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当代人像摄影师大师

蜂鸟手机端
焦圈,为摄影而生
& 【摄影名家盘点】 有多少大师可以重来?
【摄影名家盘点】 有多少大师可以重来?
作者:王江
  摄影走过了170多年的历史,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它的普及性越来越高了。人人都可以玩摄影的时代里,真正可以被称为摄影大师的却仍然是少数。就是这样极少的一群人却因为自己对于摄影艺术的执着探索最终对它的走向产生了节点性的影响。在摄影人基数愈发庞大的今天他们的理念与人格魅力愈发显得熠熠生辉。专题页面   同漫长的美术史相比摄影还得算一个“年轻人”,也正因为如此,很多足以载入摄影史的摄影大师仍与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这可谓是今天摄影人的一大幸事。  这种幸运对于近些年的中国大陆摄影人来讲尤为明显。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大陆摄影艺术的发展势头令全世界瞩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越来越多的摄影大师启程踏上了中国大陆的土地。于是乎,原本只存在于书本概念中的摄影大师,突然变成近在咫尺、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走下“神坛”的大师们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生活化的面貌:日本国宝级摄影大师细江英公会跟你饶有兴趣的聊海鸥相机;世界知名的日本女摄影师今道子面对十几个观众的时候会紧张的说不出话来;著名战地摄影师詹姆斯·纳切威以007一般风度翩翩的出场会引起女观众的一片惊呼;玛格南图片社最著名的摄影师马克-吕布为了拍一个窗外的风景忘记了有一大桌子人在等着他吃饭……  这些走近我们身边的摄影大师,不仅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深入系统地了解他们在艺术上的探索与理念,更有机会让我们领略到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们从默默无闻走到被全世界的聚光灯所笼罩本身就是一段段的传奇故事。与这些大师见面,你能收获的远远超过摄影本身的局限。  在蜂鸟推出的这个专题里,我们特别盘点了近五年以来曾亲自来访大陆的17位摄影大师。当然由于时间仓促我们难免会有遗漏,望网友海涵。  来访大师名单(按来访时间顺序排列): 罗伯特·弗兰克 Robert Frank   现身时间:2007年9月  现身地点:山西 平遥  现身事件:2007年平遥国际摄影节  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1924—)可说是20世纪摄影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他以自己的第一本摄影集《美国人》一举改变了现代摄影的方向,奠定了自己在摄影史上无可争议的大师地位。而这一切距他离开自己的祖国瑞士才只有11年。  拓展阅读:         阮义忠 RuanYizhong   现身时间:2009年8月、2012年4月  现身地点:广州、北京  现身事件:广东美术馆阮义忠个展、2012草场地摄影季  1950年生于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的木匠人家。台湾当代著名摄影家,是少数被选入美国权威的《当代摄影家》一书的华人摄影家之一。在几十年的摄影生涯中,他一直坚持人文主义的温暖视角,以超乎寻常的热情和洞察力,专注地用镜头记录台湾的社会现象。  拓展阅读:       马丁·帕尔 Martin Parr   现身时间:2009年9月、2012年11月  现身地点:北京  现身事件:巴黎北京画廊马丁-帕尔个展、中央美院美术馆马丁-帕尔讲座  马丁·帕尔(Martin Parr)于1952年生于英格兰南部萨里郡的爱普森。童年的帕尔对摄影有很大兴趣,这得到了他的作为狂热摄影爱好者的祖父乔治·帕尔的极大支持和鼓励。  1970年至1973帕尔在曼彻斯特理工学院学习摄影。为了实现他成为自由摄影师的梦想,1975年至90年代早期期间他同时做着教师的工作,承担着很多不同的教学任务。