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起义时杨家将杨四郎的后代后人

  古有塞北雁门杨家将,抗辽卫宋,精忠报国,驰骋疆场,九死一生,捷报频传,可歌可泣,合家忠良,流芳百世;今有重庆潼南杨氏一"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杨家将”家世传奇
杨尚昆:一家兄弟十几口,满门英烈著春秋
2015年3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古有塞北雁门杨家将,抗辽卫宋,精忠报国,驰骋疆场,九死一生,捷报频传,可歌可泣,合家忠良,流芳百世;今有重庆潼南杨氏一家,父子兄弟姐妹全家十几口均参加革命,共和国赫赫将军元勋,满门英烈,有口皆碑,被称为“当代杨家将”。 中国论文网 /1/view-6852523.htm  曾祖父杨世绥:富甲一方的大盐商   杨世绥(? -1868),杨尚昆的曾祖父。出生于四川蓬溪县姬家坝(今潼南县新林乡)。开明地主,商人。   在杨尚昆的出生地双江镇,杨家是来自外省的移民。杨家远祖杨文秀,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相传是东汉太尉杨震的二十六世孙,南宋末年以进士授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县令。宋亡后因不能归籍,他就在湖南辰溪县定居下来。   1696年,杨文秀的后裔,光字辈的堂兄弟三人,沿涪江北上,先后来到四川落户。其中,杨光基定居在蓬溪县涪江左岸的姬家坝,他的第四世孙杨世绥就是杨尚昆的曾祖父。   杨世绥为人精明,别人抢种熟地,他却雇人大量开垦荒地,凭借涪江水利和两岸适宜农耕的自然条件,变硗瘠为沃壤,若干年后,居然拥有土地五千多亩。他又结交官府,包揽了远销官盐的专利权,成了远近闻名的“杨三泰”大盐号的主人,从此显赫起来。   不久,杨世绥举家迁出姬家坝,在沿江右岸的双江镇大兴土木,营造宅第。   杨世绥一方面大量购买田地,另一方面大力进行“智力投资”,不惜重金送子女读书,七个儿子几乎都聘有家塾教师。   同时,他又与文入学士、达官显贵联姻。   这些做法,不仅对杨氏家族进一步致富发迹和提高社会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把外界的新文化和新思想引进了当时较闭塞的双江镇。   父亲杨淮清:深明大义支持孩子献身革命   杨宣永(),杨尚昆的父亲,号淮清,清同治七年出生于四川省潼南县双江镇(今属重庆)。曾捐了个“蓝翎候选巡检”的官衔。精通医术。   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杨氏家族逐渐分化出两派:一种继承了旧式家庭的衣钵,死守『日传统道德,在内部互相倾轧,争财夺利,沉醉于腐朽糜烂的寄生生活;另一种则受新文化和新思想的影响,认清了旧社会的没落本质,要求“进新学、增知识、广见闻”,强烈追求光明的新生活。   杨尚昆的父亲杨宣永,便是后者的代表。杨宣永开明进步,子女几乎全部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抗日战争时期,他还曾积极组织双江各界人士捐资抗战,为民族事业而奔波。   在双江镇的一次庙会上,杨宣永高呼“民族危亡,菩萨不能救国”,带头将关帝庙改为“抗日救国将士阵亡祠”,并亲手书写对联:“敌忾同仇集众思广忠义大中华不畏强暴,国家多故舍生命捣黄龙小日本何难征服。”   杨宣永精通中医,曾为刘伯承、吴玉章等革命人士免费诊病煎药。他还在双江老药房门前手书楹联一副:“两盏三杯酒幸助英雄抖擞精神殄倭寇,千方百病医学造名士洋洋奇术活人群。”   杨宣永深明大义。1927年,他的四子杨?公壮烈牺牲,他在悲痛中写下祭文,其中的一句“睹尔之最后光荣样,知尔为国捐躯”,流露出他对儿子革命事业的理解与支持。他在双江的老家以及在成都、重庆租住的寓所,都曾作过地下党组织的工作联络站。   1948年,杨宣永在双江去世,享年80岁。由于生前深受乡亲们的爱戴,拥有很高的威望,他去世后,由32个老乡抬上山坡安葬。   长子杨尚荃:谋求“工业救国”   长子杨尚荃(),号剑秋,1904年东渡日本求学,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经济系。1905年经廖仲恺、吴玉章介绍加入孙中山组建的中国同盟会,从事民主革命。1913年回国后,受聘于上海商务印书馆做编译。1916年护国运动兴起,他加入护国军,任护国军团长。