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民居 砖雕砖雕的流派传承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首届全国砖雕艺术大赛:千年技艺的当代传承
日16:54&&来源:
人民网苏州11月27日电 &为继承和发扬我国砖雕文化,11月25日至28日,首届“全国砖雕艺术创作与设计大赛”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大赛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全国主要砖雕流派企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各届人士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本次大赛作品规模大、专业水准高,既注重传承保护又重视创新发展,在全国形成了广泛影响,也代表着当代砖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本次大赛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中国硅酸盐学会、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景德镇陶瓷大学等权威机构主办,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行业工作部、江苏乾宝蔡云娣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工业和信息产业化部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罗俊杰、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孙旭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等领导专家,都表达了对砖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殷切期望,希望通过大赛促进砖雕艺术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主办方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张广沛介绍,就如何办好本次大赛他们分别向全国总工会、文化部、工信部等国家机关和部委做了汇报,组织了多次行业内的专家座谈会,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和支持;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砖雕艺术家的作品,得到了热烈的反响。张广沛谈到,“青砖作为最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砖雕技艺精湛,流派众多,是对世界建筑文化的杰出贡献。目前砖雕行业还比较落后,大多是小微企业,我们有责任扶持行业的发展。” 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徐永模认为,砖雕文化的传承创新、砖雕产业的壮大,不但要融入当代工业发展的大潮,还要在新材料、新技法、艺术水平、应用领域、开拓市场上不断创新,促进整个砖雕艺术的健康发展,打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名片,沿着一带一路走向国际,让中华文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继承和发展中国砖雕文化,促进砖雕材料技术、砖雕艺术和建筑应用的创新,培养砖雕艺术人才,推动我国砖雕艺术走向国际,本次大赛共设置最佳传承奖、艺术创新奖、建筑设计奖、材料创新奖共4大类奖项,每项下设金、银、铜和优秀奖。
据悉,大赛一经发布,就得到了全国砖雕行业的热烈响应。参赛人员覆盖全国砖雕主要产区,涵盖全部七大门派。来自广东、福建、甘肃、安徽、江苏、山西、上海、北京、浙江、江西等十余省市共300余件作品中,优选出的104位选手的145件作品在大赛现场进行了展出。部分获奖作品还将于近期专程赴京巡展,展示传统砖雕七大流派的精髓。
为推广工匠精神,大赛还专门设立“砖雕大工匠”、“砖雕大国工匠”、“中国砖雕非遗传承杰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11月26日,来自广东、甘肃、安徽、江苏等省的45名优秀砖雕艺术家参加了“年度砖雕大工匠竞演”的现场评审,真刀真枪地展现了他们的真才实学,从中产生了10位“砖雕大工匠”。这些匠人均从业多年,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体现了中国砖雕的最高水平。
占领砖雕学术高地
我国砖雕艺术分布南北两大地域,有七大流派。北方体系的砖雕工艺纯熟,造型洗练,风格古朴豪放;南方体系的砖雕技法更为丰富,造型精致,层次感强。七大流派分别为苏州砖雕、北京砖雕、天津砖雕、山西砖雕、临夏砖雕、徽州砖雕和广东砖雕。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张广沛介绍,早在大赛之前,4家主办机构就对七大流派进行了深入详细的调研,对各地砖雕的艺术、技艺、应用特点等进行梳理,奠定了大赛的学术性、艺术性、广泛参与性。