八十年代初期,他的作品反映英国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折射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劳工阶级的衰微和贫困。因其在社会纪实方面的独特视角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形式而赢得了国际性声誉。1994年,经过一番针对其极富挑衅性的摄影风格的激烈讨论,最终帕尔成为玛格南图片社的正式成员。  以帕尔的观点,道德败坏及生活琐事的荒谬无常意味着我们只能从某种幽默感中获得救赎。像《无聊的夫妇》、《常识》这样的作品就描绘了现代生活的陈词滥调、枯燥和缺乏意义。  2002年费登出版社出版了传记《马丁·帕尔》。同年,伦敦巴比肯美术馆开始了帕尔的大型作品回顾展,这个展览也在马德里瑞内索菲亚美术馆,巴黎欧洲摄影之家,汉堡堤坝门展览馆进行了展出。  2004年马丁·帕尔被委任为威尔士大学的摄影学教授,同年还被任命为阿尔勒聚会的客座艺术总监。今年来,帕尔对电影业产生了兴趣,也开始在不同领域例如时尚界、广告界运用他的摄影技术。  拓展阅读:      马克·吕布 Marc Riboud
  现身时间:2010年3月  现身地点:上海  现身事件:上海美术馆马克-吕布回顾展  马克·吕布 (Marc Riboud 日-),法国著名摄影师,出生于法国里昂。以来自东方的延伸报道而著称。主要作品有:《The Three Banners of China》、《Face of North Vietnam》、《Visions of China》。1957年发表了报道中的第一张图片,从那时起他先后多次访问中国,观察和记录了在中国发生的若干历史事件。  拓展阅读:     今 道子 Kon Mitiko  现身时间:2010年5月、2012年5月  现身地点:北京  现身事件:泰吉轩画廊今道子个展  1955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镰仓市,女,1978年于创形美术学校版画系毕业后,在东京摄影学校学习摄影。1984年获得神奈川县美术展美术奖学会奖,1987年获得第3届东川国际摄影节新人作家奖,1991年获得木村伊兵卫摄影奖。  拓展阅读:      阿尔贝托·加西亚·阿历克斯 Garcia-Alix   现身时间:2010年9月  现身地点:北京  现身事件: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阿尔贝托·加西亚·阿历克斯个展《来自不归路》  1956年出生于西班牙,现生活、工作于马德里。他既是摄影师也是杂志编辑和作家,创作多游离于大众文化和道德准则的边缘。作品首次走进公众的视线是20世纪80年代,他近距离地拍摄了马德里大游行,以一系列的他和他朋友为主角,充分反映了一代人的精神气息。他曾多次在世界各地举行个展,参与了众多国际艺术博览会和群展,获得了众多摄影奖项。  拓展阅读:     帕特里克·扎克曼 Patrick Zachmann   现身时间:2010年12月  现身地点:广东连州  现身事件:2010连州摄影节  1977年开始成为摄影师。帕特里克·扎克曼曾作为自由摄影师,为众多国际知名通讯社拍摄新闻图片。  帕特里克·扎克曼喜爱用黑白照片进行电影方式的引己体创作,他的著名作品涉及黑手党、法国犹太人、曼谷卖淫和艾滋病等报道。他的作品曾获得法国外交部嘉奖、法国尼普士摄影奖(1989)等。  帕特里克·扎克曼也喜欢用一组有联系的镜头来表达他想叙述的故事。对于单张照片,即使再出色,也难以获得他的欢心,他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故事摄影当中。他手中的镜头就是笔杆,从他的镜头中流出的是作家的文字难以企及的真实和震撼。  帕特里克·扎克曼在1985年加入玛格南,并在1990年成为玛格南的全职摄影师。年任玛格南副社长。  拓展阅读:
          
