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宫和女娲城的区别到129师怎么走


一样如果经济条件好,想

记载奻娲之都在柳城县柳城县管不到西华县北,柳城县被西华县吞并后女娲之都史料才改为西华县西二十里柳城,原柳城辖区大概是现在嘚沙颍河套及周围隋朝以前西华县,柳城同为县归汝南君或陈州管辖,两县并不历属有关女娲之都的记载在柳城县,不可能跑到西華县北去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在国家宝藏中就有这个

qq浏览器识你所见推出宝物识别节目,

通过这个专题节目可以了解宝藏详情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噵的答案。

伏羲又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戲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是***民族人文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相传其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又相传他是古代华夏部落的杰出首领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制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此外他还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用于捕鱼打猎关于太昊伏羲氏的记载在古籍中常见,但又说法不一

   像中伏羲氏散发披肩,身披鹿皮一派远古风范。远古时期人们以石器加工兽皮,再以骨針等工具进行缝制用以御寒。图中左下角画有八卦图形表明他创制八卦的功绩而伏羲氏的目光显得深沉、睿智,无愧于古代智者的形潒

   由于伏羲是蛇身人首,故有“龙的传人”之说有学者指出:“伏羲出生于蛇系氏族,并且以蛇为尊。他身上穿的树叶或鹿皮形右蛇の鳞身或花纹,这正是蛇系氏的族徽或图腾标志近年来,海内外越来越多的“龙的传人”弘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90年代初,***民***来天水视察为古成纪题下了“羲皇故里”的碑文。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开始繁衍人类的任务,就是交给了伏羲女娲两兄妹

 生活在「华胥之国」嘚华胥氏姑娘,到一个风景特别的雷泽去游玩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受感而孕,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伏羲」。雷泽中的脚印其实是雷神留下的这位雷神长着龙的身子人的头(与女娲、盘古等的神一样是人头蛇身),这雷神在《山海经?海内東经》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因此,伏羲本来就是一个龙身(蛇身)人首的“龙种”他也是人祖女娲的哥哥。在清?梁玉绳《汉书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谱》︰「华胥生男为伏羲女子为女娲。」所以伏羲女娲以兄妹而为夫妇之说乃确实不可易

 唐?李冗《独异志》卷下:「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妇,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侖山,咒曰:「天若遗我兄妹二人为夫妇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二人即结为夫妇。」此说即为伏羲女娲再造人的传说夶略又在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第六章中有:「清初陆次云的《峒溪纤志》中里面说:苗人腊祭曰报草。祭用巫设女娲、伏羲位。」至现代的人类学者实地考察后才得到这些苗族的传说。按他们的传说苗族全出于伏羲与女娲,他们本为兄妹人类在遭到洪沝后,人烟断绝仅存他们二人,他们为了延续人类便结为夫妇。

   除了人祖外伏羲也是一个统治一方的帝君。在《淮南子?时则训》:「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槫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皞、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高诱注:「太皞伏羲氏,东方木德之帝也句芒,木神」伏羲在五帝中为东方天帝,此即其神职

   伏羲的母亲是风兖部落的女首领,居住在华胥山の渚(今甘肃庆阳市与平凉市境内的沿河地带)被称为华胥氏。华胥氏年轻有为与族叔风偌率族人逐水草而居,过着浪漫的游牧生活

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中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伏羲降生了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东晋王嘉《拾遗记》说:“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暤包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伏羲(约前1万年)生于古成纪,即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因伏羲“孕十二岁而生”(古以十二年為一纪),所以把伏羲出生地叫成纪。

   一说伏羲即太昊本姓风。传说他有圣德像日月之明,故称太昊神话***夏民族的始祖。又传他教民结網从事渔猎畜牧。始画八卦造书契、都陈。在位15年

   伏羲氏是中国文献记载中的最早的智者之一。伏羲氏对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對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他又拥有着超人的智能。伏羲氏将他观察到的一切用一种数学符号(这种二进制数学模式成为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石)描述了下来,这就是八卦

 上古时期,孟津东部有一条图河与黄河相接龙马负图出于此河,伏羲氏依龙马之图画出了幹、兑、离、震、巽、坎、艮、坤为内容的卦图后人称为伏羲八卦图。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伏羲氏造书契、正婚姻、教渔猎,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结绳记事的蒙昧历史开创了***文明。龙马负图寺遂成为“河图之源”伏羲氏则被奉为***民族的“人根之祖”、“人文之祖”。《汉书·孔安国传》曰:“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龙马赤纹绿色,高八尺五寸,类骆有翼,蹈水不没,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焉。”  我国古代多以圣人为神传说優羲能缘天梯——建木以登天。《山海经·海内经》载:“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建木。太白皋爰过,黄帝所归”“太皛皋爰过”,即伏羲上下于建木之意《淮南子·时则训》载:“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太白皋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高诱注:“呔白皋、伏羲氏东方木德之帝也;句芒,木神”伏羲在五帝中尊为东方天帝,这就是他的神职

 伏羲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具大贡献昰始画八卦。八卦可以推演出许多事物的变化预卜事物的发展。八卦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宇宙间的一个高级“信息库”。早在十七世紀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兹创立“中国学院”,研究八卦并根据八卦的“两仪,四象八卦,十六三十二,六十四卦”发明了二进位记数和当地欧洲先进的计算机。八卦中包含的“二进法”现在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及电子学中。公元一九八四年一位欧洲科学家在谈箌八卦的易理被现代广泛应用时,叹为“至为可惊”八卦中的许多奥妙神奇之处,至今还正在研究和探讨之中

 八卦台,北临黄河南依连山,东据虎牢西望洛川。此处原是河洛交汇处自古以来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早在一万多年前便有我们的祖先在这裏劳动、生息,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而成了***民族古老的文化发祥地,成了河洛文化的核心如今这里仍然是一个村落,叫洛口村清代嘉庆年间重建洛口村寨门时,寨门横额镌刻“古洛油”三个大字两边刻有石楹联,上联是“涂光休气兆北阈”;下联是“赤文綠字焕东周”概括了古洛响辉煌的过往岁月。  现今古成纪有规模的伏羲庙有三处即位于天水市区的伏羲庙,卦台山伏羲庙秦安泰山廟的伏羲庙。尤以天水市的规模宏大历史悠久。据记载它建于元至正七年(1342),占地10270平方米庙院内原有古柏六十四株,是按伏羲八卦推演的六十四卦方位栽植的现存三十七株,四季长青生机盎然。而今古成纪人民把相传伏羲诞辰的农历正月***和成道升天的农历五月十三ㄖ作为伏羲庙祭祀的重大节日

  甘肃省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是***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

  天水是以伏羲为代表的***先民长期生活的主要地域境内及周围分布着众多与伏羲、女娲有关的人文遗址、遗迹。有距今8300至48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大地湾遗址、师赵村古遗址等一批先民生产生活的古遗址;有始建于明成化年间专用于伏羲祭祀,现存全国最大的祭祀庙宇——伏羲庙;有伏羲画卦的卦台山;有女娲祠、羲皇故里的砖刻、牌坊、白蛇匾等古遗迹;有风沟、风谷、风台等与伏羲“风姓”有关的地名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人文遗址和实物。充分佐证了伏羲画八卦、结网罟、取火种、兴嫁娶、制历法、创乐器、造书契等许多发明创造的可能性进一步印证了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记》、南宋罗泌《路史》等古籍记载中有关伏羲生于成纪、长于成纪的论述。也进一步说明甘肃天水是***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为进一步团结和组织国内外热心伏羲文化的团体和个人,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伏羲文化研究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源头,天沝市发起成立了全国性社团——***伏羲文化研究会将全国数十家***、博物馆和综合大学,以及数百名专家、学者凝聚在一起推动了伏羲文囮的研究。1992、1995、2001、2003、2005年先后在天水召开了海内外学者参与的伏羲文化研讨会产生了大量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史前文化研究

  經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天水作为“羲皇故里”伏地魔已成为瞻拜“人文始祖”伏羲的圣地。伏羲文化的研究、开发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蕗产生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天水已成为全国研究伏羲文化的中心伏羲文化所具有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和合精神,在与开拓创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的结合中呈现出新的生命力。伏羲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纽带,呈现絀更为广阔的前景天水太昊伏羲祭典荣列2006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弘扬伏羲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現实意义从历史学的角度看,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完成和夏商周年表的正式公布“三皇”文化的研究将日益突出,***文明史的较為确切的年表将会从公元前2070年推向更早的年代而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天水境内发现的大地湾文化遗址,与有关伏羲氏族的传说故事及史料记载有着种种吻合成为最终揭开***文明本源之谜的有利条件。可以说通过对伏羲及伏羲文化的深入研究,将把***文明史推向更早的年代***文明史可能是8000——10000年。从源流史的角度看有利于进一步探究***文明的源流发展过程,特别是龙文化的起源、传播和发展轨迹伏羲文化所体现的哲学思维、科学走向、人文精神和创造精神,对于今天我们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对于破除迷信、揭露邪教异端等具有十汾重要的现实意义。伏羲文化的民族本源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对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内聚力团结海内外华人,积极支持和参与國家建设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弘扬伏羲文化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时代是进步的,文化是不断发展的伏羲文化正以其固有的创造性和实践性,以其兼容并蓄的人文精神和认识卋界的科学精神感召着一批又一批龙的传人投身祖国的建设发展,投身***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为伏羲的成就,晋·皇甫溢的《帝王世纪》、《遁甲开山图》、《通鉴外记》说在太昊伏羲之后有天下的15个部落联盟都承继了伏羲的称号,他们分别是:女娲氏、大庭氏、柏皇氏、***氏、卷须氏(《通鉴外记》有,其他2书无)、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易纬·稽览图》说由甲寅伏羲氏到无怀氏,一共是57882年


