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对下位用的刑法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判断题;1.皮亚杰认为认知本质上是一种建构过程,认知依赖;2.认知教学观向行为主义教学观的过渡是学习与教学;3.教师培训与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应该采用整齐划一;4.皮亚杰认为,儿童只有达到自律的水平才可能具有;5.“道德两难论”是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主;6.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中,环境对人起了重要作;7.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判断题
1.皮亚杰认为认知本质上是一种建构过程,认知依赖于个体已有的知识和自我的组织。
2.认知教学观向行为主义教学观的过渡是学习与教学心理学的一次革命。(Χ)
3.教师培训与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应该采用整齐划一的模式。(Χ)
4.皮亚杰认为,儿童只有达到自律的水平才可能具有真正的道德品质。
5.“道德两难论”是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主要方法。
6.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中,环境对人起了重要作用,所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正确的。
7.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9.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10.教育培养少年儿童的过程就是德育过程。()
11.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中,环境对人起了重要作用,所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正确的。
12.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14.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15.教育培养少年儿童的过程就是德育过程。
16.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就是练习法教学。
17.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
18.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1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20.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是
问题的最终答案。
此观点错误。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能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学习者对于知识的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2奥苏伯尔所倡导的有意义学习实质上就是指学习材料有意义。
此观点错误。奥苏伯尔所倡导的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 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需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学生要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把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关联起来的意向。
第二,学习材料对学习具有潜在意义,即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并可以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联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会导致机械学习。
23.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此观点错误。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一般来说,动机的强度适中,对学习具有较适宜的促进作用,作业水平较高,学习效率也高;动机水平较弱或过强,作业水平较高,学习效率也高;动机水平较弱或过强,作业水平则不高,学习效率也不高。耶基斯与多德森的研究表明,达到最高作业水平的动机强度为动机的最佳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24.确定性规范是针对已经事实存在的行为而制定,以对这种行为起到调节,控制作用的规范。
此观点错误。调控性规范是针对已经事实存在的行为而制定,以对这种行为起到调节,控制作用的规范。而确定性规范是全面、具体而详尽地规定了行为模式内容的规范。当法律规范为个别调整留有自由裁量余地,主体可以在法定限度内灵活把握,根据具体问题来决定处置的具体措施时,便属于非确定性规范。 25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是相同的。
此观点错误。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是有区别的。教育法规的执行是以国
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不得违反。而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
主要是依靠行政力量或党的纪律,运用号召、宣传、教育、解释、动员等方式贯彻实施,其强制力是有限的。
26.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此观点正确。题干全面地概述了智育的概念。我国普通中小学在智育方面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27.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育目的要完全依据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 此观点错误。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二是教育要培养的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
教育目的的表现形式尽管不同,但是人们在规定教育目的时必须以一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规律为前提和根据。总的来说,教育目的的确立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和制约:(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制约教育目的的确立;(2)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目的的确立;(3)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目的的确立;(4)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据此可以看出,教育目的
并非完全依据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
28.教育中针对所有学生“一刀切”的做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此观点错误。所谓的“一刀切”是指不顾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一样的教育策略、教育方法等。个体的身心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既具有共同的特征,又存在着差异性。这些差异是由不同的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个体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造成的。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不仅要认识学生发展的共同特点,还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切忌“一刀切”,从而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因素,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9.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实际学习次数要等于刚好能回忆起来的次数,如果再继续过度学习,也没有任何学习效果。
此观点错误。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但是,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 50%时,记忆效果最好。
30.短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 25 -2秒。它完全保持输入刺激的原样,而且有当大的容量。
此观点错误。题于是对瞬时记忆的描述。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在1分钟之内。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指长时记忆中存贮的、正在使用的信息,是将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
31。定势往往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此观点错误。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在解决相似或相同的问题时,定势有助于个体对问题的适应,从而提高个体反应与解题的速度。对于变化的情景或问题,定势常常限制个体的思维范围,从而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32.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
此观点错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
33.体育就是正确引导学生室外活动,从而锻炼出强健的体魄。
此观点错误。体育是授予学生体育卫生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增强体质,发展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保健习惯的教育。所以,体育并不仅仅是室外活动、锻炼身体。我国体育的主要任务包括:(1)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发展,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2)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科学知识和正确的体育锻炼技能技巧,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3)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维护身体健康的条件;(4)培养良好的品德。
34.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部分,其中智育为其他方面的教育活动提供着科学知识和智慧基础,因此应当优先发展。 此观点错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体育是基
础,德育是灵魂、方向,智育是核心。美育与德育、智育处于同一层次,具有促进个体朝向真、善、美发展的功能,劳动技术教育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更是不可缺少的,五者缺一不可。“五育”并举并不是教育上的平均主义。智育虽然为其他方面的教育活动提供着科学知识和智慧基础,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他各育的作用。
35,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此观点正确。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无止境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反复抓。
36.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此观点错误。负强化与惩罚都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中的核心概念。负强化是指对于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撤消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据此可以看出负强化与惩罚在本质上是不相同的。
37.-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此观点错误。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大致需要经历以下过程:
(1)确定班级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级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级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8.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
此观点错误。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教育民主化的进程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所面临的课题和表现不尽相同,是逐步深化和扩展的。首先是教育的普及化,即满足所有公民受教育的希望。其次是外部民主向内部民主发展,即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学习,尊重教育的自主权,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39.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此观点错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出版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这也标志着教育学开始了独立探索时期,但还远没形成“科学教育学”。直到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出版,才使得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因此“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应该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40.《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育学的论著。
