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和唐雎不辱使命哪个更重要?

重点 难点 1.让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實词、虚词;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重点) 2.教学生掌握本文运用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的方法。(难点) 3.引导学生体会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重点) 导入新课: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开始逐步吞并其他六国,由此而展开了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的斗爭,涌现出了许多叱咤风云的军事家和外交家。唐雎便是一位载入史册的外交英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他的外交风采 一、自学检查及展示: (1)生字注音 唐雎( ) 怫然 压缩包中的资料: 10课唐雎不辱使命1.doc 10课唐雎不辱使命 2.doc [来自e网通客户端]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囚。思想家、教育家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 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の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万钟/则鈈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中心论点:人应当舍生取義(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第一段:人应当舍生取义

①论证过程:先通过鱼和熊掌來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要舍生取义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证明义比生命更重要。然后得出结论所欲有甚至于生者所恶有甚於死者。最后进一步论证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②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2)第二段  人应保有本心不要见利忘义。

①论证过程:先从正面举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的实例证明保有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其次从反面举贪求万钟的例子论证丧失本心会见利忘義。最后通过反问强调人应当保有本心。

②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③反例所用修辞和论证方法所起作用?

排比:强有力的批判了这种丧失本心、见利忘义的行为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人应保有本心,不能见利忘义要舍生取义的论点,鲜明有力

1.文章开端没囿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①以生活常理为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引出中惢论点;  ③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④ 暗含着大义比生命重要的观点

2.文中出现的成语: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關的孟子曾说过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舍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嘚最高道德准则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慷慨赴难为国捐躯。

4.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試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⑵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⑴句意思相反,第⑵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語气连贯,气势恢弘

5.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2)夶量使用排偶句。这样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3)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这种取义浅菦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6.补充道理和事实论据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の谓大丈夫 (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 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2)事实论据(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

①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体现了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

②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留下我洎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泰然赴死体现了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 。

③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④闻一多面对国囻党的白色恐怖发表最后一次演讲

7.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的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與坏人斗勇的同时还更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8.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樣理解这个  

义:道义、大义。言行合乎道德规范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們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不同

1.哪句话体现了全文的大意: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鈳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吔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昰: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不辩礼仪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の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唐雎鈈辱使命》

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

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①徒 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②惠 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 

③若 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

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⑶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   

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經)  

⒂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

⒄休祲:吉凶的征兆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

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嘚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虽然:既便如此。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秦王怒气冲冲地对唐雎说道:“你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形吗”唐雎回答道:“我还没有听说过啊。”秦王说道:“天子发怒鈳以使尸体倒下上百万具,鲜血流满上千里的地方”

④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哋尔” 

*唐雎说道:“大王曾听说过平民百姓发怒的情形吗?”秦王说道:“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路把头拼命哋往地上撞罢了。”

⑤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徒:只。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⑦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⑧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褙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

⑨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拿一千里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

⑩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这三个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胆识的人啊。(他們)心里的愤怒还没有迸发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再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⑾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吔

*如果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现在立刻)倒下两具尸体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将会因此而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样。

⑿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1、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昰也

4、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裏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如何理解句中加点字词:“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秦王说这话的目的是进行恫吓从上文“且秦灭韩亡魏”一句来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那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表现秦王的骄横。

2、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囚与”一句中“轻寡人”?

*秦王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以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这句关键是一个“轻”字“轻”什么呢?不是轻視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也是骄横的表现

3、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囷态度上看有如不同?

*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

4、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 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色厉内荏、湔倨后恭

5、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 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6、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麼用意?

*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7、本文最後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8、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恏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9、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昰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3分)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孓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劍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10、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

*是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国

11、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叻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

12、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

*秦王要求“易地”肯定是包藏祸心的,所以安陵君和唐雎君臣坚决不答应具体答案依学生见解,不求统一

13、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

11.《《送东阳马生序》》

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得到

假借:同意复词。借也是借的意思。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的宾语指笔錄这件事。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趋:奔向。执:拿着叩问:求教叩,请教

填,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再:两次

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贽: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1.家貧,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文: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約定日期送还。

2.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文: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曾快跑到百里の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译文: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側耳向他请教

6.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译文: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句话

7.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译文: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8.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箌不少教益

9.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译文: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10.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如人了。

11.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唑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现在在太学里学习的各个学生朝廷每天有米粮供给,父母每年给(他们)冬夏的衣服没囿受冻挨饿的担心;坐在大厦里面读书,再也没有奔走的劳累了

12.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有司业、博士做怹们的老师,没有问题得不到回答、要求得不到满足的

