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印章都用古代印章是什么字体字

印章上是什么字?是古代印章吗?有什么寓意?
“大明宣德年制”,做旧的可能性比较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古代印章上的字、这几个字怎么念呢?
图贴反了,应该是:张孔殷储蓄之章从语气看不像古代的东西.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印章的种类》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印章的种类
印章的种类
范文一:印章的种类印章 的种 类两宋时期 ,与 中原汉族政权对峙 的皆为少数民族政权,北方有辽,西  北有夏 ,东北有金 。后来辽 为金灭,后 来居上的蒙古人又毫不客气地收拾  了西夏 、金 ,最后 灭宋建立 了元朝  这四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和朝代 ,   在公 印制度上都不 同程度地 受到 宋朝公印制 度的影 响,但又创造 了自己一  些别具一格的特点 ,在印文上出现了有趣的现象。西 夏 公 印西夏公 印有 以下几 个特色。第一 ,中国古代公 印基 本上皆为正方形,西夏公印却独用 圆角形式 。第  二 ,隋 唐以来朱文公 印已流.  ̄ 1 - 4 0 0 年,但函夏公 印皆为满 白文 ,笔 画极 粗,而且使 用边框 ,印文吸收 宋  朝九叠文特 点,印面安排匀整饱满 。第三 ,印文从二 字到六字不等。其中二字的 “ 首领” 印最多,占现存 西 夏 公 印 的 九成 。 第 四 , 西 夏 公 印 在 印 背 左 边 刻 铸 印年 代 , 不 记 月 日 ,不 见 铸 印 机 构 ,而 在 钮 右 印 背刻执印者姓名。辽 印辽公印 分别采 用汉篆文和契丹文。契丹文又分 为契丹 大宇和契丹小字。契丹文为辽神册 五年 根据汉  字 隶书之半 增损得 之 ,直 到金明 昌二年 才废止 ,前后 通,  ̄3 0 0 年 。明清 以来 已无人认 识 ,成 了真正 的“ 绝学” 。金 朝 公 印金 建 国 之初 ,使 用 在 征 辽 伐 宋 过 程 中 掠 去 的 辽 、宋 官 印 。 海 陵 王 和 金 世 宗 时 期 成 为金 代 公 印 的 典 范  时 期 ,公 印铸 造 精 工 ,外 观 平 整 光 滑 ,很 少 见 到 气 孔 和 毛 刺 。 金 印 一 般 印 背 左 侧 刻 造 印机 构 名称 , 右 侧刻铸印年及 月。印台侧 面刻印文名或兼印章的编号 。金朝 晚期 扩大军队,军事机构公 印数量激增 ,只好  按顺序编号。编 号有两个系统 ,即五行 系统和千字文 系统 。元 朝 公 印元朝公印有汉文印和八思 巴文印两类。前者行用于元代早期 。至元六年。忽必烈命令国师八思 巴创  立八思巴文 。即所谓 “ 蒙古新 字”。元八思 巴文公印的一大特 点就是背款皆为汉字 ,这也是今天 我们识  别八思巴文的最重要依据 。元公印印面构成的一大特点是印边加宽 。有时竞达印文笔画宽度I  ̄ %- 1   O 倍。明清 公 印明代皇帝、王府之宝 用玉 箸篆玉 印;明代 内阁 印用玉箸文银印 ,直钮 ,方一寸七分 ,厚六分 ;将军印 用 柳 叶 文 , 平 羌 、 平蛮 、征 西 、镇 朔 等 将 军 印用 螭 鼎 文 ,皆 银 印 虎 钮 , 方 三 寸 三 分 , 厚 九 分 ; 其  余 百 官 印 都 用 九 叠文 ,铜 印直 钮 ,这 类印 比重 最大 。明 代 直 钮 已 由 两 宋 长 方 形 板 状 钮 变 为 上 小 下 大的椭圆柱 状。加 高到8 厘米左右 ,形成后世俗称的 “ 印把子” 。明代官印背款皆凿年款及编号。   清代百 官印等级 区分同样 十分严 格 ,印章 普遍有 所增大 。其字 体有蒙古 文楷书 、满文 、汉篆墨等。最常见的是汉 满文对照同时出 现在印面上, 这也是清公印的一大特点。其中汉篆中,琴  宴九 叠 文 不 太 兴 盛 , 出 现 了 玉 箸 篆 、 悬 针 篆 、 柳 叶 篆 、 芝 英 篆 等 等 。原文地址:
范文二:印章的种类印章的种类作者:来源:《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2013年第04期在印章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以大概地把印章分为官印和私印两大类。在古代,官印一般由皇家颁发,什么样的官职颁发什么样的印章,作为各级官员发号施令的凭据,是权力的象征。官印多为四方形,文字工整、严谨,体现国家权力的威严(如图1)。现代的政府、机关的公章也可以归类到官印的行列。除官印之外的印章大多都可称为私印。由于私印不像官印必须带有一定的“程式化”的东西,所以它的形式、内容、制作、材料就丰富多了。如果从材料上分可分为:金印、玉印、银印、铜印、铁印、象牙印、犀角印、水晶印、石印等,今天还有木质印、塑料印、有机玻璃印、陶瓷印等。从制作方法上可分为:铸印、凿印、琢印等。从字上分可分为:姓名字号印、斋馆印、收藏类印、吉语印、肖形印、花押印等。其中肖形印一般以古代吉祥瑞兽、花鸟虫鱼及人物为印文内容,通过最简单的笔触刻画其最传神的个性特征(如图2)。花押印到元代才开始流行起来。这种印章多为长方形,一般上部刻姓氏,下部刻臆想的花纹图案或八思巴文(元朝忽必烈时期由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新字)。花押印是一种信物,为了让他人不易模仿,类似于现在的防伪标记一样(如上图3)。从文字安排可分为:白文印、朱文印、朱白相间印等。白文印是指钤(qián)盖出的印蜕文字部分为白色,其余部分为红色(如图4);如果印文为红色那就是朱文印(如图5)。还可以直接看印章,如果印文部分凹下去就是白文印(也叫阴文),如果印文部分是凸起的那就是朱文印(也叫阳文)。一枚印章印文部分既有白文还有朱文,我们称它为朱白相间印(如图6)。阅读详情:
范文三:印章的种类【印章的种类】印章种类繁多,基本上可分为官印和私印两类。官印:官方所用之印章。历代官印,各有制度,不仅名称不同,形状、大小、印文、纽式也有差异。印章由皇家颁发,代表权力,以区别官阶和显示爵秩。官印一般比私印大,谨严稳重,多四方形,有鼻纽。私印:官印以外印章之统称。私印体制复杂,可以从字意,文字安排,制作方法,治印材料以及构成形式上分成各种类别。1.从字义上分有:姓名字号印:印纹刻人姓名,表字或号。汉人名多一字,其三字印,无“印”字者即字印。字印自唐宋后始以朱文二字为正格,也有于姓下加“氏”字的。现代人也有刻笔名的,也属此类。斋馆印:古人常为自己的居室,书斋命名,并常以之制成印章。唐李沁有“端居室”一印,约为此类印章的最早者。书简印:印文在姓名后加“启事”,“白事”,“言事”者。今人有“再拜”,“谨封”,“顿首”者。此种印专用于书简往来。收藏鉴赏印:此种印多用于钤盖书画文物之用。它兴于唐而胜于宋。唐太宗有“贞观”,玄宗有“开元”,宋徽宗有“宣和”,皆用于御藏书画。收藏类印多加“收藏”,“珍藏”,“藏书”,“藏画”,“珍玩”,“密玩”,“图书”等字样。鉴赏类多加“鉴赏”,“珍赏”,“清赏”,“心赏”,“过目”,“眼福”等字样。校订类印多加“校订”,“考定”,“审定”,“鉴定”,“甑定”等字样。吉语印:印文刻吉祥的语言。如汉印中常见的“大利”,“日利”,“大幸”,“长乐”,“长幸”,“长富”,“宜子孙”,“长康寿”,“永安宁”,“日入千石”,“日利千万”等,皆属此类。秦代小玺有作“?疾除,永康休,万寿宁”。也有在姓名上下附加吉语者,多见于汉代两面印中。成语印:属于闲章之类。印文刻以成语、诗词,或牢骚、风月、佛道等语,一般钤盖在书画上。成语印盛行于宋元,传贾似道有“贤者而后乐此”,文嘉有“肇锡余以嘉名”,文彭有“窃比于我老彭”,皆《离骚》中语,令忍忍俊不禁。成语入印是从秦汉吉语印演变而来的,随一时游戏,然当求其隽永笃雅,不能信手臆造。肖形印:也称“象形印”,“图案印”,刻有图案印章的统称。古代的肖形印,一般刻有人物,动物等的图象,取材多样,有龙、凤、虎、犬、马、鱼、鸟等,以古朴取胜。肖形印多白文,有的纯图画,有的加有文字,汉印中多有于姓名四周附以龙虎,或“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署押印:也称“花押印”,系雕刻花写姓名的所签之押,使人不易摹仿,因作为取信的凭记。这种印信,始于宋代,一般没有外框。元代盛行的多为长方形,一般上刻姓氏,下刻八思巴文或花押,又称“元押”,“元戳”。2.从文字安排上分有:白文印、朱文印、朱白相间印、回文印3.从制作方法上分有:铸印、凿印、琢印、喷印4.从治印材料上分有:金印、玉印、银印、铜印、铁印、象牙印、犀角印、水晶印、石印等,今人尚有木质印、塑料印、有机玻璃印等。5.从构成形式上分有:一面印、二面印、六面印、子母印、套印[战国古玺]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下认识。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划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秦印]秦印指的是战国未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想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汉官印]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这在后面还要介绍。[汉私印]汉私印即为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不仅形状各异,朱白皆备,更有朱白合为一印,或加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进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带钩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还加上吉语、籍贯、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辅助文字,钮制极为多样,充分显示了汉代工匠的巧思。两汉私印仍以白文为多,西汉以凿印为主,东汉则有铸有凿。[将军印]将军印也是汉官印中的一种。这些印章往往是在行军中急于临时任命,而在仓促之间以刀在印面上刻凿成的,所又称“急就章”。将军印风格独特,天趣横生,对后的艺术风格有很大影响。汉代的将军用印,普通都不称“印”而叫做“章”,这是军印的一大特点。[汉玉印]两汉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贵稀少的一类。“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贵卿和士大夫的一种高雅风尚。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圆转,粗看笔划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由于玉质坚硬,不易受刀,也就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于玉质的不易腐蚀受损,使传世下印得以比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魏晋南北朝印]魏晋的官私印形式和钮制都沿袭汉代,但铸造上不及汉印精美。