此观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学校制度、教育目的、
教学原则、教师的作用、师生关系等,尤其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学记》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要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学不躐等”即循序渐进。这些原则和方法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认识水平,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41。实验教育学的不足之处是思辨气息很浓,对很多问题的论述带有很强的哲学色
此观点错误。属于张冠李戴。实验心理学不足之处是当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唯一有效方法时,实验心理学就走上了“唯科学主义”的迷途,受到文化教育学的批评。而文化教育学的不足之处才是思辨气息很浓,对很多问题的论述带有很强的哲学色彩。另外,文化教育学过分夸大了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了教育中客观规律的存在。
42.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所以应抛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
此观点错误。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学生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学习或发现学习是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提倡探究式学习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排斥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因为接受式学习可以使学生迅速掌握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而探究式学习正是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的。
43.教育的多元化就是指教育思想的多元化。
此观点错误。教育的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的多元化、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44.师生关系就是一种简单的知识授受关系。
此观点错误。从教育内容的角度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二者构成了授受关系。但在人格上,两者又是民主平等的关系。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朋友式的帮助与信任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师生之间又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师生通过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社会互动。
从以上师生之间的三种关系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教师不仅要成为“经师”,而且要成为“人师”。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充实与完善自己,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感染、教育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45.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此观点错误。所谓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据此可以看出,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行业资料、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16判断题等内容。 
 () (二)判断题答案 ( ) 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  判断题题库_IT认证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六五”普法+公务员学法用法读本 考试试题汇总【1】 判断题(共 597 道) 1 平等对待主要包括反对特权、禁止歧视、...  判断题(基础护理)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第二章判断题 1. 所有有生命的系统都有一个内环境和围绕在其周围的外环境。 (√) 2.大气污染对健康...  判断题_财务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判断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在你认为正确的选 项后面打“√” .错误的选项...  常识判断题库及答案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常识判断题库及答案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公共基础...  判断题_学科竞赛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考试题目随机配给,会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网络知识竞赛判断题 有 2 题超出内容范围, 并且因为答案为网络收 A 集,不是...  教育学判断题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判断题: 第一组: 1、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X) 判断分析:错误。此说法不全面...  选择判断题及答案_计算机软件及应用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选择判断题及答案_计算机软件及应用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1 、临时...  判断题_司法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判断题五 1,判断题:判处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主刑执行完毕 之日或假释之日起计算并...魏征传阅读答案
魏征传阅读答案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魏征传阅读答案篇二:魏征传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期年,迁尚书左丞。或有言征阿党亲戚者,帝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无状。彦埔奏曰:“征为人臣,虽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责。”命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迹。”他日,征入奏曰:“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帝矍然改容曰:“吾已悔之。”征再拜曰:“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帝曰:“忠、良有异乎?”征曰:“良臣,稷、契、咎陶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帝深纳其言,赐绢五百匹。(选自《旧唐书·魏征传》)[注释]①阿党:偏私、偏袒。②稷、契、咎陶:都是舜帝的臣子。1.下列各句加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 访:询问。B.征雅有经国之才 雅:很,甚。C.帝令彦博让征 让:道歉。D.帝矍然改容曰 矍:惊恐,吃惊。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虚词分别编为两组,对其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访以得失②以此而言③或有言征阿党亲戚者④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3.下列句子全都反映魏征抗直、无所屈挠的一组是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②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③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④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⑤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⑥征为人臣,虽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④⑤⑥4.对这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唐太宗初即位时,励精图治,多次领魏征进卧室,询问施政得失。B.有人传言魏征偏袒自己的亲戚,皇帝派御史温彦博去调查,发现传言不实。C.魏征入朝奏说,君与臣和庇默契,二者道义上如同一个整体。哪有弃公道于不顾,只追求个人行为影响的。唐太宗听后大怒,后又悔悟。D.魏征认为,要让臣子做良臣,不要让臣子做忠臣,忠和良相差太远了。5.对魏征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魏征深知,忠臣良臣不同的命运、结果,认为做良臣要比做忠臣好得多。B.首先要肯定的是,忠臣和良臣都是做人臣必须要做到的。C.魏征认为做良臣要比做忠臣好,因为做忠臣就会被杀头。D.太宗对魏征的话很信服,认为他讲得很有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囧 之文化考 “囧 从2008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 之意.“囧 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 . “囧 在网络的使用.最初的启示来自日本.Orz是一种源自于日本的网络象形文字.这种看似字母的组合并非念成一个英文单词.而是一种象形的符号.在日文中原本的意义是“失意体前屈 .代表一个人面向左方.俯跪在地.O代表这个人的头.r代表手以及身体.z代表的是脚.日本人最初在网络上.例如在电子邮件.IRC聊天室以及即时通讯软件中广泛使用这个符号.来表现他们失意或沮丧的心情. 中国台湾地区的网民受到Orz的启发.用“囧 替换掉了“O .使得日文中的失意体前屈的头部具有了更加写意的表情.写作“囧rz . “囧 字本意是光明.它从字典里复活.被赋予的新意是:悲伤.无奈或者极为尴尬的心情.要理解这一点很容易.如果把“囧 字看成是一张人脸.那么“八 就是两道因悲伤和沮丧而下垂的眉毛.“口 则是张口结舌的那个口.当一个人说“我很囧 时.可以想象他的那副表情完全和“囧 一样.而“囧 字的发音和“窘 完全一致.简直再完美不过. 网络代表了新技术和新文化.在这个平台上每天都在催生新事物.也伴随着旧事物的消亡.新潮的网友们把古老的汉字翻出来.赋予新鲜的含义.让人看到古老和现代的巧妙对比.然而.这件事最妙的地方还不止于此.“囧 字的构成在中文造字法里属于象形.它很像是古代的窗户.“八 和“口 构成了雕花的窗棂.有窗就有亮.引申而来就变成了光明的意思.而现代网民在使用“囧 字的时候.居然也是用了和古人一样的方法.也是采取“象形 .不过把窗子变成了人脸.为什么很多人不分代际.都能迅速接受这个字的网络新含义?因为他们接受的不是某种从天而降的新发明新创造.而是欣喜地看到古老的造字法有了新的应用,同时.又因为传统文化自身的力量.迅速接受了这种新鲜的诠释.由此可见汉字的字形只是外壳.它的内核是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当汉字出现之后.中国人习惯了文字和形象之间的直接关联.所以.尽管时光流逝.“囧 字已经几乎被人们完全遗忘.但是一旦有机会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又可以恢复鲜活的生命力.想到后人和祖先在用相同的方式造字.一定有什么东西是所有中国人共通的.它不随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化而消亡.所有中国人可以凭借它而彼此相认.永不相忘. 汉语之所以始终有鲜活的生命力.是因为人民始终在参与这个游戏.并且在这个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许一段时间之后.里会增加一条新的解释.而我们的后人在一千年后翻出这个字.他们能感受到我们现在的感受.想到那么久以后汉语还依然存在.让人觉得很宽慰,想到自己早已不在.让人觉得非常之囧. 1.下列选项中关于“囧 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囧 字是目前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使用最频繁的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之一. B.“囧 字最初来自日本.在使用的过程中.发展成为一种网络象形文字. C.“囧 字被网民赋予“郁闷.悲伤.无奈 之意.从这个字可以想象出人的表情. D.“囧 在中文造字法里属于象形.其形状像古代的窗户.有窗就有亮.引申为光明之义.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台湾地区网民把日文“Orz 替换为“囧rz .使得日文中的失意体前屈的头部具有了更加写意的表情. B.现代网民表达“悲伤.无奈或者极为尴尬的心情 时使用的“囧 字.也是采取“象形 . 不过把窗子变成了人脸. C.因为网民参与了“囧 字的造字游戏.并且在这个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使得汉语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D.“囧 在网络中的应用.或许会使增加一条新的解释.后人使用新的含义的时候.也会感受到我们现在的感受. 3.结合文本.简述“囧 被网民迅速接受并使用的原因.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雪 ?? 祝 勇 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国画里的留白.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韵却最丰厚.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所以.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已没膝.呼啸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新如琼浆.天气温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于是.