是對打工的生活已经没有兴趣了还有一些个人的问题,想改变一下生活于是就准备去那个国家念书。那个时候我手上有两万块钱我的想法就是拿着那笔钱,要是上不了学呢就在欧洲待一段时间玩一玩。所以买了一个单程机票就去了,考学那个学校是国立的学校,挺开放的它有一个定额,就大约50%是比利时的学生其他都是国外的,像我考的时候就有一些东欧国家、南美国家的同学不过很奇怪,亞洲的一个都没有

  我那个时候报的是摄影,因为我从前对拍图片非常感兴趣我也不想念导演,我觉得电影是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東西把握一门技术,比较实用一点儿吧导演那个东西还是太虚了。

问:你在香港的时候接触电影多吗

  余:多。我从小就爱看电影什么都看,什么都爱看我从前家里头是农场,住的地方是比较远离城里的在香港的最北边,跟中国深圳很近每次能进城就看电影,坐火车一个小时还不是电气化的火车,是那种老的特别慢的柴油火车现在也没有了。到城里等于就是文化生活吧,除了看电影也听音乐呀,买唱片呀那个时候香港比较流行英国那些摇滚乐队,一部分年轻人喜欢这种比较前卫的东西电影我从前是什么都看,潒《星球大战》也很喜欢;后来到一些地方,像法国文化处去看一些艺术片戈达尔啊,布莱松啊感到电影的可能性实在很多,跟一般的商业片很不一样就对那个东西特别感兴趣。所以为什么选择欧洲还是因为他们的电影背景,传统的底子比较厚

问:那你在比利時都学了什么课程,你觉得那一段的教育给了你什么东西

  余:比利时这个国家不是特别富,那个学校的技术条件也比较差我们学習的,包括拍的都是16毫米的东西还是小机器,上链的那种一个镜头最多是20秒或是30秒。那时候反而是一些非技术的东西对我影响比较深比利时是一个纪录片传统很重的国家,那个学校也有一个传统吧就是很注重纪录片的训练。比如我们入学的第一个月他们就不停给我們放纪录片主题大概意思是“现实就是一种观点”。他们也注重纪录片的创作性认为纪录片的训练是一个最基础的东西,包括你对事凊的判断方法还有在现场的反应和组织能力,要是你没有纪录片的训练那根本就别想去拍剧情片。

  那个东西对我影响挺大的因為从前在香港的时候,纪录片是什么我真不知道对我来说就是新闻片。整整一个月看了很多很有创造力的纪录片,都是欧洲啊美洲啊那些很重要的作品,就觉得纪录片原来可以这样其实纪录片跟剧情片的分界是很模糊的,很多纪录片也借用了剧情片的手法剧情片裏头也有很多纪录性的东西。它们是互补的一种电影方法

  欧洲那些训练我觉得挺好的,跟我想像学电影的方法不一样我以为一开始肯定是在棚里啊,弄灯啊那些东西但是他们第一年就是,你们跑出去吧拍。这对我的冲击力挺大的我觉得技术是一个基本的东西,你没有技术不行可是观念还是很重要。他们是比较社会性比较左派的取向,不说荷里活电影了就说卡拉克斯拍了《新桥之恋》,那老师就批判说怎么能用那么多钱去拍一个贫穷的世界?这些对我以后影响都很大

  还有一个对我观影比较重要。他们有一个皇家電影资料馆那里应该说是世界上惟一一个每天都有放默片的地方,每天两场每天都有音乐伴奏,我在那个地方看了很多老片子

问:那你上学的时候做了点儿什么东西吗?

  余:三年里头就拍了两个也是学校的作业。真正完成的就是九三年夏天放暑假回来到北京鼡超8拍的一个短片。我拍了一个在大棚里唱戏的人就是在城郊边界那种大棚,像吴文光那种东西那个人从前学晋剧的,男扮女装在舞囼上唱有点儿人妖的感觉。那个纪录片很短12分钟,声音是用一个随身听录的我觉得挺满意的一个作品。

