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央红军北上南下之争走徐海东那样差不多的道路北上能达目的吗请教

人物生平/徐海东
人物简介徐海东徐海东(1900 —1970),生于湖北省黄陂夏店区徐家窑(即今大悟新城镇徐家窑)一个六代窑工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三十四团任代理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和黄麻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黄陂县区农民自卫军队长,中共黄陂县委军事部部长兼区委书记、县赤卫军大队长,独立营营长兼党代表,黄陂县补充第六师师长,鄂东警卫二团团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八团、三十五团、三十六团团长,红四方面军独立第四师、第二十七师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第七十九师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师长、军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军长,中共鄂豫陕省委委员、代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军团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参加了红二十五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届中央委员。日在河南省郑州市逝世。生平介绍徐海东是一个从农村贫苦窑工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高级将领。近代中国因阶级压迫造成的深重苦难,在徐海东身上有最鲜明的体现。他年轻时,有一次挑着瓦盆到外乡卖不出去,冻饿交加晕倒,幸亏一位农妇给了碗热粥才能活下来。苦大仇深的他,一旦听到共产主义的宣传,便会为改变自身和本阶级的地位而拼命战斗。代表反动地主利益的国民党当局,不但残酷镇压这些反抗者,对他们的家属也进行株连报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到陕甘苏区采访徐海东时,异常吃惊地听到“国民党军一共杀了徐家66人”,他的“27个近亲,39个远亲”“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甚至婴孩都给杀了”,斯诺就此懂得了什么是中国的阶级战争。土地革命时期蒋介石亲兼武汉“剿总”司令,在鄂豫皖边区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由此大别山区成为坚持革命武装斗争最长的地区之一,1932年10月,纪光鳌与所在的英山红军游击队并入刘士奇,郭述申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下辖徐海东为师长的第七十九师任排长。杀掉一茬又生长出一茬——红四方面军撤走后建立了徐海东领导的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五军长征后又建立红二十八军,抗日战争中这里又建立起新四军的江北部队和五师。正是由于有徐海东这样的成长于鄂豫皖血泊与烽火中的老战士,才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并在党的史册上用鲜血写下了光荣。徐海东参加革命只是为阶级的解放,个人日后的目标仍是当个普通劳动者。他虽当了军团长,还向新交的朋友斯诺说:“我做窑坯又快又好,革命胜利后,我仍是个有用的公民。”红军初建时,徐海东虽当过正规军的班长、排长,但毕竟缺乏组织大部队的经验,是靠边打边学,用鲜血交的学费。当时部队火力很差,农民战士普遍缺乏战斗经验,他从当队长起,直至当军长,都是在最前线指挥,并亲自带领战士冲杀,先后9次负伤。当副军长时,他在火线上被子弹从左眼底下打入,从后颈穿出,抬下阵地后第5天才醒来。