传世的给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较多,用刀如刻如凿,书法风格表现为舒放自然,从而成为一个时期篆刻风格的代表。南北朝各国传世印章不多,官印尺寸稍大,文字凿款比较草率,官印未见铸印。[朱白文印]朱白文相间的印式在汉印中很见巧思,据说起自东汉。它的方式极为多样,朱白文字的位置安排及字数均可灵活变化不受局限。这里例举的数印就可见一斑。朱白的原则大致根据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较少,白文则相反,从而达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谐效果,这类印大多工稳的私印,未见用于官印。[子母印]子母印又称“玺印”,起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六朝,是大小两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人印腹空,可以合宜地套进一方或二方小印,形成母怀子的形状。也有套进一方两印(如右栏“郭意”印)成一组三方的。在一方印章的体积中,兼备了几方印的使用价值,古代印匠的工艺水平由此可见。[六面印]传世六面印实物较少。这种呈“凸”字形的印章,上面的印鼻有孔,可以穿带而佩,鼻端作一小印,连同其余五个印面故称六面印。传世六面印的一种典型风格为带边白文,每字为一行,密上疏下,印文竖笔多引长下垂,末端尖细,犹如悬针,所以有“悬针篆”的俗名。这种风格虽然尚有笔意舒展、疏密相映的好处,但很容易流于庸俗,远不及汉印的相茂,故历来篆刻家只偶一为之。[缪篆印](附鸟虫书)缪篆印及与它相近的鸟早虫书均是汉印的“美术字”,前者屈曲回绕,?后者则在基础上加上了鱼形鸟头等装饰。这种文字最早多见于古代的兵器上或乐器的钟上,有的还依文字的笔划嵌以金丝,很有独特的风格。鸟虫书印只见于私印,以白文为多。[杂形玺]战国以来的印章中,杂形玺也是甚为别致的一类。其式样没有定例,大小从数寸至数分不等,变化极为丰富,除了方圆长宽更有凹凸形印、方、圆、三角合印,二圆三圆联珠,以及三叶分展状等,朱白都有,不胜枚举。杂形玺因其独特的谐趣与官印的庄严、沉着的要求不同,故只用于私印。[图案印]图画入印自战国到汉魏都有,以汉代为最多。又称肖形印或象形印。形式多样,简练生动,除了人物、鸟兽、车骑、吉羊、鱼雁等图案外,常见以吉羊的四灵(?龙、虎、雀、(凤、龟)入印的,这类印又称为“四灵印”。[成语印]成语印自战国开始就有,使用的格言、成语达百余种。如“正行”、“敬事”、“日利”、“日入千万”、“出入大吉”等,成语字数不等,自一、二字始,多达二十字,其用途除了表示吉祥之外,也有为死者殉葬之用。[花押印]花押印又称“押字”,兴于宋,盛于元,故又称“元押”。元押多为长方,一般上刻楷书姓氏,下刻八思巴文或花押。从实用意义上说历代印章大都有防奸辨伪的作用,作为个人任意书写,变化出来的“押字”(有些已不是一种文字,只作为个人专用记号),自然就更难以摹仿而达到防伪的效果,因而这种押字一直沿用到明清时代。[封泥]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保留下来的珍贵实物。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封泥的使用自战国直至汉魏,直到晋以后纸张、绢帛逐渐代替了竹木简书信的来往,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后世的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鉴,用以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的范围。基本训练与创作[钮制]古代的玺印大多有钮、以使在钮上穿孔系绶,系在腰带上,这就是古代的“佩印”方式。自汉代开始,以龟、驼、马等印钮来分别帝王百官。例如高级官史使用龟钮、驼钮、蛇钮则是汉魏晋时授与兄弟民族等官印常见的钮制。历代钮制形式为丰富,其中以坛钮、鼻钮、复斗钮为最常见,现将部分钮制列举于右,以见一斑。[隋唐以来的官印]官印到了隋唐时代,印面开始加大。随着纸的普遍应用,朱文逐渐替了白文。许多官印印背上开始有年号凿款。在文字上隋印多用小篆,并开始运用屈曲的“九叠文”入印(古代的“九”为数的终极,故有此名,并不一定要九叠,?可以随笔划的繁简而变化)以便填满印面。唐宋时代开始以隶楷入印,清代官印满文,?汉文两体兼用,同刻于一印之中。无明清代各代农民政权留下的官印,也是值得我们珍视的革命文物。[宋元圆朱文印]魏晋以来,纸帛逐渐代替竹木简札,到了隋唐,印章的使用已直接用印色钤盖于纸帛,到文人画全盛时期的元代,由文人篆写,印工携刻的印章已诗文书画合为一体,起到了鲜艳的点级作用,为书画所喜爱。在这个阶段,首先是宋未无初的书画家赵孟fu 对篆刻艺术人力提倡,由于书法上受李阳冰篆书的影响,印文笔势流畅,圆转流丽,产生了一种风格独特的印章一“圆朱文”的印,为后世的篆刻家所取法。[兄弟民族文字的印章]宋以来的兄弟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下,曾依据汉字书法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并把他们的文字仿效汉字篆体用于官印,传也较少,所见的印文有金国(女真)书和元代八思巴文及西夏文篆书,其中有许多文字还不认识。[今体字印章]在汉字书法中,篆书由于具备很强的装饰性成为印章艺术的主体至今不衰。但秦汉以后,随着书体的演变篆书已不是印章使用的唯一的书体。除了唐宋的隶楷印章和元代的押字,在魏晋时代就出现了隶楷入印的先例。清以来的篆刻家亦好尝试以今体(隶、楷、行草)入印,其中不乏佳作。由此使我们认识到,印章艺术的体现并不限于某一书体的使用,关键在于章法、书法、刀法的高度运用能力。[收集印 斋馆印 闲章]印章发展到了唐宋两代,作为欣赏艺术的一支日益发展。用以收藏、鉴赏、校订的专用印记开始出现。钤之于书画藏品,种类繁多。“斋馆印”是以文人书房、住室的雅称刻制的印章,如“楼、阁、馆、巢、院、斋、轩、堂”不胜枚举,其实许多有名无实的(文征明就说过,他的书屋大都是建筑在印章上的)只不过是知识分子思想性灵的表现方式罢了。闲章源出古代吉语印,这些以诗文、成语、名言、俗谚入印的作品,进一步使篆刻由以往单纯的镌刻官职,名号的实用艺术,发展成为独立的具有文学含义的欣赏艺术、与诗文书画交相辉映。1. 玺 与 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他的印章称史载,秦以前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印章都称2.官 职古代镌刻官职名称的印章或玺,称官职印或官印。官印是国君授予臣下权力的依据,是行使权力的依据,具有符契信证的功能。所以,历代官吏制度严格,成为区别官阶和显始爵秩的标志。为国君和臣民所重视。官职的品级在印材的质地、绶带的颜色、印纽的形制、印章的大小、轻重和印文的书体上严格地表现出来。秦以前的官印,大多为方寸背中部,长寸许至一握不等,俗称3.私 印先秦民众有随身佩玺的习俗,鉥印作为证、信之物主要用于封缄文书、简牍和封泥,行使私人的权力或尽自己的责任。随身佩带使用方便,且不易丢失。古代私人玉质玺印,上雕吉祥灵物、鸟兽印钮。印面碾、琢上自己的名字,既有僻邪祀福作用,又方便了使用功能。战国私鉥,一般比官鉥小,由于较少受到官印形制规定的限制,一般比官印形式多样,装饰灵活。秦私印仍比官印灵活多样,形状有圆形、方形、腰子形等,印钮雕刻精致传神,多为鼻钮、复斗形钮、龟钮、或僻邪钮等。印文多有框格,字体结构吸收了当时俗体的某些长处,形成4. 收 藏 印据文献记载,汉武帝时,已经设立专门收藏法书、名画的机构。唐代御府收藏机构所用收藏印为:5.肖 形 印战国至秦汉时,流行着动物形象铸印的风气。以鸟类、动物、车马、人物等图形印。又称孝形印、画印、蜡封印和图形印。是一种艺术印章,不具备印信凭证作用。肖形印中动物形象造型简练、多取剪影效果,动态夸张。一方画印就是一幅小小的富有生趣的画幅。肖形印的印钮大多取自与印面一致的动物形象,印面图案与印钮立体造型相应增趣,更增添了作为小型青铜艺术品的意趣。6. 吉 语 印战国至秦汉的印章中,除官职姓名印,在闲印中还有以吉语、训诫、祝颂语为印文的印章。如明清以来,又盛行以诗词、成语、座右铭等诗文制印之风。多藏于或附于书画题跋、观款后。这类印章因印文活泼随意,印形也不求严正,有的就取原石的自然形态,或用南瓜蒂、竹根等,故称这种印玺为http://www.yhsf.org/html/152/中国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从明清流派篆刻算起已有近 500年的历史。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发展而来的,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高度的艺术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优良的基础。所以篆刻艺术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前221)。篆刻艺术的发展 先秦及秦、汉的玺印,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做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此外,吉语印、肖形印、黄神越章等印,也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生活习俗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古玺《易敞邑圣□卢之》]古代印章中最早的是古玺,古玺大多是属于战国时期,其中也有春秋时期的遗物。古玺分官、私两类,当时不分尊卑都称为玺。秦以前写作“”或“”。玺文分朱文(文字凸起,亦称阳文)和白文(文字凹入,亦称阴文)两种,古玺的形状、大小不一,有长方形、方形、圆形和其他异形。内容有官职、姓名、吉语和肖形图案等。古玺制作精工,或凿或铸;玺文精细,章法生动。朱文玺有的边栏宽阔,白文玺多有界格,还有一种朱白文相间的古玺也很别致,可见当时玺的制作已趋成熟。在河南安阳殷墟曾发现过3枚类似古玺的实物,有人据此推断古玺的起源当在商代,但尚须进一步探讨。到了秦代,皇帝的印称玺,一般人的则称印。秦印文字是秦书八体之一的摹印篆,与秦代使用的小篆相近。秦印印文庄重秀丽,在方形的官印上加“口”字格和“田”字格,在长方形印上(又称半通印)加“日”字格,这是秦印显著的特点。秦印除官印、私印之外,还有以成语入印的,已开后世闲文印的先河。[秦代《宜野乡印》]汉代是玺印发展空前灿烂辉煌的时期。汉代除帝王印仍称玺外,其余都称印。在官印中有的称章或印章,私印中有的称信印或印信。现在通常使用的印章一词,即来源于此。汉印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比以前都更为丰富,尤以私印的种类最为繁多。汉印以缪篆体入印。这种字体与汉代隶书的兴起有关系,结体简化,笔画平整方直。汉印中还有以鸟虫书入印的,装饰性很强,是古代的一种美术字体。汉印分铸、凿两种。西汉的印章多为铸造,其中以西汉末年新莽时期的印章制作最为精美。东汉的印章以凿印最有特色,因为东汉末期社会动荡,战乱不已,官员将领经常调动或阵亡,造成封拜频繁,往往印章来不及铸造,就在预先准备好的印坯上临时急就刻凿而成,印文多不加修饰。