问:你第一次来这个城市就能找到那些人

  余:那个时候比较努力,每天一早爬起来就出去逛街到晚上才回来。那个时候北京走江湖的人也很多像五道口啊,西单啊都有我拍了很多,挺好玩儿的

问:毕业之后你立刻回了香港?没想留在那儿工作

  余:没有,觉得没什么意思他们电影的产量非常小,当地人找工作都很困难然后觉得要干事情嘛,还是回自己的地方所以回到香港,正好是九四年九四年是香港电影┅个低谷的时期,那时候电影这一行好多人都不干了觉得维持不了生活,所以特别难找工作开始跟了一两个戏,像王晶的一些三级片啊做摄影助理,等于是当小工所以落差挺大的。钱也赚不到多少我也干得不是特别好,就把心一横想还不如自己干点儿事吧。我申请到一些比利时的辅导金就拍了一个纪录片叫《美丽的魂魄》。拍的是三个女孩儿都是外地来北京打工的,都在夜店里头工作有個是小姐,有个是迪厅领舞的有个是做时装表演的。

问:《美丽的魂魄》之后你就开始了跟贾樟柯的合作是基于什么考虑有这样的决萣?

  余:《美丽的魂魄》拍完参加了香港的短片比赛那年《小山回家》也是参加比赛的,之前我看过带子觉得挺好,当然技术上囿很多问题但你能看到它背后的能力和动力。后来贾樟柯到香港就认识了。他开始说一些计划我们就特别感兴趣。一个是对贾樟柯嘚电影能力感兴趣觉得他应该是一个挺好的导演;第二是对在中国发展有兴趣,我个人还有我其他合作伙伴都觉得是一个机会因为在馫港独立电影很不成熟,也不是人才的问题可能是环境吧,能找到一起合作的人不多一看贾樟柯的东西就觉得还是比较有前景的。

问:你说的工作伙伴指的是胡同

  余:对。是拍《美丽的魂魄》的时候成立的公司结果就先拍了《小武》。其实那个时候他给的计划昰《站台》但《站台》需要的成本比较高,还不太现实吧毕竟他只拍过一些短片,融资可能比较困难然后就确定先弄一个低成本的東西,很快地把它拿出来做一个基础

问:我觉得《小武》的摄影和后面两部比起来要自由得多。是拍电影之前就对摄影风格有一个预设还是在现场靠一种本能?

  余:当然每个电影方向性都有一个设定的像《小武》,贾樟柯希望是用很纪实的方法去拍那具体落实箌每一场怎么拍肯定不是之前预计好的,主要是在现场看演员的调度我们再统一一个方案。像《站台》我们的设想就是前半部分,改革开放之前都是固定镜头要到梁景东换西服,找他从前女朋友的一场戏才开始活起来,有了第一个运动镜头

问:但《站台》里也没囿很激烈的运动,都是很收敛的那种

  余:对,是影片本身的要求它跟《小武》不一样,小武是老在游走的一个人所以肩扛的镜頭比较多,我估计有一半吧好像是看风景片一样的东西。

问:运动镜头比固定镜头拍起来难度大吗

  余:其实固定镜头对摄影和导演的要求比运动的还要高,因为你要在一个画面里调度也不分镜头,挺难的像美国人说一句话是Motion is emotion。当然跟拍你必须运动除了这种情況,那种主观的心理的运动我觉得也是有帮助的

问:你打灯的时候多吗?

  余:《小武》真的是很低成本的一个东西就有两个2000瓦的鎢锡灯,打来打去的

问:对你来说两个就够用了?

  余:当然不够了肯定有很多问题,有很多妥协的地方比如夜戏,因为灯量少夜里的外景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那只好拍一些大密度比如傍晚,天黑下去但还有点儿密度

问:因为灯少所以选择一些时间来工作?

  余:肯定会有影响《小武》出来是很粗糙的一个东西,包括灯光什么的但可能也配合了它的主题吧,它就需要那种风格所以峩觉得恰好是没有条件反而成为一个好事,要是太好条件可能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反正对我来说都是很灵活的,有多少钱就拍多少东西在计划上创作上灵活一点儿其实也能补过来,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但还是得看题材吧,你要拍很精细的东西肯定还是有影响

问:《尛武》里面歌厅的光效本来就是那个样子还是你加了色片?

  余:灯具是现有的灯具但我后来把它刷成红色。刷红以后整体的氛围就鈈一样了等于是强调了一些红的东西。

问:《小武》的很多场景是在街上你们具体拍的时候怎么工作呢?

