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吴王国大臣给吴王提的什么建议

查看: 21252|回复: 2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卧薪尝胆》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 & 《卧薪尝胆》教学设计反思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过灭掉。课文着重表现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课文故事脉络清晰,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三、四自然段是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合理想象,领悟故事蕴涵的哲理。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准备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卧薪尝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朗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古代的“越国”和“吴国”,你了解“越国”和“吴国”吗?请你介绍一下。(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4、“薪”指什么?“胆”指什么?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带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边读边想,理解词语的意思。
     简要说说故事的意思。
  2、检查生字。
    出示:败仗 表示 免除 屈辱 万般无奈 建议 谋臣 后患 耻辱 转弱为强 吴王 勾住 奴仆 灭掉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纠正错误读音。
   (1)“薪、臣”是前鼻音。
   (2)“夫、差”是多音字。
   (3)“会稽”中的“会”读kuai
   (4)朗读时随机出示“卧薪尝胆、免除后患、万般无奈、舂米推磨、报仇雪恨、转弱为强”朗读记忆。
   (5)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语,也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6)练读课文,做到熟练。
  4、齐读课文,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指导写字。
  1、说说哪些词语写的时候要注意。
  2、指导写好“患、臣”
  3、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2、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读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呢?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齐读。
二、精读感悟。
    过渡:出示投影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1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
   (2 )、出示: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3 )、齐读,思考: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
       “卧薪”是什么意思?“薪”是指什么?
       “尝胆”懂吗?尝苦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象尝苦药一样)
        板书:卧薪尝胆
   (4 )、勾践贵为越国一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板书:报仇雪恨
   (5)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第一句)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交流归纳:这一自然段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的。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结构。(板书:总——分)      
   (6)这一段用了几个“不忘”?分别是——?(指名读)
       两个不忘前分别加了词语“时刻”、“提醒”,如果不加有什么不同吗?
       (朗读对比体会:仇恨和耻辱的刻骨铭心,强调勾践不会忘记。)
   (7)勾践时刻不忘记报仇雪恨,你能读出来吗?试试看?
 2、学习2、3自然段。
    激发思考: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
   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读了课文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那你知道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因为会稽一战,越国站败,所以越王才会无可奈何地去吴国当奴仆。)
   (3)你能把“万般无奈”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评议)
   (4)那吴国有什么反应呢?想象当时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写什么?(小组练说)
       指名扮演众大臣,向吴王提出建议。一名扮演吴王回答听了大臣们的话以后说的话。
   (5)多么骄傲的吴王啊!指导读出傲气。
   (6)看着这位傲气十足的吴王,你能预测一下今后局势的发展吗?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画出有关的语句。
   (2)交流:
       穿:粗布衣;
       住:石头房;
       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吃:粗茶淡饭(想象)
     小结:作为一国之君,却这样做,这些就叫——屈辱。
     板书:受尽屈辱
   (3)文中还有那些地方可看出勾践在吴国受尽了屈辱?(在吴国整整干了3年)
   (4)小结:这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了受辱程度之深(穿、住、做、吃)
       一方面,表现了受辱时间之长(这度日如年的日子,他们整整过了三年)
       看来他们是受尽屈辱、度日如年啊!(指导朗读)
 4、理解第五自然段
    (1 )、讨论: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他会想些什么呢?(立志报仇雪恨)
    (2 )、过渡:是啊,这些日子会让公勾践刻骨铭心,发誓要报仇雪恨,回国以后,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引读)——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3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 、听课文配乐朗读。
  2 、从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 、教师小结: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灭掉吴国,后来这个故事形成一条成语——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
四、讲讲这个小故事。
五、指导造句。
  1、找出句子读一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完成下面的填空;
     在中队会上,队长李红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造句,教师评议。
六、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
    1、抄词。
    2、多音字组词。
       夫、差
    3、结合课文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 &&&课外作业
   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故事到班里来交流。
& &&&板书设计:       兵败求和
              忍辱负重
            26、卧薪尝胆
              奋发图强
              转弱为强
《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 & 《卧薪尝胆》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讲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会稽一战勾践大败,但并不气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战后大喜,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导致兵败亡国的悲惨下场。文章脉络清晰,易于理解,借助课堂新方案,学生对本课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 &&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首先对上节课的基础达标进行检测评析,重点强调了多音字的辨别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步入正题,出示学习目标(新方案中的设问导读):
& && &1、《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故事中,写的是谁与谁之间发生的事情?这是两个什么样的人?
& && &2、勾践夫妇在吴国过着怎样的生活,同时,想象他们过去的生活,你感受到了什么?& && &
& && &3、读了故事后,你能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吗?请从课文中把相关语句找出来,多读几次,理解勾践这样做的深刻意义。
& &&&目标出示后,学生进行自主尝试、小组交流,大部分学生能够找到相关的语句来进行朗读体会,个别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我对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进行了重点讲解,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段的结构特点:总-分式,“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是总起,接着从白天、晚上、饭前三方面来叙述勾践激励自己不忘国耻。经过逐步引导,提高了学生读段的能力。
& &对于《卧薪尝胆》这堂课而言,完成了预设的教学任务,学生读懂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明白了卧薪尝胆的深刻道理。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课堂气氛比我想象中的要差很多。回头思考发现:
& &一、老师不能设置简单而能帮助学生读懂课文的题目。
& && &课堂开始的第二个问题是“这一节从哪几方面来写勾践不忘报仇雪恨?”这个问题提出来后,同学们不能回答。我降低问题的难度,问“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时刻不忘记报仇雪恨?”学生还是没有反应,不能回答问题。于是我再次降低问题难度,“请同学们找出这一段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学生依旧没有能够回答问题。课堂陷入了僵局。最后,我只好自己解释了这个问题。
看似简单的问题,但学生却不能回答。责任不在学生身上,应该说是我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能力。我还没有完全适应从小学生的思维来教学。也就是说,我还没有完全适应小学语文教学,没有能够很好的掌握三年级学生语文的知识结构。
& &二、老师和学生都有目的颤抖症状。
& && &这堂公开课,是我来到**小学以来,第一次在这么多的小学语文专家面前上课,希望能给同志们留下比较好的印象。对自己和学生的期望值有点高了。
三年级的学生毕竟是孩子,在众目睽睽之下,都想好好表现自己,碰到稍有难度的问题,竟然不敢回答问题,连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全都害怕答错了题,丢班级的面子,惹老师生气。从这以后,课堂气氛一直比较沉闷,学生往日课堂上踊跃发言,既严肃又活泼可爱的样子,一直没有出现。
作为老师,我在处理意想不到的问题时,比较急噪,乱了方寸,居然自己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了。这应该是这堂课的一个重重的败笔。
& && &这节课的缺憾,告诉了我作为教师,作为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我有待完善的地方还很多。同时这节课也让我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欢迎任何一位老师在任何时间进入我的课堂,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成败。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卧薪尝胆的历史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