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奶奶是天上有神仙吗哪位神仙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原创](毛了!推倒重来、彻底原创)片警啊良今儿起携百万正宗原创首发!
签到天数: 193 天连续签到: 0 天[LV.7]常住居民III
学习时间到了&&
签到天数: 152 天连续签到: 0 天[LV.7]常住居民III
{:soso__:}
片警啊良诗作乐
诗词本意由心生
何来古词漫天飞
变作古诗为己用
才为学识有用处
签到天数: 34 天连续签到: 0 天[LV.5]常住居民I
第五回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 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
今天我们赏析的这首诗,意义非凡。一是他是李白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作于开元初年,李白生于公元701年,写这首诗时他大概只有十几岁,按年代划分的话,有人把这首诗当作李白比较出名的第一首诗;二是这首诗反应了李白早期的一些活动情况,他的人际交往和亦师亦友的一些个人脉关系。
这首诗题目中的“戴天山”指的就是现在四川省江油市的大匡山,也叫大康山;山上有一个大明寺,李白很小的时候开始在这个寺院里面读书。“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句话我想朋友们象我一样应该在很小时候听妈妈讲个吧,说的就是李白在山中寺院求学的故事。李白小时候是很顽皮的,有一天趁老师不在,别的同学都在写作业,李白一个人又悄悄地跑到寺院山林中玩耍,路过一条小溪边,他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手中拿了一根又粗又长的大铁棒在小溪边青石上反复地磨来磨去,这勾起了他的好奇心,就问到:“老奶奶,你这是做什么呀?!”老奶奶说我在磨针啊。李白“啊”了一声:“老奶奶,这么粗的铁棒你要到哪能一年才能磨成针啊?”老奶奶这时停下手中的活儿,对李白说了一句:“只要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说完后那老奶奶就不见了。传说那位老奶奶也是天上的一位神仙,看到少年时的李白太调皮了,专门下凡来点化他的。
李白一听老奶奶这么一说,聪明的他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连忙跑回寺院完成了作业。
在寺院中求学的这段时间,李白还结识了一位叫赵蕤(rui)的人,这个人是当时的一位很有名的“纵横家”,什么叫纵横家呢?也就是他研究的学问涉猎极广,什么道家、儒家、法家、兵家、杂家和阴阳家无所不容,黑白兼顾。李白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写就了一本《长短经》,有人评论此书高妙完美、天人合一,是一本很难得的谋略大全。李白认识他后,对他非常的崇拜,而赵蕤也对李白一见如故,两人就在山中畅谈天下大事,激扬诗书文字,动静越搞越大,以致于被当时的社会舆论冠以:“赵蕤术数,李白文章”
同时也惊动了朝庭,几次下诏让他们出来做官,但都被二人宛拒。这个赵蕤可以算得上是李白的一位良师,他从赵蕤那里学了不少儒家、道家思想也继承了他的豪侠性格,对李白后来的为人和他的诗风影响极大。
说到李白的老师,客观地分析我认为有这么几个方面值得一说:一、师承父亲。李白自幼家境比较好,他的父亲李客对他管教非常严格,不但教他熟读诸子百家,还在读书之余,请当地高人教李白剑术,用以防身。所以李白的剑术也是很有造诣的;二、师承百书。李白在父亲的影响下,通读了大量书籍,这些书又涉及非常广泛,什么四书五经、什么正史野史,他统统读遍,所在在他以后创作的大量诗词中,一些名人典故,能做到信手拈来,使每一首诗充满生命力和丰富的内涵;三、师承友人。李白是一位极为豪爽,喜欢结交朋友的人。他的朋友有达官贵人,有文学大儒,也有平民百姓,而他在同这些人交往中,能集百家之所长,引为已用。四、师承自然。大自然给了李白非常好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空间。比如这一首《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就是诗人在去拜访大明寺山中的一位道士时,在路上所见抽闻,全诗没有一个道士,却处处都是道士。写的自然、贴切,以景喻人,让人拍案叫绝。
最后我们还是白话一下本诗诗意:
“犬吠水声中, 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
通观全诗,这四句应该是第一个层次:诗人沿着山中小溪而行,山路的两旁桃花盛开,花瓣上挂满露珠;淙淙的溪流声,融入了狗的吠声;树林深处还时有野鹿穿行。道士处所,路程还不近呢。从早走到中午,还没有听见道士敲钟的声音。--主要写李白路上的见闻;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这两句应该是第二个层次,主要写道士住的地方景致。道士处所被一丛丛葱郁的山竹所包围着,在青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分个迷人。道观后面是一座陡峭且翠绿的大山,还有一条瀑布从山涧中飞流直下,十分壮观。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这最后两句是本诗的结尾,写诗人问遍寺中的所有人,但都不知道那位道士的去向,只好愁怅地靠着几株松树失望地发呆中。。。
