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说解释

一、填空;1.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则是为了满足;2.艺术家曾把艺术起源的这种说法称之为“席勒―斯;3.如果说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4.黑格尔更是干脆将美学称之为“艺术哲学”,明确;6.艺术风格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多样性;8.最早的舞蹈常常是歌、舞、乐三者合为一体,既是;9.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产生的时代;11
1.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2.艺术家曾把艺术起源的这种说法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3.如果说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它们一道构成了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座高峰,那么,架在这两座高峰之间的桥梁就是美学。
4.黑格尔更是干脆将美学称之为“艺术哲学”,明确指出美学在艺术与哲学之间的桥梁作用。 5.实用艺术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6.艺术风格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多样性。 7.从体系上来划分,绘画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两大体系。
8.最早的舞蹈常常是歌、舞、乐三者合为一体,既是巫术礼仪,又是歌舞活动。
9.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产生的时代上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下至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最后于春秋时代汇编而成。 10.从总体上讲,艺术创作过程又大致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这样三个方面或三个阶段。
11.艺术家的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必须通过各种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才能形成艺术作品。
12.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13.艺术形象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
14.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
15.阿尔都塞提出了“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有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16.“美育”这个概念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来。《美育书简》
17.四川的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它位于乐山市南岷江东岸的凌云山上,又名凌云大佛。四大石窟:敦煌、云冈、龙门、麦积
18.中国画又可称之为“水墨画”或“彩墨画” 19.雕塑一般可分为圆雕、浮雕、透雕三类。 20五代南唐画家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21唐代画家韩干《照夜白图》元代画家赵孟\《秋郊饮马图》
22艺术的具体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主要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
23艺术这种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最主要是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三个特点。 24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他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
25、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的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
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26、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劳动为前提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是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27、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8、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29、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各有自己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传统。书法艺术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30、艺术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31美育即审美教育。
32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绘画体的主流。
33语言艺术就是指文学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
34关于艺术的种类主要包括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几大类。
35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抒情性与表现性、表演性与形象性、节奏性与韵律美三个方面。
36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有戏曲、戏剧、电影、电视。 37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38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第一部国产影片是《定军山》。
39自由引导人民作者是:德拉特洛瓦
40“美是生活”是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 41雕塑分为浮雕和圆雕两类。
42.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既体现在道德影响艺术,也体现在艺术影响道德。道德题材(家庭、 婚姻、伦理等等)成为各门艺术创作的主题。
43.艺术与科学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区别。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4.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摹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45.中国画与油画各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特征。雕塑艺术更是在三度空间里创造出具有实体的形象。摄影艺术是一门建立在运用照相机基础上的纪实性艺术。书法艺术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造型传统艺术形式。
46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摹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
47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二 名词解释:
1、客观精神说
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主观精神说
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有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尼采。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3、模仿说或再现说: 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4、模仿说 起源于“模仿”。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5、游戏说 起源于“游戏”。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6、表现说 起源于“表现”认为表现情感的艺术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7、巫术说 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8 、生产劳动说 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9、实用艺术
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实用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10、建筑艺术
按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感。
11、 园林艺术
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
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从广义上讲,园林艺术也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
12、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包括东方园林 (以中国园林为代表)、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以及阿拉伯式园林。
13、工艺美术 : 是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与人类的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相关的一类工艺美术品的总称。
14、现代设计: 狭义上讲也被称作工业设计或工业美术。现代设计包括:一是产品设计,二是环境设计,三是视觉设计.
15、 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 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 ,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16、绘画艺术 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空间 (即平面) 里塑造出静态视觉形象的艺术。
17、中国画 :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卷轴式的形式;独有的“散点透视”法; 以线造型,以墨为色;诗书画印合一体。中国画重视空白的运用,有&虚实相生&的效果;重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以形写神&,讲究意境、神韵; 中国画与书法有很深的渊源,即&书画同源&、&书画同法&; 中国画与诗有相通之处,因而推崇&画中有诗&; 中国画还经常使用印章,是点缀,也增加韵味和美感。 18、雕塑艺术 是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主要是雕刻和塑造两大类.