1917年全国护法运动兴起,他又任四川靖国军川北总司令部游击司令,为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而斗争。1924年后,杨尚荃谋求“工业救国”之道,创建“利江轮船公司”。1927年,他返回故里。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即赴上海,一面治病,一面参加抗日活动,不久因舌癌病逝于上海。   二子杨尚麟:为党的秘密活动做贡献   二子杨尚麟(),号衡石,1906年考入四川铁道学堂,1909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预科,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在天津参加京津同盟会。1917年,他东渡日本,考入明治大学,接触到了《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书刊,参加马克思研究会。1919年回国,在沪参加留学生归国救亡运动,组织编写《救国日报》,反对袁世凯和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的卖国条约。1924年,经童庸生介绍,杨尚麟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军党代表。1925年,他以共产党驻武汉特派员的身份去了武汉,任国民党(左派)四川省党部驻武汉代表处秘书。   1947年,在中共秘密组织的帮助下,他发动族人创办了“私立宏毅初级中学”,为掩护共产党人和开展党的秘密活动做出了贡献。   解放后,杨尚麟历任潼南解放委员会副主任,川北行署监察委员会委员兼主任秘书,四川省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副主任等职。   四子杨尚述:为革命慷慨就义   四子杨?公(),原名尚述、尚达,号?公,中共四川党组织主要创建者。日壮烈牺牲。   杨?公短暂的一生,为革命赴汤蹈火,五次历险,万死不辞:   第一次,为讨伐袁世凯,18岁的杨?公受命去上海秘密筹运军火,被巡捕察觉追捕。他穿弄堂、越屋顶、数变发型,终于脱险;   第二次,杨?公在江苏教导团奉令策动江阴炮台官兵起义时,因计划被泄密而遭北洋军阀围捕,他机警脱险;   第三次,在日本求学期间,杨?公参与组织的“留日同学读书会”,因阅读了马列著作,被日本反动当局强行解散。杨?公不服,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反遭日本当局拘留;
  第四次,在日本为声援国内“五四”运动,杨?公组织和参与了在中国驻日公使馆前举行的示威游行,抗议“巴黎和会”,因此遭到日本反动当局的军警镇压,他因营救受伤同学与军警搏斗而被捕,被判刑8个月;   第五次,1927年,为声援“南京惨案”,在杨?公领导下的重庆地委在打抢坝召开了群众声讨大会,蒋介石勾结反动军阀对大会进行了血腥镇压。这便是“三三一”血案。   “三三一”前一天,反动当局曾捎信给杨?公,说“明天大会将对你不利,若不去赴会,军座(刘湘)定有好音”。杨?公对此嗤之以鼻:“哼!真是可笑,我杨?公岂是恫吓得了的么?还是叫他们听我们的好音吧!”   “三三一”惨案发生后,同志们都劝他暂避一时,杨?公声泪俱下地说:“敌人如此残暴,我岂能还顾个人的安危啊!”不久,在敌人的严密搜查下,他不幸被捕。   被捕后,有个反动警官对他说:“不要再干你的共产党了,跟着我们才有命。”   杨?公愤慨道:“反动军阀全是一伙凶恶的强盗!无耻的卖国贼!屠杀工农的刽子手!你跟着他们作恶才没有命!”   敌人又威胁说:“难道你就不怕死么?”   杨?公泰然答道:“只有你们才怕死!也必然死无葬身之地!你们只能砍下我的头,丝毫不能动摇我的信仰。头可断志不可夺!” 面对敌人的毒打,杨?公大义凛然,痛斥军阀;敌人割下他的舌头,他依旧亳不畏惧;敌人砍去他的双手,他以目怒视敌人;敌人又剜掉他的双目……受尽各种酷刑,他依旧亳不畏惧,最后身中数枪英勇牺牲,年仅29岁。   五子杨尚昆:深受杨?公影响走上革命道路   五子杨尚昆6岁识字,启蒙先生吴仲儒教他《百家姓》、《干字文》。两年后,大哥杨尚荃带杨尚昆到成都,跟一位姓赵的老先生读《诗经》。半年后,他又回到双江老家。靖国军攻打成都时,杨尚昆随家人避居重庆,住在重庆下半城的二府衙街19号。这是一座三开间的二层楼房,后来中共四川地方执行委员会(相当于省委)就设在此地。杨尚昆就读的私立泰邑小学就在附近,学校设在一个仓库里,三四十个学生只有一名教师,课程有三门:国文、算术和格致(科学常识)。   