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类最如何面对残酷的现实战争或竞争,孙武的计篇给了您哪些启示?

孙子兵法之始计篇第一:原文、译文、点评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初中语文文言学习手册-导航 【最新版本,最新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学习手册-导航【新版本,新译文】――
&&孙子兵法之始计篇第一:原文、译文、点评【点击数:】
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认真研究的。
所以,要从五个方面分析研究,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道,是使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这样,民众在战争中就可为国君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险。天,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四季更替等天候季节变化的规律。地,是指地理位置的远近,地形的险阻与平坦,广阔与狭窄以及哪是死地、生地等。将,是指将帅的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抚士卒,勇敢果断,军纪严明。法,是军队组织编制、将吏的统辖管理和职责区分、军用物资的供应和管理等制度规定。凡属这五十方面的情况将帅们没有不知道的;然而,只有深刻了解。确实掌握的才能打胜仗,否则,就不能取胜。所以,要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分析比较,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势。要看哪一方的国君比较贤明?哪一方的将帅比较有才能?哪一方占据比较有利的天时地利条件?哪一方的法令能切实贯彻执行?哪一方的军队实力强盛?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严明?我们根据这些,就可以判明谁胜谁败了。
如果能够听从我的计谋,用兵作战一定能够胜利,我就留在这里;如果不能听从我的计谋,用兵作战必定失败,我就告辞而去。
有利的计策已被采纳,还要设法造成有利的态势,作为取胜的辅助条件。所谓“势”,就是根据情况是否有利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所以,能打装作不能打;要打装作不想打;要向近处装作要向远处;要向远处装作要向近处;对于贪利的敌人,要用小利引诱它;对于处于混乱状态的敌人,要乘机攻取它;对于力量充实的敌人,要加倍防备它;对于强大的敌人,要暂时避开它;对于易怒的敌人,要用挑逗的办法去激怒它;对于卑视我方的敌人,要使其更加骄傲;对于休整得充分的敌人,要设法疲劳它;对于内部团结的敌人,要设法离间它。要在敌人无准备的状态下实施攻击,要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这是军事家取胜的奥妙,是根据随时变化的情况,随机应变,不能事先规定的。
凡是未战以前预计能够取胜的,是因为得胜的条件充分;未战以前预计不能打胜仗的,是困为得胜的条件不充分。条件充分的就能取胜,条件不充分的就不能取胜,何况根本不计算。没有胜利条件呢!我们从这些方面来看,战争的胜败就很明白了。
本篇是《兵法》的首篇,具有提挈全书的作用。它主要论述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探讨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并提出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军事名言。
(一)对战争的基本态度
孙子对于战争的态度,是非常慎重、非常认真、非常严肃的。本篇开宗明义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一认识,比“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前进了一步。此句中“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相对为文,“地”与“道”互文见义,均指手段、方法。这就使我们明确地看出,战争之所以是国家的大事,就在于它既是军队生死搏斗的手段,也是国家存亡攸关的途径。《火攻》中强调:“战胜攻取,而不修其攻者凶。”所以,他主张“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告诫君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帅不可“愠而致战”,“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要认真考虑研究,不可轻率用兵。所以,主张,在用兵之先,要探讨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
这种重战、慎战的思想是可贵的,是先秦进步军事思想的共同特点之一。它对后世(国内外)的影响很大,我们在评述中已有介绍。
(二)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
关于探讨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具有丰富的内容,孙子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五事、七计就是探讨的首要条件。所谓道,是使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这样,民众在战争中就可以为国君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险。所谓天,即昼夜、晴雨、寒暑、四季更替。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天候还应包括天旱、水涝、蝗灾、冰雹等等。关于天的认识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这是很可贵的。当时的战争受天候条件的制约相当大,所谓“冬夏不兴师”。因为,秋季出师才便于因粮于敌。而且春秋末期以前的战争大都是在白天进行的,很少夜战。