 张照堂 ZhangZhaotang   现身时间:2011年3月  现身地点:上海  现身事件:瑞像馆主办对话张照堂活动  张照堂(日-),出生于台北县板桥镇。摄影家,并从事纪录片制作。  1958年就读成功高中参加摄影社,认识长他六岁的摄影家郑桑溪学习摄影。1965年第一次举办“郑桑溪/张照堂,现代摄影双人展”。1961年入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就读,开始吸收现代文学、哲学与艺术思潮,以摄影作品表现迷惘、抑郁画面。  曾任国立台南艺术大学音像媒体中心主任、音像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电视公司摄影/编导,公共电视台筹备委员会编导/制作,超级电视台制作/监制及独立制作编导/制作。现为国立台南艺术大学荣誉教授。  拓展阅读:         细江英公 Eikoh Hosoe   现身时间:2011年4月  现身地点:北京  现身事件:2011草场地摄影季  江英公是一名佛教祭师的儿子,1933出生在日本山行县,不久就被带去东京。纵观他的作品,似乎都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并且以其系列形成独特的风格,增加了画面的神秘色彩;他的和人体相关的画册《男人与女人》(1961年)及其续集《拥抱》(1971年)等,以梦幻的魅力赢得一代人的喝彩。  拓展阅读:      山本昌男 Yamamoto Masao   现身时间:2011年4月  现身地点:北京  现身事件:2011草场地季  山本昌男是具有国际影响的日本摄影家之一。1957年出生于日本爱知县。  山本昌男最初学习油画,80年代开始出现在摄影界。他以小帧照片闻名于世,追求每张本身的生命力。他模糊了摄影和油画之间的界限,有时在照片上画画、染上颜色或茶水,或撕开照片。他的拍摄主题包括静物、人体、风景。他甚至创作装置作品,用小幅照片来说明每个碎片是如何成为巨大得多的现实的一部分。  山本昌男富有禅意的作品和生活方式都弥漫着东方特有的哲学和美学气息。虽然成名后在世界各地频繁展览,他仍可以在富士山下过着静谧的生活  拓展阅读:     彼得·林德伯格 Peter Lindbergh   现身时间:2011年4月  现身地点:北京  现身事件: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彼得·林德伯格个展  1944 年出生于靠近波兰的东德边境的Peter Lindbergh 被公认为全世界最杰出的时尚摄影师之一。他同时也是1990 初期带起塑造超级名模现象的始祖,拥有"魅力诗人"的称号!身为黑白时尚摄影大师,他因为充满戏剧张力的摄影风格而声名大燥,并直接的重新定义了原本不真实、虚假、没有深度的时尚摄影。Peter 的作品反映了当代的生活,America Photo 对他的评语是:"直率得让人震惊的诚实是Peter Lindbergh 作品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他的模特儿似乎将自己的心防完全放下并将真实的情绪展现在他的镜头之前。在一片打着艺术旗号的风潮之下,他的作品格外的让人觉得真实。  拓展阅读:         迈克尔·肯纳 Michael Kenna   现身时间:2011年8月  现身地点:北京  现身事件:泰吉轩画廊迈克尔·肯纳个展  迈克尔·肯纳(Michael Kenna)生于北英格兰的工业城镇,父亲从事建筑业,因而家中的工具房与周遭环绕的工厂,对他尔后的暗房作业与工厂的取材有决定性影响。他高中毕业后曾经进过艺术学校,也念了三年摄影学校,但对他启发最大的似乎是后来移居旧金山与之有师生之谊的女摄影家Ruth Bernhard。  拓展阅读:         筱山纪信 Shinoyama Kishin   现身时间:2011年11月  现身地点:北京  现身事件:东京画廊筱山纪信个展《第五代坂东玉三郎》  筱山纪信于1940年出生于东京新宿,1958年毕业于日本大学摄影系。在大学学习摄影期间,他就已经是一个为摄影界关注的富于创意的年轻摄影家。筱山于1966年获得日本摄影评论家协会新人奖。1976年,他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举办了个展《家》。1981年,他出版了《筱山纪信──丝绸之路》8卷本摄影集。1987年,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了《筱山宽幅东京》展。1991年,他在东京举办个展《新宿》。筱山纪信是日本为数极少的几个与平面传播媒介紧密合作的高产摄影家之一,已经出版有各种摄影书籍与作品集上百册,其中包括在日本社会各个阶层引起巨大反响的《晴天》及《圣塔菲·宫泽理惠》等。  像东京这样的现代都市巨无霸,已经成为无数优秀的摄影家用来证明自己才华的影像实验室。筱山纪信(Shinoyama Kishin,1940- )也是这无数摄影家中的一个。面对东京这个城市怪兽,筱山将三四台照相机一字排开,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与东京展开一场摄影角力。