汉代铸印庄重雄浑,凿印健拔奇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都给后世的篆刻以很大的影响和启发。[汉代《class=image> 官泉丞》(官印)]官泉丞》(官印)[汉代《孙谦印信》(私印)]古代使用玺印时还出现一种封泥,又名泥封。封泥初发现时,曾被误认为印范,其实是玺印使用时留下的印蜕。在纸张未发明以前古人多在简牍上记写公文、帐目、书信等内容,在简牍的递寄往来过程中,为了严守机密和防杜伪,故在简牍的绳结处加上软泥,然后钤盖玺印,这就是所谓缄。古时一些物品的封缄也是使用这种方法。由于玺印在泥上的挤压,封泥形成了宽边和套边,白文玺印在泥上钤盖后还会出现翻“白”成“朱”的特殊效果和古拙厚重的艺术特色。[汉代《夷吾》(鸟虫书印)][汉代《齐御史大夫》(封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的印章,基本上是沿袭汉印的形制。南北朝时期,纸张已普遍应用,因此新的钤印方法也随之产生,封泥之法开始废止。而是使朱砂调制成的印泥来钤盖印章,这就是所谓的濡朱之制。隋、唐、五代直至宋、元的官印,印面增大,竞尚朱文。印文曲屈回绕,借以填补印面的空隙。到了宋代发展成为九叠篆,失去了传统篆书的优美法度。[元代《副总领印》(九叠文)]隋唐宋元时代,书法绘画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一些人出于鉴藏书画的目的和书画家在作品上钤盖印章渐成风气,从而收藏印、斋馆印和闲文印盛行,这是实用的玺印向篆刻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书法和绘画作品上加盖鲜红夺目的印章,使书画作品能收烘托之妙,印章与书画有机的融为一体,印章成为人们同时欣赏的对象,称金石书画。宋元时代印章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出现了以此为能事的文人和书画家。此外,如宋徽宗赵佶□撰的《宣和印史》、杨克一的《集古印格》和王俅的《啸堂集古录》对古代玺印都有辑录,元代吾丘衍写成中国最早印学理论著作《学古篇》。书画家赵孟□以擅长刻圆朱文而著称。宋、元的很多私印,也很有艺术性,有的是出自文人之手。宋代朱记印和元代花押印,也富有特色,已用隶书、楷书入印,是后世篆刻家重视的印章资料和取法的范体。
古代玺印的材料质地,多为金属和玉石等。这些印材虽有耗损极慢和垂诸久远的优点,但是由于硬度高,坚涩难刻,古代玺印制作须出自专门的工匠之手。据传元末画家王冕最早采用花乳石来刻印。早在古代的玺印中,曾发现有石质印章,在唐、宋私印中也有石刻的印章。花乳石易于镌刻,自王冕采用之后,就为文人和艺术家用刀刻印开辟了新的天地。明代文彭也有用灯光石(即冻石)刻印的记载。石质印材的广泛使用,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物质条件。篆刻流派的形成 明代中叶,印章已发展为独特的篆刻艺术。它从实用品、书画艺术的附属品,而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篆刻一词原为比喻书写和精心为文的意思,“篆谓篆书,刻谓雕刻文章也”,汉扬雄《法言》一书中也说“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也是指作辞赋时苦心孤诣地雕章琢句,后来却成为镌刻印章这一艺术的名称。篆刻艺术在明清两代好手如林、派别繁多。篆刻流派一般是以篆刻家的籍贯、姓氏、师承关系及其活动区域来命名的。在明代中叶到晚清的近500年中出现了各种风格的流派,从而把中国古代篆刻艺术推向了又一繁荣时期。明代的文彭是书画家文徵明的长子,诗书画均传家法,尤以篆刻擅名当代,后来的篆刻家奉他为篆刻之祖。文彭对恢复汉印的传统作出了努力,他的圆珠文印,参以小篆结体,秀丽典雅,最有特色;刀法明快自如;章法安排也颇具匠心。他的以“六书为准则”的主张,至今仍是篆刻家所遵循的法则。由于文彭的倡导,篆刻艺术“一时靡漫,畅开风气”。文彭一派被称为吴门派。在吴门派中的篆刻家有归昌世、李流芳、陈万言、顾苓、顾昕等人。与文彭齐名的何震,早年师法文彭,后来转而取法秦、汉玺印,在篆刻上创造了多种的艺术形式,被誉为“法古而不泥古”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很大。何震一派被称为徽派。属于这一派的篆刻家有梁衷、吴忠、程朴、金光先、胡正言等人。明代苏宣、甘□、朱简、汪关等人也都能各树一帜,自创新派。明代o文彭:《琴罢倚松玩鹤》明代o何震:《听鹂深处》清代金石学盛行,以及历代金石文物的大量出土,不少学者致力于这些文物和古代文字的搜集、研究、著述和流播,因而扩大了篆刻家的视野。清代篆刻流派之多也为前所未有。清代初期以程邃最为出色,他的篆刻能“力变文(彭)、何(震)旧习”,富有创造性。他的白文印师法汉印,厚重凝练;朱文印喜用大篆,离奇错落,奠定了皖派的基础。清代中叶篆刻艺术进入了兴盛时期,高凤翰、汪士慎、巴慰祖、董洵、胡唐等人的篆刻都能自出新意和富有个性。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当属丁敬和邓石如。丁敬的篆刻直接取法明人,主要是朱简,又以汉印为宗,但他不以膺古为目的,而是从多方面汲取营养,来孕育变化,借古开今,成为浙派的开创者。这一流派又经后继者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8人的继承和发扬,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篆刻流派。这8位篆刻家也称为西泠八家。其中的钱松能突破浙派藩篱,章法时出新意,刀法切中带削,富有立体感,成就最大。自丁敬之后,在篆刻艺术发展史上,邓石如是一个开拓者,兼善真、草、隶、篆四体书。他的篆刻,早期师法徽派,又受程邃的影响,初以小篆入印,后又参以石鼓文、汉碑篆额等笔意,为印外求印开拓了新的途径。因邓石如是安徽人,故他的篆刻被称为皖派,又称邓派。清代末叶的许多篆刻家都受其影响,如吴熙载、徐三庚、黄士陵等。其中最能传邓派衣钵的是吴熙载,他的篆刻,刀法使转生动自如,充分表现出笔意,有运刀如笔的熟练技巧;他的印婀娜多姿。后来许多学邓石如的人,都先从吴熙载的篆刻入手。晚清的篆刻大都笼罩在浙、皖两派之内,毫无新意。另外像翁大年、王石经、胥伦等人的篆刻,虽然功力很深,但一味追踪秦、汉,终嫌缺少创造性。只是赵之谦、胡□、吴昌硕、黄士陵这几位才华横溢的篆刻家,以高度的创造性使清末的印坛又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赵之谦,书画造诣精深,篆刻曾出入浙皖两派。他不仅借鉴秦、汉玺印,又以碑刻文字入印,形成了他篆刻的多种风貌。他的白文印端庄,朱文印秀丽多姿,能在刀石之间流露出笔墨情趣。他刻的边款也别具一格,突破了前人窠臼,终于建树了赵派的地位。吴昌硕是清末艺坛的巨擘,他对诗书画印都有精深的造诣。其篆刻从浙皖两派诸家入手,也曾取法邓石如、吴熙载,后又致力秦汉玺印、封泥、古陶文,把石鼓文的笔意风采融入印中。他擅长钝刀硬入,刀法冲切兼用。在他的篆刻中,寓秀丽的意趣于苍劲古朴之中,被后人尊为吴派,对国内和日本的印坛都有极大的影响。这一流派的传人很多,其中赵石、陈师曾为佼佼者。黄士陵篆刻初学吴熙载,后转攻秦、汉玺印,尤喜用金文入印;章法处理颇具匠心,离奇错落,很有趣味;刀法也刚健雄奇,刻印往往不加修饰,也不主张残破。他的篆刻平正朴实,寓拙于巧,在清末印坛中异军突起。由于他客居广州最久,对岭南篆刻家影响最大,有人把黄士陵的篆刻名为黟山派。
清代o丁敬:《古杭沈心》清代o邓石如:《觉非□主》清代o黄士陵《婺原俞旦收集金石书画》
现代的篆刻家在继续开创篆刻流派艺术的发展道路,借鉴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突破秦、汉玺印和明、清流派篆刻的规范,勇于革新,不断探索,揭开了现代篆刻艺术新的一页。现有成就的篆刻家有丁仁、王□、易熹、王大昕、乔曾劬、钱瘦铁、赵叔孺、陈半丁、寿石工、来楚生、傅抱石等,而以齐白石影响最大。他的篆刻初学丁敬和黄易,进而又追摹赵之谦和汉凿印。他还把《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等汉、魏碑刻书法,融化到他的篆刻中去。他以简练的单刀法和汉代《急就章》的神韵,创造出奇恣跌宕、淋漓雄健的齐派风格。阅读详情:
范文四:印章种类、书法作品中印章的使用【转摘】书法作品中印章的使用 ( 16:49:15)转载标签:
分类: 书画鉴赏杂谈一、印章的艺术作用书法作品上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为完整的书法作品。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书、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因此,历来书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二、书法作品上常用的几种印章(一)姓名章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给卑幼,用别号章即可。反之,则贻笑大方。现代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二)闲章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1、引首章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书法作品上是否盖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过于整齐,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单调,需“调整”,这时应考虑盖引首章。引首章按内容可分为如下几种:(1) 斋号章 世传斋号章始于唐相李泌端居室玉印。宋、元以后,此风渐盛,书家几乎人人有斋号章。明书法家文征明云:“我之书屋多起造于印上。”斋号通常称斋、堂、室、楼、阁、馆、轩、庵等,如惟清斋、雪溪堂、磨剑室、笑隐楼、松风阁、来禽馆、赏雨轩、乐天庵等。(2) 雅趣章 即古之吉语章、词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辑录具有哲理、发人深思的成语警句,或记录自己的情趣和心声。雅趣章内容广泛,有勉人学习的,如“琢”、“师法”、“书痴”、“精于勤”、“艺无涯”、“师古不泥”、“广采博取”、“观书为乐”、“人好学则明”、“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等;有表露情怀的,如“恃德”、“明志”、“清趣”、“乐而康”、“苦中乐”、“惜分阴”、“孺子牛”、“玉洁冰清”、“淡然天趣”、“老骥伏枥”等;有表达笔墨情趣的,如“泼墨”、“笔耕”、“香田”、“神趣”、“藏拙”、“癖于斯”、“心慕手追”、“业在砚田”等;有祝愿吉祥的,如“如愿”、“长乐”、“美不老”、“吉日良辰”、“人寿年丰”、“书翰长寿”、“天长地久”等。(3) 年号章 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丑、丙寅或一九八九年、一九九0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4) 月号章 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蚕月等。