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梁山伯的军师吴用用

当初第一次看《水浒传》,看到曾头市的时候,都快忘了晁盖了......晁盖欲打祝家庄,则宋江劝: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也。晁盖欲打高唐州,则宋江又劝: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也。晁盖欲打青州,则宋江又劝: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晁盖欲打华州,则宋江又劝: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也。晁盖欲打曾头市,则宋江又劝: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晁盖当时想,我去年买了个表,架空我就算了,太不给面子了。想到当年江州一战梁山全体出动,作为梁山的老大,晁盖一定是觉得自己瞎了眼了。他怎么会想到劫法场之后小聚义的四十七个人里,有一半还多的人是宋江一路上“听得宋江名姓,纳头便拜”收的小弟,晁盖回山上的脚步想必很沉重。吴用这个鸡贼,我要是没记错,最后一次给晁盖出主意就是江州法场上“如此,这般”的一句话,此后这个军师就不是他梁山晁天王的了,晁盖在聚义厅的正座上一次次看着宋江说一句“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吴用摇摇扇子说一句“我有一计......”剩下就是一帮头领说一句“愿随哥哥前往!”然后走一帮精锐,剩一帮闲散之人守家。段景住这个时候又跑上山来,哇哇哭着说我送给宋头领的马被曾头市抢走啦,人家本来是打算送给宋头领来入伙的哇呜呜呜呜.....从头到尾就没有晁盖什么事情啊。婶儿可忍叔不可忍啊。于是晁盖忿怒的走了,临走吴用在出征名单里,有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杨雄、石秀、孙立、黄信、杜迁、宋万、燕顺、邓飞、欧鹏、杨林、白胜。除了三阮刘唐白胜杜千宋万这几个“老梁山”,其他的都是江州祝家庄时期入伙的宋江嫡系。还有个即将见证梁山两次换老大的林冲.....且不说晁盖是不是自己赌气要去打曾头市,人家吴用压根不指望晁盖能赢啊。吴用的打算可能是说大不了你晁盖自己死在那儿,剩下的人还有林冲呼延灼能领回来呢。这种场合不用他晁盖带,估计叫也叫不走吴用吧。======================================================================总之曾头市时期的吴用早已经改换门庭,为宋江正大位考虑了,晁盖此去也注定回不来了。然后晁天王没有辜负宋江和吴用,死在了曾头市。======================================================================我叫晁盖,之前是个黑社会老大(咳咳咳咳),当年公孙胜说智劫生辰纲是七星聚义。于是我当上了梁山的老大。万万没想到,第七颗星是白胜.......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宋江的军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宋江的军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宋江的军师,吴用
您现在的位置: >>
>> 宋江的军师
宋江的军师
时间: 来源:
第一篇:宋江的军师看宋江收服军师吴用
梁山泊上,军师吴用是个诡计多端的“智多星” 。聚 义厅里,历经王伦、晁盖、宋江三任领导人,每次权力交 接都弥漫腥风血雨。吴用先设计邀林冲火并王伦,又与宋 江合谋逼死晁盖。吴用搞宫廷政变确实是把好手。问题在于, 晁盖是个大大咧咧好对付的领导, 宋江则 是阴险多变难伺候的角儿,吴用为何要叛晁投宋呢? 吴用的脑子绝对好使。你看他智取“生辰纲” ,使出 连环计,环环相扣,算无遗漏。当时,押解“和辰纲”的 杨志警惕性很高,吴用等 7 人扮作怕遭劫的枣贩,示弱以 麻痹杨志;接着,率先买酒以吸引杨志,还像其他商贩一 样贪小利,硬要白讨一瓢酒吃,借此表明另一桶酒也是无 毒的;还瓢时,却借机下药骗过杨志。可怜啊,杨志一路 上最怕人下蒙汗药,最终还是被吴用当场下药而不知,糊 里糊涂丢掉 10 万贯钱财。可见,吴用是使计的天才。其实, 吴用当初并不想让宋江上山。宋江江州题反诗, 被打入死牢,戴宗上山求援,吴用以假信相救,而假信中 又故意露出个常识性破绽, 把老友戴宗也卖给官家。最后, 晁盖亲自率众弟兄下山,才救回宋江、戴宗。吴用此计也是连环计。他要救宋江, 却故意制造些波 折,想让宋江从此感恩戴德,不做非分之想。