他以光怪陆离的色彩,波诡云谲的想象,将东京这个集怪诞与荒谬之大成的城市疯狂的一面作了充分的强调。在他的照片里,东京成为了欲望无限膨胀,失去城市理性的超现实空间。在他的与东京同样“微妙而又疯狂的怪异”眼光下,东京这个怪兽的世纪末疯狂终于获得了一个淋漓尽致的展现。  筱山纪信于日在北京798艺术区东京画廊第一次在中国展览其历时40年拍摄的"第五代坂东玉三郎"系列照片.  拓展阅读:         希拉·贝歇 Hilla Becher   现身时间:2012年4月  现身地点:北京  现身事件:2012草场地摄影季  伯恩·贝歇(Bernd Becher,)和希拉·贝歇(Hilla Becher,1934—  ),的摄影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观念艺术,类型学的研究,拓扑学的纪实文本。他们的作品可以联系到20世纪20年代新客观主义运动,诸如这样一些大师级人物卡尔·布劳斯菲尔德、奥古斯特·桑德以及阿尔伯特·伦格—帕兹奇。这对夫妇的工业构成摄影延续了40年的历史,成为一种独立的客观摄影。他们最为重要的贡献就是以其关键词“工业考古学”为建筑摄影创建了完全不同风格的类型学。他们选用了能为照片提供足够丰富的细节和层次的大画幅相机,使用长焦镜头,从很远的地方平视拍摄。在长焦的视角下,基本没有透视变形,也就消除了巨大的建筑物在空间中的体量感,使其更像是一个物体,从而更直接地表现出形体的特征。拍摄时间基本是选择阴天。因为阴天使天空呈现为一片灰白,也使远处的景物显得朦胧模糊,从而使背景显得干净统一,减少了对主体的干扰。而且,阴天柔和的光线能充分地表现细节,符合客观冷静的拍摄态度。如果是晴天,强烈的光影效果往往会表现为主观情绪的表达。这些工业构成都依照类型学组合,大部分都呈现出静态的画面,他们以非常自信的中央透视正面的构成,加上一定的景深效果,展现出摄影对真实细节的复制能力,然而却区别于人类眼睛观看事物的感受。大画幅、长焦、漫射光、正面拍摄,这就是贝歇夫妇所运用的摄影语言,通过这些,他们完美地表达了自己的艺术诉求。贝歇夫妇从1959年开始这一系列的拍摄。他们获奖无数,包括1990年威尼斯双年展的金狮奖,2002年的伊拉兹马斯奖。  拓展阅读:         杉本博司 Hiroshi Sugimoto   现身时间:2012年5月  现身地点:北京  现身事件:佩斯画廊杉本博司个展  杉本博司,日本人。出生在东京,从小接受西方油画的艺术教育,在美国留学毕业,经过学习研究,成为著名摄影师,艺术家。他对日本对古美术、建筑、文学、历史的造诣很深。  拓展阅读:               贝尔纳·弗孔Bernard Faucon   现身时间:2012年6月  现身地点:北京  现身事件:元空间弗孔个展  贝尔纳·弗孔[1](Bernard Faucon,1950-),法国著名摄影家,构成摄影和观念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  弗孔从1976年开始从事摄影创作,他的摄影方式有别于通常意义上捕捉现实瞬间的手法,他自己先行构筑场景,安排情节,摆布人物,然后再以照片的形式加以再现,他用经过精心打扮的人体模型来还原出一个个存在于他的童年记忆中的场面,同时,他还在这种场面中加入真人的少年,融合了他的文学幻想与童年记忆,贯穿于这些想象照片的主题多是宗教、节日、游戏、还有流逝的时间,弥漫着一种忧郁、感伤的气氛,真切地传达出他对过往时光与风景的乡愁。他的作品饮誉国际,被视为当代摄影从“照相”走向“造相”的典型,开了后现代摄影之先河。  拓展阅读:         詹姆斯 纳切威 James Natchwey   现身时间:2012年10月  现身地点:山东济南  现身事件:2012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  詹姆斯·纳切威(James Nachtwey)是当今最著名的战地摄影师,1948年生于美国纽约。在20世纪70年代初,他开始从事战地摄影工作,这时,正是他的同龄人反对越战的时期。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他就象rambo一样穿行于战场之中,没有安全帽,也没有防弹衣。他所有的装备就是一件白衬衫一条牛仔裤,还有缠绕于他腰间的摄影器材。他与死亡共舞。从1984年开始,James 就成为《时代》杂志摄影师,5次赢得Robert Cap奖,多次获得世界摄影大奖。  这是一位冷僻而正义的摄影师,但是他的心中又充满着对人类的怜悯。他说:“作为摄影师,最难受的莫过于觉得自己一切名声和利益,都是建立在别人的苦难上。这让我每天挣扎煎熬。我知道,如果有一天让个人野心盖过真正的同情,我就失去了灵魂。”  拓展阅读:        
