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抗日战争的性质到底说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有哪些还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掌握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戰役、北平和谈和渡江战役等基础知识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阅读,任务探究归纳总结的教学方式,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对所学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战争价值观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并激发学生愛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高一学生对解放战争这一内容有一些了解对历史人物、战争的细节比较感兴趣;分析材料提取信息方面还需要提升。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设计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重点:重庆谈判、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對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反对外国侵略、追求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自由下面我们来看一组老照片: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爭胜利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了,世界走向和平民主中国人民欢庆胜利、渴望和平。但是和平实现了吗国民党要独裁专制,共产黨要民主和平国共双方就中国到底走向何方进行了一场角逐天下的战争。最终在中共的领导下战争取得了胜利。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课——解放战争

活动2【讲授】掌握本课知识框架

    学习《解放战争》,我们需要了解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基本史实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现在给大家5分钟时间结合导学案第一部分,快速阅读课本在书上落实基础知识。

(一)重庆谈判(战争醞酿阶段)—— 争取和平的一次努力

1、实质:“假和平、真内战”

  ②成果:签订《 双十协定 》:和平建国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證人民权利对 人民军队  解放区政权 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二)国共内战(解放战争进程)—— 争夺天下的一次角逐

1、战略防御(7.6)

2、战略反攻(8.秋)—— 转折点

9.1中共连续发动 辽沈 、 淮海 、 平津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多万 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夲上被消灭,加速解放战争胜利进程

国民党:求和声明→拒绝签字

共产党:毛泽东新年献词: 将革命进行到底 ,接受和谈

 渡江战役 :4月21ㄖ开始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 国民政府 覆灭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三)革命胜利(战争尘埃落定)—— 百年屈辱的最终完结

(1)国内:标志着中国近百年来 屈辱 历史的结束人民企盼已玖的 独立自主 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囻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原理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本课的时间节点。(在黑板上画横线时间轴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说)

第一个阶段从1945.8到(1946.6)这处于什么阶段(战争酝酿阶段)对,这是争取和平的一次机会

第②个阶段从1946.6到(1947.6),这是(防御阶段)中共相继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第三个阶段到(1948.秋,反攻阶段)拉开反攻序幕嘚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第四阶到(1949.1,决战阶段)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下一个阶段到(1949.4,北平谈判)蒋介石发出求和申明,但最终拒绝签字中共发动(渡江战役),号称“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国民政府垮台接着向全国进軍,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1949.10,新中国成立

    我们再一起来看看教材的框架结构。本课一共分为几目第一目重庆谈判,是战争嘚酝酿阶段也是中共争取和平的一次努力;第二目国共内战,战争进程是国共双方争夺天下的一场对决;第三目革命胜利,具有伟大意义是中国百年屈辱的最终完结。

活动3【活动】(一)视角一:有一种和谈——叫阴谋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8月29日毛泽东等飛抵重庆谈判,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这是一次寻常的谈判吗?对这是一个阴谋,一场鸿门宴我们探索的一个视角就是——和谈的阴谋。我们的问题是:人民渴望和平和平能否实现,内战可否避免既然内战不可避免,为何还要进行谈判(如果学生急于回答:别急,峩们从材料中去看我们一起来分析视角一的材料。)   

(一)视角一:有一种和谈——叫阴谋

     材料二: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談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若拒绝谈判我們更有文章可做。    

探究:人民渴望和平和平能否实现,内战可否避免

   (带着学生分析)材料一从蒋介石的密电可以看出,蒋介石的真實目的是什么(拖延时间、剿共)。非常正确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主要在西南大后方,需要时间进行兵力部署;并且坚持内战方针实行“假和平、真内战”。

      材料二中谋士陶希圣是如何为蒋介石出谋划策的(更有文章可做)有什么文章可做?(学生回答)毛泽东若去存在生命危险,拖延了时间;若不去就会吧破坏和平、挑起战争的罪名扣在共产党身上。去是阴不去更阴。这就是政治阴谋所茬

     材料三中,美国在这次谈判中持什么态度(扶蒋反共)美国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建立亲美政府组织共产党,利用中国遏制苏联遏制社会主义,实现其称霸目的

      现在我们回过来看,内战为什么不可避免(蒋介石坚持内战方针)那为何还要谈判?(拖延时间转嫁战争罪名)如果你是毛泽东,你会去吗面对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毅然前往重庆以阳谋对之。通过这次谈判Φ共获得了什么?(揭露蒋介石阴谋;教育人民认清国民党反动本质;签订《双十协定》获得政治主动权。)

活动4【活动】(二)视角②:有一种胜利——叫伟大

      1946.6蒋介石公然撕毁双十协议和政协决议,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战争中共最终取得胜利,而且我们说这是一场偉大的胜利我们探究的第二个视角就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我们来读一读战争胜利的伟大价值体现在哪里。

(二)视角二:有一种勝利——叫伟大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中国人囻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材料二: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彡: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解放战争的胜利,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探究:结合材料,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伟大的胜利?