可宋江也是高手, 看明吴用在使计, 从法场被救出来 之后,并不急于上山,而是带着自家可以指挥的好汉,先 打无为军。打完无为军后,宋江收服的弟兄已占梁山好汉 的三分之二。宋江用实力镇住了吴用。此后,宋江又拉拢吴用,假称九天玄女授了“3 卷天 书” :一是向众人以示,自己得天助;二是故意向众人说, 此天书只有自己与吴用可以同观,其他人皆不可见。打无为军这一仗, 是打给吴用等不肯臣服者看的; 同 观天书,同得天机,是拉拢吴用等。一打一拉,吴用的脑 子又没有进水,怎不肯效命? 一部《水浒传》 ,是一段好汉歌,但义气江湖与官场、职 场一样,并非朗朗乾坤。好汉之间也如此算计,你可以寒 心,可以明理,可以益智,要看你怎么看。憨佗以为:此 节,可看作为宋江立传,这厮够狠,明白吴用之用心,不 以为恨,还极力拉拢吴用,宋江赢在胸怀。
第一篇:宋江的军师宋江被招安的真正原因
谈到梁山事业衰落的原因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由于宋江的卑膝投降。然而, 宋江处心积虑接受招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往往不去思索。其 实,作为生活在宋朝这一历史大背景下的知识分子宋江,他的性格、心理状态 是异常复杂的。这里我们暂不去探究宋朝的政治大背景,也不去考察宋朝以来 文人的社会文化底蕴,我们只就宋朝的经济状况对宋江性格塑造的影响谈些看 法。如果不能从经济方面追寻一个时代对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影响,那我们在 此单纯地议论宋江是忠是奸,是好是坏,是进步还是退步,那都是粗浅鄙陋 的。北宋末期,朝廷统治日趋腐朽。宋江等人是在徽宗宣和年间起事的,然而 在历史发展总的序列中,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女真族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强盛时 期,他们凭借强悍的武力大肆向南扩展,北宋政权最终被其灭亡,而不是被内 部的叛乱势力或起义军所灭。因此,尽管当时北宋王朝奸臣当道,但整个的国 家大厦还没有到了仅凭借自己的内力就发生坍塌的地步。这里我们还是只就经 济方面细细探讨其原因。年鉴学派大师布罗代尔也认为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长 期影响的是长时段历史,即结构,在长时段中才能把握和认识一切历史现象。如果将北宋时期的农民起义与已往的农民起义相比较,我们就会发现,无 论是王小波、李顺起义,还是宋江、方腊起义,他们既不像陈胜、吴广起义是 由于秦朝苛酷的刑罚揭竿而起,也不像东汉末年百万饥民即将饿死才聚众暴 动,在水泊梁山的各路“英雄好汉”中,宋江是因为误杀阎婆惜遭受人命官司, 要不然他是决不肯落草为寇的;卢俊义是因为吴用设计、李固陷害使然,要不 然他是不会离开自己的安乐窝的;晁盖、吴用他们是因为劫了朝廷的“生辰纲” 犯下死罪;林冲是由于受了高俅的迫害才被逼上梁山;武松更不用说是因为嫂 嫂潘金莲的原因,杀西门庆,犯下命案不得已而为之;李逵则纯粹是为了大碗 喝酒、大块吃肉,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其它的好汉入伙,均不是由 于经济破产、生活l困才上梁山的:有的是对奸臣弄权的痛恨、有的是被俘后 的无可奈何、有的是被骗来的、有的是因个人恩怨杀人而逃命的、还有的本身 就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如开黑店卖人肉包子的“菜园子”张青和“母夜叉”孙二 娘夫妇。这些人聚在一起,动机各异,虚空的哥儿们义气架不住实实在在的原 来生活物质利益诱惑,待在水泊梁山每天提心吊胆的日子使好多人非常留恋以 前康乐安稳的生活,他们痛恨的是某个人或社会的某些阴暗面,但对民富国贫 的大宋朝廷打心里还是认可的。因此,接受招安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宋江的 心理只不过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心理罢了。最后,宋江独揽了“投降派”的千古历 史骂名。为什么这批亡命之徒不能与当时的朝廷断然决绝呢?按照马克思的理 论,经济――只有经济才会有这样神奇的吸引力。这种力量悄无声息但却能摄 人魂魄,无坚不摧。
经济与人的生活习习相关。过优越生活的人耻于败坏自己的名节,更何况 是做贼呢!宋朝的司马光是国家的肱股大臣,有人进了政府要来拜访他,他总 爱问一个使人很难堪的问题,你家有没有钱?被问的都很奇怪,想司马光这么 了不起的国家大臣,他对我的关怀,怎么是问我有没有钱这样的小问题?后来 打听才知道,司马光的标准是说,你这个人没有钱,就不能维持你的生活,就 不能不被五斗米折腰,你有钱之后,你才具有独立的人格,这个官随时你可以 不做,为了自己的原则可以不做,为什么呢?因为我不会被饿死,我有钱可以 保护我的自由。由此看古语说“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也不是没有 一丝道理。作为一个人,我们说他有生存的权利,如果自个儿足够勤奋,但还 是衣不裹腹,这不能说不是社会的责任。如果到了要饿死的分上,他去偷、去 抢,恐怕我们也不能完全归罪于他。既然水泊梁山的好汉不是因为要饿死才造 反,一旦他的仇怨所在得以疏通,作为一个大宋良民经济上的诱惑就要起作用 了,最后也就跟着宋江接受了招安。