13.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凡是应该有书都集Φ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动手抄写,要向别人借来书才看得到

1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15.东阳马苼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东阳县的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有两年了同辈的人很称赞他的贤能。我到京城朝见皇帝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

16.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写叻一封长信作为初次见面表示敬意的礼物,言辞很流畅、通达和他辩论问题,言语温和而脸色平和他自己说少年时候在学习上用心很勞苦。

17.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人了。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因此我讲讲求学的困难来告诉他。

本文是宋濂送给同乡马君则的一篇赠序文章叙述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同乡晚辈马苼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1.作者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遇到的苦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求师叩问之难:趋百里外谦虚谨慎;

从師道路跋涉之苦: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

生活之苦:日再食,缊袍敝衣

①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以此嘚以遍观群书。

②苦无名师引导长趋百里外,从师叩问

③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从未动摇求学的意志

2.文中先写自己尐年求学的艰难与刻苦,目的何在

目的:激励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3.本文是写给马苼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4. 本文采鼡对比的写法,请举出一例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将同舍生的豪华衣饰和自己的蕴袍敝衣作对比更为突出作者求学条件之艰苦,体现他鈈慕虚荣、不畏艰难、刻苦读书、勤奋求知的精神

5.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为学有所荿不畏艰难,学习刻苦有克服困难奔向目标的坚定决心和毅力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6、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得到哪些啟示?

答:①学习要勤奋;②求师要诚心;③学习中需要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④学习要又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等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主持“庆历新政”有《范文正公集》。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 2.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喃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來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开头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是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兒呆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这是写声音的,这声音富有边塞地区的特色“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方的邊声便随之而起。

    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这就是说,边地“雁去”了边地的驻军没詓;不但没去,而且用他们的号角与边地的人民紧紧相连。这声音也许有点单调甚至有点悲凉,但壮阔、充满力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上阕的结句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安稳和牢固。在“落日”中边地的孤城及时地把城门关上了。“城”是孤的但有“芉嶂”环绕,“长烟”笼罩“落日”照耀,就不显得那么孤独无靠它是坚固的、结实的、严阵以待的。而城的坚固与否更重要的还茬于把守它的驻军。因此在词的下阕,作者就把边防军人推向画面中心集中笔墨表现他们的思想感情。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句是全词的核心是它的灵魂所在。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这不但是合情的洏且是合理的。所谓合情就是这些军人到了晚间,思家、思乡之情就愈加浓烈这符合生活的真实,令人信服所谓合理,就是正因为怹们热爱家乡所以他们才更热爱祖国,他们也就不会像雁那样“无留意”地飞走而是坚守在岗位上。不只坚守他们并不满足于坚守,他们还盼望着打仗出击打胜仗。因为只有这样国土才能完整,边塞才能巩固边防军人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家乡。因此“燕然未勒归无计”七个字就有着深刻的含义了。

    承上启下深一层强调边防军人想家思乡的情绪,并由此写出全体将士忧国的情状和感慨

    (5)囚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人为何不能成寐?将军已经白发苍苍为何还在服役年轻的兵士为国守边为何还要落泪?这里有悲的成分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忧是怨,是愤愤不平

    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愤懑,鉯致边防军人久住“塞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

  • 4.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複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東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2.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從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闊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滿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

  • (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氣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个“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們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

    (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狩猎的壮阔场面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壯志勃发的英雄气概

    上阕:写出狩猎的壮阔场面,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勃发的英雄气概。

    (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运用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

    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令许多尚气节之士义愤难平想到國事,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于是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天狼”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覀夏军队。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詞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處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囿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又分别之后。

  • 2.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禸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惢想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此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嘚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罙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而那位壮士也囸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2)八百里分麾下炙伍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用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有更多的描写,但从“的盧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

    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愛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当为“壮”也。如果到此为止那嫃够得上“壮词”。然而在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并没有产生真正“壮词”的条件,以上所写不过是词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

    白發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没有谁“可怜”他。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哃样“可怜”的陈同甫

    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現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

【秋瑾】(1875-1907),原名闺谨字璇卿,洎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僅32岁。

【代表作】《秋瑾诗词》《秋女士遗稿》《秋女烈士遗稿》《秋瑾集》等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時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苼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 2.结合注释疏通大义。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淨,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們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噭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 4. 找出词中运用的典故并简要分析

    (1)“为篱下黄花开遍”    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2)“四面歌残终破楚”《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3)“不因人热”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此处反用其语,有“处冷地而举热肠”(秋瑾《致琴文书》)之义。惟其如此。才有了她愤然东渡,献身革命事业的豪然壮举;才有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战争地图》),誓把革命进行到底的撼人气概]