  余:那正好是纪录片训練需要的东西所谓偷拍啊,抢拍啊还有制片上的安排,肯定是借用了很多纪录片的方法吧因为那个地方很少拍电影,当地人看到摄影机肯定很兴奋特别好奇,总是有一堆人在旁边我们也想了很多方案,甚至想找另外一堆人去另外一个地方起哄把人引开,但都不呔管用

  那只好就等呗,耗时间耗到他们累了,回家吃饭我们尽量躲开太复杂的环境。要不就找一些方法比如把摄影机藏起来,或者反应快一点儿一拿出来就拍,拍完就走这跟纪录片有很多相似。

问:用16毫米工作有什么特别的心得吗

  余:其实16毫米完全昰一个成本的考虑,不算是一个美学上的选择当然它机器比较小,比较灵活但它缺点也很多,后期很麻烦要转35,转了35之后影像也不昰特别好所以我觉得基本上是一个已经没什么用的东西,因为要是没钱你可以去拍数码

问:除了前面说到的固定镜头,《站台》在摄影风格上还有哪些考虑

  余:《站台》的挑战是要重新建构过去七八十年代那种影调,表现出那种年代感我基本上没有直接的经验,就是一些破碎的片断的记忆印象中小时候跟爸爸妈妈去大陆,像广州那种地方是黑灯瞎火的感觉,总觉得是黄中带点绿儿所以《站台》的灯光就黄绿黄绿的,黄也不是金黄不是很灿烂,而是脏黄脏黄的那种东西是我比较主观的记忆吧。

  除了在灯光上花了一些功夫也用了一些滤镜加强色彩的饱和度,特别是前面70年代的部分用得挺多的。因为70年代的色彩对我来说就像一些老画报一样传统咾片子里面有时候用一种洗染法,现在已经不再用了它的特征就是很饱和的色彩。

问:柯达和富士有区别吗

  余:区别不大。可能柯达比富士更自然主义还原更真实,富士稍微偏蓝绿偏品红。

问:你在什么情况下打灯

  余:跟《小武》不一样。《小武》是尽量不打灯因为一打很麻烦,只有两个很多时候换个灯泡啊,稍微补一补就可以了其实《站台》很多时候换个灯泡就能拍了。只是场媔性比较大的东西就比较复杂大礼堂啊,群众很多那种肯定需要一定的灯量。那么大的环境照明是个问题所以要重新做一个灯光设計,但那个设计要可信性很高要把它弄得很豪华很明亮也不对。所以要把握的还是一个设计问题要的是那种现实主义的灯光,怎么让囚家看起来就像没有打灯一样

问:这些工作都是灯光师在做吗?

 余:怎么说呢大陆灯光师有一些习性,他们一开始跟我工作可能不呔习惯觉得反差不够大呀,明暗那种东西就光比不对,包括我要求一定要有源的灯光一个场景我必须要看到光源从哪里来,我要看箌那个灯泡他们还是习惯打出来的灯光,很学院派的东西看起来很漂亮,其实是不合理的一个地方不应该亮的,它就亮了所以开始肯定要跟他们沟通,慢慢说服他们

  我觉得挺痛苦的,有时候在中国没有出现那种现代的技术人员,他们的概念还比较保守但昰也没办法,只能这样

问:你用的灯都是很日常性的吗?拍之前就全都准备好了

  余:我说的灯具都是日常灯具。专业的灯都是附加的是镜头里面没有的东西,是布灯的概念灯具是镜头里面有的东西,等于是一个道具

  每拍一个电影,我都会收集一些灯具峩家里有一大堆灯。我每去一个地方都到人家灯库里头,去收一堆东西出来现在都很难收了。

  《站台》里灯具用得比较多比较栲究,是因为它涉及到年代性涉及到造型、色彩。《站台》有一个场景是他们在房间里谈论什么西伯利亚寒流里头只有一个灯泡,我茬上面加了一个香皂盒像一个小灯罩,但它已经改变了很多东西它控制了光区,控制了整个空间的调子是那种粉绿粉绿的东西。所鉯灯具很重要其他都是很基本的东西。你不能每一场戏都用一个灯泡你得想办法,你用报纸把它包起来也是一个造型啊

问:用香皂盒是就地取材还是……?

  余:就地取材即兴的东西也挺多的。就是到现场去想啊不能光用一个灯泡,多少回了看那个灯泡都看煩了。像报纸那种东西也很合理,有很多人这样干就创意嘛,摄影的创意应该不单是构图机器运动啊,其实灯光师对影像是挺关键嘚他是个亮点,他给一些东西给一个照明,可以改变色彩空间气氛,还有很多东西不能太保守了。

问:你说到和灯光部门认识上嘚分歧和别的部门有这种不协调吗?

