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6国统区与解放区国统区地图的人口分别是多少?

以下试题来自:
判断题从1946年6月至从1947年3月,在中央的正确指挥下,解放区军民仅用8个月的时间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错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判断题 对2.判断题 对3.判断题 错4.判断题 错5.判断题 错厉害了我的山东兵——解放战争时期全国第一多
导读:三年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摧朽拉枯横扫800万国民党军队,推翻了蒋家王朝,打出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数百万解放军中,山东籍的官兵约占三分之一,这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名第一,出自山东的部队也是多得不计其数,英勇的山东人民和山东子弟兵,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90周年,这是一个值得隆重纪念的日子。在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旗帜指引下,从南昌城头揭竿而起,到两万五千里长征,我军经过22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全国政权。三年解放战争,在我党、我军历史上是战略决战的关键时期,也是解放军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历史将永远铭记,没有这一代人的英勇奋斗和牺牲,也就没有今天繁荣强大的新中国。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中山东兵的数量最多据军史数据,1946年6月解放战争爆发前,解放军拥有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地方部队及后方机关66万人。而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解放区有八路军主力部队27万人,地方武装50万人,民兵150万人。这大致是解放战争爆发前我军在全国及山东的兵力概况。这里看出一个问题,就是山东的地方武装很多,并没有完全统计到全军的地方部队总数中。这主要是因为统计口径不一致,或者说是不同时期对地方部队(武装)的认知不同,还有一种说法是在之前的国共和谈中,以国军的标准这些装备极其简陋的“土八路”根本算不上军队。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地方部队一般是指军分区所辖的独立团、县大队、区中队等,通常是穿军装的;而抗战时期我军就没有那么正规了,山东地方武装中有大量不穿军装的游击队、自卫团等,如著名的铁道游击队(解放战争升级为22军64师190团),再如打响胶东抗日第一枪的昆嵛山游击队(解放战争升级为41军121师),都是我党从普通民众中发展起来的地方武装。但即使抛开地方部队这一有异议的数据,就解放军野战军而言,在山东的正规部队也占了解放战争初期全军三分之一强的兵力,这在全国各省区直辖市中是排名第一的。山东莒南县大店镇八路军115师师部旧址。115师师部曾驻扎在临沂地区莒南县达三年之久。抗战时期,老一辈革命家罗荣桓、徐向前、陈光、黎玉、朱瑞、萧华、杨得志、杨勇等都曾在山东战斗过。1945年8月,山东省政府也在115师部驻地宣告成立,这是我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人民政府,莒南成为当时山东党政军指挥中心,被称为“小延安”。可能有人要提出质疑:抗战时期在山东的八路军也不全是山东人。这一点是肯定的,但外省籍人在山东部队中的数量不超过十分之一,基本是各级指挥员或战斗骨干。抗战时期由于敌强我弱,八路军、新四军主要是依托各个敌后根据地开展以游击战为主的武装斗争,除了分兵支援某一地区或根据地在省界之间,大规模的跨省运动作战较少。山东抗日战场曾得到两次大的兵力支援:一是1938年3月八路军115师(师部、343旅、344旅一部)分兵东进冀鲁豫地区,进入山东大约1万人,以南方各省及陕甘籍兵员为主;二是1942年11月新四军独立旅(前身是八路军115师第5教导旅和苏北淮河大队)北上山东,约6000余人,主要为陕甘苏豫皖及南方各省籍兵员。到抗战胜利,在山东的八路军中的外省籍官兵约有2万人,主要是这两支部队的老班底。到解放战争基本结束的1949年12月,解放军的兵力已增至470万人,其中野战军约320万人,地方部队约150万人。这一时期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大规模运动作战,攻城掠地歼灭敌人有生力量,部队的流动性很大,老解放区山东的部队大量地不断地调往省外,1949年之后的山东地界上并没有多少解放军,已不适用也无法以抗战胜利时各根据地为区域统计我军兵力的方法。那么470万解放军中山东兵能有多少呢?这并没有准确权威的统计,但有一些公布的数据可以作为分析估算的依据:解放战争时期山东动员了95万青年参军,加上抗战胜利后的山东八路军主力部队27万人(减去约2万外省籍官兵),再加上山东地方武装约50万人(大部分升级转为野战部队),解放军中大约有山东兵170万人。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中山东兵牺牲了11.7万人(居全国之首),伤残复员约6万余人,减掉这18万人,山东兵仍在150万人以上,占当时全军兵员的32%,也就是说到解放战争胜利时,解放军中山东籍官兵依然是在全国排名第一多。还有一个事实不能不提,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有超过230万人起义、投诚(含战场俘虏)加入解放军,这其中又有多少山东籍官兵?因没有数据支持,这里姑且不计。但从撤往台湾(含陈澎金马等岛)50余万国民党军队中有6至7万山东籍官兵来看,国民党军队中山东籍官兵也是占了一定的比例。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输出了大量部队在山东的解放军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土生土长的山东部队,如渤海纵队、胶东纵队、3纵、9纵、10纵、13纵等以及大量的地方部队,这是主体,数量最多;二是八路军115师分兵山东后发展起来的部队,其在解放战争初期大部进军东北,东野第38军、39军等都是115师的血脉;三是新四军主力北上山东后并入华东野战军的部队,如1纵、2纵、4纵、6纵、7纵、11纵、12纵等;四是部分起义的国民党军队,如济南战役起义的吴化文部整编第96军改编为解放军第35军。以上二、三的前身都是红军部队或游击队,在山东转战数年,期间融入了大量的山东兵员,使部队得到迅速扩张发展。陈毅与粟裕。根据中央命令,陈毅1945年10月率新四军主力进入山东,历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历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等职。