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题目为一儿时过年作者都回忆老师的作文题目了儿时过年的哪些情景

《我的少年时代》(四)儿时的过年(1)
每当回忆起儿时过年的情景,我仿佛又回到了五十多年前那那贫困且快乐的年代。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吃完腊八粥人们就开始操持着过年了,这时上学的孩子们也都已经放寒假,有了孩子们的帮忙,各家各户就择好天气陆续扫房子了,很少有人家非要到腊月二十四才扫房子。扫完房子以后,下面的活就多了去了,门窗、家具要全部过水,玻璃要擦洗干净。锅碗瓢盆及所有家里的摆设物件儿通通彻底搞一遍卫生,这些活基本上都是我和姐姐干,妈妈这时就开始拆洗被褥,然后还要做好,外加一些零散的针线活。我们姐弟五个过年穿的新衣服早在腊月之前就都給缝制好了,因为我们家那时还没有缝纫机。&
&腊月十五以后就开始采购年货了,这也是过年最占人的活。那时全国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节粮度荒,物资极度匮乏,所有的商品全部凭票证供应。既使有票证还得家里有闲人排队去购买,不然很有可能就什么都买不到。为了让老百姓过个好年,每年春节的这个月额外供应的商品有:细粮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0%,每个人一斤富强粉、一斤稻米、半斤花生、二两葵花籽、半斤鱼,肉和油不知大家还记的吗?肉票和油票都印有月份,还有不印月份的,那就是春节使用的,每个人再多供应二两食用油外再加一两香油和半斤猪肉。还有每户供应一瓶白酒,直沽高粮1.9元/瓶,65&白酒1.7元/瓶,其它的就记不起来了。
上面列举的这么多东西全要排队去买。先说买鱼,鱼的品种有:带鱼、黄花鱼、鲅鱼、大黄鱼、鲆鱼和快鱼,人们的首选是带鱼、黄花鱼和鲆鱼。买鱼虽说是凭票证供应,但不受地域限制,我就在小王庄的京津公路、北站、大天津、光复道和官银号这些付食店采买年货。那时可没有自行车,全凭两条腿来回奔波。哪有称心的鱼就在哪排队,人多的时候要排上一、二个小时。猪肉就没有什么选择了,后座肉肯定买不到,那时候就兴走后门了。幸运的话能买到前膀肉,一般情况下只能买到肋条肉。猪上水、下水不要肉票,赶巧也能买到猪耳朵、猪蹄及心肝肺等等。这都不贵才二、三毛钱一斤,猪肉那时是七毛六一斤,带鱼好的两毛八,次的两毛二,黄花鱼和快鱼略微贵一点要三毛多一斤。鱼和肉买回家后正值三九、四九不出手的寒冬腊月,我们就把东西拿个大铁盆扣在小屋房顶上(主要防猫吃),一宿过后就冻的梆梆的。&
&我感觉那时的冬天比现在要冷很多,如果赶上下一场大雪,等天一放晴,房顶上的雪就逐渐融化,到下午三、四点钟从房檐瓦片流下来的水流就开始结冰,第二天早晨那冰柱有的竟达到一米来长,和我同龄的这一代人都有清晰的记忆吧,可见那时的天气有多冷了。现在的人们在天津市再难见到那种美景了!最冷的时候玻璃上的冰霜一整天丝毫不化。这么冷的天也阻挡不住人们采购年货的热情,反而更加膨涨了采购的欲望,因为越冷食品越好保存。&
&采买年货仍在继续,我们家四个秃小子的鞭炮还没买呢!这可是过年的必须品,那时在男孩子的概念中,过年有没有新衣服都无所谓,没有鞭炮可不行。论那时的经济条件其实也买不了多少,基本上每年也就是买200头的三挂鞭,除夕和初一各放一挂鞭,另一挂鞭我们哥四个平均分。每人才50个小炮,那也是蛮高兴的了。另外灯笼也是要买的,姐弟五个只能买一个,轮流着打呗,不过我姐那时已经十多岁就不和弟弟们争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总感觉过年是一年比一年没有意思了.回忆儿时的过年.【陇西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9,850贴子:
总感觉过年是一年比一年没有意思了.回忆儿时的过年.收藏
「住哪里都是携程」订酒店上携程,全场2折起!携程在手,说走就走!携程-便捷的在线酒店预订网站!7*24小时免费预订!折扣更低!优惠更多!