因为战争持续时间短,几个小时,最多一天即结束战斗。像公元前575年晋楚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南)之战,“旦而战,见星未已”(《左传》成公十六年),从早晨打到星光出现,在春秋中期已属罕见的史例。《军争》中说:“夜战多火鼓”,则是对春秋末期战例的总结。当然,天候对战争的影响是从具体的作战对象所处的特殊地位说的。这里无妨举两个后世的战例来说明吧。例如,赤壁之战中,在寒冬用兵,所以周瑜据此判断曹军战马缺乏饲料,是败因之一。而东汉马援进攻五溪蛮,则因盛夏士卒多染疾疫而失败。所谓地,是指地理形势――道路的远近,地势的险易,地形是否有利于攻守和进退,战场的广狭是否有利于军队的部署――对战争的影响。所谓将,是指将帅的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护士卒,勇敢、坚决、顽强、果断、军纪严明。所谓法,是指军队的法纪和组织编制,将帅的权能和职责区分、军用物资的供应和管理制度等等。
以上五点,孙子认为是分析、判断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要详细剖析五个基本因素,还要从七计中去推断。即:哪一国的君主比较贤明?哪一方的将帅比较才能出众?哪一方占据比较有利的天时、地利条件?哪一方的法令能贯彻执行?哪一方的军队实力最强?哪一方军队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严明?从上述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就可以知道谁具备了胜利的条件,判明谁胜谁负了。当然,用现代的观点分析,上述的条件显然是不足的。然而在2000年前,能发现这些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是难能可贵的。
(三)实现战争胜利的条件
(1)选将。就是挑选能执行“庙算”大计的将帅。我们要在这里集中地作一点分析。孙子把贤能的将帅不仅看作是关系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而且还悦“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又说“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谋攻》)。可以说,在13篇中无篇不显露出孙子对将帅地位的竭力宣扬,对将帅条件的严格要求。因然,这里反映了孙子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但是,必须看到,强调将领的地位和作用,提出选将的条件和要求,又是与当时战争急剧发展的客观情况紧密联系的。
在春秋时代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军事上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郭沫若同志主编的《中国史稿》第1 册中曾简明扼要地指出:“甲士和车战的地位下降,徒兵和野战日益重要。这是和当时社会变化有密切联系的。甲士是由平民中的上层充当的,庶人只能作徒兵。平民阶级瓦解了,甲士和车战制度也随之而崩坏。庶人地位上升了,地主阶级要从农民中征兵,徒兵和野战的地位也就提高起来了。军队中的组织也和农村中的什伍组织相一致的。军队中的指挥已经不是非贵族不可了。甚至战俘也有被提升为指挥官的,并出现了军功爵制的萌芽。”这是鞭辟近里的分析。特别是春秋末期,由于井田制的破坏,郡县制和征兵制的出现,各国兵额激增。原来周天子拥有六军,大国三军,中国二军,小国一军的格局己完全打破了。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战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战部队增多了。例如晋国,春秋初期的城濮之战时只有兵车700乘(约21000人),到鲁昭公13年,平丘之会时,晋国有兵车4000乘(约120000人)。又如齐国在公元前484年吴齐艾陵之战时,一战就损失兵车800乘。当时吴国是四军,比齐军势优,其总兵力也有十几万。二是武器装备提高了。不仅铁兵器使用于战场,南方的吴、越、楚等国还有“余皇”之类的大型战船。三是战场地域扩大了,从平原旷野矿展到山林沼泽和江河湖海。我国第一次海上登陆作战就是公元前485年吴鲁联军的伐齐之战(《左传》哀公十年》)。四是战争持续时间延长了。例如吴楚柏举之战打了11天,越灭吴围困姑苏竟达3年之久,战斗的激烈程度有所加剧。五是作战方式复杂化了。由于徒兵进行野战,因而出现了奇袭、迂回、包围、伏击、侧击等69战法,战场流动性增大,机动能力提高。
这一系列新的变化、新的特点,都向军队提出了提高指挥效能的要求。原来,古代作战“出将入相”,文武是不分职的。据《左传》闵公二年(公元前660年)载,晋国大夫说:“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意思是说率军作战,对作战方案定下决心,部署实施,是国君和正卿的职责。但是,到了春秋末期,这种现象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客观形势。因此,“将”这一崭新的事物终于出现在我国的军事舞台上。据日本学者泷川资言《史记会往考证》统计,这一时期的将军有:狐夜姑在晋国为将,孙武在吴为将,子重、子常、屈完在楚为将,司马穰苴在齐为将,詹伯在郑为将,慎子在鲁为将,子文在卫为将,等等。这些专职将领的出现正是随着战争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面对当时的战争,对将领提出了“五德”的做将标准。这就是“智”,多谋善断;“信”,赏罚有信;“仁”,爱护士卒;“勇”,勇敢坚定;“严”;明法审令。古人说,孙武尚智,孙膑贵势,是很有道理的。孙武把“智”放在五德的第一位表明了他对指挥才能的重视。作为将领的主要职责首先也应当是斗智。他认为,一个“贤将”对于关系全局的“五事”必须有深刻的了解(“凡此五者,将莫不闻”。),对于复杂的、易变的、矛盾的战场情况要能灵活处置(《九变》:“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对于整个作战过程要善于分析判断,考虑利害得失,定下正确的决心(《九变》:“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要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良好的应变能力(《地形》:“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要善于周密地计算敌我兵力对比(《地形》:“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没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良好的军事素养,没有综合判断的洞察能力和商人一筹的预见能力,是不可能胜任贤将之责的。