他苏醒后的第一句话就问:“现在几点了?部队该出发了吧?”身边的护士周东屏(后来成为他的夫人)回答:“四天四夜人事不省,真把人急死了!”徐海东却不在乎地说:“我倒睡了个好觉。”通过在大别山多年的战争实践,徐海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往往与敌人一接火,就能判断出对手的兵力和火力情况。1934年春,他在皖西葛藤山作战时,以不足2000的兵力一举歼灭追来的敌军两个团。被俘的敌军师长柳树春对此十分不解,竟当面问:“军长,你是黄埔几期?”徐海东回答说:“我既没听过保定的课,也未入过黄埔的门,我是‘青山大学’毕业的!”当时,因环境残酷,经常出现叛徒,一些领导人盲目地乱搞“肃反”。徐海东为人耿直,一次,在省委会上当面批评书记指挥错误,有人便想给他扣上“反革命”帽子。他得知后,感到不如在战场上牺牲落得个光荣,于是留下文件,挥舞大刀率警卫队带头向敌人冲锋,一举打垮了一个旅。战后,那位书记来找他,非常激动地拉住他的手称赞不已,并对大家说:“我不死,不许再有人说徐海东有问题。”此后,党内再没有人怀疑徐海东徐海东对革命的忠诚。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7月上旬,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指挥所部和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在阳城北部町店地区的芦苇河一带伏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战斗期间,阳城抗日组织发动当地自卫队、游击队和人民群众密切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有力地支援了町店战斗的胜利。1938年春,日军占领豫北、晋南并打通同蒲铁路线后,不断对中条地区进行“扫荡”。1938年五六月间,国民党友军卫立煌部和决死纵队一部在晋南地区对日军奋起反击,发起多次战斗,收复了数座县城,拔除了日军若干护路据点,包围了占据曲沃县城之敌。1938年6月下旬,日伪军出动8000馀兵力,向绛县、垣曲进攻,企图牵制抗日友军,以解除曲沃日军之围。抗日部队与日军在这一地区展开激烈战斗。驻豫北日军第二十五师团为打通豫北、晋南之联系,驰援曲沃之敌,亦于1938年7月初由陇海线北上,经晋城、阳城西犯。八路军总部侦悉情况后,为配合友军在晋南作战,命令徐海东、黄克诚统一指挥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六八八团和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主力,由上党地区昼夜行军,抢先于日进至町店以北地区隐蔽设伏。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同时奉命集结在将军腰、梁家(圪针树腰)一线,配合主力行动。八路军主力到达町店北山后,与当地地下党组织和县、区、村抗日政权取得联系,由当地安排部队在苏家岭、善家岭、北庄、柏圪堆、孔家沟、增村、前岭等村庄驻扎。县政府随即组织战地服务团前往町店援助部队。地方党政组织向部队首长介绍了当地的地理形势,汇报了地方武装和群众组织情况,发动区、村自卫队、游击队积极进行备战,组织担架队和抢修工事民工队,布设岗哨盘查行人,以防止泄漏军事机密,同时,组织群众转移。日,徐海东在指挥部驻地苏家岭主持召开战前军事会议,主力部队营以上干部和唐支队参战部队负责人唐天际、方升普、李景良、李声炎、庞如霖等以及地方军政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通报了敌情和当地群众的备战情况,分析了町店一带的地理环境特点,进行了战前动员部署,布置了战斗任务。其作战部署为:以六八七团一、二营占领町店东北侧制高点,伏击围歼进攻町店之敌。该团三营在町店以东十华里的美泉打援,断敌退路;六八八团于黄崖、东圪堆山口待命出击芦苇河河套,围歼敌之骑兵;七七二团一、二营在乌龙沟、义城埋伏机动;晋豫边游击队于刘村附近把守山口,并于黄崖南面山包阻击敌人,堵敌西进之路;当地自卫队在外围进行袭扰,围歼零散逃敌,并担负护卫群众担架队、运输队之任务。