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小说书名主角是张献忠的后代的书名叫什么

彭山江口“沉银”始末 - 简书
彭山江口“沉银”始末
撰文/许棉植序
今天刷手机时,读到此则新闻()。
日,十余名国内考古、历史专家齐聚彭山江口,实地考察沉银遗址,参观出土文物,并签署《意见书》,基本确定“江口沉银”为信史,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即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岷江江底的这笔银子数量估计有多少?大西水军为何随船载着银子?这就要从张献忠举义说起。巨量银子从何而来?
明朝末年,政治上叠床架屋地设置了过多冗官,又有宦官专权;经济上苛捐杂税使百姓不堪重负,加之土地兼并严重;军事上,对外战争失利;社会上,阶级矛盾激化。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祸乱天下。虽然也涌现出杨涟、左光斗等铁骨铮铮的忠臣,但都相继死于非命。崇祯帝继位后,励精图治,设计铲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重整朝纲。无奈,明朝百年沉疴,如大厦将倾,已经积重难返。
崇祯三年(1630),爆发了农民大起义。陕西米脂张献忠也揭竿而起,自称八大王,从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义军生涯。
起义前期,最初目的只是为了填饱肚皮。义军把仇恨集中在直接压榨、欺凌自己的官吏豪绅身上,从他们的粮仓里争取活命之资。正出于这种单纯的动机,才产生明朝招安亦或放赈,多数义军就会放弃抵抗的现象。
随着义军实力的逐渐壮大,头领开始怀有抱负或私心。义军也逐渐见识明朝的本质。明政府作为地主阶级,不会因为招安就改变对于农民及下层百姓的立场。不彻底的招安只会导致义军死灰复燃并渐成燎原之势。后来,虽也有投降,但多为诈降。比如义军以诈降为掩护,渡过了黄河天险,使明军错失一举围剿义军的机会。
崇祯八年(1635),义军攻克凤阳。凤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被称为“龙兴之地”,既是明朝“中都”,又是大运河漕运的重镇。这里的皇陵享殿都被义军洗劫一空。义军甚至掘明祖坟,根据古代帝王厚葬的礼制,里面想必也埋藏了无数金银财宝,估计都被义军夺走。凤阳大捷,义军可谓收获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崇祯十年(1637),朱由检起用杨嗣昌为兵部尚书,“张十面之网”,增兵加饷,又加大了百姓的负担。不过,明王朝在短时间内确实聚集起一支大军。义军由于兵力悬殊受挫。
崇祯十一年(1638)春,张献忠部下侦查到当时由陈洪范担任明军总兵。张献忠听说后很高兴。据《明史》记载,张献忠早年曾在“长隶延绥镇为军,犯法当斩”,当时解救他的人就是陈洪范,陈洪范“奇其状貌,为请于总兵官王威释之。”关于张献忠的出身,各类史书记载众说纷纭。不管这段往事是否为真,陈洪范肯定是贪财之人。张献忠深谙这点,“因遣间赍重币献洪范”,请求招安,得到同意后,张献忠再次受抚。这里面有个细节就是张献忠派人送去了很多财宝贿赂明总兵,当时义军有很多支,他们并没有平均分配财富,而是各自为营。换言说张献忠在之前的起义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私人财富了。
再观张献忠受抚之后,驻扎谷城。当时明政府也给了他一官半职,除了领取明朝粮饷,他还在当地屯田,令地主把收来的租子交充军粮。设关卡,往来货物征收一半。并和湖广、枣阳等地平民做买卖,获得军队物资。
