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远 诗书继世长这句诗是谁的作品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 简书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2016年清明祭祖母逝世13周年从2003年的冬天到现在,奶奶离开我们整整13年了。如逝者所愿,李氏家族如今枝繁叶茂、欣欣向荣。在这13年里,姑姑姑夫们圆满地完成了事业付予的使命,解甲归田,先后开启了精彩的退休生活。我们这一代也都各自成家立业,我们的孩子最大的11岁,最小的才8个月。大姑心灵手巧,绣工了得,去年换了新房,春节全家7口人团团圆圆、和和满满;二姑紧跟时代步伐,玩转手机电脑,积极乐观、战胜困难;三姑笔酣墨饱、佳作频出,女儿陪在身边,颐养天年;老姑文有弹琴摄影,武有柔力球网球,儿孙绕膝、阖家美满;爸爸妈妈坚守在老家老宅照顾爷爷,日子虽然平淡,但不失生活情趣,爷爷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很好,今年全家人给爷爷过了91岁的生日。爸爸说我们一家人的幸福美满是奶奶在天上保佑,但我觉得家族的兴旺和繁荣是爷爷奶奶的生命在延续,精神在传承的必然结果。爷爷奶奶分别出身于辽宁省法库县四家子乡陈五十屯村和五台子乡前满洲屯村的两个农民家庭。爷爷执着朴实,奶奶勤俭坚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将一个农村家庭搬迁到了县城里,在爷爷的熏陶和奶奶的影响下,姑姑们和爸爸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潜心求学,虽逃不开时代的捉弄,但都成为了同龄人中的翘楚。爷爷奶奶的坚强朴实,抚育出正直坚毅、豁达乐观的姑姑们和爸爸,而姑姑们和爸爸的正直坚毅、豁达乐观,又养育了我们团结友爱的兄弟姐妹6个人。凭借这种传承,璐姐成为70后鲜有的硕士研究生和注册会计师;凭借这种传承,锐姐亲身验证了“30年前看父敬子,30年后看子敬父”这句老话;凭借这种传承,卫青哥只身闯荡上海滩,在完全凭借自身努力的情况下,移民加拿大;凭借这种传承,婉姐身负英日双外语的高本领,被著名的律师事务所直接从大学校园点名聘用;凭借这种传承,希姐工作生活敢爱敢恨、有条有理、真性情真仁义;同时,也正是这种传承,成就了我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那么远,实现了我在事业的发展上获得新的高度。从陈五十屯到丁家房到法库,我虽没经历过那段岁月的坎坷,但在多年的求学道路上,我知道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爷爷一个人的收入供养一家7口人,我可以想象得到奶奶经历了多少个点灯熬油拆洗缝补的夜晚。我虽没在经济上拮据过,但我上学时珍惜父母的每一分付出,工作后避免每一次的奢侈浪费;奶奶一个人拉扯5个孩子,我虽没承担过这样沉重的生活负担,但当工作、考试、带孩子等多方压力同时压在我身上的时候,我知道这些困难都不算什么,坚持到底才有回报;奶奶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是培养出的子女不是干部就是大学生。我虽然无法想象奶奶是如何做到持家有道、教子有方,但当我走入社会独当一面的时候,我知道做人做事要有原则、有方法、有情义。在家族家风的滋养下,我在家人的身边成长,我耳濡目染了父母脚踏实地地工作,对爷爷奶奶谨守孝道;14岁到铁岭读高中,慢慢地学会了独自生活,独立面对所有困难,哥哥姐姐们都是让我遥望的榜样;17岁到沈阳读大学,开始学习规划人生,从不放任自己挥霍青春,抓紧时间充实自己的软硬件储备。爸爸跟我说过,一定要记住“深入浅出、厚积薄发”;21岁到北京读硕士,在半学习半工作的状态下,磨砺自己的锐气,在毕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磨练毅力。想当年,老姑单枪匹马闯北京的时候肯定比我更辛苦;24岁参加工作,在郊区蹲点锻炼,爬得上大棚顶,扛得了肥料袋,自己修水修电修设备。听妈妈说,当年知识青年下乡劳动,姑姑们都是睡过大炕、趟过泥路、当过劳模的;25岁成家立业,经济来源虽然稳定,但是每月房贷占去三分之二。可是妈妈说,二姑结婚的时候,两人各自住自己的集体宿舍,希姐小的时候,老姑一家三口与别家合住60平米不到的小两居;27岁当妈妈,尝尽了分娩之痛,迎来了小喜乐的哭声,丢失了本来就不好的睡眠,换来了小喜乐的笑脸。每当我静静地看着小喜乐的时候,我想象得到,我小的时候,妈妈也是这样守护着我的。14年寒窗,我终于不辜负爷爷奶奶对我的宠爱,不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付出,不辜负亲人们对我的牵挂和帮助,让小陈五十屯的李家在大北京落地开花。听三姑夫说,爷爷给我起名叫“斯更”是因为李家几代单传从我这里开始改变了,但我认为,这个“更”不是“更替”的“更”,而是“更新”的“更”,我相信我能让李家的血脉历久弥新,让李家的精神香火传承。人们每每提起“实现社会价值”、“为国家做贡献”这样词语的时候,经常会不屑一顾,说:“这都是教科书给孩子洗脑的文字”,或者说:“那都是举大旗,谈空话”。但是,在我看来,爷爷奶奶这样两个出身农村的最底层的老百姓,兢兢业业劳作、认认真真生活,将1946年那个2个人的小家庭,发展到2016年这个27个人的大家庭, 家庭成员分布金融、教育、农业、计算机、医生、能源不同领域,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实现了他们的社会价值,真真正正的为这个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说的就是我们这样一个家庭。这个家庭培养出的人勤奋坚强、走进这个家庭的人忠厚勇敢。奶奶用勤劳成就了家族的兴旺,爷爷用读书改变了家族的命运。爷爷奶奶的生命在我们身上延续,爷爷奶奶的精神被我们世代传承!——2016年3月,写于清明前夕?<meta name="keywords" content="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中国青年报" />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国青年报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 &&& 往期回顾 & && &&&
“讲文明 树新风”公益广告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中国青年报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李树榕: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日&#32;08:58 | 作者:李树榕 | 来源:
我的父亲,是话剧表演艺术家李玉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国家一级演员,包头市第五届政协委员。“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幅春联也是我们家风的写照。我的父亲母亲1953年同时毕业于华北大学艺术专业,为支援边疆的文化建设来到呼和浩特,成为内蒙古话剧团的建团元老。今天,一提起《草原晨曲》,人们都会想到“我们是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那首历久弥新的包头市市歌。其实,这首歌是因195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和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共同出品的同名影片而得名。在父亲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名为《为创造人物所作的自传》。细细读来才知道,那是他为扮演《草原晨曲》里一个叫李凯的“小配角”所作的“人物小传”。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认认真真的创作心理,充分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艺术家们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贯彻到艺术实践中的一种精神,一种令当今浮躁的演艺界和急功近利的艺人们汗颜的精神。对子女的教育,父亲也给我留下了许多记忆。“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发懒的老猫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爸爸念着,把五个指头撮在一起,特像个花蕾,念完了,手指却不打开。我很失望。父亲给我讲述童话影片《马兰花》的故事,他告诉我,人,要勤劳,不勤劳,花儿都不会为你开放。接着,他又念叨起来:“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小兰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话音一落,他的手指慢慢张开,“花”开了,显然这是对勤劳者的奖赏。那一年,我6岁,这个情景便刻在了我心灵深处。之后,无论是在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挖大渠每天要挖5立方土时,还是当老师后,有时每周要讲40多节课时。虽累,我的心却很踏实,很有成就感。因为勤劳是我奉行的做人准则,这个准则的心理基础就是父亲为我奠定的。除了勤俭、孝敬外,家里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崇尚“知识无盲点”。小时候,有时半夜醒来,我发现父母还伏在台灯下查阅工具书,什么《新华字典》、《辞源》、《辞海》、《康熙字典》等。因为,每当接受一个新剧本或新角色时,父母都会对剧中那些不能完全理解的名词或知识点进行研究。于是为了一个名词的不同解释而“打赌”,就经常成了我们家非常快乐的“游戏”。1990年,年逾古稀的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记得他曾认真地对我说:“我跟着党搞了一辈子文艺工作,能得到党的接纳,对我这个出身不好的人,是莫大的幸福。”今天,父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在无尽的怀念中,他老人家留给我的是坚定的政治信念、崇高的艺术追求、勤奋的工作态度、简朴的生活作风、敬老的家庭修为,这是砥砺我不断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李树榕&#32;忠厚&#32;李玉泽&#32;家风&#32;教育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通知公告中新增:
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来源:大兴信息网&&发布时间:
  &刺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记忆里的家乡总是离不开那一望无际的土默川平原。提及家风,一直以来,总有一种信念默默地伴我成长,在青春的路上给我指引方向。
  我的爷爷是生活在土默川上的一名普通农民。听街坊邻居说,爷爷的忠厚大度是出了名的,他从不欺骗别人,周围的亲戚朋友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奶奶也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20世纪70年代初期,农村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那时候大部分家庭只有过年才舍得宰羊吃肉。那是在一个腊月里,白茫茫的鹅毛大雪盖满了连绵的庄稼地,天气寒冷,北风凌冽。过年前一周,奶奶就把羊肉腌在了缸里,准备除夕夜包羊肉白菜饺子。可到了除夕夜,奶奶揭缸一看,发现一大块完整的羊肉只剩下不到四分之一了。她赶忙去问刚刚冒着大雪回来的爷爷。爷爷沉默了一会儿,说:&旁边的李老头一个人过年,连粮食都不够吃,我就把肉分给他了。没有肉,咱们可以多吃点菜嘛。&那年除夕夜,父亲和姑姑记得很清楚,没有肉馅饺子,也没有炖骨头,但是爷爷舍己助人的行为永远刻在了他们的心里。
  由于家庭条件艰苦,父亲又在市里读高中,家里靠卖粮食才可以给他补贴一些伙食费。一个炎热的伏天,父亲放暑假回家,刚进院门,奶奶就惊诧地问:&你怎么瘦了这么多?&父亲顿了顿,将期末成绩单从沉甸甸的军装布旧书包拿出来,递给了爷爷奶奶。&又是第一名!&爷爷弯起眼角的笑容似乎给盛夏的酷暑也带来了一丝清凉。奶奶拿过来父亲的大书包,里面除了课本之外,就是科技发明、历史典籍,和当时十分罕见的英语书。在奶奶的追问下,父亲说:&我太喜欢这些书了&&把一大部分伙食费用来买书了。&在父亲的努力下,他成了1980年全村第一个全日制统招大学生,而爷爷直到去世前,都十分珍爱那些他一个字都看不懂的书本,他时常用布满老茧的手掸掸上面的灰尘,再一本一本地码放好。
  爷爷把他忠厚做人、诗书继世的观念扎根在家庭中,传承给了我的父亲,而父亲又毫无保留地馈赠给了他的女儿。
  光阴荏苒,当我再一次回到故乡时,小时候听奶奶讲故事的情景历历在目。爷爷忠厚做人的品性和父亲热爱读书的认真态度时刻影响着我,提醒着我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前进。
声明:本文内容出处详见文章标题下方的&来源&,转摘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文章所有版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来源方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忠厚传家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