对才智如此重视,如此强调,正是对当时许多血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正面的例证如齐鲁长勺之战,曹刿“一鼓作气”的作战指导,取得了打败齐军的胜利、这是由于指挥高明而获胜。反面的例证,如宋襄公“不鼓不成列”的蠢猪式战法是尽人皆知的。还有公元前597年,晋楚两军在(今河南郑州东)发生的一次大规模遭遇战中,晋军之所以惨败,就是由于主将荀林父指挥无能,迟疑坐困,并错误地下达渡河的命令,以致造成“舟中之指可掬”的(士卒因争相渡河逃命,先上船者用刀砍断后爬船者的手指,这些被砍断在船舱里的手指可以满把地捧起来)悲剧。
除指挥才能外,也十分强调将帅要有良好的精神素质。对国家要“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地形》),“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火攻》);对士卒要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地形》);将帅个人也必须具备完善的品格,所谓“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九地》)。“静”就是沉着,“幽”就是深恩,“正”就是坚定,“治”就是整治。
对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这里只着重介绍了关于提高指挥效能方面的内容,至于治军等其它方面的丰富内容,我们将在有关的篇章中再分别介绍。
(2)造势。就是要设法造成战场上的有利态势。孙子对战争胜负的分析并没有停留在仅仅对“五事”的比较上,而是紧接着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即是说,计算客观利害,意见得到采纳,这只是指挥战争的常法,还要凭藉常法之外的变法才能把胜利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这个变法就是“困利而制权”的“势”。所谓”势”,就是根据情况是否有利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造成于己有利的战场态势。什么是“权”?“权”的本义是秤锤,引申为权变。《?议兵》说:“以不可预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随物变化。”可见,“权”就是因敌制胜,灵活用兵,是达到夺取有利态势的手段。历来的注家们,把这一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而造成的有利态势,称之为“造势”。
势不是固有的,是靠指挥官的高深的战略战役素养,稳操胜算的指挥艺术,极为丰富的战斗经验,以及在战略战役上的深思熟虑,才能造成的。《势篇》中说:“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战场中的这种势,是艰难用生动的战例和具体的语言表述出来的。所以用人们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作比喻。他所说的:一块圆石,从很高很陡的山上滚落,会造成急骤落下之势,是很难阻挡的。湍急的流水,以飞快的速度弃泻,可以把一块大石头冲走,这是水势的力量。
在通常情况下拥有兵力、兵器优势者,易造成有利态势,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劣势者利用各种条件,也可以造成有利态势。例如:南方有种小动物像猫,俗称花面狸(有称彪狸和狐狼的),爱和老虎打架,凡遇老虎,它都要主动地发动进攻。论力量,它比老虎要弱得多。可是,它的动作非常灵敏。一遇老虎,它通常先在树上打埋伏,突然跳在老虎背上,抱在老虎的尾巴根子上,用它尖利的爪子,死扣老虎的肛门。老虎痛得大叫大跳,想抓抓不下来,想咬也咬不着,最后只好在地上打滚,甩脱这个小动物的袭击。当老虎在地上打滚时,“花面狸”早就逃之夭夭了。
造成与我有利的态势的各种条件是很多的,如地形对我有利。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并不是说这个人有万夫不挡之勇,而是说这个人占据了有利的地势,一个人据关而守,一万人也无法攻取。
出敌意外,是造成有利态势的重要条件。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昆阳大战中以其精锐5000人,袭击于莽军之侧后,一举击溃强大的莽军,就是抓住有利战机,造成有利态势而出奇制胜的典型战例。
主动、灵活,也是造成有利态势的重要条件。例如:先发制人,打敌人措手不及,迫敌处于应战的被动地位。掌握有利战机,抓住敌人的弱点、迅速进击等等,都是创造有利态势的重要条件。
(3)运用诡道。交朋友全凭信义,斗顽敌应通诡道。军事斗争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宋襄公对敌人讲仁义,结果使自己丧军败旅。兵不厌诈,古今常理。如果说诳骗和撒谎,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交易所里是常见的事,那么,在战争舞台上它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在相互用诈的战争场合,如果你不能欺骗敌人,那必然为敌所制;如果你不能识破敌诈,那就会陷入敌人的圈套。行诡道之木,首先要设法伪装自己的真实企图,以假象掩盖真象,以形式掩盖内容,以枝节的、次要的过场冲淡主要的“剧情”,给对方造成虚幻的错觉,使敌手难以料定我的本意。诸如此类的示形用佯,都可以收到示假隐真的效果。凡诡道之法,都与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相违背,都力求从相反中求相成,或反我内心的目的而行动;或反事情的真实面貌而行动;或顺应着敌手的某些主观愿望而行动;或根据驾驭的需要而行动,等等。行诡道之术,指挥员的决策思维忌“直线运动”。联想法、反想法,最能跳出敌手料想判断的圈子。第一次在我国军事学术史上鲜明地提出了“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军争》)的战术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他列举了十二条战法。人们习惯地称之为“诡道十二法”。