柳宗元的“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便禁不住从口中滑脱而出.那种深邃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像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怆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有人写道:“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兀傲不驯的人格力量. 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北宋书院中.不乏以空山荒寺.寂寞无人之境为主题的画作.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和哀苦.相反.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一如明人胡应鳞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 .这个“闹 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了柳公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我钦佩胡应鳞.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我在一片寂寞中感受生命的怡静与温馨.逝去的梦境再度重现.凋谢的热情开始复苏.而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地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中融化了. (选自) 1.文章中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韵却最丰厚 .请结合文意具体说说其含意是什么. 2.在原文横线处把柳宗元的诗句填写完整.并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柳公一诗的深邃意境. 3.文章虽然写雪景.却花费了大量笔墨写一诗及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画作.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草 莓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草 莓 [波兰]伊瓦什凯维奇 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到一片黄叶.葱茏茂密的枝柯之间.也许个别地方略见疏落.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盎然.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秋收已顺利结束.挖马铃薯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地里新翻的玫瑰红土块.有如一堆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的娇艳.我们许多人一起去散步.兴味酣然.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依然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我们漫步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我把它含在嘴里.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世佳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嘴里久久不能消逝.这香味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此刻我才觉察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的色调.我以为一切都没有变.只不过是一种幻觉! 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那时.树木是另一种模样.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太阳和天空也不同于今天.就连空气也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九月.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隐瞒.树木是绿的.但只需吹第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黄,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鸟儿尚没有飞走.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暖.空气中已弥漫着一股秋的气息.这是翻耕了的土地.马铃薯和向日葵散发出的芳香.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 我们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有着同那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简而言之.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 但是.只需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从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直到那时.我们才察觉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还有许多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激动不安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落成. 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渗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1.作者说“我以为一切都没有变.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 .从全文看.文中写了哪两种幻觉? 答: 2.作者认为“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 .那么.“剥夺 “增添 分别指什么?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回答. 答: 3.文章结尾写道:“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渗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请你结合上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4.鉴赏文章可以从语言.选材.结构.思想内容.以及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对本文开头的第1.2自然段进行一点赏析.要求50字左右.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虎性不移 杨闻宇 对人生而言,腐刑比杀头更难忍受.风雨如晦之中的史迁作如此艰难的抉择,正显示出其生命力的卓尔不群,坚韧与刚强. 载录了几千年的史实,这一面巨型的历史透视镜,是在极端痛苦.不幸,极端伤感.艰难的条件下用拌和血泪的笔墨写成的.历史以那么残酷的方式愚弄.挫磨史迁,决定了史迁所发之愤绝非一己之私愤,既愤慨封建与皇权,也愤慨俗风与世情. 李陵在漠北浴血死战之际,使报于朝,“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 ,礼拜山呼,颂声雷动;当李陵战败陷落的消息突然到来时,武帝听朝不怡,两班刚刚欢呼过的文臣武将这时节全部成了哑巴,个个木雕泥塑似的,“大臣忧惧,不知所出 .此时此地,只有一个史迁挺身出列,剖白自己对大汉王朝的忠忱与诚恳.当史迁被不幸送进囹图时,“交游莫救视,左右亲近,不为一言 ,大伙眼睁睁地看着忠直无辜的支迁被送进蚕室去受刑o “交游 为同事和朋友,“左右亲近 指武帝平素所信赖的心腹大臣.这就是巍巍宫阙里的世态,这就是锦绣之乡的人情,当然也正是最现实.最深邃的,“天人之际 与“古今之变 (这等“际.变 ,两千多年里绝少移易) 封建大树所结下的第一号硕大果实是奴性,这奴性之果在臣僚群落里被培养的最为圆满和成熟.而人生里坚于磐石的奴性是怎样逐渐形成的?后人从中自能理出些眉目来. 成于封建阴影下的,其中的中有“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 之类的颂词,这正是在重压下出现的纤弱以至于失色的蔓草,落笔写这等文字时,史迁自叹:“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 古今皇权之下,强颜为笑.强颜为欢有的是,未必就属于奴性.里有言:“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李陵是毋庸置疑的虎将,人以群分,史迁心性亦与虎同o一文一式,在政坛上作为先后着鞭的难兄难弟,史迁之隐忍苟活,与李陵之寄身朔方是对应的.平行的.现实无论对他二人施加怎样的淫威与压力,他俩依然是猛虎.奴性笼罩宫廷,但在猛虎身上从来就没有丝毫立锥之地. 龙有龙角,虎有虎须.司马祠里造于北宋时代的史迁塑像,并非宫刑挫磨之后的“妇人之像 .这留须之像,传说是依照当年从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壮年线描画像仿塑的.壮岁时耕牧壮游,磊落奇迈,武帝冷不防给了他残酷的一刀,此一刀奇耻大辱,只能使其本有的阳刚之气被点火起燃进一步升腾.“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史迁之气所赋予之流形,就是.祠里倘塑一“妇人之像 ,可真是大煞风景矣. 最凄惨的际遇,成就了一部最壮美.最瑰丽的.“绝唱 指的是最高造诣,证明,只有在绝境里才能产生绝唱,这简直形成了中国史学与文学的一条原始辙印一一当是一条不祥的逻辑.“怜才膺斧钺,吐气做霓虹 ,这刀剑染血式的苦难,促人思考.而这样的思考,是为苦难加上一层霜并使之深入精神领地里再度受难,最后才绽放出一丛丛艳丽的菊花来.文才易有,史才难得.里列举了八个王侯将相遭祸泯灭之后,写道:“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对后一类,史迁又列出七位:文王.仲尼.屈原.左丘.孙子.不韦.韩非.八位王侯将相被封建绞肉机绞成团团肉酱而后泯灭,而这七位,是将被绞出的血花发愤而化为一簇簇的火花,他们这才升华为璀璨不灭的星辰.前八后七,后排里空出一个位置,莫非是上天预留给史迁的么? 天意高难问,如菊,蕊寒香冷,初问世时,汉晋名贤未知见重,很长时间,不为人知,处境是相当冷清.寂寞的.鲁迅先生一九二六年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时,已经是两千年之后的事情了. 1.在文章的开篇,作者就称赞司马迁生命力 卓尔不群 ,请联系全文,分点列出作者的依据. 2. ①作者为什么说是一面“历史透视镜 ? ②说说文章第三段段末加点的两个“这 ,在本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3.本文题为,颇具巧思.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其巧表现在哪里. 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以之“史 代姓,称司马迁为史迁,表达了后人对“忍天大奇辱,成史家之绝唱:负千秋之重,赋无韵之离骚 的司马迁的景仰与崇敬. B.作者说“中有`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之类的颂词,这正是在重压下出现的纤弱以至于失色的蔓草 ,这含蓄地说明了人性里坚于磐石的奴性形成的原因. c. “硕大果实 “圆满与成熟 本是褒义词,在文中作者褒词贬用,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封建社会奴性形成的根源在于臣僚群落的唯唯诺诺.阿诙奉承. D.司马祠里的史迁塑像,并非宫刑挫磨之后的“妇人之像 ,是因为塑像时从芝川乡间寻访到了司马迁壮年线描画像. E.这篇散文议论深刻,抒情浓郁.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借鲁迅先生对的评价表达了对史记>的真正价值曾经长时间不为入所了解的痛惜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一6题. 梅尧臣 梅尧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侍读学士询从子也.工为诗.以深远古淡为意.间出奇巧.初未为人所知.用询荫为河南主薄.钱惟演留西京.特磋赏之.为忘年交.引与酬唱.欧阳修与为诗友.自以为不及.尧臣益刻厉.精思苦学.由是知名于时.宋兴.以诗名家为世所传如尧臣者.盖少也.尝语人日:“凡诗.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矣,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也. 世以为知言.历德兴县令.知建德.襄城县.监湖州税.签书忠武.镇安判官.监永丰仓.大臣屡荐宜馆阁.受召.赐进士出身. 宝元.嘉祜中仁宗有事郊庙.尧臣预祭.辄献歌诗.又尝上书言兵.注十三篇.撰二十六卷.二十卷.四十卷.尧臣家贫.喜饮酒.贤士大夫多从之游.时载酒过门.善谈笑.与物无忤.恢嘲刺讥托于诗.晚益工.有人得西南夷布弓衣.其织文乃尧臣诗也.名重于时如此. () 1.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读学士询从子也从子:侄子. B.以深远古淡为意 古淡:质朴淡泊. C.以为知言 知:知己. D.尧臣益刻厉 益:更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由是知名于时 ②名重于时如此 B.①间出奇巧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①用询荫为河南主簿 ②广用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D.①凡诗.意新语工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3.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初未为人所知. ②以诗名家为世所传如尧臣者. ③欧阳修与为诗友. ④其织文乃尧臣诗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后为至也. ②大臣屡荐宜在馆阁. ③贤士大夫多从之游. ④恢嘲刺讥托于诗.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梅尧臣“诗才 的一组是 ①工为诗.以深远古淡为意 ②用询荫为河南主簿 ③欧阳修与为诗友.自以为不及 ④世以为知言 ⑤宝元.嘉祜中仁宗有事郊庙.尧臣预祭.辄献歌诗 ⑥喜饮酒.贤士大夫多从之游.时载酒过门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尧臣是宣州宣城人.他特别擅长写诗.他的诗.追求一种深远质朴淡泊的意境.并常 于平淡中.显现出匠心独运的功力.可惜起初还不被人赏识. B.后来.梅尧臣做了河南主簿.与名人钱惟演成为忘年之交.又与欧阳修结为诗友.在这 些名人的支持下.他终于在宋代文坛上一下子出了名. C.梅尧臣曾在德兴.建德.襄城任职.并先后担任过几任地方官.大臣们多次举荐梅尧臣 担任馆阁之职.因而他受到皇帝的召试.并被赐进士出身. D.梅尧臣喜欢饮酒.名贤及士大夫与之交往甚密.并常常带着酒到其家共享.梅尧臣十分 健谈.且无所畏惧.嬉笑怒骂之情皆寄寓于诗中.晚年尤其如此.