当时,中华民族正陷入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家积贫积弱,备受帝国主义侵略,濒临灭亡的边缘,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在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四川,成为辛亥革命导火线的四川保路运动是在杨尚昆4岁那年爆发的;蔡锷率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军第一军在四川同北洋军队苦战是在杨尚昆9岁那年发生的。革命的种子已悄然植入了少年杨尚昆的心中。   在重庆,四哥杨?公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动员家里的姐妹剪头发,放小脚。他又到成都去联络留日回来的学友,并动员杨尚昆到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去上学。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是当时四川的最高学府,本科学制4年,另设附属小学,入学要经过考试。杨尚昆在泰邑小学学的课程不完备,只好在高师的附小补习一年,第二年才进入本科。当时学校的校长是吴玉章,他是老同盟会会员、保路同志会的领导人,威望很高。教师中有恽代英等共产党人,老师们在课堂上常宣传进步思想、反对宗法主义。杨尚昆深受进步思潮的熏陶,救国思想日渐浓厚。   这时,杨?公积极参加“留日学友读书会”的活动,又结识了吴玉章和刘伯承,并且和童庸生、廖恩波等一起组织马克思主义读书会。童庸生是高师的学生,那时已经秘密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杨?公和廖恩波也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已年过四十的吴玉章,不能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便和杨?公、郭祖?隆⒏邓?无等20多人组织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因为当时不知道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他们给自己这个组织起名为“中国青年共产党”。   日,“中国青年共产党”在娘娘庙街24号杨尚昆家里正式成立,还创办了机关刊物《赤心评论》。这一天,正好学校放寒假,杨尚昆回家度假,就和大家认识了。不久,经杨?公介绍,杨尚昆也参加了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初步接触到了共产主义学说。此后,“中国青年共产党”每次在杨尚昆家里聚会,并不回避杨尚昆,杨尚昆常从他们那里听到一些革命的道理。杨?公还常向杨衡石和杨尚昆介绍《共产党宣言》、《劳农政府》、《新青年》、《中国青年》等进步书刊。   1925年,杨尚昆从高师毕业,离开成都来到重庆。由于军阀刘湘和杨森的反动面目日益暴露,杨?公和童庸生等都集中到了重庆。经童庸生介绍,杨?公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和团中央的特派员萧楚女取得直接联系。不久,共青团重庆地方委员会成立,童庸生为书记,杨?公任组织部部长,罗世文任宣传部部长。杨尚昆的家便成了团组织的活动中心,每天邮政局都送来一麻袋邮件,包括《新青年》、《中国青年》等进步书刊和《政治通讯》、《中学校刊》等党团内部刊物。杨尚昆经常阅读这些书刊,逐渐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   到重庆后,杨?公建议杨尚昆到上海大学学习,因为赴沪费用一时间不能筹够,杨尚昆遂滞留重庆。杨?公指导杨尚昆读了《共产主义ABC》和《新社会观》这两本介绍共产主义学说的入门书籍。1925年10月,杨尚昆被吸收为中国共青团团员。翌年春,他又在童庸生等人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开始了他漫长的革命生涯。   在其革命生涯中,杨尚昆还与彭德怀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1934年,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军团长的彭德怀送走了原政委滕代远,迎来了比他小9岁,刚从苏联留学回国,只有白区工作经验的新政委杨尚昆。两人互相欣赏,从此并肩作战,结下了一段深厚的友情。在那段烽火岁月中,彭德怀还曾救过杨尚昆的命。   那是红三军团在彭德怀的带领下,用自制的炸药攻破沙县后不久,红三军团奉命回师江西,参加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面对国民党的50万军队,掌握中央军委指挥权的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竟提出要“御敌于国门之外”,让红三军以简陋的武器和敌人的飞机大炮拼消耗,打阵地战。红三军团被迫在敌军主力和堡垒群中东拼西挡,伤亡很大。