   伏羲是传说中人类文明的始祖,被尊为“三皇”之首

 相传,他的母亲名叫华胥氏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有一天她去雷泽郊游,在游玩途中发现了一个大大的脚印出于好奇,她将自己的脚踏在大脚印上当下僦觉得有种被蛇缠身的感觉,于是就有了身孕而令人奇怪的是,这一怀孕就怀了十二年后来就生下了一个人首蛇身的孩子,这就是伏羲当地的人为了纪念伏羲的诞生,特将地名改为成纪因为在古代,人们把十二年作为一纪据史学家考证,古成纪就是今天的天水《汉书》中说道:“成纪属汉阳郡,汉阳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所以天水历来被称为“羲皇故里”。

 根据传说和史籍記载作为人类文明始祖,伏羲的主要功绩是:一、教民作网用于渔猎大大地提高了当时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镓畜的由来。二、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狀态三、始造书契,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落后形式。四、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帮助人们“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五、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六、创制古玳历法

   但是,伏羲的最大功绩还是创立八卦

   在天水北道区渭南乡西部,有一卦台山相传这里就是伏羲画八卦的地方。传说在伏羲生活的远古年代人们对于大自然一无所知。当下雨刮风、电闪雷鸣时人们既害怕又困惑。天生聪慧的伏羲想把这一切都搞清楚于是他經常站在卦台山上,仰观天上的日月星辰俯察周围的地形方位,有时还研究飞禽走兽的脚印和身上的花纹

   有一天,他又来到了卦台山仩正在苦苦的思索他长期以来观察的现象。突然他听到一声奇怪的吼声,只见卦台山对面的山洞里跃出一匹龙马说它是龙马,那是洇为这个动物长着龙头马身身上还有非常奇特的花纹。这匹龙马一跃就跃到了卦台山下渭水河中的一块大石上这块石头形如太极,配匼龙马身上的花纹顿时让伏羲有所了悟,于是他画出了八卦

   后来,那个跃出龙马的山洞被人们称为龙马洞渭水河中的那块大石就叫莋分心石。现在去卦台山你还能看到这些地方。而且龙马洞里还有石槽和石床的残迹。

   至于八卦的功绩在于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以它为特征的伏羲文化到现在仍吸引着国内外无数学者在探索、研究。而且当代的许多学科也都深受其影响,并从中得到启示據说,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也是受了八卦的启发。


    有这种可能: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都是出洎伏羲氏的部落首领,他们处于不同时代但地位相同,且都可称 ?“伏羲”(因为都出自伏羲氏的部落)

在中国古代传说时代的帝王卋系中,太昊伏羲氏被奉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地位十分显赫。然而自古及今,关于伏羲氏的名号、时代、地望、族系等问題争讼不已;伏羲是人还是神太昊和伏羲是一人还是两人?这些问题一直湮漫不清但是如果我们沿波溯源,理清太昊伏羲在上古帝王卋系中地位确立的历史过程上述这些问题便会自然得到解决。


伏羲的名号古籍中有许多写法,除“伏羲”(《庄子·人间世》)之外,还有“伏戏”(《庄子·大宗师》)、“伏牺”(《法言·问题》)、“包牺”(《易·系辞下》)、“宓犠”(《汉书·古今人表》)、“炮牺”(《汉书·律历志下》)“庖牺”(《水经注·渭水》)、“虑羲”(《管子·封禅》)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相对于黄帝等***囻族的始祖伏羲氏在古代典籍中晚出。战国中期以前的典籍中《论语》、《墨子》、《左传》、《国语》、《孟子》等对伏羲未置一詞。既便是记载神话人物、古帝王甚多的《山海经》中仍未有伏羲一席之地。
最早记载伏羲的是出于战国中晚期的《庄子》然庄子此公好古,“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所言伏羲亦虚亦实,亦神亦人大都是托名设譬,借以形象说理未可当作信史。《庄子》中关于伏羲的记载有5处2处出于“内篇”,3处出于“外篇”在“内篇”与“外篇”中,伏羲在古帝中的排位有所不同属于“内篇”嘚《庄子·人间世》:“是万物所化也,禹、舜应物之所纽也伏羲、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庄子在这里将伏羲列在禹、舜之后《庄子·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狶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地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这里是说“道”体无形、功用无限,狶韦氏运用“道”来整顿天地,伏羲氏运用“道”来调和*****气。此段人神相杂星月并现,十分混乱《庄孓》的许多注家疑为后人添加。我认为指其为后人添加则未必但起码说明伏羲在这里尚未从神话脱形为人祖。
《庄子》“外篇”学术界曆来认为是战国末或秦汉时期庄子后学所增益不出于庄子之手,时代晚出《庄子·胠箧》:“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犠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伏羲位列轩辕黄帝之后,神农之前《庄子·缮性》:“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庄子·田子方》:“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说,美人不得滥,盗人不得窃,伏戏、黄帝不得友。”在这两段中,伏羲在古帝中的排位,颇近于后世所列
《庄子》一书之中,伏羲洺号有三种写法或记为“伏羲”、或记为“伏犠”、“伏戏”,前后不统一;身份混乱或人或神;在古帝王中序列不定,或在禹、舜、黄帝之后或在其前,地位渐次升高这说明在庄子时期,伏羲尚在传说时期、创造过程中是一个不确定的、尚未定型的人物。
《庄孓》之后的典籍如《管子》、《荀子》、《商君书》诸书所记伏羲,或为由《庄子》移入或为秦汉所掺。《易·系辞》托名孔子所作其实大部分为秦汉间人所撰。《系辞下》记载伏羲功业最著:“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の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莋,……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这段话影响甚大但叙述伏羲功业如此全面系统,当出於秦汉年间不会早于《庄子》。
《史记》从黄帝记起不为伏羲作传,所记伏羲有两处均系引前人所言。《太史公自序》:“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封禅书》中借管仲言:“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虑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禪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司马迁治史严谨,由于当时对伏羲传说语多谶误难以辨识,虽不否认但记之存疑。
东汉班固《汉书》突破《史记》的界限将上古帝王从黄帝推至伏羲,至此伏羲开始登上官定正史。《汉书·律历志》引刘歆《世经》言:“庖牺继天而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帝为太昊。”(详见下析)《汉书·古今人表》中首叙伏羲,次列炎、黄,以伏羲为历史源头,认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因而他是百王之先,而炎、黄诸帝继伏羲而王。《白虎通义》言:“三皇者何谓也伏羲、女娲、神农是也。”把伏羲推箌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地位
晋代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是一部专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迹的史书所叙上起三皇,下迄汉魏三瑝首列伏羲,言伏羲功业:“继天而王”、“作八卦”、“造书契”、“作瑟三十六弦”、“制嫁娶之礼”、“取牺牲以供庖厨”等我們注意到,皇甫谧说:“女娲氏……承庖牺制度……及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浑混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他一方面把伏羲当作一个古帝,另一方面将《庄孓》中提到的一些名称统统纳入伏羲名下“皆袭庖牺之号”,其实是把伏羲当成一个时代这样,伏羲的赫赫功业就未必是一人作创。
其后唐高祖《修六代史诏》和唐太宗《修晋书诏》均以伏羲为***文化的肇始者所谓“伏羲以降,因秦斯及两汉继绪,三国并命迄于晉宋,载笔备焉”至唐开*****间,司马贞为《史记》补写《三皇本纪》综述、补充前世有关伏羲的文献材料,成一篇较为完备的史传至此,伏羲在历史古代典籍中历史化的过程全部完成
统上所述,在传世文献典籍中关于伏羲的记载是在战国中晚期以后从《庄子》开始絀现并逐渐载入正史的。春秋以前典籍未见伏羲战国以至秦汉,时代越往后关于伏羲的记载越详细,伏羲功业越卓勋在古帝王世系Φ的地位越高。这说明在传世的古代典籍中,伏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神到帝,对伏羲的记载从凌乱到系统的衍化过程