日晨,敌机在町店一带盘旋侦察过后,指挥部马上接到侦察队长张天保的敌情报告:敌二十五师团一个机械化联队500馀敌及汽车辎重已渡过沁河,其先头骑兵200馀已进入黄崖休息,其馀日军即将进至义城、町店。指挥部迅速命令各部在芦苇河两侧高地预设阵地准备战斗。午时许,敌首、尾前后进入八路军伏击圈内的黄崖、町店、义城等河套地区。由于天气炎热,大部分日军下河洗澡纳凉。指挥部即刻下达作战命令,顿时,芦苇河两岸枪声大作、杀声四起,将敌分割、包围在町店、义城、黄崖三个主战场,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殊死恶战。八路军战士与敌展开白刃血战,迫敌不能前进一步。战斗一直打到黄昏。敌残部在溃退途中,又在汤帝山、沁河渡口、清水磨等地遭到军民围歼。当夜,指挥部分析判断,敌人可能估计我会立即撤走,必然会组织反扑,遂决定六八八团和晋豫边游击队继续在町店附近隐蔽待命,阻击来犯之敌,其馀部队虚张北撤,以迷惑敌人。不出所料,日凌晨,日军二十五师团后续部队数百馀敌渡过沁河反扑过来。天刚拂晓,几架日机在芦苇河沿线上空轮番轰炸、扫射。11时许,日军先派出两辆汽车沿河试探西行,然后返回,见无动静后,大部队即边向两边山头开炮,进行火力侦察,边向前推进。当日军大队人马行至黄崖、八里湾附近时,八路军六八八团、晋豫边游击队在此打响阻击战。排子枪、集束手榴弹一齐向敌倾泄,猛烈的火力再次重创敌人,使三十馀辆日军汽车毁于炮火之中。午后,晋南日军一部东进接应,在黄崖一带遭到阻击,敌仓惶组织残部突围西窜。徐海东战斗结束后,由阳城群众组织成的自卫队、担架队迅速帮助打扫战场,收拾战利品,并将100多名伤员送往小寺庄后方医院。这次战斗,八路军一一五师与阳城军民经过两天的浴血奋战,取得重大胜利。毙伤日军近千人(死700馀人,伤200馀人),击毁辎重汽车30多辆,缴获战马百馀匹、机枪三十馀挺及其它武器,物资不计其数。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5月,周恩来专程到大连看望病中的徐海东。他看见徐海东的卧室里挂着洗过的新四军旧军装,就对其夫人周东屏说:“这衬衣、裤子、袜子,都是补丁摞补丁啦!不能把我们的猛将军打扮成叫花子嘛。”徐海东却说:“我喜欢穿它们。我们刚刚建国,资金短缺,把剩馀的钱给那些死难烈士的家属用吧。”后来实行军衔制,中央决定授予他大将军衔,其名字排在粟裕之后,位列第二,十分显赫。徐海东得知后,非常不安。恰巧,周恩来又来大连,并前来看望他。徐海东恳切地说:“总理,我长期养病,为党做的工作太少,授我大将军衔太高,我受之有愧啊!”周恩来握着他的手,动情地说:“海东同志,毛主席说了,你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啊!授予你大将军衔,是根据你对革命的贡献决定的,我看不高也不低,恰当!”徐海东身居高位,但从不恃功自傲。他在大连期间,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大连文史专家孙玉写道:“徐海东大将平易近人,生活俭朴。为节约用水,大将吩咐工作人员不要将他的洗澡水放掉,而是用来冲厕所。大将对工作人员说,新中国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我们应该带头节约,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抓起。疗养院的老同志都记得,战功赫赫的大将不择衣食。平常他舍不得吃鱼、肉,只是到了周末才改善一次伙食。他吃剩的饭菜从来不许倒掉,而是让厨师妥善保管,下顿热热再吃。他说,每顿饭为国家节约一分钱,日积月累,也是不小的数字啊!”1956年9月,徐海东离开大连,迁往北京,住在观音寺一号。但是,他与大连的友谊仍在继续。一次,徐海东咯血不止,中央派出军用飞机,将大连著名中医李寿山请去会诊。由于支气管扩张,诱发大咯血,北京专家组采用石灰散、咳血方等凉血止血的方子,效果不佳。诊断时,李寿山发现徐海东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而且烦躁汗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语声低微,喉有痰鸣,咳中带血,其色浅红或暗红有块,每次约100~200ml。李寿山认为,他患的是阳虚夹寒不能摄血之症。