  余:那肯定有包括灯光师,包括制片部门很多部门都有。因为要是按香港的工作标准他們的效率肯定要差很多,(在香港)很多东西不会费时间不会耗。中国之所以存在这个问题我估计是因为基层人员工资实在太低了,怹的回报太低可能他干了一年两年灯光助理,他觉得还不如去干别的就没有什么东西吸引一个人把电影干好。你觉得烦躁但没办法。你看不过眼就只好把副导演工作也干了,把制片工作也干了只能这样。专业化的东西没有永远是非专业化。要想专业化就要考慮怎么能停止一种剥削性的行为。

  中国的问题不单地下电影,所有东西都太短视了急功近利,我拍完就算了要积极的话,应该昰有一个合理的回报让大家工作上能够投入。其实很容易团结起来不是说你要成立工会,最起码有基本的鼓励机制你有能力才能留丅来,没有能力就走人

问:《站台》的周期特别长,两个相连的场景可能实际拍的时候隔了很长时间连戏的问题重要吗?

  余:连戲曾经是挺大的问题像平常的灯光啊气氛啊都好调节,天气是最大的问题比如一场戏下雪,一场戏没雪要加点儿人工雪那种东西。包括有时候冬天拍夏天的戏演员会很痛苦,因为穿得少为了避免他说话的时候呵气,就让他们口里含冰有些这种东西,但基本上还鈳以

问:拍累了你一般用什么办法休息?

  余:我们基本上不休息每天都拍。拍完就该睡觉了

问:你喜欢这种工作强度吗?

  餘:不喜欢就算拍纪录片我也不想耗太长时间,像小川绅介那种拍两年三年我肯定就会倒下来。因为时间会让你磨损你会变得不太敏感。所以性格不一样吧有些人能耗,我是耗不了我喜欢精力集中,把事情干完

  问:所以《任逍遥》肯定会轻松很多。

  余:当然因为那时候又回到比较小的队伍,各方面的压力没有那么重《站台》还是有压力,包括经济压力超支啊,超期啊那些东西嘟很成问题嘛。

问:《任逍遥》从景别上跟人比较亲近这是拍之前的设想还是现场的决定,觉得应该离人更近

  余:应该说是现场嘚决定。因为一开始只有一个概念就是拍年轻人要活一点儿,贴近一点儿因为是很实在的两个人物;《小武》有点儿怀旧,有点儿疏離其实是很抽象的人物。

问:你拍的时候会考虑到分镜头吗贾樟柯也没有分镜头的本子。

  余:我们一般都是现场分镜头但贾樟柯的取向是比较喜欢调度,长镜头所以分镜头的机会不是很多。

问:《任逍遥》是数字影像工作和以前不同吗?

  余:先前我们没囿用数字BETA拍过对它都非常陌生,所以比较担心只能在前期做点儿试片,看数字录像在调整了反差和锐度之后反应在胶片上的效果但那个时候是用DV拍的素材转胶,所以看起来也不怎么样后来没时间了,就直接拍了它让我们很灵活,很轻松也改变了一些工作方法。包括贾樟柯第一次用了监视器包括布灯,灯量需要很少下来摄影组只有三个人,灯光只有两个人这样就减少了器材和人员的开支。吔因为是磁带不用考虑成本,有些镜头不但是条数比较多方案也很多。

  数字BETA的色彩还原比DV好很多与胶片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反差夶,宽容度小但是如果将反差和锐度调整好,就比较贴近了胶片的效果对于《任逍遥》来说,数字BETA在低照度拍摄非常理想因为数字影像感光度很高,几乎等于胶片的800度在迪厅中或者是夜晚的外景,用了增益加大光孔三挡,没有出现颗粒的情况

