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有形之剑 修化无形为有形之气

知胜网 - 孙子兵法网 齐鲁兵典 百将书兵法 孙子 兵法 孙子兵法 新闻 兵学 旅游 文化 论坛 三十六计
&&&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强大的军事集团败给了暂时弱小的军事集团,有些败军统帅至死也弄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项羽,就是其中一位。请看他在临终时的表现。
&&& 公元前202年,汉军十面埋伏,将楚军围困在垓下。夜闻四面楚歌,楚军军心动摇。经过搏杀,无法挽回败局。项羽不服输,对部下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今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言罢,率28骑冲入敌阵,左突右杀,如入无人之境,砍旗斩将,连杀数百人。无奈汉军潮涌,败局已定,项羽终于别姬赠马,自刎身亡,成千古绝恨。为什么项羽如此英勇善战,反而失败?
&&& 原来,就军事斗争而言,项羽只看到有形的因素:鸿门宴时,楚军10倍于汉军;项羽本人一贯勇力过人,能征善战,与秦军主力决战时,破釜沉舟,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汉军首领刘邦,既无勇,又无谋,还有些无赖习气;他的谋士张良是一介书生,貌似女人,手无缚鸡之力。面对这样的对手,八面威风的西楚霸王竟然败了,怎能让人服气!所以,项羽在临终前要拼杀一番,证明给部属看,不是本人不能打仗,而是老天爷要我灭亡。
&&& 殊不知,项羽不是亡于“天”,而是亡于战争中的无形因素。
&&& 《孙子兵法》早就阐述了其中的道理。孙武要求,军事集团的高层统帅不仅要正确使用有形的力量,而且要善于把握利用无形的各种因素,才能趋利避害,带领集团夺取胜利。历史事实证明,谁能把握无形之剑,谁就真正掌握了制胜的武器。
&&& 战略指导上,着眼无形合于“道”
&&& 军事斗争中,人们往往更多地注意战争的规模、作战双方投入的兵力以及使用的武器装备、作战过程及结果等有形因素。孙武却独具慧眼,既看到战争有形的一面,又看到战争无形的一面,即隐于军事斗争中起支配作用的无形的“道”。
&&& 《孙子兵法》中,孙武在充分阐述战争有形因素的同时,将无形的“道”摆在体察战争“五事”的首位。“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他指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可见,他把隐藏于战争之中的“道”作为战争指导者必须体察并遵循的无形的主导因素。他认为,无形的“道”,在军事斗争中可以转化为有形的结果:一是战争的正义性能够感召民众士卒同赴生死,形成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局面;二是利用战争规律,可以掌握战场主动权,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三是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像水那样没有常形,“因地而制流”,成“激水之疾”,能冲卷巨石。
&&& 从无形的“道”出发,孙武提出,战争指导者必须把握从“有形”见“无形”,再从“无形”得“有形”的方法,争取战略指导的最高境界。
&&& 张良就深得无形之“道”,在辅佐刘邦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建立了头功。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每逢关键时刻出谋划策,刘邦则“言听计从”,数次化险为夷,逐步扭转了弱势局面。避开秦军主力,乘虚而入,抢先进入关中;严肃军纪,善待俘虏,争取民心;鸿门宴时,使刘邦逃脱杀身之祸;为避锋芒,主动退出关中,进入汉中,并烧毁栈道,以示不再东还;当时机成熟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避实击虚,挺进中原,最终打败项羽,建立起大汉王朝。而项羽呢,虽然英勇善战,歼灭了秦军主力,但是,杀20万俘虏,火烧秦宫,使天下人皆知其暴;刚愎自用,不听人言,有一个谋臣范增还怀疑不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失去良机;无法使自己的集团上下一致,不能有效地团结盟友,导致最终失败。
&&& 战役准备时,察于无形求易胜,当无法争取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作战成为必然时,首先,军事统帅要争取战而易胜。孙武曰:“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孙武强调,善于用兵作战的指挥员,能够审时度势,首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将敌方置于必败的处境,然后再与敌作战。我方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敌方,以至于战事进行得很顺利,无法显示将帅的智慧和勇敢,至战争结束,也无法评价将帅的功名。这是战争指挥艺术中仅次于“不战而胜”的较高境界。
&&& 其次,当敌我力量相当或敌强我弱时,慎战贵胜。孙武对战争指导者提出这样的要求:首先要知道怎样才能取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武还指出,军队统帅要慎重决策,打有把握之仗。“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因此,战前要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反复比较,将诸多因素综合考虑,致胜的因素多,即胜算的筹码多,有取胜把握,才可用兵。“故兵贵胜,不贵久。”用兵作战要力求全胜、速胜,切不可轻率用兵,久战不决。
&&& 作战进程中,坚守无形挥利剑
&&&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怎样理解孙武所说的“形圆”?不妨看看老子论道时的话:“周行而不殆。”“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意思是“道”从不停止地循环运行,它长大了就向远处走去,消失得很远,最后还要回到自己的出发点,完成循环。以老子说法为据,孙武的本意可以理解为:把握了战争中“有形”与“无形”的规律,就控制了军队作战总的局势。做到这点,无论战场上激烈战斗得多么纷纭杂乱,战局多么浑沌模糊不易辨明,我军的意志和行动都不会被扰乱。当战争完成一个周期进行到结局时,胜利一定属于我方。
