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四大名著阅读顺序”真的不适合孩子阅读吗

北大学者:四大名著不适合孩子 你怎么看?_网易新闻
北大学者:四大名著不适合孩子 你怎么看?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国青年报9月26日消息,暑假带女儿去旅行。一路上,女儿缠着我不停地讲故事。肚子里的存货早就被她掏空了,不得已开始讲三国。翻来拣去,竟然发现三国里能够适合小姑娘听的故事实在不多。绞尽脑汁勉强搜刮了一个“蒋干中计”,女儿倒是听得津津有味。等她睡着之后,妻子很认真地对我说:“以后你别再给孩子讲蒋干中计这类故事了。一来情节太复杂;再说这种骗来骗去的故事孩子听多了不好。”一语惊醒梦中人。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计谋计谋,说白了不就是骗人吗?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是不应该过早接触这些内容。妻子说完就完,我的职业病却发作了。自从痴迷于教育以来,任何事情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教育问题。倘若“蒋干中计”不适合孩子听,那么三国里的其他故事呢?再往深里想,书店里形形色色各种版本的“四大名著”琳琅满目,家长一摞一摞搬回家让孩子读,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可是,“四大名著”真的适合孩子阅读吗?四大名著或并不适合孩子阅读先来看《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部书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尤其是《三国演义》,连不识字的老太太都知道“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等几个故事。小时候,每天中午忙不迭地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收听袁阔成播讲的评书《三国演义》。然而,“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这句老话早就在民间流传。水浒里满是打家劫舍,落草为寇,占山为王。少年人血气方刚,心性未定,难免不会猴儿学样;三国中充斥了阴谋诡计,权术心机,尔虞我诈。“老读三国是为贼”,深谙世故的老年人读了之后愈加老谋深算,老奸巨猾。这样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要加以提防,更何况是不能明辨是非,易受影响的孩子!按理说,《西游记》应该最适合孩子阅读。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各类神仙妖魔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最容易勾起孩子阅读的兴趣。然而,这部书从根本上讲述的是佛法和人生,其隐含意义极为深远宏阔,远非孩子所能理解。书中随处可见“修持”“菩提”“元神”“禅心”等字样,蕴涵着浓重的佛教色彩,反而最不适合孩子阅读。网友们,你们怎么看?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阅读下一篇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阅读?孩子还能读啥?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08:29:22&)
9282字(14809/84)
( 08:58:58)
( 11:08:46)
48字(52/0)
( 10:11:56)
( 09:16:24)
34字(10/0)
( 09:09:11)
212字(16/0)
( 09:03:11)
83字(23/0)
( 08:01:21)
( 03:11:21)
19字(19/0)
( 03:10:21)
28字(31/0)
( 23:06:31)
92字(602/0)
( 23:00:52)
53字(12/0)
( 22:50:55)
283字(28/0)
( 19:10:56)
100字(20/0)
( 19:07:10)
133字(21/0)
( 19:07:03)
53字(28/0)
( 18:49:59)
( 18:43:19)
57字(42/0)
( 18:22:43)
265字(24/0)
( 18:04:21)
12字(24/0)
( 17:52:09)
( 17:52:08)
146字(5/0)
( 17:39:12)
270字(5/0)
( 16:40:28)
( 16:39:46)
40字(14/0)
( 16:38:25)
( 16:37:43)
( 15:55:12)
32字(17/0)
( 15:33:40)
( 15:26:58)
97字(10/0)
( 15:22:56)
16字(45/0)
( 15:15:06)
18字(11/0)
( 15:09:16)
105字(2/0)
( 15:05:58)
27字(122/0)
( 15:04:01)
( 14:39:43)
( 14:38:36)
63字(27/1)
( 14:43:07)
73字(17/0)
( 14:29:40)
43字(22/0)
( 14:24:01)
302字(35/0)
( 13:40:34)
( 12:42:50)
49字(48/0)
( 12:21:55)
26字(155/0)
( 12:11:49)
125字(14/0)
( 12:06:20)
111字(30/0)
( 11:58:56)
207字(33/0)
( 11:55:11)
( 11:54:20)
( 11:50:40)
38字(23/0)
( 11:40:38)
( 11:25:28)
33字(18/0)
( 11:23:39)
68字(18/0)
( 11:07:46)
( 10:57:45)
( 10:54:45)
( 10:53:03)
405字(13/0)
( 10:47:05)
17字(69/1)
( 10:52:24)
40字(11/0)
( 10:46:51)
17字(64/0)
( 10:37:57)
( 10:40:19)
( 10:42:30)
( 10:28:37)
( 10:28:15)
24字(24/0)
( 10:14:26)
( 10:10:03)
( 10:02:30)
80字(21/0)
( 09:59:18)
202字(11/0)
( 09:58:04)
28字(15/0)
( 09:48:20)
18字(22/0)
( 09:44:05)
41字(16/0)
( 09:40:43)
53字(43/0)
( 09:40:01)
75字(17/0)
( 09:32:18)
45字(16/0)
( 09:31:35)
( 09:30:54)
( 09:23:07)
59字(13/0)
( 09:14:26)
83字(49/1)
( 09:23:55)
79字(26/0)
( 09:11:45)
40字(27/0)
( 09:08:42)
( 09:05:11)
( 09:04:44)
( 09:04:28)
25字(11/0)
( 08:47:55)
13字(37/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四大名著不适合孩子阅读?