儿时的过年虽然什么都没有.那真是过年...现在为什么过年只有是失落与空虚.大街上全是喝醉的人.????
家家扶的醉人归.......................
我还是很喜欢过年滴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快速进入 ]
[回忆心底最浓的年味]+儿时喜欢过年,现在对过年都没什么感觉了+可爱灿宝贝
积分183830, 距离下一级还需16170积分
电梯直达&&楼
想起小时候的我,超喜欢过年的,不仅有新衣服穿,还有红包收,还有许多东西吃。一到放寒假,就要妈咪陪我们姐弟去买新衣服,新鞋子。除夕那天,跟着妈咪到菜市场买东西,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跟着妈咪到祠堂祭拜祖先,帮爸爸贴春联下午换了新衣服新鞋子后,我们姐弟就赶紧往外婆家跑去外婆家当然是去收红包的。可以收到三包红包。外公~外婆~太奶奶三人一到外婆家,我们姐弟都是用冲的比较快见外公在喝酒,我们姐弟都不敢大声说话,安静了下来,因为我们姐弟都很怕外公。外公的脾气不好,发起来脾气来很吓人。我们就在外面玩,看见外婆来了,我们才跟外婆进屋去。每年都是外婆第一个先给我们压岁钱的,再来是太奶奶。外公都是最后一个给的,(有时候是第一个哦)每年都在外婆家等到第三包红包拿到手了,才回家。晚上吃过团圆饭,还帮妈咪收拾碗筷。跳火群,爸爸妈咪给我们红包。跳火群是男人跳的,我和妹妹也喜欢跳,我们都要等爸爸和弟弟跳完,我们俩才可以跳。玩烟花鞭炮之类的东西,好好玩哦。现在回忆起儿时过年的情景,好好笑哦现在过年对我来说跟平常差不多了,现在没有红包收了,就老公和婆婆给我红包。现在换我给外婆~奶奶~弟弟妹妹红包了,给爸爸送茶叶和烟(外公~太奶奶都去世了)再过几天又要过年了,我想今年过年一定还是跟往年一样的,没什么气氛。呵呵~~唯一不一样的就是,灿灿他今年会跟大伙玩了,一定会增加很多欢笑声。在此先向各位兄弟姐妹拜个早年,祝大家财源滚滚来!
积分183830, 距离下一级还需16170积分
沙发我来坐
积分3376, 距离下一级还需424积分
小时候的过年真的很难忘。
请输入内容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过年的回忆
过年的回忆
作者:辉哥WANGHUI&&|&&学校:安徽省望江县成人学校&&|&&时间:
“小孩望过年,大人望挣钱”,从年头一晃就到了年尾,守着元旦,就已望见了年的背影,年成了一个不速之客又要到了,让我感到有点恐慌和伤感,心下不禁叹息一声:——又老了一年。我明白,那个缠着大人要压岁钱的小孩,现在已变成发红包的人;昔日过年,那个等着母亲喊吃饭的小孩,现在已经变成喊小孩子吃饭的父亲,再也找不到儿时盼过年那种急切的期待,那种纯真的快乐;再也找不到过年时萦绕在心头的那种亲切的问候、新年的祝福、浓厚的亲情、熟悉的乡音;取而代之的是麻将声盖过了鞭炮声。年夜饭如常,春晚依旧,无忧无虑的那种心情,早已被岁月的劲风洗涤得荡然无存。倒不如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过年才是真正的快乐,以前过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然后蒸、炒、煎、炸忙得不亦乐乎。家家户户都用农产品做成半成品,招待客人时稍经加工便成了一道菜。如糯米淘净后,用清水浸一天再手工磨成米浆,经过滤凝固成面团状,再做成一个个圆饼干大小,放锅内蒸熟,便成了“圆子”,待冷却后用冷水浸泡,经常换水可以长期存放、随时食用;将黄豆手工磨成豆浆,过滤掉豆渣,再将所得纯豆浆在锅内烧开,将石膏捣成粉状再过细筛,所得细石膏粉用清水调和于大缸内并不断晃荡,使其不沉淀,再用水桶装烧开的豆浆迅速冲入晃荡的大缸内,需一次完成,若有两桶豆浆则要两人同时冲入,所以这个工序至少需二人同时操作,静置一会儿就可用布过滤压在两扇门板中间,滤干水后便成了豆腐,将豆腐切成长条用油炸成半成品称为“生条”,豆腐切成小块经过发霉后拌入盐、辣椒酱再做成“豆腐乳”;花生、蚕豆、红竽干等都要在过年前炒熟、存放,便于农忙时在田间地