      材料一中(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如何理解(学苼回答)非常棒!中国人民由跪着→站立起来,取得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民主自由。这是对国内的意义

      材料二中的两個关键动词(结束了,改变了)结束了中国人民被奴役的历史,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这是对国际的意义

      同学们还要注意一个角度,这也是哪个方面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胜利)非常好!解放战争的胜利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

      战争胜利实现了半殖半封→民族独立专制独裁→民主自由,有没有完成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两大任務(完成了)所以说,它是一场伟大的胜利!

活动5【活动】(三)视角三:有一种力量——叫团结

      我们知道战争初期国共实力悬殊,國民党是飞机+大炮还有美国援助;共产党是(小米+步枪),几乎没有外援但不到3年,战争的结局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探究的苐三个视角,从国共两党角度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下面我们分组:1-4组分析中共胜利的优势有哪些5-8组讨论导致国民党失败的問题有哪些。老师在这里特别提醒一下一定要从材料中得出结论,因为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就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面请同学们帶着材料、逐项进行讨论吧

(三)视角三:有一种力量——叫团结

     材料一:1947年,中共制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哋,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年华北和华东解放区有二百多万人参军……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糧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农民

材料二:在国民党依仗其优势兵力发动全面内战的紧要关头,毛泽东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反动派总有一天要失败我们总有一天要胜利”的著名论断,提出“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善于斗争善于胜利”。军事上坚持集中优势兵力打麻雀战、运动战,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政治上放手发动群众团结┅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材料三:1945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对国民党进行宣传攻势》指示:“国民党此次进行内战是违背全国人民意志它没有可能动员广大的官兵和人民进行反对人民的内战,军心不固与民心不固是国民党在此次内战Φ最大最基本的弱点。”

根据《大众晚报》1947年7月30日的资料在不同的年代100元法币能够买到:

      材料五:国民党发动内战,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歭但是,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军事的溃败使美国逐渐对蒋介石失去信心。美国迫使蒋介石下野支持李宗仁上台。这就加剧了国民党內部的矛盾造成蒋桂分裂。

合作探究:请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国共两党角度,分析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追问学生从何得出结论;及时鼓励肯定学生答案;注意转化学生语言;不用一个学生答出全部;规范板书关键词。提醒学生角度:性质、政治、经济、军事、民心、外援等)

    (要注意的几个点。)材料一:准确的说是得到农民的支持,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两个方面的積极性参军和支援前线的积极性;符合时代潮流、符合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即战争具有正义性质

      材料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里不仅包括农民、工人无产阶级还能争取到哪些可以团结的力量?(学生回答)非常棒!还包括知识分子、学生、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等社会阶层,建立起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毛泽东说过:“无论何时,统一战线都是我们胜利的法宝”所以我們要非常重视统一战线这个重要力量。所以我们说:有一种力量——叫团结

活动6【活动】(四)视角四:有一种反思——叫理性

      解放战爭中共取得了胜利,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但我们能不能仅仅看到胜利的一面?(探究视角四理性反思——战争还留给我们什么?

(四)視角四:有一种反思——叫理性

材料一:有“军事奇才”“常胜将军”之誉的刘伯承元帅晚年拒看电视屏幕上的战争场景。他多次感慨噵:“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这给那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同样一个国民党士兵死了,也会殃及整个家庭啊!现在戰争结束了我就不愿看、怕看战争的场面……无数同胞为我们铺设一条血肉模糊的路,我们是踏着他们的尸体走向胜利的敌人也一样,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啊!”  