&&& 军队指挥员在作战进程中,要排除干扰,坚定信念,透过纷繁杂乱瞬息万变的现象,洞悉战局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应似项羽那样,只见有形之兵,不见无形之剑;更不能依赖个人一时勇武,便以为应该取胜。集团统帅的主要职责是,力求于无形之中把握制胜之剑,使作战指挥符合于战争之道,从而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成功。有形者,生于无形,无能生有,有归于无.是以,凡所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能见诸相非相,当知虚非真虚.有生之气,有形之状,尽是幻也,造物之所始,阴阳之所变者.谓之生,谓之死,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了悟有无,参透虚实,自然遨游田地宇宙,无所阻碍.是谓大幻之道也.
血刺威武614
出自《列子》冲虚经天瑞 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眎之,犹众庶也.国不足, 将嫁于卫.弟子曰:“先生往无反期,弟子敢有所谒;先生将何以教?先生不闻 壶丘子林之言乎?”子列子笑曰:“壶子何言哉?虽然,夫子尝语伯昏瞀人,吾 侧闻之,试以告女.其言曰: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 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 不化.阴阳尔,四时尔,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往复其际不可终,疑独其道 不可穷.《黄帝书》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 绵若存,用之不勤.’故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 自力,自消自息.谓之生化、形色、智力、消息者,非也.” 子列子曰:“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 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 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 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 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穷也,乃复变而为 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 含精,万物化生.” 子列子曰:“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故天职生覆,地职形 载,圣职教化,物职所宜.然则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有所否,物有所通.何 则?生覆者不能形载,形载者不能教化,教化者不能违所宜,宜定者不出所位. 故天地之道,非阴则阳;圣人之教,非仁则义;万物之宜,非柔则刚:此皆随所 宜而不能出所位者也.故有生者,有生生者;有形者,有形形者;有声者,有声 声者;有色者,有色色者;有味者,有味味者.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尝 终;形之所形者实矣,而形形者未尝有;声之所声者闻矣,而声声者未尝发;色 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尝显;味之所味者尝矣,而味味者未尝呈:皆无为之 职也.能阴能阳,能柔能刚,能短能长,能圆能方,能生能死,能暑能凉,能浮 能沉,能宫能商,能出能没,能玄能黄,能甘能苦,能膻能香.无知也,无能 也,而无不知也,而无不能也.” 子列子适卫,食于道,从者见百岁髑髅,攓蓬而指,顾谓弟子百丰曰: “唯予与彼知而未尝生未尝死也.此过养乎?此过欢乎?种有几:若鼃为鹑, 得水为,得水土之际,则为鼃蠙之衣.生于陵屯,则为陵舄.陵舄得郁栖, 则为乌足.乌足之根为蛴螬,其叶为蝴蝶.蝴蝶胥也,化而为虫,生灶下,其状 若脱,其名曰掇.掇千日化而为鸟,其名曰乾余骨.乾余骨之沫为 斯弥.斯弥为食醯颐辂.食醯颐辂生乎食醯黄軦,食醯黄軦生乎九猷.九猷 生乎瞀芮,瞀芮生乎腐蠸,羊肝化为地皋,马血之为转邻也,人血之为野火也. 鹞之为鹯,鹯之为布谷,布谷久复为鹞也.燕之为蛤也,田鼠之为鹑也,朽瓜之 为鱼也,老韭之为苋也,老羭之为猨也,鱼卵之为虫.亶爰之兽自孕而生 曰类.河泽之鸟视而生曰鶂.纯雌其名大腰,纯雄其名稚蜂.思士不妻而感, 思女不夫而孕.后稷生乎巨迹,伊尹生乎空桑.厥昭生乎湿,醯鸡生乎酒.羊奚 比乎不荀.久竹生青宁,青宁生程,程生马,马生人.人久入于机.万物皆出于 机,皆入于机.” 《黄帝书》曰:“形动不生形而生影,声动不生声而生响,无动不生无而生 有.”形,必终者也;天地终乎?与我偕终.终进乎?不知也.道终乎本无始, 进乎本不久.有生则复于不生,有形则复于无形.不生者,非本不生者也;无形者, 非本无形者也.生者,理之必终者也.终者不得不终,亦如生者之不得不生.而 欲恒其生,画其终,惑于数也.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属天清而散, 属地浊而聚.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归也,归其真宅.黄帝曰: “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我存?” 人自生至终,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死亡也.其在婴孩,气 专志一,和之至也;物不伤焉,德莫加焉.其在少壮,则血气飘溢,欲虑充起; 物所攻焉,德故衰焉.其在老耄,则欲虑柔焉,体将休焉,物莫先焉.虽未及婴 孩之全,方于少壮,间矣.其在死亡也,则之于息焉,反其极矣. 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 “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 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 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 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 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 “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 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 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 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 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 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 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 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 “然则赐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皋如也,宰如也,坟如也, 鬲如也,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 “赐!