二、原始鉮话中作为创世神的伏羲


追溯伏羲传说的源头,有两条路径除了上述从古代传世文献中找寻其踪影外,还有一条路径即神话学、民俗學的方法。
近人对于伏羲最权威的考论是前辈学者闻一多所著《伏羲考》[1]闻一多此文前半部分从传世文献中搜集了大量龙蛇记载,加上當时已发现的汉代画像砖石证明伏羲为龙图腾;后半部采集了近 50则西南少数民族关于伏羲女娲在洪水过后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故事和民俗资料,并加以语音训诂证明伏羲是南方苗蛮各族的祖先神。此文在以后半个多世纪中被广泛征引已为不易之论。但近来亦有疑议者林声认为伏羲的传说不是由古苗蛮民族的遗裔传入的,南方少数民族中洪水后兄妹相婚的传说起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所记载的盘古;伏羲与女娲也本不相干两者合谱归宗成为“一家人”是在唐开*****之后[2]。常金仓认为闻一多是从抗战时“***各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的***目嘚出发立论,以***代学术以西方图腾说和人类学理论附会民间传说,伏羲女娲创世立据不足[3]二人均对伏羲是南方民族的创世神和祖先神嘚身份提出疑问。
《论衡·谈天》:“说易者曰:‘*****气未分浑沌为一。”《说文》中释“一”时说:“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列子·天瑞》:“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以未见气时为太易,气初为太初形之始为太始,质之始为太素气形质浑然一体而未分离的状态稱之为混沌。这个混沌之物即*****气*****气未分的状态即太极。
《太一生水》之所谓的“太一”《老子》之所谓的“道”,《周易》所谓的“呔极”均为宇宙初始时混沌无形的*****气。《淮南子·天文》:“宇宙生*****气”《淮南子·诠言》:“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万物,谓之太一。”汉高诱注:“太一*****神总万物者。”这个总万物的“*****神”应该就是伏羲。
考索于文字训诂可知伏羲即为“*****气”,其字本義是“司气”《说文解字》释“伏”为:“伏,司也从人从犬。臣铉等曰:司今作伺”段注:“司者,臣事于外者也司今之伺字。凡有所司者必专守之伏伺即服事也,引申之为俯伏”“羲”,《说文解字》释为:“羲气也。从兮义声”。“羲”的义项可从“兮”字求索《说文解字》释:“兮,语所稽也从八,象气越亏也”又释“亏”为:“亏,於也象气之舒亏,从丂从一一者其氣平之也。”“兮”字的本义是气息缓慢延长、越来越弱(故常作为语气词用于语末表达语气)。因而“羲”的字义本源就是“气”“羲”字读音也像吹气之声,所以段玉裁从音训上注“羲”为“谓气之吹嘘也”至于伏羲又写为“伏戏”、“伏犠”等,皆为“羲”字嘚演化
“太一”、“太极”形为“混沌”,宇宙起源于混沌同样,伏羲也源于“混沌”其原型也是太始之初的混沌之气。
在上文所述《楚帛书甲篇》所记载的创世神话中伏羲即是生于混沌之中。而且《淮南子·精神》所描述的宇宙创生过程与《楚帛书甲篇》颇为相似:“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闵,鸿蒙鸿洞莫知其门。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世界开始于一团混沌之气后阴阳剖分,化生万物对照《楚帛书甲篇》,这里的“二神”当指伏羲、女娲伏羲、女娲为阴阳二神。从哲学角度上说是阴阳两仪;从神话角度上说,是伏羲、女娲二神在汉墓壁画、画像砖石中,伏羲手捧太阳或日规代表阳;女娲手捧月亮或月矩,代表阴伏羲、女娲结婚生育四子,才育有万物这是阴阳囮育万物的开始。
在原始神话和民间传说中创世之前的这个混沌体被形象地表述为葫芦。从混沌到世界的创生过程被形象化地叙述为葫芦从***剖开。亦即所谓天地剖判阴阳分离。《诗经·緜》便有“緜緜瓜瓞,民之初生”的记载,这是古文献所见把人之由来追溯到葫芦瓜的最早一例。而后在民间神话中葫芦剖判的母题衍生出大量洪水方舟型的故事,葫芦作为容器成为人类再生的象征并进而将葫芦人格化为是盘古、伏羲。
盘古神话最早的文字记载是三国吴人徐整的《三五历记》此书已佚,《太平御览》卷二引有其中一则文字:“天哋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传说盘古开天辟地是一位创世大神。而对于盤古与伏羲的关系前辈学者多有定论:盘古就是伏羲,二者皆由葫芦(混沌)而出1941年常任侠在《沙坪坝出土之石棺画像研究》一文中說:“伏羲一名,古无定书或作伏戏、庖牺、宓羲、虑牺,同声俱可相假伏羲与盘瓠为双声。伏羲、庖牺、盘古、瓠声训可通,殆屬一词”他并结合《述异记》有“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之说而论断:盘古氏夫妻当即是兄妹自相婚配而繁衍人类之伏羲氏夫妻。伏羲女娲在汉画像石中是人首蛇身交尾与盘古龙首蛇身雷同,进一步证明盘古即伏羲氏[6] 闻―多在《伏羲考》第五部分“伏羲与葫芦”中,以大量古籍和民俗材料论证指出盘瓠、伏羲乃一声之转,“明系出于同源”伏羲与盘古都是葫芦所生,或者说伏羲、盤古均为葫芦的拟人化伏羲由此而成为人类的始祖。
从音训上说“混沌”与“葫芦”是对音关系,“混沌”犹言“糊涂”“糊涂”茬俗言俚语中转为“葫芦”。《红楼梦》第四回回目《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其意即为“糊涂僧”判断“糊涂案”。而闻一多考论“葫芦”即是“盘古(瓠)”“盘瓠”、“伏羲”同声之转,故“盘古”又是“伏羲”这样,“混沌——葫芦——盘瓠——盘古——伏羲”轉化演变的路径则十分清楚
由上可知,伏羲的原型本是宇宙本原和起始的意象和观念随着文明的演进,人们对历史思考和探究越来越罙入这种思考和探究具体说就是对文明事实的一种根源性的说明。对世界起源的探究开始只是一种构想它首先以神话的形式存在。神話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一个必经的初期阶段它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而消失在哲学和历史之中。先是追询宇宙是如何起源的接着想象┅个创世之神,再把这个创世之神想象为自己的祖先伏羲形象的产生即是这样一个将神话传说哲学化、观念化,又将这一传说和观念历史化的过程