在《儒林外史》上有一段介绍“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事,一个五,六岁 的小孩,未婚夫短命夭折,他爹就把她关到房子里活活饿死,饿得孩子凄厉的 喊“爸爸,给我点东西吃吧。”当妈妈的更是发了疯,可是她老爸毫不动心。其 实,在古代,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而丢失性命是一种虚伪的社会哲学。当然, 宋江不是傻子,他谋取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宋朝经济的繁荣是不会使人产生 绝望心理的,他完全有理由带领弟兄们走回主流社会。不管哪个社会,落草为寇都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有谁天生就是一个 贼胚子。现实生活中,不论人们怎样美化一些善举、一些大义,一个即将饿死 的人有权用任何手段获得当下的食物维持生命。宋朝的士人虽然在程朱理学的 熏陶之下,十分看重义理,可对于那些不通文墨的普通老百姓就另当别论了。决定是否进行殊死斗争的并不是高深的道义,而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一旦有 机会重新步入正常社会,他们是不会把自己的前途押在一场不可预见结果的 “革命”中的。一旦自己的冤情得以伸张,自己的罪孽能被宽恕,他们还是很愿 意回到以往不须提心吊胆的日子的。这种不彻底性根源于他们的经济基础,根 源于他们的生活状况。宋江上梁山以前的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因此才有余力仗 义疏财,收买人心。宋江在梁山上也衣食无忧,但根据当时的实力悬殊的现 实,依靠自己这点微不足道的力量,他是很难推翻大宋朝廷的,如果那样的 话,他也不想时刻背负着”乱臣贼子”的精神十字架。马克思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实中国的人民是很温顺的,但中国 历史问题老是农民问题,因为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社会。每个朝代末期民不聊 生到极点时,人民就会起义,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像黄仁宇所说的“潜 水艇夹心面包”,最上层的官僚阶层,最下层的劳苦大众,一般情况下相互隔 绝,唯一的通道是中间的科举制度,知识分子可以在中间上下穿梭起到粘合作 用,但数量稀少。当下层实在无法生活、濒临绝望时才会反抗,他们很少提 出”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之类的口号,从陈胜、吴广的“苟富贵,毋相忘”
到黄巢的“均平”大将军到钟相、杨幺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以及后世洪秀 全提出的“无处不均匀,无人不温饱”,核心都是围绕经济上的平等问题。这里 暂不说平等与不平等在社会进步中的意义。事实上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 常特殊的朝代,它的各种成就在中国历史上都达到了当时世界叹为观止的高度 ――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除外)。经济上尤其如此。也因为宋朝的经 济如此发达,我国的人口才在宋朝有史以来第一次达到上亿人次。某种程度 上,商品经济的繁荣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依据林文勋老师的理论,我国商品 经济的第一个高峰在春秋到秦汉时期,被叫作“盐铁时代”;第二个高峰期是在 唐宋时代,被叫作“茶盐时代”;明清时期是第三个高峰期被叫作“粮棉时代”。从这些称谓我们也可以看出端倪。秦汉以前,社会不太发达,人们还在为生存 而奋斗,铁器明显是生产工具,而唐宋时茶盐却是地地道道的生活用品了,说 明时至唐宋人们关注的焦点已从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了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心,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再社会学研究上,这是一社会的石破天惊的变革。人 类开始关注自己的现世生活质量,开始追求自己的幸福指数,背后是由物质生 产的进步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心理的嬗变。因此,我们也理解宋江他们的行动并 不是为生存而战,而是为生存以外的东西,如地位、名誉、个人恩怨、国家兴 衰、甚至是图个痛快! 让我们再看看宋朝时人眼中的国家经济水平和民众生活状况。张世南在 《游宦纪闻》卷八记载了一些游宦对乡村普遍农民生活的情景:仕宦之身,天 涯海畔;行商之身,南州北县;不如田舍,长相见面。门无官府,身即强健。