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 恶,未知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 死也者,德之徼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 而不知归,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有人去乡土、 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又有人 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己者,亦何人哉?世必以为智谋之士. 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 或谓子列子曰:“子奚贵虚?”列子曰:“虚者无贵也.”子列子曰:“非 其名也,莫如静,莫如虚.静也虚也,得其居矣;取也与也,失其所矣.事之破 而后有舞仁义者,弗能复也.” 粥熊曰:“运转亡已,天地密移,畴觉之哉?故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 者亏于彼.损盈成亏,随世随死.往来相接,间不可省,畴觉之哉?凡一气不顿 进,一形不顿亏;亦不觉其成,亦不觉其亏.亦如人自世至老,貌色智态,亡日 不异;皮肤爪发,随世随落,非婴孩时有停而不易也.间不可觉,俟至后知.”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 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气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 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长庐子闻而笑曰:“虹霓也,云雾也, 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 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 有中之最巨者.难终难穷,此固然矣;难测难识,此固然矣.忧其坏者,诚为大 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 哉?”子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 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 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舜问乎烝曰:“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 舜曰:“吾身非吾有,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 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孙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行 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以.天地强阳,气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 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 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未及时,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 “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 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 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 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 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 重罔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若一身庸非盗乎?盗阴阳之和以成 若生,载若形;况外物而非盗哉?诚然,天地万物不相离也;仞而有之,皆惑也. 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有公私者,亦盗也;亡 公私者,亦盗也.公公私私,天地之德.知天地之德者,孰为盗邪?孰为不盗邪?” 大概意思是: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浩瀚的宇宙,不过是上帝的一场梦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更多公众号:gh_1e2bdd055242由北京隽明商贸有限公司出品的鸿锦堂系列养生保健产品。本公众号为广告号。最新文章相关推荐搜狗:感谢您阅读【丰隆**】祛全身有形、无形之痰,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有形式的,但那种感觉是无形的。
严格地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人类(包括自己)能够绝对控制的。
前句的“忧”应为“犹”。别人所说的话未必完全正确,最好只信三分。
答: 我四维单子上显示是前壁可是肚子也没那么大啊!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