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文言文作文怎么写怎么写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与翻译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与翻译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大全,初中文言文翻译
初中文言文
作者:左丘明 十年春(1),齐师伐我(2)。公将战(3)。曹刿请见(4)。其乡
作者: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
作者:刘向 邹忌修八尺有(y&u)余,而形貌昳(y&)丽。朝(z
作者: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
作者: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不详(2)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
出处:《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
作者: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
作者: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
作者: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
作者: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初一文言文
初一文言文
范文一:麟子教育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原文 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原文 4.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我欲之楚 (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二,翻译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5.千里之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译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地址:麟子教育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原文 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原文 4.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我欲之楚 (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二,翻译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5.千里之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译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文二:星海学校2014年春季 青白江校区3L个性化一对一 名师培优精讲第13讲学科: 语文
年级:初一升初二
日期:【教学标题】桃花源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5.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2.使学生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内容】一、 正文:晋太元1中,武陵人2捕鱼为业3。缘4溪行5,忘路之远近6。忽逢7桃花林,夹岸8数百步,中无杂9树,芳草鲜美10,落英1211缤纷。渔人甚异之13。复14前15行,欲16穷17其林。林尽水源18,便1924得20一山,山有小口,仿佛2521若22有光。便舍2723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26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28旷29,屋舍30俨然3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32属3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5。其中往来种作36,男女衣着37,悉38如外人39。34黄发垂髫40,并41怡然42自乐。见渔人,乃大惊43,问所从来44,具45答之46。便要47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48来问讯49。自云50先世51避秦时乱,率52妻子53邑人54来此绝境55,不复56出焉57,遂58与外人间隔59。问今是何世60,乃61不知有汉,无论62魏晋。此人一一为63具言64所闻65,皆叹惋66。余67人各复延至68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69。此中人语70云:“不足71为72外人道也。”既73出,得其船,便扶向路74,处处志之75。及郡下76,诣77太守,说如此78。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79,遂80迷,不复得81路。南阳刘子骥,高82尚士83也84,闻之,欣然85规86往。未果87,寻88病终89,后遂无问津90者。[1-2]字词注释1.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2. 武陵:郡名,今或湖南常德一带。3.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4. 缘:顺着、沿着。5. 行:行走这里指划船。6.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7. 忽逢:忽然遇到。逢,遇见。8. 夹岸:两岸。9. 杂:别的,其他的。10. 鲜美:鲜艳美丽。11.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12.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13. 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诧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14. 复:又,再。15.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16. 欲:想要。17. 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18.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尽,完,没有了。19. 便:于是,就。20. 得:看到。21.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22. 若:好像。23. 舍:舍弃,丢弃,24. 初:起初,刚开始。25.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只。26. 行:行走。27.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28. 平:平坦。29. 旷:空阔;宽阔。30. 屋舍:房屋。31. 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32. 之:这。33. 属:类。34.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35. 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36. 种作:耕种劳作。37. 衣着:穿着打扮,穿戴。38. 悉:全,都。39.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40. 黄发垂髫(tiáo):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41. 并:都。42.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43. 乃大惊:竟然很惊讶。乃,竟然。大,很,非常。44. 从来:从……地方来。45. 具:通“俱”,全,详细。46. 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47. 要:通“邀”,邀请。48. 咸:副词,都,全。49. 问讯:询问消息,打听消息。50. 云:说。51. 先世:祖先。52. 率:率领。53. 妻子:指妻室子女,“妻”“子”是两个词。妻:指男子配偶。子:指子女。54. 邑人:同乡(县)的人。邑,古代区域单位。《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55.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绝,绝处。56. 复:再,又。57.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58. 遂:就。59. 间隔:隔断,隔绝。60. 世:朝代。61. 乃:竟,竟然。62.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63. 为:对,向。64. 具言:详细地说出。65. 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66. 叹惋:感叹、惋惜。惋,惊讶,惊奇。67. 余:其余,剩余。68. 延至:邀请到。延,邀请。至,到。69. 去:离开。70. 语:告诉。71. 不足:不必,不值得。72. 为:介词,向、对。73. 既:已经。74.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75.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处处,到处。76. 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达。郡,太守所在地,指武陵郡。77. 诣(yì):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78. 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79.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标记。80. 遂:终于。81. 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82. 高尚:品德高尚。83. 士:人士。84. 也:表判断。85. 欣然:高兴的样子。86. 规: 计划。87. 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88. 寻:随即,不久。89. 终:死亡。90. 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2][3]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生字:晋太元中(jìn) 缘溪行(yuán) 便舍船(shě)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sh?)(yǎn)