  广昌一役,李德不顾彭德怀的反对,下令红三军团固守在他督修的所谓永久性工事里。广昌地势平坦,敌人以飞机大炮轮番轰击,工事被毁,红三军团几乎全军覆没。   就在广昌阵地上,一架敌机向彭德怀和杨尚昆所在的地方俯冲投弹。杨尚昆一时没反应过来,好在彭德怀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推到坑道里,并牢牢掩护在自己身下,杨尚昆这才幸免于难。直到多年后,杨尚昆还常常向人提起:“彭老总还救过我呢!”   杨尚昆之妻李伯钊:红色戏剧的拓荒者   李伯钊(),杨尚昆的夫人。原名李承萱,出生于重庆大梁子。戏剧家。1929年与杨尚昆结婚,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顾问,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歌剧《长征》、话剧《北上》等。   1921年,李伯钊考入了四川省立重庆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在张闻天、杨?公、萧楚女的影响下,开始投入反帝爱国宣传活动。   1926年冬,党组织派她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开始戏剧创作、演出。在此期间,李伯钊结识了杨尚昆,共同的革命理想很快就将两人的关系拉近了。1929年,他们在莫斯科结婚,并于1931年春回国,在上海从事秘密的工运工作。   1934年10月,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时,为避免敌人的袭击,部队决定过草地。李伯钊不仅要完成艰险的行军任务,还要为战士们唱歌打气。别人每天行军60里,她得走120里,她因此被称为“五万里的长征战士”。   1935年秋,红一、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李伯钊调去红四方面军协助筹办文艺训练班。谁知她和宣传员们刚到总政的驻地阿西,突然来了一个连的人把他们扣留下来,李伯钊又被裹挟着回过头去,过了第二次草地。   不久,李伯钊带着工农剧社执行任务,途中遇到红二方面军中很早就熟识的任弼时、贺龙及关向应等同志,便希望调过去帮助培训宣传员。于是,她又第三次过草地。   草地本就人烟稀少,经过国民党的多番洗劫和红军的几次征粮后,当红二方面军进入草地时,已经完全断粮了,部队唯有靠挖野菜充饥。有的野菜有毒,李伯钊就带着宣传队采集野菜样品,四处向战士们宣传如何分辨。在如此艰难的状况下,他们还不时遭到敌袭。   有一天,李伯钊和一些战士在各处挖野菜,突然发现两三百名国民党骑兵向他们冲来。李伯钊急中生智,对身边的一个小号兵说:“快吹冲锋号!”那小号兵忙举起号来,却一时慌乱,吹起了调兵号。没想到,随着他的号声,四面八方竟都响起了调兵号。敌人不知真相,生怕被围,掉头逃走了。   长征留给李伯钊的印象太深,她想把这悲壮的行程用歌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于是,上世纪50年代初,歌剧《长征》轰动中国舞台。   六子杨尚仑:为成都解放做贡献   六子杨尚仑,又名电如,早年在成都成属联中(今石室中学)读书,上海法政大学肄业。大革命时期加入共产党。曾为成都解放做了大量工作,解放后任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   七子杨尚直:曾任税捐处长   七子杨尚直,生于1911年,早年就读于成都成属联中,上海暨南大学毕业。曾任彰明县税捐处长。九子杨尚明:曾任四川省政协委员   九子杨尚明,生于1914年,早年就读于重庆省二师附中,毕业于南京中央军校第十四期。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四川省政协第六届委员。   十一子杨尚正:首批被授予上将军衔的高级将领   十一子杨尚正,又名白冰,出生于1920年9月。   