本次大赛的专家委员会也由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组成,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刘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故宫博物院古建部王时伟主任、国家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蔡云娣、北京市级砖雕非遗传承人张彦等人员构成,保证了学术和艺术的严谨。
11月27日,主办方在苏州工艺美院举办“中国砖雕非遗传承与发展论坛”,吸引了砖雕行业、设计院校等近200人参会,从学术、艺术、产业、科技等视角观察砖雕文化,在业界产生了叠加的共振效应。
培养技艺的传承人
砖雕艺术历经千年,至明清达到顶峰。然而,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社会动荡、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等影响,砖雕在建筑中的应用日渐萎靡,砖雕艺人的经济状况愈加窘迫,难以支撑这项古老技艺的传承,行业出现严重的断代现象,一些地区的砖雕技艺一度濒临失传。
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确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2006年,临夏砖雕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此,各种流派的砖雕逐步被纳入到国家和地方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据初步统计,已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砖雕艺术有4项,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7项,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4项。
然而,这类依靠“口传心授”和“手把手教”来传承的古老文明,仍需找到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
为使大赛形成品牌和持久影响力,使砖雕艺术走进社会视野、公众生活,承办方江苏乾宝蔡云娣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在苏州当地举办了众多公开活动,参赛作品展、砖雕大师特邀作品展、蔡云娣大师雕刻作品及义卖作品展、苏派砖雕艺术作品展、非遗传承创新互动体验展等,全面展现了当代砖雕艺术的整体风貌。
11月26日,“蔡云娣大师作品慈善义卖专场”精选蔡云娣大师及其优秀弟子的80余件砖雕、石雕精品作为拍品(包括首次出现的非遗系列典藏精品),为非遗传承、慈善爱心事业助力,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强烈响应。
蔡云娣是国家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文物古建泰斗罗哲文先生入室弟子。他在雕刻艺术的道路上实践和探索了40年,由石雕拓展到砖雕和木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江南三雕”艺术风格。
据悉,为了发现和培养非遗传承人,本次大赛主办方还特地组织了“学生砖雕比赛”,苏州工艺美院的50余名学生报名参赛,由蔡云娣现场指导,经过三轮选拔,最后评选出10名优胜者,这10位优胜者将获得蔡云娣捐赠的共计5万元的“蔡云娣砖雕传承奖学金”。该奖学金将持续关注并支持更多有志于传承非遗文化的贫困与优秀学生。
“要想真正保护、传承好这些文化遗产,人才建设是关键。”蔡云娣表示,非遗保护应该保护“传承人”,要让各级传承人有激情去做传承的事情,倡导“活态传承”。砖雕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从学校甚至娃娃抓起。
“艺术+科技”助推产业化
今年9月起,本次大赛主办方及专家委员会,展开了对安徽歙县、江苏苏州、甘肃临夏和广东广州等地的实地调研,了解主要砖雕传承地的艺术特色、重点企业、技艺传承等情况。
临夏砖雕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入编项目,最早成立了地方砖雕行业组织。临夏砖雕在建筑中大量应用,因而,当地砖雕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工人作业条件相对良好。苏州砖雕艺术是南方地区最重要的代表,苏州砖雕秀丽儒雅,朴素大气,技法丰富,被誉为“南方之秀”。苏州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苏派园林和建筑有以砖雕进行装饰的传统,全国近2/5的砖雕企业位于苏州地区。并且,苏州砖雕艺术创新性地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法,,不但艺术表现手法更为丰富,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徽州和广府地区砖雕制作至今保持着非常传统的作坊式生产,主要依靠手工,且工作空间小,缺乏除尘通风系统,工匠们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
经调研发现,后备人才匮乏、同行恶性竞争等众多因素,制约着砖雕这门古老技艺的全面盘活。
本次大赛主办方表示,将从艺术、科技两端倡导创新,为砖雕行业输送血液。大赛发起成立一个“全国材料艺术专业委员会”的倡议,通过材料创新推动和拓展砖雕艺术的应用领域,使砖雕技艺的表现手法更丰富、细腻。该专业委员会也将重点拓展砖雕艺术在建筑、文化创意类产品、内装饰产品等新领域的应用。
推动传统文化走向国际
