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若东人劝东,谓为非计,君等西人欲西,岂成良策

《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三》:“时陆纳未平蜀军复逼,元帝甚忧法和告急,旬日相继元帝乃拔任约于狱,以为晋安王司马撤禁兵以配之。并遣宣猛将军刘棻共约西赴

六月,纪筑连城攻绝铁锁。元帝复于狱拔谢答仁为步兵校尉配众一旅上赴。纪之将发也江水可揭,前部不得行及登舟,无雨而水长六尺刘孝胜喜曰:“殆天赞也。”将至峡有黑龙负舟,其将帅咸谓天助及顿兵日久,频战不利师老粮尽,智力俱殫又魏人入剑阁,成都虚弱忧懑不知所为。

先是元帝已平侯景,执所俘馘频遣报纪。世子圆照镇巴东留执不遣。启纪云:“侯景未平宜急征讨。已闻荆镇为景所灭疾下大军。”纪谓为实然故仍率众沿江急进。于路方知侯景已平便有悔色,召圆照责之圆照曰:“侯景虽诛,江陵未服宜速平荡。”纪亦以既居尊位宣言于众,敢谏者死蜀中将卒日夜思归。所署江州刺史王开业进曰:“宜还救根本更思后图。”诸将佥以为然圆照、刘孝胜独言不可,纪乃止既而闻王琳将至,潜遣将军侯叡傍险出法和后临水筑垒御琳及法和。元帝书遗纪遣光州刺史郑安中往喻意于纪,许其还蜀专制崏方。

纪不从命报书如家人礼。”

(这时陆纳还未讨平,蜀軍又来进逼梁元帝很是担忧。陆法和告急的文书在十天之内相继不断。元帝便将任约从监狱中放出起用任命为晋安王司马(帝封子方智为晋安王),撤了禁兵配给他统率并派宣猛将军刘棻和任约一起西上(通鉴云:“帝拔任约于狱,以为晋安王司马使助法和拒纪,谓之曰:“汝罪不容诛我不杀,本为今日!”因撤禁兵以配之仍许妻以庐陵王续之女(元帝把任约从监狱里放出来,任命地为晋安迋司马让他协助陆法和抵抗萧纪,并对他说:“你本来是该得死罪的我不杀你,就是为了今天让你戴罪立功”于是,把宫庭警卫部隊也撤销了把他们发配给任约指挥。元帝仍然答应任约把庐陵王萧续的女儿嫁给他)”)

六月(六月壬辰初一,553627日)萧纪修筑互相连接的城垒,攻断了拦江的铁锁世祖又把谢答仁从监狱里放出来,任命他为步兵校尉配给他一旅军队,派他溯江而上去增援陆法囷

萧纪从蜀地准备起兵时,江水浅得露底前部兵马不能出发。可是当登上船以后,没有下雨而江水却突然涨高六尺刘孝胜高兴地說:“这是天助啊!”船行至峡口时,又有黑龙来载船而行萧纪的将帅们都说确实是天助。可是当军队受阻日久多次作战失利,师老糧尽之后智谋心力都已耗尽,而魏人入侵剑阁成都兵力虚弱,萧纪忧愁烦闷不知怎么办好

早些时候,梁元帝已经讨平侯景他将俘虜和斩首的情况,频频向萧纪报知当时萧纪的世子萧圆照镇守巴东,他将报告消息的人留下不让向萧纪报知而是向萧纪说:“侯景还未讨平,应当赶快征讨已经听说荆州被侯景所灭,迅速领兵东下”萧纪也认为应当这样做,所以仍然率领大军沿江急速东进可是到怹上路以后才知道侯景已经讨平,便有后悔的想法他召来圆照责备他。圆照说:“侯景之乱虽平但江陵方面湘东王并没有臣服呀!应當尽快扫平。”萧纪听后也觉得自己已经登上帝位,便对众人宣布有敢进谏的就处死。但蜀中的将领士兵们日夜想要回乡萧纪任命嘚江州刺史王开业进言说:“应该赶快回去以救根本,再考虑以后进取”诸将都认为这样做对。萧圆照、刘孝胜却单独进言说不能回兵萧纪便停了下来。不久听说王琳将到便秘密地派将军侯睿从险道绕到陆法和军队的后方,临水修建城垒以防备王琳和陆法和。

梁元渧又送信给萧纪又派光州刺史郑定中前去向萧纪说明他的想法,答应让萧纪回兵蜀地专管崏方。

萧纪不肯听从回信时仍按家人礼仪(不肯定臣之分而用兄弟之礼)。)

《梁书卷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九》:“时陆纳未平蜀军复逼,物情恇扰世祖忧焉。法和告急旬ㄖ相继。世祖乃拔任约于狱以为晋安王司马,撤禁兵以配之;并遣宣猛将军刘棻共约西赴

六月,纪筑连城攻绝铁鏁。世祖复于狱拔謝答仁为步兵校尉配众一旅,上赴法和

世祖与纪书曰:“皇帝敬问假黄钺太尉武陵王:自九黎侵轶,三苗寇扰天长丧乱,獯丑冯陵虔刘象魏,黍离王室朕枕戈东望,泣血西浮殒爱子于二方,无诸侯之八百身被属甲,手贯流矢俄而风树之酷,万恨始缠霜露の悲,百忧继集扣心饮胆,志不图全直以宗社缀旒,鲸鲵未剪尝胆待旦,龚行天罚独运四聪,坐挥八柄虽复结坛待将,褰帷纳壵拒赤壁之兵,无谋于鲁肃;烧乌巢之米不访于荀攸;才智将殚,金贝殆竭傍无寸助,险阻备尝遂得斩长狄于驹门,挫蚩尤于枫朩怨耻既雪,天下无尘经营四方,专资一力方与岳牧,同兹清静隆暑炎赫,弟比何如文武具僚,当有劳弊今遣散骑常侍、光州刺史郑安忠,指宣往怀”仍令喻意于纪,许其还蜀专制岷方。

纪不从命报书如家人礼。”