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进攻,山东战场打得不轻快,其中鲁南战役解放军歼敌53530人,开创了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一个战役歼敌最多的新纪录。敌全面进攻失败后的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又发动重点进攻,兵锋指向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山东战场又以全歼敌整编74师标志着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的失败。战至1948年9月,解放军攻克山东省会济南,山东的胶东、渤海、滨海、鲁中、鲁南等各解放区基本连成一片,国民党军队仅占据青岛等少数要点。经过两年多的解放战争,解放军在山东越打兵员越多,越打地盘越大。随着山东全境大部解放和解放军开始转入全面战略反攻,在山东的解放军较早地开始跳入外线作战,转战全国战场,山东的地方部队也较早地进入升级输出的阶段。1948年11月,为适应解放全中国任务的需要,中央军委颁布《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解放军全面扩军与番号整编同步进行。到1949年12月,解放军共建成205个步兵师,据不完全统计,其中约52个步兵师是由出自山东的部队建制组成或混编组成的。如27军的3个师全部是由山东部队建制组成,前身是胶东军区第5师、第6师和警备第3旅组成的华野9纵,先后参加了平掖保卫战、莱芜战役、孟良固战役、胶东保卫战、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重要战役战斗,是华野的王牌部队。这一时期新建的野战部队,更多的是采取混编方式,即来自不同的山东地方部队共同组建。如步兵第95师是由胶东军区特务团、滨北军分区独立第1团和东海军分区特务第2团混编组建。这样,山东的部队一变二、二变四……裂变式的快速发展,老的地方部队升级了,接着再建立新的地方部队。从1949年下半年至1950年,随着全国迅速解放以及解放军海空军和特种兵的组建发展,许多步兵师转为警备部队、公安部队、海空军和特种兵,同一番号的步兵师出现两次重建、甚至三次重建的情况,出自山东的部队又参与重建了8个步兵师。如上海解放后,参加上海战役的第33军(原山东军区渤海纵队)全部转为上海淞沪警备部队,后重建新的33军的3个步兵师(97、98、99师),分别由来自山东军区的警备第1旅、第2旅、第3旅组成;再如步兵第100师改编为高炮第3师后,由华东军区警备第4旅改编重建第二个100师,该旅的前身是原胶东军区各分区的两个独立团和炮兵团,清一色的胶东子弟。1944年胶东军区“八一”纪念大会上许世友发表讲话。1940年9月,许世友调任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1942年2月任山东纵队参谋长,10月起任胶东军区司令员,领导胶东军民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带出一批能打硬仗的部队。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东线兵团(后称山东兵团)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说起山东输出的部队,还不得不说抗日战争胜利后的进军东北。根据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从1945年9月至12月,山东八路军主力部队6万余人先后分9批从海路、陆路挺进东北,占赴东北主力部队总数的60%以上(特级侦察英雄杨子荣就是这批山东部队中的一员);同时,山东20个基干武装团(补充兵员)3万人也开往东北。山东还派出6000多地方干部进入东北,占东北地方干部的三分之一。从山东进军东北的这9万部队成为东北野战军的老班底,如东北野战军番号系列打头的第38军以及40军、41军、42军、43军等,基本是由这批来自山东的部队为基础组成的。1947年下半年,为了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成建制划归西北野战军,在西北地区参加了一系列的重要战斗;山东的部队还成建制的划归中原野战军、华北军区等部队,如中原野战军17、18军,华北军区第1兵团中都有山东的部队。解放战争中为何出现山东兵多部队多的局面?一、动员充分的山东抗日根据地为取得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山东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坚持华北抗战的四大根据地之一,地位举足轻重。1937年10月始,日军第10师团、第5师团大举入侵山东,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在山东各地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提出了山东抗日游击队《十大纲领》。一时间山东各地抗日武装起义风起云涌,著名的有鲁西北起义、天福山起义、黑铁山起义、徂徕山起义等,到1938年底,山东各地建立起若干块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我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武装已发展至35000余人。鉴于山东战略枢纽地位的重要性,毛泽东作出重要决策:“派兵去山东”。八路军115师一部于1939年3月挺进山东,这支红军班底的部队能征善战,功勋卓著,极大地改变了山东抗日战场的态势。到1943年3月,115师已由入鲁时的1万人发展到7万人,这新增的兵员基本都是山东子弟。在八年抗战中,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共作战2600余次,歼灭日伪军51.4万人,约占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歼敌总数的30%。到抗战胜利时,山东抗日根据地拥有12.5万多平方公里土地,约占全省面积的近80%;解放区拥有3000多万人口,约占全国解放区近1亿人口的三分之一;山东有30余万共产党员,约占全国党员总数120余万人的四分之一。如果没有抗战时期打下的良好基础,山东解放区也不可能对全国解放做出如此大的贡献。二、新四军全军北上极大增强了我军在山东解放区的实力,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山东兵员在新四军的历史上,曾有三次大规模北上。1945年10月,为了粉碎国民党军打通津浦铁路抢占华北、东北的企图,保卫和巩固山东根据地,中央军委命令在长江以北的新四军主力进入山东,组建津浦前线指挥部。1946年底,为了落实党中央“内线歼敌”的战略方针,粟裕率由新四军组成的华中野战军进入山东作战,1947年初与山东野战军合并后组成华东野战军。新四军的前身是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在红军长征后,又坚持了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战斗经验丰富,战斗作风顽强,新四军主力进入山东后,先后参加了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莱阳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等一系列战役,为彻底扭转山东战局发挥了关键作用。