之后,一连串的胜利更使这支义军的财富不断膨胀。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再度起义。从此义军四处转战,一泻千里。袭襄阳,斩襄王朱翊铭、襄藩贵阳王朱常法;克武昌,溺楚王朱华奎;荡湖南,三王(吉王、惠王、桂王)狂奔而逃;破重庆,杀瑞王朱常浩;陷成都,蜀王朱至澍投井死。于崇祯十七年(1644),建大西政权,改元大顺,以成都为都城,号“西京”。
一路上,张献忠夺得的财富数不胜数,仅就上述诸王的财富,已经蔚为可观。众所周知,藩王好比明朝这座危楼中的大蠹虫。靖难之役后,藩王虽然少有可能拥兵自重,但是军事力量受限促使他们都转向财富的积累。这些王爷大多只继承了祖辈的血统,成天吃喝玩乐。为了维持这种穷奢极欲的生活,势必会疯狂地搜刮民脂民膏。明代那么多藩王,形成了庞大的寄生集团,为害甚剧。义军所至,他们榨取的巨大财富自然也被义军获得。以下从顾诚的《明末农民战争史》中摘取数例证明。张献忠攻克襄阳后,下令没收襄王宫中全部财富,“发银五十万以赈饥民”。试想,张献忠随手一挥就是大手笔,饥民便得到了五十万两银子,那么张献忠从襄王府得到的财富肯定远超此数;义军攻入武昌时,“尽取宫中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张献忠见了不禁叹息:“有如此金钱不能设守,朱胡子真庸儿!”朱胡子指的就是楚王朱华奎,仅他的财富,已经数百车都拉不完;而张献忠最后灭掉的蜀王朱至澍,是朱椿的后代。作为第一代蜀王的朱椿,霸占了大量土地,共建三百多个王庄,“王膳”一天由一个王庄供应,一年之间才轮换一遍。到万历时,王府庄田已经占了利用都江堰灌溉的十一个州县土地的十分之七。仅从这些摘取的片段,就足以看出藩王财富之巨,而现在这笔财富全归张献忠所有了。如果再计算上义军沿路从官绅土豪乃至富贾百姓劫取的钱财,张献忠绝对称得上富可敌国。
张献忠为何入川?
史载,张献忠率大西水军出川,途经彭山江口时,遭遇明朝大将杨展阻击,才有了“沉银”之说。张献忠当时已经建立大西政权,出川绝非一时心血来潮的决定,而是多种原因所致。弄明白张献忠出川的意图,也就能推测出他是否把财宝“押”在了船上。而要弄明白张献忠出川的意图,必须先理清其当初入川的动机。
张献忠入川的动机大体可归为三种。
第一种说张献忠畏惧左良玉所致。据《明史》载:崇祯十年八月,张献忠和左良玉在河南南阳地区发生遭遇战,“良玉适至,献忠仓皇走,前锋罗岱射之中额,良玉马追及,刃拂献忠面,马驰以免。”
崇祯十四年,张献忠又在河南信阳被败。“秋八月,良玉追击之信阳,大破之,降贼众数万。献忠伤股,乘夜东奔,良玉急追之。会大雨,江溢道绝,官军不能进,献忠走免。”
并详细记载了张献忠入川的原因,“贼有献计取吴、越者,献忠惮良玉在,不听,决策入川中。”
虽然《明史》乃统治阶级史家所著,可能存在污蔑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鼓吹封建统治卫士左良玉的可能,但是这种说法也算自圆其说了。试想,张献忠屡次为左良玉所败,且几次受到体肤之痛,即便再勇猛的人,心生畏惧也很正常。
第二种说是流寇主义在大西军中的表现。袁庭栋等著名学者已有论述,这里简述一下这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张献忠和由他统率的义军在长期斗争中存在明显的流寇主义,表现为只以流动作战的方式挫败官军,而不注重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以至于建立政权后,也几乎没有颁布有效措施来巩固四川革命根据地。
第三种说是张献忠、李自成两支义军关系不好。这在《明末农民战争史》中有具体表述:“他(张献忠)决策向四川转移正是李自成歼灭了孙传庭部官军席卷西北地区之时。这时明王朝覆灭的前景已经洞若观火,大顺军眼看就要着手实现统一全国的大业了。张献忠非常清楚,他既然不打算并入李自成的大顺军,自己又不甘心向李自成俯首称臣,那就只有另寻出路。他过去曾经一再进军四川,对这一带的地理条件有较深刻的理解。就全国而言,四川偏居一隅,北有秦岭,东有三峡,都是易守难攻的天险。蜀中又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足可立国图存。纵观历史,大凡天下大乱之际,在四川建立的割据政权一般都能够维持得比较长久。”
