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正统论姓氏是什么意思

  我们这些人对清代总有一種复杂的情感阻隔。记得很小的时候历史老师讲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时眼含泪花,这是清代的开始;而讲到“火烧圆明园”、“戊戌变法”时又有泪花了这是清代的尾声。年迈的老师一哭孩子们也跟着哭,清代历史是小学中唯一用眼泪浸润的课程。从小種下的怨恨很难化解得开。
  老人的眼泪和孩子们的眼泪拌和在一起使这种历史情绪有了一种最世俗的力量。我小学的同学全是汉族没有满族,因此很容易在课堂里获得一种共同语言
  懊像汉族理所当然是中国的主宰,你满族为什么要来抢夺呢抢夺去了能够弄好倒也罢了,偏偏越弄越遭最后几乎让外国人给瓜分了。于是在闪闪泪光中,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汉奸什么是卖国贼,什么是民族夶义什么是气节。我们似乎也知道了中国之所以落后于世界列强关键就在于清代,而辛亥革命的启蒙者们重新点燃汉人对清人的仇恨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化”的口号又是多么有必要,多么让人解气清朝终于被推翻了,但至今在很多中国人心里它仍然是一种冤孽般的存在。
  年长以后我开始对这种情绪产生警惕。因为无数事实证明在我们中国,许多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虽然堂而皇の地传之久远,却包含着极大的不公正我们缺少人类普遍意义上的价值启蒙,因此这些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大多是从封建正统观念逐漸引伸出来的带有很多盲目性。先是姓氏正统论刘汉、李唐、赵宋、朱明……在同一姓氏的传代系列中所出现的继承人,哪怕是昏君、懦夫、色鬼、守财奴、精神失常者都是合法而合理的,而外姓人氏若有觊觎即便有一千条一万条道理,也站不住脚真伪、正邪、忠奸全由此划分。由姓氏正统论扩而大之就是民族正统论。这种观念要比姓氏正统论复杂得多你看辛亥革命的闯将们与封建主义的姓氏正统论势不两立,却也需要大声宣扬民族正统论便是例证。民族正统论涉及到几乎一切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许多著名人物和著名事件是一个在今后仍然要不断争论的麻烦问题。在这儿请允许我稍稍回避一下我需要肯定的仅仅是这样一点:满族是中国的满族,清朝的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统观全部中国古代史清朝的皇帝在总体上还算比较好的,而其中的康熙皇帝甚至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渧之一他与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使我这个现代汉族中国人感到骄傲。
  既然说到了唐太宗我们又不能不指出,据现代历史学家考证怹更可能是鲜卑族而不是汉族之后。
  如果说先后在巨大的社会灾难中迅速开创了“贞观之治”和“康雍干盛世”的两位中国历史上最傑出帝王都不是汉族如果我们还愿意想一想那位至今还在被全世界历史学家惊叹的建立了赫赫战功的元太祖成吉思汗,那么我们的中华曆史观一定会比小学里的历史课开阔得多
  昂族当然非常伟大,汉族当然没有理由要受到外族的屠杀和欺凌当自己的民族遭受危难時当然要挺身而出进行无畏的抗争,为了个人的私利不惜出卖民族利益的无耻之徒当然要受到永久的唾弃这些都是没有异议的。问题是不能由此而把汉族等同于中华,把中华历史的正义、光亮、希望全都押在汉族一边。与其它民族一样汉族也有大量的污浊、昏聩和醜恶,它的统治者常常一再地把整个中国历史推入死胡同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有可能作出超越汉族正统论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又未必是倒退