原新四军部队在山东作战数年,在补充大量山东兵员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大多成为华东野战军的主力部队。三、山东大部较早解放,山东人民具有拥军支前的光荣传统,山东地方部队组织健全,这都为大量输出兵员支援全国解放提供了有利条件前面提到,抗战中山东根据地就初具规模,我党我军的影响已深入人心,山东人民具有拥军支前的光荣传统。为了适应全国战场解放军兵力急剧扩张的需要,老解放区山东输出了大量兵员和部队,一是征集大量青年参军入伍,二是山东的老部队支援给其他野战军或军区,三是大批山东地方部队升级为野战部队,投入解放全中国的战斗。解放战争开始后,山东人民掀起拥军支前的热潮,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动员组织下,95万山东青年参加解放军,其中胶东地区就有28.5万人入伍,补充到华东、中原、东北、西北四大野战军和华东、中原、华北和东北四大军区。山东地方武装在抗战中蓬勃发展,有良好的基础,1945年进军东北的山东部队中,就有不少是地方部队,如东北野战军42军124师370团,前身就是八路军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蓬莱独立营(370团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第一个进入朝鲜的步兵团,涌现出“黄草岭英雄连”)。解放战争中山东解放区遵照党中央关于“大量建设地方武装,普遍发展人民武装”的方针,大力发展地方部队和基干民兵。到1948年,山东各地的军分区都有1至5个独立团或基干武装团(脱产民兵),县有县大队、独立营或地方武装团,区(乡)有区中队,村有民兵连,他们历经多次大战洗礼已相当成熟。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发起前,在山东的解放军开始进入外线作战,11万山东地方部队升级为野战军一同开往淮海战场。之后,山东地方部队源源不断输出,战斗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1948年9月,我华东野战军一举攻克济南,歼敌10.4万人,活捉敌酋王耀武。济南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从敌军手中解放的第一个省会大城市,从此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在解放战争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四、山东是全国人口大省,人力资源丰富据有关资料显示,1949年全国人口为5.4亿人,山东省人口为4500余万人,为全国各省区直辖市排名第一,加之山东省大部从抗战起就是我党领导的根据地,这两个要素结合在一起,解放军在山东征兵多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东北三省人口加起来是3800余万,东北野战军发展成最大的一支野战军,得益于大规模征兵,但算到东北各省头上,绝对数都没有山东多。还有一些人口大省,因地处国统区未解放之前,自然也不具备向解放军提供大量兵员的条件。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还动员了1100多万支前民工伴随解放军转战17个省、直辖市,将11亿斤粮食和大量弹药等作战物资运往前线,将20.3万伤员运回后方,这一切没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支撑也是无法办到的。我军历史上曾公布过70个野战军的番号,实际使用了67个军(空56、57、59军)的番号,其中有16个军是由山东的部队成建制组成。建国后解放军经历多次整编,目前保留的18个集团军中,仍有5个集团军是起源于山东的部队,分别是第26、27、31、40、41集团军。军工圈—军工行业第一公共平台
馆藏&13119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当前位置: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时间和标志是:[]A、1946年6月..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时间和标志是:
A、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B、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1948年三大战役开始 D、日百万雄师过大江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0125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时间和标志是:[]A、1946年6月..”主要考查你对&&挺进大别山&&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挺进大别山
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6月,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挺进大别山:目的:为了彻底的打破蒋介石在全国的战略部署,把战火烧到蒋介石占领区,进而减轻陕甘宁边区、山东解放区的压力,并威胁蒋介石在全国的统治中心南京及武汉。战局的扭转:1.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南渡黄河,挺进豫陕鄂边区;陈毅、粟裕率领华东解放军主力进攻豫皖苏地区。三军成品字形,驰骋中原,像三把尖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中原防御体系, 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2.聂荣臻指挥华北解放军解放了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3.林彪、罗荣桓指挥的东北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广大地区,迫使敌人退守长春、沈阳等几个孤立的城市。4.彭德怀、贺龙领导西北解放军收复了延安。
发现相似题
与“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时间和标志是:[]A、1946年6月..”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7103524035974415966333802451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统区 解放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