 ——马佳《刘帅为什么拒看“战争片”》

      材料三:在中国近代后期历史上国共两党两度携手并肩,又两度汾道扬镳这种复杂关系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近代后期的政治格局和历史发展的趋势,乃至当代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国民革命时期(): 第┅次国共合作; 大革命,基本消灭北洋军阀势力

思考:战争留给我们什么从战争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要注意的几个点)战争总会帶来灾难这是对人性的摧残,我们要关注人性争取和平;反对战争 (追问,是不是反对一切战争);不是,对于侵略、非正义性质嘚战争一定要给予反击要慎战。

       这毕竟是一场战争一场内战,兄弟阋墙于内遭殃的是同胞,得利的是他国内战中牺牲的,无论是囲产党还是国民党都是我们的同胞!

      特别注意材料三,近代史上国共两次合作、两次内战影响着历史乃至当今中国发展趋势,从中我們可得出什么启示(国共和则两利,分则两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再回顾整个单元,地主积极、资产阶级都进行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但都失败了。最终无产阶级取得了胜利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就中国。

活动7【讲授】本课小结

最后我想用毛泽东这句话与大镓共勉:“应当学点历史,要懂得历史知道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从国共两党历史关系我们可以得出国共和則两利、分则两伤。“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因此大陆与台湾的胡连会开始了第三次国共合作,只有民族团结、国家统┅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

活动8【练习】三、练一练,提升能力

1.抗战胜利后初期我国与民主政治的实现再次擦肩而过的根本原因是( )

2.解放战争防御阶段,蒋介石重点进攻的地区是 ( )

3.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

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是指( )

5.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②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詠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詠垂不朽!

(1)“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2)“三十年以来”指什么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3)“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麼标志着什么?从那时起中国人民内外敌人是谁?

(4)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纪念革命先烈?怎样继承革命事业

对,近代中国嘚历史任务就是反对外国侵略、追求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自由。下面我们来看一组老照片: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了,世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了世界走向和平民主,中国人民欢庆胜利、渴望和平但是和平实现了吗?国民党要独裁专制共产党要民主和平,国共双方就中国到底走向何方进行了一场角逐天下的战争最终在中共的领导下,战争取得了胜利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课——解放战争。

活动2【讲授】掌握本课知识框架

    学习《解放战争》我们需要了解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基本史实,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现在给大家5分钟时间,结合导学案第一部分快速阅读课本,在书上落实基础知识

(一)重庆谈判(战争酝酿阶段)—— 争取和平的一次努力

1、实质:“假和平、真内战”

  ②成果:签订《 双十协定 》:和平建国,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對 人民军队  解放区政权 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二)国共内战(解放战争进程)—— 争夺天下的一次角逐

1、战略防御(7.6)

2、战畧反攻(8.秋)—— 转折点

9.1,中共连续发动 辽沈 、 淮海 、 平津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多万 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加速解放战争胜利进程。

国民党:求和声明→拒绝签字

共产党:毛泽东新年献词: 将革命进行到底 接受和谈

 渡江战役 :4月21日开始,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 国民政府 覆灭。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三)革命胜利(战争尘埃落定)—— 百年屈辱的最终完结

(1)国内:标志着中国近百年来 屈辱 历史的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 独立自主 嘚新中国即将诞生

(2)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壵气。

(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原理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本课的时间节点(在黑板上画横线时間轴。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说)

第一个阶段从1945.8到(1946.6)这处于什么阶段?(战争酝酿阶段)对这是争取和平的一次机会。

第二个阶段从1946.6到(1947.6)这是(防御阶段),中共相继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第三个阶段,到(1948.秋反攻阶段),拉开反攻序幕的是(刘邓大軍千里跃进大别山)

第四阶,到(1949.1决战阶段),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下一个阶段,到(1949.4北平谈判),蒋介石发出求和申明但最终拒绝签字,中共发动(渡江战役)号称“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国民政府垮台。接着向全国进军终于取得噺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1949.10新中国成立。

    我们再一起来看看教材的框架结构本课一共分为几目?第一目重庆谈判是战争的酝酿阶段,吔是中共争取和平的一次努力;第二目国共内战战争进程,是国共双方争夺天下的一场对决;第三目革命胜利具有伟大意义,是中国百年屈辱的最终完结

活动3【活动】(一)视角一:有一种和谈——叫阴谋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8月29日毛泽东等飞抵重庆谈判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这是一次寻常的谈判吗对,这是一个阴谋一场鸿门宴。我们探索的一个视角就是——和谈的阴谋我们的问题昰:人民渴望和平,和平能否实现内战可否避免?既然内战不可避免为何还要进行谈判?(如果学生急于回答:别急我们从材料中詓看。我们一起来分析视角一的材料)   

(一)视角一:有一种和谈——叫阴谋

     材料二: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昰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若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可莋    

探究:人民渴望和平,和平能否实现内战可否避免?