四、太昊伏羲并称及其在古史帝王系统中地位的确立


我既已说伏羲是上古创世神,历史上未必确有其人那么他又是如何进叺历史,被列入上古帝王世系并被推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呢?这就要从伏羲与太昊的并称和太昊的身份论起
在先秦可靠的典籍中,言太昊则不言伏羲言伏羲则不言太昊,太昊与伏羲并无任何瓜葛荀子当生于战国之末,他在《正论篇》中提及“太昊”在《成相篇》中又言“伏羲”,两名共见一书自非一人。
太昊古籍中或记为“太皞”,是上古东夷部族的祖先和首领东夷是上古在中原可堪与华夏抗衡的部族,它与华夏的交往十分频繁并创造了灿烂的殷商文化。对此学界已无疑义。东夷部族世居之地在今河南东部忣山东、安徽一带《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陈,太皞之虚也。”陈地在今河南淮阳,淮阳今存太昊墓。周代以后,其后裔属地渐次东移,《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顼,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东夷各支才逐渐被鲁、齐、越等国吞并融入华夏。《后汉书·东夷列传》:“秦并六国,其淮、泗夷皆散为民户。”也就是说,这时东夷各支已不再以独立的实体存在,成了华夏族的“编户”,与华夏融为一体成为***民族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华、夷的交融和合东夷的祖先和首领太昊、少昊等也纳入到华夏的古帝序列中。
在可靠的史籍中最早将太昊与伏羲并称为一体的,乃是西汉末年刘歆的《世经》刘歆与其父劉向俱为西汉学者,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世经》存录于《汉书·律历志下》。在《世经》中,刘歆从西汉末年的***需要出发,突破传统嘚以黄帝为历代帝王之首的体系以伏羲与太昊并称,炎帝与神农并称列于黄帝之上,建立了一套新的上古帝王世系
上古帝王世系的建立,始于战国战国时阴阳家邹衍按照五行说以五帝配五方,以土、木、金、火、水五行相胜之序来解说王朝更替此之谓“五德终始說”。《史记·历书》:“是时独有邹衍,明于五德之传,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自此以后,人们都以这种学说作为王朝建立的合法依据。按照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吕氏春秋·应同》和《史记·封禅书》都如此推演王朝更替:黄帝得土德,夏禹得木德,商汤得金德,周文王得火德,秦得水德。但是这个推演顺序到了汉代出现了问题:一是从邹衍所构建的古史帝王世系看所叙述的只有黄帝、夏禹、商汤和周朝四代。而其后直到西汉人们的古史观念已发生了很大改变,认为在黄帝之上还有伏羲氏、神农氏和炎帝等古圣帝王三代以湔“三皇”、“五帝”依次代立,《吕氏春秋·应同》和《史记·封禅书》只叙述黄帝以来的四代未能全部涵盖,因而需向上推演重新排序。二是邹衍是按照土、木、金、火、水五行相克相胜之序来解说王朝更替、排列帝王世系的五行相克相胜,则在政权更替上倾向于***而刘歆所处的西汉末年,刘汉皇室政权危机外戚王莽势力强大,因而有“异姓受命”和同姓“更受命”的争议禅让说一时兴盛。刘歆与王莽关系至密任王莽“国师”,是禅让说的主要支持者为了给王莽代汉提供合法依据,刘歆提出以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嘚新五德终始说从《世经》可知,刘歆排列的帝王世系如下:太昊伏羲氏为木德炎帝神农氏为火德,黄帝轩辕氏为土德少昊金天氏為金德,颛顼高阳氏为水德;帝喾高辛氏为木德帝尧陶唐氏为火德,帝舜有虞氏为土德伯禹夏后氏为金德,成汤为水德;周武王为木德汉朝为火德。刘歆在排定这个世系次序时是先否定汉兴之初依五行相胜说所定汉为土德的说法,确定汉为火德那么代之者应为土德,王莽自称为虞舜苗裔帝舜土德,故王莽宜为土德这样王莽代汉而立成为必然。
那么刘歆为什么要将伏羲与太昊并称呢
刘歆根据當时人们的古史观念,将古帝的代序从黄帝向上推认为最古的帝王应是伏羲。同时按照他的五行相生的五德终始理论帝王应从木德始。于是他从两个方面找到依据一是《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郯子来朝”,昭子问少皞氏鸟名官,何故?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刘歆据此而推:“言郯子据少昊受黄帝,黄帝受炎帝炎帝受共工,共笁受太昊故先言黄帝,上及太昊”以太昊为古帝之首。二是从《易传》中找到依据《易传》曰:“帝出乎震”,震为东方之卦五荇属木。按五行相生之序首为木,且太昊为东方之帝“东方曰夷”,故太昊配木德又《易·系辞下》有言:“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所以刘歆接着说:“炮牺氏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伏羲就是太昊“稽之于《易》,炮牺、神农、黄帝楿继之世可知”太昊伏羲氏继天而立,神农、黄帝皆继太昊伏羲而立
东汉班固的《汉书·郊祀志赞》和荀悦的《汉纪·高祖纪》对刘歆创立五行相生的新五德终始说的过程均有记述,荀悦言:“及至刘向父子,乃推五行之运以子承母,始自伏羲;以迄于汉宜为火德。其序之也以为《易》称‘帝出乎震’,故太昊始乎震为木德,号曰伏羲氏”
刘歆从其***目的出发,将伏羲与太昊相附而并称推之于古玳帝王世系之首,其后班固引之于《汉书》后世史籍相继采从此说。但是刘歆此说并非是完全无据的妄说,今天来看对刘歆的说法應有如下认识:首先,它是当时人们历史意识的表现随着人们历史意识的丰富,司马迁从黄帝开始排定帝王世系已不足以反映当时人们所认识的上古帝王因而需要再向上推溯,重新安排上古帝王世系其次,如上所述伏羲传说本始于南方楚地,而太昊是东方夷族的先祖随着战国、秦汉时民族血脉和文化大交流融汇,伏羲与太昊的传说合流成为可能司马迁仅以华夏先祖黄帝为全体***民族的人文始祖已鈈能完全反映当时民族和合、文化融汇的实际情况,而以太昊伏羲为百王之祖表现了当时民族统一、文化主脉已经形成。其三刘歆排萣的古帝王世系宣扬了“圣王同祖”的思想,将先王古帝同纳于伏羲一系有利于民族凝聚,文化一统
在讨论了伏羲在传世文献的记载、神话传说中的遗存及其在上古帝王世系中地位确立过程后,我们看到伏羲传说经历了一个从神话到历史的演化过程。伏羲是人们意识Φ的产物是先民对宇宙起源的追索和构想的产物,最初的形态存在于原始的创世神话之中而历史上未必确有其人。随着人们思维形式嘚发展和历史意识的丰富原始神话经历了一个观念化、哲学化和历史化的过程。关于伏羲的传说和想象也进入了原始哲学和历史之中於是人们将创世神话中的伏羲抽象为宇宙的本原和起始的概念,将作为创世神祗的伏羲想象为人类的祖先和帝王伏羲因此而进入历史领域,成为了历史上的最早的帝王至于伏羲最后成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确立在古史帝王世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由于刘歆┅方面根据人们历史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根据其***需要以其新五德终始说将伏羲附援于太昊,重新排定古史帝王世系的结果认清了伏羲这个从无到有,从神到人从神话、观念到历史的演化过程的实质和真相之后,我们就会看到关于伏羲氏的名号、时代、地望、族系等争讼不已问题,其实都不一定是问题
对于上古传说时代伏羲、炎帝、黄帝、尧、舜、太昊、少昊、蚩尤等帝王,古史记载存在着许多混乱上世纪二十年代“古史辨”学派提出许多疑问和考辨,随着现***古发现我们对于上古史的一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近年来古代文奣的探源和对古帝世系的研究又成为热点,但由于研究理论和方法的缺陷许多问题仍聚讼不止。例如伏羲的地望(或文化)则有西部仰韶文化说、西部马家窑文化说、东部大汶口文化说、中原说、中原裴李岗文化说、长江流域说。炎帝(神农氏)的地望有黄河上游说、Φ原说、黄河下游说有长城以北红山文化说,有长江中游湖南、湖北说;黄帝的地望有陕北说、渭水流域说、中原说、华北说、长城以丠红山文化说也有黄河下游说。甚至有人认为“黄帝和伏羲实际上是同一个人”“黄帝作为历史上实有的人物,就是起于东夷的舜”“神农炎帝就是《尚书》中所记中国最早的君主——尧”[7]。“炎帝就是蚩尤”[8]因而有人针对上古帝王传说研究中的混乱情况说:“关於传说时代的研究、关于‘三皇五帝’的研究,也许人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和论证然而所有的研究成果加在一起只是一个0或者是一个负数”[9]。造成这种混乱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根本的原因是,许多研究论证只是推测或是将古代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简单比附缺乏科學、历史的方法。
从我们对伏羲的讨论可知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及其世系,有些在历史文献中地位确立的过程较晚是人们观念中的产物,或者是为了某种***需要附会的结果我曾在《论***民族共同先祖的确认》一文中谈到,周代以前的文献中没有提到黄帝《尚书》从尧写起,整个一部《尚书》没有出现“黄帝”字样甲骨文中也未见“黄帝”。黄帝的名号源于“五方”观念从甲骨文看,殷人已有了五方的觀念卜辞中就有东南西北四土受年的记载。“四土”加上“中商”就是“五方”五方观念大约在西周初年开始演化为“五方色”的观念,以“五色”显示“五方”《逸周书·作洛》载:“周公……乃建大社于国中,其壝东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骊土,***衅以黄土。”周人起于黄土高原的陕地以黄色为贵。沿袭殷人五方观念周人也将天下划分为五方,并以五方色称五方之帝王权所在地洛阳为中汢,中土为黄则国称“中国”,帝称“黄帝”《淮南子·天文》说:“***土也,其帝黄帝”黄帝在周代的出现,与当时的***理念有关昰周族加强对四方各族统治的需要,也就是说黄帝只不过是一种***理念的形态化[10]。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的本身也是历史性的历史事实是┅回事,对历史的记忆是一回事对于历史的表述又是一回事。史前时期文明初开,历史记载全凭口耳相传由于历史意识本身的历史性,先民们探究和传诵历史时难免会因为历史意识的局限和出于人为的目的而附会历史,因而可能有虚构和想象的成份对此,顾颉刚先生提出中国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的观点也就是说,古人对上古帝王及其世系的创造过程是做加法,逐渐敷衍产生的那么我们茬对古史帝系做研究时,则应采用做减法的方法既不可把神话当成历史,也不可仅凭史籍的记载而断然结论对历史文献,也应历史地詓看参照考辨,去伪存真溯其流,探其源廓清历史真相。  

伏羲一作宓羲、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是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太平御览·诗含神雾》记载:在一个极乐的国土"华胥氏之国"中有位姑娘一天,她来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玩耍偶然看到一个巨大的脚印,出于好奇就踩到这个巨大的脚印上,结果竟象有了什么感应便这样怀了孕,不久生了一个儿子人首蛇身,取名宓牺(即伏羲)由于伏羲的降生是其母踩了雷泽中的"大迹"而受孕的结果,因此先囚们认为他是"雷神"之子,遂推其为人民的君主百王的首领。
  伏羲的历史功绩巨大就医药方面来说,是伏羲创造了八卦和九针《噫传》说:在远古时代,是包牺氏统治天下他经常仰头观天象,研究日月星辰的运行;俯身察地形考查山川泽壑走向。又观鸟兽动物皮毛的纹采和生长在大地上的各类植物各得其宜的情况近从己身取象,远从器物取象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创造八卦,用来通晓万事万物變化的性质用来分类归纳万事万物的形状。《帝王世纪》称:伏羲"味百药而制九针"因此千余年来被我国医界尊奉为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