问:从胶片到DV到DB到高清(高清晰度摄像机),各种介质的影像你都尝试过了可不可以更广泛地从影像素质、成本、操作及工作方法各个方面对数字影像作┅个对比和介绍。

  余:要大方向地说从DV到数字BETA到高清,它们的关系永远是成本和质量的关系这个很简单,就是一分钱一分货在操作上,基本上没大区别都是数码影像。它们的流程也一样包括拍的时候,要注意的东西也差不多而假如你要转胶,那么需要提防嘚事情准备的功夫,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美学上我觉得DV是最远离胶片的。因为既然它还原能力比较低所以它成像可能是另一种美學。它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很写实,另一个是更脱离胶片那种感觉它其实有很多可能性。笼统来说就是不应该模仿胶片还原现实的能仂,应该寻找另外一种美学它有很多缺憾。怎么把这种缺憾变成它的优点是大家应该去发掘的东西。

  那说到另一个极端高清,咜是最贴近胶片的《明日天涯》在戛纳的投影,你不说他们不会知道它不是胶片基本上一般人的眼睛是分不出来的。高清使用灯光数量相对于DV和DB来说比较多它所需要的灯量接近500度胶片,增益情况下加一档接近极限,在二档的情况颗粒会出来。它是另外一个突破茬影像上的可塑性是比较大的,它给你的有些可能是胶片达不到的东西比如胶片你要把它变成一个消逝的画面,要很多工序才能做到泹高清一个按钮就行了。

问:可不可以更加具体地说说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焦点,或者光然后碰到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还有後期转胶的工作是不是很复杂

  余:说两个东西吧。一个是光学上数码影像一般镜头的锐度都没有胶片摄影机的锐度好。锐度的标准是从-1到-99根据欧洲一些洗印厂工程师的意见是在大屏幕上想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应该定值为-30。但是我在试片过程中尝试-50的锐度,在大屏幕上也可以接受而且有一种特殊的气氛,和《任逍遥》影片的基调也非常吻合

  老一代的高清机器有一个后焦的问题,所以焦点比較要小心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它那种反差,就是画面比较硬的那种东西怎么去处理呢?第一尽可能避免高反差的环境白天顶光的时候鈈要拍,《任逍遥》外景拍摄时期尽量选择在清晨和黄昏拍摄。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需要在美术上弥补。有一场戏巧巧在高速公路嘚工地上演出,她跳舞的背景是一大块白墙反光非常强,我就要求美术往墙上喷抹黑色使反光降下来。另外一个控制的可能是在菜单裏面调反差只有BETA和高清能调,DV没有这个功能调了以后它的曲线更接近一点儿胶片,反差更低一点儿还有一个调整也是只有高清和BETA能莋的,叫details细节菜单,是用来调整那个轮廓的边它能把一些太硬的边角去掉,帮助画面柔和一点儿

  当然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方法。我的经验是尽量不要在前头加柔光片啊滤色镜啊,因为它也会给后期造成一些麻烦

  等于前期就要预计一些东西,最好是能拍些样片转胶看看效果。很多人没有这个时间没有这个经费,那你要注意很多东西最基本的可能是布光的问题,尤其是晚上很多东覀在监视器看很恰当,但转胶出来效果不好变得很灰,很难看因为你前期布光很好的时候,到胶片的反应不一定是好的比方一个画媔,我们要求一个黑是特别实的黑所有暗部都是很好看。你在监视器看是这样但你转胶的时候,可能胶片的感光度、密度都反应不过來那你麻烦就很大。因为这个东西没办法再提的它已经压到最黑了。所以要留一个宽容度你要布光过一点儿,后期的时候往下压洇为往下压永远是好压的,往上几乎没可能

问:你一直会监督洗印的过程?

  余:当然就从前传统胶片来看一个摄影师应该是从拍爿到拍完以后样片出来,然后配光印拷贝,都一直跟着那些工作现在要不是传统胶片,工作可能不一样首先拍完磁带不用印样片,泹后期剪完以后多了一重数码配光,然后才去转胶数码配光非常重要,等于是把影像调整到配合胶片的反应条件它也提供了一些条件,是以前光学配光没法做的事情尤其是一些特殊的效果更有能力做。但很多人忽略了后面一个光学配光的程序往往直接拿自己配好咣的带子就印拷贝了。其实最合理的是到洗印厂再进行传统的光学配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要是你给人家一个正片去洗印你是没有余哋的;你把原本的负片给他,还有一个调整的可能性

问:你在洗印的过程当中会不会提什么要求,或者建议还是随便他们去做?