于是,他对症开方,并亲自煎药。徐海东连服6剂,咯血症状止住了。随后,李寿山给他开了一些补养的方子,以增强体质。1962年2月,徐海东再度病危,高烧不退。徐海东点名叫李寿山去北京。李寿山在北京住了两个月,诊脉煎药,使徐海东转危为安。日,根据林彪签发的“中央军委一号命令”,徐海东带着氧气瓶上了去郑州的火车。日病逝。后来,周东屏来到大连,专门约见李寿山,说:“将军临终的时候,还在想着大连,嘱咐我有时间一定要去大连走走,见见李大夫。唉,如果当时能找到你,也许将军就不会死了……”毛泽东爱将徐海东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胜利到达陕北,与先期到达这里的红二十五军会师,结束了为期一年的历史壮举--长征。 中央红军面临的严峻形势,很快逐级反映到军委首长那里。红一方面军供给部部长杨至成的报告,也工工整整地摆在了毛泽东的案几上。报告不仅分析了当前部队在物资保障上存在的严重困难,而且还提出了解决这些困难的意见。其中几个数字特别醒目:要渡过这次难关,最少需要银元元。徐海东怎能不知自己部队同样面临困难。他默默踱到窗前。室外,大雪纷飞,朔风呼啸。他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徐海东倏地转过身来,说道:“我们的日子虽然也很苦,可你想想,毛主席和中央红军走了整整一年,跨过那么多山山水水,他们的日子比我们更苦。革命需要我们,但更需要党中央、毛主席!需要中央红军数千阶级兄弟!无论如何,我们要尽量抠出钱来,保证他们渡过陕北的这个冬天!”1936年1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东征,打开通往抗日前线的道路。月底,毛泽东在延长红军总部召开军事会议,会议决定,“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率领、指挥下,兵分三路:中路由叶剑英指挥红一方面军总部特务团、骑兵团、红十五军团224团及陕北红三十军,巩固和保卫占领区域,以策应两翼;右路由林彪、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及81师,南下晋西南,向运城方向攻击。在部署左路军时,彭德怀说:这一路任务比较艰巨,渡河后要全力北进,向晋西北发展,直接威胁阎锡山的老巢太原,这个任务由徐海东、程子华的红十五军团主力承担。周恩来插言道:徐海东同志是从大别山成长起来的,打起仗来勇猛顽强,点子又多,听说他那个“先疲后打”的方法就让敌人吃了不少亏,都叫他是“徐老虎”,大别山的地方老财和国民党部队一提到“徐老虎”就头痛,真是唯恐避之不及呀!周恩来刚说罢,毛泽东微微一笑,指着徐海东幽默地说:“看来,我们这是放老虎出山了。很对不起那位阎老西子,猛虎下山,该有他的苦头吃喽!”斗转星移,又是20年过去。中华大地上正在滚动着灾难性的“革命风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不断派人对沉疴中的徐海东大将进行搜查逼供,还经常用停医停药干扰破坏对他的治疗。1969年10月,强行将他“下放”到郑州,完全剥夺对他的医疗。日,徐海东含冤离开人世。这个不幸的消息传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深感悲痛,毛泽东那几句感人肺腑的话更使国人永志难忘: “徐海东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群众的领袖”。“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最好的共产党员”。
人物评价/徐海东
徐海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军事家,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忠诚战士。他身经百战,功勋卓着,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毛泽东高度赞扬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缅怀徐海东的光辉业绩,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促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华网)