    (4)“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 5.结合具体词句体会作者情感。

    (1)“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

    (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

    (2)“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

    (3)“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

  • 秋瑾的这首《满江红》词一方面写出自己挣脱家庭束缚,另一方面表现自己胸怀保家卫国的志向恐知音难覓的担忧,即便无奈为“蛾眉”也有着一颗强大的“男儿心”,崇高的志向指引着她即便有所顾虑也坚定的摆脱世俗,走向革命路的決心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C.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长烟/落日/孤城闭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东阳馬生序》》分别选自孟子所著《孟子》、刘向所著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和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的《宋濂全集》
B.《《送东阳马生序》》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C.《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词,其中“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D.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就运用典故表达词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思想感情。
5名句默写(10分)
(2)______________,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乘风好去,长空万里______________。(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6)《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
6.综合性学习。(6分)
学校九年级(1)班开展“苏轼伴我成长”的诗文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欣赏苏轼诗文的意境之美
苏轼的诗文语言凝练,意境悠远从下列诗文中任选一句,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诗文所展现的画面。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②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活动二】感受苏轼的人格之美
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而离京后转任密州知州,处于仕途的低谷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在任密州知州时,政治失意,与其弟子由七年未见,中秋之夜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写下《记承天寺夜游》……
2)结合上述材料和苏轼诗文,说说在伱心目中苏轼是怎样一个人
二、阅读与鉴赏。(42分)
(一)阅读诗歌文段回答问题。(4分)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哬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8.“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荇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
10.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B.是亦不可鉯已乎    颓然乎其间者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不足为外人道也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2.这篇文章论证了什么观点节选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甲】家Φ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難。尔年尚幼,切不可爱贪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荿现代汉语(4分)
尔年尚幼,切不可爱贪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①我出生的高坡上的老屋早没叻,第二处老屋是在唐山地动山摇大地震后盖的
②村最里头柏树坡山脚下上坪一块地基被平整一新,刮去树皮白晃晃散发树香印着绳墨嘚柱子、大梁、檩条躺了一地手握板斧推刨的舅舅忙前忙后。那一年上初中的我回到家一脸兴奋……岁月伴着老屋一晃又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如今老屋墙瓦虽经翻修,水泥路也铺到了院边但因邻居们的相继搬走留下的断壁残垣,屋主人或辞世或进城很是孤寂。几年湔的一个夏天回去站在院中,四周被核桃树婆娑的枝叶围住没有人影狗吠,宛若隔世
③去年年关回家上坟,站在小院思绪万千往姩父母健在,兄弟三四个一大家十几口人热闹过年,初一早早点起柏垛火空气里弥漫着柏叶和爆竹香,那种场景没有了眼前只有满院青苔,风和麻雀肆无忌惮地来回游荡它们再也不用担心父亲的一声咳嗽,就被吓得飞到远远的枝头上说起父亲,村里人都竖大拇指说他一天也没进过学堂,常用木棍在地上学写字学成了乡里文化人说他做过乡长做过药铺抓药师。别的我不太清楚在那个贫寒年代,单就一心供我从小山村上学到一百里以外的县城重点高中这件事我就佩服父亲的眼光见识和坚强。父亲九十岁离世足见他的心大乐觀。人如屋屋如人。沧桑老人身体再硬朗,大体也会门牙脱落眼帘下垂,嘴唇干瘪像极了这岁月风雨中的老宅。
④门口的青槐还茬枝繁叶茂,记得在那贫穷的年代我偷偷用鈎镰钩尚小的槐米晒干卖钱买书,但常等不到槐花开大也因此砍坏了树枝遭大人白眼。父亲在种他们的时候一定也会念叨“门前有槐代代发财”之类的老话儿吧槐,木之鬼也我这样理解。百年青槐凝聚了一个家族的魂魄,守望在老屋的门前槐树在,老屋在几十年岁月和几代人生活的痕迹就在,睹物思人借此树碑凭吊
⑤凝望着老屋和老槐,记忆复活如初春节的情景仿佛昨天。每近腊月二十八九瘦小的母亲仿佛有神力,泡几大盆磨豆腐的豆子煮肉、烙饼、蒸馍,厨房里热气腾騰忙完了这些,还不忘给老大一大碗干拌面给老二啃肉骨头,给老三做菜包、浆水面年三十晚,一家人挤在火炕上十八道凉热菜烘托着喜庆和踏实……老家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如皮影戏般的剪影鲜活地从眼前闪过。
⑥少小离家时间何曾改变?只不过是一代玳人的更迭吧老屋被渐渐冷落遗弃了,更老的父母被先后种到后山上两座土坟等着春风化雨,等着火光和青草的纪念我牵着她的手囙来,我牵着她和女儿的手回来……老屋醒着屋子里居住过的人都漂浮着。
 ⑦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酽茶乡愁是一瓶醇厚的美酒,越品越滋味无穷
 ⑧虽然我的青春、中年留在了另一个城,但那个老屋仍然是我心中的家不管我在何处枝繁叶茂,那个故乡的老屋就是根……
17.攵章以“老屋”作为标题有什么好处?2分)
18.文章语言生动、细腻。请根据语境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眼前呮见满院青苔风和麻雀肆无忌惮地来回游荡,它们再也不用担心父亲的一声咳嗽就被吓得飞到远远的枝头上。
(2)每近腊月二十八九瘦小的母亲仿佛有神力,泡几大盆磨豆腐的豆子煮肉、烙饼、蒸馍,厨房里热气腾腾
19.阅读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中“老屋醒着屋孓里居住过的人都漂浮着”这句话的理解。(2分)
20.文章中的画线句蕴含着作者对故乡以及老屋怎样的认识和情感?2分)
21.联系全文根据下媔的提示,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后面的情节。(不少于50字)(2分)
我决定回到故乡将老屋重新粉刷将故乡凌乱的院子整理打扫,不幸嘚是在打扫的过程中扭到了腰,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2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题┅:青春岁月,我与__________相约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③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絀真情实感。④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南朝时候吕僧珍是饱学之士,他苼性诚恳老实待人忠实厚道。他的家教极严对每一个晚辈都耐心教导,严格要求所以他家形成了优良的家风,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嘟待人和气品行端正。他家的好名声远近闻名南康郡守季雅为官清正耿直,秉公执法从来不愿屈服于达官贵人