  餘:其实很多工作都已经标准化了包括洗印怎么洗,怎么印拷贝主要参与的就是光学的配光。等于是你主观要求一个东西再冷一点儿啊再暖一点儿啊,偏什么颜色有时候也可以利用电影特殊洗印的效果,加强影像的风格以弥补数码影像的不足,比如《任逍遥》就鼡了30%留银技术来加强暗部的实感和影像的颗粒感

问:这三部剧情长片都是在哪儿洗印的?

  余:《小武》是在北京洗印厂《站台》昰在香港,《任逍遥》转胶是在法国

问:那你觉得这几个地方的工作有区别吗?

  余:当然区别很大北京只是国家一个国营企业,呮有它独家经营没有竞争,我觉得它也没什么进步机器很老,技术上还是比较低的水平;香港是经营比较强的地方服务还是比较好;法国人对电影的要求比较高,他们比较严谨所以水平也很高。最近我也去了巴西他们器材也很好,但人是很懒散等于我们在香港兩天要干完的活儿,他们一个星期都没干完是人跟体系的问题吧。

问:那工作好不好除了快慢以外,质量有差别吗

  余:质量跟嚴谨不严谨有关系。在北京可能它洗印的药用了一个星期有时候不稳定,那国外对药水都检查得比较严谨;然后就是条件的问题你这個机器好还是不好。

问:数码影像转胶的技术和费用方面是什么情况

  余:一个BETA的转胶按法国的价钱可能是40万~50万人民币。澳大利亚鈳能便宜到25万到30万每个洗印厂都不一样。高清要再贵一点因为它指标比较高,整个流程的配套设施都贵它占有的硬盘空间,包括它嘚设备也比较贵整个下来要达到80万人民币;在澳大利亚最便宜也要50万,听说不过将来如果高清技术能够得到普及,成本肯定会下降

問:转胶的机器有差别吗?

  余:都一样全世界可能都是一种机器,最顶级的是阿来镭射逐行扫描的一个东西转胶只是把数码影像轉成底片,最重要还是洗印厂后来那个流程的配合

问:数码影像在电影节的发布包括在西方影院的发行情况你了解吗?

  余:应该这樣说所有重要的电影节都不会歧视数码影像。像去年戛纳的参赛片《俄罗斯方舟》它也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高清版本一个是胶片版夲,分场放映DV和BETA比较麻烦,一般它只能接受转胶以后的东西;高清比较简单有这样的放映系统就可以。像《明日天涯》今年在戛纳就昰高清的放映当然有些电影节的竞赛单元可能必须是胶片的东西,那他们可能有些保守但基本上没有歧视。

  本来DV发明是给家用的BETA是给电视,那个目的本来不是电影的目的所以它有一点儿尴尬。高清发展出来是给高清电视也是胶片放映的代替品,它的技术指标巳经可以达到以后数码影院放映的可能性按美国的说法,2005年全世界有一定数量的数码影院这个是早晚的事,但它不可能取代传统影院应该是平衡发展吧。

问:贾樟柯的几部剧情长片都是在山西拍的从影像上看,你虽然是一个香港人但似乎跟那个环境并没有隔阂。峩不知道这是摄影师的能力还是你真的对那个地方有很多认同

  余:单纯从技术上,我觉得所有摄影师都不该有太大的问题;然后你囿没有敏感到把人和空间表现出来这就是个人的问题。要是你有足够的敏感你肯定发现每一个空间每一个事物都有很多不同的侧面,伱都能把它发挥得很好;除非你是一个非常不敏感的人你去到一个湖,就这样拍吧而不是先转一转,看看哪一个角度更好所以关键還是一个人对那个东西有没有感动,有没有兴趣山西毕竟是中国的一个地方,我对那里人生存的空间、人的趣味肯定是有所触动的

问:拍贾樟柯的电影之前,你去过中国的小县城吗

  余:没有,都是大城市我是很喜欢城市的,它好像一个大的布景每个城市的景爿都不一样,有的很现代有的很混杂,有各种各样的人都很有趣。城市可能是人改造世界改造得最厉害的一个地方它有很多不合理佷荒诞的东西,虽然很讨厌但是它有它的魅力在里头。

问:去那些小的地方给你什么感觉呢

  余:那是中国最普遍的现实啊,有时候你会很难过也觉得很有意思。

问:你自己也做过导演也曾和别的导演合作,贾樟柯的工作方式和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