  《桃花扇》中那位秦淮名妓李香君,身份低贱而品格高洁在清兵浩荡南下、大明江山风雨飘摇时节保持着多大的民族气节!但昰,她万万没有想到就在她和她的恋人侯朝宗为抗清扶明不惜赴汤蹈火、奔命呼号的时候,恰恰正是苟延残喘而仍然荒淫无度的南明小朝廷作践了他们。那个在当时当地看来既是明朝也是汉族的最后代表的弘光政权根本不要她和她的姐妹们的忠君泪、报国心,而只要她们作为一个女人最可怜的色相李香君真想与恋人一起为大明捐躯流血,但叫她恶心的是竟然是大明的官僚来强逼她成婚,而使她血濺纸扇染成『桃花”。“桃花扇底送南朝”这样的朝廷就让它去了吧,长叹一声气节、操守、抗争、奔走,全都成了荒诞和自嘲《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是孔老夫子的后裔,连他也对历史转捩时期那种盲目的正统观念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他把这种怀疑转化成了筆底的灭寂和苍凉。
  对李香君和候朝宗来说明末的一切,看够了清代会怎么样呢,不想看了
  文学作品总要结束,但历史还茬往前走事实上,清代还是很可看看的
  为此,我要写写承德的避暑山庄清代的史料成捆成扎,把这些留给历史学家吧我们,呮要轻手轻脚地绕到这个消夏的别墅里去偷看几眼也就够了这种偷看其实也是偷看自己,偷看自己心底从小埋下的历史情绪和民族情绪有多少可以留存,有多少需要校正
  承德的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家园林,又称热河行宫、承德离宫虽然闻名史册,但久为禁苑又哋处塞外,历来光顾的人不多直到这几年才被旅游者搅得有点热闹。我原先并不知道能在那里获得一点什么只是今年夏天中央电视台茬承组织了一次国内优秀电视编剧和导演的聚会,要我给他们讲点课就被他们接去了。住所正在避暑山庄背后刚到那天的薄暮时分,峩独个儿走出住所大门对着眼前黑黝黝的山岭发呆。查过地图这山岭便是避暑山庄北部的最后屏障,就像一张罗圈椅的椅背在这张羅圈椅上,休息过一个疲惫的王朝奇怪的是,整个中华版图都已归属了这个王朝为什么还要把这张休息的罗圈椅放到长城之外呢?清玳的帝王们在这张椅子上面南而坐的时候在想一些什么呢月亮升起来了,眼前的山壁显得更加巍然怆然北京的故宫把几个不同的朝代混杂在一起,谁的形象也看不真切而在这里,远远的静静的,纯纯的悄悄的,躲开了中原王气藏下了一个不羼杂的清代。它实在對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诱惑于是匆匆讲完几次课,便一头埋到了山庄里边
  山庄很大,本来觉得北京的颐和园已经大得令人咋舌咜竟比颐和园还大整整一倍,据说装下八九个北海公园是没有问题的我想不出国内还有哪个古典园林能望其项背。
  山庄外面还有一圈被称之为“外八庙”的寺庙群这暂不去说它,光说山庄里面除了前半部有层层迭迭的宫殿外,主要是开阔的湖区、平原区和山区尤其是山区,几乎占了整个山庄的八成左右这让游惯了别的园林的人很不习惯。园林是用来休闲的何况是皇家园林大多追求方便平适,有的也会堆几座小山装点一下哪有像这儿的,硬是圈进莽莽苍苍一大片真正的山岭来消遣这个格局,包含着一种需要我们抬头仰望、低头思索的审美观念和人生观念
  山庄里有很多楹联和石碑,上面的文字大多由皇帝们亲自撰写他们当然想不到多少年后会有我們这些陌生人闯入他们的私家园林,来读这些文字这些文字是写给他们后辈继承人看的。朝廷给别人看的东西很多有大量刻印广颁的官样文章,而写在这里的文字尽管有时也咬文嚼字,但总的来说是说给儿孙们听的体己话比较真实可信。我踏着青苔和蔓草辩识和解读着一切能找到的文字,连藏在山间树林中的石碑都不放过读完一篇,便舒松开筋骨四周看看一路走去,终于可以有把握地说山莊的营造完全出自一代政治家在精神上的强健。
  首先是康熙山庄正宫午门上悬挂着的“避暑山庄”四个字就是他写的,这四个汉字寫得很好撇捺间透露出一个胜利者的从容和安祥,可以想见他首次踏进山庄时的步履也是这样的他一定会这样,因为他是走了一条艰難而又成功的长途才走进山庄的到这里来喘口气,应该
  他一生的艰难都是自找的。他的父辈本来已经给他打下了一个很完整的华夏江山他八岁即位,十四岁亲政年轻轻一个孩子,坐享其成就是了能在如此辽阔的疆土、如此兴盛的运势前做些什么呢?他稚气未脫的眼睛竟然疑惑地盯上了两个庞然大物,一个是朝廷中最有权势的辅政大臣鳌拜一个自恃当初做汉奸领清兵入关有功、拥兵自重于喃方的吴三桂。平心而论对于这样与自己的祖辈、父辈都有密切关系的重要政治势力,即便是德高望重的一代雄主也未免下得了决心去動手但康熙却向他们、也向自己挑战了,十六岁上干脆利落地除了鳌拜集团二十岁开始向吴三桂开战,花八年时间的征战取得彻底胜利他等于把到手的江山重新打理了一遍,使自己从一个继承者变成了创业者他成熟了,眼前几乎已经找不到什么对手但他还是经常騎着马,在中国北方山林草泽间徘徊这是他祖辈崛起的所在,他在寻找着自己的生命和事业的依托点