已有 1358 次阅读
|系统分类:
有媒体发文,说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不适合孩子阅读。听其所说的理由,似乎还真像是那么回事。《三国演义》尽说智谋,所谓智谋,不过是相互欺骗、欺诈,如蒋干盗书,这能让孩子学好吗?看来不行,够呛。《水浒传》尽是打架斗殴、杀人越货。一个智取生辰纲,又是使诈,又是蒙汗药。三打镇关西,直接就是暴力解决问题,这成何体统。就连孩子喜欢的《西游记》也是问题成堆,佛道斗法,道斗不过佛,最后终是佛法无边,这对孩子有什么好处。至于《红楼梦》,更是要不得了。别说男女间的事,一个贾瑞就得让家长和老师们脸都绿了。那贾宝玉初试云雨也让孩子们学不了好。那《红楼梦》还有什么看头,别说看头,连要头都没有了。据说这篇文章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写的。教育工作者,当然要考虑教育的效果。这么多有毒因素进入孩子们的阅读范围,那还了得。所以作者建议作家们要写一些当代的文学经典,能让孩子们读的经典。说起来简单,提起来笑话,经典是你说写就能写的?中国的不说,外国的《格林童话》到处都是血腥。《安徒生童话》到处都是生活的不幸,这就适合孩子们阅读啦?真不知道这个教育工作者是怎么想的,他这个教育工作者是怎么当的。当年我们读《水浒传》,根本就没有什么暴力的概念,只是觉得武松打虎十分来劲,鲁智深三打镇关西,只觉得打死恶霸,给金家父女出气,是一种很痛快的感觉。看《三国》,借东风,不仅说明诸葛亮的智慧,也有周瑜的勇敢。曹操百万大军,灰飞烟灭,看得真是直抒胸臆。而看《西游记》,小孩子谁管它什么佛道斗法,只是看孙悟空横冲直撞,大闹天宫,再去战妖斗魔,勇气十足。而对《红楼梦》,大多数小孩子是没有兴趣读的,至少对于我来说,十六岁以前没碰过,翻了两眼也提不起兴趣,根本不用担心从中学到什么坏。名著不是为孩子写的,这是肯定的。为孩子写的名著也未必都是那么只说美好未来的。《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都证明了这一点。要找出其中不适合孩子阅读的理由,能找出一大堆,直到让它们成为孩子的禁书。那孩子们应该读什么?小白兔?大老虎?舒塔和贝克?那里有经典吗?哄孩子的东西如果只有哄的话,永远不存在经典。当孩子能读《三国》、《水浒》、《西游记》的时候,一定不是很小的孩子了,最少也得是四年级以上了吧。读这些东西有什么不可以?这是中国的文化,是中国的传统,小孩子不去读,难道等老了再读,反正中青年时估计没人读了。因为青年要恋爱,喜欢读爱情读物,中年要打拼挣钱,谁去读这些与挣钱无关痛痒的东西?所以,按照作者的设想,这些中国的经典名著是永远不会有人读去了。这不是笑话吗?名著永远不会只有这位教育工作者所企盼的完美无瑕的正能量。有正有负,才是完整的世界。有阴有阳,才是宇宙的全部。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位教育工作者居然不明白?这个教育工作者整天都在想些什么?无论如何,这些名著没有诲淫诲盗,只是说出了人生与社会的某些真实,再加上某些理想,这有什么不能让孩子读的?要是这么说,连革命英雄的光辉事迹都不能对孩子们讲了,更不能让他们读了。黄继光舍身堵枪眼,那胸部被打成了筛子,这能告诉孩子们吗?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炸药爆炸,董存瑞尸骨无存,这样的场面能告诉孩子们吗?刘胡兰被敌人用铡刀杀害,头被敌人铡下,身首异处,这样的场面能让孩子们知道吗?所有的英雄行为,都有血腥的味道,难道都不能对孩子们说吗?这成什么道理啦?幼年的孩子,在成长时需要一定的呵护。但到了一定的阶段,就需要经风雨了。微风细雨是不够的,有时候也是需要狂风暴雨的,这才是成长。到了青年时代,所要经历的风雨和考验会更多更大更艰辛。这就是成长必须付出的成本与代价。我们当然不能在孩子还能弱小的时候,就让他们经历狂风暴雨。但必要的风雨就还是要有的。完全无风无雨不是爱护孩子,而是阻碍他们的成长。现在孩子上体育课,都只是磕着碰着,擦破点皮,家长就跟学校没完。家长也不想想,这对自己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好处。我在读初中的时候,我们学校的田径队,经常有骨折,半月板损伤的事情发生在学生运动员身上。大家都没觉得这算得了什么问题,也从来没有家长为此找学校麻烦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只要不出大的危及生命的问题,别的都不算什么问题。体育锻炼如此,孩子们的阅读就更是如此。社会本身就是复杂的,你不让孩子看到社会的复杂性,他们怎么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将来怎么适应社会,在社会中成长,怎么在社会中的逆境里去战胜困难,去获得成功?希望这位教育工作者,还是好好想一想吧。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胡懋仁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6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阅读?
查看: 338|