1、 拦边章拦边章是指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2、 压角章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的章称压角章。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拦边章只管一边;压角章则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3、 拦腰章长幅书法作品如条幅若仅在右上方盖一枚引首章,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其内容多为书者的籍贯,亦可用书家生肖肖形印。拦腰章应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盖在一条直线上。上述种种闲章实则不“闲”,若铃印得当,既能起到笔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笔墨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如现代书画家潘天寿所说:“起首章、压角章也与名号章一样,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变化呼应、破除平板,以及稳正平衡等效用。”(三)鉴藏章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据载,鉴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唐玄宗作“开元”二字连珠印,皆用于御藏书画。后来鉴藏名称颇多,如收藏,珍秘、审定、鉴赏、过目等。鉴藏用章,应视字画之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要。有些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盖章时往往破坏画面,这是要注意防止的。三、钤印的艺术书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随意钤盖的,而是有一定法度的。如若印盖得不当,非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会弄巧成拙,破坏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怎样钤印,需要认真对待,精心斟酌。通常情况可掌握以下几点:1、大小适宜印章大小,应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应与题款字相等为宜,小一点亦可,不能大于题款字,大则不雅。如若款字细小,纸地逼仄,可用小联珠印,自显周到。一幅作品钤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稳,避免头重脚轻之弊。倘属几人合作,几人印章大小亦应相当。2、数量宜少钤印数目,古喜单数。有钤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乎。”印数不宜多,过多则易杂乱,甚至喧宾夺主。如若一幅作品用数印,需择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3、位置恰当钤印,要慎视位置。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疏处如觉空荡,可借印章充实,宛如挪动小小的“秤砣”,使画面均衡熨贴。款尾姓名、字号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钤在署款之下;若无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适当间隔,既忌拥挤,亦防松散。一幅作品同时钤用引首章和压角章,忌排放在一边。压角章宜放在左下角,与引首章成对角之势。4、轻重权衡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份量较轻,白文印份量较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钤朱文印,保持两者和谐一致;墨色浓重之作,宜钤白文印,使红彤彤的朱色与乌黑的墨色产生强烈对比,相映成趣。若一幅作品钤用数印,印色应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变化,又协调一致。5、风格一致印章的风格,应与作品的书体,风格相协调一致。如单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不宜钤盖在工整秀丽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书法作品,不宜钤盖娟秀工丽的铁线印章,否则,便格格不入,直接影响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钤用闲章,不仅要注意使其内容与作品正文浑然一体,不可违悖,而且应注意保持印章内容与风格的协调一致,如“祖国河山”印不能刻得支离破碎,“一代英豪”印不能刻得纤细无力。如此等等。四 、印泥的使用与保养一枚精美的印章,如果没有质地细腻厚重光洁的印泥,就不能将其风神充分地显现出来,效果就会大为逊色。一般说,大字多用殷红印泥。小字多用朱红印泥。尤其在字帖黑底上钤印,则必须用朱红印泥。清朝以来红色加重,甚至为求古雅效果而多用古印泥,以求其深沉凝重。更有讲究者,钤盖一遍,惟恐其色过浅,遂重盖一遍,以增其厚重。当然需相重如一,这只能借助印规才能办到。钤印时下面的垫物,可用胶皮或其他较软物,但不能过软,过软易失印迹。印泥的材料是由朱砂、油脂和艾绒三者混合一起组成的。朱砂质重、油脂质轻,若长期不调和,两者会分离,朱砂下沉,油脂上浮到表面,甚至沾结变质,不好使用。因此,每隔一段时间,要用骨制的桨(不可用金属制品)把印泥翻拌一下,使三者匀和。翻拌时,要顺一个方向,不要来回倒。印泥要经常保持清洁。印章蘸泥前,应先揩擦干净;特别是新制石印要注意清除笔道内的石屑,以免污染印泥。蘸泥时,用力不宜过重,忌在印泥中央猛揿,可顺印泥的丝缕,用推拉的手法,多蘸几次,使印泥均匀地沾在印面上。钤盖时,要持正按下,用力均匀,勿动摇,勿偏重一侧或一角,这样,钤印效果就会比较理想。印章的材料有多种,常用的价格又能接受的有寿山、青田等普通石料。高档也有鸡血、田黄等等。溧阳周城芦荡有一种叶腊石,就是一种刻印材料,市面上也有称溧阳石的。如有机会,可以找些来试试。阅读详情:
范文五:印章历史及种类印章历史及种类战国古玺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不认识。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划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秦印秦印指的是战国未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想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汉官印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这在后面还要介绍。汉私印汉私印即为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不仅形状各异,朱白皆备,更有朱白合为一印,或加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进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带钩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还加上吉语、籍贯、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辅助文字,钮制极为多样,充分显示了汉代工匠的巧思。两汉私印仍以白文为多,西汉以凿印为主,东汉则有铸有凿。将军印将军印也是汉官印中的一种。这些印章往往是在行军中急于临时任命,而在仓促之间以刀在印面上刻凿成的,所又称"急就章"。 将军印风格独特,天趣横生,对后的艺术风格有很大影响。 汉代的将军用印,普通都不称"印"而叫做"章",这是军印的一大特点。汉玉印两汉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贵稀少的一类。"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贵卿和士大夫的一种高雅风尚。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圆转,粗看笔划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由于玉质坚硬,不易受刀,也就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于玉质的不易腐蚀受损,使传世下印得以比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魏晋南北朝印魏晋的官私印形式和钮制都沿袭汉代,但铸造上不及汉印精美。传世的给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较多,用刀如刻如凿,书法风格表现为舒放自然,从而成为一个时期篆刻风格的代表。南北朝各国传世印章不多,官印尺寸稍大,文字凿款比较草率,官印未见铸印。朱白文印朱白文相间的印式在汉印中很见巧思,据说起自东汉。 它的方式极为多样,朱白文字的位置安排及字数均可灵活变化不受局限。这里例举的数印就可见一斑。朱白的原则大致根据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较少,白文则相反,从而达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谐效果,这类印大多工稳的私印,未见用于官印。字母印子母印又称"玺印",起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六朝,是大小两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人印腹空,可以合宜地套进一方或二方小印,形成母怀子的形状。也有套进一方两印(如右栏"郭意"印)成一组三方的。在一方印章的体积中,兼备了几方印的使用价值,古代印匠的工艺水平由此见。六面印传世六面印实物较少。这种呈"凸"字形的印章,上面的印鼻有孔,可以穿带而佩,鼻端作一小印,连同其余五个印面故称六面印。传世六面印的一种典型风格为带边白文,每字为一行,密上疏下,印文竖笔多引长下垂,末端尖细,犹如悬针,所以有"悬针篆"的俗名。这种风格虽然尚有笔意舒展、疏密相映的好处,但很容易流于庸俗,远不及汉印的相茂,故历来篆刻家只偶一为之。缪篆印 [附鸟虫书]传世六面印实物较少。这种呈"凸"字形的印章,上面的印鼻有孔可以穿带而佩,鼻端作一小印,连同其余五个印面故称六面印。