&篇三:魏征传阅读答案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县人。幼丧双亲,落魄失意,扔下产业而不经营,胸怀大志,学贯古今。 隋末大乱,假托出家做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让魏征典掌文...
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县人。幼丧双亲,落魄失意,扔下产业而不经营,胸怀大志,学贯古今。 隋末大乱,假托出家做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让魏征典掌文书。李密接到元宝藏的书信,总说写得好,后来闻知是魏征所做,立即招他前来。魏征向李密献上十条计策,李密不能采用。王世充进攻洛口,魏征拜见长史郑廷页说:“魏公虽多次战胜,但精兵猛将死伤甚多;而且仓库里没有财宝,打了胜仗得不到奖赏。光这两条就不应出战。如果挖深壕沟,加高堡垒,拖延决战的时间,贼寇粮尽自会离去,那时我军再出击,这才是取胜的办法。”郑廷页说:“这是老生常谈!”魏征便不辞而别。 后来随同李密来到京师,很长时间也没出名。魏征便请求安抚山东地区,朝廷升任他为秘书丞,他便驾乘驿车急驰至黎阳。当时李责力还在为李密防守,魏征写信给他说:“当初魏公因叛乱起兵,振臂大呼,聚众数十万人,声威震动半个天下,但一失败就不能振作,最终归附,就是知道天下已有所归的缘故。 如今您处在兵家必争之地,不早点图谋自全的办法,大势一去就不可挽回!”李责力收到信,就决定归附唐朝,并大力调拨粮草供给淮安王的军队。 时逢窦建德攻陷黎阳,抓获魏征,授予伪职为起居舍人。建德失败后,与裴矩西行入关,隐太子引荐他任太子洗马。 魏征见秦王功高,暗地劝说隐太子早定对策。太子失败后,秦王责备魏征说:“你为什么让我们兄弟互相争斗?”魏征回答说“:太子早些听我的话,就不会死于今天的祸事了。”秦王器重他敢于直言,没有怨恨之意。 秦王即帝位后,拜魏征为谏议大夫,封为巨鹿县男。这时,河北州县曾侍奉过隐太子与巢王的人自觉不安,往往藏匿谋乱。魏征告知太宗说“:不示以至公之意,祸患就不能解除。”太宗说:“你去安抚晓谕河北人士吧。”路上遇见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被押解进京师,魏征和副使商议说:“正好有诏书,东宫和齐王府旧属一律免罪,现又捕送志安等人,谁能没有疑心呢?我们虽去传达圣旨,人们一定不信。”就放了志安等人而后奏闻朝廷。出使回来,太宗很高兴,和他日益亲近,有时引至卧室,询问天下之事。魏征也认为这种赏识是不世之遇,便说尽心中想法而毫无隐讳,共上奏二百多项提议,全都切实可行合乎太宗之意。由此任职为尚书右丞,兼任谏议大夫。 左右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博讯问此事,与事实不符。温彦博说:“魏征作为臣子,不能著明形迹,远避嫌疑,因而遭到无端诽谤,这是应当责备的。”太宗就叫温彦博去责备魏征。魏征进见太宗,说:“臣听说君臣应当同心,这就叫作如同一体,怎能抛弃至公,只求形迹?如果上下全都如此,国家兴亡就难以预料了。”太宗吃惊地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魏征叩头说:“愿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 太宗说“:忠臣、良臣有差别吗?”魏征说:“稷、契、咎陶是良臣,龙逢、比干是忠臣。 良臣,自身得美名,君主受显号,子孙世代相承,福庆传之无穷;忠臣,自身受祸被杀,君主陷于昏暴,国破家亡,仅取空名。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太宗说“:好。” 接着问“:做君主的人怎样做才能明,犯何过失才会暗?”魏征说:“君主之所以明,在于多方听取意见;之所以暗,在于偏听偏信。尧、舜大开四门,眼明能视四方,耳聪能听四方,虽有共工、鱼玄,不能蒙蔽他们,好听的言词荒谬的行为,也不能将他们迷惑。秦二世身居深宫,偏信赵高,天下散乱而不得闻;梁武帝偏信朱异,侯景即将攻城而不得知;隋炀帝偏信虞世基,盗贼四起而不知晓。所以说,君主如能多方听取意见,奸臣就蒙蔽不了君主,下情就能上达朝廷。” 郑仁基女儿既漂亮又有才华,皇后建议娶她进宫为充华,典册都已具办。 有人说她已定下婚约。魏征进谏道“:陛下居于楼台,就应让百姓有居室;吃美食,就应让百姓吃饱饭;看到身边的侍妾,就应让百姓有室家。如今郑女已许配人家,陛下娶她进宫,难道是为民父母的意思吗!”太宗沉痛地责备自己,立即停止册封之事。 贞观三年(629),魏征以秘书监身份参预朝政。高昌王麴文泰将入京朝见,西域各国都想趁此派遣使者进献贡品。 太宗下诏文泰使臣厌怛纥干前去迎接。 魏征说“:从前文泰入朝,所过地方供应物品尚且不能备齐,如今又加上各国使臣,那么沿边州县因供应不足而获罪者就会增多。他们以商贾身份来,边民可因此而得利;如做宾客来,中国就会因耗资财而贫困冷落。东汉建武年间,西域各国请求设置都护、派遣王子入侍,光武帝不答应,就是不愿为蛮夷而耗费中国。”太宗说“:对。”立即追回已经发出的诏令。 那时太宗即位已四年,一年判死刑仅十九人,几乎弃置刑法而不用,米价每斗才三钱。从前,太宗曾感叹道:“大乱之后,国家很难治理啊!”魏征说:“乱后容易治理,就像饥者容易喂食一样。”太宗说“:古人不是说过,善人治国一百年,然后才能制服残暴,废除死刑吗?”魏征回答说“:这不是圣哲说的。圣哲之人治天下,功效就像回声一样,周年即可,不算太难。”封德彝说“:不是这样。夏、商、周三代之后,轻薄诡诈之风日益滋长。 秦代专用刑法,汉代杂用霸道,都是想治好而不能,不是能治好而不愿。魏征是书生,喜爱空谈,只会扰乱国家,不可听从。”魏征说:“五帝、三王并没交换百姓而后教化,实行帝道便为帝,实行王道便为王,关键就在所推行的是什么。黄帝驱逐蚩尤,经七十次战斗才制服其害,达到无为而治。九黎危害德行,颛顼进行征讨,获胜后就治理得很好。桀作乱,汤流放了他;纣无道,武王讨伐他。汤与武王都亲身达到太平。如果人们日渐轻薄诡诈,不再返于淳朴,如今当会成为鬼魅,又怎能教训他们呢!”封德彝不能答复,但内心认为魏征不对。太宗却完全接受而不怀疑。到这时,天下已经大治。 蛮夷君长服用衣冠,带刀入京宿卫。东到大海,南过五岭,夜不闭户,行不携粮,路上就能得到供应。太宗对群臣说“:这是因为魏征劝我实行仁义的结果啊。