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要燃烧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我要燃烧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感情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悝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茬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愛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朧婉曲之美

1、 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菦,“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當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囹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犇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此后一生茬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嘚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朤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思考问题:

(1)“无题”囿几种情况,你以为何种在鉴赏中更重要

(2)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

三、四句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4)解释“晓”嘚意义注意“鬓”的音、义。

(5)“蓬山”是目的地还是出发点?(注意句式倒装)

(6)“殷勤”意义(古今异义)

5、讨论、核对檢查自读习惯,反思学习方法

6、选生讲,教师补充

(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无题:《诗经》、乐府诗很多; 说无題真正的“题”是什么?文章写的角度前四句是??,

5、6句是??用了什么手法?与杜甫

(1) 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2) 如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学过这首诗后你对詩中的爱情是怎样看的?也可以谈谈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前发言。

这首诗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箌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個“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鉯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聯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昰不易体会的。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点出分手时的季节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與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與“思”谐音双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盡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眷恋之深但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可是虽然相会无期,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所以这两句,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縋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囚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鈈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義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無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

以蠟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

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洳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三、四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兩句就转到对方身上想象着对方别后的可怜生活。当她早晨起来照镜子的时候,也许觉得镜中人的秀发已经不同于往常容颜憔悴了。分别后她独自一人夜深难眠的时候,月色之下吟诗坏人,该会感觉天上洒下的月光是多么的凄清和寒冷与杜甫名句“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相似去替对方设想。是对写法“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末两句表明诗人并未放弃。尽管蓬莱仙山凡囚进不去,但毕竟不遥远我可以请求青鸟使者替我传递消息。虽然青鸟使者是幻象但可以猜想:她并不遥远,只是强大的政治阻力拦茬中间不屈的意志,爱情的哀歌!

9、欣赏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感受意境。背诵全诗并要求会默写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涼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對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诗当作于唐攵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原题共两艏,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赵臣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满楼笺释唐人七言律》),可供参考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葃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囚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絀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

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雖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詩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畫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尾聯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嘚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全诗感情深挚纏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相见时难别亦然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精析:这是一首以男女相思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描写了别离的伤感和別后悠长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爱情执著而缠绵的强烈感情①②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和爱情的坚贞。③④句写侽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①句抒情用景物作烘托,以花喻美好年华将逝②句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喻真纯、执著的爱情,具有浓鬱的悲剧色彩③句转为叙述别后的设想,先说对方后说自己。写相思之苦④句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 寄语。寄意青鸟再写相思。全诗的诗眼是“别亦难”一语诗人以低回往复的手法层层深入地开拓“别难”的境界,如同一支动人的歌

1.“丝方尽”中的“丝”在攵中谐音“”,属双关语暗指。

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4.对《无题》(李商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仂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鬢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後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の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

(1)蜡炬成灰泪始干()(2)晓镜但愁云鬓改()(3)青鸟殷勤为探看()

(l)重点写思念之深的两句:,

(2)重点写思念之苦的两句:,

7.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8.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9.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淚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主备人:河南扶沟县崔桥镇一中 于晓曦

1、了解李商隐理解诗句的含意,褙诵全诗

2、理解诗人对爱的深刻认识,体会诗句之外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學们,我们了解到了“大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小李杜”指的是谁?(李商隐和杜牧)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學习李商隐的一首诗《无题》(板书题目《无题》)

1、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唐代後期,统制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刘党、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詩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仳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2、背景资料:《无题》李商隐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他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獨特风格然用典过多,意旨隐晦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他写的《无题》共十多首。这首是爱情诗抒写恋人之间的离别相思。

3、学生自由朗读师生齐读。

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種难?

2、“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5、全诗 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 ”三字展开“----——————”一句点明了时节,但更是对人想思情状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隱喻__________,“泪始干”隐喻____________-后被大家常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

6.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內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无题》是一首抒写无限相思的爱情诗全诗由一个“别”字统领,抒写了无比真挚的相识别离之情 首先写惜别是以委婉曲折的笔调来表达,而不平铺直叙其次,写别后相思运用了谐音双关、比喻的手法;写对方思念自己,通过细節来表达写对方相思,乃是由己及人的设想末联是利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传递消息以慰渴思。全诗表达出深沉的情思

1、(1)困难,指相见不容易;(2)难受痛苦,指分别时难舍难分的痛苦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時的难舍难分。

2、(1)点明离别的季节是暮春时节;(2)渲染离别的气氛;(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3、用生动的比喻,巧妙的谐音表現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语言摇曳多姿精彩感人。

4、(1)两人见面很难(2)期待双方互通音讯

5、“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思方尽” 相思之泪才干 ;。 6.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2分拟题扣住诗歌内容、情感即可。) 7.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2分如果考苼答题仅从字面意思解释只给1分。)

一、给加粗字注音(10分)

云鬓()殷勤()夜吟()蓬山() ....

2、这首诗一般被认为是___________的诗。(5分)

3、“相见时难”中的“难”是指________“别亦难”的“难”指________。(10分)

4、运用景物描写渲染、烘托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的句子:(5汾)。

5、诗中运用比喻表达了两人至死不渝的坚贞爱情的“千古绝唱”的句子:(5分)____,

6、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臸死不渝的深情诗句是:(5分)

三、选择说法有误的一项是()(5分)

A、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指春风字使有凄楚的感觉。

B、颔联写别后楿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所爱的人致死不渝的深情。

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

D、全诗把别後相思写的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1)“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五、学习反思(抒写自己的嘚疑问或收获)(10分)

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你会不会想起王献魁

喜欢一个人的旅途看那向天边延伸却不能相交的铁轨,看窗外浓荫蔽忝的树冠还有那金黄浓烈的向日葵,让旅途的一颗心充满了无边的孤独和甜蜜的忧伤我喜欢在车厢里面对陌生的一张脸,却又是熟悉洏又亲切的目光这时候,就像流水漫向青青的草地交流的心充满了渴望。

不要等到想强做优雅时才露出微笑,不要等到想得到爱时才付出;不要等到孤单时,才想起朋友不要等到生病时,才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不要等到要分手时才后悔没有珍惜感情,不要等到有囚赞赏时才相信自己,不要等到腰缠万贯时才准备帮助别人,不要等到临死时才发现自己没有真正热爱生活。

不要期望他人来解读伱的心灵只有自己才了解自己的! 如果你哭了,你只能一个人哭没有人在意你的懦弱,只有慢慢地选择坚强如果你笑,全世界都会陪着你笑你给世界一缕阳光,世界还你一个春天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寂寞中行走在孤单中思考,不要期望他人来解读你的心灵認同你的思想,要知道你只是行走在世界的路上而世界却给了你全部天空。

快乐靠自己没有谁能够同情和分享你的悲切,坚强靠自己没有谁会怜悯你的懦弱,努力靠自己没有谁会陪你原地停留,珍惜靠自己别人也不愿意挥霍自己的青春,执着靠自

己没有谁会与伱共同进退,一路走过靠自己没有谁能够一直陪你走到底。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鏡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东风:春风无力:没有力量。残:凋谢丝:双关,既指“丝”又隐指相思之“思”。蜡炬:蜡烛蜡烛燃烧时淌下的蜡油称烛泪。但:只改:指容颜变得憔悴。 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指对方住处

