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首周黎思思乡古诗句句

求一首古诗 要求:1、作者,朝代,全诗内容.2、这首诗的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或说明了什么道理.3、举例子说说现代的人在什么情况用到了这首诗.(千古名句)
蝉作者:虞世南 (唐代)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译文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喝的是清冽的露水,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因为它站得高,声音自然传得远,并不是借了秋风.诗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描写思念母亲的古诗句
描写思念母亲的古诗句
编辑:jiazhi
  1)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 《燕诗示刘叟》
  2)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 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
  3)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 王建《》
  4)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 蒋士铨《岁暮到家》
  5) 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 && 徐熙《劝孝歌》
  6) 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 && 卢仝《示添丁》
  7) 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 && 李洞《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
  8) 一间茆屋何所直,父母之乡去不得。 && 王建《古从军》
  9)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0)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 《豫章行》
  11)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 蒋士铨《岁暮到家》
  12)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 《小雅&蓼》
  13)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 王昭君《怨词》
  14) 明朝复空,母子相持哭。 && 《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15) 无父何?无母何恃? && 诗经《小雅&蓼》
  16)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 王建《渡辽水》
  17) 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 && 徐熙《劝孝歌》
  18) 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 欧阳修《地学书》
  19) 动地,父母歌。 && 贯休《上孙使君》
  20)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 诗经《小雅&蓼》
  21) 父母吞声哭,禽鸟亦为啼。 && 孟郊《尧歌》
  22)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23) 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 黄景仁《别老母》
  24)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25)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26)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27)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 蒋士铨《岁暮到家》
更多热门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描写思念母亲的古诗句相关推荐
[描写思念母亲的古诗句]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11861" data-title="描写思念母亲的古诗句" data-imag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念已故母亲的古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