麻麦遍地,猪羊满圈。不闻金贵,唯闻粟贱。夏新绢衣,秋新米饭。安稳睡 眠,直千直万。如果说这是宋朝上等户的生活情景,那么一般农民怎样呢?同书中也有记 载:我田我地,我桑我梓,只知百里,不知千里。我饥有梁,我渴有水。百里 之官,得人生死,孤儿寡妇,一张白纸,入著县门,冤者有理。上官不嗔,民 即欢欣;上官不富,民免辛苦,生我父母,养我明府。苗稼萋萋,曷东曷西; 父母之乡,天子马蹄。这样的生活美景,如果说是特殊府县之居民,那普遍的宋农民又是怎样的 呢?宋居民分主户与客户,主户又分五等版籍,以第三等为例说明最具说服 力。根据谷更有老师在《唐宋国家与乡村社会》的研究成果,第三等户为十口 百亩之家(北方)。正常年景下第三等户的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生活自给自 足,还略有余额。常言道“离乱人不及太平犬”,有谁在活得下去的时候想落草 为寇呢?所以宋朝的农民起义一般规模都很小,最后无一不遭到失败的命运。虽然宋江起义发生在北宋末期,但当时的民生还没有凋敝到某个英雄豪杰振臂 一呼应者云集的地步,并且好多起义的领袖自己就是工商业经营者,例如王小 波本身就是蜀地一茶贩,起义的缘由是茶税的纠葛。宋朝叫人咋舌的经济成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 宋江不会例外,他的弟兄们也不会例外。作为敏感的知识分子,宋江的心理会
更复杂些。宋朝的经济成就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宋朝的经济发达第一表现在经济作物的推广及粮食产量的增加。北宋时, 茶的种植在唐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淮南、江浙、福建、荆湖等地出现 了许多专门种茶的“园户”。一段时期政府建立了“榷茶”的官卖制度。南宋初年 蔡京的儿子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中也说:“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 盛。而本朝又至v陵(即宋徽宗)时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宋时由于南 北农作物品种的交流,精耕细作程度的提高,总体产量较前提高,苏湖地区改 种占城稻或进行“靠田”、“还水”技术,亩产能达五至六石,由此出现“苏湖熟, 天下足”的谚语。第二表现在手工商业与城市经济的再度繁荣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手工业在 矿冶、纺织、制瓷、造船、造纸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例如苏轼在知徐州任 上,本地发现了煤矿,开采后用作燃料制兵器,苏轼高兴地写下了“为君铸作 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的诗句。城市规模扩大,商业活动更加开放,出现 了早市、夜市和鬼市,另外,镇、市及乡村集市贸易也很繁荣。黄仁宇在《中 国大历史》中也谈到,从经济上讲,宋朝面临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显著的进步城市勃兴,内陆河流舟楫繁密,造船业也突飞猛进。中国内地与国际贸易都达 到了空前的高度。我们从电视剧中看到的汴梁的元宵节的热闹场面可以看出当 时的经济程度。据史料记载,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或地区多达 60 个以上。第三当时的经济专卖体系完备,商贸政策多元化。伦理范畴的“贱商”观念 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不得不行。传统抑商政策有了很大的松动。宋 初实行“恤商”以及商品专卖上的步步放宽政策,使得富商大贾迅速暴富起来, 两级分化影响到政权稳定,王安石变法是国家干预经济来抑制商业资本,在一 定程度上在国家的控制下实行经济开放政策,宰相蔡京当政时,推行一套掠夺 商品的聚敛政策,这也是宋江起义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宋江的起义源头不在 农民的生存问题,而在于商品经济下的国家政策变动,它没有广泛的群众基 础,也就没有大范围的农民积极参与。在这场起义中,很少有人由于经济上濒临绝境,所以他们在骨子里缺乏彻 底反抗的勇气和决心的,他们仍然怀念过去的生活,他们认为一切的悲惨处境 都是贪官污吏造成的,皇帝还是好主子。就内部的矛盾激烈程度而言,宋王朝 当时还气数未尽,只有在外力的猛烈打击下才会崩溃,其实北宋政权最后也不 算灭亡,只是统治中心由北方转到了南方,仍然是赵氏家族的天下,临安政权 又维持了一百多年才告结束。南渡之后,宋朝军民同仇敌忾共同抗金。农民们 为什么不乘势推翻腐朽的宋王朝呢,因为从内心深处大家对北宋政权统治还是 认可的。那么,宋江,又怎能脱离这种社会大气候呢? 这样,宋江接受招安的悲剧色彩似乎也就不是那样浓重了!
