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画洛阳城里见秋风的意思欲作家书意万重

【图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2.86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出自唐代张籍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陈祖湖:书法:唐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曾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研究中心评为一级书法家。现为阳春市、阳江市书协和北京东方书画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奖。)
装裱形式:手卷尺&&&&&寸:长70宽34(cm)款识钤印:陈祖湖售&&&&&&价:2500.00元 品&&&&&&相:运&&&&&&费:山东省泰安市其它区
至快递:10.00元上书时间:购买数量:(库存1件)微信购买商品分类: >
关 键 字:详细描述:陈祖湖(1950.10—)自小爱好书法艺术,1987年加入了阳春书协,1991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专业,被评为优秀学员。1997年参加了书画函大行书研究班,研习历代名家行书艺术。业余时间上追古碑名帖,临池不辍,汲取前人艺术精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工行、草、隶书。曾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研究中心评为一级书法家。现为阳春市、阳江市书协和北京东方书画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奖。作品被收入《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观》、《中华陈氏书画艺术博览全书》、《中国书画金奖作者风采》、《中国书法家作品选集》、《阳春海外联谊书画集》等书画艺术专著.陈祖湖是阳春市、阳江市书法家协会、广东省老年书画家协会和北京东方书画家协会会员、台湾中国书法家协会荣誉委员,2005年被世界艺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同年被中国文化艺术城聘为高级书画师和艺术委员会理事,被日本中国友好文化艺术院美术院聘为特聘书道家,被中国艺术品投资交易市场管理中心评为“获准上市艺术家”,曾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评为一级书法家。2001年在“建党80周年中国书画大赛”中获二等奖,2002年在“世纪精英中国书画大赛”中获金奖,2003年在“亲情赞歌中国书画邀请赛”中获金奖,2004年在“海峡两岸书画交流大展赛”中获优秀奖。工作与学习并重,在倍具挑战性的工作中,陈祖湖仍不忘学习,而在不断的学习中,他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不断的完善与提升。1996年,陈祖湖所在的公司租赁平远轴承厂因多种原因造成经济纠纷,导致该厂工人停产罢工,大批急需按出口合同出口的产品被扣押在仓库不能运出。公司原派出管理的负责人因不堪压力的重负而病倒住院,大批的制品、物资、设备无人管理。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广东阳春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派出了当时任总经理助理的陈祖湖和另一位同事前往解决问题。面对这种紧急情况,陈祖湖“临危受命”,以一个经济师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与平远县经委、平远劳动仲裁委员会、平远轴承厂工会及工人代表等各方面进行艰苦的协商谈判,同时查阅大量劳动法规和诉讼有关法律规定,陈祖湖还亲自起草有关合同、协议7份,诉讼书1份。经过30多个的日日夜夜的艰苦工作,完满地解决了这一经济纠纷,避免了所在企业数百万元的财产损失。为了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陈祖湖又参与了所在公司的质量攻关工作。1997年,通过实行由他编制的《关于降低6202系列轴承噪声的方案》,使6202系列轴承由原来达Z4级噪声值的只有0.33%提高到80%以上,更好地适应了用户用于替代进口轴承的需要。该项目于1998年获阳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据了解,近十多年来,陈祖湖都参与了所在企业多项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制订和筹建工作:1995年至1997年他参与了投资500万元的“发展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出口”(φ70mm以下)的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制订和筹建;1996年至1997年又参与了投资570万元的“发展φ70~120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出口”的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制订和筹建;2000年至2002年参与了投资1800万元列入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专项投改贷款项目计划(外经贸机电【)号)的“扩大高精度低噪音电机轴承出口”的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制订和筹建;同期又参加了“扩大摩托车轴承出口”的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制订和筹建。这些项目经实施后经竣工验收都达到设计要求,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该公司的多年质量攻关过程中,特别在兼任质监部长期间,陈祖湖把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知识相结合,写出了许多对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具有实用意义的分析报告,如《关于提高车削厂产品质量的实施方案》、《汽车轮毂轴承加工中若干质量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电机轴承部分质量问题分析及对策措施》、《6202-2RZ(2RS)电机轴承质量情况分析》、《6205-2RZ洗衣机轴承质量情况分析》、《关于SFHS-FXL205-168PV加座后扭矩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等等,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2001年初,广东阳春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公司的人力资源,建立能适应市场形势的组织机构,计划对公司的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公司委托陈祖湖兼任“机构改革办公室”主任,负责机构改革工作。陈祖湖认真研读了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高级管理人才委员会副秘书长刘光起教授所著的《A管理模式》以及有关现代管理书籍,“看了这些书籍,使我对如何科学地设置企业管理机构,如何提高管理效率,如何与国际现代企业接轨,有了深入的认识,既体会到我们现在机构设置上的不足,也明确了机构改革的方向。”在这次机构改革中,他主要负责机构改革工作的策划,文件的编制、实施、协调等,为顺利完成该项工作作出了贡献。通过这次机构改革,该公司的人力资源明显得到了优化配置。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与学习中,陈祖湖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创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事业之路。笔耕不辍 钟情书法热爱工作与学习的人,大多是爱读书的人,陈祖湖便是如此。他热爱读书,并且笔耕不辍,经常发表论文。为了提高企业管理理论水平,他先后研读了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o圣吉所著的《第五项修炼》,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所著的《企业行动纲领》,以及其它如《基业长青》、《企业形象策划》、《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一系列国内外企管专著。在学习过程中,陈祖湖勤动笔头,撰写了多篇企业管理论文,其中有4篇文章在中国轴承协会企业管理年会上发表,在《中国特区机电》、《厂长经理之友》、《广东省机械企业管理》、《扬起一代风帆》等书刊上也都发表论文。另有4篇论文被阳春市科协评为优秀科技论文,有3篇论文被阳江市科协评为优秀科技论文。还有一篇论文在中南五省机械行业劳动工资研讨会上发表并获奖。陈祖湖除了是一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外,还是一位书法爱好者。自小爱好书法艺术的他,自1986年从五邑大学毕业后,于1987年加入阳春书协,并在1988年就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三年制书法大专课程。1991年毕业时被评为优秀学员。1997年参加书画函大一年制行书研究班,研习历代名家行书艺术。尽管平时的工作非常繁重,陈祖湖还是会利用业余时间追古帖名碑,临池不辍,汲取前人艺术精华。经过创新锤炼,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由于其深厚的书法功底,祖湖的书法作品经常获奖。如2001年在“建党80周年中国书画大赛”中获二等奖,2002年在“世纪精英中国书画大赛”中获金奖,2003年在“亲情赞歌中国书画邀请赛”中获金奖,2004年在“海峡两岸书画交流大展赛”中获优秀奖。作品被收入《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观》、《中华陈氏书画艺术博览全书》、《中国书画金奖作者风采》、《中国书法家作品选集》、《亲情赞歌中国书画邀请赛获奖作品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阳春分校建校十五周年师生作品集》、《阳春海外联谊书画集》等书画艺术专著。作品还在多家互联网站展出。竹韵轩&&&&网址:http://zhuyunxuan.&&&&&&张玉顺&&&&&手机:&&&&&电话:&&&QQ:
店主推荐2000.00元1000.00元1000.00元1000.00元1000.00元
欢迎光临山东竹韵轩
&电话:手机: 或短信联系 &&
&敬告:网店正升级处理,店里的商品正逐渐上架。
(如有需要请在右上角查找店内商品中输入所要查询的内容搜本店)1000.00元1000.00元1000.00元100.00元100.00元4000.00元1000.00元1000.00元1000.00元1000.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知识点梳理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秋 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26分)乡村的风许俊文①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②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③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④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⑤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拔又一拔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⑥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1.文中多次运用了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试赏析文中第二段画横线句。(4分)2. 文中说“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风赋予了哪些事物怎样的诗意呢?(4分)3.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4分) 4.文中“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句中加点的“风”各有怎样的含义?(4分)5.作者借写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感情。在作者笔下,乡村的风除了自然意义的风之外,还赋予了它特殊的含义。细读全文,请你品味作者的复杂情感。(4分)6.【甲】【乙】两个片段,同样描写了“风”,请从表达方式和表现内容、思想感情这三个方面比较它们的不同点。(6分)【甲】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拔又一拔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浅唱低吟……
许俊文《乡村的风》【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鲁迅《故乡》()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注: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包或纸袋。1.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2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诗歌鉴赏。(4分)秋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诗中前两句用“()”、“()”等词渲染了忧愁伤感的氛围。(2分)2.简要分析“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2分)当前位置: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1)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0117
(1)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意对即可)(2)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意对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主要考查你对&&古诗词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阅读: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2)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3)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古诗文阅读原则: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诗歌鉴赏六读:一、读诗题。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如《春夜洛城闻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引发情感的事件。《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扣“吹笙”;“不知墙外是谁家”,扣“邻家”;“疑是碧桃千树花”,仍是扣题,即笙声产生的幻觉(注意“疑”字),并非描写“庭院美景”。   
二、读“明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但也有些诗词中个别词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如赵嘏《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起句“独上”,表现了诗人孤单的身影,孤独的情感,第三句“同来”与之呼应。“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怅惘的情思。这种情思产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再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伤心”、“愁”触景伤怀,孤独生愁;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空”表现苦等无果;“归程”明确表达思归之情。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绝句律诗。绝句一般是“卒章显志”。第四句明示主旨,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何人不起故园情”等。律诗一般是一二联写景叙事,三四联议论抒情,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
三、读形象。诗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较稳定的含义,如杨柳、春草、残荷、禾黍、菊、梅、竹、杜鹃(子规)、沙鸥等等。但又不能机械地理解,如“杨柳”一般用来抒写离情别绪,但在“杨柳青青江水平”“月上柳梢头”“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句中的“柳”则不谐音“留”,与离情别绪无联系。意象应联系起来看,多个意象组合起来,形成意境。如有的学生看到“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就将“无人见”、“傍母眠”片面地理解为杜甫的孤独寂寞。联系其它意象如“糁径杨花”、“点溪荷叶”等看,诗人描写的是暮春之景的生机和意趣,表现的是喜爱之情,并无孤独寂寞之感。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写客体的形象,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更多的是抒情主公(诗人)的形象,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诗人)玉洁冰清的情怀。
四、读注释。注释有交待写作背景的,有解释疑难字词的,有揭示典故含义的。它们对理解诗词具有一定的作用。如:高考天津卷《听蜀僧濬弹琴》,提供了三条注释。“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这三条注释分别写到了名琴,听者的感受以及琴声与钟声的交融。据此可推测理解本诗的基本内容。   
五、读“有无”。无中见有,有中见无。古诗词言简意赅,是浓缩的作品,有很多空间需要读者去合理填补。如:“西出阳关无故人”,无中见有:再见不到故人,只见到黄沙、西风、夕阳残照,只有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唯见长江天际流”,有中见无:只见流向天际的长江水,而极目远眺也望不到友人的船帆,友人随舟远逝,思念逐水而来。“山围故国周遭在”,“周遭在”,而城已空,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类似的还有“国破山河在”,“空有姑苏台上月”等句。   
六、读类型。读诗时,根据题材了解所属类型,有助于对诗的理解。如: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游子思归诗、思妇怀人诗等等。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1841725965311829716534813979511417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洛阳城里见秋风全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