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孝杯诗词大赛一阕江城子悼亡妻扫亡妻墓在哪

查看: 746|回复: 0
【9月10日截止】20万大奖等你来拿“中孝杯”家风孝道诗词创作大赛征稿启事
古往今来,孝文化一直是我们继承和传唱的传统美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等等都是古人对孝的诠释。日,皋亭山景区邀请“新华社”、“FM93浙江交通之声”、“浙江卫视”、“教育科技”、“中国旅游报”、“腾讯大浙网”、“今日头条”等几大媒体来皋亭山景区管委会参加《“中孝杯”首届全国“家风•孝道”诗词创作大赛新闻发布会》
活动背景弘扬孝道文化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孝道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凝聚全世界中华儿女的精神动力。拟通过举行以“传承家风家训,弘扬时代孝道”为主题的诗词创作大赛,在全国形成“传承孝道”的文明风尚,为共铸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通过举行宣传活动,吸引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人参与到家风家训、孝道文化诗词创作中来,不仅可以展示传统诗词的艺术魅力,更能弘扬良好家风家训、孝道文化。主办单位中华诗词学会中共杭州市江干区委员会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杭州丁桥皋亭山景区建设管理委员会杭州市江干区文明办浙江中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杭州通夏建材有限公司支持单位浙江省文明办杭州市文明办活动主题传承家风家训弘扬时代孝道活动时间截稿时间2016年8月 4 日——日审评时间日——日公示时间日——日颁奖时间日作品要求征文体裁:以弘扬“家风•孝道”为主题的诗词原创作品。1、诗词作品应符合传统诗词的格律要求,诗采用新韵旧韵双轨制,词采用词林正韵,散曲采用中原音韵,诗词曲每人仅限5首。
2、古风、歌行体字数不宜过长,组诗、联章词、套曲视为一组,不宜过五。绝句、律诗优先。自度词曲不在评选范围之列。
3、来稿一律用WORD文档按A4页面排版,标题用3号宋体居中排版,正文用小4号宋体字排版。投稿至指定电子邮箱()4、来稿人需详细注明作者真实姓名、联系地址(含邮编)、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内容不全,影响联络者,责任自负。
作品版权1、参赛作品须为原创首发,此前不得发表于任何纸质及网络媒体,因作品版权瑕疵引起的任何纠纷,由参赛作品提供者自负,和承办单位无关;2、入选作品署名权属于原创作者,除署名权以外的其他所有版权属于浙江中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3、作品作者不得再将参赛作品发表于其他纸质媒体及网络媒体,亦不得自行或委托他人印刷、复制及进行传播。
奖项设置一等奖一首奖金二十万元人民币[税前]二等奖三首奖金三千元人民币[税前]三等奖二十首奖金五百元人民币[税前]入围奖一千首均颁发获奖证书及奖品作品版权1、参赛作品须为原创首发,此前不得发表于任何纸质及网络媒体,因作品版权瑕疵引起的任何纠纷,由参赛作品提供者自负,和承办单位无关;2、入选作品署名权属于原创作者,除署名权以外的其他所有版权属于浙江中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3、作品作者不得再将参赛作品发表于其他纸质媒体及网络媒体,亦不得自行或委托他人印刷、复制及进行传播。作品评审评审流程组委会下设的赛务组负责接受投稿、甄别。征稿截止后,赛务组将整理后的稿件交初选评委组。初选评委组按照投稿体裁,分为诗组、词曲组,分别进行初选,将水平明显较差、不符合格律的作品淘汰。评分要求1、创作内容坚持以弘扬家风•孝道文化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紧围绕“家风”“孝道”的创作主题,反映中国家风•孝道优良传统。2、作品要体现家风、孝道文化内涵。3、作品内容健康、特色鲜明、群众喜爱,体现时代特色。评分方式采用专业评委和网络投票方式相结合, 其中专家评审所占比重为50%,网络评审所占比重为50%。其他事项1、征稿期间,大赛可另设推荐奖,征集二十世纪以来以孝道为主题的优秀诗词作品。推荐者应说明作品出处。2、在本次创作大赛中,始终把“家风•孝道”主题贯穿其中,作者的孝心、孝行和家风等作为评选的重要参考之一。3、凡是发现或被举报作者抄袭、作假或冒用他人名字等问题,经评委会核实,取消参赛作品资格。4、网络评审及大赛评审结果公示将在组委会专用微信公众平台(孝道诗词)进行,请参赛作者及时关注赛事信息。为确保公正、公平评选结果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5、凡投稿者视为认同并遵守本启事各项规定。6、本次大赛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微信公众号:xiaodaoshici)
/i0749186/
追求诗意的人生
Powered by中华诗词学会
投稿邮箱:
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要闻快讯 &
“中孝杯”首届全国“家风•孝道”诗词创作大赛征稿启事
      发布日期:    来源:    【字体】:诗词正文/《江城子》
《江城子》 &江城子 【宋】苏轼 十年生死 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 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 明月夜,短松冈。&
诗词韵律/《江城子》
《江城子》 词牌子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   △   △           △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             △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                 △
由来背景/《江城子》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而作,时八年(1075年)正月 二十日,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 。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 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 ,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 ,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
诗文赏析/《江城子》
《江城子》 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眉 山故里柳沟山,又名,距夫妇墓西北八步。苏 轼兄弟曾在父母墓旁遍植,“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虽十年过去,他对王弗依旧一 往情深,哀思深挚。词的上片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起句写十年里,双方生死隔 绝,即使不特意思量,往昔的深情仍难以忘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 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悲怆之情。十年来,颠沛流离,历经忧患,自己已 是“尘满面,鬓如霜”。想象着即使相逢,妻子也认不出自己了。明明是作者对亡妻思念深切,偏偏说 自己变化太大,已认不出自己,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既写出了千里的 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作者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 。凸现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境,表现了昔日和睦幸福的生活, 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蓦然相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 ,相互在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十年的。梦中醒来,作者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哀痛。清冷的明月,短短的
,幽幽的,相象着那里就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断柔肠的。作者巧妙地推己及 人,以想象妻子在那凄清冷落的地方想念自己,衬托出自己对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挚感情。
这首词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浓郁的与率直的相 互映衬,既是悼亡,也是伤时,把哀思与自叹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绝,读之催人泪下。苏轼十九岁 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甘苦与共。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这 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生者与死者虽然,感情的纽 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