引:“前人评论这首诗时说:“全不添入情事,只拈死‘不遇’二字作,愈死愈活。”(王夫之《唐诗评选》)“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吴大受《诗筏》)道出了此诗妙处”
最后我们再说说这个诗中所提到的大康山,它位于四川省江油市大康镇,因为整体山势象一个巨大的“筐”子,所以又叫大匡山,是李白少年时代求学的地方,有机会请大家一定要去看一看。
签到天数: 34 天连续签到: 0 天[LV.5]常住居民I
第六回 《登锦城散花楼》
《登锦城散花楼》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这首诗大概作于公元721年,这一年李白才21岁。上一回说到,李白在大匡山从赵蕤学纵横术,并广泛结
交当地的文人雅士,在寻访山上一位道士时,写有一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名诗。几年以后,李白自认
为学有初成,准备行走江湖,仗剑天涯,展现平身才华以实现好男儿报国之志。而我们大唐王朝,也随着
他的出现,势必将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涛天巨浪,留下一段又一段的传世佳话。他的事业、爱情,他的人生
传奇也由此慢慢展开。
公元721年,满腹才华和满腔热情的李白来到了成都(即诗中的“锦城”),并游览了成都著名的风景名
胜“散花楼”,在楼上看到繁华的都市,壮丽的河山,诗人回想起4年以前为了实现自己抱负,第一次出
山在昌明县作了一名小吏时的不愉快经历,不禁感慨万端,当即提笔写下了这首《登锦城散花楼》。
他在昌明县作小吏时有什么样的不愉快经历呢?听我慢慢道来:
公元716年,李白第一次辞别师傅走出大匡山,目的是想小试牛刀,展现一下自己所学的本事。于是就来
到昌明县找到县令,县令见他长得高大英俊,文笔不凡,就让他当自己的跟班。有一次,县令出门游玩,
路上正好遇到山上失了火,便诗兴大发,忙叫李白:“快拿笔准备记录,本县令以这山火为景要吟一首好
诗出来了。”等李白准备妥当后,县令装模作样的吟到:“野火烧山后,人归火不归。”吟到这儿,卡住
了,下两句说死也接不上来了,干急无汗。气氛一下子变得十分尴尬。李白见状连忙帮他解围,接了两句
:“焰随红日远,烟逐暮云飞。”
岂知这个县令爱好诗文却本事不大,还喜欢忌贤妒能,见李白接的这两句比自己的好,更加不爽,阴沉着
脸,立马打道回府生闷气去了。
还有一次让李白打心眼看透了这位县令。一气之下离开了他又回到大匡山上去了。那一次是大雨过后,昌
明县涪江河江水大涨,县令假模假样地叫李白随他一起出去访察灾情,来到河边,正好看到水上漂来一具
女尸,边上老百姓忙着打捞,这位县太爷却又来了诗兴,又叫李白准备记录,自己又开始吟了起来:“二
八谁家女,漂来依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朱。”,不幸的是,吟到这儿,又卡住了,接不下来。李
白听到诗意中不但没有一点同情之意,反而有戏谑的味道,且见他本事不大却如此的喜欢卖弄,心中恼火
,便脱口而出一气接了下来:“绿发随波散,红颜逐浪无。何因逢伍相,应是怨秋胡。”
不但接的诗好,而且还饱含讽刺这位县太爷不顾大义,取笑穷苦人之意。因为李白接的那几句诗中所提到
的“伍相”是指春秋战国时的楚国人伍子胥,他父亲伍奢被楚王冤杀,而他本人逃到吴国为报仇帮助吴国
消灭了楚国,但后来吴国国王夫差又听信太宰伯嚭的谗言将他杀死,尸体扔进江中随波逐流。
而诗中提到的“秋胡”是春秋时鲁国大夫,他在新婚后不久,便长年在外求学,多年以后终于取得了功名
,衣锦还乡,在回家路上遇到一位美丽少妇,心生邪念,对那妇人百般调戏,谁知回到家中才发现那妇人
就是自己离别多年的妻子,而他的妻子发现那位淫荡之人竟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男人时,不禁羞愧万分,当
即跳河自杀。都是读书之人,那县令见李白引用这两个典故,顿时满脸通红,无地自容,对李白说我这儿
庙太小,你本事太大,容不下你,你好自为之吧。李白立马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一次在“散花楼”上,想到这个不愉快的经历,什么怀才不遇、世态炎凉。。。等情素一起涌上心头,
不禁百感交集。这座“散花楼”隋朝末年蜀王杨秀所建,杨秀是隋文帝杨坚的第四个儿子,他被封为蜀王
后荒淫无度,建这座楼专门供他游玩取乐。
有了前面这个背景,我们现在来体会本诗的诗意: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清晨,太阳初出,照在成都的散花楼上,楼上的窗户和彩绘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碧辉煌,犹如锦绣。还有珍
珠串成的门帘挂在一个个银钩上,炫烂夺目,十分美丽。(珠箔:即珠帘。)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站在城楼上,远远望去,凌云欲飞的楼梯升起在碧绿的树丛中,一切烦恼忧愁竟一散而空。我尽兴游览,
一直到黄昏,突然一阵春雨袭来,洋洋洒洒向远处的三峡飘去,江水也涨了起来,满江的春水环绕着双流
城缓缓而流。(飞梯:即高梯子;双流:今四川成都双流县。)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今天我真是不虚此行啊,因为此时此刻,我就象在九天之上欣赏人间美景。
本诗的诗体是五言诗,一般只有八句,作者写了十句,大有意犹未尽之意,也体现了李白豪放大气无拘无
束的率真本性;后人评论此诗:“综观全诗,形象鲜明,意境飘逸,情景真切,开合自然。不仅给人以艺
术上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虽属年少之作,大手笔已见端倪,不是人尽能为之的。”