阡陌(qiān mò) 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āo ) 遂与外人间隔(suì)(jiàn)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 刘子骥(jì)2.成语: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 无人问津 不足为外人道3.通假字要:通“邀”,邀请。4.古今异义词: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味道)新鲜 今义:指运输事业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今义:连词,不管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不足 古义:不值得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今义:不充足,不满如此 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4.一词多义舍:舍弃
乃:于是,就
具:都房子
详细地作品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4]
范文三:初一上册:《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作者简介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出身于韩国贵族。
《韩非子》是法家重要著作。文中常用小故事讲大道理,有许多生动的语言故事,如:自相矛盾、讳疾忌医、守株待兔、老马识途、智子疑邻、三人成虎。诵读识字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咬文嚼字解字词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操: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遂:1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何:
宁:深入思考求真意? 做事不能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否则就会贻误时机,后悔莫及。
? 讽刺那些刻板而不知随实际情况而变化的人。刻舟求剑作者简介吕不韦(?—前235),战国末期政治家。《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及其门客所著。书中以儒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及法家、墨家等学说。是一本杂家著作。这本书语言整齐简练,有“一字千金”之称。诵读识字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咬文嚼字解字词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遽:2契: 曰:
求: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不亦,,,,乎:
惑:深入思考求真意? 时间地点变化了,思维也要跟着变化,否则会贻笑大方考点总结通假字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反归取之反:通“返”返回一词多义度:先自度其足(量长短)吾忘尺度(量好的尺码)之:反归取之(代词,指尺码)至之市(动词,到,,,,去)
是吾剑之所坠(助词,不译)3寓言链接郑人逃暑、郑人爱鱼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测
题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 ...2.请解释下列通假字。而置之其坐
反: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边句子的大意。何不试之以足?
而置之其坐。
不亦惑乎!4.这个故事现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寓言典故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答
huò 2.通“座”座位 通“返”返回3.为什么不用脚试试呢?然后把良好的尺码放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不也太糊涂了吗?4.老马识途、三人成虎(答案不唯一)5
范文四:1、通假字2、一词多义时 时常 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时候 余忆童稚时(《童趣》) 故 旧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论语》)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所以 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此独以跛之故(《塞翁失马》) 亡 丢失 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逃跑 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 行 奉行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
行走 三人行(《论语》)
知 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知道 温故而知新(《论语》)
明白 知之为知之(《论语》)
通“智”,聪明 是知也(《论语》) 善 好、好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京中有善口技(《口技》) 危 高
惟有危楼一座(《山市》)
危急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洞 像洞一样 窗扉皆洞开(《山市》)
打洞 一狼洞其中(《狼》)
观 景观、景象 作青云白鹤观(《童趣》)
观之,兴正浓(《童趣》) 市 集市 东市买鞍马《木兰诗》
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自 自己 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对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绝 极
以为妙绝《口技》消失
群响毕绝《口技》1名 名字 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也《伤仲永》 意 想要、打算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狼》
意暇甚《狼》心情
意少舒《口技》 见 了解 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认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夫 那些 今夫不受之天《伤仲永》
丈夫 夫起大呼《口技》 妙 妙处 众妙毕备《口技》
奇妙 以为妙绝《口技》 指 指头 手有百指《口技》
指出 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毕 全部 群响毕绝《口技》
竭尽 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止 通“只”,只有 止有剩骨《狼》
停止 一狼得骨止《狼》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狼》
敌人 盖以诱敌《狼》 前 前面 其一犬坐于前《狼》
上前 狼不敢前《狼》 乳 喂奶 妇抚儿乳《口技》
乳头 儿含乳啼《口技》 是 这
当是时《口技》
表判断 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3、古今异义词4、词类活用词语父异焉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感到诧异
即书诗四句
名词用作动词
邑人奇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感到惊奇 稍稍宾客其父 名词用作动词 以宾客之礼相待 父利其然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认为……有利可图
愿为市鞍马
名词用作动词
买 妇手拍儿声
名词用作状语
名词用作动词
用眼睛看 北饮大泽
名词用作状语
名词用作状语
在半路 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用作动词
胁迫、攻击
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用作状语
像狗一样2一狼洞其中
名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用作动词 低下去 友人惭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聪明5、重点词义项:颈,脖颈
徐:慢慢地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盖:原来是
愠:生气,发怒