苏州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古典园林更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蔡云娣说,苏州与砖雕自古就有不解之缘。它是构建苏州古典园林不可缺少的最重要装饰工艺之一,与苏州园林营造一脉相承,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式砖雕被誉为“南方之秀”,集“诗、书、画、雕、刻”为一体,具有吴地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鉴赏价值。据统计,仅明清时代砖雕门楼苏州就曾拥有200多座,为吴地建筑范式的典型体现。现今,苏州也是砖雕的主要产区,排在全国首位。
2014年,苏州成功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意城市网络,成为“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对此,承办方江苏乾宝投资集团董事长王跃程表示,在国际知名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举办砖雕大赛,有利于砖雕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发展。“选择砖雕这样的非遗项目,不仅是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也是我们前瞻性的战略选择,这是一个机遇与困难并存的挑战。”王跃程认为,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为砖雕等产业带来了重大机遇。砖雕的一些重要传承地如苏州、甘肃等位于“一带一路”的窗口位置,有望借此走向世界舞台,向国际展示中国的优秀文化。
(责编:刘军涛)
全国范围内摸底排查: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今年3月,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从总体规模看,全国共摸底排查出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人。
环保部公布东北地区大气污染物涉嫌超标企业名单针对东北地区近期持续出现的重污染天气过程,环境保护部网站5日公布了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发现的东北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异常、涉嫌超标的企业名单。【传承】徽州砖雕:一曲独特而自然的歌_蒲珺创意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贴子:
【传承】徽州砖雕:一曲独特而自然的歌
这是蒲珺第251篇原创文字砖雕作为一种东方特有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关注,几百年的历史造就了每个地区独一无二的砖雕艺术,并且发展成各种各样的砖雕流派,其中就有鼎鼎大名的徽州砖雕。徽州的砖雕起源于宋代,直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悠久深厚的历史积淀了它浑厚而粗犷的风格。徽州砖雕不同于北京砖雕的精致绝伦,不同于临夏砖雕的古老奇特,也不同于苏州砖雕的清幽淡然,更不同于广州浮雕的纤巧玲珑,徽州浮雕凭借着简单的平雕和浅易的浮雕的线条造型,讲究对称,将浓重的古朴韵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鲜明的特点在明朝时期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后来虽然渐渐演变成注重雕镂技术而形成的细腻繁复的艺术美,但是之前不走精致风、更富有活力的徽州砖雕,更是给人以无尽的幻想。在徽州的古镇中行走,雪白粉墙,门檐高阁,廊柱之间,仔细观察都可看见那用专门的水墨青砖打造的徽州砖雕,墨色的砖雕与白色的粉墙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营造出一种悠远而清丽的意境。而它作为一种充满内涵的装饰与符号静静隐藏在徽州的古镇里,漂亮的花鸟鱼虫,寓意吉祥的图案,或是和谐美好的生活场景、人物形象无一例外,皆有所表现,工整而不死板的雕工,流畅优美的线条下,突出而单纯的主题,分明有律可寻的层次辨析,都体现出徽州砖雕充满雅致的独特性。如今的徽州砖雕依然活跃于各大砖雕市场,悠久的历史并未将它掩埋,独特而严谨的烧制工艺也为它戴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它就像一曲独特而自然的歌,如烟般散落在徽州的土地上,自由吟唱。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总访问量: /
&&&&&& & 正文
追寻徽州技艺背后的故事 让徽州非遗代代相传
&&黄山文明网
  在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中,有128项全国各地的“文房四宝”精品呈现,而徽州传统技艺展示项目达一半以上。面对非遗传承与保护这一时代重大命题,许许多多徽州艺术家心怀虔诚,让徽州非遗代代相传。
  潘小萌:歙砚雕刻守望者
  徽州府衙内,全国非遗大展引得众人来往不绝。在以男性为主的非遗传承人展示中,歙砚展厅的两名女性非遗传承人令人眼前一亮,高级工艺美术师、安徽省非遗传承人潘小萌便是其中一位。一方方砚台纹理精美,雕刻之人物神情细腻,栩栩如生。