《江城子》 “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 不尝一日去怀。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也 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 型。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 的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 淡而实美”的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此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 即这次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烙樱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缡未久 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 显然。
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老。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 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的磨难,对于无意识 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 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非常欣赏苏轼的这首词。想象着苏轼夜半拭泪醒来,仍恍如不知其妻王弗是真的香魂归来或者只是 一个梦?真的只是一个梦吗?那般地对镜理红装,那般的浅笑盈盈,竟只是十年前的片段?那般的那般 又是何时深植于这物逝飞快的十年记忆的呢?于是苏轼微叹了口气,满复愁思只换作轻轻地道出:十年 生死两茫茫……与是永恒的主题,尤其是有着死亡段落的爱情。    
《江城子》 老Rose握着“海洋之心”站在曾经吞噬Jack的雾 海上,回想当年划破冰海之夜的字字句句,想说的,只有“十年生死两茫茫”;38岁的渡边在飞机上偶 尔听到Beatles的 ,想起曾在直子脑后的发夹,念叨的,也只有“十年生死两茫茫”;如果路过唐琬的坟墓 ,“错,错,错”已毫无意义,不如插上一支白菊,叹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等到痞子蔡有家有 室之后,每次喝到咖啡,想起那个一身brown的舞者,脑中浮现的也应是“十年生死两茫茫”;至尊宝 会一直记得那个一身嫁衣含恨而逝的紫霞,会忍着心头剧痛而说:“一直有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 ,虽然是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曾经相濡以沫的爱人永隔阴阳已经多少个,思之不得见之,念 之不得语之,只留得记忆中残存的欢景愉时,当作泡过千次的茶,反复温习着熟悉的味道,凭吊十年前 的红袖添香;“十年生死两茫茫”,“茫茫”的何止“生死”,十年了,一切皆“茫茫”,皆“今非昔 比”了。也只有这份感情没有“茫茫”而去了,即使死者已逝,但生者永记,在每个月明相思之夜,不 思量间,自会神回小轩窗,自会肠断短松岗,思念、无奈、悲切、感慨,一句“茫茫”,诉尽心事!至 尊宝带上紧箍咒前曾经问过观音姐姐,为什么恨一个人可以几十年几百年地去恨,其实爱一个人也可以 几十年几百年地去爱。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让我在过往与现时的纷乱迷离中看到一滴可以保存千 年的眼泪,看到一朵香坟前不败的白菊花。
江城子-秦观/《江城子》
《江城子》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 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 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词作鉴赏此为少游前期的暮春别恨之作。词之上片由“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起 对往事的回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的描 写,进一步抒发愁情别恨。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 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 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以 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里暗示,这杨 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这地方发生。 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 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
过片“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所谓说“恨悠悠,几时休 ?”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 ,“一登”就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 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滔滔不尽地向东奔 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此词写柳,妙“弄 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手法于无意中出之, 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 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作者简介】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共列唐宋八大家。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开豪放派先河,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著有《东坡全集》一百一十五卷,今存。
老夫聊发少年狂①。左牵黄1,右擎苍。锦帽貂裘②,千骑③卷④平冈。为报倾城⑤随太守⑥,亲射虎,看孙郎2⑦ 酒酣⑧胸胆尚开张⑨。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⑩,西北望,射天狼。1、“左牵黄”两句:左手牵着黄狗,右臂举着苍鹰。2、“亲射虎”两句:孙郎即孙权。孙权本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3、“持节云中”两句:用汉文帝与冯唐故事。据《汉书·冯唐传》记载:魏尚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时“虏差六级”多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冯唐竭力为魏尚辩白,认为文帝“赏太轻,罚太重”,颇失人心。文帝幡然醒悟,当日便令冯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拜冯唐为车骑都尉。节: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云中: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苏轼当时在政治上处境不甚得意,在这里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
4.天狼:。:“长矢兮射天狼。”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比喻为对北宋边境屡有侵犯的西夏等国。
①这句说我老头子谈笑间萌发了年轻时的狂妄。②锦帽貂裘:锦蒙帽,貂鼠裘,古代贵族服饰。这里指打猎武士们的装束。③言从骑之盛,亦暗示太守身份。太守是“封疆大吏”,略等于古之诸侯。古制:“诸侯千乘”。④形容飞马疾驰的样子。⑤倾城:倾动一城之意,整个城里的人,写“随太守”的观众之多。⑥作者自己,时苏轼任密州太守。⑦这句说:效仿当年孙权的榜样,亲自射虎。这里苏轼是以孙权自比。⑧酒喝的很畅快。⑨胸怀开扩,胆气豪壮。⑩会:将要;挽:拉开;这句说:要把弓拉足,像满月一样圆【译文】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犹如微霜,这又有什么关系!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的敌人。
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苏轼词风于密州时期正式形成,这首词即公认的第一首。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词中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0次
参与编辑人数:10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52:19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孝歌劝世文劝亡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