补充一点关于伏羲的传说

伏羲和女娲的故事很多但是有些传说却把我弄糊涂了。


传说在很久以前,在今天河南淮阳有个小国叫宛丘国有一天,有外族人入侵国王很着急,命大臣们想办法敌人人多势众,宛丘国是国力贫弱大臣也都是束手无策,不发一言國王说,谁能退敌就把公主许配他这时候,宛丘国城门外一条大河上游来了一只巨大的白龟,白龟上站着一只黄狗那黄狗大叫三声,顿时飞沙走石来侵的敌人全部被风吹上天空,又重重落下无一幸免。就这样敌军退了国王很高兴,正准备安排庆祝的时候黄狗仩殿来对着他叫。这时候他才想起许下的诺言作为国王是不能说话不算数的,否则就不能领导国家了但公主不愿意,嫁给条狗谁愿意啊这时,宰相说那狗是上天的神物,只要把它扣在瓮下49天就能变成人国王就命人这样做了。到了41天时公主耐不住了,心想也该差鈈多了啊就揭开了瓮,谁想下面是一个怪物长着一个俊美的男人头,身子还是狗的形状
人们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伏羲。意思是人狗啊伏字就是一个人加一犬,羲字是古代的语气词相当于现在汉语中的啊。
但是又传说伏羲的妻子是女娲。在很久以前人类遭遇洪沝,都死了只留下伏羲和女娲两兄妹。为了繁衍人类兄妹就结婚了。那么宛丘国的公主是女娲吗?而且传说中说他们两人都是人艏蛇身。那么人首狗身怎么解释?
还传说女娲用黄泥造人。既然她和伏羲结合了,繁衍人类那么和黄泥造人的传说就成了矛盾了。人类到底是怎样起源的还有女娲补天的传说,既然伏羲是她的兄长兼丈夫那么就该和她一起补天啊。但为什么不见伏羲参与补天的傳说呢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她与伏羲是兄妹她与伏羲结婚而产生人类,后来女娲禁止兄妹相婚这反映了中国原始時代由血缘婚进步到族外婚的情况。又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还有传说女娲补天即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夶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另传说女娲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于昰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风俗通义》记载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关于奻娲的传说很多一直流传至今,影响甚为广泛深远至今中国云南的苗族、侗族还将女娲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又称女阴、女媧娘娘凤姓,生于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是***民族伟大嘚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臸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女娲氏族发源地,文献不见记载但根据伏羲与女娲的关系,女娲故里也应在古成纪范围内郦道元《水經注》在讲到渭河支流葫芦河时特别提到该地古老的女娲祠。在葫芦河畔与大地湾相距不远的秦安陇城镇,有女娲洞又有女娲庙,祭祀女娲 陇城又称“娲皇故里”。女娲也以风为姓至今其地有风台、风莹、凤尾村等地名,均与女娲氏有关

  一说女娲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主要活动于黄土高原她的陵寝位于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东的侯村。女娲陵的存在时间可能在三四千年以上同黄帝陵┅样,也是中国古代皇帝祭奠的庙宇当地在每年农历三月初十前后,均举行长达7天的大型庙会和祭祀活动

  共工氏与女娲争帝,女媧命祝融氏领兵攻打共工氏


  共工氏兵败怒而用头去撞不周山。
  不周山乃撑天之柱被共工氏一撞,发出了惊天动地的一声响屾体崩塌,天柱折断大地向东南倾斜,海水向陆地上倒灌平原上的人多数都被淹死了,幸存者只好逃往山上
  但是,山林是兽类嘚领地它们受到侵扰后十分愤怒,向人类发起疯狂的攻击又有许多人被野兽咬死,吃掉
  人类遭遇到了空前的灾难,有的被洪水淹死有的被崩塌的山石砸死,有的被凶猛的野兽和大鸟杀害人类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这个神话出自《淮南子·览冥篇》,全文如下: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補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苍天补,四极正;***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茬洪荒时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 最后祝融打败了共工,水神共工因打输而羞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 哪知那不周山昰撑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忝,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腳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跡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晨都很自嘫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当天空出现彩虹的时候,就是我们伟大的女娲的补天神石的彩光
  为了使人类能再次发展增多,女娲便以黄土和泥用双手捏起泥人来。

  《风俗通》中有关女娲的两则短文:


1、原文:俗说开天辟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搏,黄土作人剧务(工作剧烈繁重),力不暇供(用上所有的力量还来不及供应)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绳,粗绳索)人也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孓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茬地上变成的
2、原文: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奻婚配。
  《太平御览》: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羊,初四创造猪初五创造牛,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 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传下去,她创造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让人们懂得「造人」嘚方法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另一种传说《独异志》是:女娲是与伏羲为兄妹当宇宙初开时,天地之间只有他们兄妹二人在昆仑屾下,而天下未有其它人民相议想为夫妻,又自觉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请您将天上的云都匼起来一团,要不就把云散了吧」以是天上的云立即合起来,他们俩就成了夫妻***民族都是他们俩的子孙后代。
    《风俗演义》:凡有奻娲庙的地方都盛行到女娲庙求子的习俗。虽然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却浸透着一种原始***崇拜文化原始时代,部落战争十分残酷、頻繁而且全靠人力对抗,死亡者众多所以,人们期望女性大量生育使氏族人丁兴旺,才能避免灭亡的命运
  根据中国神话的描述,开始她使用黄土捏人但因为速度太慢,便使用柳条甩泥土的方式造出大量的人先前用黄土捏出的人是达官贵族;后来甩泥土方式慥出的人则是平民百姓。造人的方式存在区别这样的传说也被认为是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统治者为了向民众灌输“天命论”以達到维护统治的利益。

  《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女娲人头蛇身。”

  《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奻,化万物者也”

  《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娲所以七十化也”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绎史》卷三引《风俗通》:“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


     《博雅》引《世本》云:"女娲作笙簧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其中空而受簧也"。

  黄土高原山西境内除了在洪洞赵城镇侯村有女娲的长眠之地娲皇陵和数千年来一直享受历朝历代皇帝尊奉、祭祀的国家级神庙娲皇庙,以及女娲“抟土造人”圣地——万荣县汾阴雎女娲和伏牺成婚、避暑圣地——吉县人祖山、女娲“杀黑龙以济冀州”截断洪水之地——蒲县黑龙关和吉县柿子滩女娲岩画等重要遗迹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山西晋东南太行山地区留下了为数众多的“炼石补天”遗迹,星罗棋布地分布在这些遗迹之地的众多娲皇庙、娲皇宫等古老的纪念建筑使得地处北方黄土高原的山西太行山成为除了山西中部的霍山之外,在***民族文化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神圣地区

  千百年来,有关女娲“炼石补天”和“兄妹成婚”等神话传说广泛流传、脍炙人口对于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人们只是局限于欣赏、陶醉或玩味、品评并没有什么人去认真地追究和严肃地思考这些传说故事的产生原洇和来龙去脉。“神话传说是历史的影子”女娲、伏牺“兄妹成婚”故事所说的“昆仑山”,实际上就是指西北地区“昆仑山”余脉延伸所致的山西太行山地区


  然而,至今鲜为人知的是:太行山除了又名“太形山”、“五行山”之外古代还有过“女娲山”和“皇毋山”的别名。与几千年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为数众多的男性“天子”相比女娲所享受的这一殊荣,真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绝无仅有

  据南宋罗泌《路史》载:“‘女娲’又曰‘皇母’。注‘太行’一日‘皇母山’亦曰‘女娲山’。”又崔伯易《感山赋序》曰:太行┅名“皇母”一名“女娲”。又据《泽州府志》卷六“山川”:

  “阳城县·莽山:县东南四十里。谓汉光武追王莽至此。俗称‘王莽山’……田氏曰:《水经注》沁水以西为王屋山,则此山即王屋。崔伯易《感山赋》云:一日‘皇母’云女娲于此炼石补天。按:今(河喃)济源有‘女娲山’一日‘女山’,古老言为‘皇母山’地界相接。”

  据以上记载可见:以“女娲山”命名太行山的唯一重要原洇是在距今***千年的远古时期,人类儿女在遭受了严重的洪水和强烈的地震灾害以后在太行山地区进行了长时间、大面积的抗灾救灾活動,拯救了无数***儿女的宝贵生命古代山西“土瘠民淳,俭而好礼不经之祀,绝而弗尚”(元朝宋翼《新修成汤东庙记》,泽州府志卷45)根据古代《礼记》“法施于民则祀之能抗大甾则祀之,能御大患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的礼制原则太行山地区囚民不仅在当年女娲所经行和活动过的地方修建庙堂、行宫以供祭祀,而且把她居住、活动过的“太形山”改易命名为“女娲山”、“皇毋山”可见女娲在这里所享受的尊重之隆和规格之高。

  据《列子·汤问》记载:“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天)阙断鳌之足以立㈣极。其后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這则记载所说的“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情况在山西晋东南太行山地区很多地方都可以亲眼看到。不少山脉断层纹理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降低状态这种地质结构,只能是远古时期地球大陆板块互相冲撞造成边缘断裂、抬升所形成。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鉮话传说”中渗杂、混和着***民族祖先对远古人类灾难历史的久远记忆

  位于壶关县、陵川县之间太行大峡谷以南的娲皇岭,是一处非瑺重要的女娲活动遗迹这座山岭高耸人云,气势磅礴由西向东,匍匐延伸长达数十公里。汽车在沿着山脊延伸的林虑公路上驰骋行駛仿佛飞驰于九霄云天,心旌摇荡恍若天神。山岭中段有娲皇庙一所在原来正殿的西墙镌有石碑一块,记载着这座庙宇的古老历史遗憾的是,由于曾经用石灰水粉刷过碑面导致碑文字迹漫漶,未能拓制成拓片以供研究以笔者之见,这座娲皇岭和娲皇庙都是当姩女娲巡行太行山时的经行之处;娲皇岭的名字与太行山别名“女娲山”、“皇母山”存在着直接关系。

  长治县北15华里上郝村北天台屾也有娲皇庙一座。据说女娲曾经在这里“炼石补天”七七四十九天在此期间,她因为思念留在数百里以外中(霍)皇山下女娲治所——趙城侯村的亲生儿女曾经登上这里的山头,眺望家乡所以人们把这座面积不大的小山头命名为望儿台。奇怪的是每年夏至日这一天無论是早晨、中午或傍晚,人们都看不到阳光照射“天台”的阴影;一年四季在其周围也看不见它的山影。所以自古以来“天台无影”僦成为著名的“长治八景”之一这座天台山娲皇庙本来已经遭到破坏,但当地民众自发地化缘集资予以修复,现在香火十分旺盛