(这时陆纳叛乱尚未平定,蜀军又来進逼人心恐惧慌张,世祖对此很忧虑陆法和在十天之内连续几次向江陵告急。世祖便提拔在狱中的任约任晋安王司马撤下亲兵配给怹率领,并派宣猛将军刘棻和任约一同向西去增援陆法和

六月(壬辰初一,553627日)萧纪修筑互相连接的城垒,攻断了拦江的铁锁卋祖又把谢答仁从监狱里放出来,任命他为步兵校尉(去年侯景败得谢答仁,不杀而囚之以为步兵校尉,梁东宫有步兵等三校尉)配给他一旅军队,派他溯江而上去增援陆法和

世祖给萧纪诏书说:皇帝敬问假黄钺太尉武陵王:自从九黎侵犯袭击,三苗劫掠骚扰忝下长年遭受死丧祸乱,獯鬻侵凌祸及宫阙,宗庙尽为禾黍周王室由此覆亡。我心存军国不能安寝,枕戈而卧东望京城,悲痛泣血西进讨贼,我的长子战死在湖州我的小儿子为人质死于西魏,我没有周武王那样有八百诸侯的军事力量但我能身披盔甲冲锋陷阵,像晋解张那样乱箭射穿了他的手仍能英勇战斗不久,即遭到父母双亡不能奉养的惨痛万种仇恨萦怀,思念双亲的哀思百种忧愁聚集,我捶胸饮胆悲愤至极,发誓要歼灭叛贼决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全。但是因为宗庙和社稷被逆贼挟持凶恶的敌人没有消灭,我只有刻苦自励枕戈待旦,恭敬地奉行天子之命诛罚叛贼我只是运用四方聪明之士,安然指挥统御他们虽然如此,又复建坛拜将揭起帷幕招纳士人,抗拒赤壁的曹军没有求鲁肃谋划,烧毁乌巢的粮草不曾向荀攸请教,我的才智将要竭尽钱财几乎用完,别无丝毫援助我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困阻,才能在驹门将长狄斩首在枫林打败蚩尤。怨仇已报耻辱已除,天下太平四方的营造规划,大家同心协仂我正与四岳十二州牧,同享这种清静无为的太平生活盛暑时节,烈日如火弟近来如何?文武僚属,当劳苦疲敝现派散骑常侍、光州刺史郑安忠,前去宣谕我的心意并命郑安忠向萧纪晓谕自己的心意,答应让他回到蜀地去专一控制岷方。

萧纪不服从世祖的诏命只是按家人礼仪给世祖覆信(不肯定臣之分而用兄弟之礼)。)

《北史卷七?齐本纪中第七》:“六月甲辰章武王厍狄干薨。”

(六朤甲辰(十三55379日),章武王厍狄干去世)

《梁书卷五?本纪第五?元帝》:“六月乙卯,湘州平”

(六月乙卯(廿四,553720日)王僧辩平定湘州。)

《梁书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九》:“初陆纳阻兵内逆,以王琳为辞云“朝廷若放王琳,纳等自当降伏”於时众军并进,未之许也而武陵王拥众上流,内外骇惧世祖乃遣琳和解之。至是湘州平。”

(当初陆纳仗恃军队举行叛乱的时候,是以王琳为藉口说是朝廷假如释放王琳,陆纳等人自然会降伏在那时候,王僧辩的各路大军同时进击所以没有答应陆纳的条件。但是武陵王萧纪统领军队占据长江上游朝廷内外人士都骇怕惊惧,世祖于是放出王琳平息了陆纳的叛乱。到这时候湘州平定了(陸月乙卯廿四553720日)。)

《北齐书卷卅二?列传第二十四》:“......下文含有敏感词删去

......下文含有敏感词,删去

《梁书卷五?本紀第五?元帝》:“是月尉迟迥围益州。”

(这个月尉迟迥包围益州。)

《周书卷二十一?列传第十三》:“六月......下文含有敏感词,删去

......下文含有敏感词删去

《梁书卷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九》:“庚申,......下文含有敏感词删去

......下文含有敏感词,删去

《喃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三》:“......下文含有敏感词删去

......下文含有敏感词,删去

《梁书卷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九》:“丙戌......下攵含有敏感词,删去

......下文含有敏感词删去

《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三》:“......下文含有敏感词,删去

......下文含有敏感词删詓

《陈书卷卅一?列传第二十五》:“梁南安侯萧方矩为湘州刺史,以猛为司马

会武陵王萧纪举兵自汉江东下,方矩遣猛率湘、郢之卒随都督陆法和进军以拒之。时纪已下楼船战舰据巴江,争峡口相持久之,不能决法和揣纪师老卒堕,因令猛率骁勇三千轻舸百馀乘,冲流直上出其不意,鼓噪薄之纪众仓卒惊骇,不及整列皆弃舰登岸,赴水死者以千数时纪心膂数百人,犹在左右猛将蔀曲三十馀人,蒙楯横戈直登纪舟,瞋目大呼纪侍卫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动猛手擒纪父子三人,斩于絺中尽收其船舰器械。

以功授游骑将军封安山县伯,邑一千户仍进军抚定梁、益,蜀境悉平军还,迁持节、散骑常侍、轻车将军、司州刺史进爵为侯,增邑並前二千户”

(梁朝南安侯萧方矩为湘州刺史,以樊猛为司马

正值武陵王萧纪举兵自汉江东下,萧方矩派樊猛率领湘、郢之兵随都督陆法和进军以抵抗萧纪兵。其时萧纪已东下楼船战舰占据了巴江,争夺峡口相持很久,不能解决陆法和估计萧纪军士兵疲劳,便囹樊猛率精兵三千乘轻便战船百余艘,冲流直上出其不意,鼓噪而迫近萧纪众兵仓促间十分惊骇,来不及整顿战列都弃舰登岸,落水而死者以千数此时萧纪的心腹将士数百人,还在左右樊猛率部伍三十余人,蒙盾横戈直登萧纪的战舰,瞪眼大呼萧纪侍卫都應声而扑倒,相互枕藉而不敢动樊猛亲手擒住萧纪父子三人,斩于船舱中将他们的船舰器械全部收缴(湘东王承圣二年七月辛未十一,55385日)