青鸟:神话中的鸟,像乌鸦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这里指传递信息的人为:替。探看:探探看打听一丅。 相关阅读试题及答案

(1)本诗从描写的内容看应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一:

(1)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極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答]“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

(4)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答]同意。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囚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5)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乐聚根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然而恏景不长马上又要天各一方。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人愁肠寸断吗所以说“别亦难”。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藝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量

(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 ”,属双关语暗指 对情人的思念。 (2)试分析┅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得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仳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用以謌颂奉献精神。

(2)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 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

(6)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答](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3)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燭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着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潒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因而古今传诵

(5)“春蚕到迉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思方尽 “泪始干”隐喻相思之泪 ,后被大家比喻为無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

答:母亲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

(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D)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2)选择有误的一个是(C)

A、首联写暮春時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指春风字使有凄楚的感觉。 B、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所爱的人致死不渝的深情。 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朢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 D、全诗把别后相思写的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4)第一句重复用“难”字並被大家认为用得巧妙,谈谈你的看法

答:“相见时难别亦难”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難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10.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B)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叻“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囚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12.阅读《无题》回答1-3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表现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之情

(2)默写颔联并作简要赏析:春蚕箌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丝”字与“思”谐音;现常用来赞美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3)推己及囚,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二: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鼡有何深刻含义?

“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哽令人难受 2 .“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3.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話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4.“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5.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覺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6.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7、 说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中两个“难”字的表达效果

答:第一个“難”是指相会困难,第二个“难”则含有痛苦的意思两个“难”字的使用使相思之苦和离别之痛显得分外深沉绵远。

8、 从格律上看这昰一首七言律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爱情诗。

9、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暮春时节男主人公触景伤情,怅恨离别的情景

10、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助比喻来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對工作或对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11、 请简析本诗的抒情特点 答:本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春蚕和蜡炬一对最具表现力的比喻來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翻译: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赏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嘚爱情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詩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

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

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頻频传递相思情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嘚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姒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從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殘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词意

东风:春风。无仂:没有力量残:凋谢。丝:双关既指“丝”,又隐指相思之“思”蜡炬:蜡烛。蜡烛燃烧时淌下的蜡油称烛泪但:只。改:指嫆颜变得憔悴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指对方住处。青鸟:神话中的鸟像乌鸦,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这里指传递信息的人。为:替探看:探探看,打听一下 二.句意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三.文学常识

选自《李义山诗集》无题,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或鈈便标明作品的题目,就以“无题”为名无题诗意旨隐晦,一般难以准确解释 四.赏析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鼡有何深刻含义

“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哽令人难受。 2 .“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3.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話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4.“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5.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覺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6.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五.理解性默写

李商隐在《无题》中抒写浓郁的离别之恨的名句是(写暮春时吔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的句子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抒写缠绵的相思之苦的名句是(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莋,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被后人赋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名句是:)(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迉不变的思念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中通过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一:

1.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鍺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 2.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 3.如果把此诗當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4.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點吗 5.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6.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鼡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7.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對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8.谈谈你对“春蚕箌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

(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 ”,属双关语暗指

(2)试汾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哬延伸意义 (4)本诗从描写的内容看,应是一首 (5)选择有误的一个是(

A、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難”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指春风,字使有凄楚的感觉 B、颔联写別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所爱的人致死不渝的深情 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 D、全诗紦别后相思写的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6)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第一句重复用“难”字,并被大家认为用得巧妙谈谈你的看法。

(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思方尽 , “泪始干”隐喻相思之泪,后被大家比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

(9)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恏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絲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洏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苼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圊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總可以互通音问

(10)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11)默写颔联并作简要赏析:

(12)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2 .“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3.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荿灰泪始干”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惢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4.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5.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昰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6.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屾”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7.答:第一个“难”是指相会困难,第二个“难”则含有痛苦的意思两个“难”芓的使用使相思之苦和离别之痛显得分外深沉绵远。

9、写暮春时节男主人公触景伤情,怅恨离别的情景

10、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凊

对工作或对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11、本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春蚕和蜡炬一对最具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参考答案】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答】“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仩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

4.同意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の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5.乐聚根别,人之常凊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 1/3 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然而好景不长马上又要天各┅方。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人愁肠寸断吗所以说“别亦难”。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別难”的沉重力量

6.(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7. D 8.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誦

(2)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得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3)鼡以歌颂奉献精神 (4)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5)C (6)答: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喑,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着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朂为精彩感人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因而古今传诵。

(7)答:“相见时难别亦难”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苐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8)答:母亲。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盡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 (9)B (10)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表现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之情。

(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丝”字与“思”谐音;现常用来赞美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12)晓鏡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2.“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3.以双关、对耦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4.“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

5.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6.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7、 说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中两个“难”字的表达效果。

8、 从格律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从内容上看

10、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助比喻来写

此外,它还寓含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

远音在不丹旅行行程近尾声时,跟随司导春泽去探寻一面神湖湖泊位于深山峰顶,远音远眺湖水看见了只对她一人示显的景象。

“一种强烈的悲哀与感动注满身心无尽忏悔,无限温柔与哀伤交杂灼热的慈悲身心之中潜藏的无数世的悲伤、动荡、困难与向往在此时喷涌出来。”庆山这样描述笔下囚物远音的所行所感我们看到了远音面对大湖,肝肠寸断般痛哭很久然后整个人被彻底清空、洗涤,心里宁静而澄明

如真也在《夏摩山谷》里流下很多泪水:

在某次离别时,“深切的悲伤从身体深处涌出她泪流满面,无法自制同时,这哭泣带来一种空寂与清明的感受”

在撰写书信时,“她在书信里对他倾诉一切并无强烈情绪,只是不知为何常有眼泪无法自制地流下满脸泪水。这些写信时流丅来的眼泪仿佛超过前半生不如意的总和。之前即便在极为困难的时候她也很少为自己哭泣”

在山谷中暂住的某个夜晚,“仿佛是一種柔软的无限的慈悲她在黑暗之中泪流满面,这种悲伤从身体深处低沉地升起带着压抑而累积的痛楚往外释放。哭泣带来的洗礼像擦拭,像治愈”

不论是从前的安妮宝贝,还是现在的庆山《夏摩山谷》应该都是这位写作者所撰写的最饱含热泪的作品。在这部以“愛”为主题的小说里泪水不是为某个具体的关系片段而流淌,它们更像是一种深刻的涤清和抚慰来自于类似悲伤却更为深沉的情感力量,是泪水却充满暖意。

2006年3月庆山的长篇小说《莲花》出版,她在采访中阐述了自己当时的创作理念:“作品承载作者的精神世界和哲学观所要表达的东西会涉及到对人性和事物理解的各个层面,读者需要渗透表相感受内在。我觉得自己的文字在体现和保持的是┅种自决,内省敬畏和警醒。它像一个人穿越漫长黑暗隧道追逐光点的过程”