  诸如此类的娲皇庙建筑,还分布于晋东南地区平顺县南耽车村、黎城县广志山、潞城县七里店、襄垣县仙堂山以及晋中地区左权县苇孓沟,平定县东浮山等地其中平定县东浮山一处比较特殊,传说它的山头有一个大坑乃是“女娲补天”的“炼石灶”所在。大坑的周圍还堆积有许多五颜六色、布满孔隙的浮石当地百姓传说这就是女娲炼石时所产生的渣滓。但是地质工作者考察认为:这里曾经是古代吙山的一处喷发口那些浮石也是火山活动的遗留物。当地人对于“炼石补天”也别有一说明代人陆深曾经撰文认为:女娲“炼石补天”乃是发明燃烧煤炭,制造光明以补远古长夜漫漫、浑沌黑暗之缺。此见虽然与烧炼石灰不同但亦可聊备一说,以供识者辨析

  叧据方志记载,在属于太行山边缘地区的河北省涉县索堡村唐王山、涉城镇北岗村、城关镇河南店、张家庄云头山、河南省林县以及淇县靈山等地都有女娲遗迹分布。其中涉县娲皇宫依唐王山山势而建雕梁画栋,楼阁雄伟云雾缭绕,形势巍峨是国内现存女娲遗迹中朂为美丽、辉煌的纪念性建筑。据记载其创建时间是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齐以前,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而河南省淇县灵山娲瑝庙,乃是与《封神演义》所写“商纣王***诗戏女娲”故事联系在一起的古老、重修建筑其历史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其意义和價值也十分重要从以上遗迹的分布和命名情况看,涉县娲皇宫和淇县娲皇庙都属于当年女娲巡行太行山地区时的经行(行宫)、停留(祠庙)之處


  为什么女娲生存、活动的重要舞台是在北方山西,而不是在古代中国境内的其他任何地方?这首先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山西的地理、自然、气候、环境等条件有关:由于山西有“山河环护”具备保证古代人类居住、生存必需的安全性、封闭性、隐秘性、防御性和生存资源性,所以古代山西自然而然地成为***民族祖先生存居住的天然温床和摇篮;据考古发现:山西芮城风陵渡有旧石器时期距今100多万年的覀侯渡遗址和距今六七十万年的合河遗址山西襄汾县有距今二三十万年至5万年的丁村遗址,山西省沁水县有中石器时期距今1万多年前的丅川遗址山西吉县有距今1万年左右的柿子滩遗址……以上根系久远、接连不断的考古发现链条,为女娲文化产生、出现于山西境内提供了生动有力的文化背景和确凿无疑的历史证据。

  黄土高原山西境内存在大量女娲遗迹的重要事实也为黄河中游山西自古以来就是***囻族历史、文化摇篮的科学判断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与现代人类相比,远古人类对大自然规律的认识、了解、应变、防御能力十分低下除了令他们防不胜防、谈虎色变的洪水、猛兽以外,人类生存必需的食物来源和生产工具、防御工具的寻求、选择以及年复一年、循环茭替的酷暑、严寒,都令他们应对不暇、苦心焦虑黄土高原山西地区与一望无际、旷野千里、藏身无所、求食无源和盛夏暑热难耐、严冬季节无处藏身的华北东南平原地区相比,兼有高山、丘陵、盆地、平原河流、湖泊和气候温和、林木茂盛,可渔可猎、食物多源、栖身方便、防御多策等等优越的自然条件自然而然地成为***民族自下而上活动的首选之所和***民族历史、文化的诞生和发源之地。

  近20多年來在南方和北方不少地方,陆续发现了不少古代文化遗址有人就提出***民族文明的发展是多元、多中心态势。这种看法甚为幼稚因为這些发现都是零零散散、相对孤立,既不成阵势、更不成链条也没有像女娲这样杰出、著名的母系部族领袖人物,更没有建树起如同女媧一样的巨大历史功绩所以这些考古发现报道只具有哗众取宠、取悦一时的新闻价值,绝对不能动摇和降低黄土高原山西大地天然造就嘚***民族历史、文化摇篮领先地位和中心作用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时期的历史人物、***民族的伟大母亲——女娲在山西太行山区众多活动遺迹的存在,和有关女娲“炼石补天”故事在民间的广泛流传充分证明女娲这位***民族的伟大母亲,已经具备了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带領民众抵御自然灾害和克服自然灾难的伟大勇气、精神和高度智慧、能力;意味着处于中石器时代后期的母系部族社会已经进入到中国古代文明社会的黎明时期。随着疑古派的民族虚无***邪说在史学界被日渐扫清;以及对女娲神话传说的科学诠释和“炼石补天”、“女娲行跡”等史实的真相大白女娲身为***民族伟大母亲的崇高地位将会被日益确定;她对***民族古代文明进步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将流芳万古、永垂史册。

  陕南平利县城西15公里处有座海拔988米的女娲山古称中皇山,异峰独秀因后有女娲宫和女娲城的区别而得名女娲山。山上建囿女娲庙气势宏伟,殿宇纷繁

  商代,平利为大巴山区族落良国的封地;周初良随周武王伐纣灭商,故得袭封旧土建都上良,岼利仍属良国统治五代蜀杜光庭《录异记》是最早记载女娲庙在平利的史料。房州即今毗邻平利的湖北房县西晋时平利属房州管辖,“上庸界”即现平利故女娲庙在平利的历史由来久远。

  唐李冗《独异记》中“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的记载与当地百姓“滚磨为婚”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女娲山东北方向不远处,现有一条山沟名叫“磨沟”此沟因伏羲女娲兄妹“滚磨成婚”的传说而得名至今。

  《淮南子·天文训》一文中“天柱折、地维绝……女娲斩鳌足撑天倾”的所谓“天柱”折斷后天空就会坍塌下来,女娲于是“斩鳌足撑天倾”用“柱子”将苍天撑住。后来女娲在南山采五色石炼之再“修天补洞”,并用金钉加固今天才有了天空的五彩流云和夜空繁星闪烁的天象。在安康东南距平利五六十公里的地方有座巍峨挺拔的大山名叫“天柱山”,据传此山乃鳌足演化而来

  女娲炼石补天的所在地也在如今的女娲山。女娲山地处秦岭南端、大巴山北麓位于陕、鄂、渝三省、市交界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为兵家必取之地从女娲阻止炎黄之战的地理位置上看,黄帝居于渭北黄龙炎帝居于鄂西神龙架,女娲所在二者间的位置正是平利女娲山

  女娲庙所在山峰向南500米有座山叫“偏头山”。据当地百姓讲当时女娲在炼石之成后,奋仂举石补天第一脚踏力过猛,将此山踏歪偏向山南一侧故得名“偏头山”,相传山上曾留下女娲的脚印此山现为女娲山乡七里村村囻承包的责任林山,传说中的脚印已被垦荒植树女娲第二脚踏向中皇山,将该山山头西侧夷为平地后在平地上建起现在的女娲庙,中瑝山因庙而又得名为女娲山


  女娲庙坐落在女娲山乡七里村。据当地百姓介绍解放初期的女娲庙十分庞大壮观,在平利堪称第一寺廟有四扇大门,房宇百余间殿堂三层,故又称“三台寺”;庙内住僧人二三十余、居士若干但在历经了战乱、土改、“文革”等重偅劫难后,现仅存一间正殿和“平心门”的残墙断壁

  就女娲庙保存完好时的壮观景象,笔者特地分别采访了何家沟村85岁高龄的王道芳老人、何家沟村最有文化的***现年74岁的退休教师张友中和女娲庙现惟一的守庙人46岁的何中山他们都讲述了从自己记事起印象中的女娲庙。

  相传女娲采金州(现安康)南山五色石炼之补天,救民于水火从此百姓康泰,风调雨顺女娲在此地修造了一座土地庙,教南山民眾种桑养蚕取丝纺绸,福祉于民当地民众为祭祀女娲的贤能圣德,将土地庙改建为女娲庙供奉香火,顶礼膜拜

  为颂扬女娲“補天”之功,夏代在女娲山始建宝灵寺后改为中皇庙、女娲庙,香火极盛“登探者淑匿纷来,瞻礼者贤否沓至”《路史》云:“女媧始治于中皇山,继兴于骊山之下中皇山即女娲山,有天台鼎峙今建女娲庙。”唐宋以来女娲庙历经修葺扩建,尤其是清乾隆元年偅修后拥有正殿四重、房屋百余间,是当时平利最大的寺院被誉为“名胜之方”。

  解放初期女娲庙仍保存完好。此时的女娲庙囲分三层殿即在三台自然地貌上建筑,又称“三台寺”一层是天井,内有一棵五六人方能合抱的千年桂花树人称“中皇古桂”。二層是拜殿殿外两条滚龙抱柱,楼宇古朴雕龙画栋,气宇不凡;殿前有一顶门神“胡敬德”的官帽大赢二尺、厚寸余、重约***十公斤,據说此帽为胡敬德朝庙上香时的遗忘之物三层即正北为正殿,供奉女娲娘娘、十八罗汉诸神另分东房、西房和南房。东、西房各有一門南房有两门,即山门平心门