19、摄影艺术 是一种现代的造型艺术。是摄影师运用照相机作为基本工具,根据创作构思将人物或景物拍摄下来,现经过暗房工艺处理,塑造出现视的艺术形象,用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并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样式。
20、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
21、表情艺术: 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 音响、人体) 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主要指音乐、舞蹈。
22、音乐艺术: 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
23、舞蹈艺术: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来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 24、综合艺术 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的总称。吸取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
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合到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5、戏剧艺术 从广义上讲,戏剧包括话剧、中国戏曲、歌剧、舞剧、乃至目前欧美各国影响广泛的音乐剧等。从狭义上讲,戏剧主要是指话剧。这里所讲的戏剧即指话剧,是从狭义理解的。话剧在欧美各国通常被称为戏剧。
26、戏曲艺术: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的总称。我国各地有三百多个剧种,其中包括全国性的剧种如京剧,也包括地方戏如川剧、秦腔、河北梆子等。在世界上,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被称为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
27、电影艺术 :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28、电视艺术: 电视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 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作为大众传播媒介 ,电视具有新闻信息功能、文艺娱乐功能、社教功能和服务功能,其审美特征有技术性 ,介入性 ,迅速性.
29.、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一词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至80年代兴起于英国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Art&Craft movement,或译为工艺美术运动)。20世纪初由日本传入中国并逐渐开始流行。这种概念的演变反映了中国从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模式发展到大批量、机械化的生产模式过程中特殊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对于“设计”基本概念的发展所起到的影响。 30、艺术家: 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31、艺术创作过程 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三方面或三个阶段。
32、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33.艺术体验-所谓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34、艺术流派:在中外艺术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形成的艺术派别。
35、艺术思潮: 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36、艺术语言
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作艺术语言。
37艺术构思-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精神活动,也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是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加工、提炼、组合,并融汇艺术家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形成主体
和客观统一、现象与本质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审美意象。
38.艺术文化学-艺术文学化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是一门以整个人类文化为参照系来探讨艺术问题、研究艺术现象的综合性学科。
39、艺术形象: 是艺术家通过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将其头脑中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为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它构成了艺术作品的第二个层次。艺术形象可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
40、艺术意蕴 :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41、艺术鉴赏 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藉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42.、艺术教育-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
43、艺术的形象性:
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44、艺术的主体性: 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主体性。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
45、艺术传达
所谓艺术传达,就是艺术家借助于物质材料把艺术构思表现出来成为艺术作品,借助于艺术语言和艺术技巧把审美意象物态化成艺术形象。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是艺术传达的最终成果,是艺术创作这种精神劳动的物质体现。
46、审美直觉: 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节,聚精会神地观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 47、 审美体验: 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作为整个审美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调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设身处地地生活到艺术作品之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把外在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生命活动。