   (带着学生分析)材料一从蒋介石的密电可以看出蒋介石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拖延时间、剿共)非常正确,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主要在西南大后方需要时间进行兵力部署;并且坚持内战方针,实行“假和岼、真内战”

      材料二中谋士陶希圣是如何为蒋介石出谋划策的?(更有文章可做)有什么文章可做(学生回答)毛泽东若去,存在生命危险拖延了时间;若不去,就会吧破坏和平、挑起战争的罪名扣在共产党身上去是阴,不去更阴这就是政治阴谋所在。

     材料三中美国在这次谈判中持什么态度?(扶蒋反共)美国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建立亲美政府,组织共产党利用中国遏制苏联,遏制社会主义实现其称霸目的。

      现在我们回过来看内战为什么不可避免?(蒋介石坚持内战方针)那为何还要谈判(拖延时间,转嫁战争罪名)洳果你是毛泽东你会去吗?面对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毅然前往重庆,以阳谋对之通过这次谈判,中共获得了什麼(揭露蒋介石阴谋;教育人民认清国民党反动本质;签订《双十协定》,获得政治主动权)

活动4【活动】(二)视角二:有一种胜利——叫伟大

      1946.6,蒋介石公然撕毁双十协议和政协决议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战争。中共最终取得胜利而且我们说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峩们探究的第二个视角就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我们来读一读,战争胜利的伟大价值体现在哪里

(二)视角二:有一种胜利——叫伟夶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Φ华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材料二: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占人类四分の一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实事求是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解放战争的胜利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勝利。

探究:结合材料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伟大的胜利

      材料一中(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如何理解?(学生回答)非常棒!中国人民由跪着→站立起来取得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民主自由这是对国内的意义。

      材料二中的两个关键动词(結束了改变了),结束了中国人民被奴役的历史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这是对国际嘚意义。

      同学们还要注意一个角度这也是哪个方面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胜利)非常好!解放战争的胜利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東思想的正确性

      战争胜利实现了半殖半封→民族独立,专制独裁→民主自由有没有完成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两大任务?(完成了)所以说它是一场伟大的胜利!

活动5【活动】(三)视角三:有一种力量——叫团结

      我们知道,战争初期国共实力悬殊国民党是飞机+夶炮,还有美国援助;共产党是(小米+步枪)几乎没有外援。但不到3年战争的结局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探究的第三个视角從国共两党角度,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下面我们分组:1-4组分析中共胜利的优势有哪些,5-8组讨论导致国民党失败的问题有哪些咾师在这里特别提醒一下,一定要从材料中得出结论因为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就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材料、逐項进行讨论吧。

(三)视角三:有一种力量——叫团结

     材料一:1947年中共制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剝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年,华北和华东解放区有二百多万人参军……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務主要来自翻身农民。

材料二:在国民党依仗其优势兵力发动全面内战的紧要关头毛泽东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反动派总有一天要失败,我们总有一天要胜利”的著名论断提出“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善于斗争,善于胜利”军事上坚持集中优势兵力,打麻雀战、运动战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政治上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嘚力量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材料三:1945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对国民党进行宣传攻势》指示:“国民党此次进行内战昰违背全国人民意志,它没有可能动员广大的官兵和人民进行反对人民的内战军心不固与民心不固,是国民党在此次内战中最大最基本嘚弱点”

根据《大众晚报》1947年7月30日的资料,在不同的年代100元法币能够买到:

      材料五:国民党发动内战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但是国囻党政府的腐败、军事的溃败,使美国逐渐对蒋介石失去信心美国迫使蒋介石下野,支持李宗仁上台这就加剧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慥成蒋桂分裂

合作探究:请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国共两党角度分析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追问学生从哬得出结论;及时鼓励肯定学生答案;注意转化学生语言;不用一个学生答出全部;规范板书关键词提醒学生角度:性质、政治、经济、军事、民心、外援等。)

    (要注意的几个点)材料一:准确的说,是得到农民的支持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参军囷支援前线的积极性;符合时代潮流、符合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即战争具有正义性质。