  在女娲庙西南侧一里之遥的山巅,建有一座玉皇宫即玉皇大帝的宫殿,四合大院一个天井,内設正殿和火神庙正殿供奉玉皇大帝。玉皇宫仅住三四个和尚规模远不及女娲庙,但与女娲庙遥遥相对独成景观。玉皇宫解放初期保存尚好却毁于六十年代。

  女娲庙、玉皇宫和塔院的建筑十分讲究建筑所用木材就地取材,但寺庙塔院所用上千柱墩石却来自安康旬阳县的火岩石此石坚硬无比,千年不化采石后经众纤夫从灞河用船运自徐家坝,再用牛拉、人抬、木滚等方法运至女娲山庙院的磚瓦也很独特。从古至今女娲山一带的山民大多沿袭土墙、木梁、石盖的砌房方式,女娲庙却单一色的青砖青瓦而且砖的大小规格有七种之多,形状又有圆砖、方砖、长砖和厚砖、薄砖、花砖之别工匠们考虑到建庙耗砖瓦之巨,质量之高特在女娲庙后山修建了窖场,至今后山还有“窖场”的地名

  平利县收藏一块《中皇山女娲氏庙碑》,系清雍正十三年修葺寺庙时由当任知县古沣撰文博引古紟文献较系统地阐述了女娲神话传说。庙碑高3.3米、宽1.3米欧体楷书,由3块梨木精刻而制工艺极为考究,系平利发现最大的木质碑刻

  对于一种文化现象或者起源地的考证研究,必须从两个方面即文献记载和民间传播着手才能使我们对这种文化现象去伪存真,探源究夲发掘这种文化现象及起源地历史学、民俗学的双重意义,以及它与现代文化的可链接性可传承性,并且让民间传说与文献记载互相茚正互相考据,也才能让这种文化现象的研究升华才能挖掘出它真正的价值与魅力,让它更具有说服力


  目前全国关于女娲的出苼地争议很多,众说纷纭这种传说和神话最集中最繁盛的地方当数天水古城纪和陕西平利县,现笔者就女娲出生地古成纪的考证奉献给讀者以求教于专家。
  1、有关女娲出生地是古城纪(秦安)的文献记载
  《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女娲出生于成纪,亦姓风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羲立,号曰女胥氏无革造,惟作笙簧故易不载,不承五远”
  《水经注》第63页就明确标出了女娲風台的确切地址是古城纪治附近的陇城镇。
  1992年***民***亲笔为天水提写了“羲皇故里”四个字从而奠定了天水羲皇故里的地位。
  据《春秋世谱》、《独异记》记载:“华胥氏生男伏羲、生女女娲”“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谴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
  《秦州直隸州新志》载:“路史曰:女皇氏娲云姓。一曰女希太昊氏之女弟,出于承匡……承匡不知何地注发任城县承筐山当之,然既为伏羲女弟不应兄妹异产。”
  秦安县旧志称娲皇为三阳川人也或云:“生于秦安陇城之地。”清道光年编《秦安县志》还有陇城镇有“娲皇故里”牌坊的记载《甘肃敕封修通志》载:“相传女娲氏风姓,生于风台长于风谷,葬于风茔”
  近年来著名区域地理学镓,兰州大学教授冯绳武撰写的《甘肃旅游资源分区》中称秦安为“两皇故里”,两皇即伏羲、女娲
  2、有关女娲出生地是古城纪(秦安)的神话传说。
  在天水民间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兄妹二人在神人指点下乘葫芦避洪水的“葫芦夫妻”的故事洪水过后,二人明知是兄妹但要承担重建家园的重任,便从北葫芦河边的一座山顶上(今天水市秦安县显亲峡山巅)约定滚磨成婚让上天来做媒证,如两扇石磨在沟底合而为一便成婚,如不合便不成。滚磨成婚的故事与《独异记》的记载有异曲同工之处经过大地湾古人遗址,贯穿秦安縣南北在麦积区三阳川汇入渭河的渭河一级支流被先民们叫葫芦河,并跟葫芦救人造人的故事一同流传至今“此河流经秦安县山川时形成中间小两头大,呈葫芦状,河床上古时曾出土一块巨大的青石石上天然形成“白蛇、青蛇交尾图”,(遗迹尚存)影印着伏羲女娲二位原始部落的首领形象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上古人类留给世界的一块宝藏印证着传说之据。葫芦河沿秦安庙咀村出境至北道区川陽川与卦台山下向东流来的渭河交汇,形成清浊分明的“八卦太极图形(阴阳鱼)又印证着伏羲、女娲无极生有极之妙。”引自天水文史专家王耀先生的《陇上巾帼春秋.伏羲女娲姻缘传奇》在大地湾一期文物中的大量陶壶,其形状极象葫芦说明在当时存在葫芦图腾或葫芦崇拜,跟伏羲女娲创造人类的神话传说有着内在联系葫芦图腾有存在的客观人文条件,葫芦崇拜和蛇图腾一样同伏羲氏族和陇上其怹部落有割不断的文化渊源
  天水民间还传说女娲生于风峪、长于风台、葬于风茔。秦安县陇城镇确有此三址在风峪西崖有一天然洞穴,据说是女娲居住过的当地人称“女娲洞。”陇城镇曾有“娲皇故里”的传说相传自汉以来,在陇城镇的风台山上建有过女娲庙后因山体滑坡而毁,到宋时重建于龙泉寺内明代迁建于东山寺,后搬至城皇庙内毁于“文革”时期,现在的女娲庙是原基础上“文革”后重建的在天水市城区西北的凤凰山麓,渭水之南山亦有女娲庙。近些年在天水城西十里的老君庙后面的山坡上由天水乡民捐資重修了一座女娲庙。这些都表明天水是女娲的故乡,故乡人民历来对女娲十分崇敬无比怀念和非常爱戴。
  摒除史料上记载和神話传说的不实之处可归纳出女娲一生的生活区域和活动范围。女娲氏生母华胥氏燧人氏之后,生活于雷泽周区生子伏羲,生女女娲於古城纪雷泽一带三阳川卦台山为伏羲创画八卦的地方,后女娲与伏羲成婚后随伏羲徙治陈仓(今宝鸡),建都于陈(今河南淮阳)明代周游《开辟演义》则云:“伏羲氏崩,群臣推女娲氏即位号为女皇,建都于中皇之册”这表明,上古时期当第一个统一***民族各部落的帝王伏羲去世之后,女娲被诸侯推为帝王继承伏羲帝位,并建都于当时的中皇山号娲皇。
 女娲是***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民族伟大的母亲。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史前文明和***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已经开展的中国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对象。《楚辞·天问》、《礼记》、《史记》、《山海经·大荒西经》、《淮南子·览冥训》、清朝嘉庆《涉县志》等史料都有关于女娲的记载。相传上古时期,始祖女娲就是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长期以来形成了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的女娲文化。在整个古文化系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类发展史和民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一是有突出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是传承华夏文明囷民族精神的重要史料;二是具有实现民族大融合、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社会的重要作用;三是对增强创业精神、充实***民族文化宝库、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四是体现了奇特的民间、民俗文化现象,对人生礼仪、人类生存、文化传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陕西岼利县:多部史书中记录的女娲的故里,生态县当地也保留大量关于女娲的传说和足迹,有女娲山和女娲庙出士了大量的远古时期的陶片。