可惜封德彝见不到此情此景了!” 不久魏征任职检校侍中,晋爵为郡公。太宗临幸九成宫,宫女安置在围川县官舍中。尚书右仆射李靖、侍中王王圭接着到来,县官移出宫女腾出官舍给李靖、王王圭。太宗闻知,发怒说:“这些人敢作威福,为何轻视我的宫女?”下诏审讯他们。魏征说:“李靖、王王圭都是陛下的心腹大臣,宫女不过是后宫的扫除奴仆。 大臣外出,地方官要向他们询问朝廷法度;返回时,陛下要问他们民间疾苦。官舍本来就是李靖他们召见官员的地方,地方官不能不拜见大臣。宫女则不然,除供应食用之外,无须参见侍候。如为此而审讯官员,将使天下人吃惊。”太宗醒悟过来,按下此事不问。 后来,太宗在丹霄楼宴享群臣,饮酒时对长孙无忌说:“魏征、王王圭侍奉隐太子、巢剌王时,的确可恨,我能抛弃旧怨,任用才士,无愧于古人。但魏征每次进谏,如我不从,我发话时总不马上回答,这是为什么?”魏征说“:臣认为事情不对头,就进谏;如不听从而马上回答,便怕就会这样照办。”太宗说:“只管当即答应,再找机会陈说,难道不行?”魏征说:“从前舜告诫群臣:‘你们不要当面顺从,过后又有话说。’如果当面服从答应,再另找机会陈说,这就是‘过后又有话说’,这不是稷、契侍奉尧、舜的做法。”太宗大笑道“:人说魏征举止怠慢,我却觉得他很恭敬顺从!”魏征再次叩头说“:陛下引导臣进言,所以敢如此;不然,臣怎敢屡次触犯陛下呢!” 贞观七年(633),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平时不熟悉法律,只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进封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因多病提出辞职。太宗说“:您不见金属在矿山有何珍贵,把它精心锻造成器物,人们才看作宝贝。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属,把您比作良匠而加以磨砺。您虽有病,还未衰老,怎能这样辞官呢?”魏征恳切请求,多次推辞,退意更坚。太宗便改任他为特进,知门下省事,下诏朝廷规章、国家制度,由他参议得失。与职事官一样赐予俸禄、属员及卫士。 文德皇后安葬后,太宗在禁苑中建造高层楼台,以眺望昭陵,有次带领魏征同登,魏征仔细看后说:“臣眼昏花,看不见什么。”太宗指给他看,魏征说:“这不是昭陵吗?”太宗说“:是。”魏征说“:臣以为陛下在望献陵,若是昭陵,我也看得见。”太宗流泪,为此而毁高楼,不久因修定五礼,应封一子为县男,魏征请封兄之孤子魏叔慈。太宗伤感地说“:这可以勉励世俗之人。”就答应了他。 后来太宗出巡洛阳,进驻昭仁宫,对地方官多所谴责。魏征说“:隋朝因为责备郡县不进食物,或是供物不够精美,为此事而无节制,以致灭亡。所以上天命陛下取而代之,正应谨慎戒惧,约束自己,怎能让人因供应不奢侈而悔恨呢! 如认为充足,如今就很充足了;如认为不足,比这多一万倍也会不知满足!”太宗吃惊地说:“没有你,我听不到这样的话。”魏征退下后又上疏说:“《尚书》称‘扬明道德谨慎刑法’,‘要惧用刑法’。《礼记》说‘:居于上位容易侍奉,处于下位易被了解,那么刑法就不会繁多了。’‘为上者多疑,百姓就会感到迷惑;为下者难于了解,君长就会疲惫。’为上者容易侍奉,为下者易被了解,那么君长就不会疲惫,百姓就不会迷惑,因此君主有一种美德,臣子就不会产生二心。刑罚赏赐的目的,在于劝善惩恶。 帝王赐用,天下划一,是不应依据亲疏贵贱而轻重有别的。如今的刑法赏赐则不然,或是出于一时的喜怒,或是出于好恶的不同。高兴时该用刑而不忍心使用,发怒时丢开法律去寻找罪过;对自己喜欢的人极力赞美,对自己厌恶的人百般挑剔。刑罚过滥,小人之道就会增长;赏赐不当,君子之道就会消亡。小人的恶行不予以惩罚,君子的善行不予以鼓励,而希望天下大治,刑罚弃置不用,这是从没听过的事。而且闲暇时清谈,全都尊信、崇尚孔子、老子;到作威发怒之时,就专门效法申不害、韩非。所以道德的旨意还未宏扬,刻薄的风气就先煽起。从前伯州犁与人串通作弊,楚国的法律便遭破坏;张汤用心轻重不一,的刑罚便出差错。何况身为君主而自己就有偏颇呢!近来处罚人员,有的是因为供应不周,有的是因为不能顺其意愿,都不是为了达到天下大治而急需处理的事情。 尊贵不与骄盈相约而骄盈自来,富足不与奢侈相期而奢侈自至,这并不是空话。 “而且我朝取代隋朝的缘故,正在隋朝本身。用隋朝的库藏与今日的储存相比,用隋朝的军队与今日的兵马相比,以隋朝的人口与今日的百姓相比,计其长短大小,该有多大差别啊!然而隋朝因富强而灭亡,就是因为国家动荡;我朝因贫乏而平安,就是因为国家宁静。宁静就会平安,动荡就会乱亡,这人人都知道,并不是隐晦难见、微妙难察的道理。 不走平坦的道路,而沿覆车之辙而行,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居安而不思危,安定时没想到动乱,生存时没考虑到灭亡。 隋朝未乱之时,自以为不会发生动乱;未亡之时,自以为不会灭亡。所以兵马屡动,徭役不息,直到被杀受辱时,还不明白灭亡的缘故。岂不可悲!照看长相的美丑,得用静止的水,观察国家政局的安危,必用已亡之国作为借鉴。《》说:‘殷朝的借鉴不远,就在夏朝时候。’臣希望当今的举动,能用隋朝作为借鉴,那么存亡治乱的道理就可得知。想到能导致危险的原因就可获得安宁,想到能造成动乱的原因就可使天下太平,想到能使其灭亡的原因就能求得生存的权利。生死存亡的关键,就在于节制嗜好和欲望,减少出游和行猎的次数,平息奢靡豪华之风,停建不急之役,谨慎而不偏听,亲近忠厚之人,疏远阿谀奉承之徒而已。 保持帝业容易,取得帝业的确困难。如今既已取得难得的帝业,难道就不能保持易保的帝业吗?不能牢固地保持它,就是因为骄奢淫逸之心在动摇它。” 太宗在积翠池宴请群臣,和群臣痛饮美酒,赋诗言志。魏征赋《西汉》之诗,其末章说:“最终依靠叔孙通制礼,然后才知道皇帝的尊严。”太宗说:“魏征说话,没有不用礼来约束我的。”有一天,太宗从容问魏征“:近来国家政治如何?”魏征见太平日久,太宗思想有所疏忽,因而回答说“:陛下在贞观初年,诱导臣下进谏。三年以后,遇到进谏者能乐意听从。 近一二年来勉强接受进谏,而心中照旧不满。”太宗惊奇地说:“你凭什么这样说?”魏征回答说:“陛下刚即位时,判决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进谏,认为依照法律不应处死,陛下将兰陵公主园囿赏赐给他,价值一百万钱。有人说:‘赏赐太厚。’陛下回答说:‘我即位后,还没有进谏的人,所以要厚赏。’