本回就说到这儿,请看下回:《春感》
签到天数: 34 天连续签到: 0 天[LV.5]常住居民I
第七回《春感》
茫茫南与北,道直事难谐。
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
尘萦游子面,蝶弄美人钗。
却忆青山上,云门掩竹斋。
我这个人有个习惯,就是心里面惦记一件事,老是喜欢琢磨它。写东西犹其如此。想好了的主题,或是突然来了灵感,立马就要写出来,哪怕是在半夜,抑或是在路上,否则如鲠在喉,寝室难安。这篇《春感》计划昨晚上出来的,结果耽误了,半夜醒来,总觉不妥,赶快补起。
上一回我们写到李白第二次走出大匡山,登上了成都著名的“散花楼”,这期间他还饱览了剑门山、青城山、峨眉山、窦团山等等,其中在游窦团山时写下了名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窦团题句》。
《登锦城散花楼》本来是五言律诗,按照诗体一般情况只有八句,但作者一口气写了十句,大有意犹未尽之意,所以在写了这首诗后,作者接着又写了一首《春感》,来表达自己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情愫。
今天把这首诗拿出来让大家一起欣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白在写完它后,准备返回大匡山,正好遇上当时的礼部尚书苏廷,被朝庭派到益州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相当于四川省长),李白连忙带着这首诗和一篇《大猎赋》前去拜见。他想自荐的方式希望得到重用。苏廷看了李白的诗和那篇《大猎赋》后,连声惊叹:“唉呀,真是难得的人才,你的才华依我看来简直超过了司马相如啊!”。正是由于苏廷的这个评价,所以才有“作赋凌相如”这一说法,李白的名声也因此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那么苏廷是什么人呢?他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提到苏廷,我先讲两个故事:一是“吹火读书”。苏廷小时候,他父亲很不喜欢他,因为他生来瘦弱,且其貌不扬,他父亲请人算命,认为他没有多大出息。根本没打算好好培养他,平时也不许他读书。但苏廷恰恰在兄妹中是最爱读书且十分刻苦的。白天哥哥们在学堂上课,他在一边傍听,到晚上哥哥们睡觉了,他还一个人悄悄地跑到仆人们住的柴火棚里,把火炉子的火吹着,借着火光继续学习。他天生聪慧,记忆力惊人,凡是看过的文章都能做到过目不忘。这就是“吹火读书”的故事,被后来许多文人当作刻苦用功的典范。第二个故事就是“平反昭雪”。苏廷凭着自己的努力,很快就考取了进士,当上了乌程县的县尉(现浙江省吴兴县)。由于办事效率高且公正无私,不久又被任命为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委书记)在他任监察御史的时候,皇帝给他派了一件十分棘手在当时没有一个人敢接下来的差事,就是让他查清来俊臣所捏造出来的所有冤案。这个来俊臣是唐武则天时期著名的酷吏,在中国酷吏历史上,他完全能排得上老大。这人以刑讯逼供和杀人为乐,在他手上被错杀的人有十几万。很多酷刑都发明于他手,无所不用其极。比如他“用椽子串连人的手脚,再朝一个方向旋转,叫做“凤凰晒翅”,有的用东西固定人的腰部,将脖子的枷向前反拉,叫做“驴驹拔撅”,有的让人跪在地上,在枷上垒瓦,叫做“仙人献果”,有的让人立在高木台子上,从后面拉住脖子上的枷,叫做“玉女登梯””。。。武则天死后,政局很不稳定,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批被冤死的人的家属愤愤不平,如果不还以清白,后果极其严重。而要全都一一查清并平凡,工程浩大,所以没人敢接这个活儿。但是苏廷接手之后仅仅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全部查实终结,皇帝非常高兴,说:“你真是上天给我派来专门平反昭雪的人才啊!”。紧接着就任命他当了宰相。李白觐见他的时候,他已经和当时著名文学家张说(封燕国公)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
这一次得到了苏廷褒奖,极大地增强了李白的自信心,为他接下来的仗剑天涯,纵横捭阖的快意传奇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首《春感》写作背景的立意比较明显,作者在成都游玩多日,看到大好河山,自己却找不到发挥才能的途径,旨在抒发一种茫然懊恼的情绪:
“茫茫南与北,道直事难谐。”--我置身这大千世界,心中却一片茫然,成都的大道虽然又宽又直,而我却感到事事不顺人心。(开篇就点出了自己的失落感)
“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大街傍边的榆树上挂满了榆钱,大街小巷也飘散着如玉一般的杨花。
“尘萦游子面,蝶弄美人钗。”--纷飞的蝴蝶把美丽的女子头上的金钗当成花朵围绕着纷飞不停,而我这个漫无目的四处游荡的游子却满面尘埃。(这两句加上两句美人美景和自己的满面尘埃形成强烈对比,更衬托出心中的无奈)
“却忆青山上,云门掩竹斋。”--唉,这个时候我不禁想起了大匡山上的宁静安逸,那里山清水秀,竹林环绕,白云掩户,也许才是我应该留恋的地方啊。(还是无奈且伤感)
此次拜见苏廷并得到他的高度评价后,李白自信满满,决定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一闯天下了,这一闯不但惊动了整个大唐王朝,也闯出了个万世流芳千古传奇!