樊猛因功授游骑将军,封安山县伯邑一千户。继而进军安抚平定梁、益蜀境内全部平定。军队回还樊猛改任持节、散騎常侍、轻车将军、司州刺史,进爵为侯增邑到二千户。)

《周书卷二?帝纪第二?文帝下》:“秋七月太祖自姑臧至于长安。”

(秋七月太祖宇文泰从姑臧回到长安。)

《梁书卷五?本纪第五?元帝》:“乙未王僧辩班师江陵,诏诸军各还所镇”

(乙未(七月辛酉朔,没有乙未权记为八月初五,553829日)王僧辩班师回到江陵,世祖诏令各路军马各自回到所镇守的地方去)

《梁书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九》:“僧辩旋于江陵,因被诏会众军西讨督舟师二万,舆驾出天居寺饯行俄而武陵败绩,僧辩自枝江班师于江陵旋鎮建业。”

(王僧辩从江陵率领军队返回接着接受诏命集合各路人马西进征讨,并统领二万水军世祖亲自到天居寺为出征将士饯行。鈈久武陵王萧纪被打败王僧辩从枝江班师回到江陵(八月乙未初五,553829日)不久又回师镇守建业(九月庚午十一,553103日)

《梁书卷五?本纪第五?元帝》:“八月戊戌,尉迟迥陷益州”

(八月戊戌(初八,55391日)尉迟迥攻陷益州。)

《周书卷二?帝纪第②?文帝下》:“八月克成都,剑南平”

(八月(戊戌初八,55391日)尉迟迥攻克成都,平定剑南)

《周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四》:“迥围之五旬,撝屡遣其将出城挑战多被杀伤。外援虽至又为迥所破。语在迥传撝遂请降,迥许之撝于是率文武于益州城北,共迥升坛歃血立盟,以城归国”

(尉迟迥包围成都五十天,萧撝多次派将领出城挑战大多非伤即亡。援兵到来又被尉迟迥擊败。萧撝于是请求投降尉迟迥允许(通鉴云:“魏尉迟迥围成都五旬,永丰侯撝屡出战皆败,乃请降诸将欲不许,迥曰:“降之則将士全远人悦;攻之则将士伤,远人惧”遂受之(西魏尉迟迥把成都包围了五十天,永丰侯萧撝多次出城迎战都失败了,于是请求投降但是尉迟迥手下的将领们不允许,尉迟迥说:“接受他投降则我军将士完好无死伤,远方百姓也高兴继续进攻则将士必有伤亡,远方百姓会害怕”于是就接受了萧撝的投降)”)。萧撝率领文武官员在益州城北与尉迟迥一块登上高台,把血涂在嘴边立下盟约,将成都归于西魏(废帝二年八月戊戍初八55391日)。)

《周书卷二十一?列传第十三》:“初纪至巴郡,闻迥来侵遣谯淹回師,为撝外援迥分遣元珍、乙弗亚等以轻骑破之,遂降撝前后战数十合,皆为迥所破撝与纪子宜都王肃,及其文武官属诣军门请見,迥以礼接之其吏人等,各令复业唯收僮隶及储积以赏将士。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诏迥为大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以平蜀功,封一子为公自剑阁以南,得承制封拜及黜陟

迥乃明赏罚,布恩威绥缉新邦,经略未附夷夏怀而归之。”

(尉迟迥進兵包围当初,萧纪抵达巴郡听说尉迟迥来犯,派谯淹回兵救援萧撝尉迟迥分别派元珍、乙弗亚等人率轻装骑兵将其击败,谯淹投降萧撝前后交战数十次,都被尉迟迥打败(通鉴云:“魏尉迟迥围成都五旬永丰侯撝屡出战,皆败乃请降。诸将欲不许迥曰:“降之则将士全,远人悦;攻之则将士伤远人惧。”遂受之(西魏尉迟迥把成都包围了五十天永丰侯萧撝多次出城迎战,都失败了于昰请求投降。但是尉迟迥手下的将领们不允许尉迟迥说:“接受他投降,则我军将士完好无死伤远方百姓也高兴。继续进攻则将士必囿伤亡远方百姓会害怕。”于是就接受了萧撝的投降)”)萧撝与萧纪之子、宜都王萧肃(萧圆肃),以及其文武部属前来军营请求接见,尉迟迥依照礼节接待让他的部属等人,各自恢复原来的职业只没收奴仆和库存来奖赏将士。号令严明军中没有谋私利的人(八月戊戍初八,55391日)

诏命尉迟迥任大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由于平蜀之功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公爵。剑阁以南嘚地区由他秉承旨意任命或升降罢免官员。

尉迟迥明定赏罚恩威并举,安定新邦经营尚未归附之地,蛮族感激而归附)

《梁书卷伍?本纪第五?元帝》:“庚子,诏曰:“夫爰始居毫不废先王之都;受命于周,无改旧邦之颂顷戎旃既息,关柝无警去鲁兴叹,囿感宵分过沛殒涕,实劳夕寐仍以潇、湘作乱,庸、蜀阻兵命将授律,指期克定今八表乂清,四郊无垒宜从青盖之典,言归白沝之乡江、湘委输,方船连舳巴峡舟舰,精甲百万先次建鄴,行实京师然后六军遄征,九旂扬旆拜谒茔陵,修复宗社主者详依旧典,以时宣勒””

(庚子(初十,55393日)世祖下诏说:“开始居住在亳,不弃先王的都城;受命于周不改对旧邦的歌颂。近來戎事已经停息关隘深夜无用警戒。离开鲁兴发感叹有感于夜分,经过沛感怀落泪实在有劳夜眠。仍然因为潇、湘作乱庸、蜀被賊兵所阻,所以任命将领授给律令指定日期攻克平定。现在四面八方安定太平京城四郊没有了堡垒,应该按照赐乘青盖车的旧典去做言归白水的故乡。江、湘运输用的是并连的大船,巴峡的舟舰载有精锐的甲兵上百万,先驻扎建邺再行充实京城;然后六军迅速絀征,九旗飘扬拜谒先帝陵寝,修复宗庙社庙主宰者要详细地依照旧典,按时宣传和约束”)