这就是诱导臣下进谏。后来柳雄谎报在隋朝任官的资历,有关部门得知实情,弹劾他弄虚作假,判决他死罪。戴胄上奏说,柳雄之罪只应流放,接连上奏四五次,陛下才赦免其死罪。并对戴胄说‘:如是这样严格守法,就不会滥用刑法了。”这就是高兴地听从劝谏。近来皇甫德参上书说‘:修建洛阳宫,是让百姓受苦;征收地租,是横征暴敛;世俗喜好梳高髻,是受宫中影响。’陛下发怒说‘:这人要国家不役使一人,不收任何租税,宫女去掉头发,才能合他的心意。’臣上奏说:‘人臣上书言事,不激切就不能打动君主之心,一旦激切就接近毁谤。’当时陛下虽说听从臣言,赏赐丝帛,免治其罪,但心内终究愤恨不平。这就是难于接受进谏了。”太宗醒悟,说:“不是你,说不出这样的话。人苦于不能了解自己。” 在此之前,太宗建造飞山宫,魏征上疏说:“隋朝据有天下三十多年,教化行于万里,威势震撼异族,然而顷刻丧失殆尽。那位炀帝,难道厌恶安定喜好灭亡吗?只因倚仗国力富强,不顾后患。驱使天下之人,役使万物,以奉养自己,搜求财帛子女,装修楼台馆所,徭役无时止息,征战接连不休,对外显示威严,对内行其险诈猜忌,邪恶者进用,忠正者斥退,上下互相欺瞒,百姓无法活命,以致自身死于匹夫之手,为天下之人所笑。 圣人乘此时机,拯救天下危难。如今隋帝的楼台馆所,尽被陛下所居;奇珍异物,尽为陛下所有;贵妇美女,尽在陛下身边;四海九州之人,尽成陛下臣妾。如能借鉴隋朝之所以灭亡的原因,思虑我朝获取天下的缘故,焚其宝衣,毁其广殿,安居于低矮的宫室,那就具有上等德行。如已成之业不致败落,承袭其原有的楼台馆所,取消一切不急之务,那就具有次一等的德行。如不思虑创立帝业的艰难,认为天命可以依仗,凭借基址扩建宫殿,快意于奢侈淫逸,使人们不见德政而劳役不休,那就是下等的德行了。用暴政取代暴政,将会照样出现动乱。做事不合法规,后人就没有好评。民怨神怒,灾害就会发生;灾害发生,动乱就会暴发。动乱暴发,自己的生命和名声能保持善终就很少见了。” 这一年,天降大雨,谷水、洛水泛滥成灾,冲毁宫观十九所,漂没居民六百家。魏征上书陈事说:“臣听说治国以德与礼为基础,以诚与信为保证。诚、信确立,居下者就不会产生二心;德、礼表现出来,远方之人就会前来归附。所以德、礼、诚、信四者,是治国之大纲,不可废弃片刻。古书说:‘君主按礼节使用臣下,臣下应尽心竭力侍奉君主。’‘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人民如不信任统治者,国家就立不住脚。’还说‘:说同样的话而被信任,是因说话之前就受信任。同样的命令被执行,是在命令之外是否真诚待人所致。’那么,说话不被听从,是因不受信任;命令不被执行,是因缺乏诚意。不受信任的话,缺乏诚意的命令,君子是不说不为的。 “自从王道美好光明,至今已延续十多年了,仓库粮食越积越多,土地更为广阔,然而德行不能天天增广,仁义不能日渐加深,是何缘故呢?是因对待臣下,没有尽其诚信,虽有善始的勤劳,而无善终的美德。因此阿谀奉承之徒得以施展伎俩,说同心之人是结党营私,揭人隐私是大公无私,刚强正直是专权自用,忠直敢谏是诽谤诬蔑。称为结党营私,虽是忠信也遭怀疑;称为大公无私,虽是做假也无罪过;刚强正直的人害怕专权的指责而不敢尽力办事,忠诚敢谏的人顾虑诽谤非议而不敢尽言。惑乱视听,阻塞大道,妨碍教化,损伤德行,没有比这更甚的了。 “如今将致天下于大治的任务托付给君子,而其得失有时却询问小人,这样的话,毁誉就为小人操纵,而督察责罚则常加在君子头上。中等才智的人岂无小惠,但思虑不能远大,即使他们竭诚尽力,仍然不免倾覆败亡,何况心怀奸邪察颜观色行事的人呢!所以孔子说‘:君子中不仁爱的人是有的,但没有小人而有仁德的。’所以君子不能没有小恶,但恶不积多不妨碍其正直;小人不时也有小善,但善不积多不能使其忠诚。如今称某人为善人,又担心他不可信任,这与竖起直木而怀疑其影不直有何区别呢?所以上不被下级信任就不能指挥下级,下不受上级信任就无法事奉上级,信任的意义很大啊! “从前齐桓公问管仲说:‘我想让酒坏在杯中,肉烂在俎上,这不会妨碍霸业吧?’管仲说:‘这本不好,但不会妨碍霸业。’桓公说‘:怎样做才妨碍霸业呢?’管仲说‘:不能知人,妨碍霸业;知而不能任用,妨碍霸业;用而不给职衔,妨碍霸业;给职衔而不信任,妨碍霸业;虽信任而又让小人参与,妨碍霸业。’晋国中行穆伯进攻鼓国,过了一年还未攻下。馈闲伦说‘:鼓国的啬夫,闲伦认识,不用劳累士大夫,鼓国就可得到。’穆伯不答应。左右之人说‘: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国可得,您为何不答应?’穆伯说:‘闲伦为人,谄佞而不仁。如让闲伦拿下鼓国,我就不得不予以奖赏;如奖赏他,就是奖赏佞人。佞人得志,就是让晋国舍弃仁德而为邪佞,虽得鼓国,又有何用!’穆伯不过是列国大夫,管仲只是霸主的辅佐,尚能谨慎于信任别人,远避谗谀之徒,何况陛下这样的上圣呢!如想让君子小人是非分明,必定要以德怀抚,以信相待,以义勉励,以礼约束,然后表彰善人而厌弃恶人,审慎刑法而明于奖赏,无为而治的善政就为时不远了!如表彰善人而不提拔,讨厌恶人而不除掉,罚不加于有罪,赏不及于有功,那么危亡之时甚至不能保全。” 太宗下手诏给以表彰和答复。在这种情况下,下令废免明德宫玄圃院,将它赐给遭受水灾的民户。 有一天,宴请群臣时,太宗说“:贞观之前,随我平定天下,辗转奔波,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以后,进献忠告,纠正我的过失,为国家求长久利益,仅魏征而已。即使是古代的名臣,也比不过他们!”亲自解下佩刀,赏赐给他们俩。太宗曾问群臣说:“魏征与诸葛亮哪个贤能?”岑文本说:“诸葛亮兼有将相之才,魏征不能和他相比。”太宗说“:魏征履行仁义,以辅佐本人,想使本人达到尧、舜地步,虽是诸葛亮也比不过他。”当时上书言事者多,有的不切实际,太宗厌烦,想予以驳斥,魏征说:“古时设立谤木,想了解自己的过错。密封的上书,就是谤木制度的遗意吧!陛下想知得失,应当任其所言。说得对,对朝廷有益;不对,也无损于政局。”太宗高兴了,对上书言事者全都加以抚慰而后送走。 贞观十三年(639),阿史那结社率作乱,云阳石头自燃,从冬直到这一年的五月不下雨,魏征上疏极力尽言说:“臣侍奉陛下十几年,陛下答应臣推行仁义之道,保持它而不丧失;勤俭朴素,始终如一。善言还在耳边,臣不敢忘。近年以来,渐渐不如当初。现恭谨地分条陈叙,或可补其万一。 “陛下在贞观初年,清净寡欲,教化遍及荒远地区。如今派遣使臣于万里之外,购取骏马,搜访奇珍。从前汉文帝不接受千里马,晋武帝焚毁雉头裘。