头方便食用;麦牙糖的制作,从温水浸米、煎熬、拌入爆米花,到切成小块成品,需要十二、三小时;真正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们脸上的皱纹里,从噼啪炸响的灶火中渗透出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长工、短工,二十四日才可满工;祭祖用的纸钱,则要从一刀纸里每次数出五张或七张,只能是单数不能成双数,裁成十到十三厘米宽,再叠成三折后略象一个正方形,然后用铁钱凿在纸钱上凿五行,每行五个印,但必须在上午操作,在下午打纸钱必须点一枝香,是何原因,不得而知。铁凿总体高度、上截粗细同圆珠笔差不多,下端是圆的,如一元硬币大小,中间还有一个圆点,凿印后还真的有的象钱。接下来是写春联,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家家户户每道门上,都要贴上一幅大红春联,贴在门楣上的称为横披,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记得在县民劳局(民政局与劳动局合在一起办公的机构)当局长的大伯,书法自然了得。那时他大权在握,要是有人想安排、调动工作,只须他一句话、一纸书函便能如愿,上他家活动的人不少,拿东西的人不少,如愿的却极少,他铁面无私,公事公办,常常将提东西的人拒之门外,或是逐客令驱走,唯独乡亲们拿来红纸请他写春联乐此不疲、照单全收。大门上一副对联是每家必要的,只要你告诉他要写几副房门对联,然后龙飞凤舞、一挥而就,大门上诸如“山青水秀风光好,人寿年丰喜事多”“人勤三春早,地肥五谷丰”之类,房门上则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利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写给灶王爷的则是“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等等,每年的过年前都要忙活好几天,甚至邻村人家娶亲嫁女或别的喜事,都愿意星期天来求汪局长的一副笔墨,更有人以此为借口请他过去“坐坐”,大伯则要看这户人家是否另有目的再作决定,我那时候非常羡慕大伯,写几个字就能换上一餐美食,可大伯却总是推辞,我们小孩子当然不懂其中的玄机。有人请吃请喝,何乐而不为呢?现在每年正月去县城大伯家拜年时,看到他家对联都是买现成的。年三十,讲究就更多了,清洗餐具、打扫卫生、贴对联、贴门神,贴年画,祭祖宗,祭天地,祭神灵完毕,才可以吃年夜饭,平日里吃不到的鸡、鸭、鱼、肉,蒸、炖、煎、炒、炸,贫也好,富也罢,童年的天真和欢乐,这时候在饭桌上显露无遗,可以无所顾忌地左挑右拣,唯一无法挑拣就是酒,那年代也就只有一种零散的白酒,只是档次高低不同,用盐水瓶到小店里打上一斤酒,虽然有些舍不得但还是要加上几汤匙白糖,晃一晃就是甜酒了,呡一口辣得直吐舌头,更不知饮料为何物。吃过年夜饭,穿上肥肥大大的新衣,还是觉得很高兴,因为父母要我们穿的新衣至少要能过二到三个新年,那时的生活条件可想而知了。爆竹则是从一个三百响或五百响的编爆上一个个折下,然后点一个扔一个,也没有什么擦爆、甩爆,也没看到有人放过焰花。初一或初二就是拜年、走亲访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年才算过完。接着便是各村庄请戏班唱黄梅戏,一直唱到农忙,这些年一直在外打工,很少看到舞台上活神活现的表演艺术了。现在麦牙糖、豆腐、炸生条市面上随处可见,“蒸圆子、打钱纸”已变成遥远的回忆,也很少有人写对联了,只有炒花生、唱黄梅戏还在延续。回忆是令人神往的,尤其是儿时过年的情景更令人难忘,年年过年,年年忙碌,年的背后也寄托着厚重的责任,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对于人生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对新的一年,如何调整自己,以新的自我面对新的一年,这就是过年的意义吧!