摘要:   人人都应当阅读经典。但是在不同的年龄段,经典的含义肯定不一样,因为不同的年龄段,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的理解能力,不同的阅历等等。而对于思维和观念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究竟该怎么阅读经 ...
  人人都应当阅读经典。但是在不同的年龄段,经典的含义肯定不一样,因为不同的年龄段,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的理解能力,不同的阅历等等。而对于思维和观念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究竟该怎么阅读经典?阅读什么样的经典?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又提到,“四大名著”乃经典之最,但是它们究竟是否适合孩子呢?这一问,引发了网络热议。  一切来源于给女儿讲的一个故事  秦春华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暑假带女儿去旅行。一路上,女儿缠着我不停地讲故事。肚子里的存货早就被她掏空了,不得已开始讲三国。翻来拣去,竟然发现三国里能够适合小姑娘听的故事实在不多。绞尽脑汁勉强搜刮了一个“蒋干中计”,女儿倒是听得津津有味。等她睡着之后,妻子很认真地对我说:“以后你别再给孩子讲蒋干中计这类故事了。一来情节太复杂;再说这种骗来骗去的故事孩子听多了不好。”一语惊醒梦中人。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计谋计谋,说白了不就是骗人吗?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是不应该过早接触这些内容。  妻子说完就完,我的职业病却发作了。自从痴迷于教育以来,任何事情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教育问题。倘若“蒋干中计”不适合孩子听,那么三国里的其他故事呢?再往深里想,书店里形形色色各种版本的“四大名著”琳琅满目,家长一摞一摞搬回家让孩子读,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秦春华老师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出发,提出这个问题:我们公认四大名著是经典,但是这个经典真的就适合孩子吗?  秦春华:四大名著或并不适合孩子阅读  先来看《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部书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尤其是《三国演义》,连不识字的老太太都知道“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然而,“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这句老话早就在民间流传。水浒里满是打家劫舍,落草为寇,占山为王。少年人血气方刚,心性未定,难免不会猴儿学样;三国中充斥了阴谋诡计,权术心机,尔虞我诈。这样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要加以提防,更何况是不能明辨是非,易受影响的孩子!  按理说,《西游记》应该最适合孩子阅读。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各类神仙妖魔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最容易勾起孩子阅读的兴趣。然而,这部书从根本上讲述的是佛法和人生,其隐含意义极为深远宏阔,远非孩子所能理解。书中随处可见“修持”“菩提”“元神”“禅心”等字样,蕴涵着浓重的佛教色彩,反而最不适合孩子阅读。  再来看《红楼梦》。这部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极高的地位。但按照曹雪芹的原意,书中所描述的社会和家族一步步从繁华走向崩溃,悲情到了极致,固然深刻揭示了世情人生,却不一定有利于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另外,书中关于性描写的段落也不宜让孩子过早接触。在孩子的性教育上,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开明不等于放任,引导更要注意方法和途径。  单就文字而言,我认为也不一定适合孩子——特别是小孩子——阅读。四大名著半文半白,《三国演义》更近乎是完全的文言文,和现在的白话文其实还有相当的距离,小孩子读起来困难很大,这些美学上的价值更非低龄儿童所能理解和领悟。  “四大名著”之问大家谈  秦春华强调四大名著皆不适合孩子过早阅读。  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达敏看来,四大名著是民族文化经典,恰应该让孩子趁早读、多接受中国传统优秀精神。  而明悦教育国文老师王立勇看来,指导孩子读四大名著的时间,可以适当往后放。