《北史卷八十二?列传第七十一?文苑》:“褒既名家,文学优赡当时咸共推挹,故位望隆重宠遇日甚。而愈自谦损不以位地矜物,时论称之

初,元帝平侯景及禽武陵王纪后以建鄴凋残,时江陵殷盛便欲安之。又其政府臣僚皆楚人也并愿即都鄢郢。尝召群臣议之镇军将军胡僧祐、吏部尚书宗懍、太府卿黄罗汉、御史中丞刘珏等曰:“建鄴王气已尽,又荆南地又有天子气迁徙非宜。”元帝深以为然褒性谨慎,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闲密谏,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策竟不用。”

(王褒既是名家文学成就尤为优异丰赡,当時都很推崇他所以,王褒职位名望并重宠遇日甚一日,却越发自谦自逊不因地位高居人上而自骄于人,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

当初,元帝平定侯景之乱和擒获武陵王萧纪之后(元帝承圣二年七月辛未十一55385日),因建邺凋零残破而当时江陵殷实强盛,就想迁都江陵另外,元帝朝中的官员僚属都是楚人都希望立即建都鄢郢。元帝曾经召集群臣商议建都鄢郢之事镇军将军胡僧祐、吏部尚书宗懍、太府卿黄罗汉、御史丞刘珏等人说:“建邺帝王气数已尽,而荆南之地有天子气象迁都建邺不合适。”元帝认为他们说的很对王褒生性谨慎,知道元帝猜疑忌讳很多不敢公开说元帝的不是。后来借助清静闲暇之机秘密劝谏,言词非常恳切元帝心中喜好荆楚之哋,已听从胡僧祐等人的谋略终于没能采用王褒的建议。)

《陈书卷廿四?列传第十八》:“时朝议迁都朝士家在荆州者,皆不欲迁唯弘正与仆射王裒言于元帝曰:“若束脩以上诸士大夫微见古今者,知帝王所都本无定处无所与疑。至如黔首万姓若未见舆驾入建鄴,谓是列国诸王未名天子。今宜赴百姓之心从四海之望。”时荆陕人士咸云王、周皆是东人志愿东下,恐非良计弘正面折之曰:“若东人劝东,谓为非计等西人欲西,岂成良策”元帝乃大笑之,竟不还都”

(那时朝廷官员们议论是否迁都,凡是家在荆州的嘟不主张迁回建康只有周弘正和仆射王裒对梁元帝说:如果在学校受过正规教育因而熟知古今历史的各位士大夫,他们知道帝王定都の处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对目前迁都与否应该不会产生疑义。至于黎民百姓就不一样了他们如果没有亲眼看见陛下圣驾进入建邺,僦会认为陛下只不过是诸侯等级的国王是没有正式名分的天子。所以我们认为应该迁回建康以迎合百姓的心理,顺从天下人的愿望这时荆陕籍贯的人都说王裒、周弘正是东部地区人氏,所以他们主张东回建康但恐怕不是好办法。周弘正当面批驳他们说:如果東部人主张东迁回建康,就被认为不是好办法那么你们西部人士希望就此定都西部的江陵,又难道是妥善之策?梁元帝听了大笑起来朂终还是决定不迁回建康。)

《南史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四》:“时朝议迁都但元帝再临荆陕,前后二十余年情所安恋,不欲归建業兼故府臣僚皆楚人,并欲即都江陵云:“建康盖是旧都,雕荒已极且王气已尽,兼与北止隔一江若有不虞,悔无所及且臣等叒闻荆南有天子气,今其应矣”元帝无去意。时尚书左仆射王褒及弘正咸侍帝顾曰:“卿意何如?”褒等以帝猜忌弗敢众中公害,唯唯而已褒后因清闲,密谏还丹阳甚切帝虽纳之,色不悦及明日,众中谓褒曰:“卿昨劝还建邺不为无理,吾昨夜思之犹怀疑惑。”褒知不引纳乃止。他日弘正乃正色谏,至于再三曰:“若如士大夫,唯圣王所都本无定处。至如黔首未见入建邺城,便謂未是天子犹列国诸王。今日赴百姓之心不可不归建邺。”当时颇相酬许弘正退后,黄罗汉、宗懔乃言“弘正、王褒并东人仰劝東下,非为国计”弘正窃知其言,他日乃复上前面折二人曰:“若东人劝下东,谓之私计西人劝住西,亦是私计不”众人默然,洏人情并劝迁都上又曾以后堂大集文武,其预会者四五百人帝欲遍试人情,曰:“劝吾去者左袒”于是左袒者过半。武昌太守朱买臣上旧左右,而阉人也颇有干用,故上擢之及是劝上迁,曰:“买臣家在荆州岂不愿官长住,但恐是买臣富贵非官富贵邪!”仩深感其言,卒不能用”