传世六面印的一种典型风格为带边白文,每字为一行,密上疏下,印文竖笔多引长下垂,末端尖细,犹如悬针,所以有"悬针篆"的俗名。这种风格虽然尚有笔意舒展、疏密相映的好处,但很容易流于庸俗,远不及汉印的相茂,故历来篆刻家只偶一为之。杂形玺战国以来的印章中,杂形玺也是甚为别致的一类。其式样没有定例,大小从数寸至数分不等,变化极为丰富, 除了方圆长宽更有凹凸形印、方、圆、三角合印,二圆三圆联珠以及三叶分展状等,朱白都有,不胜枚举。杂形玺因其独特的谐趣与官印的庄严、沉着的要求不同,故只用于私印。图案印图画入印自战国到汉魏都有,以汉代为最多。又称肖形印或象形印。形式多样,简练生动,除了人物、鸟兽、车骑、吉羊、鱼雁等图案外,常见以吉羊的四灵(龙、虎、雀、凤、龟)入印的,这类印又称为"四灵印"。成语印成语印自战国开始就有,使用的格言、成语达百余种。 如"正行"、"敬事"、"日利"、"日入千万"、"出入大吉"等,成语字数不等,自一、二字始,多达二十字,其用途除了表示吉祥之外,也有为死者殉葬之用。花押印花押印又称"押字",兴于宋,盛于元,故又称"元押"。元押多为长方,一般上刻楷书姓氏,下刻八思巴文或花押。 从实用意义上说历代印章大都有防奸辨伪的作用,作为个人任意书写,变化出来的"押字"(有些已不是一种文字,只作为个人专用记号),自然就更难以摹仿而达到防伪的效果,因而这种押字一直沿用到明清时代。封泥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保留下来的珍贵实物。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封泥的使用自战国直至汉魏,直到晋以后纸张、绢帛逐渐代替了竹木简书信的来往,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后世的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鉴,用以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的范围。钮制古代的玺印大多有钮、以使在钮上穿孔系绶,系在腰带上,这就是古代的"佩印"方式。自汉代开始,以龟、驼、马等印钮来分别帝王百官。例如高级官史使用龟钮、驼钮、蛇钮则是汉魏晋时授与兄弟民族等官印常见的钮制。历代钮制形式为丰富,其中以坛钮、鼻钮、复斗钮为最常见。隋唐以来的官印官印到了隋唐时代,印面开始加大。随着纸的普遍应用,朱文逐渐替了白文。许多官印印背上开始有年号凿款。在文字上隋印多用小篆, 并开始运用屈曲的"九叠文"入印。[古代的"九"为数的终极,故有此名,并不一定要九叠,可以随笔划的繁简而变化]以便填满印面。唐宋时代开始以隶楷入印,清代官印满文,满汉文两体兼用,同刻于一印之中。无明清代各代农民政权留下的官印,也是值得我们珍视的革命文物。宋元圆朱文印魏晋以来,纸帛逐渐代替竹木简札,到了隋唐,印章的使用已直接用印色钤盖于纸帛,到文人画全盛时期的元代,由文人篆写,印工携刻的印章已诗文书画合为一体,起到了鲜艳的点级作用,为书画所喜爱。在这个阶段,首先是宋未无初的书画家赵孟[
]对篆刻艺术人力提倡,由于书法上受李阳冰篆书的影响,印文笔势流畅,圆转流丽, 产生了一种风格独特的印章一"圆朱文"的印,为后世的篆刻家所取法。兄弟民族文字的印章宋以来的兄弟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下,曾依据汉字书法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并把他们的文字仿效汉字篆体用于官印,传也较少,所见的印文有金国(女真)书和元代八思巴文及西夏文篆书,其中有许多文字还不认识。今体字印章在汉字书法中,篆书由于具备很强的装饰性成为印章艺术的主体至今不衰。但秦汉以后,随着书体的演变篆书已不是印章使用的唯一的书体。除了唐宋的隶楷印章和元代的押字,在魏晋时代就出现了隶楷入印的先例。清以来的篆刻家亦好尝试以今体(隶、楷、行草)入印,其中不乏佳作。由此使我们认识到,印章艺术的体现并不限于某一书体的使用,关键在于章法、书法、刀法的高度运用能力。收集印、斋馆印、闲章印章发展到了唐宋两代,作为欣赏艺术的一支日益发展。 用以收藏、鉴赏、校订的专用印记开始出现。钤之于书画藏品,种类繁多。"斋馆印"是以文人书房、住室的雅称刻制的印章,如"楼、阁、馆、巢、院、斋、轩、堂"不胜枚举,其实许多有名无实的。(文征明就说过,他的书屋大都是建筑在印章上的)只不过是知识分子思想性灵的表现方式罢了闲章源出古代吉语印,这些以诗文、成语、名言、俗谚入印的作品,进一步使篆刻由以往单纯的镌刻官职,名号的实用艺术,发展成为独立的具有文学含义的欣赏艺术、与诗文书画交相辉映。阅读详情:
范文六:中国印章历史(玺印的传说,玺印的起源,印章的种类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印章历史—转自篆刻导航网()中国印(篆刻),连同书法、绘画、诗歌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如果以字释意,“印”字的左半部是个“爪”字,即手,右半部是个“节”字,就是符节,也就是凭证,合起来就是手持符节,代表诚信。至于中国印产生于何时、何地,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几千年来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从最早富有神奇色彩的传说到近代具有科学精神的理论探讨,渐渐演绎出一个漫长的认知过程。玺印的传说关于中国印的起源,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文字记载是在汉代编写的纬书《春秋运斗枢》和《春秋合诚图》。《春秋运斗枢》说:“黄帝时,黄龙负图,中有玺者,文曰?天王符玺?。”《春秋合诚图》描绘的更是绘声绘色:“尧坐舟中与太尉舜临观,凤凰负图授尧,图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厚三寸,黄玉检,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玺?。上述两种说法,显然把中国印的起源归之于神灵的创造与赐予了,今天看来当然是十分幼稚和荒谬的,但在我国古代,由于社会和文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人们对于许多问题都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解释,所以这样的说法大家还是笃信不移。此外,还有把中国印说成是起源于殷墟甲骨的契书和青铜铸造的铭文,这就比较现实一些。把中国印与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的刻制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是不无道理的,因为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和中国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从材料的制作、镌刻一直到书法艺术的表现,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这样说,没有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就没有中国印。但这仅表明它们之间的联系,却没有阐明作为一种独立形式出现的中国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此外,还有诸如中国印起源于“徵识图腾”,起源于“宗教”,起源于“生殖崇拜”和“劳动工具”等诸说,也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此问题。玺印的起源阅读详情:
范文七:中国印章历史(玺印的传说,玺印的起源,印章的种类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印章历史—转自篆刻导航网()中国印(篆刻),连同书法、绘画、诗歌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 如果以字释意,“印”字的左半部是个“爪”字,即手,右半部是个“节”字,就 是符节,也就是凭证,合起来就是手持符节,代表诚信。 至于中国印产生于何时、何地,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几千年来没有人能 说得清楚,从最早富有神奇色彩的传说到近代具有科学精神的理论探讨,渐渐演 绎出一个漫长的认知过程。 玺印的传说 关于中国印的起源,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文字记载是在汉代编写的纬书《春秋 运斗枢》和《春秋合诚图》。 《春秋运斗枢》说:“黄帝时,黄龙负图,中有玺者, 文曰‘天王符玺’。《春秋合诚图》 ” 描绘的更是绘声绘色: “尧坐舟中与太尉舜临观, 凤凰负图授尧,图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厚三寸,黄玉检,白玉绳,封两端, 其章曰‘天赤帝符玺’。 上述两种说法,显然把中国印的起源归之于神灵的创造与赐予了,今天看来 当然是十分幼稚和荒谬的, 但在我国古代, 由于社会和文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人们对于许多问题都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所以这样的说法大家还是笃信不移。 此外,还有把中国印说成是起源于殷墟甲骨的契书和青铜铸造的铭文,这就 比较现实一些。把中国印与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的刻制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是不 无道理的,因为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和中国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从材料 的制作、镌刻一直到书法艺术的表现,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这样说,没 有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就没有中国印。但这仅表明它们之间的联系,却没有阐 明作为一种独立形式出现的中国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此外,还有诸如中国印起 源于“徵识图腾”,起源于“宗教”,起源于“生殖崇拜”和“劳动工具”等诸说,也都从 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此问题。 玺印的起源()考古证明,中国陶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有八千多年历史,而最原 始的制陶即模制法,就是在模子里置竹篮条或绳子,接着用泥涂在模子里,待半 干后取出,陶坯的表面就留下清晰的篮或绳的印纹。受如此印纹的启示,先民们 后来直接在陶坯拍上刻纹饰。陶拍原先是以拍打方式弥合泥坯裂缝的简单工具, 其上雕纹饰之后,就成为我国装饰图案和中国印艺术的渊源,陶经即由此脱胎而 出。