对6到12岁孩子来说,可以看一些片段。但整体来说,尤其是《水浒》和《三国》,很多价值观对孩子来说,确实有些问题。  恰逢孩子今年小升初,对家长罗娟来说,此时讨论小孩看不看四大名著,“能不能促进学习成绩”绝对是考量的重要因素:“现在我们已经是六年级了,现在小升初,它里面涉及很多内容都是四大名著,而且目前我分值占得还挺大的。四大名著作能够传承下来,它还是有它的精华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读不读四大名著,不是一个可以一刀切的问题。孩子性别、年龄、包括心理成熟度都应被纳入考虑范畴。而在河南大学教授李恒看来,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眼下突出的问题不在于“四大名著看太多”,而在于能够通读古典名著的孩子越来越少。对于社会和学校来说,谨慎地节选、适当的甄别,应是第一位的责任。  应让更多的现当代中文经典名著摆在孩子的书架上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史中,绝大部分文学作品是以文言文和传统诗词歌赋的形式流传至今的。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真正的白话文学作品的历史尚不过百年。时间短则积累的作品就少,经典名著就更少,能够适合孩子阅读的经典名著自然就会少之又少。就好比西方的拉丁文,文言文距离今天的现实生活已经十分遥远。学生很难在它们和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白话文学经典的传播和阅读引导。这是更为紧迫的任务。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我们很少从孩子的教育和阅读心理出发,为他们提供适合其阅读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文字要尽可能地简单。简单的含义是字的笔画少,容易记,意义单一。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认字,在认字的过程中培养起阅读的习惯;二是故事情节要生动曲折,能够勾起孩子阅读的欲望和兴趣;三是价值观要积极正向。要尽可能多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爱与良善、正直、诚实、负责任、独立、勇敢以及人性的光辉与伟大,等等;尽可能少让孩子去接触虚伪、阴险、狡诈、欺骗等人性中丑恶的一面。生活自会教会孩子如何看清社会,却很难再有机会让他们重拾美好。相关:
相关文章:11-01[]11-01[]11-01[]11-01[]11-01[]11-01[]11-01[]10-31[]10-31[]10-31[]10-31[]10-28[]10-28[]10-28[]10-28[]10-28[]10-28[]10-28[]10-27[]10-27[]
上一篇:下一篇: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msenz Inc.高中生质疑北大学者:孩子真不适合读四大名著吗?
  视觉中国供图
  读了秦春华老师关于孩子阅读“四大名著”是否合适的见解,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两个场景:一个是十岁的我趴在沙发上读《西游记》,读到描写猪八戒的文字时,笑出了口水滴在书页上;另一个是我十三岁时,妈妈翻看着《红楼梦》问爸爸:“这么风花雪月的文字,让咱儿子看好吗?”
  一方面,孩子读一些书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另一方面,家长老师斟酌损益忧心忡忡,生怕孩子读到不合适的内容。作为一个十八岁的已经长大的孩子,我想对此发表一些看法。
  我以为判断一本书是否适合孩子阅读的标准有四:一为内容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二为文字本身造成阅读障碍的大小;三为对孩子的吸引力;四为正面影响的大小。秦春华老师的观点认为,四大名著及不少古代经典都存在负面内容,同时文字本身较为晦涩,所以不能说其合适。我不认同这种观点。
编辑:杜静
关键词:四大名著;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障碍;文学地位;西游记;厚黑学;武松打虎;三国演义;红楼梦;家长
47岁女教师染发10天后身亡 家人:每次染发都过敏,关于赵云生前的身体状况,于洪波介绍,赵云体型偏瘦但比较健康,除了染发过敏,还对阿莫西林等青霉素药物过敏,对其他东西并不过敏。刘志刚介绍,染发剂之所以会导致皮肤过敏、白血病(血癌)等多种疾病,是因为染发剂中含有一种名叫“对苯二胺”的化学物质。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新闻热线: E-mail: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java四大名著阅读顺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