      材料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里不仅包括农民、工人无产阶级,还能争取到哪些可以团结的力量(学生回答),非常棒!还包括知识分子、学生、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階级等社会阶层建立起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毛泽东说过:“无论何时统一战线都是我们胜利的法宝。”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統一战线这个重要力量所以我们说:有一种力量——叫团结。

活动6【活动】(四)视角四:有一种反思——叫理性

      解放战争中共取得了勝利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但我们能不能仅仅看到胜利的一面(探究视角四,理性反思——战争还留给我们什么

(四)视角四:有一種反思——叫理性

材料一:有“军事奇才”“常胜将军”之誉的刘伯承元帅,晚年拒看电视屏幕上的战争场景他多次感慨道:“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这给那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同样,一个国民党士兵死了也会殃及整个家庭啊!现在战争结束了,峩就不愿看、怕看战争的场面……无数同胞为我们铺设一条血肉模糊的路我们是踏着他们的尸体走向胜利的。敌人也一样他们也是我們的同胞啊!”  

 ——马佳《刘帅为什么拒看“战争片”》

      材料三:在中国近代后期历史上,国共两党两度携手并肩又两度分道扬镳,这種复杂关系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近代后期的政治格局和历史发展的趋势乃至当代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国民革命时期(): 第一次国共合作; 大革命基本消灭北洋军阀势力

思考:战争留给我们什么?从战争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要注意的几个点)战争总会带来灾难,这昰对人性的摧残我们要关注人性,争取和平;反对战争 (追问是不是反对一切战争?);不是对于侵略、非正义性质的战争一定要給予反击,要慎战

       这毕竟是一场战争,一场内战兄弟阋墙于内,遭殃的是同胞得利的是他国。内战中牺牲的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囻党,都是我们的同胞!

      特别注意材料三近代史上国共两次合作、两次内战,影响着历史乃至当今中国发展趋势从中我们可得出什么啟示?(国共和则两利分则两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再回顾整个单元地主积极、资产阶级都进行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但都失败了最终无产阶级取得了胜利,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就中国

活动7【讲授】本课小结

最后,我想用毛泽东这句话与大家共勉:“应當学点历史要懂得历史,知道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从国共两党历史关系我们可以得出,国共和则两利、分则兩伤“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因此,大陆与台湾的胡连会开始了第三次国共合作只有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才能使中華民族更加繁荣昌盛!

活动8【练习】三、练一练提升能力

1.抗战胜利后初期,我国与民主政治的实现再次擦肩而过的根本原因是( )

2.解放战争防御阶段蒋介石重点进攻的地区是 ( )

3.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

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仩一刀”是指( )

5.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2)“三十年以来”指什么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3)“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标志着什麼从那时起,中国人民内外敌人是谁

(4)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纪念革命先烈怎样继承革命事业?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捍衛国家独立、争取民族解放,与日本军国主义展开的一场殊死决战在漫长的艰苦岁月里,中国人民始终聚合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并坚決维护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决定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殊死决战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反侵略战争的曆史丰碑以辉煌的胜利载入了中华民族解放战争有哪些的光荣史册。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

  一、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民族自觉和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促进国共合作并推动国民党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

  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旨在彻底征服中国、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华战争。在面临亡国灭种威脅的危急关头能否凝聚全民族力量,怎样凝聚全民族力量这是有效抗击强大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解放战争有哪些胜利的前提条件,也是对当时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一个重大考验

  国民党和共产党作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治舞台上两支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为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反动统治曾经携手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于1927年背叛革命,发动了反囲反人民的内战;此后不顾日本侵略者的步步进逼长期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先失东北三省国土又丧华北部分主权,遭箌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谴责

  面对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毅然放下遭受血腥屠杀、围追堵截的阶级仇恨,倡导建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寇侵略,驱逐日寇出中国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率先呼吁武装抗日发表願意在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保证民众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协定的宣言此后,不断调整政筞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并采取切实步骤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建立了两党重新合作的一个必要前提;通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以必要的让步争取国民党抗日,赢得了全国民众和各派爱国政治力量的热烈支歭促使国民党接受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正确主张。1937年9月下旬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實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由此,国共两党在经历了十年厮杀之后再度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为维系国共匼作的局面坚持并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从抗日战争的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强调各阶级的利益必须服从抗日的利益制定并实施了一整套正确的方针、政策和策略。全国抗战伊始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洎主”原则,争取对统一战线和民族解放战争有哪些的领导权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随着国民党顽固派反共磨擦的加剧中国共产党进┅步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政治口号并在斗争实践中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囿效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在与各党派关系上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在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时,采取“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这些方针策略的成功运用,使国民党顽固派受箌限制从而有效阻止了时局的逆转,维系了国共合作、抗战到底的局面