陶玺应该有两种涵义。其一指玺印的质地为陶,由粘土的混合物经成型、干 燥、烧结而成;其二指用以戳压泥陶上文字或徽记的经印。这些文字或徽记往往是器物主人或家族的名称或标记。 最早的中国印是印玺,是私有制出现以后的产物,印玺的形成与货物、与属 于私有财产的奴隶密切相关。《后汉书?祭祀志》指出:“三皇无文,结绳以治, 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然犹未 有金玉银铜之器也。”“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诈伪”、“奸萌”显然是私有 制出现后的诈骗、冒认、偷盗、侵夺等不正当的行为。因此,能在器物上戳压记 号,以证明物归谁主的中国印便应运而生。殷商时代的经印就仅仅起到了这样的 作用。到了西周,随着“工商食宫”为特征的商品经济(即工匠和商贾都是贵族的 奴仆,他们主要为封建领土贵族的政治或生活需要而从事工商活动。由于商品经 济不发展,当时独立经营的手工业和商业极少)的出现,玺印跻身于符节一类行 列,才有了凭信的作用。 名称的变迁 秦以前, 无论官, 私印都称“玺”(也作”钤” )秦统一六国后, 规定皇帝独称“玺”, 臣民只称“印”。汉代也有诸候王、王太后称为“玺”的。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死” 同音,改称为“宝”。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汉将军印称“章”。之后,印章 根据历代人民的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 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呼。 玺印的使用 汉以后, 纸的运用比较普遍, 印章才采取蘸水印色以后, 钤盖在纸上的形式, 后来又有了印泥。在这以前,文书大都写在竹木简牍上,为避免简牍散失,密封 文书内容,就在写好的简牍外,再加上一块挖有方槽的木块并用绳子捆扎,把绳 结放入方槽内,加上一块软泥,用印在泥上按捺出印文。这种干后硬化的软泥, 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封泥”。用于按捺软泥的印章,白文显得清晰,钤在纸上则 朱文印为佳,因此大古印的白文为多。另有一些特大的印,上面可插入木柄,是 专门用来烙在马身上作为印记的,也有可能为大件物品发送的封用印记。 玺印的流传 传世的古代玺印,多数出于古城废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战争中战败者 流亡时所遗弃,也有在战争中殉职者遗弃在战场上的。而当时惯例,凡在战场上()虏获的印章必须上交,而官吏迁职、死后也须脱解印绶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职 连姓名的,以及吉语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实品。其它在战国时 代的陶器和标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诸候国的金币上,都用印章盖上名称和记录上 制造工匠的名姓或图记性质的符号,也被流传下来。印章的料質 印材(即印坯)是篆刻艺术最基本的凭借材料。宋元以前制印大多用质地较为 坚硬的金、银、铜、玉或犀角、象牙、竹、木等为材料。及至元代,王冕始试以花 乳石作印。由于花乳石质地细腻温润,且容易受刀,一时间成为擅长书画的文人治 印的普遍用料。到了明代,石质印材越来越被印人广泛采用。石章质地松脆柔糯, 易于人刀,加上刀法不同会产生出比其他印材更为丰富的艺术效果,所以深受历代 篆刻家的青睐。此后印坛即以石章作为刻印的主要材料,并一直延续至今。 在历代治印所选用的石材中,最常见的是青田石、寿山石和昌化石三大类,另 外还有被引入印坛不久的内蒙石和东北石。各类石章由于产地不同,其质地、性能 和色泽也各不相同,各有特点。一方名贵的石章,不但有其本身的价值,而且具有 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所以名贵印石的收藏也代不乏人。 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并因此得名。青田石质细腻温润,极易受刀,且刀趣 表现力丰富,为篆刻家最爱使用的印材之一。青田石有青、黄、淡红及青灰等色彩, 其中以灯光冻、白果冻、松花冻较名贵,上品封门青最为著名。 寿山石产于福建寿山。由于出产坑口不同,各种寿山石的质地也不尽相同,有 的在品性上甚至还有很大的差别。寿山石有田坑、水坑和山坑之分。就品质而论, 田坑第一,水坑次之,山坑又次之。寿山石品类繁多,常见的有白芙蓉冻、脑脂胭 脂冻等。 向有“石中之王”雅号的田黄石是寿山石中的佼佼者,其表层透明色黄,肌里 透澈规则。其中“黄金黄”、“桔皮黄”最为稀贵, “枇杷黄”、 “桂花黄”与 “熟粟黄” 也为珍品。 对于田黄石历来就有“黄金易得,田黄难求”之说。 普通的寿山石,不如青 田石细糯,运刀有一种粗涩感。 昌化石产于浙江昌化县。其石也有水坑与旱坑之分,水坑石质理匀恬粉洁, 旱坑石则粗涩坚顽,且常与砂钉同生。但无论水坑、旱坑,总的受刀感觉皆紧滞阻 涩。昌化石有红、黄、灰等色,且往往交织在一起。其中有一种犹如煮熟藕粉状的 “藕粉冻” (昌化冻)较为上乘,一种在石中凝有像鸡血色状的称为 “鸡血石”。“鸡血 石”中以其石底质地越佳,血色越多,越鲜,越活,越为珍贵。一方石上如有黑白红三 种色块组成,又被称为“刘关张”(即刘备、关羽和张飞之喻)。如一方石上布满鸡 血,则有“大红袍”的美称,最为罕见珍贵。()内蒙石亦称蒙古石或巴林石,是近年来新行于市肆的石种,因产于内蒙而得名。 此石最初被作为工艺美术品石雕石刻件的原材料,后被引进试用并由专家鉴定而 作为印材。蒙古石晶莹洁亮,绚丽多彩。石中佳品为一般质性的青田、寿山所不及, 因而很受印人刻家的青睐。印章材料印章的种类 1.战国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 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不认识。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划细 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 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 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战国古玺2.秦印 秦印指的是战国未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较战国古文 容易认识。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 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 一般也喜作长方形, 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 内容除官名、 姓名、 吉语外还有“敬 事”、“相想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秦印3.汉官印 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 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 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 家学习的典范。 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 而不铸。()4.汉私印 汉私印即为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不 仅形状各异,朱白皆备,更有朱白合为一印,或加“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进 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带钩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还加上吉语、 籍贯、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辅助文字,钮制极为多样,充分显示 了汉代工匠的巧思。 两汉私印仍以白文为多, 西汉以凿印为主, 东汉则有铸有凿。()汉私印5.将军印 将军印也是汉官印中的一种。这些印章往往是在行军中急于临时任命,而在 仓促之间以刀在印面上刻凿成的, 所又称魏晋南北朝印 魏晋的官私印形式和钮制都沿袭汉代,但铸造上不及汉印精美。传世的给兄 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较多,用刀如刻如凿,书法风格表现为舒放自然,从而成为 一个时期篆刻风格的代表。南北朝各国传世印章不多,官印尺寸稍大,文字凿款 比较草率,官印未见铸印。()8.隋唐以来的官印 官印到了隋唐时代, 印面开始加大。 随着纸的普遍应用, 朱文逐渐替了白文。 许多官印印背上开始有年号凿款。在文字上隋印多用小篆,并开始运用屈曲的“九 叠文”入印(古代的“九”为数的终极,故有此名,并不一定要九叠,可以随笔划的 繁简而变化)以便填满印面。唐宋时代开始以隶楷入印,清代官印满文、汉文两 体兼用,同刻于一印之中。元明清代各代农民政权留下的官印,也是值得我们珍 视的文物。()9.宋元圆朱文印 魏晋以来,纸帛逐渐代替竹木简札,到了隋唐,印章的使用已直接用印色钤 盖于纸帛,到文人画全盛时期的元代,由文人篆写,印工携刻的印章已诗文书画 合为一体,起到了鲜艳的点级作用,为书画所喜爱。在这个阶段,首先是宋未元 初的书画家赵孟对篆刻艺术大力提倡,由于书法上受李阳冰篆书的影响,印文笔 势流畅,婉转流丽,产生了一种风格独特的印章——“圆朱文”印,为后世的篆刻 家所取法。()“和气”园印10.朱白文印 朱白文相间的印式在汉印中很见巧思,据说起自东汉。它的方式极为多样, 朱白文字的位置安排及字数均可灵活变化不受局限。朱白的原则大致根据笔划多 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较少,白文则相反,从而达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谐效果, 这类印大多是工稳的私印,未见用于官印。朱白文印11.子母印 子母印又称“玺印”,起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六朝,是大小两方或三方印套合 而成的印章。大印腹空,可以合宜地套进一方或二方小印,形成母怀子的形状。 也有套进一方两印形成一组三方的。在一方印章的体积中,兼备了几方印的使用 价值,古代印匠的工艺水平由此见。()子母印12.六面印 传世六面印实物较少。这种呈“凸”字形的印章,上面的印鼻有孔,可以穿带 而佩,鼻端作一小印,连同其余五个印面故称六面印。传世六面印的一种典型风 格为带边白文,每字为一行,密上疏下,印文竖笔多引长下垂,末端尖细,犹如 悬针,所以有“悬针篆”的俗名。