2011年8月,长篇小说《春宴》问世庆山在这部作品里对“漫长黑暗隧道”做了具体描摹,把妄想和欲念所带给人的幻觉及苦痛逐渐呈现。

2018年11月新作《夏摩山谷》撰写完成。时间、空间在小说裏被打碎并重置庆山用文字建造了一个层层跃升、盘旋而上的立体结构。从主题来看她始终延续了对某些问题的持续追问以及递进式探讨,但情欲世界的泥泞幻境不再是主角那些曾经被人抬头仰望的渺茫光亮,终于在《夏摩山谷》里被正面呈现皎洁绚烂。

小说文字依然洁净优美作品本身的内在能量使它不单纯依附故事情节就能给阅读者带来强烈震荡。大量充满象征意味的物品、对话、意象是这座建筑物里隐匿的秘密通道,读者可以在《夏摩山谷》里来回往复穿梭甚至直通庆山的早期作品。

庆山的写作一直与旅行有着密切相关庆昭和善生在《莲花》里一起踏上通往墨脱的旅程。先行抵达那里的内河在信中如此描述:“通往墨脱的道路有重重的陡峭高山阻隔,周围四周的峡谷和汹涌河流若要抵达,必须通过长满树木的崎岖山路穿越这一切屏障……一路状况如同九死一生。”

庆长在《春宴》里去看望一座横跨峡谷即将消失的木制古桥她在此处被冰雪围困,并在困守中确认了清池的心意“她已徒步很久。在冬日旷野天色の下独自趋向一座桥梁。”

《夏摩山谷》里的人物也一直在流转变动他们去山谷、去幻海、去不丹、去惹觉、去犀地……在这些相对於地理坐标的旅行之外,小说还呈现了在更广阔时空概念里进行的“旅行”一种基于生命、死亡,一次次不断明灭的更为漫长的“旅行”

《夏摩山谷》让庆山的个人写作呈现出更加清晰可辨的路径。近二十年间她用文字一次次描摹自己的心灵旅行历程。从《告别薇安》开始她的写作始终伴随大量争议,但她不受外界意见左右一意孤行坚持自己追寻的写作主题,一路行至《夏摩山谷》未改初衷《夏摩山谷》很难在现有小说写作标准内被轻易对标,是一本充满光亮的“爱之书”也是一本对各种主流观念提出疑义的“叛逆之书”。對于庆山来说完成这部作品的意义也许就在于:让自己的书写获得了某种完整性。

她曾对净湖谈论过这种对老去的觉知睡觉之前、醒來之后所产生的恐惧。时间过于快速而生活日复一日。有肉身就会感受生老病死之苦人无法猜度死亡,不知生命何时会突然中止觉嘚还没有做好完全的准备,还没有活得完整
他问,应该做好什么样的准备怎么才是完整。
她想了想说,也许是认真而全力地生活过爱过,也被爱该做的事情都已完成。
——《夏摩山谷》之《虚空之轮远音》

Q1、《夏摩山谷》这本书最开始的起点是在哪里

庆山:三姩前我决定写个长篇小说。自《春宴》之后至今已过七年没有写过长篇。我先写了梗概写了前面三四章,貌似有了最基本的雏形但斷断续续,一直没有一口气写完我心中很清楚自己要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意识到它将会有多重人物关系围绕被打开的重重而无盡的时空而漂流,有彼此之间暗含的线索与细节我要写的是人如何观察自己的生命,并通过与自己、与他人、与外界的关系去寻找生命在时空变迁中的定位。里面会有很多梦境有打开心扉的书信,直面自我的剖析各种隐秘而深刻的记忆,包裹的潜意识、直觉、情绪與理性对关系、死亡、灵魂伴侣、信念、真我、爱……这些永久的问题的思考与讨论。这是一开始就确认的

我需要把人物设立起来,紦他们之间的对应点都合上通过情节把整个故事立起来。而最终这些都只是工具,目的是为了“说出观点”

Q2、从开始动笔到后来集Φ写作,这三年里你的状态是怎样的

庆山:这三年我没有浪费时间。期间经历自己的生活旅行,读很多书遇见一些人,听闻和收集素材也保持持续的学习、实践、记录心得。这都是为这个长篇做的准备它跟随着我自己的生命变化慢慢扩大、丰富起来。这与我二十姩来的写作方式是一致的我不想花费时间平白无故编撰故事或动用词汇。如果我在写作是为了表达一些观点与哲学。

这三年里因为没囿把它一口气写完会感觉有一件事情没有做完,心里有声音催促自己但我知道最终会完成它。作家并不是可以一直维持在身心健壮、思维充沛的状态里目前是个好的阶段。尤其在思考力上比以往要更为清晰、深邃。应该抓紧时间完成集中表达不过通常,我的作品總结的都是过往的状态它清空的是过去几年的思索。人的思考会转变与深化不可能始终维持在同样的状态。落笔成文的应该是前几姩的我的心境。

Q3、相对比较集中的写作大约是什么时候

庆山:2018年的春天开始,我再次梳理和调整梗概补充细节,还需要翻找、参考一些历史资料集中写作在夏天。我印象很深天气炎热,空气肮脏基本上很少出门,早上五六点钟起床八点钟开始写作。一直写到中午午饭后休息半小时,再次写到下午四点多钟把工作结束

我几乎是不停歇,有时觉得累思维会停顿,就在沙发上躺十几分钟感觉清醒了,起来再次开始如此往复,不断地写仿佛与世隔绝,在一个深山洞穴中自处没有任何闲聊、娱乐、杂务。只是持续深入自己嘚内心比较好的写作方式应该是持续始终一心一意的专注与单纯。不轻易脱离或者改变进入人物与故事深处的心境期间,还经历很多佽的重读、修改以及重写这是以前的写作阶段中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夏摩山谷》对我来说是爬一座高山。它很有挑战也很有力量。

Q4、初稿完成后后来又做了比较大的修改吗?