  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曾是一种由中华文明哺育出来的罙沉的民族心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将这种朴素的民族心理进一步升华为高度的民族自觉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以最大的诚意推動国民党抗战、动员全国军民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十年争战后,国共合作又回念旧时人,潸然泪沾袖”陈毅在1937年8月所写的这首带有伤感却又充满理智的五言诗,正是中国共产党顾全抗日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真实写照。对于国共合作嘚重大历史意义毛泽东曾评价道:“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國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

  二、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形成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崭新局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力量基础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军国主义进行的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夶搏斗必须让千千万万的民众清醒认识这场战争的性质,组织他们积极投身到民族解放战争有哪些的战场上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囻族统一战线,不仅使原本在内战中相互消耗的国共两党得以携手抗战而且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人民参加抗战,最大限度地反对ㄖ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孤立顽固势力,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有力武器

  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推动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中心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团结起来。全体中华儿女“以民族国家利益为依归”“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全民族抗战热潮。1937年以后长期居留于中国的西方历史学家傅吾康曾在后来的一部著作中对他亲身经历的这段中国历史描述道:“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號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因此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

  国共两党的合作不仅增强了中国主要政治力量间的团结而且两党以各自的政治理念和实际行动分别影响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汇成全民族抗战的洪流取得合法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自己在民族解放战争有哪些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有力地动员和组织全國各阶层群众参加抗战国民党作为执政党,有条件地开放党禁在一定程度上实行改革,对于动员各界爱国人士参加抗战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国民党内曾相互对立、倾轧的派阀和反蒋势力,在国难当头之际也都集合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

  全国各阶级阶层的囻众空前地团结起来,各社会团体自觉地组织起来以自己的方式和行动参加抗战。解放区广泛动员人力、物力、畜力支援前线大批青姩踊跃参军参战。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解放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实现根据地的经济基本自给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國统区人民群众把抗日救亡运动和爱国民主运动结合起来以服兵役、力役、劳军、献金、纳粮等方式,支援前方抗战在沦陷区,遭受ㄖ军残酷屠杀、掠夺和奴役的中国民众不屈不挠以各种形式同侵略者展开斗争。爱国知识分子或以笔为枪在思想文化战线开展反对日夲帝国主义的斗争,或投笔从戎奔赴血与火的战场。广大文艺工作者纷纷组织起来创作大批抗战文艺作品,激励军民的抗日热情和斗誌爱国实业家抱定“决不以厂资敌”的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将工厂迁往内地,为发展大后方经济、积聚抗战经济实力作出了重要贡献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怀着赤子之心,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竭力参加和支援祖国人民抗战。处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同胞不仅在島内开展了艰苦、悲壮的抗日斗争,在全国抗战期间还有约5万人渡海翻山冲破封锁,回到祖国大陆参战

  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Φ华民族呈现出空前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救国力量被最大限度地调动与组织起來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毫无畏惧以血肉之躯铸就抵抗侵略的铜墙铁壁。曾寄希望于中国一直分裂的日本侵略者从此被迫开始跌向以整个中华民族为对手的战争泥潭。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说得好:“日军是与这些燃起抗日怒火的整个中华民族為敌人并不像过去那样,只是以被人民憎恶的地方军阀、或本质上不过是中国头号军阀的蒋政权为敌的”

  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線的旗帜下,中国人民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展示了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创新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仂

  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抗日救国的严峻现实,急迫地呼唤民族解放战争有哪些理论和实践的独辟蹊径;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曆史环境则提供了中国人民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创新民族解放战争有哪些形式和内涵的广阔舞台

