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受儒文化影响每个人背着己这个步履沉重的意思壳艰难走

> 问题详情
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我们所背的包袱太沉重了,犹如背着重壳的蜗牛为生存而艰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我们所背的包袱太沉重了,犹如背着重壳的蜗牛为生存而艰难地爬行B.中秋节的晚上,皓月当空,月亮分外的圆,分外的大,分外的明亮和皎洁C.由于利率调高,投资者为了避免不受损失而抛售债券,使债券价格下跌,收益率上升D.训练局近期将召集游泳队的教练员、运动员们认真总结以往的成绩与差距,为教练员、运动员鼓劲打气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理查德.比特纳把美国次贷危机中的借款人描述为“信用状况一塌糊涂,收入微薄,工作时有时无,没有租房史,也没有储蓄维持生活”。银行把钱贷给这样一些人显然是不可行的,政府监管也是不得力的。但美国社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穷人,或如此庞大的弱势群体?&&以上文字的主旨最可能是(&&)。A.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是引起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B.美国的金融危机是由银行的次贷危机引起的C.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是银行把钱借给了大量没有还贷能力的穷人D.美国政府对借款人还贷能力的监管不够2其实,对于人生、道德、审美以及社会的解释,并无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有提出问题的冲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这种历史需求的,便是所谓的“恰当学术”。你可以嘲笑胡适浅薄,称其提倡的实验主义颇为浅陋,甚至不如学衡派所推销的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精细,但没用,后者就是不如前者适合那个时代中国人的趣味。&&以上文字是在阐述(&&)。A.现实与理论的关系B.实验主义与新人文主义的关系C.时代与学术的关系D.人生、道德、审美与社会的关系3卡尔.波兰尼说,如果听任市场机制成为人类命运及其自然环境乃至购买力的数量和用途的唯一指导者,那将导致对社会的破坏。就以商品而言,劳动力不可能被任意驱使、利用甚或舍弃而不影响刚好是这一特殊商品承担者的个人。也就是说,在处置一个人的劳动力时,制度总是面对着“人”那个称号下身体、心理和道德的统一体。&&这段文字主要说明(&&)。A.无管制的市场会破坏社会B.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C.无管制的市场缺乏道德属性D.劳动力不能被商品化4社会冲突扮演了一个激发器的角色,它激发了新规范,规则和制度的建立,从而充当了促使敌对双方社会化的代理人。此外,冲突重新肯定了潜伏者的规范,从而强化了对社会生活的参与。作为规范改进和形成的激发器,冲突使得调整已经发生变化了的社会关系成为可能。但是,社会冲突是否有利于内部适应,取决于是在什么样的问题上发生冲突,以及冲突发生的社会结构。&&这段文字主要说明(&&)。A.社会冲突有助于社会整合B.社会冲突的整合功能是需要条件的C.社会冲突是社会化不充分的表现D.社会冲突是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之一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享三项特权
享三项特权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论闽南区域中原儒学文化的传承--《闽南文化新探——第六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2010年
论闽南区域中原儒学文化的传承
【摘要】:正闽南区域是中国海洋文化与中原文化荟萃之地。在闽南历史上,不仅有发达的海洋文化,而且有发达的儒学文化。闽南的儒学文化秉承宋代的濂洛关闽之学,尤其在明清时期达到时代的高点。研究闽南儒学的传承脉络,对理解闽南文化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一从进士比例看福建地域文化闽南人的主流主要来自中原区域,他们的血缘、语言、文化都与唐宋时期的中原有很大关系。这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我对这一问题也作过一些研究。我一向认为:闽南文化的崛起与中原文化南传有重要关系。这也是我在《论河洛文化南传与闽文化崛起》一文中表达的中心思想。唐代中晚期,闽南儒学文化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泉、
【作者单位】:
【分类号】:B222【正文快照】:
闽南区域是中国海洋文化与中原文化荟萃之地。在闽南历史上,不仅有发达的海洋文化,而且有发达的儒学文化。闽南的儒学文化秉承宋代的镰洛关闽之学,尤其在明清时期达到时代的高点。研究闽南儒学的传承脉络,对理解闽南文化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一从进士比例看福建地域文化闽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晓望;[J];东南文化;1992年Z1期
徐晓望;[J];寻根;199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晓望;[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1期
杨娟娟;;[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杨柏岭;;[J];闽江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晁成林;王树基;;[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李宝山;于秀慧;;[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赵莉;;[J];国际纺织导报;2013年03期
陈忠纯;;[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黄洁琼;[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许维勤;;[J];闽都文化研究;2004年01期
黄洁琼;;[J];闽都文化研究;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维勤;;[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黄洁琼;;[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马照南;;[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马照南;;[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二卷][C];2011年
许维勤;;[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二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建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肖满省;[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徐晓望;[D];厦门大学;2003年
张雪峰;[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杨文娟;[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陈林;[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王小珍;[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吴巍巍;[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李玉宝;[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仝建平;[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陈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曾寒冰;[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刘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徐长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刘露梅;[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梁如龙;[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温建恩;[D];福建中医学院;2004年
宿佩勇;[D];福建中医学院;2005年
方允璋;[D];武汉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涵含;;[J];中州学刊;2011年02期
陆象淦;[J];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蔡德贵;[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4期
李连科;[J];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赵冰波;[J];学习论坛;2001年01期
张永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张新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董朝刚;;[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本刊记者;;[J];哲学动态;2006年11期
张传忠;;[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晓望;;[A];闽南文化新探——第六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黄洁琼;;[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孔岩;;[A];和文化学刊()[C];2012年
徐洪兴;;[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黄易;;[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蒋薇;;[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4年
沈祖炜;;[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张海夫;;[A];孔学研究(第十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东鲲;[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戴郑娇;[N];衢州日报;2014年
李强;[N];济宁日报;2009年
;[N];文汇报;2013年
;[N];光明日报;2014年
山东社会科学院 涂可国;[N];社会科学报;2012年
西华师范大学
谷生然;[N];光明日报;2011年
本报通讯员
邱耀国;[N];光明日报;2014年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樽;[N];深圳特区报;2013年
马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存光;[D];南开大学;199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静;[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王彬;[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吴倩;[D];河北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回归儒家文化是文化现代化的倒退--《绿叶》2008年01期
回归儒家文化是文化现代化的倒退
【摘要】:中国近代以来的路程非常艰难,直到改革开放这30年,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社会才算摸索到了一点儿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中国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现象,比起希望用儒家文化对之修正来说,规范人的行为主要还得靠法律,而不是道德。讲等级的儒家文化无法回应求平等的现代社会,儒家文化有益修身养性,若作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是历史的倒退。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122【正文快照】:
一、存在决定意识,观察当代需要时间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中国是个精英社会,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与现在相比,更加追求精神上的东西。今天,中国社会包括多数中国知识分子,好像都掉进了物欲。到2008年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年,人们对这段历程甚至自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进行了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毓英;;[J];哲学动态;1980年09期