且听下回《别匡山》
签到天数: 152 天连续签到: 0 天[LV.7]常住居民III
阿良片儿警好样的
诗词通俗又好记
没事多来捧捧场
好好学习会用上
签到天数: 34 天连续签到: 0 天[LV.5]常住居民I
自信的力量 发表于
阿良片儿警好样的
诗词通俗又好记
没事多来捧捧场
谢谢自信力量,祝新春快乐。
签到天数: 152 天连续签到: 0 天[LV.7]常住居民III
签到天数: 34 天连续签到: 0 天[LV.5]常住居民I
第八回《别匡山》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今天我们欣赏的这篇《别匡山》很有意义:
一、这首诗是李白正式告别他学习、生活了十年的地方、告别了恩师,从此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的人
生也由此掀开波澜壮阔的新的一页;
二、这首诗《别匡山》在历代李白诗赋文集中都没有收录,仅见于四川彰明、江油二县的县志,后又有历
代很多学者反复考查论证后加以认定,所以它显得格外珍贵;
三、前面我们说到李白拜见当时的名人益州长史苏颋,苏颋非常赏识他,并夸他的文采完全可以和司马相
如比美。李白大受鼓舞,此后竟在成都附近逗留了将近三年左右,专门到司马相如的故地细细瞻仰。然后
回到大匡山,才下决心要出山的。那么这个司马相如是谁呢?为何能得到李白的如此崇拜和仰慕呢?我们
不妨现在就来说说这位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的鼎鼎有名的辞赋家,还是音乐家,四川成都人。他的人生不是一般的传奇!下面我们
从一此典故中慢慢接近这位牛人。
1、辞赋无人能出其右。司马迁在《史记》中写“贾谊”一共写出了六部,能入司马迁法眼的那可不是简
单人物,他写汉高祖刘邦也才寥寥数句。司马迁写司马相如只写了一篇传记,但这一篇的长度远远超过了
写贾谊的六部总和,可见在司马迁心中,他把司马相如排在了贾谊之上;鲁迅先生也说:“赋莫若相如,
文莫若司马光”,可见他的影响之大之远;
2、“犬子”的来历。现在我们都喜欢称自己的小孩儿叫“犬子”,按说“犬子”是“狗娃子”的意思,
是个贱名,为啥还被人们广为引用呢?原来司马相如的小名就是“犬子”,他父亲见他小时候身体瘦弱,
便给他取了个贱名儿压灾,长大以后司马相如觉得不好听,他父亲又给他改了一个名字叫“司马长卿”,
后来,司马相如熟读历史后,非常敬佩蔺相如,发誓要做一个象他那样的伟人,于是就自己改名叫“司马
相如”,再后来,他出名了,成了了不起的人,人们为了纪念和敬仰他,纷纷把自己的小孩的名字叫做“
3、名琴绿绮。司马相如少年时词赋就很有名,且剑术精湛,很快就被汉景帝选为自己的贴身警卫。可惜的是汉景帝对词赋并没有多大兴趣。不久他就辞去了这个职务;但当时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很喜欢词赋,当他听说司马相如是词赋高手时,连忙把他接到自己身边,司马相如去后就为他写了一首《子虚赋》,被梁王刘武视为珍宝。他大喜之下,把自己珍藏的一把叫“绿绮”的名琴送给了相如。导致后人把绝顶上乘好琴都以“绿绮”相称。
4、“红拂绿绮”。这是个成语,说的是司马相如琴挑文君的典故。卓文君是西汉时四川临邛县的一位奇女子,号称四川第一美人,且文采极佳。她的父亲叫卓王孙,是四川第一富豪。司马相如是怎么把她追到手的呢?原来,司马相如本来在梁王刘武那里如鱼得水,混得还不错,可惜不久刘武就死了,主人一死,他无依无靠,只好回到成都老家。在老家,他听说当地临邛县有一位才貌双全的奇女子,便悄悄地来到临邛县当县长的好朋友那里打听,想和卓文君结为夫妻。县长一听说:“那难度太大了!因为这个卓文君本来是要嫁给当朝的一位王孙为妻的,可惜还没结婚那王孙就死了,她父亲心态太高,不是王候将相一类的,估计他不会同意的,再说卓文君本人也不见得会看中你。”于是二人就商量来商量去,订了一个计:司马相如住进宾馆,假装不认识那县长,叫那县长天天恭恭敬敬地去邀请他吃饭,头两次怀柔相如根本不理他,不和他见面,这一下可不得了,在市场上当时就传开了,越来越多人感到好奇,心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牛人呢?县长天天请他,他面儿都不见。如此这般,达到了名人效应后,直到第三次,县长约卓王孙一起来邀请他,他才出席这个宴会。这也同时引起了卓文君的高度关注,在宴席上她躲在后面悄悄打探相如,相如趁机用那把绿绮弹唱了一首举世闻名的《凤求凰》,一下子把卓文君的心牢牢抓住了。二人偷偷见面,很快便私订终身。
5、文君夜奔。可是卓文君的父亲根本不买帐,坚决不同意这桩婚事,但此时卓文君已对相如倾心相恋,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二人携手私奔,自结为夫妻。
6、文君当垆。得知女儿不听话和相如私奔之后,桌王孙大怒,发誓不再承认有卓文君这个女儿。而和相如结婚后,两人断了经济来源,一贫如洗,生活都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于是卓文君就借钱在临邛县开了一家小酒铺,用以维持生计。卓王孙天天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最后在那位县长的反复劝说下,只好承认了这桩婚事,并送给他们一百个仆人还有大量钱财,二人小日子才越过越舒坦。
7、《上林赋》。汉景帝死后,汉武大帝继位。有一天,他突然看到了那篇司马相如写给梁王刘武《子虚赋》,他本身也是喜爱词赋的人,当即惊讶不已、佩服万分,视为天人所作。遗憾地说到:“这样好的奇才,可惜没有生在和我同个朝代啊!”。他当时并不认识相如这个人。这时,身边的大臣说,皇上啊,这个人就在本朝啊,他现在在四川。汉武帝一听,立马下令召见司马相如。见面后,汉武帝问他:这首《子虚赋》真是你作的么?司马相如泰然自若地说:那并不算什么,我且再为皇上你作一首《上林赋》,随即挥笔而就,汉武帝越发惊奇,当即封他作了大臣,留在身边效命。
8、《长门赋》。可以说是司马相如最著名的一篇赋。当时汉武帝有一位陈皇后,失宠了。陈皇后就以重金请相如帮忙从中调和关系,相如就帮她作了这篇《长门赋》,汉武帝看了后大为感动,唏嘘不已,立马就原谅了她,陈皇后复以得宠,可见相如的文笔有多厉害!