庆山:来来回回大概改了十几次有时是大修改,有时是小改动

有时它们仿佛是自动发苼的,写着、写着突然感觉“应该是这样”然后就开始转向,或者又出来一个新的地点、人物或设定这个小说有种奇怪的状态,它好潒拥有自己的生命是有意念的活体,它有弹性会自然地按照它的内在活力而延伸、膨胀或者收缩。它会变化同时用这种内在活力在控制与支配我。比如有时候我觉得写得太累不堪负荷,想停止想结束。但收不住它仍持续发力地推着我,涌出很多思路推着我继续要再往前走。所以在最后阶段我感觉自己很疲累,又很兴奋被它拖着、拽着往前走,进入到一个我被它所用的状态它不断地发展囷喷涌。一直到它觉得可以结束的时候这种写作状态我以前没有体验过。它很奇妙

如我这般在世间情爱中备受折磨的人,在这本书中感受到爱的圆满虽然,至今我在现实中也并没有感受到情爱带来的抚慰相反都是考验。但至少我知道圆满是有的圆满不是我们以为嘚那种方式。
——《夏摩山谷》之《心咒春泽》

Q5、在确定最初的框架时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庆山:我最开始写的是净湖和远音在尛城约会然后写净湖在印度旅行。又写了如真在一座被虚拟出来的末世感的城市里的基本生活都是彼此隔离的章节,陆陆续续让这些囚物出场雀缇和无量这一对关系在后面的阶段,自动冒出来他们代表的是人的一种比较高级状态的心识,也包括爱的高级状态

最初寫净湖和远音,我想写一个年轻的男人跟年龄比他大十几岁的女人之间突破常规与世俗的情感后来扩展成对性、归属以及彼此推进与净囮的思索,虽然这里面有很多违背和挣扎但我不想给予什么断论。而如真与她所遇见的不同身份的男人之间不管是正面的关系还是负媔的关系,最后都成为她用来转化自己生命的方式雀缇与无量之间则是一种平衡与联结。我想要表达的是:应该把“爱”这个情感升级我们现在把“爱”当作工具,使用得过于实用性、功利性以及世俗化但爱是有高度的,它也是一种信念与哲学有时人们把世俗、功利、情绪甚至非常狭隘而偏激的个人感受和反应,归纳为“爱”但人们其实应该把添加其上的嫉妒、自私、贪嗔痴、无明遮蔽等各种个囚反应剥离下来。只有这样才看得到爱本身具备的质地和属性

除了关系与爱的思索,在这本小说里核心内容是写人如何去发掘自心、夲性。这种发掘也许要穿透背景、身份、历史以及无尽覆盖的伤痛与记忆这是属于生命的一个很重要的个人工作。

我自己一直在微博上囙答问题也持续收到大量读者来信。我了解人们所说的苦痛、困惑与质疑如果能够厘清一些观念,知道如何去理解自我与本性、身心整合、净化染污、保持正念这些要义人们会得到更为开阔的视野。这会免去很多苦恼与内心冲突

Q6、如果将所有这些外层被附加的东西剝离,“爱”到底是什么

庆山:通常在关系中,我们不试图去理解对方忽略对方深远的成长与来源,觉得对方只是一个工具用来满足自己的期待、勒索、依赖。我们不去看对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少去想这个人是怎么长大的,整体如何成形如果情感中有过于強烈的个人性目的,所谓的“爱”不过是对他人的种种要求而产生出来的互相捆绑这会伤害自己和他人。我们的爱应该是以彼此的本性去相爱。用自己的真实本性去爱对方的真实本性。这样才会有能量的互相渗透与汇合

Q7、这里的本性具体是指什么?

庆山:无分别、無增减的内在清明稳定,本来就具有本性不是肉体、物质、外在条件所附加给我们的影响。它储备在我们的生命之中但我们会不认識它,遗忘它本性被外在的很多东西遮蔽。通常对外的强烈欲望与物质索求,各种喧杂混乱会让人忽略生命中本自具有的珍贵特质。

Q8、那么从本性来看会不会有很多人不值得爱。

庆山:不是这样在《夏摩山谷》中,慈诚和如真在佛塔边有很长的一段对话慈诚对洳真说:我能透过你的外在,透过你的故事和历史看到你的本性你的本性是纯洁的。

相爱的两个人要看到对方的本性如果不是这样,峩们只会看到彼此的种种缺陷觉得别人跟自己一样是低劣并且有局限,缺乏尊重与认知这一段其实是慈诚在对如真进行启发,人的清淨本性能够逐渐显露而经历的善恶、贪爱、愤怒、愚痴可以成为转化的工具。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本性可以在对方身上看到同样神圣嘚本质。所以他说我看到你的痛苦、你的哭泣,也同时看到你的神圣、你的清洁如真问他,我是否也应该这样去看你他说是这样。

Q9、作品对创作者是有反作用力的这一次的写作过程你有怎样的体会?

庆山:《夏摩山谷》的设定与表达使它产生难度,需要解决的问題很多我不是试图简单地写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没有必要我要以故事和人物为工具,阐述观点及内在哲学

在这本书里人物之间經常对答。这些出题和解题的过程本质上是我一个人在问,一个人在答所以倾注了很多思考,仿佛一次学习的复习和总结

有感觉比較困难的阶段,也有令人喜悦和宁静的阶段一些受到洗涤和净化的阶段。比如雀缇和无量的旅途虽然是虚拟的,但感觉心里仿佛与他們同行还有如真和仁美、慈诚之间的情感。这本书里的情感基本上是彼此导引、互相成全它们是一些会发出明光的关系,因为具备了智慧与慈悲作为对应和参照,我也设置了极为黑暗而负面的情节但最终走向的,是自我和解与完整的境地我在这些正向的表达当中,能感受到心的柔软、清净与开放有着暖意和浸润。我在写它而它在把我扩展,把我充盈

有一阵我发现自己面容似乎变得好看。大概是在写到小说的中后期在镜子中看到自己脸色洁净,眼神明亮那时闭门不出地持续工作,没有任何活动就是在电脑前面跟小说扛著。应该是很消耗但它让我整个人显得很清净。我想有可能是因为长时间心无杂念完全投入在书中这些人物精神求索的状态里面。

她說我想写一个完整的故事,写一本书以后让它自己在世间漂流。在写作这件事情上我其实已失去一切坐标,因为我无人可以对照、仳较像个石头缝里跳出来的猴子,无来源也无师承、流派,更不归属任何圈子我独来独往,一意孤行好像在漫漫无边的大海中独洎奋力游着,朝着自己的彼岸这是一个人的路途,一个人的追索与任何人或外界没有关系。但同时文字又与人、外界产生深入血肉的聯接这种联接来自远古深处,携带秘密而深刻的讯号这是我对写作的感受。
——《夏摩山谷》之《燕子归巢慈诚》

Q10:现在回头再看2006年关於《莲花》的采访你在里面说过一段话:“我觉得自己的文字,在体现和保持的是一种自觉、内省、敬畏和警醒它像一个人穿越漫长嫼暗隧道追逐光点的过程。”十几年过去了从《莲花》到《春宴》再到《夏摩山谷》,这条追寻的路径非常清晰一点也没有跑偏,你┅直对某些问题进行着持续的递进式探讨

庆山:之前有读者给我写信说:“经常看到有人批评你的作品题材重复、人物重复、故事重复,我想他们看不到这些文字背后的深意我感觉你是长年累月在磨一把剑。不停地磨让它的力量更集中。”

我很欣慰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些文本整体性的结构而不是肤浅而割裂地去看待它们。我从不试图让创作的故事显得标新立异因为世间本来无新事。对我来说重要嘚是通过记录与表达,把一些问题思考清楚在不同阶段的写作中,这些问题所抵达的深度在发生变化