,张家清;[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来新夏;;[J];学术月刊;1985年01期
纪树立;;[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5年02期
曹锡仁;[J];贵州社会科学;1986年02期
郭齐勇;[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6年05期
陈奎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卢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陈平原;;[J];读书;1986年01期
甘阳;;[J];读书;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崇根;;[A];民族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吴庆洲;;[A];世界民族建筑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7年
柯远扬;;[A];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程利田;;[A];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马涛;;[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安小兰;;[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时明德;曾昭式;;[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周桂钿;;[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汤恩佳;;[A];中华传统文化与新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汤恩佳;;[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海南记者站
宋晓燕;[N];中国旅游报;2000年
冯亮;[N];中国旅游报;2000年
常云;[N];国际商报;2000年
赵明;[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刘斌;[N];吉林日报;2000年
柴骥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李淳;[N];山西日报;2000年
陈阁;[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本报特约通讯员
赵明;[N];文汇报;2000年
康启昌;[N];文艺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茂明;[D];苏州大学;2001年
柏贵喜;[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叶泽川;[D];重庆大学;2002年
张大红;[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毛迪伯;[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王瑞平;[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赵大远;[D];复旦大学;2003年
孙希有;[D];吉林大学;2004年
尹益洙;[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刘玉珺;[D];扬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么娥;[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徐义雄;[D];暨南大学;2000年
叶茜;[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李文玉;[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金洙成;[D];延边大学;2001年
李翔宇;[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颜星华;[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朱国佳;[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邰东梅;[D];辽宁中医学院;2002年
刘小玲;[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13分)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5分)(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5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3分)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无锡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
(13分)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5分)(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5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3分)
(13分)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5分)(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5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3分)
科目:最佳答案见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1)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内涵,意在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中“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后两问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如编订“五经”、“仁”的思想等。(2)主要考查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儒家思想在近代的地位,要根据材料中“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等信息概括陈独秀对孔学的评价,其他两句的叙述则是陈独秀反孔的理由。最后从思想解放的角度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3)此题要根据材料中“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结合自己的国情”等概括新加坡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回答影响要联系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
考点1:东西方的先哲
1.儒家思想的演变(1)春秋时期创立: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2)战国时期发展:成为“百家争鸣”中的一家。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还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和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但在战国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而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3)秦朝时期受压制:有些儒生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政策,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4)西汉时期享“独尊”: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因而获得“独尊”地位,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5)宋朝时期形成理学: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是理学。它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6)明朝时期,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创立了八股取士制度,规定科举考试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从而使儒学的地位空前加强。(7)明末清初遭批判:明清时期官方哲学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揭露道学的虚伪。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经世致用”)、王夫之也从不同角度批判了理学,其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8)龚自珍、林则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9)太平天国时期被结合:鸦片战争后在农民起义的潮流中,受西方宗教思想影响的洪秀全结合儒家的大同思想创立了拜上帝教的理论,对广大的劳动人民产生了很大的号召力,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10)维新变法时期出“新意”: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发表《孔子改制考》,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否定顽固派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阻力。(11)新文化运动时期受抨击: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对封建思想文化还没有进行彻底批判,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陈独秀等人直接打出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2)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文革”时期被否定:江青等“四人帮”开展所谓“批林批孔”运动,矛头直指周恩来的落实干部政策和恢复“文革”前的一些政策措施。在十年动乱时期,儒学再次受到猛烈批判,被错误地全面否定、批判,影响进一步减弱。 (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思想界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待传统文化的政策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地吸收和继承。肯定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主流,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对传统文化中存在许多封建落后的糟粕,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必须否定和抛弃。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儒学优秀的思想资源,改造和重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之适应中国的现代化。2.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相同:①时代:都处于奴隶制时代,其思想主张均处于文化源头的地位。②个人活动:从政;游历;从教。③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仁”和“”仁政,反对暴政;柏拉图主张哲人统治的理想国,对民主政体不满;都体现“人治”的特点,都偏于理想化。④教育: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均主张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学。⑤二者的著作都属于对话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⑥影响:影响东西方文化的走赂,在东西方文化的发生发展中起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同:① 柏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侧重于理性,主张建立理想国,追求真。孔子主要侧重于伦理道德,偏重于感性,追求善。
② 柏拉图相信灵魂不死,孔子对殷周以来的鬼神观念持怀疑态度。3.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差异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叫父亲太沉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