陛下时常议论,要远比于尧、舜,今日所为,却要居于汉文帝、晋武帝之下吗?这是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一件事。子贡问怎样治理百姓,孔子说:‘恐惧啊,就像用烂绳驾驭六马拉的车辆。’子贡说‘:怕什么呢?’孔子回答说:‘不用正道引导,就会成为我们的仇敌,怎能不怕呢!’陛下在贞观初年,关心百姓的疾苦,如同自己的子女一样,不轻易营建宫室。近来既已奢侈放纵,便想动用民力,还说‘:百姓无事容易骄慢,如服劳役就容易使唤。’自古以来不曾有过百姓安乐而导致国家覆亡的事,哪有怕他们骄纵而安排劳役的道理呢!这是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二件事。陛下在贞观初年,勤苦自己以利于他人,近来则纵欲以劳民。虽然不停地说忧民,而心里关切的却是使自己快乐的事。不考虑建造之事,而说:‘不这样做,对我身体不利。’按人之常情推论,谁敢再来谏争!这是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三件事。在贞观初年,亲近君子,排斥小人。近来则轻亵小人,而礼重君子。 礼重君子是对他们敬而远之;轻亵小人,是对他们宠幸接近。接近小人,就看不到他们的过错;疏远君子,就不知道他们的正确。看不到君子的正确之处,那么不等嫌隙出现就已疏远;看不到小人的过错,那么时间一长自会亲昵。亲昵小人,疏远君子,而想使政治,没听说过。这是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四件事。在贞观初年,不以异物为贵,不做无益之事。如今稀有之物纷纷进奉,玩好之物的制作没有停息的时候。君长奢侈淫逸而期望臣民艰苦朴素,土木工程遍地而期望农业兴旺,是办不到的。这是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五件事。贞观初年,求贤若渴,贤人所荐之人,陛下随即信赖使用,取其所长,并常常担心做不到这一点。近来用人,随其内心好恶而定,因群贤推举而用,又以一人的毁谤而废;虽是多年委任且受信任者,有时竟出于一时的怀疑而斥逐。人的行为有平昔遵循的信念,做事也有既成痕迹可查,一人的毁谤未必可信,多年的善行不应顷刻勾销。陛下不察其缘由,以一人之言作为褒贬的根据,就会使得谗佞之人通行无阻,守道之士日渐疏隔。这是逐渐不能持之以恒的第六件事。贞观初年,陛下身居高位,没有行猎的爱好。数年之后,不能保持初志,以致远方蛮夷,也来进献鹰犬,陛下晨出夜归,以驰马射箭为乐,不测之事发生,如何解救得了?这是逐渐不能持之以恒的第七件事。贞观初年,陛下待臣有礼,群情能够上达。如今地方官入朝奏事,见不到天子之面,偶有短处,便受指责挑剔,他们虽有忠诚之心,而不能申诉朝廷。这是逐渐不能持之以恒的第八件事。贞观初年,陛下孜孜以求治国之道,常常感到不足。近来却倚仗功业之大,才智之明,增长傲气放纵欲望,无事兴兵,问罪于远方蛮夷。受宠幸者迎合旨意不肯进谏,被疏远者害怕威势而不敢发言。长此下去,为害不浅。这是逐渐不能持之以恒的第九件事。贞观初年,连年发生霜旱灾害,京畿之民并往关外就食,扶老携幼,来往数年,而无一户逃亡。这是因为陛下怜惜抚慰,所以百姓至死也不离心。近来百姓疲于徭役,关中之人,更是疲惫不堪。 各类工匠服役期满,强留役使而不遣返;适龄军士轮番宿卫,到期另有驱使。官府购物很多,背负者相望于市肆及道上。 万一粮食欠收,百姓之心,恐怕不会像从前那样安定稳妥了。这是逐渐不能持之以恒的第十件事。 “福祸没有定准,全在人们自己招来,人无过失,妖物不会随意出现。如今干旱致灾,远及各处州郡,恶人造起的叛乱,就出在京城之内,这是上天在显示警告,也是陛下忧惧操劳之时。这是千载难遇的吉期,机会不可再得,明主能做到而不做,这就是臣之所以忧思难忘深为感叹的原因啊!” 这篇奏疏呈上后,太宗说:“我已知道自己的过失了,愿意改正,以使善道坚持到底。如果违背这些话,哪有脸面与您相见呢!正要把你这篇奏疏,安置屏风之上,以便早晚观看,还将把它抄送史馆,让千秋万代都了解君臣间的大义。” 随即赐予魏征黄金十斤,骏马二匹。 高昌平定后,太宗在两仪殿宴请群臣,叹息说:“高昌如不丧失德行,哪能至于灭亡!但我也要告诫自己,不用小人的话来非议君子,也许就能获得安定了。”魏征说:“从前齐桓公和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一道饮酒,桓公对叔牙说:‘为什么不站起来为我祝寿?’叔牙捧杯站起来说‘:愿您不要忘了逃亡莒国的日子,愿管仲不要忘了被囚鲁国的日子,愿宁戚不要忘了车下喂牛的日子。’桓公离座向叔牙感谢道‘:我和两位大夫如能记住先生的话,国家就不会有危险了。’”太宗说“:我不敢忘记做平民的日子,您不可忘记鲍叔牙的为人。” 太宗派遣使者到西域册立叶护可汗。使者还没回来,又派使者携带金银丝帛到西域各国买马。魏征说“:现在册立可汗之事未定,就派人去各国买马,他们就会认为陛下意在买马,不在册立可汗。可汗得立,就不会怀念陛下的恩德。 各属国闻知此事,就会认为中国轻义而重利,不一定买到马而先丢了义。从前魏文帝想求购西域大珠,苏则认为如果皇恩达于四海,那么宝物就会不求自来;求购而得到它,就不值得宝贵。陛下不怕苏则的议论吗?”太宗便停派买马的使者。 之后尚书右仆射的职位空缺出来,太宗想用魏征,魏征推让,未任此职。皇太子承乾与魏王李泰彼此结仇,太宗说:“当今忠直贵重的朝臣,没人超过魏征,我派他辅佐皇太子,统一天下之人的期望,太子的翅膀就能变硬。”于是任命他为太子太师。魏征以病为由推辞其职,太宗下诏回答说:“汉太子以四皓为辅佐,我依靠您,也是这个意思。您虽卧病,也可保全太子。” 贞观十七年(634),魏征病重。魏征家里原无正寝,太宗命令停建小殿,用其材料为之营构,仅用五天完工。赐给魏征素褥布被,以遵从其意愿。命令中郎将在他家值宿,有动静随时奏闻,所赐药品、膳食不计其数,宫中出使之人不绝于道。太宗亲临问疾,屏退左右,交谈终日才回宫中。后来又与皇太子一道来到魏征家里,魏征加盖朝服,拖着腰带。太宗悲痛忧闷,抚摸他流下眼泪,问他有何要求。魏征回答说:“寡妇不忧纬线的多少,而忧虑宗周的危亡!”太宗准备把衡山公主嫁给魏征的儿子叔玉,当时公主也随同来至其家,太宗对魏征说:“您看一下新娘吧!”魏征已说不出话。这天晚上,太宗梦见魏征还像平日一样,天亮时,魏征逝世。太宗亲临哭吊,极为悲痛,为之罢朝五天。太子在西华堂为魏征举哀。天子下诏内外百官朝集使全都前去送葬,追赠他为司空、相州都督,定谥号为文贞,给予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将他陪葬于昭陵。