个人着作/徐海东
主要着作有《奠基礼》、《会师陕北》、《冀察晋抗战》、《回忆红军第二十五军的长征》、《保卫红色土地》、《生平自述》。
题词手迹/徐海东
徐海东大将的珍贵题词手迹“坚决抗战到底”日,武汉藏家展示了这本民国时期汉口出版的战地报告文学作品《晋察冀边区印象记》。书中收录的徐海东大将题词手迹及八路军行军照片十分珍贵。
家庭成员/徐海东
妻子第二任妻子周东屏。子女徐海东周东屏大女儿徐文金。二女儿徐文惠。大儿子徐文伯。
后世纪念/徐海东
湖北省大悟县隆重纪念新中国开国大将徐海东诞辰110周年,一尊高11米的徐海东骑白马,腰挎枪的花岗岩雕像正式在落成。《徐海东纪念文集》和《徐海东大将》大型画册今天分别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和长征出版社出版发行。纪念影视《大将徐海东》。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3次
参与编辑人数:21位
最近更新时间: 19:21:59
认领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扫码免费获得此书, 新用户手机专享特权。
贡献光荣榜红色记忆排行  1955年,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而且在十大将中排第二位。对此,很多小伙伴们都惊呆了,齐呼猴赛雷啊!因为这是不按常理出牌的结果。十大将中的其他几位都是位高权重的军队高级领导人,比如粟裕是总参谋长,黄克诚是国防部副部长兼军委秘书长,陈赓是第一副总长,谭政是国防部副部长兼总政第一副主任,肖劲光是国防部副部长兼海军司令,罗瑞卿是公安部长兼公安军司令兼政委,王树声是国防部副部长兼总军械部长,许光达是装甲兵司令。而徐海东呢,除了国防委员会委员一个荣誉职务外,没有任何实职,他为什么能授大将呢?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质疑,你为什么不提张云逸?张也只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他也被授大将了,这不是和徐海东一样一样一样的吗?的确,粗一看,张云逸和徐海东情况类似,但正如《晏子使楚》中说的那样:“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徐海东从1940年患重病后就不再工作,一直养病15年。而张云逸在这15年里一直战斗在第一线,先后担任过新四军副军长、代军长,华东军区副司令,山东军区司令,中共华南分局第二书记,广西省委书记兼省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只是在授衔前不久才因为领导广西剿匪不力,被中央免职休养,但也并没有完全退休,授衔时省委书记职务还在。授衔后又在八大选为中监委常委,几年后升为副书记。所以,他与徐海东是不一样的。  现在再说回徐海东。既然徐重病在身,根本无法工作,为什么还授大将军衔呢?  这就要说到55年授衔和88年授衔的区别了,88年授衔很简单,就看一个职务,是哪级职务就授哪级军衔,顶多参考一下资历。而55年除了职务、资历外,还要看战功和山头。徐海东没有职务,虽有资历有军功,但都是红军时期的,只有一个山头因素足以傲娇,所以他是以25军山头的代表授大将的。25军山头虽然不大,但在党史军史上地位很重要,因为它是参加长征的四支红军部队之一。到陕北后又和陕北红军合组为15军团,成为一个新的山头。  有人可能又要问了,那为什么非要由徐海东这个一直没有工作的老病号代表25军山头授衔呢?别人不行吗?  那好吧,我们就来捋一捋,看有没有比徐海东更合适的人。  红25军长征时,主要领导人约有六七个,分别是徐宝珊,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戴季英,郑位三,还有一个郭述申。  徐宝珊是鄂豫皖省委书记,由于党指挥枪的原则,他尽管没有军职,仍是这支部队最高领导人,主要决策者,可惜他长征途中病故了。  吴焕先是军政委,徐宝珊病故后又代理省委书记。