这种说法有理有据,首先李自成、张献忠确实有隙。
自凤阳大捷,两人便有分歧。据《明史》载,李自成向张献忠“求皇陵监小阉善鼓吹者,献忠不与。”李自成一怒之下,与高迎祥等“复入陕西”,而“献忠独东下庐州。”后来,张献忠在河南信阳被左良玉打败后,又被王允成所败,狼狈不堪,“从骑止数十”。他不得以投奔李自成,李自成想把他收编己用,“不从”。于是,李自成萌发杀心,所幸另一位义军头目罗汝才从中周旋,并暗地里给了张献忠五百骑兵,“使遁去”。之后张献忠东山再起,攻破襄阳,还杀了两位藩王。但正由于流寇主义,使他“陷不留守”,待了没多久就又转战别处,以至于襄阳又被明军大将左良玉趁虚而入。因此,后来李自成攻打襄阳,左良玉不敢交锋,遂为李自成所占。“时李自成在襄阳,(张献忠)闻之忌且怒,贻书谯责。”这时候,张献忠对于曾经属于自己的土地被当年一起“创业”的伙伴占取是耿耿于怀的,并且也担心李自成实力过大,危及自己。
无论这些记载是不是修史的统治阶级有意夸大二者之间的矛盾,但“一山不容二虎”,他们的矛盾肯定是存在的。其实,从两人的行军路线便能观察出他们之间的分歧,李自成转战黄河流域,张献忠则主攻长江流域,这两支义军拧成一股绳的时候并不多。
总之,关于张献忠入川的这三种原因见仁见智,也可能三种原因综合影响了其当初作出入川决定吧。张献忠为何出川?
分析了张献忠入川的原因,他出川的原因以及携带大量金银的举动也就不难理解了。
首先,张献忠入川之后并未控制全部地区。四川包括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川西即成都那片。1645年,明总兵收复川东重镇重庆。而川南也基本处于明军控制下,川南的明军中涌现出杨展等一批优秀将领,屡挫大西军。张献忠本想效仿当年刘备,建立稳固政权,但这么多心腹之地都失去控制,以后出兵中原势必还要担心后院失火。不得不说,张献忠入川时的计划被打乱了。
其次,张献忠在成都犯下一些低级错误。除了包括他计划被打乱,急于肃反的原因,还和义军的阶级转换有关。自张献忠称帝,虽然部下还是原来的义军。但和很多新建的封建王朝一样,已经逐渐脱离农民阶级转而成为地主阶级。虽然,他在成都杀罚了不少统治阶级和封建地主,好像使农民扬眉吐气了,但他建立政权不久后,却将杀罚手段滥用在农民身上。虽然《明史》中“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的大肆污蔑无异于狺狺狂吠,其它诸如《蜀碧》、《蜀难叙略》等书中关于其屠川的描写也多有言过其实之处。虽然四川人口锐减的原因有多种:明军阀屠戮、清军滥杀、摇黄义军(非大西军)作乱还有饥荒、虎害、瘟疫等,但张献忠也有责任,大西军确实屠杀过蜀地百姓,无论封建史书如何抹黑,也是建立在原型的基础上放大。总之,张献忠显然脱离了建国君民的初衷,他虽然在四川建立了政权,却并没有把蜀中百姓当作自己的子民来看待,做出了纵容部下烧杀抢掠的蠢事。经过战乱,四川已然经济凋敝,农民是恢复生产力的关键,而张献忠却忘记了出身阶级,自毁生产力。
第三,肃亲王豪格率清军入川。这使张献忠身陷腹背受敌的处境,如若固守,就会遭到明军、清军南北夹击。同时,四川的百姓经过战乱,根本无暇生产。而张献忠的肃反过甚,尤其是对成都的屠杀,使他还面临着人民内部矛盾。所以,他干脆火烧成都,准备出川,另寻根据地。
第四,内部叛乱。大西军将领刘进忠叛变,接引清军入川。刘进忠叛变,使肃亲王轻易获知川内形势和大西军的军事部署,极有可能是导致后来张献忠在西充猝遇清军身亡的原因。
内外交困下,张献忠出川也不难理解。毕竟他已经准备放弃四川,随军携带大量财富是不得已之举。关于“沉银”的猜测
然而,奇怪的是彭山沉银事件却是发生在张献忠出川几个月前。既不出川,那么他为何在那时就率水师载着财宝呢?此外,张献忠在江口有主动沉银和被杨展击败,船只遭焚,被动沉银两种说法。对此有几种猜测。