1987年11月,杨白冰从北京军区政治委员的任上跃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随即在1988年晋升为中央军委委员,1988年我军实行新的军衔制,杨白冰是首批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十七位高级将领之一,排名第五。杨尚昆同期取代李先念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并兼任军委常务副主席和军委秘书长。1989年11月,85岁的邓小平从军委主席任上退休,江泽民接任军委主席,杨尚昆被邓小平推荐任命为军委第一副主席,协助江掌军。同期杨白冰接任杨尚昆的中央军委秘书长职务后仍兼任总政治部主任,并在十三届五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1992年后,为了让第三代领导核心集中权力和放开手脚搞工作,大批老龄化领导退出了最高领导层,杨白冰也因形势需要在72岁的年龄被免去了军委秘书长和总政治部主任的职务。总政治部主任职务被总政常务副主任于永波接任,自杨白冰后,军委秘书长一职不再设任,军委日常工作改由排名靠前的军委副主席主持。杨白冰只保留了党内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职位。   巾帼不让须眉的杨家女将   杨尚朋,又名义君、亚伯,早年就读于重庆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大革命时期为重庆中法学校学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文化大革命”中,江青污蔑杨尚昆家里没有好人,杨义君因此遭到株连。红卫兵将杨义君捉到百花潭中学批斗,使其受尽了凌辱。第二天早上,人们在学校楼下发现了她的遗体。杨义君是被造反派迫害致死,还是不堪屈辱而自杀,至今还是一宗悬案。   杨尚友,生于1908年,早年就读于重庆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四川大学体育系肄业,曾赴上海参加全国体育运动会,后留上海,毕业于东亚体校。 杨尚智,生于1916年。上海立信会计学校毕业,其他情况不详。   杨白琳,又名淑仪,生于1922年,1938年赴延安投奔革命,廖汉生之妻。   廖汉生:与杨白琳结为红色夫妻的杨家女婿   廖汉生日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长瑞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时值辛亥革命爆发之际,父亲便按照乡间流行的“推翻满清统治,恢复汉家天下”的口号,给他起名“汉生”。6岁入私塾读书。11岁入桑植县立高等小学。13岁由贺龙出资送入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就读。后因贺龙参加北伐离湘,他失去资助,遂辍学回乡。   1926年,廖汉生本县高小毕业,参加了农民运动和工人武装斗争。后娶贺龙二姐贺戊姑的女儿肖艮艮为妻。抗战时期误以为肖艮艮在家乡已死,廖又娶了女学生杨白琳为妻。杨白琳是杨尚昆的九妹,又名淑仪,1938年赴延安投奔革命。   廖汉生1929年参加桑植县农民协会和县苏维埃的工作,长期在湘鄂边苏区进行游击斗争。1930年红军主力东下洪湖,他随贺民英游击队留在湘鄂边苏区,一直坚持到红军主力重返湘鄂边。1933年5月任鹤峰县第四游击大队副大队长。6月,调到红三军军部任书记员。   7月,经贺龙、关向应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军政治部秘书、师党委书记、师政委、军团组织部部长等职。1935年11月,随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长征。1937年5月出席在延安召开的中共苏区代表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廖汉生曾担任青海省委书记、国防部副部长、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据《新闻天地》、《党史纵览》、《红岩春秋》等)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家将杨四郎的后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