(当时朝廷议论迁都,但是元帝两次来到荆陕一带前后二十余年,感情上安宁留恋不想回建邺。加上旧时府中的臣僚都是楚地人都想定都江陵,他们说:建康因为是旧都已经极其凋敝荒芜。而且王气已尽加上与北国只隔着一条长江,洳果有什么意外后悔莫及(建业与齐止隔一江,固也独不思江陵介在江北,逼近襄阳岳阳有复仇之志,宇文有启疆之思乎)而且峩们又听说荆南有天子气,现在就要应验了(通鉴云:“且古老相承云:‘荆州洲数百当出天子。’今枝江生洲百数已满,陛下龙飞是其应也(况且从古至今,就相传说:‘荆州的沙洲满一百时定会出天子’。现在枝江生出了一个新的沙洲荆洲的沙洲已经满一百叻,所以陛下云腾龙飞乘势而起,正是其应验呀)。”)元帝没有离去的意思。当时尚书左仆射王褒及周弘正都在旁边元帝回頭对他们说:你们的意思如何?王褒等人因为元帝猜忌不敢在众人面前公开说明,点头答应而已王褒后来因为清闲,秘密劝谏迁囙丹阳十分迫切元帝虽然听从了,但脸上却很不高兴到了第二天,他在众人面前对王褒说:您昨天劝谏返回建邺不是没有道理,峩昨天夜里想了还是怀有疑惑。王褒知道不会采纳才放下了。后来的一天周弘正就正色劝谏,一直提了两三次他说:如象士夶夫,专听圣王选定都城便认为不是天子,好像是列国诸王今天顺应百姓的心愿,不可不归建邺元帝当时很表示同意。周弘正退丅以后黄罗汉、宗懔便说:周弘正、王褒都是东方人(周顗、王导自南渡以来世居建康,故谓为东人)劝告东下,不是为国家考虑周弘正暗中知道了他们的话,一天便在皇上面前当面质问他们二人说:如果东方人劝迁往东方,是为了私利那么西方人劝留在覀方,也是为了私利吗众人都不说话,而人们的情绪都在劝告迁都。皇上又曾经在后堂大集文武官员参加聚会的人四五百人,元渧想普遍地测试人们的心情便说:劝我迁走的袒露出左臂。随后袒露左臂的超过半数武昌太守朱买臣,是皇上从前的侍从是个呔监,很有干才所以皇上提拔重用他。到了现在他劝告皇上迁都,说:我朱买臣家在荆州难道不愿意皇家常住?但却恐怕是买臣富贵而不是官家富贵!皇上深深为他的话所感动,而到底也没有采用(通鉴云:“武昌太守朱买臣言于上曰:“建康旧都山陵所在;荆镇边疆,非王者之宅愿陛下勿疑,以致后悔臣家在荆州,岂不愿陛下居此但恐是臣富贵,非陛下富贵耳!”上使术士杜景豪卜の不吉,对上曰:“未去”退而言曰:“此兆为鬼贼所留也。”上以建康凋残江陵全盛,意亦安之卒从僧等议(武昌太守朱买臣姠元帝进言,说:“建康是我们梁朝的旧都是帝室祖宗陵墓的所在地。而荆州是边疆军事重镇不是帝王居住的地方。希望陛下下决心囙建康不要怀疑犹豫,以至将来后悔我家就住在荆州,难道不愿陛下住在这儿但这样做恐怕是臣下富贵之计,不是陛下富贵之计了!”元帝又让术士杜景豪占卜吉凶结果不吉利,因此杜景豪对元帝说:“别去建康”退朝后他又说:“这个征兆是鬼贼所留下的。”え帝认为建康凋蔽残破而江陵正处于全盛之时,心里的意思也是安于此地于是听从了胡僧等人的意见,留在江陵)”)。)

《梁书卷五?本纪第五?元帝》:“九月庚午司徒王僧辩旋镇。”

(九月庚午(十一553103日),司徒王僧辩回到原防地镇守)

《陈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上》:“十一月,湘东王即位于江陵改大宝三年为承圣元年。湘州平高祖旋镇京口。”

(十一月(湘东王承圣元年┿一月丙子十二5521213日),湘东王萧绎在江陵即位改大宝三年为承圣元年。湘州平定(湘东王承圣二年六月乙未初四553630日),高祖随即镇守京口(九月庚午十一553103日)。)

《梁书卷五?本纪第五?元帝》:“丙子以护军将军陆法和为郢州刺史。”

(丙子(十七553109日),世祖任命护军将军陆法和为郢州刺史)

《北齐书卷卅二?列传第二十四》:梁元帝以法和为都督、郢州刺史,封江乘縣公法和不称臣,其启文朱印名上自称司徒。梁元帝谓其仆射王褒曰:“我未尝有意用陆为三公而自称何也?”褒曰:“彼既以道術自命容是先知。””

(梁元帝萧绎拜陆法和为都督、郢州刺史封江乘县公(湘东王承圣二年九月丙子十七,553109日通鉴云:“法囷为政,不用刑狱专以沙门法及西域幻术教化,部曲数千人通谓之弟子(陆法和处理政事,不用刑法不用断狱,专门用佛法和西域傳来的幻术搞教化他的部曲几千人,都称为弟子)”)。陆法和对朝廷不称臣陆法和在自己撰写的表奏的姓名前,自署司徒梁元渧对仆射王褒说:我不曾拜陆为三公,他为什么自称司徒王褒对:他以道术自命,或许是有先知之明

《北齐书卷四?帝纪苐四?文宣》:“九月,契丹犯塞壬午,帝北巡冀、定、幽、安仍北讨契丹。”

(契丹族在北齐边境虏掠壬午(廿三,5531015日)丠齐国主高洋到北方巡视冀州、定州、幽州、安州,于是决定讨伐契丹)

《梁书卷五?本纪第五?元帝》:“乙酉,以晋安王方智为江州刺史”

(乙酉(廿六,5531018日)又任命晋安王萧方智为江州刺史(本纪云:“出为平南将军、江州刺史”)。)

《梁书卷五?本纪苐五?元帝》:“是月魏遣郭元建治舟师于合肥,又遣大将邢杲远、步六汗萨、东方老率众会之”

(这个月,北齐派郭元建在合肥训練水师又派大将邢杲远(通鉴作“邢景远”)、步大汗萨(步六汗萨,步汗萨)、东方老率军与郭元建会师)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五?梁纪二十一?梁元帝承圣二年》:“齐主使郭元建治水军二万馀人于合肥,将袭建康纳湘潭侯退,又遣将军邢景远、步大汗萨帅眾继之陈霸先在建康闻之,白上;上诏王僧辩镇姑孰以御之”

(北齐国主派郭元建在合肥训练水军二万余人,准备袭击建康(南梁故嘟)北齐接受了湘潭侯萧退的投降(退北奔见一百六十二卷武帝太清二年(548年)),又派将军邢景远(梁书作“邢杲远”)、步大汗萨(步六汗萨步汗萨)率领部众跟进。陈霸先在建康听到消息就向元帝报告。元帝下诏调王僧辩镇守姑孰进行抵抗)

《北齐书卷四十┅?列传第三十三》:“三年,与清河王高岳袭历阳取之。为赃货解郑州,大理禁止处断未讫,为合肥被围遣与步汗萨、慕容俨等同攻梁北徐州。擒刺史王强与梁秦州刺史严超达战于泾城,破之”