这回太长,下回接着写了。。。晚上更新完毕!
签到天数: 615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以坛为家II
这位片警不寻常
文采飞扬{:soso_e179:}
Powered by  打个记号  
  新年好啊,好人还是有好报的,多做善事。期待楼主更新哦~
  99  
  此文章,就两字,真实
  马克  
  上次说的那个哑巴奶奶的故事,姨奶奶在给我讲完她的故事之后,我对救了哑巴奶奶一命的那个修仙哑巴很好奇,一直觉得修仙是不是就跟仙侠小说里的一样呢?  姨奶告诉我不是的,所谓的修仙不是修炼成神仙,这个仙分很多,不是说修仙修成了就是天山飞的神仙,按通俗了说,民间的修仙是一个过程,仙也代表长命百岁的人,或者有灵气的人!也或者是超凡脱俗的仙人,与俗世无争的也叫仙,比如在建国之前民间有很多仙,都是凡人苦修的,他们很多是与人间无争,隐居山林里,却活的逍遥自在,无病无灾,寿命特别的长,这种就自称仙!仙是一种生活态度!  有一种是隐居了就不出来,藏在山洞里像乌龟一样趴在地上的姿势不动,这一趴就很多年,人却活的好好的,这叫辟谷修仙,据说是学的千年龟,乌龟不就是不好动嘛,但乌龟的寿命都长!传说古代的闭关修炼的姿势有很多种,比如盘腿打坐,站立靠墙,其中就有一种像乌龟趴着的姿势!双腿双手蜷缩在一起那样,额头枕在手背上!是不是很奇特?  反正各种民间修仙的事迹很多!  事件万物都分阴阳,修仙里也分阴阳,阳就是好的,善良的,比如上次说的那个修仙哑巴就是善良的人,他们这种是苦行的,当然首先得懂法术,有了几十年法术后,先是辟谷一个月,如果能活下来就代表可以修仙,之后做苦行,吃万家饭……
  姨奶说以前有个修仙的老翁,八十岁开始修仙,一直吃万家饭,吃完回山喝露水吃树叶,在山里活了有一百八十岁!死之前选了一块空地,死后尸体不服,三十天后慢慢陷入土中,一年后长成一棵槐树!这棵槐树可以活一千年之久,如果周围有人居住生活,就能福泽一方,槐树便可以成为一方神树,受香火供奉!槐树里的仙翁会幻化成老翁出来,坐在树底下,永远保护这棵大树,保护自己!是不是很有沧桑感?  还有一种是阴毒的修仙套路,这个说起来就比较坏了,这种修仙的是属于歪门邪道的,用的是邪术,首先也是辟谷三十天,之后开始学龟修炼,到自己快老了,身体器官都衰退了,就开始收集人身上器官,有的是专门拿年轻人的心,把人心挖出来泡在水缸里,水缸装满水,看到自己快不行了,就下水缸里泡着,泡七七四十九天后就能继续保持年轻!这种就叫修仙老怪!