第一种:直接否定了江口沉银之事。持这种观点者认为“沉银”属于子虚乌有,张献忠在西充县凤凰山猝遇清军,中箭身亡后,全军溃乱,随军携带的辎重、财宝都为清军抢占一空。也就是说张献忠的巨额财富其实大部分归了清军。至于在江口打捞的沉银,则可能是古代商船或运官府饷银的船只沉没留下的。这种说法也能自圆其说,古时岷江水流很大,自秦汉至明清,位于岷江内江、外江交汇之地的江口则是川西的主要渡口之一,往来船只沉没也是常有的事。而现在岷江水位降低,一些银子渐渐也就浮出水面。
第二种:张献忠不想让自己辛辛苦苦打天下积攒下来的财富落入他人之手,所以下令藏宝。据《蜀难叙略》载:“后续有所得,俱刳木成鞘,运至新津江口,载以千余艘,将为顺流,计至巫峡投之。”《蜀警录》亦载:“金银山积,收齐装以木鞘箱笼,载以数十巨舰。令水军都督押赴彭山之江口沉诸河。”据说方式还不仅有“江口沉银”一种,还有“水藏”法,即先筑堤隔水,使江底干涸,再挖大坑埋藏财宝,最后决堤放水,掩盖其上。还有学者提出“青城山藏宝”之说。当然本文重点不讨论有几种藏宝方式,而是探讨张献忠出于某种心态“沉银”有无可能性。据《明史》载,张献忠在水藏时说过,“无为后人有也。”现存张献忠的“圣谕碑”,碑文为:“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大顺二年二月十三日。”后面虽然没有封建统治者妄加的“七杀”,但却也反映出这时的张献忠早已脱离了农民阶级的身份,他把自己比作天,屠杀百姓视为“天罚”。这和古代皇帝自称“天子”何异?据说明代蜀人生活奢靡,因此张献忠自认为是“天罚”,而对犯下的罪行毫无悔意,从中我们已经看到一个偏执、自大的领袖,这和二战的“元首”何异?与纳粹屠杀“犹太猪”何异?头脑发热若此的张献忠产生“沉银霸宝”的心态自然不无可能。
丧失心智的张献忠
第三种:张献忠在那时已经预判到清军的入川,感受到来自明军和清军等方面的压力后,决定早谋出路。据《张献忠传论》载:“当时四川东、北两面已被清军包围,出川抗清只有两条路:一是沿江东下,入湖广与李自成余部李锦等联合;二是北入汉中向陕西,虽然秦岭险阻,但路途近。进军秦晋,对清军可造成严重打击。”所以,张献忠率水师顺岷江而下可能就是出川的一次试探性举动。然而在彭山遭到了杨展水军的阻击,败而“被动沉银”。据《蜀碧》载:“展闻,逆于彭山之江口,纵火大战,烧沉其船。贼奔北,士卒辎重,丧亡几尽;复走还成都。展取所遗金宝以益军储。自是富强甲诸将。”这可能是张献忠第一次出川遇阻,后几个月出川采取的是第二种战略。
第四种猜测虽然也有经传可考,但估计是民间传说。据《蜀碧》载:“且欲乘势走楚,变姓名作巨商也。”意即张献忠想要效仿春秋时期的范蠡,改名换姓经商。这种说法显然缺乏合理性,试想张献忠人尽皆知,当时也没有现代发达的整容术,清军、明军乃至其他义军也都垂涎他的财富吧,弃武从商显然不靠谱。
无论何种猜测,“江口沉银遗址”对于研究明代社会、经济、文化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对于遗址的保护和管理,防止不法分子盗掘,刻不容缓。参考文献:1、何锐主编:《张献忠剿四川实录》,巴蜀书社,2002年。2、顾诚著:《明末农民战争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3、袁庭栋著:《张献忠传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4、许嘉璐等主编 张廷玉等著:《明史》,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欢迎转载,简信联系本大大,取得授权就好咯~未经允许,谢绝转载。本人已委托维权骑士()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1&&&&&&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简介 张献忠怎么死的?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简介 张献忠怎么死的?