他本是25军最佳代表,第一代25军成立时他就是重要领导人,第二代成立时又是首任军长,军政双优,在25军深孚众望,是25军真正的核心,可惜他也在作战中牺牲了。  戴季英出发时是军政治部主任,途中改任军参谋长。他资格很老,黄麻起义就是领导人之一,也当过25军政委。但此人打仗不行,做政工也不行,只会肃反杀自己人,是著名的肃反专家,在鄂豫皖就杀了不少红军将士,到陕北搞肃反抓刘志丹也是他的杰作,其人人品很差,民愤很大,徐海东最讨厌他。解放初期他在河南工作,狂妄自大,妄议中央,结果被毛主席点名批评为坏人,撤销一切职务,所以授衔他根本没资格。  郑位三出发时是省委秘书长,途中改任军政治部主任,后因入川问题和郭述申一起受到省委和军部的批评,没多久就调地方工作了。抗战时期曾担任过新四军五师政委,解放战争初期任中原局代理书记兼中原军区政委,这是战略区级的职务,和林罗、刘邓、陈饶平级。可惜解放战争后期他和徐海东一样,身体也垮了,只能退出工作岗位养病。由于他长期在地方工作,在军队也只是兼职,所以他也不可能代表25军参加授衔。不过,五十年代定级时他被定为行政三级,和张云逸一样,都是享受元帅级待遇,也可以了。  郭述申出发时仅是军政治部宣传科长,和刘华清平级,但他资格很老,鄂豫皖苏区成立后他是第一任最高领导人,徐向前许继慎等当年都是他的部下。可惜他仕途坎坷,屡遭错误批判降职。长征前夕调入25军任政治部主任,不久被撤职,到陕北后又复职,后担任15军团政治部主任。可惜授衔时已调到到地方工作,也不能参加授衔了。  最后说说程子华。长征出发时程是25军军长,吴焕先牺牲后改任政委,副军长徐海东升军长。程虽然担任过25军军长、政委,红15军团政委,名义上是这个山头最高领导人,但他是外来户,长征途中又负了重伤,25军的核心还是徐海东。程子华后来地位很高,抗战后期他代理过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晋察冀中央分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他又是最早担任兵团司令的将领,如果参与授衔,他绝对是大将。建国后不久他调到地方工作,担任山西省委书记,省军区司令兼政委,成为山西王。建国初期像他这样的很多,比如张云逸、黄克诚分别是广西王、湖南王。但程子华在山西没干多久就调走搞供销社去了,干了几年又到国务院当部长。这一折腾使他成为建国前16个兵团司令中唯一一个没有授衔的人,这事让人颇感蹊跷。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程子华即便授衔,要作为25军代表,也嫌成色不足,毕竟他不是25军老人,在25军时间太短,代表性不够。  这么扒拉一遍,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徐海东身患重病,还是只能由他代表25军做大将,其他实在没有合适人选,这就是古人说的:“天将降大将于斯人也”。其实,想开了也没什么,大将毕竟是军衔不是军职,只代表地位和待遇,身体不好也没关系。军职才代表权力和责任。  徐海东不仅是25军军长,还是15军团军团长,所以他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陕北红军。当然,如果刘志丹不牺牲,徐海东是代表不了的。陕北红军虽很弱小,但刘志丹身份、声望很高,活到55年必然要授大将的。刘志丹一死,陕北红军就挑不出大将级人物了。高岗即便不出事也不可能授大将,因为他此时是国家重要领导人,比大部分元帅地位都高,他只能和邓小平一样不参与授衔。所以,陕北红军就只能出个上将当代表了。这个上将本来铁定是贺晋年的,作为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他比其他陕北出身将领高出一截,(除非王世泰回到军队还有一争。)可惜他阴差阳错被牵连上高岗事件,结果只得个少将,尽管后来查明他与高无瓜葛,也于事无补了,白白让高岗死对头阎红彦捡个大便宜,代表陕北山头当了上将。  徐海东授大将固然令人信服,但他在大将里排第二位还是有点出乎意料,根据职务资历军功综合考虑,他排在大将后五位比较合理,之所以能排第二,应该是领袖乾纲独断的结果。  毛泽东很欣赏徐海东,称他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这并不是指他在鄂豫皖时期的贡献,也不是指陕北根据地给中央提供落脚点的功绩,(陕北苏区的功劳首归刘志丹,其次才是徐海东,)而是徐海东关键时候的雪中送炭。