“诡道十二法”的前四法是利用”示形”,即采用欺骗和伪装的手法,麻痹敌军,争取战争的胜利。其余八法是指对八种不同情况的敌人所采取的八种不同的对付方法。
“诡道十二法”目的就是一个:“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对敌实施突然攻击。这十二法的要旨就在于集中兵力,攻虚击弱。因为无论是战役上或战斗上的伪装,佯动和欺骗,都是为了迷惑敌人。只有迷惑敌人,才能荫蔽自己的兵力集中,调动敌人,使其错误地变更部署,分散兵力。唯其如此,才能最终达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目的。所以,也可以说“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诡道十二法”的小结。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权诈之兵”的精髓,也是进攻作战发起阶段谋略运用的要旨。战争历史表明,在敌手失去戒备或者料想不到的时间、地点实施突然袭击,能在军事上和心理上取得巨大效果,并使对方在慌乱中作出错误的判断,制定错误的计划,采取错误的行动,以致连连失败。
(四)多算胜,少算不胜
本篇的最后结论是:“多算胜,少算不胜”,“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这里的”见”同“现”,显现。就是说,计算周密,胜利条件多,可胜敌,否则,不能胜敌。我们全面地考察了战争胜负的主客观条件,谁胜谁负就端倪可见了。
说:”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所谓”庙算”,本意指兴师作战前,先在庙堂(朝廷)举行会议,谋划作战大计,预见战争的结局。这是就战略决策而言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庙算之妙。所以,庙算就其普遍意义而言,也可称作“妙算”。将军用谋,神机妙算。“掐指一算,便知分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古典小说中这些描写军事智囊的语,虽然带有几分神话色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决胜之策,在于运筹;高敌之着,以计为先。
战争是力量的比赛,而力量则具体表现为一定的数量关系(兵力、火力的多少)和空间形式(编组、部署、设防等)。军事谋略不过是通过精细的运筹计算,用“数”和“形”编织出的画图。比如:同样一支军队,处在行军、宿营中,或配置在阵地上,其战斗力大不相同;同样数量的火炮、对同一具有反抗力的军事目标射击,采取集火齐射或分次零射,其效果大不一样;同样上、中、下三等马,按田忌的赛法则败,接孙膑的赛法就胜;2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3个法国兵,而1000个法国兵则总能打败1500个马木留克兵,等等。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但整体力量并不等于一个个局部力量的和。使用得法,排列组合适当,整体力量则会成倍地超过一个个局部力量的和,否则,还会小于这个和数。从对力量的使用来说,施计用谋,无非是灵活而巧妙地玩弄“军事魔方”――用一定数量的兵力,组成超定量的“形”。
战争中充满着未知数,也一定会暴露出许多已知数。指挥员的判断艺术,就是通过已知求未知;指挥员的欺敌方略,在于示形虚数,深隐实数,以多算胜少算。孙膑马陵设伏,妙在先“度其行”,料定庞涓“暮当至马陵”。东汉虞诩增灶赚羌戎,巧在设虚数示强,使敌手判断错误,行动失算。
上一个教程:
下一个教程: 没有了
【古诗文翻译网】
――传播经典文化,浸染心灵之德,绽放美丽人生 【文言新视界,经典大舞台】☆&|&一、单项选择题
1、 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是
B、政治制度
C、国家荣誉
D、国家尊严
2、国防最主要的手段是
3、贵族男子才有资格当兵是________规定的
4、汉代规定成年男子服兵役的年龄是________周岁
5、我国古代的海防建设从_____代开始
6、我国“国防”的基本含义是在___________中界定的
A、《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7、1661年_________率军把荷兰殖民者赶出台湾
8、《孙子兵法》诞生于
A、战国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秦汉时期
9、孙武在________篇中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著名军事观点。
A、《计篇》
B、《作战篇》
C、《谋攻篇》
D、《势篇》
10、1977年山东银雀山出土的竹简《孙子兵法》共有________篇
11、毛泽东军事思想诞生于中国革命的战争年代,主要是_________的智慧结晶
A、毛泽东个人
B、毛泽东、朱德
C、军事家们
D、中国共产党集体
12、“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早由___________提出
1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红军进行了________反“围剿”作战
14、抗日战争中的平型关大捷发生在
15、我国海岸线有_________万公里
16、在南沙群岛领海争端中,共有(
)个国家和地区
17、我国与印度边境有___________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18、下列哪个选项是中日关系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19、我国领海面积有多少万平方公里
20、信息化作战中,_______是交战双方争夺的中心。
A、制信息权
B、电磁空间
D、网络空间
21、我国与日本在东海大陆架有_____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22、军事高技术的特征有:
A、高智力、高投入、高效益和高速度
B、高智力、高投入、高效益和高风险
C、高智力、高投入、高效益、高竞争、高风险、高渗透和高速度
23、导弹首次亮相是在
24、核武器是_________出现的最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