三省:多次反省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是:此、这
弘毅:刚强,勇毅
凋:凋谢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邑:县
同人:志同道合的友人
青冥:青天,天空 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近中:近处
无何:不久,不一会儿 甍:屋檐 始悟:才明白
高垣:高墙
连亘:连绵不断 居然:竟然
城郭:城市 堂:厅堂
坊:街巷,店铺 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莽莽:广大依稀:隐隐约约 既而:不久
窗扉:窗户
洞开:大开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
逾时:过了一会儿
倏忽:突然市肆:集市
内集:家庭聚会 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日中:正午时分
委:丢下,舍弃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顾:回头看 居:经过
丁壮:壮年男子
引弦:拉开弓弦 破:瘸腿
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
伤:哀伤,叹惜 隶:属于
收:聚,团结 立就:立刻完成
文理:文采和道理
稍稍:渐渐 乞:求取,花钱求仲永题诗
环谒:四处拜访
泯然:消失通悟:通达聪慧 受,承受
贤:胜过、超过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彼其:他 骑:战马
戎机:战争
朔气:北方 强:有余 策勋:记功
不用:不愿做 扶将:扶持
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著:穿 火伴:同伍的士兵
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傍地走:并排跑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涉猎:粗略地阅读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往事:历史
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 更:重新 非复:不再是 刮目:擦擦眼 会:适逢,正赶上
厅事:大厅,客厅 施:设置,安放 团坐:围绕而坐 少顷:一会儿 欠伸:打呵欠,伸懒腰 呓语:说梦话 抚:抚摸,安慰 齁:打鼾
倾侧:翻倒倾斜
舒:伸展,松弛
力拉:拟声词 曳:拉
许许:拟声词
战战:打哆嗦,打战 几:几乎
逐走:竞跑,赛跑
河:黄河 昔者:从前
绝:断 水潦:泛指江湖流水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从:跟从、 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窘:困窘,处境危急
苫蔽:覆盖,遮蔽 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毙:杀死 尻:屁股 假寐:假装睡觉
变诈:作假,欺骗
几何:能有几何 顷刻:一会儿 眈眈:注视的样子
盖:原来是3
范文五:文言文专题考点1. 字词解释。2. 词义辨析。3. 断句停顿。4. 句子翻译。5. 概括分析(中心、人物形象、情节、思路等)。6. 写法探究。7. 比较辨析。8. 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一、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1~5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余以为妙绝(
)2.《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5、读文赏荷:(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二、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1—4题。(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万钟于我何加焉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3)公被狐白之裘
(4)乃令出裘发粟
裘:2、翻译下列句子。(1)此之谓失其本心。(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3、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4、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峡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采.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成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敷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__________
(2)皆以美于徐公
以:_______________(3)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_______________ (4)卒得反国
反: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B.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C.①时时而间进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①内外不闻吾过
②及鲁肃过浔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3)吾知所以亡矣。4、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约己爱民
④悉仰于官2、翻译下列句子。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先帝/不以臣卑鄙B.咨臣/以当世之事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D.臣身/在外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范文六: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②③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选自《宋史寇准传》【注释】: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②严:敬重。③具待:具,备办;待,接待。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闻准入相
)(2)咏适自成都罢还 (
) ..(3)准莫谕其意
) .2、翻译句子:此张公谓我矣。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品质?名二子说
苏洵轮、辐、盖、轸①。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②,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③,而患亦不及辙④。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注释:①辐:辐条,车轮。内周的短棍,用以支撑车轮。盖:车上用以遮日、遮雨的伞状物。轸(zhen):车厢底四周的横木。②天下之车莫不由辙: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车辙走的。由,顺从。辙,车轮压的迹道。③车仆马毙:(一旦)车翻了,马死了。仆,倒,这里指翻。④而患亦不及辙:车辙却也受不到灾祸。意思是车会摔坏,马会死,唯有车辙安然无恙。一、解释加点的词1.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
2.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3.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4.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
) .5.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 .二、翻译1.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2.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3.辙乎!吾知免矣。三、作者苏洵,北宋散文家。有二子,长子名苏轼,次子名苏辙,与其子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是个大文人,却偏偏以此二字名其二子,根据文意;轼,是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辙,是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②③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选自《宋史寇准传》【注释】: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②严:敬重。③具待:具,备办;待,接待。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闻准入相
)(2)咏适自成都罢还 (
) ..(3)准莫谕其意
) .2、翻译句子:此张公谓我矣。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品质?名二子说