将下葬时,其妻裴氏推辞说:“魏征平日节俭,现以一品官的礼节安葬,仪仗器物太多,不合他的本意。”太宗答应其请,便用素车载棺,白布做其帷幔,不用涂车及草人草马等物。 太宗登上禁苑西楼,遥望灵车而痛哭尽哀。晋王奉命在道旁设食祭奠。太宗亲做碑文,并书写出来刻在石上。还赐给其家封邑九百户。 太宗后来临朝,感叹地说:“以铜做镜子,可以端正衣冠;以古史为镜子,可以了解王朝兴废;以贤人做镜子,可以明白治政得失。我曾保有这样的三面镜子,对内防止自己的过失。如今魏征逝世,亡失了一面镜子。我近派人到他家去,得到写了字的一张纸,仅写一半,其中可辨认的部分这样说:‘天下的事情,有善也有恶,任用善人则国家安定,任用恶人则使国家危亡。公卿大臣之内,感情有爱有恨,憎恨的人只见到可恨之处,喜爱的人只看见可爱之处。爱与恨之间,应当小心谨慎地对待。如果爱其人而又知其缺点,恨其人而又知其优点,除去邪恶而不犹疑,任用贤人而不猜测,国家就能兴旺发达了。’其大体内容就是这样。我反复思忖,恐怕难免犯这种错误。 公卿大臣随从侍卫可将这些话写在朝笏之上,见此情况一定要进行谏争。” 魏征的身材容貌与普通人没多少不同,但有志气胆略,每次犯颜进谏,虽遇太宗暴怒,而神色不变,最终天子也为之收敛神威。议者说孟贲、夏育的勇气也不能与之相比。魏征曾于上冢墓返回时上奏说“:近来闻知陛下将出行关南,既已准备好而后又中止,这是为什么?”太宗说“:怕您有言,便中断此行。”起初,天下丧乱之后,典章图籍散亡,魏征上奏引荐诸儒收集校正秘书,使得国家图籍文献粲然完备。还曾因《小戴礼》综合汇录不合伦次,重新编写《类礼》二十篇,数年之后方才完成。太宗赞美其书,下令誊录后藏于内府。太宗本以武力平定天下,天下虽已大治,仍然不忘经略边疆蛮夷地区。因此魏征每逢侍宴,演奏《破阵武德舞》,就低下头来不看,演至《庆善乐》时,就欣赏回味而不知疲倦,全是为了借此寓托讽切意思而已。 魏征逝世后,太宗思念不已,登上凌烟阁观看功臣画像时,还赋诗痛悼魏征。 有人闻知此事妒心大发,百般诋毁魏征。 魏征曾经杜正伦、侯君集有才干能任宰相,到正伦因坐罢官,君集坐谋反罪被杀后,小人便指责魏征曾阿附恶党;又说魏征曾记下前后谏争之言,给史官褚遂良观看。太宗因此更为不满,便停止叔玉的婚事,仆倒为魏征写的碑文,所以其家逐渐衰落。 辽东会战时,高丽、兵马进犯唐军阵地,李责力等人尽力死战方才破敌。 大军返还后,太宗神情怅然地说:“魏征如健在的话,我能有这次行动吗?”立即征召其家属前往行在处所,赏赐慰劳其妻子儿女,用少牢祠祭魏征之墓,重新树立石碑,恩礼更为崇敬。 他有四个儿子:叔玉、叔琬、叔瞒、叔瑜。叔玉承袭其爵位为光禄少卿。神龙初年,以叔玉之子魏膺继续袭封。叔瞒,任礼部侍郎,武后时被酷吏杀害。叔瑜,任豫州刺史,善写草隶字体,将其笔意传授其子魏华及外甥薛稷。世人称书法精妙的人“前有、褚遂良,后有薛稷、魏华”。魏华任职检校太子左庶子,封武阳县男。开元年间,其家寝堂失火,子孙后人痛哭三天,朝廷下诏百官前往吊问。 魏征的五世孙有魏谟。 赞文说:君臣之间,相处难道不难吗!以魏征的忠诚,以太宗的明智,身死不久,猜忌诬陷便畅行无阻。当初,魏征的进谏之言,累计达数十余万字之多,至于君子与小人的道理,不是没有对太宗反复申述过,正是担心邪佞之徒扰乱忠良。但死后仍然不免此难。所以说“,洁白的东西易被污染,刚直的人难以自全”,成为自古以来人们感叹的话。唐人柳芳曾称:“魏征去世,人们不论认识与否,无不遗憾惋惜,认为他是类似于上古时代的正直之士。”这话说得不错啊!篇四:魏征传篇五:魏征传阅读答案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afeiz 《邹忌讽齐王纳谏》《旧唐书 魏征传》比 较阅读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旧唐书〃 魏征传》比较阅读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旧唐书〃 魏征传》比较阅读答案 年镇江市【甲】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 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 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 (选自《旧唐书〃 魏征传》 政道:施政的方略。雅:素来经:治理 劳:慰#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全 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劳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译文:15.对两位君主纳谏时的描写,【甲】文是??王曰:‘善。’?? 17.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为什么会发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14。( 15.(2分)(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答??欣然?? 亦可) 16.(3 分)不设统一答案。示例:邹忌向齐王进谏时, 善于借助生活中的小事,采用设喻、暗示等委婉讲道理;而 魏征向唐太宗进谏时,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 要点:设喻、暗示或委婉,得 分。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或??敢于直谏??得1 分。意思对即可) 17. 分)不设统一答案。示例:唐太宗非常思念和感激魏征,因为魏征不仅有才能,而且很正直,敢于讲真话, 是忠臣、贤臣,所以尽管有时说些逆耳忠言,也能深得胸襟 开阔的唐太宗的器重和厚爱。(要点: 答??唐太宗对魏征 的思念和感徽之情??,得l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位学习与下位学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