  在以前有个修仙老怪,在自己老的快不行的时候,她想要人心怎么办呢?就在山里弄金钩梨(不知道你们小时候吃没吃过,金钩梨的形状不是梨,是像爪子一样,我们这边俗称叫鸡爪子,树上结的)。她装一筐金钩梨,带着一竿称,到街上找个人少的地方卖,有老人或者小孩来买,她摆手不卖,有大人三三两两来买她也不卖,就等独来独往的年轻人,她就卖,有一次一个年轻小伙说来买一斤金钩梨,她直接抓一把说一斤,那个年轻人纳闷,说你都不上称称一下就知道一斤吗?兴许你糊弄我,不足一斤呢?  然后老怪就说,我当然不要称就知道了,而且我这抓的一把是一斤二两,还多送你二两,不多不少。  年轻人就好奇纳闷,我就不信了,你给我称一下,如果一斤二两不多不少,我就再买一斤。  然后老怪就用称一称,果然不多不少,一斤二两,年轻人自己又重新称了一下,也没错。  年轻人觉得是碰巧,于是自己抓了一把,叫她说说是几斤几两;老怪看都没看,就说二斤三两,不多不少!于是年轻人用称一称,果然没错,觉得神了!  老怪笑笑,来来来,我不但有这个本事,我还能知道你的这个心是多重!  年轻人说你瞎扯,心在我身上,你怎么可能知道,老怪就说我一看就知道,年轻人觉得好玩,就说,那你算算,我的心有多重。
  老怪说你的心六两二钱,年轻人说心有这么重,没人能证明出来。老怪就说,这还不简单,我给你上称幺一下,就这一句话说完,抓起怀里的一棵金钩梨就往小伙嘴巴上一戳,那个金钩梨跟超级竹节虫一样伸进小伙的喉咙,小伙突然不能动弹,眼珠子都往上翻,然后速度很快,老怪把金钩梨往外一拽,带出一颗血红的心,往称上一扔,秤砣一打,一提起来,果然六两二钱,小伙还没死,眼睛直勾勾的看着称上自己的心,却说不出话,拿手摸摸心口,又看看老怪,自己瘫坐在地上,老怪把心往兜子里装,金钩梨送到小伙手中,站起身就走了。  那个年轻小伙跟没事一样一直坐在地上,手上拿着金钩梨,一开始没人觉得有事,到天快黑了,有附近商铺老板觉得奇怪,说这年轻小伙怎么在那坐大半天了,天都黑了还是一动不动呢,就过来看,拿手在小伙肩膀上一拍,人倒在地上,满嘴巴冒血,死了……  修仙老怪拿着这颗新鲜的心泡到水缸里,自己就可以继续变年轻,延年益寿,长生不老。  但是在七七四十九天泡的过程中一旦被人搞破坏,她也会马上就死掉!  姨奶说我们青蚨门的道姑以前没参与抓过这种害人的修仙老怪,但其他道派有人参与抓过,曾经就有个法师带着一大帮人在山里当场抓到个修仙的老妖怪,据说活了有三百多岁,抓到的时候那人长的和二十出头的女人一样,但说话的声音却是男人!脸上还涂着胭脂,嘴巴涂着红,头发也很黑很柔顺!说她的洞里堆着有上千个小孩头骨!(有没有想到梅超风?)  法师在头骨里找到一颗红色的头骨,叫人一把火烧成灰,那一烧,老妖怪大叫,脸上立刻起了许多老人斑,还有死人的尸斑。指甲都往地上掉,还没出洞口就死了!  姨奶还说,现在这种修仙老怪没怎么听说了,但在六七十年代都是有的,那时候偏远山区死个人都正常,走失人口都没人管,到八九十年代也有极个别徒步远行旅游的人会被修仙老怪害死!所以你们千万别单独外出去深山老林啊,万一遇到传说中的修仙老怪就完了!哈哈,开个玩笑,该玩还是玩的,不过多注意安全就行了!  反正世间之大,无奇不有,不要觉得我是瞎编的哦,这是姨奶奶告诉我的,民间的奇事怪事比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东西大而广的多,我们永远都知晓不完呢!
  惊喜的发现楼主更新了!好开心,楼主么么哒  
  看的好心塞  
  好好等到了  
  看完这个好恐怖  
  如果先秦时代到现在的古籍典故都还在的话,这个社会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子······怪不得每到一个朝代都要焚书,特别是文革破四旧,烧的不比先秦少·····  楼主写的不错,以前也听老人说过。后来现代化程度处出现,机器一用,各种各样的怪事也不多了······所以说,没见过不代表没有···
  最爱青蚨哥哥  
  明天来三次~~
  楼主人呢。  
  支持  
  谢谢楼主!  
  楼主你刚开始开淘宝哪来资金进货呢?  
  楼主这么晚了还在发帖....辛苦了.......
  182  
  278  
  @南海青蚨 27607楼
12:53  新年快乐啊朋友们
心想事成 阖家幸福!  -----------------------------  楼主亲亲哦,祝福您及家人幸福安康天天快乐时时快乐有事没事全是乐事~  
  227  
  继续马克
  看了作者的一个个故事 ,简直是太颠覆我的人生观了,怎么那么好看呢?我简直为此文疯狂。作者朋友的一个个故事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简直就像神话一样啊 。
  神奇呀!让姨奶奶多讲点故事!  
  写得真好  
  @南海青蚨 27678楼
00:52  今天就到这了,希望每个人都时刻有一颗善心,像哑巴奶奶一样,或许你小小的善举,会换来无穷的幸福!!  晚安啦  -----------------------------  楼主您年龄不大,但是给人的启发却让人受益终身!  
  等更新~
  太震撼了,天天过来看几次
  相信世界上万物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排~~  
  祝楼主在新的一年里顺利快乐!
  赞赞赞!  
  一心向善  
  顶  
  楼主出书就好了,好想买一本睡前躺在床上看啊  
  期盼等待中  
  撸主啊,快点更吧。
  不许成精。
  楼主弃楼了~~  
  一直追看到现在,辛苦了楼主!!!!!!!!!!!!