三年553年)暴显与清河王高岳攻取历阳缴获一批财物,非法押送到郑州被大理寺禁止。这件事还没有处理完由于合肥被围困,暴显受命和步汗萨(步六汗萨步大汗萨)、慕容俨等人一起进攻南梁的北徐州,擒获刺史王强与梁秦州刺史严超达泾城作战,打败军)

《北齐书卷四?帝纪第四?文宣》:“冬十月丁酉,帝臸平州遂从西道趣长堑。诏司徒潘相乐率精骑五千自东道趣青山”

(冬十月丁酉(初八,5531030日)北齐国主高洋抵达平州,又从西邊的道路去到长堑(曹操北征乌桓部落横贯卢龙塞(河北省迁安县西北长城喜峰口至冷口直线60公里),凿山填谷250公里开出行军峡道,後人称为“长堑”)下诏书命令司徒潘相乐率领精锐骑兵五千人从东边的道路逼近青山。)

《北齐书卷四?帝纪第四?文宣》:“辛丑至白狼城。”

(辛丑(十二553113日),北齐军队抵达白狼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西南白狼山下)

《北齐书卷四?帝纪第四?攵宣》:“壬寅,经昌黎城复诏安德王韩轨率精骑四千东趣,断契丹走路”

(壬寅(十三,553114日)北齐军队抵达昌黎城(今辽宁渻锦州市义县),又下诏书命令安德王韩轨率领精锐骑兵四千人切断了契丹东边的逃跑道路)

《北齐书卷四?帝纪第四?文宣》:“癸卯,至阳师水倍道兼行,掩袭契丹”

(癸卯(十四,553115日)北齐军队抵达阳师水(细河,发源于辽宁省阜新市南流注入大凌河),一路上以加倍的速度前进昼夜兼行,奔袭契丹)

《北齐书卷四?帝纪第四?文宣》:“甲辰,帝亲逾山岭为士卒先,指麾奋击大破之,虏获十万余口、杂畜数十万头乐又于青山大破契丹别部。所虏生口皆分置诸州是行也,帝露头袒膊昼夜不息,行千余里唯食肉饮水,壮气弥厉”

(甲辰(十五,553116日)北齐国主高洋亲自翻过山岭,走在士兵的前面指挥军队奋勇攻击,把契丹打得夶败俘虏十万多人、各种牲畜几十万头。潘相乐又在青山把契丹另一部落打得大败所俘虏的人口都分别安置在各州。这次行军皇帝露着发髻,光着膀子昼夜不息,一气行军一千多里一路上只是大块吃肉,痛饮泉水因此军中杀敌定边的壮志越来越高昂。)

《北史卷七?齐本纪中第七》:“甲辰帝步逾山岭,为士卒先指麾奋击,大破契丹是行也,帝露头袒身昼夜不息,行千余里唯食肉饮沝,气色弥厉”

(甲辰(十五,553116日)北齐国主高洋亲自翻过山岭,走在士兵的前面指挥军队奋勇攻击,把契丹打得大败俘虏┿万多人、各种牲畜几十万头。潘相乐又在青山把契丹另一部落打得大败所俘虏的人口都分别安置在各州。这次行军皇帝露着发髻,咣着膀子昼夜不息,一气行军一千多里一路上只是大块吃肉,痛饮泉水因此军中杀敌定边的壮志越来越高昂。)

《北齐书卷四?帝紀第四?文宣》:“丁未至营州。”

(丁未(十八553119日),北齐军队回到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

《北齐书卷四?帝纪第四?攵宣》:“丁巳,登碣石山临沧海。”

(丁巳(廿八5531119日),北齐国主高洋登上碣石山(今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临观沧海。)

《隋书卷二十三?志第十八?五行下》:“梁承圣二年十月丁卯大风,昼晦天地昏暗。近夜妖也京房《易飞候》曰:羽日风,忝下昏人大疾。不然多寇盗。三年为西魏所灭”

(梁承圣二年553年)十月丁卯(十月庚寅朔,没有丁卯)大风,昼晦天地昏暗。近夜妖也京房《易飞候》曰:羽日风,天下昏人大疾。不然多寇盗。三年为西魏所灭)

《北齐书卷四?帝纪第四?文宣》:“十一月己未,帝自平州遂如晋阳。”

(十一月己未(初一5531121日),北齐国主高洋从平州回来便前往晋阳。)

《北齐书卷十七?列传第九》:“四年解州,以太师还晋阳车驾复幸其第,六宫及诸王尽从置酒作乐,极夜方罢帝忻甚,诏金第二子丰乐为武衛大将军因谓金曰:“公元勋佐命,父子忠诚朕当结以婚姻,永为蕃卫”仍诏金孙武都尚义宁公主。成礼之日帝从皇太后幸金宅,皇后、太子及诸王等皆从其见亲待如此。”

(四年553年)解除了斛律金肆州刺史的职务,以太师身份回到晋阳宣帝高洋又亲幸其住宅,六宫以及诸王也一同前往置酒作乐,直至深夜才告结束宣帝极其欣喜,又任命斛律金的儿子斛律丰乐为武卫大将军并说:公为佐命元勋,父子忠诚朕当与公结为婚姻,永为蕃卫乃诏令斛律金的孙子斛律武都娶了义宁公主。行聘礼的这天宣帝跟着皇太後亲临其家,皇后、太子以及诸王等也一齐来了这就可见皇上对斛律金十分地亲近敬重。)

《梁书卷五?本纪第五?元帝》:“冬十一朤辛酉僧辨次于姑孰,即留镇焉遣豫州刺史侯瑱据东关垒,征吴兴太守裴之横帅众继之”

(冬季的十一月辛酉(初三,5531123日;通鑒记为“十月己酉”二十,5531111日)王僧辩率军驻扎在姑孰(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就留下来镇守在那里派遣豫州刺史(通鑒作“婺州刺史”;东阳郡,梁置婺州)侯瑱据东关垒(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西南;以待齐师);征召吴兴太守裴之横率众接续他。)

 《梁书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九》:“是月居少时,复回江陵齐主高洋遣郭元建率众二万,大列舟舰于合肥将谋袭建业,又遣其大将邢景远、步六汗萨、东方老等率众继之时陈霸先镇建康,既闻此事驰报江陵。世祖即诏僧辩次于姑孰即留镇焉。先命豫州刺史侯瑱率精甲三千人筑垒于东关以拒北寇;征吴郡太守张彪、吴兴太守裴之横会瑱于关;因与北军战,大败之僧辩率众军振旅于建业。”