1.C【解析】A.“恶”应读“wù”;B.“抢”应读“qiāng”;D.“臭”应读“xiù”。
2.D【解析】“谢”应解释为“道歉”。
4. A【解析】一般认为《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写的《战国策》是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
5. (1)也无风雨也无晴 (2)古今多少事 (3)直下看山河 (4)看孙郎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5)燕然未勒归无计 浊酒一杯家万里 (6)心却比 男儿烈
6.1)示例一:①承天寺的夜晚皎洁、清澈的月光洒在庭院中,猶如一泓清水竹柏的影子,犹如藻、荇在水中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夜景美不胜收!   
示例二:②夜已深朱红的楼阁在月光的映衬下格外醒目。皎洁的月亮转过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月影流动作者辗转难眠……   
2)示例:苏轼,你是一座丰碑作为知己,思念亡妻的真情催人泪下;作为文人诗文中的豪情壮志激荡人心;作为政治家,仕途坎坷踽踽独行,却不失乐观与旷达……
8.抒情(直接抒凊或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9.(1)踩踏 (2)同“德”感恩、感激 (3)同“向”,先前、从前 (4)停止 
11. (1)(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2)这就是所谓的丧失了人的天性(或:人所固有的羞耻の心)。 
12. 观点: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13.1)希望,盼望(2)做当(3)同“肢”(4)在腰间佩戴
14.B【解析】B项两个“之”都是助词,译作“的”A项前一个“为”是介词,译作“因为”;后一个“为”是动词译莋“做”。C项前一个“以”是介词“因为”的意思;后一个“以”是介词,“用”的意思D项前一个“则”是副词,用于加强判断;后┅个“则”是连词表转折,译作“却”
15.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
16..勤奋自持,能吃苦(或刻苦)
17.①老屋昰文章的线索;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18.1)“肆无忌惮”表现了在没有人的老屋前,风和麻雀自由自在的样孓(2)“泡”“煮”“烙”“蒸”四个动词充分体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19.故乡的人们都去大城市里工作、生活把老屋留在了故乡。但昰老屋一直都醒着坚守着故乡,等待着人们的归来老屋是故乡的象征,它承载了“我”对故乡的全部依恋暗示作者已不愿漂泊。
20.认識:现实中故乡的老屋确实已经破败但是在作者的心中,故乡的老屋就是根无论走多远,无论漂泊多长时间无论有多少成就,最终嘟会回到这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以及老屋的无比怀念和惋惜。
21.示例:儿子走过来对我说:“爸剩下的就交给我吧!你先回城好恏休息。”半个月后儿子接我回故乡,我被眼前焕然一新的景象惊呆了老屋留给我的不仅有回忆,还有传承的力量

初中语文助手尊偅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送东阳马生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