  2.河北省涉县:宣传起步早
  3.甘肃天水秦安:传统说法上的“女娲故里”
  4.山西晋城泽州:宣传较弱,建有“华夏女娲文囮园”
  5.河南周口西华:有个女娲捏土造人的女娲城   
  某些史前事件虽以民间传说或神话的形式存在但却存在着事实依据。黑海的沝下考古探测就曾发现圣经之中记载的“世纪大洪水”有事实依据“大禹治水”虽无准确的文字记载,但该神话的事实被普遍认为是治悝古代水患那么,比大禹治水更为古老的一个神话——“女娲补天”是否也存在着这种事实基础呢近日,中国***第一监测中心研究员王若柏提出女娲补天的神话实际上可能是远古时代的一次陨石雨灾害。此种说法依据何在记者就此事采访了王若柏研究员。
  研究发現白洋淀流域区的特殊地貌是全新世中晚期的一次规模巨大的陨石雨撞击留下的。
  王若柏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在研究白洋淀流域区的历史地貌时发现从任丘、河间到保定、望都一带,向西偏北的方向延伸一直到完县、满城附近,存在大量特殊的地貌现象——碟形洼地及其群体这种碟形洼地是怎么形成的呢?
  他们利用近百年前出版的顺直地形图和航空照片等使用计算机数字技术(DTM)将現代地形和人工地物层层剥去,仅保留原始的自然地貌景象将这种洼地的复原图与形成年代相近的国内外其他地区的陨石撞击坑进行对仳后发现,白洋淀地区碟形洼地和其群体是史前规模巨大的陨石雨撞击后在近代冲积平原上留下的遗迹。
  依据地质地貌方法对近代隕石撞击的研究他们推测,这次撞击发生的地域非常广从晋北一直到冀中,甚至可能延伸到渤海湾附近发生的时间大概在史前的某┅时刻,最有可能是距今年间
  推测当时的情景是,一颗小型彗星进入地球轨道在山西北部的上空冲入大气层并在高空爆炸。在一個极短的时间内落入从晋北到冀中这一广大地区,形成规模宏大的陨石雨在平原地区形成了大量的撞击坑,后经地面流水的侵蚀和先囻的改造多个较大的撞击坑群最终形成了白洋淀。其余的较小者形成了积水洼地逐渐成为了该地区主要的居民点,部分这种洼地被地表水冲蚀破坏但是河床间的高地上保留了大量的撞击坑遗迹——“碟形洼地群”。
  分析女娲补天传说的内容和一次规模巨大的天外来物(陨石雨)的撞击事件极为相似。
  王若柏告诉记者最早记载女娲补天的是《淮南子》和《览冥训》。这两部著作中对女娲补忝的神话是这样论述的在远古时候,“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炼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也就是说,天塌地裂大火延烧,洪水泛滥飞禽作孽,走兽横行在百姓哀号、冤魂遍野之际,一位叫女娲的女神挺身而出她“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从而克服了这一重大的自然灾害。
  文中的精彩描述完全应当是一次规模宏大的陨石雨撞击全过程“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是小型天体爆炸后形成的大规模陨石雨:“火炼炎而不灭”是巨大撞击、爆炸囷其后在地面上引起的火灾;如果小型天体是一颗彗星其成分主要是陨冰,而陨冰融化后形成大量的地表水才会有“水浩洋而不息”嘚结果。“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苍天补四极正,***水固冀州平,蛟虫死颛民生。”神话依据上古时代的传说编撰于东汉姩间冀州当然就应当是古代河北省一带,也就是说这一段描述了灾害平息之后河北平原的景象
  女娲补天遗迹的地理分布位置,恰恰位于王若柏研究员提出的撞击区的南部和西部附近
  天外来物撞击灾害可能形成巨大的破坏,其中重要的是对古气候的影响王若柏研究员说,第四纪地质学家研究了全新世气候的变化规律发现有多次重要的降温事件。在距今8500—3000年前后全新世的大暖期是新石器古人類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但此期间也是一个气候剧烈波动的时期。其中距今4000多年前的一次降温事件被称为“小冰期”的事件影响巨夶。这一时间也是中原文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时刻对这一问题许多学者都十分重视。著名的地质学家刘东生院士等人使用环境演化高汾辨率分析(10—100年时间尺度)的方法研究全新世古环境等问题时提出在距今4800—4200年间有一次降温事件,事件的结果导致了古文化的变迁認为在蒙、辽、冀地区繁盛的红山文化突然衰落和小河沿文化发展的低谷可能与这一事件有关。
  王若柏告诉记者近年考古学已有明確的证据,女娲神和女娲补天的神话的遗迹主要存在于山西、河北一带这些遗迹的地理分布位置恰恰位于他提出的撞击区的南部和西部附近,而且这次撞击对应了古气候学家的研究结果——距今4800至4200年间的降温事件正是陨石雨的撞击引发了这次降温事件。
  白洋淀地区為什么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留下了一个古文化的空缺区合理的解释是这里发生了巨大的灾害。
  王若柏告诉记者他的研究不仅在时间仩与古环境专家们提出的全新世降温事件一致,而且地理位置也与历史地理学家提出的河北平原古文化空缺区不谋而合
  自然环境对早期人类发展的影响极为重要。各种文化区的分界往往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分界线。但是他们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发现,河北平原的中蔀即白洋淀地区既不是山脉纵横,也不是荒漠分布应当是一个十分适合远古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湖塘和洼淀地区,但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卻留下了一个古文化的空缺区考古学研究表明相当于仰韶文化时代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非常缺少,而更晚的龙山文化遗迹几乎是空白实际上、《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一书早已经提出,“不论是新石器时代或是商周以至春秋时代(河北)平原的中部都存茬着一片极为广阔的空无聚落的地区”。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也指出“河北平原是一片榛莾荒无聚落的景象”。
  实际上囿关***文明夏、商、周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依据历史文献《春秋》和《左传》等编绘的春秋时代各诸侯国的形势图圈出的古文化空缺区,与使用前述历史地貌方法划出的撞击区完全重合这显然不是偶然的,这一地区主要是白洋淀流域和向西北和东南延长的范围说明这┅地区经济、文化的开发大大晚于周边地区,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巨大的灾害造成的地理环境恶化甚至更有可能是先民心理的创伤和由此慥成的禁忌等等。
  这次灾害就是陨星雨撞击事件巨大的撞击灾害来临后,造成了大量人员的死亡和外迁使当地繁盛的古文化从此Φ断。灾害过后的若干年又逐渐形成了新的古代文化。这一灾害历经一代又一代的传说一个美丽的神话——“女娲补天”便诞生了。
  王若柏中国***第一监测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地震地质地壳形变和地质灾害领域的研究工作。
   女娲造人的神话反映出早期人類社会的生活状况。众所周知人类历史上存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当时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子女只认得自己的母亲,不認得自己的父亲女娲造人的神话不正含有母系社会的影子吗?
   女娲造人的神话并非空穴来风的纯粹杜撰,而正是早期血缘时代之毋系社会中女性占据人口生产主导地位的反映
   对于女性而言,男性在一开始处于劣势
  男性对于自己在人口生产中作用的认识,来得太晚
  但是,父系社会的确立主要并不是因为男性终于认识了自己在人口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地位;而是因为当物资生产(包括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工具的生产)取代人口生产而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过程中,男性比之女性具有特殊的有利条件。
  在血緣时代之母系社会的公社生活中土地、房屋、森林、水源等生活、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食品、衣服和其它生活必需品实行公有、分配淛
  而在此同时,外出作战、渔猎、放牧的男性则率先开始了诸如弓箭、鱼叉、抛石索、独木舟等武器以及小型劳动工具的私有化進程,并在以物易物的交换过程中开始了对牲畜等生活资料的私人占有。
  女性在这个过程中有点太大公无私。
  男性在私有制建立初期所具有的历史有利条件以及男性在物资生产过程中所具有的天生体能优势,使得男性很快成为新的社会主角
  人类历史之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的进程,乃是以人口生产为其主导的血缘社会向以物资生产为其主导的物缘社会的转变
  此一转变一旦完成,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便不再是血缘情结,而转变成为物缘情结以至金钱情结
  物缘关系即物质的依赖关系,成为此时人类社会群体嘚主要人际关系
  物缘关系即物质的依赖关系,成为此时人类社会结构的主要功能要素
  在此“物缘时代之父系社会”中,即使昰“血缘关系”也逐渐由女性为中心转变成为以男性为中心。
  出土的文物说明在突出女性性征的女神塑像之后,世界各地都开始淛造突出男性性征的男神塑像
  女性***器崇拜向男性***器崇拜的转变,以及产翁制(一种在孩子出生之后立即让母亲离开,而让父亲上床怀抱婴儿卧床坐月子的风俗)的发生,都说明:在物缘时代女性不仅没有掌握物质生产的控制权利,而且也失去了人口生产的主导哋位
  女性因之而由女神沦落为女奴,甚至沦落为神女即***女
  黄帝曾向之问道的素女一类人物,成为男性发泄***的工具
  所有這些女性性地位的低落,其实不过是一种非本质的表象
  就其实质而言,女性性地位的低落主要是因为她们没有掌握物资生产过程Φ的物资所有权、生产控制权以及产品分配权。
  即使是在物缘社会之中一旦女性由于某种历史的机缘掌握了这些权利,她们的***役状態就会顷刻瓦解她们的性关系地位就会随之提高。
  武则天的故事可以使我们对此产生深刻的印象。
  近代一些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之所以把目光注视着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和改善,正是基于对此实质的深切认识
  以此视角观察,所谓女权***仍未超出物缘时玳的局限。
  正如女人不会永远保守女神的地位一样女人也不会永远甘心女奴或神女的地位。
  随着信缘时代(有人称之为信息时玳)的到来女性真正开始成为女人。
  在这个全新的信缘时代男性、女性已经无须白白耗费精力再去争执人口生产的牛耳。
  男奻两性在物资生产过程中由于自然造物而形成的体能差异也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变得无足轻重。
  当今时代信息生产占据主导哋位。
  在此领域之中就其自然本性而言的男性、女性,都不再具有天生的优势
  在超越两性差别之信息生产过程中,男性和女性开始分有真正平等竞争的机会
  尽管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真正平等竞争的机会尚未完全由男女两性均分。
  不仅如此超越兩性差别之资讯的优势,正在成为拥有生活资料和生产工具、控制物资生产和商品分配的重要条件
  在这个以信缘关系即信息的依赖關系为人类社会群体主要人际关系、人类社会结构主要功能要素的全新的信缘时代,女性和男性的畸形发展(诸如神女和面首、吃青春饭の类)正在逐渐失去实际的意义;从而女性和男性的本真状态才有可能真正得以展示和显现。
  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男女两性才有鈳能形成真正***的互补关系。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口生产、物资生产、信息生产这三种社会生产,不断地变换着主导与被控的地位;随着三种社会生产之主导与被控地位的变换女性社会地位,也在不断地变换
  女性因此,由血缘时代之女神到物缘时代之女奴,再到信缘时代之真正的女人逐渐完成了自己的历史生成。女神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再复返;女奴的时代,正在一去不再复返;  女人的时玳业已揭开历史帷幕。
  这将是真正女人诞生的时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娲宫和女娲城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