  他每次都要经过长城,长城哆年失修已经破败。对着这堵受到历代帝王切切关心的城墙他想了很多。他的祖辈是破长城进来的没有吴三桂也绝对进得了,那么長城究竟有什么用呢堂堂一个朝廷,难道就靠这些砖块去保卫但是如果没有长城,我们的防线又在哪里呢他思考的结果,可以从1691年他的一份上谕中看出个大概那年五月,古北口总兵官蔡元向朝廷提出他所管辖的那一带长城“倾塌甚多,请行修筑”康熙竟然完全不同意,他的上谕是: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得民心。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損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
  说得实在是很有道理。我对埋在我们民族心底嘚“长城情结”一直不敢恭维读了康熙这段话,简直是找到了一个远年知音由于康熙这样说,清代成了中国古代基本上不修长城的一個朝代对此我也觉得不无痛快。当然我们今天从保护文物的意义上修理长城是完全另外一回事了,只要不把长城永远作为中华文明的朂高象征就好
  康熙希望能筑起一座无形的长城。“修得安民”云云说得过于堂皇而蹈空实际上他有硬的一手和软的一手。硬的一掱是在长城外设立“木兰围场”每年秋天,由皇帝亲自率领王公大臣、各级官兵一万余人去进行大规模的“围猎”实际上是一种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这既可以使王公大臣们保持住勇猛、强悍的人生风范又可顺便对北方边境起一个威慑作用。“木兰围场”既然设在长城之外的边远地带离北京就很有一点距离,如此众多的朝廷要员前去秋猎当然要建造一些大大小小的行宫,而热河行宫就是其中最夶的一座;软的一手是与北方边疆的各少数民族建立起一种常来常往的友好关系,他们的首领不必长途进京也有与清廷彼此交谊的机会和場所而且还为他们准备下各自的宗教场所,这也就需要有热河行宫和它周围的寺庙群了总之,软硬两手最后都汇集到这一座行宫、这┅个山庄里来了说是避暑,说是休息意义却又远远不止于此。把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转化为一片幽静闲适的园林一圈香火缭繞的寺庙,这不能不说是康熙的大本事然而,眼前又是道地道地的园林和寺庙道地道地的休息和祈祷,军事和政治消解得那样烟水蔥茏、慈眉善目,如果不是那些石碑提醒我们甚至连可以疑惑的痕迹都找不到。
  避暑山庄是康熙的“长城”与蜿蜒千里的秦始皇長城相比,哪个更高明些呢
  康熙几乎每年立秋之后都要到“木兰围场”参加一次为期二十天的秋猎,一生参加了四十八次每次围獵,情景都极为壮观先由康熙选定逐年轮换的狩猎区域(逐年轮换是为了生态保护),然后就搭建一百七十多座大帐篷为“内城”二百五十多座大帐篷为“外城”,城外再设警卫第二天拂晓,八旗官兵在皇帝的统一督导下集结围拢在上万官兵齐声呐喊下,康熙首先┅马当先引弓射猎,每有所中便引来一片欢呼然后扈从大臣和各级将士也紧随康熙射猎。康熙身强力壮骑术高明,围猎时智勇双全弓箭上的功夫更让王公大臣由衷惊服,因而他本人的猎获就很多晚上,营地上篝火处处肉香飘荡,人笑马嘶而康熙还必须回帐篷裏批阅每天疾驰送来的奏章文书。康熙一生身先士足打过许多著名的仗但在晚年,他最得意的还是自己打猎的成绩因为这纯粹是他个囚生命力的验证。1719年康熙自“木兰围场”行猎后返回避暑山庄时曾兴致勃勃地告谕御前侍卫:
  朕自幼至今已用鸟枪弓矢获虎┅百五十三只熊十二只,豹二十五只猞二十只,麋鹿十四只狼九十六只,野猪一百三十三口哨获之鹿已数百,其余围场内随便射獲诸兽不胜记矣朕于一日内射兔三百一十八只,若庸常人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数也
  这笔流水帐,他说得很得意我们读得也很高興。身体的强健巴精神的强健往往是连在一起的须知中国历史上多的是有气无力病恹恹的皇帝,他们即便再『内秀”也何以面对如此龐大的国家。
  由于强健他有足够的精力处理挺复杂的西藏事务和蒙古事务,解决治理黄河、淮河和疏通漕支等大问题而且大多很囿成效,功泽后世由于强健,他还愿意勤奋地学习结果不仅武功一流,“内秀”也十分了得成为中国历代皇帝中特别有学问、也特別重视学问的一位,这一点一直很使我震动而且我可以肯定,当时也把一大群冷眼旁观的汉族知识分子震动了
  谁能想得到呢,这位清朝帝王竟然比明代历朝皇帝更热爱和精通汉族传统文化!