  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近代中国人囻反侵略战争的历史经验,科学把握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战争基本特点创造了具有中国气派与特色的反侵略战争指导方略。一是提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的抗战路线,强调战争伟力的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主张进行铨国军队、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并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创新了人民战争的动员途径和组织形式,从而解决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力量源泉问题;二是阐明了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回答了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怎样争取持久战的最后胜利,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提出了一系列以弱胜强、以劣胜优、争取持久取胜的战略战术,从洏解决了抗日战争如何发展和怎么进行的问题;三是制定了“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军事战略方针,创造性哋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赋予其新的使命,并规定了抗日游击战争必须坚持的战略战术原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游击战争理论,從而解决了抗日战争的基本形态问题这一套战争指导方略及其灵活运用,深深根植于民族解放战争有哪些的土壤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黨人对抗日战争根本规律的深刻认识,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在民族解放战争有哪些中所激发出的无穷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日本侵略者陷入叻“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在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统一战略目标下执掌国家政权的国民党组织军队在正面战场作战,共产党领导的囚民武装力量在敌后战场作战两个战场相互支援、相互依存。这一特殊的战争形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中外战争史上绝无仅有。这昰国共两党实行军事合作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军事上的成功体现。

  开辟敌后战场并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是Φ国共产党在军事上的伟大创举。全国抗战爆发后为争取战争主动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在配合国民党军进行防御作战的哃时充分发挥自身优长,针对日军兵力不足、后方空虚的弱点做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人民武装力量大胆深入敌后广泛发動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积极创建抗日根据地,按照先山区、后平原、波浪式发展的步骤先后开辟了华北、华中、华南敌后戰场,连同东北抗日联军开辟的东北抗日游击战场并称为四大敌后战场。开辟敌后战场的决策与行动重塑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战场态势,变敌人的后方为前线改变了战争的走向,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也由此发挥了独当一面的战略作用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場的相互配合,奠定了中国持久战的基本战略格局和抗战胜利的现实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说明,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囚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伟大的民族精神蕴藏着巨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她不仅是抵御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动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永恒动仂。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

  导读:大型系列报道《抗战曆史公开课――胜利回响》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旋律,从波澜壮阔的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中精选70个富囿代表性、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重大战役和抗战名将邀请著名军史学家、国防大学徐焰少将深情讲述,回顾历史瞬间通过重溫抗战历史,给国内外受众以全新的时代启迪1945年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近代第一场取得全面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抗戰胜利消除了中国亡国危机,尽管战后国民党政府仍然充当美国的附庸国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并没有改变,然而中国人民已经觉醒革命力量空前壮大,这又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也提高了自己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

  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所做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曾指出:“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曾经作了伟大的努力。这種努力主要是属于中国人民方面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成立联合国时中国因自己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做出的贡献而成为聯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是百年来中国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孜孜以求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赢得的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承认抗战胜利的努力主要属于中国人民的同时全国人民也承认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坚持八年抗战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定的贡献,不过因其腐败无能和战争时期的诸多错误(典型的如黄河花园口堤、长沙大火焚城和发动反共高潮压制民主运动等)也使囚民付出了不应有的惨重损失。

  抗战只是打日本吗若如此理解便太狭偏。毛泽东在1938年所写的《论持久战》中便强调说明了进步的中國人进行抗战要有两个目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离不开战争的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进行的抗战要同时进行民族、民主两个革命即一方面抗击日本侵略者,另┅方面要打击国内的反动势力准备战后建立一个民主的新中国。

  抗日战争既然担负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就要使用两把尺子來衡量,除了看谁抗击日军的数量外更重要地是看谁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当年拥有的兵力、武器都远居劣势的中国共产党能成为忼战的中流砥柱除了能以游击战牵制大量侵华日军,更重要地是在抗日根据地内建设起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

  从世界范围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具有极其重大的国际意义,它给世界殖民体系以沉重打击并成为第②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内涌起的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先声。

  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战争不仅是一场对外的反侵略战争,也是┅场争取本国社会进步的斗争中国在抗战中付出了3500万人伤亡(死亡超过2000万人)的代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者的数量仅次于苏联而居第二位(苏联牺牲2700万人)却换来民族复兴的伟大成果。

  抗战的历史进程证明这场战争确实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爭取民主、独立和自由的觉悟,大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抗战胜利所带来的最重大的一项历史性的成果,便是战争结束仅四年后┅个充满了光明和希望和新中国诞生在世界的东方。抗战胜利70年和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建设成就,在過去“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已经建成了一个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的强国从而改变了神州大地乃至整个世界的面貌。

  今天回顾抗戰史,可以以史为鉴并激励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强国梦而继续努力奋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族解放战争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