  等更新
  第一次献给善良的楼主,希望早曰断私情私欲,草曰成神佛  
  楼主快更新啊  
  这么久楼主干什么哦  
  坐等更新!记号  
  呼唤青趺!哎妈呀怎么象呼唤“亲夫”呢!哈哈哈哈  
  你姨奶的故事很精彩  
  从13年开贴就追到现在了,继续mark,喜欢楼主这个小帅哥
  @南海青蚨 27712楼
23:13  老怪说你的心六两二钱,年轻人说心有这么重,没人能证明出来。老怪就说,这还不简单,我给你上称幺一下,就这一句话说完,抓起怀里的一棵金钩梨就往小伙嘴巴上一戳,那个金钩梨跟超级竹节虫一样伸进小伙的喉咙,小伙突然不能动弹,眼珠子都往上翻,然后速度很快,老怪把金钩梨往外一拽,带出一颗血红的心,往称上一扔,秤砣一打,一提起来,果然六两二钱,小伙还没死,眼睛直勾勾的看着称上自己的心,却说不出话,拿手摸摸心........  ------------------------------  金钩梨?难道是佛手果?
  @南海青蚨 27712楼
23:13  老怪说你的心六两二钱,年轻人说心有这么重,没人能证明出来。老怪就说,这还不简单,我给你上称幺一下,就这一句话说完,抓起怀里的一棵金钩梨就往小伙嘴巴上一戳,那个金钩梨跟超级竹节虫一样伸进小伙的喉咙,小伙突然不能动弹,眼珠子都往上翻,然后速度很快,老怪把金钩梨往外一拽,带出一颗血红的心,往称上一扔,秤砣一打,一提起来,果然六两二钱,小伙还没死,眼睛直勾勾的看着称上自己的心,却说不出话,拿手摸摸心........  ------------------------------  @暮色看流年 27764楼
23:39  金钩梨?难道是佛手果?  ------------------------------  以前没听过,更没吃过,虽然小时候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刚刚问过万能的度娘了,原来是“拐枣”。
  楼主,是不是不更新了?  
  200  
  78  
  120  
  楼主,怎么还不来啊!!!!  
  等更新
  楼主名气大了,业务也就多了,不要怪楼主了。  
  楼主好久没更新了呢!来了支持下!  
  楼主该更新了....  
  来了签到
  停了几天时间,我又回来继续讲述了!  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在姨奶奶家附近的山里还住着一个老头,叫白头翁,我第一次见到他是看到他在啃树皮,他还帮过我忙!那天我帮姨奶去山里拾柴火,又遇见了他,他扛着个扁担和稻箩在山地上走着,还问我怎么也来了!我说我来看望姨奶奶!  他还是那样笑笑,接着招手叫我跟他一起,我问干嘛,他说带我见识见识一些好事,我也好奇,心想老头脾气虽然古怪,但人是好人,也挺可爱,于是我跟在他后面走,  走来走去,绕来绕去,到了一个山凹处,
  为什么不能发?
  来到一堆石头前,他就停在石头前烧香,石头堆得我以为是石头坟,他给石堆撒一把米,米顺着每一个石头缝里掉落进去,接着又拿出一张纸,纸上写着许多字,没看清楚是什么,他左手手指成念经形状,右手举着纸在空中转,一边转一边围着石堆走,嘴里小声哼唱着什么!  大概走了十来圈,突然来了一阵风,他把高举的纸一松开,纸就随着风吹走了,接着他叫我帮忙,把石头都往稻箩里面装,我也就把石头一块一块的往箩筐里拣,拣完他要我帮忙往回挑,I的天呐,这么重,我们老小两人挑回去吗?
  来到一堆石头前,他就停在石头前烧香,我以为是石头坟,他给石堆撒一把米,米顺着每一个石头缝里掉落进去,接着又拿出一张纸,纸上写着许多字,没看清楚是什么,他左手手指成念经形状,右手举着纸在空中转,一边转一边围着石堆走,嘴里小声哼唱着什么!  大概走了十来圈,突然来了一阵风,他把高举的纸一松开,纸就随着风吹走了,接着他叫我帮忙,把石头都往稻箩里面装,我也就把石头一块一块的往箩筐里拣,拣完他要我帮忙往回挑,I的天呐,这么重,我们老小两人挑回去吗?
  没错,没办法,答应人来了,我现在要是跑了就太不厚道了,于是我们两人挑着一筐石头就回去了,不过感觉没有想象那么重,路上我问他要这些石头干嘛呢,他说有用,叫我别问那么多了……我们两人走在山路上比走平坦的路要麻烦,挑的我一身的汗,最终还是坚持挑到了他家,走的捷径,好在路不是很远!  把石头都倒在地上,还给我烧水沏茶,他的茶跟咖啡似的,黑黢黢的, 还说这个茶很好的,是小兰溪边生长的小兰花茶,喝一口清新怡神,我心说是不是嗅一嗅能活二百六啊?  说完天也快黑了,我得赶紧回去了,回来后跟姨奶说了今天做的事,就是奇怪,要石头就要石头,但是挑石头之前还烧香做仪式呢?  姨奶说那不是石头,不是石头?那那些是什么?  那些是煤,奇怪,都跟石头一模一样,怎么会是煤呢?  姨奶说那是石精施煤,也就是说是石精,也可以说是石仙赠煤,他弄这些煤回去烧,比柴火耐烧!他烧香祈福烧纸是请石精赠煤,跟石精有联系,所以看到他写的取煤文书,那些石头就能运回去当煤用,一般人是不知道的,没人会把一堆石头当场煤拉回去烧,就是有人知道拉回去也烧不着,只有白头翁自己可以。  I的天哪,那老头这是要变土豪,煤矿大王!  那我就问,是不是那个白头翁有这种召唤石精的法术呢?