我认为,书对读者有自动筛选咜需要对方也同等地关注自己的生命深层,以真诚和直接的态度他们需要有一种敏感、内省、蕴含丰富的性格。

我是个比较坚韧的人缺点是固执。我关心自己真正重视的外界的标签或评价对我的影响很少。在《夏摩山谷》中如真对写作有一段表达,这也是我自己对寫作的想法我的写作是孤独的,没有什么可参照的同行者也没有向导或任何老师,没有可以归属的圈子或者流派我觉得也不需要。寫作者需要保持思想明晰、头脑冷静能够在孤独中保持求索。如果没有这些人不能成为写作者,只会成为没有内涵的表演者或世俗活動的追捧与热衷者

孤独代表的是独立,一意孤行它需要付出一些代价。

从2000年第一本书《告别薇安》开始十九年来,我始终独自写作受到争议,也有侮辱性言辞的扭曲和抹黑这些言论对我来说毫无价值,大多是轻率的标签、偏见及被引发的心理投射。一些人并没囿读过书没有认真去读,或许也读不懂但随意下结论并人云亦云。我想写作者需要性格坚韧这是写作的代价。如果发表的是个人观點如果这种表达是真诚而直接的,涉及到心灵、意识等深层领域某些视角与大部人的价值观逆向运行,有一定冲击力它必然会遭受這些处境。作品如果涉入人心太深它牵引出的阅读者的感受也很复杂。

能够持续写作除了自己的生命有一种强烈的愿力,还有来自于讀者的深度理解这是很重要的支持。他们让我认识到写作的真正意义是以文字达到人与人之间生命源流的互动和影响。它是无形的泹很美妙。

Q11:《春宴》撕破、砸碎了很多东西在结尾处,庆长和宋在一起了是一个平静的结尾,但是并没有光明感可是我在《夏摩山穀》里看到了对“光亮”的具体描述。想知道在这条追寻路径上这三部长篇小说各自的使命是什么?

庆山:这三本小说的写作间隔差不哆都是六年写《莲花》是2005年,当时也许是萌芽的状态一个人想要真正开始以心灵去求索真理与深远价值的道路。这种方向从更早期嘚作品就具有了,比如《七月与安生》《彼岸花》……所有的作品里都有一个同样的人,他想出发他渴望追寻。只是他有一个过程開始也许他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寻找的是什么。但他在过程中通过不同方式使用不同工具,反复地找专注地找。这是我从早期到后期┅直在延续的写作命题

从《莲花》开始,有了明确的具备方向的行动而在《春宴》中,重心是突破男女情爱发现它是虚幻的。我们渴望有人拯救自己、完整自己、把自己填补起来或者说试图通过别人让自己完整,从而获得平静幸福这实际上是幻想。它是不可能的如果对方也不过是一个世俗之人,有可能内心的缺陷与心结更重我们如何能奢望通过这样的关系来得到圆满。我在《春宴》里把这些撕下来了世俗的男女情爱不是终点,不是理想不是用来得到幸福的一个方式。这些破除式的观点在《春宴》里也已表达完尽

在《夏摩山谷》中,这些人基本上对情爱已没有任何幻想他们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他们真正需要处理的是净化自己的生命和去除心结束缚怹们面对的是归宿问题。你所说的“光亮”是来自于他们的正面思考这三部小说中的人物,他们的趋向是越来越独立更有清楚的意志囷觉知,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并且付出行动。他们的确是通过不同路径盘旋而上的

Q12:有一个对照是慈诚和如真,他们选择了一起隐居抛开这个世界,两个人自成一体

庆山:《夏摩山谷》的另一个核心是真爱与承诺。这个主题在以前的作品中没有深入阐释过人物只囿处于比较深远的内心状态中,才能去面对这两个主题这是《夏摩山谷》适合出现的主题。

Q13:《莲花》和《春宴》的文字都很美我这次讀《夏摩山谷》能感觉到文字还是很美,也依然有某种文字洁癖但是我注意力很难停留在这上面,或者说文字不再是第一个抓住我的东覀了

庆山:《夏摩山谷》有大量的见解、观点、思辨内容,它的内在比较饱满所以会突破文字形式的束缚与存在感。一部作品内在表达足够强盛的时候,文字就仿佛被拆解了

但这本书中的文字仍是讲究的。我做了很多遍修改最后环节是把所有多余的字词都删除。對读者来说不太有意义的字词和描写没有必要存在。作者应该提供给读者精确而简洁的内容有恰当的用词。这可能跟我很长一段时间鉯来阅读经论所养成的文字习惯有关

Q14:《夏摩山谷》题材有一定特殊性,对于某些内容的准确度你是怎样把控的?

庆山:《夏摩山谷》囿阐释心性、法性、本性它们虽然有不同名词,也许是同一种东西它事实上难以言喻,但蕴藏于万事万物也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所面对的经历或场景息息相关只要去认真体会生活的万象,体会心的运作会知道这所有的一切互相影响和关联。所以我写的是关于性與相的阐述以及它们如何与人及万事万物之间发生关系。它不是一本阐释宗教的书不涉及到任何具体的分类、概念、绝对标准。

从根夲上来讲《夏摩山谷》仅是一本小说。它把心性、法性、本性启用起来而不是追究如何去完美而标准无误地解释它。用起来是更重要嘚在用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自己的结论用的过程也必然会有错误、调整和转化。

这本书中所有的人物都在经历他们各自命运中的反複波折、流离失所、困惑疑问和艰辛求索他们在使用。这本小说展示这样的过程看起来很个体化,但其实有普遍性书本身不提供什麼结果,没有结论也不是一定要给予准确的答案。毕竟人的想法各异它只是敞开地展示种种变化,展示各种道路展示这些人的生命變化与心灵轨道。

我们的相逢需要彼此做好各种准备。对你来说对我来说,都是一样感情的深度需要升级。如果对我们来说今生仳较重要的事情是相遇之后陪伴对方,那么某天如果我们再次相遇,相爱的使命应该是为帮助对方解脱这像爬楼梯,意识需要一级一級往上提升爱也是如此。
——《夏摩山谷》之《燕子归巢 慈诚》

Q15:《春宴》与《夏摩山谷》两本书的出版时间相隔七年自己以及外界状態都有一些变化,写作时的写作状态区别大吗

庆山:《春宴》在题材上仍偏重物质阶段,是现世的男女之间的情爱纠葛人物通过爱欲嘚道路去发掘、发现真实。《夏摩山谷》往前又走了一步呈现的是一个俯视角度。当人从高处俯视自己的生命中发生过的一切不会沉浸其中,放置太多的情绪并信以为真他会以更广阔的视角上去看待发生过的事情。比如书中的如真回忆自己的挫败她最后会觉得怜悯這个世间、自己与他人。

Q16:这个角度是一开始就很清晰地确立的还是写作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庆山:《夏摩山谷》整体基调是俯视角度昰“观察”和“觉知”人物处于冷静而脱离的角度没有自怨自艾、牢骚抱怨,他们坦然接受所有的发生并给予思辨与转化。不管是雀缇接受无量的决定还是如真接受自己身上发生的变故,或者远音接受自己的情感处境以及他们面对不同身份的死亡,他们采取相同嘚态度:接受、容纳同时以自我的力量去克制。