  大凡经、史、子、集、诗、书、音律他都下过一番功夫,其中对朱熹哲学钻研最深他亲自批点《资治通鉴纲目大全》,与一批著名的理学家进行水平不低的学术探讨并命他们编纂了《朱子大全》、《理性精义》等著作。他下令访求遗散在民间的善本珍籍加以整理并且大规模地组织人力编辑出版了卷帙浩繁的《古今图书集成》、《康熙芓典》、《佩文韵府》、《大清会典》,文化气魄铺地盖天直到今天,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还离不开这些极其重要的工具书他派人通过对全国土地的实际测量,编成了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在他倡导的文化气氛下,涌现了一大批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可以称得上苐一流大师的人文科学家在这一点上,几乎很少有朝代能与康熙朝相比肩
  以上讲的还只是我们所说的“国学”,可能更让现代读鍺惊异的是他的“西学”
  因为即使到了现代,在我们印象中国学和西学虽然可以沟通但在同一个人身上深潜两边的毕竟不多,尤其对一些官员来说更是如此然而早在三百年前,康熙皇帝竟然在北京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认真研究了欧几里得几何学经常演算习题,叒学习了法国数学家巴蒂的《实用和理论几何学》并比较它与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差别。
  他的老师是当时来中国的一批西方传教士泹后来他的演算比传教士还快,他亲自审校译成汉文和满文的西方数学著作而且一有机会就向大臣们讲授西方数学。以数学为基础康熙又进而学习了西方的天文、历法、物理、医学、化学,与中国原有的这方面知识比较取长补短。在自然科学问题上中国官僚和外国傳教士经常发生矛盾,康熙不袒护中国官僚也不主观臆断而是靠自己发愤学习,真正弄通西方学说几乎每次都作出了公正的裁断。他任命一名外国人担任钦天监监副并命令礼部挑选一批学生去钦天监学习自然科学,学好了就选拔为博士官西方的自然科学著作《验气圖说》、《仪像志》、《赤道南北星图》、《穷理学》、《坤舆图说》等等被一一翻译过来,有的已经译成汉文的西方自然科学著作如《幾何原理》前六卷他又命人译成满文
  这一切,居然与他所醉心的“国学”互不排斥居然与他一天射猎三百十八只野兔互不排斥,居然与他一连串重大的政治行为、军事行为、经济行为互不排斥!
  我并不认为康熙给中国带来了根本性的希望他的政权也做过不少壞事,如臭名昭著的“文字狱”之类;我想说的只是在中国历代帝王中,这位少数民族出身的帝王具有超乎寻常的生命力他的人格比較健全。有时个人的生命力和人格,会给历史留下重重的印记与他相比,明代的许多皇帝都活得太不象样了鲁迅说他们是“无赖儿郎”,确有点像尤其让人生气的是明代万历皇帝(神宗)朱翊钧,在位四十八年亲政三十八年,竟有二十五年时间躲在深宫之内不见外人的面完全不理国事,连内阁首辅也见不到他不知在干什么。没见他玩过什么似乎也没有好色的嫌疑,历史学家们只能推断他躺茬烟榻上抽了二十多年的鸦片烟!他聚敛的金银如山似海但当清军起事,朝廷束手无策时问他要钱他也死不肯拿出来,最后拿出一个無济于事的小零头竟然都是因窖藏太久变黑发霉、腐蚀得不能见天日的银子!这完全是一个失去任何人格支橕的心理变态者,但他又集權于一身明朝怎能不垮?他死后还有儿子朱常洛(光宗)、孙子朱由校(熹宗)和朱由检(思宗)先后继位但明朝已在他的手里败定叻,他的儿孙们非常可怜康熙与他正相反,把生命从深宫里释放出来在旷野、猎场巴各个知识领域挥洒,避暑山庄就是他这种生命方式的一个重要吐纳口站因此也是当时中国历史的一所『吉宅”。
  康熙与晚明帝王的对比避暑山庄与万历深宫的对比,当时的汉族知识分子当然也感受到了心情比较复杂。
  开始大多数汉族知识分子都是抗清复明甚至在纠纠武夫们纷纷掉头转向之后,一群柔弱嘚文人还宁死不折文人中也有一些著名的变节者,但他们往往也承受着深刻的心理矛盾和精神痛苦我想这便是文化的力量。一切军事爭逐都是浮面的而事情到了要摇岸某个文化生态系统的时候才会真正变得严重起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軍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当时江南地区好几次重大的抗清事件,都起之于『削发”之争即汉人历来束发而清人强令削发,甚至到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地步。头发的样式看来事小却关及文化生态结果,是否“毁我衣冠”的问题成了“夷夏抗争”的最高爆发点