超多摄影技巧、实用器材推荐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蜂鸟网(fengniaoweixin)
此文是否有帮助:
王江加关注
蜂鸟网资深器材编辑
评测资深编辑
论坛帖子12398次21286次3807次4772次5688次6672次7616次8553次9526次10519次人像摄影大师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月十五后开课啦
六个名额招满为止
【培训目标】学员培训完成后,在掌握基础摄影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同时,能熟 &
练运用数码相机、合理用光,运用整齐而自然的排列方式,拍摄出布局均衡、反差适中、构图合理、影像清晰的图片来,能够达到高级摄影师的拍摄水平。
【课程特色】模特全程配合实践拍摄,资深摄影人一对一指导。
【班级人数】8人以内小班授课
【适合人群】广大业余摄影爱好者 &
【学习时间】每周一、三下午19:30—21:30
【课程时长】共24课时(每次4课时,6次结业)
【学习地址】西安市新城区案板街吉庆大厦B座608室
【乘车路线】
钟楼站点公交线路:
4、6、7、8、11、12、15、16、26、29、32、35、36、37、43、45、46、46区间、47、118、201、203、205、208、215、215区间、218、221、222、229、235、251、252、300、502、600、603、604、K605、606、608、609、611、612、616、K618、622、706、707、游7、游8(610)。
钟楼站点地铁线路:
西安地铁二号线c口出
【课程费用】RMB:1600&
【咨询热线】 & 王老师 & & &
【课程福利】所有报名的学员都可以免费参加摄影基础班的课程,本期学不会的学员可和下期学员一块学习。并享受所有的会员活动。
【课程目录】
一、摄影画面构成
二、摄影用光(上)
三、摄影用光(下)
四、经典肖像(实践)
五、时尚大片(实践)
六、毕业创作及分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人像摄影师-学网-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中国人像摄影师
历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及提名奖名单 第一届 (1993年) 十杰: 王文澜 北京 梁达明 沈阳... 张华斌 太原 杨雪兰 沈阳 徐 伟 郑州 高西林 西安 姜 东 北京 姜海龙 自由摄影师 黄...这个问题很抽象,我的感觉是没有最好,只有灵感最好的摄影师,历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及提名奖名单 第一届 (1993年) 十杰: 王文澜 北京 梁达明... 张华斌 太原 杨雪兰 沈阳 徐 伟 郑州 高西林 西安 姜 东 北京 姜海龙 自由摄影师 ...人像摄影十杰评选每三年进行一次& 2012年为第七届, 第七届(2012年)十杰为: 朱海、蔡敏亮、李泛、高中印、贾云龙、 高伟、李皆慧、昊天、叶子、陈博 2009年: ... 张华斌 张大光 于仲安 魏巍 赫尔姆特.牛顿 作品《她们来了》 玛丽艾伦.马克 作品&马龙.白兰度& 让洛浦.西埃夫 作品&希区柯克和艾娜& 菲利普.哈尔斯曼 作品&原子的达利& 尤素福.卡什... 我个人推荐荒木经惟,其他的不认识以人像为主题拍摄5~8年,如果你的天赋够好,估计能达到摄影师的水平.是不是安妮.莱博维茨(Annie&Leibovitz)第一幅图还有一位加拿大的摄影师戴安娜.哥斯登(Dina&Goldstein)
您可能还关注:&&&&&&&&&&&&&&&&&&&&&&&&&&&&&&&&&&&&&&&&&&&&&&&&&&&&&&&&&&&&&&&&&&&&&&&&&&&&&&&&&&&&&&&&&&&&&&&&&&&&&&
大类导航: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代人像摄影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