  ,字秉忠,号敬轩,(日-日),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曾建立大西政权。与齐名。1640年率部进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年号大顺。1646年,清军南下,张献忠引兵拒战,在西充凤凰山中箭而死。其人多有奇闻异事流传,如入川屠蜀、江中沉宝等等。对此史学界也一直存在争议。  早年经历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9月18日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古称柳树涧堡),张献忠少时曾读过书,成人后参军,曾当过延安府捕快,因事革职,便至延绥镇从军。因犯法当斩,主将陈洪范观其状貌奇异,为之求情于总兵官王威,重打一百军棍除名,从此便流落乡间。  高举义旗  天末年,陕西全境灾荒不断。陕北又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和虫灾,禾苗枯焦,饿殍遍野。由于海外贸易的刺激,富庶的南方大片的田亩被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随之下降,北方大旱  张献忠画像则导致粮食更为匮乏,粮价开始节节攀升,与之相对应的是,明朝中央财政却因为灾荒之年税收相应减少,随着财政的进一步拮据,赈济成为空谈,而没有了赈济,农民无法生活下去,最终只有铤而走险,起来造反。陕北地区首先爆发了农民暴动,并很快形成燎原之势。最初,有府谷的王嘉胤、王自用暴动,他们占领了黄龙山。接着宜川王左挂、安寨高迎祥、洛川张存孟、延川王和尚、汉南王大梁等纷起响应,斗争烈火燃遍了陕西全境。不久,李自成在米脂起义后参加了高迎祥的暴民队伍。  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十八寨农民也组织了一支队伍响应王嘉胤等暴动。他自号“”。由于他“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军中称为‘黄虎’”。这一队伍初属王嘉胤自用,后自成一军。因他小时读过一点书,又受过军事训练,为人多智谋,果敢勇猛,很快就显示了指挥才能,他的部众成为当时以王自用为盟主的三十六营中最强劲的一个营。从此,张献忠随着流民队伍,转战于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屡立战功。他的队伍也由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成为最强大的一支部队。在与官军的作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崇祯六年(1633年)冬,义军大部分渡过黄河南下,张献忠所部是以高迎祥为盟主的十三家之一。  崇祯七年(1634年),张献忠入川,攻陷夔州(今重庆奉节),进围太平,重庆女总兵提兵赶至,献忠慑于秦良玉及其手下"白杆兵"威名,苍惶逃走,秦良玉率军追击,与正好回川的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打败张献忠,使之退走湖广。  崇祯八年(1635年),各路义军被官军围困于河南。为了冲出包围圈,十三家义军首领,在河南荥阳举行了军事会议。商讨结果,决定分兵出击,打破官军的围剿计划。会后,张献忠和李自成在闯王高迎祥的率领下,向东挺进。这支东路军的主力就是张献忠的部队。他的部队作战勇猛,连破河南的固始和安徽的霍丘等州县,直指明朝的中都凤阳。  作为东路军先锋的张献忠部队,在大雾弥漫的清晨包围了凤阳城。不到半天工夫,就全歼了守卫凤阳的两万官军,击毙守将朱国正等人,俘获了凤阳知府颜容暄,并当着百姓的面,历数他的罪行后,处以死刑。张献忠把胜利品和府库里的粮食,分给当地的贫苦农民,又叫农民和四乡百姓,砍光皇陵的几十万株松柏,还拆除了周围的建筑物和出家的龙兴寺(又名皇觉寺),然后掘了的祖坟,同时将凤阳富户杀的。  这件事对朝廷震动很大,崇祯帝得知消息后,立即穿上丧服,跑到太庙,跪在祖宗的牌位之下放声大哭;并下令朝廷官员素衣素食办理公务,表示哀悼。崇祯帝撤了兵部尚书的职,砍了凤阳巡抚和巡按御史的头,又把早已革职闲住的五省督师拉出来定了死罪。尽管如此严厉,官军仍然挡不住张献忠部队的蝗虫式的扫荡。  张献忠攻下凤阳后,又挥师南下,接连攻克庐州(今安徽合肥)、安庆、和州、滁州,一直沿长江打到江苏的仪征,一路所向披靡。后来又回师向西,经英山、霍山,同马守应部会师于湖北麻城。接着,从湖北进入河南,又进入陕西,由商洛打回关中。张献忠转战千里,忽东忽西,选择官军的薄弱环节,打破了官军企图在中原围歼义军的战略计划。张献忠回到关中后,与高迎祥在凤翔会合。又在陕西与明朝兵部尚书统率的官军进行了几次战斗,洪承畴手下的大将,如艾万年、曹文诏等人都被义军斩杀,官军损失惨重。义军遂转而直插河南。  暂受招抚  崇祯九年(1636年)初,流民军已发展壮大到几十万人,在河南会合时,常连营百里,而当时张献忠的部队就有十万人以上。