不满意这篇作文?
我要点评《过年的回忆》
中心不突出
表达不准确
情感不真实
我要评论《过年的回忆》
关于高三的其他文章
关于叙事的其他文章
关于过年的其他文章
大家都在看
缓冲命中,耗时0.112毫秒LILI的小家
地址:.cn//
你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回忆儿时的过年时光+因为我们在一起
阅读(0) ┊ (1) ┊
一个新年又将来到,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越来越讨厌过年,反而时常怀念儿时的过年。印象中最开心的是读小学时回老家过年的情形。
我的老家在新洲,我们一家、舅舅一家、小姨一家,我们这三家是在黄石,难得能一起回去过年,而那一年是刚好三家一起回去的。其实那时候回一趟老家是不容易的,冷不说,路上要走好长时间,而且还要轮渡,江水吹得直冷的,脚都麻了,全无知觉,但是只有一个轮渡,所以司机们只能耐心排队等着。往往一大早坐车子,下午四五点才能到。我们是回家家屋的,其实家家屋环境也不好,瓦顶都有缝隙了,外面下大雨,里面是下小雨的,水也是必须到井里去打,井水很冷的,那会用煤炉子也很舍不得,除非办年饭,否则不用,无处暖和,因此我最爱帮家家烧火弄饭的,那会家家屋是一个砖头垒起来的灶子,然后用划把子一素就可以烧了,每次我拿着钳子把草把送进去,看着旺旺的火烧起来,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成就感,而且特暖和,我姐经常跟我争,但是因为我小,每次都是我赢了,不让给我,我妈会吼我姐的。
还记得大家来我家家屋吃年饭时,大人几桌,小孩几桌,那会一家生几个,真的太多了,玩得好的成一桌,还记得当时上来一碗桔子罐头,哇,不到两秒,那个碗已经空空如也,再一看,都在我闪自己碗里,大家互相比着,看谁比得多,我的姐姐因为在那一桌算比较大的,不好意思抢,所以没抢到,找我要,没办法,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分一点给我姐姐,然后大家赶紧下肚,而我又想办法蹭到我妈那一桌去,扭呀扭的,小声告诉妈妈我想吃什么,妈妈就悄悄给我夹一点,我喜得不得了,我姐更喜,赶紧从我碗里弄一点,搞得别家小孩都知道了,也跑去蹭,结果家家很生气地望着我,不许我带头胡闹,我的肉啦,我最爱吃的啦,再也不能多弄一点到口了,呜呜。可惜现在都长大了,再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毫无顾忌地抢啦。长大真不好。
还记得去我大伯家,大伯家有一个儿子跟我同年,不过比我大几个朋,要是放鞭炮来吓我,他知道我怕,那会都是那种短短的红颜色的,上在一根引线,然后用自家做的香来点燃,(香是自己家做的,说是用泥巴混了什么东西做的,不过这种香点起来很容易,就是很容易碎,一不注意就成碎泥了)我进来时往地上一扔,搞得我经常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去,我就找大伯告状,他表面当着大伯面保证不欺负我,背后又开始了,我决定不屈服,于是自己找位置偷偷练习,训练胆量,然后有一次,他进门时我忽然点燃往他那一扔,他吓一跳,来了个狗啃屡,我得意极了,让他知道女的不是好惹的。还记得我爸给我买了一个汽球,这个汽球很好的,我和伙伴们找两棵树,然后找一根细线两头一系,当是分界线了,然后打球,可好玩了,当时因为要在大伯家住几天,因此我也带去了,结果他故意来破坏,一不小心把我心爱的汽球打存了,我当时又气又恼,就跑去打他,他就往田地上跑,田地不好走,有的地方还蛮宽的,有的地方却很窄,我因为从业没走过,现在又去追,结果一不小心,一头栽到田地里去了,我到现在都不记得,我是怎样回的家,那会迷糊中好象是我姐和几个伙伴把我抬回去的,我也不太记得了。找个时间问下我姐还记得不。