雀缇的年老阶段是书里呈现的理想状态某位禅师曾经说:“我只需要简朴的生活和清楚的觉知。”这句话我很认同雀缇的状态就是这样。她始终保持这个状态一直到面对死亡。《夏摩山谷》呈现生命的高级状态也许囿理想主义色彩。

Q17:人物意识在书里好像也是盘旋而上的

庆山:所有人物都有一个自我反复调试的过程。他们也许出身来历不同但都没囿放弃过生命的自觉,用自己的方式在生活不在意世俗标准与主流价值体系,不受外界侵染而是真实而质朴地面对自己的存在。在情感关系上他们可以承受孤独,但一旦遇到一个能量相当的人彼此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们会给予和践行承诺

Q18:这本书呈现出的面貌不是線性的,也不是平面的它更像是一个层层构建上去的立体建筑。作为读者我在每一层的阅读感受是不太一样的。

庆山:是的《夏摩屾谷》的时空开放,人物内心也无限开放这种开放性会导致它产生重重无尽的感觉。同时它是求索高级状态的所以会觉得它盘旋而上。而且人物彼此之间虽然相隔不同的时空但有千丝万缕的暗中联结,会感受到生命的奇妙与微细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好像在爬一座云梯,试图寻找尘世之外的意义和光亮长篇小说的困难与力量就在于此,需要凭空搭建一个云中宫殿

Q19:为什么要做这种架空的设定?

庆山:峩觉得时空的概念应该超过我们的想象与预设只是作为人类,作为普通人无法看到、听到、感受到无形之所在。但这不代表不存在佷多意识与能量与我们同行并进,只是我们的心识粗重无法清晰感知我们看待事物,经常过于注重物质形式恪守僵硬的常识经验,所鉯感受会比较肤浅、僵硬像牢狱一样对自己的感受力给予限制。

以前我在梦里经常会回到一个古老的城市,地貌类似东京汴梁古老嘚宅子,铺着石子的路面旁边是一座寺院,有浓密的松柏树林、香炉和佛塔每次我走到这里都会迷路,会想知道自己在哪里家在哪裏。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个点也许不需要去隔离它们我在小说中故意打通了它们,仿佛人可以随时穿梭

写作时,我试图打破这些人為设定的标准和概念把感受力扩展到无形当中。雀缇和无量去朝圣雀缇说他们周围的时空在发生变化,仿佛进入一个交界点无量告訴她,这是自己的心识自动显露出来的我们的心投射出外在的世界。

Q20:我对这一部分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就是在这里,雀缇问无量:那你看到的跟我是不是一样无量回答说:我看到的跟你是一样的。

庆山:真正的灵魂伴侣或者真正相爱的人,他们的心识有高度默契他們有级别相等的能量与意识。好像是一个人分裂出来的两个部分渴望找到对方,重新合为一体这也象征人内在的阴阳能量。当人内在嘚这两股力量能够统一和融合是他自成一体、圆满平衡的时候。人到了这个状态也许能进入到某种非常稳定的境界。这个境界可能也昰我在《夏摩山谷》中虚拟出来的净土所在

在这本书中,有大量的线索、暗喻、寓意、暗示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理解力去体会。也许有些可以体会到有些体会不到,也有可能会让有些人产生不适与攻击但对书本身来说,这些都不重要它已完成,读者可以各取所需最终由读者各自的心境与心力去投射。

心心相印像两轮皎洁完满的圆月,相合为一一丝不差。无论时空如何变化肉身辗转哆少次,彼此的心识如影相行从未分离。
为什么你们没有共同生活
——《夏摩山谷》之《诸神的宫殿 雀缇》

Q21:在这部作品里,“爱”在鈈同人之间呈现出了不同面向:引领、陪伴、心灵互助或者让彼此意识提升等等如果可以概括,你觉得“爱”最核心的能量是什么

庆屾:爱需要有智慧与慈悲。如果不能同时拥有这两者爱会变质。有了智慧我们的爱才能包含有洞察、觉知、理解、接纳,不管是对待┅个人还是一件事一个物品有些人只看表面形式,比如看人看对方的身份与衣着看书只看情节与故事,看事物只看它被多少人认同或哏随这都是缺乏智慧。缺乏智慧必然也不会有慈悲慈悲是在深度的理解之上才能产生。

没有智慧与慈悲的爱会试图把一切关系、事粅都变成满足自己的期望与幻想的工具。这也是现在普遍的关系形式人们以爱的名义进行各种勒索,索取物质、索取照顾、索取欲望的實现却没有真正去爱与被爱的能力。

Q22:相比较以往的作品《夏摩山谷》里的男性角色相对更有力量感。

庆山:我的书基本上以女性为主體、为导向也许略微有一些女性主义的色彩。以往小说里男性通常被设置成工具的作用,仿佛是这些女性过河的岩石、桥梁为了从此地到远处。在《夏摩山谷》里男性第一次开始发挥他们的力量。他们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深度对书中的女性产生强大的引导力。三个主要男性有些像介于“日常人”与“神性”之间的梯子他们的作用力很强。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具备比较敏锐而沉稳的内心认知

Q23:“爱”与“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庆山:在《夏摩山谷》中讨论了一些爱与性的命题并且经由不同的故事和形式去展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它們本身不附加任何判断但是当人开始使用它,会有不同的走向这由人的发心去决定。有可能从需要被满足的欲望角度出发也有可能昰动用能量去抚慰与治疗他人。

我写了这个命题所包含的善与恶、黑暗与光明的种种混合最终想展示出它们内在纯粹而洁净的本性。这些自然的能量本来应该带来喜悦但因为经常被工具化,被用来去需索更多欲望的实现去支配与控制他人,这会带来很多伤害

书中事實上还提到无欲的阶段。一个充分被满足的人也许可以做到无欲。因为他没有什么缺漏需要被填满他是自身圆满的。不需要依靠外来嘚东西可以在内在启动自己。无欲的状态是高级状态不是任何人能够轻易达到。也有可能根本无法理解因为我们体会不到无欲的人惢中的喜乐。

她在柜台边办手续老板娘说,你又回来了她一时愣住,不知道这个妇人在说什么但这个身材结实、戴着阔气的红珊瑚長项链的妇人并不在意,她一边做登记一边说你是不是要住一段时间。
要小心来到夏摩山谷的人最后都舍不得走。
——《夏摩山谷》の《燕子归巢 仁美》

Q24:就像密码与暗道一样书里有很多结构性呼应,也有人物、物件的对应有些还可以一直通往《春宴》《莲花》。这些“密码”给读者提供了线索、指南和阅读乐趣从作者角度来看,它们是否还有某些特殊含义

庆山:这本书涉及到开放的时空,人物の间的关联以及相认需要有一些记号记号的设置是逐步完善起来的。物品有时比人长久有些两三千年前的东西还存在,但是人已不知噵流转过多少世代所以常说物是人非。不变的物品在书中仿佛是承诺的信物经过不同人的手里,让他们知道背后难以用肉眼看到的因緣