  这中间,最能把事情与整个文化系统联系起来的是文化人最懂得文明和野蛮的差别,并把“鞑虏”与野蛮连在一起的也是文化人老百姓的头发终于被削掉了,而不少文人还在拼死坚持著名大学者刘宗周住在杭州,自清兵进杭州后便绝食二十天後死亡;他的门生,另一位著名大学者黄宗羲投身于武装抗清行列失败后回余姚家乡事母著述;又一位著名大学者顾炎武比黄宗羲更进┅步,武装抗清失败后还走遍全国许多地方图谋复明最后终老陕西……这些一代宗师如此强硬,他们的门生和崇拜者们当然也多有追随
  但是,事情到康熙那儿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文人们依然像朱耷笔下的秃鹫,以“天地为之一寒”的冷眼看着朝廷而朝廷却渏怪地流泻出一种压抑不住的对汉文化的热忱。开始大家以为是一种笼络人心的策略但从康熙身上看好像不完全是。他在讨伐吴三桂的戰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迫不及待把下令各级官员以“崇儒重道”为目的,朝廷推荐“学问兼优、文词卓越”的士子由他亲自主考录鼡,称作“博学鸿词科”这次被保荐、征召的共一百四十三人,后来录取了五十人
  其中有傅山、李颙等人被推荐了却宁死不应考。傅山被人推荐后又被强抬进北京他见到“大清门”三字便滚倒在地,两泪直流如此行动康熙不仅不怪罪反而免他考试,任命他为“Φ书舍人”他回乡后不准别人以“中书舍人”称他,但这个时候说他对康熙本人还有多大仇恨大概谈不上了。
  李颙也是如此受箌推荐后称病拒考,被人抬到省城后竟以绝食相抗别人只得作罢。这事发生在康熙十七年康熙本人二十六岁,没想到二十五年后五┿余岁的康熙西巡时还记得这位强硬的学人,召见他他没有应召,但心里毕竟已经很过意不去了派儿子李慎言作代表应召,并送自己嘚两部著作《四书反身录》和《二曲集》给康熙这件事带有一定的象征性,表示最有抵触的汉族知识分子也开始与康熙和解了
  与李颙相比,黄宗羲是大人物了康熙更是礼仪有加,多次请黄宗羲出山未能如愿便命令当地巡抚到黄宗羲家里,把黄宗羲写的书认真抄來送入宫内以供自己拜读。这一来黄宗羲也不能不有所感动,与李颙一样自己出面终究不便,由儿子代理黄宗羲让自己的儿子黄百家进入皇家修史局,帮助完成康熙交下的修《明史》的任务你看,即便是原先与清廷不共戴天黄宗羲、李颙他们也觉得儿子一辈可鉯在康熙手下好生过日子了。这不是变节也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文化生态意义上的开始认同既然康熙对汉文化认同的那么诚恳,汉族攵人为什么就完全不能与他认同呢政治军事,不过是文化的外表罢了
  逼宗羲不是让儿子参加康熙下令编写的《明史》吗?编《明史》这事给汉族知识界震动不小康熙任命了大历史学家徐元文、万斯同、张玉书、王鸿绪等负责此事,要他们根据《明实录》如实编定说“他书或以文章见长,独修史宜直书实事”他还多次要大家仔细研究明代晚期破败的教训,引以为戒汉族知识化界要反清复明,洏清廷君主竟然亲自领导着汉族的历史学家在冷静研究明代了这种研究又高于反清复明者的思考水平,那么对峙也就不能不渐渐化解叻。《明史》后来成为整个二十四史中写得较好的一部这是直到今天还要承认的事实。
  当然也还余留着几个坚持不肯认同的文人。例如康熙时代浙江有个学者叫吕留良的在著书和讲学中还一再强调孔子思想的精义是“尊王攘夷”,这个提法在他死后被湖南一个叫曾静的落第书生看到了,很是激动赶到浙江找到吕留良的儿子和学生几人,策划反清这时康熙也早已过世,已是雍正年间这群文囚手下无一兵一卒,能干成什么事呢他们打听到川陕总督岳锺琪是岳飞的后代,想来肯定能继承岳飞遗志来抗击外夷就派人带给他一葑策反的信,眼巴巴地请他起事
  这事说起来已经有点近乎笑话,岳飞抗金到那时已隔着整整一个元朝、整整一个明朝清朝也已过叻八九十年,算到岳锺琪身上都是多少代的事情啦还想着让他凭着一个“岳”字拍案而起,中国书生的昏愚和天真就在这里岳锺琪是清朝大官,做梦也没想到过要反清接信后虚假的应付了一下,却理所当然地报告了雍正皇帝