这种风格虽然尚有笔意舒展、疏密相映的好处, 但很容易流于庸俗,远不及汉印的相茂,故历来篆刻家只偶一为之。()六面印13.缪篆印 缪篆印及与它相近的鸟早虫书均是汉印的“美术字”,前者屈曲回绕,后者则 在基础上加上了鱼形鸟头等装饰。这种文字最早多见于古代的兵器上或乐器的钟 上,有的还依文字的笔划嵌以金丝,很有独特的风格。鸟虫书印只见于私印,以 白文为多。缪篆印14.杂形印 战国以来的印章中,杂形印也是甚为别致的一类。其式样没有定例,大小从 数寸至数分不等,变化极为丰富,除了方圆长宽更有凹凸形印、方、圆、三角合 印,二圆三圆联珠,以及三叶分展状等,朱白都有,不胜枚举。杂形玺因其独特 的谐趣与官印的庄严、沉着的要求不同,故只用于私印。()我的杂形印15.图案印 图画入印自战国到汉魏都有,以汉代为最多。又称肖形印或象形印。形式多 样,简练生动,除了人物、鸟兽、车骑、吉羊、鱼雁等图案外,常见以吉羊的“四 灵”入印,这类印又称为“四灵印”。()西汉鱼鹤图案铜印16.成语印 成语印自战国开始就有, 使用的格言、 成语达百余种。 如“正行”、 “敬事”、 “日 利”、“日入千万”、“出入大吉”等,成语字数不等,自一、二字始,多达二十字, 其用途除了表示吉祥之外,也有为死者殉葬之用。()17.花押印 花押印又称“押字”, 兴于宋, 盛于元, 故又称“元押”。 元押之兴, 与蒙古人、 色目人不谙汉文有直接关系,所以很多花押印杂用汉文蒙文,往往上为汉姓,下 为八思巴文,还有一些元押干脆纯用八思巴文。从实用意义上说历代印章大都有 防奸辨伪的作用, 作为个人任意书写, 变化出来的“押字” (有些已不是一种文字, 只作为个人专用记号),自然就更难以摹仿而达到防伪的效果,因而这种押字一 直沿用到明清时代。()18.封泥 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 干燥坚硬的泥团──保留下来的珍贵实物。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 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封泥的使用自战国直至汉魏,直到 晋以后纸张、绢帛逐渐代替了竹木简书信的来往,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后世的 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鉴,用以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 的范围。()19.钮制 古代的玺印大多有钮、以使在钮上穿孔系绶,系在腰带上,这就是古代的“佩 印”方式。自汉代开始,以龟、驼、马等印钮来分别帝王百官。例如高级官史使用 龟钮、驼钮、蛇钮则是汉魏晋时授与兄弟民族等官印常见的钮制。历代钮制形式 为丰富,其中以坛钮、鼻钮、复斗钮为最常见,现列举部分钮制供大家观赏。印纽20.兄弟民族文字的印章 宋以来的兄弟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下,曾依据汉字书法创造了本民族文 字,并把他们的文字仿效汉字篆体用于官印,传也较少,所见的印文有金国(女 真)书和元代八思巴文及西夏文篆书,其中有许多文字还不认识。()白山黑水源远流长(汉满文印)21.今体字印章 在汉字书法中,篆书由于具备很强的装饰性成为印章艺术的主体至今不衰。 但秦汉以后,随着书体的演变篆书已不是印章使用的唯一的书体。除了唐宋的隶 楷印章和元代的押字,在魏晋时代就出现了隶楷入印的先例。清以来的篆刻家亦 好尝试以今体(隶、楷、行草)入印,其中不乏佳作。由此使我们认识到,印章 艺术的体现并不限于某一书体的使用,关键在于章法、书法、刀法的高度运用能 力。22.收集印、斋馆印、闲章 印章发展到了唐宋两代,作为欣赏艺术的一支日益发展。用以收藏、鉴赏、 校订的专用印记开始出现。 钤之于书画藏品, 种类繁多。阅读详情:
范文八:文章的种类我们若想表达例如:“春天马上就要来了”或“美丽的天空”这种自己的感觉和情绪时,就可用这种 片文(即片断文,译者注)的形式去体现。但是,若想进一步更加详细去叙述它的时候,那就需要 用几个这种片文,把它们联结归纳成一个整体才能体现,象书信,日记、新闻记事、 小说、论文( 以上系写出来的语言),再如象对话、会话、议论、讲话,演说(以上系讲出来的语言)等等,那 就不知要归纳多少这种片文将它联结起来,综合在一起去表现的整体形式,人们才叫它为“文章”,而构成文章的一般性质,又可以举出以下两种应具有的规定条件:二.由两个以上片文所构成,其间又由于有着相通的文脉。 2.在其前后显然没有相通的文脉,但它自身必需能构成一个整体。 所谓文脉,它是“基于表现意图而产生的一种内容上的脉络”,通常文章都是按一个一个片文顺序和 时间去展开,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文脉。可是,对例如象广告文之类,由于它的片文和语句有着空间上的搭配,因此,使得它有着互相间一定的关联,从而也能形成一个整体文脉。由两个以上片文才能表达的意图,因为它已经被称为是文章,从而也就能从中看得出各个片文之间的文脉,这些片文所以能结合在一起是为了去体现一个整体意图,那就是很有必要的前提。 K氏,就我来说他相当于长辈,可是,每当我想起老爸的时候,都会制不住自己内·C苦楚不禁掉下泪来。说了声:“好了,咱们走咄”我这才转过神站了起来,我们两人之间就沉默起来。 因为这一段文字,是我从几段文章中,摘下来的片文罗列在一起的,理所当然在那文中就很难让人看出它的脉络,象这佯单纯片文的堆积是不能称其为文章的。 仅仅是片文的堆积,只是偶尔还能看得出象似有着某些相关的联系,那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那种相关 的联系实际上它只能是一种偶然临时的联系,并非是出自于表现者应有的意图,所以说在那种情况下即便是它尚能使人看得出有着某些文脉的形态,但是那也不是构成文章应具有的一定的文脉。另外,有的文章它表达得很拙劣,有时很难让人把握它整体的脉络,在这种场合,只要表现者他有着 一个要表达的意图,只要他想展开他的表达,不管怎样在那当中也必然会有一定的文脉,这也是理 所当然的,虽然它的脉络很难让人掌握,但是作为文章那就没什么不同。可是,象下面所表现的情况又该怎样去看它呢?经过落叶松的树林, 望着那令人依恋牵情的树影。 落叶松有说不尽的哀愁忧伤。 旅途茫茫前程更加孤独凄凉。 (北原白秋(落叶助) 这首诗虽然是由三个片文所构成。但是它有着相关的文脉。不过,若从( 落叶松》这首诗整体去看, 这也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因此说上面所表现的也只能是文章的一个部分(一个章节),而不能说它是文章的整体。报纸上的小说,一天一天分开连栽,但是好象它能让人看出一个整体的脉络,可是,那也只能是整体当中的一个部分,也不能构成文章的整体,当然在那前后它是能让人想象到它那文脉存在。 有的作品从中截取一节.将它发表在教课书等等上面的时候.那情况又将是如何呢?在这种场合下, 把它前后的文脉遮断下来,那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倘若它还能体现一个整体的话,我们站在这样一种立场上,对它所表现的那也应该承认是个文章。又如,短歌、排句以及电报文等等表现得都很短,只是用一个片文就能完成一个意图,因此,即便是那样也能体现一个整体,那也应该承认它是一种文章。 可是,将很多短歌、排句以及作文等等搜集起来编纂成册的那些歌集、句集、文集等,因它们作为一 个整体体现,我们是否也应该将它们看作是一个大文章呢?时枝诚记氏认为,依据着编纂者统一的 目的和意图象这样编纂体现的一个整体.对他所编纂的文章也必然会带有极其鲜明的立场《文章研究序说》。例如,象一篇单独成篇联体形式的小说等,它的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尽管都能各自成篇,但是通 过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一定能使人了解到一定的内容。它在各篇之间,也必然会有着一定文脉上的联 系。就歌集、句集、文集来说,大体上也与此相同。歌集、句集、允集当中所编进去的和歌、排句 、文章尽管它们都能单独成篇,看不出它们之间有直接的文脉相连,但是,在那当中也必然会有着 它一定文脉相通,倘若不是如此,我们对那些歇集、句集、文集等的排列。构成的整体意图,也就 很难让人去理解了,单独成篇联体形式的小说也好,或者是歌集、句集、文集等也好,对它们来说 的文脉.就不是象通常所说的文章当中那种直接的文脉,它们应该是另一种的文脉——我想应该把它叫作一种间接的文脉也无不可,根据这样的考虑,我们应把它们看作是一整体而当成一个文章才更为合适。下面举出一首以间接文脉的诗为例:· 五月晴空与相识人 公主穿着华丽服饰走上街头 市民们看见都惊喜若狂的称赞 我寻着和我争夺继承遗产人而她却是住在深山老林双目失明的一位妇人 于是我在那把整个遗产完全转让给她 委托了公证人都办得令人满意的解决 有两只秧鸡跑出了窝 它们都长着两条细细的长腿 河岸上飞着金翅雀黄黄的幼乌 噪鹃拖着长长羽毛的尾巴 所以五月的晴空显得格外喜人 那昨天才刚刚竣工的 从四国的山间 直达广岛的公路上 有一辆卡车翻下四十米的山沟 而家中却有刚生下四个月男孩和一个四岁女孩 另外有他那年轻的妻子 和一个短短的梯子 (直壁仁编(诗中苏醒的日本》 照这位编者直壁仁氏的说法,关于这首诗他说:“这首诗它没有什么脉络,只是不断地罗列些事物, 将遗产转赠给双目失明的妇人,秧鸡和河岸上的金翅雀,卡车翻了车,看守家门的遗婿和短短的梯 子。这一切看起来都好象是毫无相关不断接续下来的,可是在那平常的“事物”和“东西”之间,可以使人能从中窥探出一个与它取得一致所要反映的意义和其价值(同书)。文章的种类: 文章的分类可以分为结构上的分类和性质上的分类两种。 在结构分类上就文章来说,它好象征文可分为单一的片文和复文的片文一佯,它也可分为单一的文章 和复合的文章。所谓单一的文章是以一篇文章结构的作品而言,复合的文章是指一篇文章和另外的 文章还有着某一种相关的联系,从而成为一个整体能去体现更广泛的内容而说的,那么从形式上看它还可作如下的划分:…)对等的形式……将几篇文章对等把它们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的形式,象文集、歌集等,从整体上看,它已经构成为一种文章,就应该承认它是这种形式。 闭)包容的形式·,…·在一篇文章当中,包含着引用其它文章而形成的一种形式。 K)附属的形式……一般大多在文章之前或者之后,附属着一种其它文章的形式。例如,将本文和序言及其跋文去作统一考虑的时候,它就属于这种形式。 另外,作为从结构上的分类,有时也有人从概括整个文章的段落上去着眼,站在这种立场上去划分各种文章形式的时候。 就文章从其性质上的分类,也能让我们从中看到各种不同的立场和方法。一般多从文章形态的特质上,很容易将它们分成韵文和散文的分类。 韵文,原本是一种 采用压头韵、脚韵等那种井然有序压韵声的文体,但是,作为日夺的一种文体,象和歌或者 是排句都有着一定间节的排列规律,我们在考虑这种文体时就不能不考虑到只有这种有着音 律的文体才能算作韵文,不过,象这种韵文与散文的分类,作为日本文章分类来说也并非是 确定不变的。 时枝诚记氏就日本文学来说,他曾经指出过韵文与散文都有着它的连续性,因此,他认 为日本文学的韵文混杂在散文当中这一点,就是日本文学所具的一种特异现象。他说:“在 我们所谓日本文学的韵文,与欧文学的韵文相比,可以想象得出它在性格上有着不同的差 异。就日本文学来说,所谓的韵文只不过是在散文的延长线上形成的,因此,这就不能不使 人考虑到它的形式并非是完全脱离了散文的一种表现形式。”