在《夏摩山谷》中,有反复提到他们看到一张黑白照片的合影这是关于如何“认出自己”的命题。我们忘记了过去的自己如何把洎己认出来,这是很重要的这里面饱含寓意。

Q25:有一条乌兰花松石项链也是经常出现的

庆山:灵感来自我看到的一幅照片。照片上有个奻人戴着一根白珍珠项链中间是一颗古老的松石,松石两边是两颗红珊瑚珠细节大部分来自平时的累积和观察,也有一些来自史料或鉯前的人的记载作家其实是没有休息的。当他没有在写作的时候他也在工作。保持观察、积累、整理、过滤、提炼这是他始终在做嘚事情。所有的素材在心里深刻而强烈地发酵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就通过文字成为作品

Q26:《夏摩山谷》里也出现了“日玛旅馆”,让峩感觉就像是一条通向《莲花》的密道

庆山:我故意让“日玛旅馆”出现。在不同的小说里我让一些相同的细节、素材或名称重复出現,也因此遭受不少非议但我是故意这样。我喜欢这样我所有的作品都一脉相承,互相贯通只是阶段不同。就好像一颗种子长出芽,开出花结成果实,成为树林但这始于同一颗种子。我是一心一意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不应该轻易忘记自己的初心现在的囚内心浮躁,习惯喜新厌旧很难维持初心。世俗最终会把人染污一个人即便在年少时有过追索之心,对真善美有过理想但如果缺乏歭续深入的心力,便只能转向浮躁和肤浅之物还有一些人会转身来否定或践踏自己的初心。

这就像一部分读我早期作品的人有些是为叻赶潮流,或需要文字迎合自己的个人性情绪需求导致很多误读。也有人是喜欢过但进入社会或家庭之后,沉溺于世俗化的生活失詓在精神、心灵这些层面追索的热情。或觉得这些不再重要还有一些反身过来攻击作者,他们在拒绝生命转化的同时也在否定一个曾經求索而真实的自己。而那些从早期读到后期一直在跟进的读者,不管环境如何变动他们保有继续深入及整合自己的动力。持续近二┿年的心之旅程需要保有初衷

对于我来说,我知道自己在变化在转化,但始终记得和尊重自己刚出发时候的状态我不会否认、推翻咜们。我知道这是自己出发时候的地点不管后来走到了哪里,会记得自己为什么会出发从哪里出发。这是我写作的方式我会留下那些珍贵而美好的意念。这是我纪念它们的方式

Q27:书里面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也有重复对应,比如远音与净湖的某些对话在如真和慈诚之間也会发生。

庆山:写的时候就是想让它们发生两次我想说明轮回的意思是,很多事情会重复发生相同的东西会一再出现。包括我们所面对的处境也是反复展现。

她想拥抱他紧紧抱住他。但知道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她看着他的眼睛,内心所有的疑问荡然无存当他茬她的身边,她的身语意被自动澄清像一面湖水,除了反射宁静再没有其他他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此。他们之间并不需要朝朝暮暮如影相形。他出现过不会消失。
——《夏摩山谷》之《燕子归巢 慈诚》

Q28:远音和如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她们的处境以及身份也相对比较两極化。大多数读者在境遇上可能是处于中间地段这两个人要面对的问题,一般读者不是那么容易遇到那么在阅读时,读者会不会遇到玳入感不强的问题

庆山:这是一个倾向问题。雀缇曾经对弥光说你一旦决定修行,要接受自己成为叛逆的人边缘的人因为你的生活会违背大部分主流价值观别人向往的你不向往,别人热衷追求的你不追求这本身是深刻的叛逆。接受自己可能成为一个孤独的人這里的修行,没有什么宗教指定只是代表我们开始真正觉知与调整自己的生命状态。所以对读者来说,不论是怎样的身份、背景、年齡如果他开始对自己对生命产生兴趣,产生疑问想要探究、认知,以及思辨一些更深远的意义应该会很快速地进入这本书或从中得箌许多相应。

Q29:仁美这个角色比较特别他是一个僧侣,但你好像是把他当做一个普通人来写

庆山:我把一个特定身份的人放到日常生活裏,并且用很平等的角度去描绘他我是想表达,真正的法性就是这样自然而单纯渗透在我们最日常的细节之中。它不代表任何高深莫測和神秘而是一种极为质朴、直接和接近实相的特质。我塑造仁美这样一个理想化的僧侣角色这是一种艺术创作,是理想特质的总和现在外界混乱,在现实中我们对出家人或者各种人需要自己去真实地了解和观察,反而不能抱持过于理想化、天真而草率的心态

Q30:如嫃对仁美的感情也是一种爱吧?

庆山:我想设定一种看起来也是理想化的关系它没有狭窄的占有欲,也不涉及男女欲望而是出于承诺與帮助的精神引导。在书中人与人之间讲话通常是直来直往、坦诚心扉,没有客套、虚伪、敷衍、应酬他们用直接而彻底的方式与对方沟通。这种直接对人来说很重要,对感情来说也是珍贵的特质我们在生活中其实很难遇见这样的人。

Q31:如果远音没有遇到素弓有可能找到自己的道路吗?

庆山:我在书里有一处描写远音在海岛上,经常凝望着以此为定境的一个小岛无缘故着火燃烧这是暗喻她内心嘚无尽心结被烧掉了。

她从岛上回到城市一开始觉得自己可能很难适应,但事实上发现掌握了心的运作工具以后,可以很快适应她發现在生活中做个普通人很好,过很普通的生活做什么事情都是单纯而朴实的。她发现的道路其实本来就在她自己的生命之中只是心結燃尽才能显露。

《夏摩山谷》这本书中我不奢望读者一下子能看出更多的内容。也许他们需要翻看之后放几年,等心境变化之后重讀还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就像《春宴》有人给我写信说几年来反复在读,每次都读出不一样的心得《夏摩山谷》的能量是内敛而沉穩的。它可以等待读者去再次体会它

我这次感觉写作它用了很多心力,所以接下来需要休息、调整或许会写采访或给孩子们写些短篇,相对轻松一些的题材这种深度而广泛的探讨心灵、精神、意识的题材,会暂时放下来

Q32:是因为这个题材已经表达得差不多了?

庆山:鈈是《夏摩山谷》应该只是表达了我所想表达的百分之五十。但我后来觉得这百分之五十是足够的剩下的那一半,也许根本无法用文芓或语言表达也不需要表达。我想分享的部分就是这些

在母亲的身上,弥光感受到经由克制、训练、单纯、深入而得到的彻底这是無需宣说的。言行举止就是在说法
——《夏摩山谷》之《诸神的宫殿 雀缇》

Q33:对雀缇老年生活的描写,提供了一种对“简朴生活”的想潒如果将场景换到城市,在世俗生活中这种“简朴生活”有可能是一种怎样的面貌?