  姨奶说没有点石成煤的法术,这里面有个他和石精的故事,据说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那时候白头翁经常赶着个毛驴车出入山里,每个月初一和十五会到山外去集市赶集一趟,有一回初一照常赶着毛驴车出去,傍晚时候回来,走在半路上遇到一个妇女拉着个小孩,妇女和小孩穿着破烂,好像走不动路一样,白头翁看小孩子倒是挺可怜,就问他们去哪里,妇女手指着前方,和他同一个方向回去,于是叫他们做到毛驴车上来,顺道带他们一路。  两人就上了车,那个女的始终手拉着小孩不放,也不知道走了多远,白头翁再回头一看,两人都不见了,心说这母子两,下车也不打一声招呼,自己又独自回去。  到了那个月十五的晚上,他傍晚赶集回来,又遇到那对母子,这回白头翁似乎明白什么,打远一看,那个女的身子底下没有脚,裤腿直直的,这才知道母子两不是人,但心说这次他不停车,只要不是害我,我也不会找你麻烦,但是驴车到了母子跟前时,她们就跟在后面,白头翁心想可能遇到鬼搭车,想想算了吧,既然有缘遇见,你们也不害人,就让你们上来带你们一程吧!于是母子两又上了车,半路上两鬼悄悄下了车不见。  就这样一连三个月母子两都在同一时间搭他的驴车顺路回家!但有一次,事情来了。
  那个女鬼坐车的时候,突然爬到老头后背,伸出爪子就抓老头的脖子,老头是有本事的人,身怀异术,他也不紧张,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根生锈的枣核钉,两头尖的钉子,这个钉子年深日久,拿出钉子就往自己后脖颈子上一戳,那个女鬼嗷嗷一声,后背都冒烟,再也没有掐白头翁,白头翁也不回头,就跟没事一样,继续架着毛驴车走,经过村子的时候,有认识的村民看到白头翁,就问白头翁,您老人家怎么就拉了个棺材盖子回家啊?  白头翁下车摆摆手,别害怕,这个家伙差点要我的命啊,我跟你们来借一把火,找个空旷的地方把这个棺材盖子给烧掉。  热心好奇的村民就都来帮忙啊,找了空旷地方,准备起火烧这个棺材,有人就问这是要干嘛呢?  白头翁轻声摆手说,别问,等一会儿烧起来你们就知道了!  当火烧到一半的时候,那个棺材盖子居然在火堆里动了两下,并且发出吱吱的惨叫声,还有红色液体往上喷,有人以为棺材盖里不会藏着什么动物吧?  当棺材盖子全部烧完的时候,白头翁才告诉他们,这个棺材盖子是年深日久成了精怪了,不知道哪座坟里的死鬼,可能机缘巧合吸收了人血,再加上日月精华,所以变成精了,经常搭我的顺风车,我好心好意与她方便,她今天刚才却要掐死我,所以不能怪我心狠了!用枣核钉把她给打死了!一把火烧掉就什么都没了!
  有的村民害怕就回家了,人都走之后,白头翁发现在车上还有一块人形的石头,摸摸石头还有灵气,这个应该是那个女鬼拉着的小孩,但这个小石像没有煞气,反而有点灵气,于是把石头带回家,晚上睡觉的时候,老头做梦梦到那个石头站起来说话,原来那个石头是石精,  事情缘由是石精被那个棺材盖成精的女鬼给掐住,女鬼带着石精变成小孩模样专门去害人吸血,如果不干,就把石精送去茅坑里淹掉,它又干不过那个女鬼,所以只好听她的话,今天女鬼没有害到人,所以找白头翁下手,哪知道白头翁身上有个厉害的枣核钉,这才打死女鬼,救了石精一次,  那个石精感恩,说自己穷,没钱,也没什么好报答的,多少年以后会成石仙,那时候去哪里哪里,烧香撒米,就能帮他运来煤,以作答谢!怕人发现,所以煤的外表如石头,拿回家之后就能当煤用了……  整个事情就是这样的,那个石精穷也穷的挺可爱的,没有别的报答,却可以运煤给老头,我心说这比金子实在多了,然后想石精如果进军煤矿业,那就是煤矿大佬了!哈哈哈哈哈,开玩笑,我太龌龊了,被金钱蒙蔽了双眼,不是所有人或者物都是向着钱看的,无论是白头翁还是石精,还是我姨奶奶,在我看来,他们都应该算是“仙”,白头翁是追求自我的仙,石精追求真灵的仙,姨奶奶是追求真善美的仙吧,  讨厌,那我是什么仙呢?哈哈哈哈哈哈哈……
還是一如寄往的帶給大家精彩故事
  这是我最喜欢看的帖子了,因为不是连续剧,不用吊味口,每个故事都不一样,简单又新奇。
  好久没更新了啊  
  支持  
  默默支持下楼主,加油.
  楼主支持你,天涯真是牛人聚集的地方。我也买些修行的书来学习学习,有能力做点好事,没能力至少能保护家人。感谢你的帖子,我会一直关注的
  楼主是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仙~~
  你是好哥哥仙!  
  278  
  善良的人  
  (⊙o⊙)哇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上有神仙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