  从小受家庭文化氛围熏陶,17岁前的潘小萌专心学习绘画。初中毕业后,她见墙上贴有美术学习班的招生广告,便去报名。正值上世纪80年代,歙砚刚刚兴起,潘小萌起先并不知道美术班其实是为砚雕挑选好苗子。“因为绘画是雕刻的一个重要条件,有了绘画基础,才有可能去构思、设计,学习雕刻的悟性也会提高。我当时的绘画比较好。”潘小萌说,她由此走上砚雕之路。
  “从接触砚雕到现在已经有32个年头了,我应该算是从业时间最长的一位女雕刻者了。”潘小萌说,源于内心的热爱才能坚持走这么久。对于雕刻,女性是相对较弱的群体。一方面雕刻很耗体力,特别是在当初全部手工的年代,切锯、打磨,需要用肩膀抵着,雕刻也需手上用力;雕刻时石屑飞扬,一般的女孩子难以容忍。另外,女孩子到了一定年纪就要结婚生子,对于雕刻也难再有精力顾及,“当初跟我一起学习的女同学几乎没人坚持下来,我曾经带过的几个女孩子也都慢慢退出不做了。”身体柔弱的她却忍受了20年的病痛折磨,再苦再难都没打退堂鼓。
  这次大展群英荟萃,不仅是展示平台,也给同行提供了交流机会。有很多人来到潘小萌的展位前,对其作品啧啧称赞。“其实在我从业的这些年里,我了解到的是,无论是端砚、松花砚、澄泥砚等,他们的雕刻技艺或多或少都有歙砚雕刻的影子。”潘小萌笑说,“这点让我们非常自豪。”
  如今,潘小萌觉得雕刻愈发艰难。“现在是歙砚繁荣时期,砚雕人才辈出。但如何引领砚雕迈向更高层次的创作、创新,是我们遇到的瓶颈,这需要加强个人修养、拓展视野。所以,我每天看书、绘画、写字。女性在砚雕上也有优点,那就是她们心思细腻、情感丰富,并不缺乏创新和创造力。”潘小萌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带动和培养更多女性参与砚雕事业,为歙砚繁荣添彩。
  吴正辉:让徽州砖雕步步高
  在非遗大展砖雕现场,一位中年男子耐心地向每位前来参观的嘉宾进行讲解。栩栩如生的砖雕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而这些精美作品均来自他手中的刻刀。他叫吴正辉,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砖雕传承人,国家一级(高级)雕刻师,歙县正辉砖雕艺术研究所所长。
  吴正辉自幼对砖雕有着浓厚兴趣,常对着一块块砖头尝试画一些图案,继而使用砖雕工具开始创作,一件件略带稚嫩的作品渐渐成型。“那时候学习砖雕很吃苦,有的时候作品不完成就不松手。”吴正辉说,带着兴趣和吃苦的精神,他逐渐走上砖雕艺术路。
  艺海路无涯,处处流汗水。1987年,吴正辉从学校毕业后,先后在砚雕大师方钦树开办的徽城文化服务部及行知工艺厂从事砚雕工作,时常也接一些砖雕的活儿。1989年,吴正辉参与上海大观园的巨幅砖雕制作后,就更加钟情砖雕这门技艺。后来,他回家开办徽派砖雕作坊,沉下心来琢磨徽州砖雕技艺。
  徽州砖雕源自汉代的画像砖,始于宋,盛于明清至民国初年,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吴正辉将这种雕刻技艺掌握得炉火纯青,先后获国家级金奖数十次。为更好传扬徽州砖雕技艺,吴正辉成立黄山市正辉徽州砖雕艺术研究中心,传承古代技法,并收徒传艺,该中心被黄山市文化委授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
  2014年8月,经吴正辉多方研究,九层砖雕技艺获重大突破,这一濒临失传的砖雕绝学终于得到传承和发扬。吴正辉在省市多家媒体见证下,成功进行九层砖雕创作,荣获黄山市亮剑行动特色项目,被黄山市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
  2015年11月,由吴正辉制作的大型砖雕壁画《大明豫章繁盛图》在江西南昌滕王阁安装峻工,即将向游客开放。这块大型砖雕壁画全长28米,宽1.7米,全景展现了明时南昌的市井风貌,充分展示了雕刻家的非凡技艺。吴正辉说:“滕王阁管理处等相关部门正筹备将此壁画申报吉尼斯纪录,如果成功,这也将成为徽州砖雕技艺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吴振飞:寻找徽州家具丢失的艺术
  在本届中国非遗大展上,徽州家具首次亮相,立即得到众多嘉宾青睐。徽州家具省级非遗传承人吴振飞站在由他精选大红酸枝制作的书房家具旁,看着全国各地专家学者拍照、咨询,面带微笑。“此套作品设计合理,做工精良,比例优美,充分体现徽州家具的榫卯技艺特点。”吴振飞告诉记者,徽州家具在展会期间也得到众多领导一致好评,并提出宝贵意见。
  吴振飞介绍,徽州家具起源于明中叶,徽州商人利用家乡独有的人力资源优势,将徽州的“细木作”工匠带到江南一带,大量制作硬木家具,并进行线条刻画,到清代乾隆年间更是将徽州雕刻技艺发挥到极致,无处不雕,展现出徽州家具的精美绝伦。改革开放后,徽州古典家具逐渐兴起,但由于工匠少、规模小、缺少理论指导和制作规范等原因,发展缓慢。
  吴振飞自16岁起一直从事传统木工技艺,40余年间授徒20余人,为传承徽州古家具文化贡献着力量。2008年,吴振飞创办黄山市徽州区徽明坊古典家具艺术馆,正式开始对中国的明清古典家具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深入挖掘徽派传统家具中被丢失的精湛工艺,从木材的定性处理、材料的纹理走向、榫卯的精密结构、家具的器型把握到藏品的神情韵味,从文化到构思、从构思到设计、从设计到实践、从实践到现实,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获得成功。用吴振飞的话来说,他的理念不是在做家具,而是在追寻被世人丢失的文化艺术,从而再次将精湛的徽派古典家具文化展现给世人。
责任编辑:方丹责任编辑:王 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徽州砖雕的说明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