48、审美升华: 作为艺术鉴赏活动的最高境界,审美升华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本
质力量的对象化。 49、审美的认知作用-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50、审美的娱乐作用-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51、小说: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特点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用虚构的方式来再现生活,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不可缺少的三个基本要素。
52、美育: 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
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53、 散文 散文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散文的含义和范围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内容。古代的散文范围很广泛,主要是指一种与韵文、骈文相对立的文体,后来被专门用作泛指诗以外的一切文学体裁,包括杂文、传记、小说等都被容纳在里面。近现代的散文,专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相并列一种文学体裁. 54、典型: 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得成功的有鲜明个性的形象。艺术典型不仅在个性中体现出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普遍性,而且也在现象中体现出本质。
55、意境: 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 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这种“情”和“境”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56、道德-所谓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
57、悲剧 作为戏剧艺术的主要类型之一悲剧常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悲剧是通过毁灭的形式来造成观众心灵的巨大震撼,使人们从悲痛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净化。
就是人们在艺术构思的探索过程中由于某种机缘的启发而突然出现的豁然开朗、精神亢奋、取得突破的一种心理现象。(其特征有:突然性、短暂性、亢奋性和突破性)
不具有外观之间的相似性的代替物根本特点是他能代替所知的审美对象传达特定审美情感他所代替的对象不具有外形上的相似性。艺术形象归根到底是一中符号
60、情节性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之一。作为综合艺
术的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基本上都属于叙事性艺术,都需要由人物的行动、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形成一个有完整过程的生活事件,因而,它们一般都应当具有故事情节,并且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在紧张而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情节的核心是事件和人物。 61、交响乐 :有音与音之间和谐结合的意思。这个词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被大量使用,但其内涵和现在全无共同之处。现代关于交响乐的概念,形成于十八、十九世纪之交。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音乐巨匠为首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使得交响乐真正进入了黄金时代。交响乐可以说是音乐艺术的精髓,是音乐创作的最高形式。
62、戏剧性-所谓戏剧性,就是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展开剧情、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其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的特性。构成戏剧性的中心环节是戏剧动作和戏剧冲突,或者说是行动中的人物的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63、蒙太奇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蒙太奇的完整概念,应当包括三层含义:技术层面--剪辑; 艺术层面--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美学层面---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 64、主人公: 主人公,是指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叫中心人物。
65、抒情诗: 作为诗歌的一种,它通过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坦露诗人的内心世界,来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
66、格律诗: 又称旧诗,是指按照一定的字句格式和音韵规律写出的诗歌作品。格律诗是古代形成的诗体。
67、浪漫乐派-浪漫乐派,是19世纪在欧洲兴起的音乐流派,浪漫乐派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激情,强调抒发主观情感,强调表现个性。 68、直接体验-所谓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在生活中亲历的所见、所闻、所感、所遇,这些亲身经历往往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原料,激发起艺术家的创作欲望,激发起艺术家生动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所谓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从他人的言谈和著作中所吸取的生活经验,这些间接的生活体验常常可以扩大艺术家的视野,拓展艺术家的生活积累,诱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69、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70、视觉形象: 是指由人的眼睛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视觉形象的构成材料都是空间性的。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艺术概论题――名词解释、填空47等内容。 