第一篇:宋江的军师宋江的启示
在我们中国,“领导”是一个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的词汇,无论在 背后有多么的埋怨和不屑,为了自己的生计和前程,在听到这个词汇 之后,也必须强打起十二分精神,做出各种恭敬顺从的神态。鉴于领 导如此这般的威严和权势,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做 一个“领导”,即使做不了大领导、中领导,做一个可以作威作福的小 领导也可以考虑嘛。虽然大多数人自认奇才乃至天才, 常常悲叹命运不公、 怀才不遇, 其实依照正态分布,残酷的现实是:大多数人都是庸才!一个庸才怎 样才能当上“领导”并胜任愉快,我相信肯定大有市场,有成千上万的 人感兴趣。最近结束的电视剧又让古典名著《水浒》热闹了一回,其 实庸才当领导的答案就在其中,宋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遥想那梁山 泊聚拢了一大批来源复杂的造反分子,有像林冲、杨志这样被官府逼 上梁山的官吏,也有像柴进、卢俊义这样的富二代,也不乏杀人放火 的泼皮无赖、鸡鸣狗盗的三教九流。属于一个典型的非正式组织,领 导不是简单的上级任命了事,加之历经了王伦、晁盖两代首领,内部 关系盘根错节,而宋江能将这一群乌合之众管理得井井有条,转变为 一支纪律严明的正规军,其领导才能不可谓不出众。宋江起初只是一个刀笔小吏,其后更成为朝廷罪犯,在梁山论资 历比不上林冲,论“仗义疏财”比不上柴进,论计谋比不上吴用,论武 艺更是稀松平常,按照晁盖的遗嘱,他根本没有希望当领导,可他却
当仁不让的坐上了梁山的头把交椅,其借鉴意义不言自明。水浒书中 介绍宋江“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第 18 回)。但看完全书,宋江唯一制服的人就是柔弱轻佻的阎婆惜, 遇到其他的人,只要动手立马俯首就擒。可笑的是,他竟然还传授武 艺给孔明、孔亮两兄弟,被二人尊称为师父,可见其“毁人不倦”。宋江“身材黑矮,貌拙才疏,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手无缚鸡 之力,身无寸箭之功”(第 68 回),加之家境一般,官位低下,竟然 赢得了“山东及时雨”的美名, 令天下英雄人人敬仰, 见面即喊“大哥”, “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不仅风光一时,还名垂青史。个中秘 密,细细品味起来,也许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出色的交际手腕 初见武松,显示了宋江明显高于柴进的交际能力(第 23 回)。武 松在柴进庄上大吃大喝了一年,因为性格不合遭到冷落。本来是一次 很不愉快的碰面,但宋江被冒犯之后毫不记仇,反而热情邀他入席。在了解了武松的遭遇后,真情抚慰,又送衣服又送钱,分别之时送出 十里开外,依依惜别结拜为兄弟,用柔情深深打动了武松这个铁汉。对待李逵,宋江表现出了高于戴宗的交际水平(第 38 回)。一是 慷慨拿出十两银子给李逵,知道他赌钱输了也不在乎,二是李逵直呼 “黑宋江”,并要求大碗喝酒被戴宗呵斥,宋江都顺应了李逵的要求, 使得两人的关系迅速升温。
当杨雄、石秀来投奔梁山时,宋江又一次展示了远超晁盖的交际手 腕(第 47 回)。晁盖当下要将他二人砍头,原因在于“这厮两个,把 梁山泊好汉的名目去偷鸡吃,因此连累我等受辱”。宋江等人都觉得 不妥, 这样不是断了江湖好汉们投奔梁山的贤路吗?当然处理起来也 要顾及晁盖的颜面,宋江鼓动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大家都心悦诚服。宋江善于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常常放下身段, 给对方足够的面子。