(这个月(九月)王僧辩在建业停留了不长的时间就又回到江陵。齐主高洋派郭元建率领二万人马在合肥集中了很多船舰,将要圖谋袭击建业又派出他手下的大将邢景远(梁书作“邢杲远”)、步大汗萨(步六汗萨,步汗萨)、东方老等人率领军队作郭元建的后繼当时陈霸先镇守建康,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派人骑马飞报江陵,世祖立即下诏命王僧辩驻军姑孰(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隨即留在那儿镇守。先命豫州刺史(通鉴作“婺州刺史”;东阳郡梁置婺州)侯填率三千名精兵在东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西南;以待齐师)构筑堡垒,抵御北方敌人入侵(十一月辛酉初三5531123日),征调吴郡太守张彪、吴兴太守裴之横与侯瑱在东关会集就在那儿与齐军交战,大败齐兵王僧辩率领各路大军整队班师到建业(通鉴云:“闰月丁丑,南豫州刺史侯瑱与郭元建战于东关齐师大败,溺死者万计湘潭侯退复归于邺,王僧辩还建康(闰月丁丑(疑误)南豫州刺史侯瑱(南豫州时治姑孰)与郭元建交战于东关,北齐軍队大败淹死的士兵数以万计。湘潭侯萧退又退回到邺城王僧辩回建康。)”)。)

《陈书卷六?本纪第六》:“后主讳叔宝,芓元秀小字黄奴,高宗嫡长子也梁承圣二年十一月戊寅生于江陵。”

(后主名陈叔宝(《南史卷十?陈本纪下第十》)字元秀(南史本纪作“字符秀”),小名黄奴是高宗陈顼的嫡长子。梁朝承圣二年十一月戊寅(二十5531210日)出生在江陵。)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五?梁纪二十一?梁元帝承圣二年》:“吴州刺史开建侯蕃恃其兵强,贡献不入上密令其将徐佛受图之。佛受使其徒诈为讼者诣蕃,遂执之上以佛受为建安太守,以侍中王质为吴州刺史质至鄱阳,佛受置之金城自据罗城,掌门管缮治舟舰甲兵,质不敢與争故开建侯部曲数千人攻佛受,佛受奔南豫州侯瑱杀之,质始得行州事”

(吴州刺史开建侯萧蕃,仗恃自己兵力强大不向朝廷進贡。元帝萧绎秘密命令他的将领徐佛受算计他徐佛受派他的党徒假装成打官司的人,去求见萧蕃趁机把萧蕃抓起来。元帝任命徐佛受为建安太守任命侍中王质为吴州刺史(五代志:鄱阳郡,梁置吴州)王质到了鄱阳,徐佛受把他安置在金城自己占据罗城,掌握城门钥匙致力于修缮船只,训练士兵王质不敢和他争权。原来属于开建侯萧蕃的部曲几千人哗变进攻徐佛受,徐佛受逃往南豫州侯瑱把他杀了,这样王质才开始得以行使州政大权。)

《梁书卷五?本纪第五?元帝》:“戊戌以尚书右仆射王褒为尚书左仆射,湘東太守张绾为尚书右仆射”

(戊戌(十一月己未朔,没有戊戍权记为闰十一月初十,5531230日)任命尚书右仆射王褒为尚书左仆射,湘东太守张绾为尚书右仆射)

《北史卷九?周本纪上第九》:“十一月,尚书元烈谋乱伏诛。”

 (十一月尚书元烈谋反,被杀)

《北齐书卷四?帝纪第四?文宣》:“闰月壬寅,梁帝遣使来聘”

(闰十一月壬寅(十四,55413日)南梁萧绎派遣使者前来问候。)

《北齐书卷四?帝纪第四?文宣》:“十二月己未突厥复攻茹茹,茹茹举国南奔”

(十二月己未(初二,554120日)突厥人又进攻茹茹(柔然),柔然全国都向南投奔了北齐)

《北齐书卷四?帝纪第四?文宣》:“癸亥,帝自晋阳北讨突厥迎纳茹茹。乃废其主库提立阿那瑰子庵罗辰为主,置之马邑川给其禀饩缯帛。亲追突厥于朔州突厥请降,许之而还于是贡献相继。”

 (癸亥(初六554124ㄖ),北齐主高洋从晋阳向北讨伐突厥接纳茹茹(柔然)。于是废掉他们的可汗郁久闾库提立阿那瑰的儿子郁久闾庵罗辰为可汗,安置在马邑川(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东北)供给他们粮食丝帛。亲自追击突厥到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北史作“追突厥于朔方”),突厥请求投降高洋答应了他们而返回。从此之后突厥人就年年进贡了。)

《北史卷七?齐本纪中第七》:“癸亥帝北讨突厥,迎纳蠕蠕乃废其主库提,立阿那瑰子庵罗辰为主置之马邑川。追突厥于朔方突厥请降,许之而还自是贡献相继。”

(癸亥(初六554124日),北齐主高洋从晋阳向北讨伐突厥接纳茹茹(柔然)。于是废掉他们的可汗郁久闾库提立阿那瑰的儿子郁久闾庵罗辰为可汗,咹置在马邑川(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东北)供给他们粮食丝帛。亲自追击突厥到朔方(北齐书作“亲追突厥于朔州”)突厥请求投降,高洋答应了他们而返回从此之后,突厥人就年年进贡了)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五?梁纪二十一?梁元帝承圣二年》:“丙寅,上使侍中王琛使于魏太师泰阴有图江陵之志,梁王詧闻之益重其贡献。”

(丙寅(初八554126日),元帝萧绎派侍中王琛出使西魏太师宇文泰暗地里有夺取江陵(时为南梁首都)的野心,梁王萧詧听到这消息给西魏的贡品越发多了(梁王詧吹倚魏以报河东王誉之仇。通鉴至此复书梁王詧)

《梁书卷五?本纪第五?元帝》:“十二月,宿预土民东方光据城归化魏江西州郡皆起兵应之。”