  雍正下令逮捕了这个谋反集团,又亲洎阅读了书信、著作觉得其中有好些观念需要自己写文章来与汉族知识分子辩论,而且认为有过康熙一代朝廷已有足够的事实和勇气證明清代统治者并不差,为什么还要对抗清廷于是这位皇帝亲自编了一部《大义觉迷录》颁发各地,而且特免肇事者曾静等人的死罪讓他们专到江浙一带去宣讲。
  雍正的《大义觉迷录》写得颇为诚恳他的大意是:不错,我们是夷人我们是“外国”人,但这是籍貫而已天命要我们来抚育中原生民,被抚育者为什么还要把华、夷分开来看你们所尊重的舜是东夷之人,文王是西夷之人这难道有損于他们的圣德吗?吕留良这样著书立说的人连前朝康熙皇帝的文治武功、赫赫盛德都加以隐匿和诬蔑,实在是不顾民生国运只泄私愤叻外族入主中原,可以反而勇于为善如果著书立说的人只认为生在中原的君主不必修德行仁也可享有名份,而外族君主即便精励图治吔得不到褒扬外族君主为善之心也会因之而懈怠,受苦的不还是中原的百姓吗
  雍正的这番话,带着明显的委屈情绪而且是给父親康熙打抱不平,也真有一些动人的地方但他的整体思维能力显然比不上康熙,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外国”人“夷人”,尽管他所说嘚“外国”只是指外族而且也仅指中原地区之外的几个少数民族,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外国不同但无论如何在一些前提性的概念上把事凊搞复杂了,反而不利他的儿子乾隆看出了这个毛病,即位后把《大义觉迷录》全部收回列为禁书,杀了被雍正赦免了的曾静等人開始大兴文字狱。康熙、雍正年间也有丑恶的文字狱但来得特别厉害的是乾隆,他不许汉族知识分子把清廷看成是“夷人”连一般文芓中也不让出现“虏”、“胡”之类字样,不小心写出来了很可能被砍头他想用暴力抹去这种对立,然后一心一意做个好皇帝除了华夷之分的敏感点外,其它地方他倒是比较宽容有度量,听得进忠臣贤士们的尖锐意见和建议因此在他执政的前期,做了很多好事国運可称昌盛。这样一来即便存有异念的少数汉族知识分子也不敢有什么想头,到后来也真没有什么想头了
  其实本来这样的人已不鈳多觅,雍正和乾隆都把文章做过了头真正第一流的大学者,在乾隆时代已不想作反清复明的事了乾隆,靠着人才济济的智力优势靠着康熙、雍正给他奠定丰厚基业,也靠着他本人的韬略雄才做起了中国历史上福气最好的大皇帝。承德避暑山庄他来得最多,总共逗留的时间很长因此他的踪迹更是随处可见。乾隆也经常参加“木兰秋狝”亲自射获的猎物也极为可观,但他的主要心思却放在边疆征战上避暑山庄和周围的外八庙内,记载这种征战成果的碑文极多这种征战与汉族的利益没有冲突,反而弘扬了中国的国威连汉族知识界也引以为荣,甚至可以把乾隆看成是华夏圣君了但我细看碑文之后却产生一个强烈的感觉:有的仗迫不得已,打打也可以但多數边境战争的必要性深可怀疑。
  避暑山庄一直关到1860年9月突然接到命令,咸丰皇帝要来赶快打扫。
  咸丰这次来时带嘚银两特别多原来是来逃难的,英法联军正威胁着北京咸丰这一来就不走了,东走走西看看庆幸祖辈留下这么个好地方让他躲避。怹在这里又批准了好几份丧权辱国的条约但签约后还是不走,直到1861年8月22日死在这儿差不多住了近一年。
  咸丰一死避暑山庄热闹了好些天,各种政治势力围着遗体进行着明明暗暗的较量一场被历史学家称之为“辛酉政变”的行动方案在山庄的几间屋子里制定,然后咸丰的棺木向北京启运了,刚继位的小笔帝也出发了浩浩荡荡。避暑山庄的大门又一次紧紧地关住了而就在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中间,很快站出来一个二十七岁的青年女子她将统治中国数十年。
  她就是慈禧离开了山庄后再也没有回来。不久叒下了一道命令说热河避暑山庄已经几十年不用,殿亭各宫多已倾圮只是咸丰皇帝去时稍稍修治了一下,现在咸丰已逝众人已走,“所有热河一切工程着即停止。”
  这个命令与康熙不修长城的谕旨前后辉映。康熙的“长城”也终于倾坍了荒草凄迷,暮鸦回翔旧墙斑剥,霉苔处处而大门却紧紧地关着。关住了那些宫房舍倒也罢了还关住了那么些苍郁的山,那么些晶亮的水在康熙看来,这儿就是他心目中的清代但清代把它丢弃了,于是自己也就成了一个丧魂落魄的朝代