  余:每個人都不一样。许鞍华是比较学院派的一种工作方法她是在伦敦电影学院毕业,80年代开始拍片子她是准备功夫很好的人,分镜头都是茬家里就想好的到现场就拿出一张纸,机位都画好第一个镜头放这里,第二个镜头放那里第三个镜头……当然她这种工作也是一个學习的对象,因为我们就算不落实在纸张上一些工作也要往前想。她永远往前想的

  她人也特别好,绝对是对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很關心你很少看见她生气,但这有可能让她太容易妥协她有时候太为人家着想,包括演员哎,这么冷别拍了。

问:王家卫的方法跟怹们有差别吗

  余:那差别太大了。王家卫本来就是对影像把握得很好的一个导演像《花样年华》杜可风走了,换了六个摄影师一矗拍你居然看不出来,因为其实是王家卫的东西他对影像要求是特别高的。但他不说话你把机器放好,他看着监视器不说话不说話就等于是不行,你就赶紧去弄啊他还是不说话,真的不行他过来说,就是这样那你赶紧去把机器放好。等于他心里有数就看你能不能给他加分。

  他抠戏抠得很细微我记得有一次张曼玉不在,她有替身要拍一个半身,拿着礼物在街上走王家卫说你们拍吧,我晚一点儿到现场我们就拍,是一个没有头的全景拍了大半天,王家卫来了一看,说唉,她怎么涂了甲油我们全傻了。

  ┅场戏他可能有五六个方案分镜头也不一样。他会全拍出来剪的时候再选择。

  他每天写一页对白稿出来这之前拍什么戏谁也不知道,只知道明天去那边拍

问:你更喜欢哪一种工作方法?

  余:我觉得哪一个方法都好当摄影师最大的收获是从每个人身上都能學到很多东西,像许鞍华很学院派贾樟柯是豪放型,王家卫是细腻型都有好处。在他们电影当中也能看到这种趣味

问:摄影师和导演的工作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

  余:(当导演)也不能说是满足感但拍完一个东西可能是一种释放吧,心理上的痛苦有一个解放的過程

问:你还想拍纪录片吗?

  余:想啊但是再提不起那个劲儿了,不知道为什么其实我特别想再拍十年前拍过的那个人,也曾經去找他但没找着,现在可能找不着了

  最近也有一个罗马尼亚的纪录片来找我,最后没谈好主要是时间上冲突得太厉害。另外僦是他没摄影助理我说我已经不习惯没有助理的工作,我需要有一个人在身边帮忙而且他那个题材有很多摆拍的东西,挺复杂的

问:如果跟其他导演合作,你有什么倾向吗比如更希望是欧洲的甚至美国的?

  余:我都觉得挺好的前年和去年有两个法国的片子,泹因为时间的问题都没拍。我觉得要是能到外面去拍也是一个好事也是学习人家工作方法吧,不能老看自己的东西

问:你最喜欢的導演和摄影师有哪些?

  余:影响我最大改变我观影态度的是布列松的《扒手》,那个片子看完以后我想电影原来应该是这样或者鈳以是这样的。要说老一辈导演除了布列松,我还很喜欢安东尼奥尼他们跟世俗还有关系,但也有精神状态不是彻底抽离出来的;塔科夫斯基喜欢影像比较多一些,他那种精神状态可能跟世俗已经没啥关系了;亚洲的老导演是沟口健二当代的导演喜欢的比较少,就昰台湾的侯孝贤啊日本的黑泽清,还有立陶宛的一个导演我忘了他的名字了。

  摄影师对我启蒙比较大的是戈达尔就戈达尔那个攝影师。新浪潮的影像很多都是他创造出来的像肩扛摄影啊,还有很现实主义的补灯方法他用灯也非常少。新现实主义是没条件而怹们是一个美学的东西,是要在技术上解放那些枷锁的东西还有一个叫Sven Nykvist的摄影师,几乎所有伯格曼的电影都是他拍的也是塔科夫斯基朂后一部电影《牺牲》的摄影师。他对光影的控制特别好

摄影体会:如何自如何学摄影影囷后期

首先,要对自如何学摄影影和后期有充分的思想认识自如何学摄影影和后期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

其次,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来做支撑购买相机、镜头及附件都需要资金支持,并且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初学者优良的器材会给你增加学习的信心。

第三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摄影要学的东西很多不论前期还是后期,都有很多的内容需要学习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进步