在擒获了秦明、关胜、呼延灼、卢俊义等人后,都是让座请罪,中国 人最讲究面子,被俘之后必须要有个台阶才好下来。对朝廷大臣宿元 景、陈宗善、高俅等人,不但礼仪周到,而且分别时还有金银财宝相 送。总之,无论是做过一官半职的,还是草莽英雄,或是文人雅士, 宋江交往起来都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如鱼得水。要说宋江这一套在哪里吃不开,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他不太擅长与 女人打交道,在与阎婆惜交往中输给了张文远,在清风山又被刘知寨 的老婆恩将仇报了一回,与李师师交往时也远不如燕青的乖巧机灵。其二,精心塑造个人品牌 宋江有意结交江湖人士, 小心维护自己的正面形象, 书中写到“但 有人来投奔他的, 若高若低, 无有不纳, 便留在庄上馆谷, 终日追陪, 并不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如土。人问他求 钱物,亦不推托。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第 18 回)。于 是“及时雨”、“呼保义”以及“孝义黑三郎”的声名远播,宋江的名声有
多大?看鲁智深道:“今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明日也有人说宋三郎 好,众人说他的名字,\的洒家耳朵也聋了,想必是个真男子,以致 天下闻名”。先后有燕顺、武松、李俊、石勇等只听宋江名号,立即 尊为贵宾,好名声让他多次逢凶化吉。每每遇到兄弟落难,宋江都会洒下热泪,哭上一鼻子,尤其在小说 收尾阶段。当然这里面有没有表演的成分,很难判断,但可以肯定的 一点是,他给众人留下的是他“重情重义”的深刻印象。其三,高技巧地处理纠纷 除了上述杨雄、石秀投奔梁山的事件,对其他纠纷的处理,也显示 了宋江娴熟的技巧。在招安设想遇到武松、李逵反对时,就拿李逵开 刀,但也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对武松则不会公开发作,而是私下 动之以情。招安之后,有手下军士杀死克扣赏赐的厢官,他说动那个 军士甘愿受死,断绝了朝廷问罪的理由,一面请托宿太尉从中斡旋, 比较圆满地化解了一场危机。梁山上 108 个好汉,性格背景差异很大,其中不乏杀人放火、鸡鸣 狗盗之徒。而宋江能够合理分拨,各尽其用,做到秩序井然,人人满 意,比如吴用管策划、戴宗管情报、李应管财务、柴进管接待,包括 五虎上将、马、步兵头领等的安排,无不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特长。其四,对内对外善于造势
宋江利用当时人们的迷信思想,一会儿是九天玄女暗授兵法,一会 儿又是天降石碣安排座次,假借天意对内造势,确立自己的地位,显 示了他的城府和权谋。宋江为了实现“招安”这一目标,就需要引起朝廷重视,对外造势, 这里的方法一个是战争造势, 通过隔三差五地打打仗, 一会儿大名府, 一会儿祝家庄,不断收编各路英雄扩充队伍,展现梁山的实力,既让 朝廷高官寝食难安,又绝了他们“武力征讨”的念头。另一个是舆论造 势,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昭告天下梁山英雄非为打家劫舍,而是 渴望为朝廷效力,招安之门永远敞开,只有朝廷与梁山合作才能最大 限度减少损失,实现利益最大化。综上所述,宋江无疑是梁山好汉中情商最高的人,他之所以能够坐 上头把交椅,完全是性格使然,是顺理成章的结果。也许与其他领导 相比,宋江并非庸才,特别是在中国这种人际关系主导型的社会里。
() & 201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歇后语带有谐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