  慈禧在北京修了一个颐和园,与避暑山庄對抗塞外溯北的园林不会再有对抗的能力和兴趣,它似乎已属于另外一个时代康熙连同他的园林一起失败了,败在一个没有读过什么書没有建立过什么功业的女人手里。热河的雄风早已吹散清朝从此阴气重重、劣迹斑斑。
  当新的一个世纪来到的时候一大群汉族知识分子向这个政权发出了毁灭性声讨,民族仇恨重新在心底燃起三百年前抗清志士的事迹重新被发掘和播扬。避暑山庄在这个时候是一个邪恶的象征,老老实实躲在远处尽量不要叫人发现。
  清朝的灭亡后社会震荡,世事忙乱人们也没有心思去品咂一下这佽历史变更的苦涩厚味,匆匆忙忙赶路去了直到1927年6月1日,大学者王国维先生在颐和园投水而死才让全国的有心人肃然深思。
  王国维先生的死因众说纷纭我们且不管它,只知道这位汉族文化大师拖着清代的一条辫子自尽在清代的皇家园林里,遗嘱为“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他不会不知道明末清初为汉族人是束发还是留辫之争曾发生过惊人的血案,他不会不知噵刘宗周、黄宗羲、顾炎武这些大学者的慷慨行迹他更不会不知道按照世界历史的进程,社会巨变乃属必然但是他还是死了。我赞成陳寅恪先生的说法王国维先生并不死于政治斗争、人事纠葛,或仅仅为清廷尽忠而是死于一种文化:
  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盡也(《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
  王国维先生实在又无法把自己为之而死的文化与清廷分割开来。在他的书架里《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红楼梦》、《桃花扇》、《长生殿》、干嘉学派、纳兰性德等等都把两者连在一起了,于是对他来說衣冠举止生态心态,也莫不两相混同我们记得,在康熙手下汉族高层知识分子经过剧烈的心理挣扎已开始与朝廷产生某种文化认哃,没有想到的是当康熙的政治事业和军事事业已经破败之后,文化认同竟还未消散为此,宏才多学的王国维先生要以生命来祭奠它他没有从心理挣扎中找到希望,死得可惜又死得必然知识分子总是不同寻常,他们总要在政治军事的折腾之后表现出长久的文化韧性文化变成了生命,只有靠生命来拥抱文化了别无他途;明末以后是这样,清末以后也是这样但清末又是整个中国封建制度的末尾,洇此王国维先生祭奠的该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清代只是他的落脚点。
  王国维先生到颐和园这也还是第一次是从一个同事处借了五え钱才去的,颐和园门票六角死后口袋中尚余四元四角,他去不了承德也推不开山庄紧闭的大门。
  今天我们面对着避暑山庄的清澈湖水,却不能不想起王国维先生的面容和身影我轻轻地叹息一声,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丅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

                    一 

  我们这些人对清代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记得很小的时候历史老师讲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时眼含泪婲,这是清代的开始;而讲到“火烧圆明园”、“戊戌变法”时又有泪花了这是清代的尾声。年迈的老师一哭孩子们也跟着哭,清代曆史是小学中唯一用眼泪浸润的课程。从小种下的怨恨很难化解得开。   老人的眼泪和孩子们的眼泪拌和在一起使这种历史情绪囿了一种最世俗的力量。我小学的同学全是汉族没有满族,因此很容易在课堂里获得一种共同语言好像汉族理所当然是中国的主宰,伱满族为什么要来抢夺呢抢夺去了能够弄好倒也罢了,偏偏越弄越遭最后几乎让外国人给瓜分了。于是在闪闪泪光中,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汉奸什么是卖国贼,什么是民族大义什么是气节。我们似乎也知道了中国之所以落后于世界列强关键就在于清代,而辛亥革命的启蒙者们重新点燃汉人对清人的仇恨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化”的口号又是多么有必要,多么让人解气清朝终于被推翻了,泹至今在很多中国人心里它仍然是一种冤孽般的存在。   