九月,闯王高迎祥遇伏被俘,被朱明王朝凌迟处死。李自成等大部转战于潼关以西地区,张献忠所部遂成为潼关以东地区官军攻击的主要目标。张献忠所部转战于鄂、豫、皖时,多次打败官军。“入河南袭破许州,杀兄”,获物资巨万。三月,在安庆家店的战斗中又击毙明将潘可大等人。但是,由于流民军各部缺乏统一部署和协同行动,每部各自为战,崇祯十一年(1638年)春,各路流民军均连遭挫折。特别是崇祯十年(1637年)四月,明朝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杨嗣昌策划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战略,李自成在陕西遭到几次失败,刘国能等也在河南归顺朝廷,都给张献忠的队伍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张献忠在进袭南阳的战斗中被左良玉军击败,本人也受了伤,幸被部下孙可望力救脱险,遂带部队退居谷城(今属湖北)。在官军的强大攻势下,为了保存实力,张献忠在谷城、罗汝才在郧阳,分别接受了兵部尚书熊文灿的“招抚”。受“招抚”后,张献忠拒绝接受改编和调遣,不接受官衔,保持了独立性。他把四万人的部队分布在总部谷城的四郊,分四营,各设一员大将率领。在休整期间,集草屯粮,打造军器,招兵买马,训练士卒。张献忠还经常请人给他讲《》,并结合战例,总结经验和教训,等待时机。
分页:1/5页&&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元朝之后,就是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元朝是朱元璋推翻的,似乎元朝军队也主要是朱
  宋徽宗赵佶,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末代皇帝。他的出名源于他后期的昏庸,但不能不说
  秦始皇,说起来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了。身为赫赫有名的帝王,其历史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从草根成为皇帝的朱元璋在治国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条令,
  207年,刘备在荆州求访名士,亲自拜见司马徽。司马徽对他说:&你手下的谋士都
  当年为了得天下,刘邦打了不少仗,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就是在垓下对项羽的合围。参
  对百姓温和的太阳,照在官员身上也一样和煦。对于晚年出现的一些贪污官员,乾隆经
  常言说,有仇不报非君子,知恩不报是小人。然而汉朝开国皇帝刘邦行事就大不一样。
  清圣祖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南巡,每到南京都要祭扫明孝陵,并且要行三跪九叩大礼,表
  认真的说,越南的南部和北部确实不是一个民族,越南的北部地区在唐朝之外一直属于
  成吉思汗是古代蒙古民族的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
  郑和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十岁的马三保被掳入
  唐玄宗李隆基一开始立折冲府的一位姓王的果毅都尉的女儿为皇后。果毅都尉是五品的
  光绪初年,慈禧太后刚满40岁,她为了达到二度垂帘听政的目的,曾使用了种种手段
  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的命运是悲惨的,它背负了封建社会积蓄千年的流毒,
  林白水讥讽寿联 祝慈禧万寿无疆  日(甲辰年十月初十)是
  众所周知,由于东罗马帝国(395&1453)的衰落,当时西方变得支离破碎。而
  李清照会是苏东坡的什么人呢?我们看她的文集就知道,只要提到苏东坡,李清照都很
  白居易逼死关盼盼
白居易为何要作诗逼死名妓关盼盼?关盼盼原是徐州名妓,后
  实际上李鸿章临终前,守在身边的
还有马玉昆。他俩目睹了李鸿章逝世前的一个
  飘逸自由,豪放不羁的一代大诗人李白,一生都和&仙&字有关联。他不仅因脍炙人口
  刘备看明白了,诸葛亮看明白了,关羽也看明白了,就连曹操和孙权也都看明白了。关
  郑军的指挥者见周师溃退,十分振奋。祝聃等人建议立即追击,以便扩大战果,但为郑
  曹真自小就骁勇善战,硬朗而有魄力。但是,他虽然有着赫赫的功绩,伐蜀之战却是他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沿海北上,很快打到了浙江。道光认为不能老被洋人欺负
  曹真自小就骁勇善战,硬朗而有魄力。但是,他虽然有着赫赫的功绩,伐蜀之战却是他
  西晋晋武帝时期,东北方主要的部族有两个,一个是乌桓,一个鲜卑拓跋。熟悉三国的
打退了突厥对太原的进犯,起兵被李渊提上了日程他的目标是西入关中,攻下长安打太原!