苏洵轮、辐、盖、轸①。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②,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③,而患亦不及辙④。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注释:①辐:辐条,车轮。内周的短棍,用以支撑车轮。盖:车上用以遮日、遮雨的伞状物。轸(zhen):车厢底四周的横木。②天下之车莫不由辙: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车辙走的。由,顺从。辙,车轮压的迹道。③车仆马毙:(一旦)车翻了,马死了。仆,倒,这里指翻。④而患亦不及辙:车辙却也受不到灾祸。意思是车会摔坏,马会死,唯有车辙安然无恙。一、解释加点的词1.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
2.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3.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4.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
) .5.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 .二、翻译1.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2.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3.辙乎!吾知免矣。三、作者苏洵,北宋散文家。有二子,长子名苏轼,次子名苏辙,与其子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是个大文人,却偏偏以此二字名其二子,根据文意;轼,是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辙,是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文七:初中文言文“之”的用法介绍一、“之”作代词用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4、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5、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二、“之”作动词用1、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2、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分析以上例子,我们知道“之”用作动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如例句中的“南海”、“广陵”、“蜀州”、“垄上”;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如例句中的“吾”、“孟浩然”、“杜少府”,例4中虽没直接出现人名,但很明显是承前省略了陈涉。整个句子合起来应为“某人去某地”的句式。三、“之”作助词用“之”作助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一些,在初中阶段出现的大致有以下三种:如: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⑤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公输》)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由以上例子分析可知,当“之”后面的一个词是名词(如“趣”、“洲”、“狱”、“意”、“地”)或名词性短语(如“一毛”)时,“之”作结构助词“的”解。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④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之”不译。这种用法,在初中阶段并不多见,如: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可以看出,这种“之”多用于时间副词后面,作用为调节音节,不译。。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去。如:宋何罪之有?(《公输》,即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范文八:初一文言文练习(日)一..打捞铁牛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5权衡:秤锤秤杆。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1(2(3(42、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二.师旷问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1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 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3、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三.螳螂捕蛇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注释:1觇(chān):探看。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3殊:极、很,完全。4攧(diān):跌。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A、 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 以剌刀攫其首 攫:(2) 蛇竟死 竟:3、翻译下面句子。然审视殊无所见。4.悟出的道理是四.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注释: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2陛:宫殿的台阶。3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2)(3 )2、 翻译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五.勉谕儿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 可办粗饭几日(2)(3) 莫待无时思有时2、 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3、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六.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2恸(tòng):哀痛之至。3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4迁:转移。5贰:重复。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 发尽白,蚤死(2) 今也则亡2(1 )(2 )(3 )3、翻译下面的句子。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范文九: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作者: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刻舟记作者: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三峡作者: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观潮作者: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áo)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líng)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范文十:一.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思考与练习】1、
解释:①诏
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二.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文化常识】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
⑤夸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三.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顾
⑤援2、翻译: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4、默写《七步诗》四.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文化常识】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和
④类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②不如君言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五.曹绍夔捉“怪”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文言知识】说“彼”。“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已
⑤盛馔⑥冀
⑧讫2、翻译:①僧俱以告②当为除之③僧苦问其所以六.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文化常识】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为
②应声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七.解缙敏对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文言知识】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对
⑦敏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一数学小论文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