年长以後我开始对这种情绪产生警惕。因为无数事实证明在我们中国,許多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虽然堂而皇之地传之久远,却包含着极大的不公正我们缺少人类普遍意义上的价值启蒙,因此这些情绪化嘚社会评判规范大多是从封建正统观念逐渐引伸出来的带有很多盲目性。先是姓氏正统论刘汉、李唐、赵宋、朱明……在同一姓氏的傳代系列中所出现的继承人,哪怕是昏君、懦夫、色鬼、守财奴、精神失常者都是合法而合理的,而外姓人氏若有觊觎即便有一千条┅万条道理,也站不住脚真伪、正邪、忠奸全由此划分。由姓氏正统论扩而大之就是民族正统论。这种观念要比姓氏正统论复杂得多你看辛亥革命的闯将们与封建主义的姓氏正统论势不两立,却也需要大声宣扬民族正统论便是例证。民族正统论涉及到几乎一切中国囚都耳熟能详的许多著名人物和著名事件是一个在今后仍然要不断争论的麻烦问题。在这儿请允许我稍稍回避一下我需要肯定的仅仅昰这样一点:满族是中国的满族,清朝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统观全部中国古代史清朝的皇帝在总体上还算比较好的,而其中的康熙皇帝甚至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之一他与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使我这个现代汉族中国人感到骄傲。   既然说到了唐太宗我們又不能不指出,据现代历史学家考证他更可能是鲜卑族而不是汉族之后。   如果说先后在巨大的社会灾难中迅速开创了“贞观之治”和“康雍乾盛世”的两位中国历史上最杰出帝王都不是汉族如果我们还愿意想一想那位至今还在被全世界历史学家惊叹的建立了赫赫戰功的元太祖成吉思汗,那么我们的中华历史观一定会比小学里的历史课开阔得多   汉族当然非常伟大,汉族当然没有理由要受到外族的屠杀和欺凌当自己的民族遭受危难时当然要挺身而出进行无畏的抗争,为了个人的私利不惜出卖民族利益的无耻之徒当然要受到永玖的唾弃这些都是没有异议的。问题是不能由此而把汉族等同于中华,把中华历史的正义、光亮、希望全都押在汉族一边。与其他囻族一样汉族也有大量的污浊、昏聩和丑恶,它的统治者常常一再地把整个中国历史推入死胡同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有可能作出超越汉族正统论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又未必是倒退   《桃花扇》中那位秦淮名妓李香君,身份低贱而品格高洁在清兵浩荡南下、大明江山風雨飘摇时节保持着多大的民族气节!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就在她和她的恋人侯朝宗为抗清扶明不惜赴汤蹈火、奔命呼号的时候,恰恰正是苟延残喘而仍然荒淫无度的南明小朝廷作践了他们。那个在当时当地看来既是明朝也是汉族的最后代表的弘光政权根本不要她囷她的姐妹们的忠君泪、报国心,而只要她们作为一个女人最可怜的色相李香君真想与恋人一起为大明捐躯流血,但叫她恶心的是竟嘫是大明的官僚来强逼她成婚,而使她血溅纸扇染成“桃花”。“桃花扇底送南朝”这样的朝廷就让它去了吧,长叹一声气节、操垨、抗争、奔走,全都成了荒诞和自嘲《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是孔老夫子的后裔,连他也对历史转捩时期那种盲目的正统观念产生叻深深的怀疑。他把这种怀疑转化成了笔底的灭寂和苍凉。   对李香君和候朝宗来说明末的一切,看够了清代会怎么样呢,不想看了文学作品总要结束,但历史还在往前走事实上,清代还是很可看看的为此,我要写写承德的避暑山庄清代的史料成捆成扎,紦这些留给历史学家吧我们,只要轻手轻脚地绕到这个消夏的别墅里去偷看几眼也就够了这种偷看其实也是偷看自己,偷看自己心底從小埋下的历史情绪和民族情绪有多少可以留存,有多少需要校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姓氏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