那会农村好冷了,尤其我大伯家那更冷,大家呆在客厅里做什么好了,大人都在打麻将、打牌在,于是有人提出去田里挖好吃的吧。说实话,我没挖到,跃跃欲试。我们分成两组,一组去摘豆子去了,一组去挖马蹄莲,我参加了挖马蹄莲,拿着锄头我就下地了,以为挖个马蹄莲应该不难,结果一挖确实是马蹄莲,不过是一半,不是完整一个,我在小心地挖,居然又是一小部分,结果这一个马蹄莲我居然以一部分的方式挖了出来,搞得她们都说我太厉害了,真不好意思了,不信邪,我再小心一挖,居然没有,气得我要死,再一挖,终于挖了一个出来,结果是烂的,伙伴们笑得前俯后仰,我不干了,老实在旁边捡吧。回家扣,一看,摘豆子的早已经煮了起来,我们也不管马蹄莲了,全去抢豆子去了,其实那豆子很小很小一颗,不过真的好甜的,真不明白,就白水一煮的,什么调料都没有,但是我吃得很香,觉得是我吃过最美味的豆子,到现在还怀念着。现在虽然也经常吃豆子,更大,但是始终感觉少些什么,我想还是缺少那种感觉吧。
想起去拜年旱,农村那会都是拜一家,吃一家的早饭,我记得一去,就是一家鸡汤,我当时特想吃那鸡腿子,但是妈妈不许,只让我象征性的喝一点汤,吃一点配菜,人家让我多吃一点时,我还必须客气地说&吃饱了,吃饮了&其实我口水直流的,那会不明白,不过现在明白了,那时农村的情况还是比较穷的,好多人家一年舍不得吃鸡肉,养着鸡,只为过年时人家来拜年端上来,有的甚至是借的,如果来一个吃一个,那哪来这多鸡啦?因此大家心里都明白,都是不会吃的。现在吃肉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啦!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越是到了过年的时候,我越是吃不下肉呢?难道是吃得太多了吗?
我在写这篇帖子的时候,一边写,一边想,我想是因为童年是美好的,没有太多的压力,不需要考虑太多的问题,率性而为,现在成了大人,尤其是生了孩子,周围的人已经把你真正当成人来看了,你做的每一件事,你说的每一句话已经不仅仅代表你自己的呢?所以你要为你做的每件事,说的每句话负责任。因此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了。
我想我之所以总怀念小时候,是因为我们大家都在一起,一起过年,虽然没有现在吃得好,喝得好,甚至穿得好,但是因为我们都在一起了,说得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做着大家喜欢的游戏,日子苦也开心了。现在长大了,好多人已经离开我了,我的姐姐因为嫁到外地去了,几年回不来一次,虽然时常电话联系,但是许多东西是不能用电话来代替的。
我怀念小时候,怀念可以率性而为,怀念日子虽然苦,但是我所爱的人和爱我的人,我们都在一起,那些温馨的画面是什么也代替不了的。
年龄:38岁
宝宝:海海
闲话家常其他日记
收藏她日记的好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回忆作文题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