A、19世纪40年代中
B、20世纪40年代初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
25、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发成功的时间是
26、激光技术是_______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27、中国首颗“探月卫星”的名称是_______
A、神舟5号
B、神舟6号
C、嫦娥一号
D、东方红5号
28、1957年10月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国家是______
29、“网络中心战”的概念是_______于2001年7月提出的。
B、美国防部
D、美参联会
30、机械化战争是发生在______的战争
A、农业时代
B、工业时代
C、信息时代
31、冷兵器杀伤作用的发挥依赖于______
A、手中的武器
B、军队数量
C、人的体能
32、________战争中首次利用卫星进行战场侦察,使大战这一崭新的方式脱颖而出
A、第四次中东战争
B、越南战争
C、英阿马岛战争
D、海湾战争
33、_______战争中首次大批量使用了“JDAM”等精确制导弹药
A、伊拉克战争
B、阿富汗战争
C、科索沃战争
D、海湾战争
34、______是信息化战争中的主导能量。
35、信息战的要点是一个前提、两个手段、一个目标。“一个目标”是
A、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B、保护己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
C、攻击敌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
D、夺取与保护信息优势
二、判断题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海空三军组成
2、 民兵分为普通民兵和基干民兵,女民兵只有普通民兵
3、 我国五中力量的建设目标是实现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
4、 发布动员令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决定,以国家主席名义发布
5、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发的时间是1964年10月
6、 《国防教育法》规定要对小学、中学、高中和高等学校的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7、 我国武装力量现代化的关键是武器的现代化
8、 我国古代政府边疆建设是重塞防,轻海防
9、 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与军队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它来源于丰富的战争实践,并代表
一定阶级的意识形态
10、 “兵者,国之大事”是孙膑提出来的
11、 唐朝和宋朝以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就停滞不前了
12、 毛泽东军事思想来源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同时又被革命战争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13、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把我军建设成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
化、革命化的军队
14、 现代战争的根源是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5、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是人民战争理论
16、 中亚五国包括哈萨克 、吉尔吉、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
17、 80年代以来我国抓住冷战结束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努力,有所作为,明显改变了
周边战略态势
18、 我国提出的新型安全观以相互信任、裁军与合作为内涵
19、 国家安全环境取决于周边安全环境
20、 历史上俄国侵占我国领土达151万平方公里
21、 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已成为影响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
22、 军事高技术化要求作战能力向攻防兼备方向发展
23、 精确制导武器是指直接命中概率超过50%的制导武器
24、 制导炸弹就是普通的航空炸弹,但精度要高些
25、 “总体效能高是”精确制导武器的主要特点之一
26、 隐身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军事技术的重大突破之一,被人们誉为“王牌技
27、 伪装技术是对抗军侦查和武器攻击的一种有效手段
28、 电子对抗技术主要目的是争夺电磁频谱的控制权
29、 电子站主要包括电子进攻和电子防御两部分
30、 要正确处理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关系,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以信息化
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推动军队信息化加速发展
31、 “五支人才队伍”是指培育大批具有良好的全面素质的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
科学家队伍、技术创新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
32、 热能是冷兵器时代能量释放的基本形态
33、 机械化战争时代释放的是热能和化学能
34、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特点之一是导弹战比较明显
一、简单题。
1、 国防的定义是什么?