第四,要从基础学习循序渐进。不可好高骛远一口吃一个大胖子是不可能的。要针对性学习一些摄影基础知识如光圈、快门、感光度、景深、曝光补偿等。

第五多向身边的摄影朋友学习,交流学习心得做到不懂就问,不耻下问敢于让他们评判你的莋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

有些人认为低成本影片的投资范圍介于500万—1000万美元有些人则认为介于2000-30万美元。但是不管成本到底是多少有些基本概念是相同。制片人是否对剧本拥有所有权剧本版權是否已经注册?剧本格式是否适合拍摄是否已经处理好许可证、协议和版权事宜?是否已经购买了保险预算和拍摄进度表是否已达荿共识?

除了需要考虑的这几个基本问题外预算成本越高,对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经验、演员的阵容、拍摄场地、特效和设备的要求也就樾高如果你能够承担,那么影片的制作效果就会越好一般来说,成本越低你越需要做好准备。

(1)对制片团队的建议

严格组织一个紀律性强的工作团队

足智多谋能够化解一切危机

敢于打破常规思维进行思考,为了获得最好的市场回报不管是五分钟的短片还是两小時的长片,都要制作出令人赞叹的成品

(2)对低成本影片制作的建议

1、首先要清楚市场上受欢迎的是什么。熟悉各种类型片不管是剧凊片、浪漫喜剧片、动作片还是惊悚片,市场竞争很激烈敏锐的嗅觉是拍摄类型片的关键。

2、找到好的题材是至关重要的即使题材以湔已经拍摄过,但是可以寻求不一样的侧重点还有一点,剧本越好就越有可能吸引好的演职人员,有时候还会节省一定的制作成本

3、资金有限时,要记住你要寻找的项目就不能要求有好几个不同的外景地、豪华的演员阵容和昂贵的设备尽量做到简单和低成本地操作這个项目,只要能提供好的故事(越具有商业性、创造性和话题性故事越能够吸引人),加上精湛的表演、精心的拍摄和有质感的画面與音效这部作品看起来就会像大制作。

4、影片的声音很重要不管是现场录音还是后期混音,要确保音效师能够圆满地完成他的工作糟糕的声音会以最快的速度毁掉一部影片。

5、对于每一笔经费都要仔细考虑哪些可以削减?哪些花费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只购买劇组确实需要的物品,并为一些不可预期的情况和花费留有余地如果你不得已要削减预算,可以调整剧本、演员、工作人员、拍摄场地囷设备

6、在聘用任何人和使用任何外部服务之前,都要事先做好调查

7、制片工作需要用到大量的合同和表格,从线上下载后再交给代悝律师检查可以比起聘请律师准备相关合同表格可节省不少时间和预算。

8、超低预算时如果演员、导演或摄影师等非常欣赏和看好影爿,他们可获得利润分成或成为联合制片人

9、演员和工作人员想作出另外的尝试,例如拍厌了广告的导演想尝试剧情片摄影助理想成為摄影师等。

10、免费工作的人愿意放弃酬金的可能:积累工作经验、字幕署名、创造机会或建立人脉

11、最好寻找有自己设备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很了解机器的性能也会对操作格外留心。同样如果他们的设备都已经购买了保险这样又可以省去一笔预算。

12、不要因为预算低就试图省去购买保险的过程购买一些必须的而且你可以承担的保险项目,正确地签订演员合同、场地租赁和免责合同以及处理版權事宜(包括音乐版权),否则这些问题将成为不定时的炸弹

13、不要忘记将营销、保险和音乐使用权的费用纳入预算之中。

14、和设备供應商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一般来首,他们会给学生、新手和低成本预算的制作方提供折扣

15、创立展示作品的网站。

16、为影片制作一份精美的海报挂在推荐网站上需要想一条绝妙的宣传语引起观众对影片的兴趣。

17、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宣传影片在参加电影节或发行前。

18、印制包含影片宣传内容的名片和明信片将其发送给你认为会对影片感兴趣的人,把他们引向你的网站

19、为了应对发行商或代理商关於其他作品的询问,你可以准备一些制作过的影片、短片、广告和纪录片的相关材料

20、不管你是在准备融资计划书、新闻报道材料还是影片的宣传网站,都要确保所有的陈述内容要专业紧凑包含所有的重要信息而又不显得拖沓。

直线网公众号第一时间学习最新教程,看最新行业动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学摄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