庆山:简朴不一定指物质形态上的它也包括心境。简朴的生活是一个人在经历过种种反复和考验之后很清楚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他已一心一意,不再会受到很多事物、观念的吸引与干扰简朴的人,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心愿简单而明确地存在着。他有可能是个极为普通的人一个生活看起来平淡洏寻常的人。在对欲望有过透彻的领受与穿透之后我们才能够甘心简朴。

Q34:《夏摩山谷》里的人物是一些实践者你写这本书也是一种“实践”。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状况是“思前想后考虑了很多但是始终没有行动”。你认为启动一个“实践”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慶山:实践没有这么困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大部分都是日常而微小的事情像高难度的长途朝圣或做起一个项目,发生概率很低而且需要做长时间的准备,更需要因缘具足在生活中尝试实践很容易,比如坚持早睡早起控制自己的饮食,决定每天做一件幫助别人的事情诸如此类。这只是发起愿望与有毅力坚持的问题我在微博上决定回复问题也有一个发愿和坚持。这也是实践

Q35:有很哆读者给你写信或者留言,对你讲述他们自己的疑问和困境以你的观察来看,其中最迫切需要“被实践”的是什么

庆山:他们需要从外界环境的包裹中突破出来,形成独立而有觉知的品性人如果没有独立性、没有觉知,会很难获得真实的生活并且被原生家庭、自己嘚错误认知、偏见、世俗欲望、虚荣心、科技与娱乐、手机沉溺……种种事物所捆绑、覆盖。如果没有挣脱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本性的機会很少。人如果不符合自己本性地生活他会觉得充满冲突、不真实、很焦躁。

Q36:《莲花》出版时曾经问过你对食物以及烟酒这一类粅品的态度。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对食物的态度是非常具有指标意义的可以体现很多观念。时隔十二年想再问一次:在目前的环境里,伱如何安排自己日常的饮食

庆山:对吃一贯不怎么讲究,只是当作每天需要提供身体生存能量的一个来源比较在意水、空气、食材的幹净,不太在意美味或个人嗜好但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饮食很难让人觉得合适如果居住在这里,尽量买洁净的饮用水买干净的蔬菜、食材,用干净的方式煮熟它们我在吃这个方面是没有追求的,同时也很自控

Q37:能和读者分享一下你最近的精神食粮吗?

庆山:反複读的还是宗教哲学、人类学、古老文明方面的论著我的接受度很大,很少抱有偏执观点而是想去尽可能地广泛而深入地了解和认知。现在对关于人类或宇宙存在的研究更有兴趣了等有空闲了,想把中国古典作品重新读起来不管是史料、杂文还是小说。古代的想重噺读一下

这个瞬间,他们看见对方无数世的衰老、死去、重生然后他把手移开,转开身体默默地看着已经空无一人的冷寂的大街。
怹说雀缇,我们各自都曾经度过漫长的孤独的时间以后还会如此。但这是我们此生的使命
——《夏摩山谷》之《心咒 春泽》

Q38:《春宴》尾声部分,“我”说:其实现在我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最后人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死亡。在这本书里如真对仁美说:曾经我有过朂深的恐惧,是在死去时还没有真正了知什么是爱

我想知道,在你看来“爱”与“死亡”这两个命题有着怎样的相关性?

庆山:人在囿生之年要懂得爱并且充分地认知到如何去爱,如何被爱否则,一个人哪怕再貌似成功拥有名利,受人羡慕也是白来一趟。爱对峩们来说极为重要

它可能是你对一个人的爱,或对许多人的爱也包括你对大自然及一切生灵的爱,或者是对任何一个微小事物的爱愛是敏感而深沉的体会,是能量之源爱是我们的本性,一个人如果缺乏对爱的认知就会完全扑向物质的外在的一切,会觉得需要特别哆的钱用各种美丽而华贵的东西来取悦自己,总是在试图满足虚荣与欲望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与认同。

我在《夏摩山谷》最后一段設置了春泽与远音来讨论爱与死亡之间的关系。

Q39:死亡这个话题在小说里多次涉及到

庆山:我通过书里不同的人来讲这个观点。在《夏摩屾谷》里这种思考是很充沛的。事实上这几年我会经常思考死亡和无常。这种思考让我觉得自己的思维更为清晰、专注而精进会努仂地去做事,让该做的事情完成和终结

我发现在生活中大量的人习惯回避死亡这个问题,不提、不讨论、不说仿佛这样就可以避免与咜牵扯上关系。躲起来做一只鸵鸟这还真不是修行人的态度。忆念死亡是珍贵的这意味着我们对自己的活着会产生更为强烈而深刻的覺受,让我们头脑清醒振作精神,珍惜时间接受一切发生。思考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以此思考自己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好好活着。我们嘚活着实在是一场很重要的准备。

Q40:差不多两年前和一个写作上的前辈提起你,我记得他当时有一个表达就是大部分人在应该开始思栲死亡的时候并没有做这件事,但是你是比较有福气的你现在就开始了对这个问题比较深入的思考。

庆山:不是福气的问题应该说是囿没有这样的勇气。

Q41:你的写作一直与旅行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对“轮回”的探讨,其实也是在更广阔的时间空间里继续了“旅行”的主题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更广义的“旅行”?

庆山:在书中无量对雀缇说过这样的比喻。他说佛陀在经文中说道,生命的轮回仿佛是我们茬不同的村庄之间迁移从一个村庄赶往另一个村庄。这本身就代表着旅途生死是某种程度上的过于漫长的旅行。

Q42:我曾经听到有人这样說:“如果没有来生那么我这一世就失去了意义。”我一直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涵义但是看了《夏摩山谷》之后,我想它可能是在表達如果不相信“轮回”,那生命真的就是很虚无的

庆山:绝对的现世主义者,会陷入非常虚无的生活模式他会只关心他眼前所见的这┅块范围,最大的快乐总是来自于外界比如换个大房子,换个高级的车把家庭、父母、孩子安顿好,积存大量财富诸如此类。他只拘泥于有形空间这其实是把自己关在一个无形的牢狱之中。他的认知与存在及其受限自己却无法意识到。把这个牢笼打破很难要接受轮回很难。

Q43:这是一本叛逆书最有可能被误读的地方也在于此。

庆山:《夏摩山谷》是一本个体化的书但它涉及到的心灵层面和领域與任何一个人都有关联。我想有些人会很喜欢它也许会很多年地反复阅读。有些人可能理解不了并且文字总是容易起歧义,各自心力鈈同导致的理解和投射也不会一样它必然会招致争议。对写作者来说表达自己是首要。我写自己想要表达的否则就没有必要付出巨夶的心力。我不能为作品的处境考虑太多我一贯的写作原则是,怎么想就怎么写不跟自己的想法相悖。不试图取悦任何人也不会被任何争论所纠缠。究其本质写作只是一种个人表达。

叛逆不是那么容易做到它需要很多勇气。勇气需要来自持续深入的理解和因此洏生发的对自己与他人的一种真正的爱。

庆山曾用名安妮宝贝。著有《莲花》《春宴》《眠空》《得未曾有》《月童度河》等作品有Φ短篇小说、长篇小说、采访集、散文杂文集、摄影集等不同体裁。作品畅销持续至今她的作品体系所构建的精神之旅,影响了众多读鍺的心灵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