答: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 什么是国防动员?国防动员按规模如何划分?
答:国防动员就是国家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而采取的紧急措施。国防动员按规模分为总动员和局部动员
3、 我国国防历史有哪些启示?
(1)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 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4、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
答:毛泽东军事思想揭示了武装斗争的基本规律;毛泽东军事思想完全符合我国我军的实际,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指针,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抵制和批判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锐利武器
5、《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答:重战思想、慎战思想、善战思想、物战思想、备战思想
6、简述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
一是经济与科技,二是国防实力,三是民族凝聚力
7、目前南海海域与诸岛之争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一是国际化,二是长期化,三是合法化,四是联合化
8、军事高技术的定义
答: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9、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答:(1)对战争样式和作战方式的影响
(2)对军队编制装备的影响
(3)对作战指挥的影响
(4)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5)对后方保障的影响
10、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
答:(1)武器系统的高技术化由单一向整体化发展
(2)军事高技术化由武器平台的高技术化向传感器等信息技术的各个领域发展
(3)军事高技术化由少数发达国家向更多国家发展
(4)军事高技术化要求作战能力向攻防兼备方向发展
(5)高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的应用的全面化
11、军事航天技术的定义?
答:军事航天技术是为军事目的而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的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军事空间技术
12、战争形态的定义?
战争形态是指由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作战诸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
13、信息化战争的定义?
是指在信息时代,交战双方或一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信息化武器为主要作战工具,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的战争
14、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战争工具――信息主导
战争力量――整体凝聚
战争时空――多维一体
战争实施――精确打击
战争保障――多维保障
战争制胜――人机融合
15、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由战争观与方法论、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思想、战略战术思想、国防建设思想五部分构成
二、问答题
1、 现代国防有哪些基本特征?
1)现代国防的概念内涵更丰富;(与传统国防相比有三点明显不同)首先是国防行为的主体是国家,不仅仅是某些国防职能部门的事情。其次国防事业涉及国家的广泛领域既包括军事设施,武器装备等硬件建设,也包括国防教育,动员机制等软件建设。第三是国防斗争贯穿与社会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战争时期,临战准备和和平时期
2)现代国防是多种手段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主要有暴力对抗,威慑手段,谈判方式和运用影响力量,非暴力手段客观上居于国防的重要地位
3)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现代国防理论强调是以经济与科技发展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凭借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新理论
4)现代国防与国家经济建设关系更为密切。
星期三菜单:叉烧/卤水鸭肾、冬菇蒸鸡/烧鸭、胡萝卜肉片、尖椒炒面筋、番茄炒蛋、莲藕肉片、大豆芽炒肉片、青椒鸡杂、青瓜炒鱼饼、南瓜焖排骨、豆角炒腊肠(5元/3肉1菜、6元/4肉1菜、送外卖:)
一方面:国际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国家武器准备发展的总水平和国防力量的总规模。另一方面,强大的国防能够保障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并充分发展国防系统的社会经济功能,多方面支援和促进经济的发展
2、 简述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内容要点:
(1)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
(2) 组织最广大的人民革命统一战线
(3) 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4) 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5) 各种斗争形式相配合
(6) 创立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
(7) 坚持军民结合增强战争力量或国防力量的方针
(8) 正确处理战争和国防建设中人民的长远利益与暂时利益的关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面对残酷的现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