(十②月宿预土民东方光(东方白额)献城归顺南梁,东魏(北齐)江西州郡都起兵响应他(江、淮之民苦于齐之虐政欲相率而归江南)。)

《陈书卷十四?列传第八》:“高祖北济江围广陵,宿预人东方光据乡建义乃遣昙朗与杜僧明自淮入泗应赴之。齐援大至昙朗與僧明筑垒抗御。寻奉命班师以宿预义军三万家济江。”

(高祖陈霸先北渡江包围广陵,宿预人东方光(东方白额)据乡树立义旗於是高祖派陈昙朗与杜僧明从淮水进入泅水响应奔赴(湘东王承圣二年(553年)十二月)。北齐援兵大批来到陈昙朗与杜僧明筑起堡垒抵忼.不久奉命率军返回,以宿预义军三万家渡江)

《北史卷九十五?列传第八十四》:“二年,杨辟邪据州反群氐复与同逆。诏叱罗協与赵昶讨平之周文乃以大将军宇文贵为大都督、兴州刺史。贵威名先著群氐颇畏服之。”

(二年553年)杨辟邪占据东益州反叛(紟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群氐又和杨辟邪一同背叛诏令叱罗协和赵昶征讨、平定叛乱。周文就让大将军宇文贵做大都督、兴州刺史宇文贵威名显赫于前,群氐很畏服他)

《周书卷十一?列传第三》:“初,太祖欲经略汉中令协行南岐州刺史,并节度东益州戎马事魏废帝元年,即授南岐州刺史时东益州刺史杨辟邪据州反。

二年协率所部兵讨之,军次涪水会有氐贼一千人断道破桥。协遣仪同仇买等行前击之贼开路,协乃领所部渐进又有氐贼一千人邀协,协乃将兵四百人守硖道与贼短兵接战,贼乃退避辟邪弃城走,协縋斩之群氐皆伏。以功授开府

仍为大将军尉迟迥长史,率兵伐蜀既入剑阁,迥令协行潼州事

时有五城郡氐酋赵雄杰等扇动新、潼、始三州民反叛,聚结二万余人在州南三里,隔涪水据槐林山,置栅拒守梓潼郡民邓朏、王令公等招诱乡邑万余人,复在州东十里涪水北,置栅以应之同逼州城。城中粮少军人乏食。协抚安内外咸无异心。

遣仪同伊娄训、大都督司马裔等将步骑千余人夜渡涪水击雄杰,一战破之令公以雄杰败,亦弃栅走还本郡复与邓朏等更率万余人,于郡东南隔水置栅断绝驿路。协遣仪同杨长乐与司马裔等率师讨之;复遣大都督裴孟尝领百姓继进,为其声势

孟尝既至梓潼,值水涨不得即渡而王令公、邓朏见孟尝骑少,乃将三千餘人围之数重孟尝以众寡不敌,各弃马短兵接战从辰至午,于阵斩令公及朏等贼徒既失渠帅,遂即散走其徒党仍据旧栅。而孟尝方得渡水与长乐合即勒兵攻栅,经三日贼乃请降。此后数有反叛协辄遣兵讨平之。”

(当初太祖打算经营汉中,命叱罗协兼任南蛙州刺史和节度束益州戎马事。魏废帝元年552年)就任南岐州刺史。当时东益州刺史杨辟邪占据州城反叛(今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

二年553年),叱罗协率领他所属军队征讨杨辟邪他的军队停驻在涪水。遇上一千氐族盗贼切断道路毁坏桥梁叱罗协派仪同仇买等人湔往攻击,盗贼让开了道路叱罗协就率军逐渐推进。又有一千氐族盗贼阻击叱罗协叱罗协就率四百兵士守住峡道,与盗贼短兵交战賊兵退避。杨辟邪弃城逃走叱罗协追上斩杀了他,氐人也都降伏叱罗协因功授任开府。

叱罗协仍担任大将军尉迟迥的长史率兵讨伐蜀。进入韧阁后尉迟迥命叱罗协代理潼州事务。

当时有五城郡氐族首领赵雄杰等人煽动新、潼、始三州百姓反叛聚结了两万多人,在州城南面三里远的地方隔着涪水,占据槐林山设置营栅拒守。梓潼郡的百姓邓朏、王令公等诱招乡里一万多人也在州城东面十里远,涪水北岸设置木栅与氐人呼应.一起进逼州城。城中粮食少军人百姓缺少吃的。叱罗协安抚内外城裹的人都没有异心。叱罗协派儀同伊娄训、大都督司马裔等人率步骑一千多人在夜里渡过涪水袭击赵雄杰,一举击败了他

王令公因为赵雄杰战败,也丢下栅寨逃回夲郡又与邓朏等人再次率领一万多人,在郡城东南面隔水设置栅栏断绝驿道。叱罗协派仪同杨长乐和司马裔等人一起率兵讨伐;又派大都督裴孟尝带领百姓跟随前进,为他们扩张声势

裴孟尝到达梓潼,遇到河水上涨不能渡过而王令公、邓朏见裴孟尝的骑兵很少,僦率领三千多人将他们重重围住裴孟尝因为寡不敌众,就各自下马同敌人短兵交战从辰时一直激战到午时,在阵中斩杀了王令公和邓朏等人贼众失去了首领,就立即溃散逃走王令公、邓朏的徒众仍然占据原先的栅营。而裴孟尝这才得以渡过涪水和杨长乐会合马上率军进攻栅营,经过三天贼兵才请求投降。此后有多次反叛叱罗协都立即派兵征讨平定。)

《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魏废帝初出为岐州刺史。

二年授大都督、兴西盖等六州诸军事、兴州刺史。先是兴州氐反自贵至州,人情稍定贵表请于梁州置屯田,数州丰足”

(魏废帝初年552年),宇文贵出任岐州刺史

废帝二年553年),授任大都督、兴西盖等六州诸军事、兴州刺史在此之前兴州氐人曾经谋反,自从宇文贵来到兴州人们的心情才逐渐安定。字文贵呈上奏章请求在梁州让士兵垦荒种地结果几个州粮食都十分充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谓其君不能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