 《艺术概论》期末考试卷 一一、填空题(共 10 分,每空 2 分) 1、米开朗基罗...雕塑有 二、名词解释 (共 15 分,每题 5 分) 1、艺术典型 圆雕 和 浮雕 ...  艺术概论考试题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艺术概论考试题一、名词解释 1. 情感 2.意境 3.视觉形象 4. 审美认知 5.建筑艺术 6.美育 二、填空题: 1、 德国作...  艺术概论 试题一、填空(每空 1 分) 1.美的领域和形态可分为 2.艺术思维...艺术作品的内容决定形式 C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三、名词解释(每题 5 ...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重点 一、填空: 1.艺术起源说...二、名词解释: 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一、名词解释(12 分) 1. 艺术创作: 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 术家)对创作客体( ...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1、客观精神说 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 宙精神”的体现。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1、什么是艺术流派? 什么是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 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他们既要有...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1.典型:是指在同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或景象。 2....科目三实际道路驾驶考试注意事项 驾考新题抢先版文档贡献者 风杀夜 贡献于2013-...  孙美兰《艺术概论》 第二章试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名词解释(巫术说 表现说 游戏说 潜意识说 集体无意识说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意象符号&说与&语言艺术&说之差异吴 晓诗歌意象与普通日常语言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普通语言符号是人类集体的产物,语言一经产生,对于每个社会成员就有一种约束力,每个社会成员都得强制性地习得和接受这种语言,不如此就无法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沟通。而意象符号则是诗人直接感受的产物,具有个性创造物的特点。它是感性的、直觉的、个别的和不可重复的,是诗人在情感驱动下要求作艺术表现的产物。科林伍德曾指出普通语言描述与艺术表现的不同:&描述一件事物,就等于把这件事物归到某某类中&&而表现却恰恰相反,表现是将这件事物个性化。&这就是说,普通语言仅仅是一种现成的操作,而作为艺术表现的意象,却是诗人所独创的,具有诗人的情感。意象是&直接&的,因为它是诗人有感而发创造出来的;日常语言则是已经褪色、陈旧、僵死的东西,也是被诗所淘汰的东西。总之,创造意象是诗人表现情感的基本手段,诗人将独创性的意象符号提供给读者,使读者产生理解与共鸣,进而被普遍接受与承认,这是普通语言所无法做到的。在一般语言中,语词所指称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外物,物的观念而非物本身,因此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普通语言,词义的指称性明确而单一,非如此则不能起到交流思想的功用;而意象具有丰富性与多义性,竭力避免单一与直接说出,它虽然以词的形式出现在诗中,但却没有词的明晰性、确定性。可以说,意象是超语义的,不可解释穷尽。意象比语言层次更高,更具独立性。在审美经验中,有许多难以用语言说出的东西,在那些已理解又未理解的无可名状的审美愉悦中,无论何种语言要描述,它都是显得力不胜任的。审美意象能引人想到许多东西,却又不可能由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表达出来,因此也没有语言能完全适合它,把它变成可以理解的。所以意象的功能大大强似普通语词,其作用是一般语言所不可比拟的.艺术所建构的意象符号系统,既是传递情感的手段,又是目的,而在日常交际语言中,语言只是交际信号的工具,意义一经传达,信号系统就不起作用,因此它是一维性的。而在诗中,创造独特的意象符号,本身就是目的,是一种美的形式,具有审美意义,这种意象关系是&同步&、&共时&的。所以对于普通语言来说,仅仅告诉我们是什么,其任务即告完成,而意象仅仅告诉我们是什么那就不够了。它还要考虑怎样表现的问题,还要考虑意象的角度、意味、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问题。一般语言只需要呈现逻辑的有序性,而意象则需要打破语言逻辑及理性逻辑的规范,追踪&情感逻辑&与&想象力的逻辑&的发展而不断推进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在一个意象向另一个意象跳#from 阅读答案__&意象符号&说与&语言艺术&说之差异来自 end#跃的时候,一般也是由潜意识驱使着进行的,内中的心理变化也是无法以语言言明的。无论从意象的产生过程看,还是从其作用与功能看,都是大大超越于语言的。在诗歌中,其直接是意象,而不是语言,或者说诗使用的是意象语言,而不是文字语言。意象是诗的特定词汇,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单位,诗人在进入创作构思时,并非是用语言进行的,而是利用意象进行的。而传统的看法,诗是语言的艺术,而不是意象的艺术,因此出现&语言的色彩美&、&语言的绘画美&等等说法,都无法说明诗的实际存在,也无法说明诗的本质。(选自《意象符号与情感空间&&诗学新解》,有删节)l.下列关于&意象符号&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意象符号来自于诗人的直接感受,是感性的、直觉的、个别的和不可重复的艺术表现的产物,具有个性创造物的特点。B.意象符号是诗人展示给读者用以表现情感的素材,它被诗人期望能够让渎者产生理解和共鸣,进而被普遍接受与承认。C.意象符号与日常交际所用的语言有差别,它的系统是由艺术构建的,可以用来传递情感,但不能用作日常交际信号的工具。D.意象符号本身就是目的,是一种美的形式,具有审美意义,所创意象在诗中与其它意象的关系是&同步&而且&共时&。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与诗人所创造的意象不同,日常语言是已经褪色的、陈旧的、僵死的东西,作为一种现成的操作,其结局是最终被诗人淘汰。B.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都不能充分表达出来的审美意象能引人联想到许多东西,也具有普通语词无法比拟的强大功能。C.潜意识可以在一个意象跳跃到另一个意象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在此过程中的心理的变化虽不能言明,但遵循情感或想象的逻辑D.就诗歌的性质而言,诗是意象艺术,因此,语言的色彩美、绘画美的说法不能说明诗的本质,也无法说明诗的实际存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社会成员都必须掌握某种语言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沟通,这是因为语言是社会集体的产物,具有普遍约束力。B.意象在诗中的存在形式是词语,它层次高,有独立性、丰富性,不易解释穷尽,不像普通语言词语那样有着明确而单一的意义。C.意象比语言层次更高,在意象中,有许多已理解又未理解的无可名状的审美愉悦,无论何种语言要描述它都是显得力不胜任的。D.诗使用的是意象语言而不是文字语言,文字语言不是诗人用来创作构思的工具,这与意象的功能与作用都超越于语言是一致的。答案1.D 2.A 3.C小编推荐阅读答案: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阅读答案:
48小时热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中文化艺术交流协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