《日本文法文语编》 关于这一点,三岛由纪夫氏也有如下相同的见解,他说:·’ “元录时代,西鹤的小说,作为文章他是把韵文的特质和散文的特质毫无顾及地混淆在 一起(省略),从根本上说,我认为在日本是没有大大必要非要把韵文和散文去作那种划分 的。近代文学工作者他们受到了外国的思想影响,提倡着散文的艺术精神,受到自然主义文 学影响的作家们,虽然都曾经想调和着以他们的文学理念以达到散文至高标准为目的都去作 过努力的追求,但是,最终都因为是用日语去写.因这本身就有着很长的散文和韵文混淆 在一起的历史,而那日语的特质就在这当中形成了一种阻拦深深的横挡在它那背后,其结果 也就很难达到他们的目的。”《文章读本》 可是,在明治以后按照西洋修辞学的系统,把文章作了如下的分类: 0记事文(记实文)按照事物本身(包括空间的事项)的事实去写的文章。 O叙事文,按照事物(包括时间的事项)的过程去写的文章。 O说明文,说明事理的文章。 O议论文,着眼于鼓动读者接受自己意见的文章。 (五十岚 力(新文章讲话)的解说) 除如上所述,另外还有把它分为抒情文和叙景文的情况。将文章去作这样的分类,都只 是着眼于它那所描述的内容(事项)这一点上,另外,也可以说这是考虑到文章有着什么目 的性去作这样分类的。 此外,还可看致有人将文章分成知、情、意这样三种分类法去分类: O知的文章——从调动作者心中专门知识,而能启发读者专门的知识去写的文章。 O情的文章——将自己的情绪写成文章,从而达到能唤起他人同佯的感情为目的而写的 文章。 O意的文章——将自己的意志意见发表出来,使得他人也能服从这些为目的的文章 (引自芳贺矢一杉谷代水《作文讲话文范》解说) 这种分类法也可说是一种依据不同心理作用的分类。 对于上述分类方法,成为问题的一点是将具体的文章应该放在那一类当中去分类,也可 说并非是十分有效十全十美的,例如象书信文,它可告知事情的经过\诉说自己的感情,另 外有时甚至还有可能委托人家代办某些事情的时候,象这样的一封书信文它混合着叙事。 抒情,还加杂着知、情、意的各种表现,这就很难决定将它归在那一类,何况这书信文它又是一篇很具有特色的文章呢?阅读详情:
范文九:印章石历史及种类印章石历史及种类在中国,印章石历史很是久远,从古至今,印章石一直为文人术心灵和思绪的寓体,陆游有诗云“花如解语嫌多事,石不能言最可有”,印石以其特有的色、纹、韵、刚、柔、形,无言地传文达意,以无声现有声。早在战国到西汉时期,就开始用滑石制印,但石质粗劣,只用于殉葬。后出现了古代玺印,多以质坚耐久的铜玉为材料。元末,浙江的著名画家王冕,用花乳石自刻印章,这可说是印章石挤身艺术之林的开始。明代中期,文彭在南京于意外中得到四筐用来制作妇女首饰的青田冻石,试着自刻印章,自此在文人中兴起了篆刻艺术。经过数代,印章石料日益丰富,载体多样,形式各异。 这其中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最秀。一、寿山石寿山石,在中国一并与巴林石、青田石和鸡血石被成为中国“四大名石”,在1999年中国的“国石”参评活动中,寿山石和芙蓉石更是被分别评为“石王”和“石后”,在很多艺术家的眼中寿山石就是中国的“国石”。寿山石产于水碧山青、风景秀丽的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乡,因为此地是天造地设的精灵福地,前人便唤作“寿山”,那传说中女娲补天的遗石----寿山石便富藏在山中。寿山石质地纯净者,色泽为润白。若微含其他成份者则呈五彩。质地好的寿山石表面一般呈现珍珠、凝脂和玻璃光泽,绝大多数都有滑腻感。寿山石分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共60多种。田坑石简称“田石”,产于寿山溪旁水田古砂层中,外形殊异,靠深挖田土收集而来,最为稀罕。水坑石产于坑头占山麓,位于寿山乡东南3里处,因矿脉很陡,易生成晶冻类珍品。多透明状,光泽好,质细腻。山坑石矿布10多平方公里,产品极多,质地差异较大,变化也复杂。寿山石中最名贵者为田黄,昂贵之原因大概有三:一是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和清乾隆均曾好田黄,因而使其身价倍增,加之黄色一向为王者专用,而田黄又特别晶亮,所以田黄昂贵。二是意境好,所谓“福寿田”也一向为王者所追求,田黄取福寿双全之意,更显珍贵。三主要是田黄产于寿山溪旁水田古砂层中,外形特殊,独石分散,无脉可寻,十分稀有。二、青田石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色彩丰富,花纹奇特。以“叶蜡石”为主,显蜡状,油脂、玻璃光泽,无透明、微透明至半透明,质地坚密细致,是中国篆刻用石最早之石种。青田石共分10大类108种。以“封门”为上品,微透明而淡青略带黄者称封门青。另外,晶莹如玉,照之璨如灯辉,半透明者称灯光冻。色如幽兰,明润纯净,通灵微透者称兰花青。这三“青”于田黄,鸡血石并称为三大佳石,其价值也越来越高。由于封门青的矿脉细,且扭盘曲折,游延于严石之中,量之奇少,色之高雅,质之温润,性之“中庸”,是所有印石中最宜受刀之石,大为篆刻家所青睐。其色彩天然,绝无人工或他石能仿造,容易辨认。鸡血、田青以色浓质艳见长,象征富贵;封门青则以清新见长,象征隐逸淡泊,专家称之为“石中之君子”,十分贴切。青田石除灯光冻、兰花青、封门青外,还有黄金耀、竹叶青、金玉冻、白果青田、红青田(美人红)、紫檀、蓝花钉、封门三彩(三色)、水藻花、煨冰纹、皮蛋冻、酱油冻等,均于实物名称相类,易辨。近出龙蛋石,系暗红杂石包裹体,内往往有圆或椭圆上品封门青独石,极为珍稀;形成类似田黄,价值亦愈益昂贵。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云和的小顺石,这是近几年来新开发出的叶蜡石矿。其色彩之丰富,透明度之高,柔润受刀之特点直逼寿山、青田、昌化,大受雕刻界青睐,身价直线上升。小顺石内质外观于寿山、昌化及小部分青田相似,除似寿山色彩之艳之外且透明度大多高于寿山。三、昌化石昌化石产浙江省临安昌化镇。昌化石具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极少数透明。品种很多,大部色泽沉着,性韧涩,明显带有团片状细白粉点。按色分有白冻(透明,或称鱼脑冻)、田黄冻、桃花冻、牛角冻、砂冻、藕粉冻(为主)等,均为优良品种。色纯无杂者稀贵,质地纤密,韧而涩刀,少含砂丁及杂质。如果在上述昌化冻石中有“血”者则为上品“鸡血石”。所谓鸡血,实是硃砂(辰砂),即一种特殊的汞矿石,鲜红色。鸡血石大部分是有地子的鸡血石。地子越灵透纯净越好。如桃花地鸡血红;遍体艳若桃花,鲜艳夺目。白玉地鸡血红,质地月白如素,无杂色,血色淋漓尽致。“刘、关、张”:红、白、黑三色相间,极富特色。豆青地鸡血红,地子似碗豆青色,微透明,血色鲜艳。荸荠糕地鸡血红,其透明度相当强,血呈红斑,片片诱人眼目。牛角地鸡血红,质地乌黑纯正,血艳,呈流纹,动感很强。藕粉地鸡血红,质地若冲泡而成的西湖藕粉,呈粉白色,鸡血醒目。肉膏地鸡血红,产量较多,质地有透明不透明之分,其红色似鸡血滴入石中为佳者。值得提醒的是,鸡血石较易仿造。仿造者手段之“高妙”足以乱真,若非行家实不易辨认。但识别的手段亦有二:不管采用何种手段,使用何种材质,用打火机火苗燃之即发出特殊气味,为假,此一种。第二种鸡血倒是真的,然是人工“嫁接”的(取鸡血石碎小石,掺以化学物合成),确切地说是在真鸡血的基础上,做了假的手脚,其漂亮的程度令人怀疑,这类的分辨只能靠眼睛去仔细辨别。鸡血的自然外观有瑰红、条红、片红、斑红、星红、霞红等,色调浓淡过渡自然。经过人工嫁接的鸡血,它的外观形态一般是不会统一的,分辨的关键也即在此(但做假的高手也不管确有使外观统一的,那是在极偶然,极有心,收集碎料、废料的前提下,统一地子,统一色调,统一血色,统一纹路,煞费苦心集中比较后使用贴片法合成,此谓以假乱真,看似大瑰面的红,实质上是由数小块拼接而成)。四、巴林石巴林石属天然原石,属铝硅酸盐类,是以高岭石、叶开石为主的多种矿物质组成的黏土岩,因矿床坐落于内蒙古巴林右旗草原而得名。并与福建省的寿山石、浙江省的青田石和昌化石齐名公称中国四大名石。巴林石的分类没有寿山石那样复杂,按照质地分类,巴林石大体上可分为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其他一些叫法则多从寿山石石种称谓而来。巴林鸡血石,是巴林石中的极品。其石质地温润坚实,石上鸡血艳如彩霞、光彩耀人。以大小和色韵而论,堪称中国“鸡血石之王”。巴林福黄石,其石质地柔和莹润,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暇,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味于一身。巴林彩石,其彩色图案以天然纹理见长,色彩艳丽多姿,惟妙惟肖。巴林彩石上绚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形式栩栩如生的水草松枝等天然画面,鬼斧神工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奥妙。国内唯巴林盛产彩石,实属独一无二。巴林冻石,石质细润,晶莹透亮,质地细洁,颜色妩媚,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其彩霞冻石更为珍贵,洁白透明,肌体中所渗之云霞状红色纹理变化无穷,犹如一幅旭日喷薄,红霞漫天的水彩画,绝非他石之匹敌。阅读详情:
范文十:印刷纸张的种类印刷纸张的种类印刷常用纸纸张根据用处的不同,可以分为工业用纸、包装用纸、生活用纸、文化用纸等几类,其中文化用纸中即包括书写用纸、艺术绘画用纸、印刷用纸在印刷用纸中,又根据纸张的性能和特点分为新闻纸、凸版印刷纸、胶版印刷涂料料纸、字典纸、地图及海图纸、凹版印刷纸、画报纸、周报纸、白板纸、书面纸等另外些高档包装印刷品也广泛地采用艺术绘图类用纸。新闻纸:新闻纸主要用于报纸厦些凸版书刊的印刷,纸质松辑,富有弹塑性,吸墨能力较强,有一定机械强度,能适台各种不同的高速轮转机印刷这种纸张多以木桨为制造原料,含有较多的木质素厦杂质,纸张容易发黄发脆,抗水性很差,故不宜长期保存。凸版印刷纸:这是应用于凸版印刷的专用纸张,纸的性质同新目纸差不奎,抗水能力、色质纯度、纸张表面的平滑庄较新目纸略好,喂墨性较为均匀,怛强墨能力比新白纸要差。胶版印刷纸:胶版印刷纸是用于脆版(平版)印刷的一种纸张,又分单面胶版纸和又面胶版纸两种,单面胶版纸主要用于印制宣传画单、包装盒印刷等;双面胶版纸主要用于印制画册、图片等胶版纸质地紧密,伸缩性较小,抗水能力强,可以有效地防止多色套印时的纸张变形、错位、拉毛、脱柑等毛病能培印刷品保持较好的色质纯度
胶版浩层纸:又称雨铜版纸,是在纸面上浩有层无机浩料再经超缀压光制成一种高档纸张,纸的表面平整光滑,色纯度较高,印刷时能够得到较为细致的光洁月点,可以较好地再现原稿的层次感,广泛地应用于艺术图片、画册、商业宣传单等。凹版印刷纸:凹版印刷纸洁白坚硬,具有良好是平滑庄和耐水性,主要用于印刷钞票、邮票等质量要求高而又不伪仿制的印刷品白板纸:白板纸是种纤维组织较为均匀、面层具有填料和胶料成分且表面浩有层浩料,经过辊压光制造出来的一种纸张,纸面色质纯度较高,具有较为均匀的吸墨性,有较好 的耐折度,主要用于商品包装盒、商品表衬、画片挂图等。台成纸:台成纸是利用化学原料如烯烃娄再加入一些需加剂制作而成,具有质地柔辑、抗拉力强、抗水性高、耐光耐冷热、并能抵抗化学物质的腐蚀又无环境污染、透气性好,广泛地用于高缀艺术品、地图、画册、高档书刊等郑 州印刷阅读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