  其实刘备伐吴就是指夷陵之战,这一战役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
  玉壁在南北朝时,是极为显要的军事重镇,是东魏和西魏扩展势力,向对方进发的咽喉
  万历朝鲜战争中朝日军力对比悬殊,在这场持续了七年的战争中,双方的兵力、人数和
  鸣梁海战是发生在朝鲜和日本之间战争,这一场战争发生在1597年,在这一场战争
  公元1626年的宁远大战,是明朝对抗后金连续八年失败以来的首次胜利,其在中国
  一位真正的名将不在于他曾打过多少场胜仗,而在于他一生击败过哪些名将!阿瑟&韦
  刘邦和项羽有着完全不同的出身和经历,刘邦只是农户出身,在起兵以前就是一个小混
  1904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后的第四个除夕临近,过了腊月二十三,内务府奏明7
  中国历史上以严厉著称的雍正皇帝,一生之中自己最为中意的养生保健秘方,就是33
  要知道,宁王李宪可是唐玄宗的大哥,要是爱妃居然和他有染,唐玄宗当然无法忍受。
  在明末战乱之中,皇族的死亡率也创了社会各阶层之最。明末起义军诛戮明皇室成员,
  诸葛亮之妻真的是三国第一丑女吗?有了父母双方的血统保证,黄小姐充其量姿色平平
  和珅非常&善解高宗(乾隆)意&,且常出奇招。网络配图& 乾隆皇帝喜
  李白一
生好道,玉真公主怎么说也是修道之人,和道家方面的人颇有些来往。于
  后魏的李崇,位极人臣,富甲一方,但他有一个毛病&&舍不得吃。自己顿顿不吃肉不
  有关李白的婚姻情况方面的记载实在太少。还好,李白有个追星族,一位叫魏颢的人写
  可能很多人认识牛顿这个人的时候,多是在小学课本上看到,而其中就有一个被传为经
  历史上曹植七步成诗的美名一直流传至今,但其实还有很多牛人甚至能够三部成诗。那
在杭州的历史长河中,李清照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她的诗词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
  王夫之是明清两代的思想家,他的一生有很多著作流传后世,其中有一本《楚辞通释》
  宋玉是战国时期知名的楚国辞赋家,在中古文学发展的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
  张元素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心地善良,至今在他的家乡还流传着不少张元素行医故事。 
  张元素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心地善良,至今在他的家乡还流传着不少张元素行医故事。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西汉政权刚刚建立
  王守仁即王阳明,生于公元1472年,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他的一生博闻多识,
  古希腊是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国家,那里的艺术家拥有很高的素质和发达的大脑, 其中
  卡文迪许简介实在不能概括这位18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家充实而辉煌的一生。在卡文迪
  在2015年4月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在考察的最后一站选择了严复故居。严复,一个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词人。在他年轻时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在宋神宗时,就
  秦九韶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数学家,生于公元1208年,字道古。他和李治、杨辉
  明清之际的伟大思想家王夫之强调直接美感,这是因为他受到了佛教禅宗的影响。王夫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也是一位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大师和
《汉书》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班固所撰写的一部史学上的经典著作,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
&女大十八变&,那么&十八&是指&女孩子长到十八岁时会有变化&还是指&女孩子长大
  莎士比亚作为英国著名的戏剧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人物。众所周知,他对后世的
  世人都知道《说文解字》,而这本闻名于世的巨著的作者就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经学家
  李峤,唐太宗时期出生,武后、中宗时期成名,成为了唐朝历史上著名的一位诗人。下
  贺知章是被人称作&诗狂&的,而且他为人放纵不羁,到了人生的晚年的时候,还特意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献忠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