那还是中央红军刚到陕北时,穷困潦倒,缺粮少弹,毛泽东无奈之下派杨至诚找徐海东借三千块钱。这件事用现在思维看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上级领导遇到难处向下级要钱很正常。但当时情况并非如此。中央刚经过雪山草地,内部分裂,损失惨重,跌跌撞撞来到陕北,人地两生,虽然挂着中央招牌,但这个招牌人家当回事你就是回事,不当回事你就不是回事。刚刚经历的草地分裂不就是这样吗,张国焘仗着手里有兵,差点跟中央红军打起来,之后还另立中央,堂而皇之的通缉毛周张博几位领导人。现在的徐海东就是张国焘老部下,15军团实力也不逊于中央红军,而且占着地利,如果徐海东有点军阀思维,甚至只有点本位主义,就是不借,中央对他一点辙都没有,再说了,人家15军团也不富裕啊。毛泽东派人来时,估计心里也是忐忑的。没想到的是,徐海东一听中央求助,二话没说,一下子就拿出五千块钱给杨至诚,须知15军团也不过只有区区七千块家底啊,这可是真正的雪中送炭呢!这种对中央的莫大尊崇和绝对服从跟不久前张国焘的狂妄骄横相比,反差太强烈了,不能不给毛泽东留下深刻印象,并铭记心中。所以,毛泽东对他后来一直很好,很照顾,在毛心中,徐海东应该是和王稼祥一样待遇的,都是革命的大功臣。除毛泽东外,当时的中央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对此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所以解放后他们都对徐海东很好,很客气,也很尊重。几个大佬都对徐海东如此高看,他被授予第二大将还会有什么阻力呢?  徐海东对毛一辈子忠心耿耿,只做过一次惹毛不高兴的事,就是他在马列学院学习时,曾经在王世英发起的反对毛泽东和江青结婚联名信上签过名。不过,毛泽东对此事可能没看得太重,毕竟徐海东只是听别人鼓动后凑个热闹而已,不算什么大事。其实,徐海东真没必要趟这趟浑水。想当年他在大别山养伤时曾和房东女儿(已出嫁)生过一个孩子,事后又抛弃人家和周东屏结婚,这个性质不比毛江结婚要严重得多?  要说徐海东做的错事,还真有一件,就是诬告刘士奇导致刘士奇被冤杀。刘士奇是毛泽东亲信,还是贺子珍的妹夫,毛泽东的连襟。他曾和蔡申熙一道策反罗炳辉并介绍罗入党,后和黄公略一起组建红六军并任政委,还担任过红四五六军共同前委的常委,地位高于彭德怀、陈毅。后来他调到鄂豫皖工作,当过红四军、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后,他组建了红27军并任军长,郭述申任政委,徐海东任27军79师师长。由于徐海东一直看刘士奇不顺眼,就向沈泽民打小报告诬告刘士奇畏缩逃跑,丢掉群众,结果沈泽民偏听偏信,给刘士奇扣上取消派的罪名把他杀害了。郭述申为刘士奇辩护,也被撤职批判。郭述申对刘士奇评价很高,认为他作战勇敢,军政双优。毛泽东掌权后,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为刘士奇平了反,徐海东是参加了这次会议的,中共七大上又正式为刘士奇平反,追认为革命烈士。徐海东明知中央两次为刘士奇平反,但到六十年代编写25军战史时依然认为刘士奇有罪,这就不对了。  郑位三在谈论鄂豫皖党史时曾经说过:“鄂豫皖本地干部没有哪个自始至终代表正确路线的。情况往往是,这个人在这个问题上正确,那个人在那个问题上正确,没有哪个始终代表正确,没有哪个始终代表错误。”这句话用到徐海东身上,应该也很贴切吧。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放屁呀!徐海东养伤是在陈锡联将军家里,与房东女儿结婚纯属虚构,徐海东第一个老婆包办婚姻后来他老婆也被逼改嫁在先,徐海东属于自由之身。再说刘士奇的问题当年人证物证俱在的,老毛也不敢反驳,现在人死光了跳出来大说特说,好不要脸啊!我说这些当年怎么不说,大家心知肚明啊!卑鄙无耻的人,永远是卑鄙无耻的人,高尚的人永远是人格高尚的人。堂堂正正永放光明。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海东大将子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